火灾危险性分级
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

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大量发展,仓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仓储业业务也日益增长。
然而,仓库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出现,能够对仓库火灾事故的防范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是指对各种仓库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分级分类,以便于统计、分析、简化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将仓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类。
二、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评价依据(一)危险品种类:根据仓库内储存的物品种类,评价其火灾危险性。
如物品低于一定的闪点、燃点,或者易燃易爆,就会得到较高的危险分值,例如汽油、油漆、油墨等。
(二)危险品数量:仓库内危类品数量多少也是仓库火灾危险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危险品存储于密集型货架中,数量过多,容易导致极大的火灾隐患。
(三)储存方式:储存方式是对危险品进行保管的重要措施,因此也是评价仓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例如,需要确定危险品的安全存储区域,安装防火门、烟雾探测器、自动灭火系统等。
(四)安全距离:在评价仓库火灾危险性时,还需要考虑到仓库与周边建筑的安全距离。
如危险品被存储在较为分散的仓库中,距离周边建筑也越远,危险系数就越低。
三、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应用(一)危险等级:标明每个仓库的危险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仓库,设置不同防范措施。
一般来说,甲级仓库的防范措施应该更严格。
(二)分析隐患:通过对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并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
例如,在甲级仓库中存储的危险品种类和数量特别多,就需要对储存方式进行调整,增加储存设备,才能降低火灾的风险。
(三)制定防范措施:在对仓库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例如,需要对危险品进行安全包装和标识,设置防火隔离带和防火墙,以及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2021版)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2021版)Standard text of safety management( 安全管理规范 )单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2021版)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
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一、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不同,不需要蒸发、熔化等过程,速度更快,而且容易爆炸。
1·可燃气体危险特性分级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1)1级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均属此类;(2)2级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2·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1)温度爆炸性混合物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2)氧含量混合物中氧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
如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2~31%,在氧中为2.8~93%;(3)惰性介质如果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氩等),随着惰性气体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后,可使混合物的爆炸性消失。
通常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比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4)压力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顿、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卢机)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围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危险等级

火灾危险性分类可分为生产、储存物品、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四种。
其中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丁、戊级。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丁、戊级。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级。
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分为甲、乙、丙级。
火灾危险等级分为轻危险级、中危险级、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
轻危险级指建筑高度为24m以下的办公楼、旅馆等。
中危险等级指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含单、多高层)、文化遗产建筑、工业建筑等。
严重危险级指印刷厂、酒精制品、可燃液体制品等工厂的备料与车间等。
仓库危险级指食品、烟酒、木箱、纸箱包装的不燃难燃物品、仓储式商场的货架区等。
消防厂房与仓库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和对比及记忆口诀

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3.1.2 ):记忆口诀
1.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利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例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火灾危险性分类 汽油柴油危险性分类

3 火灾危险性分类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表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
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条文说明3 火灾危险性分类3.0.1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对可燃气体的分类(分级)相协调,本规范对可燃气体也采用以爆炸下限作为分类指标,将其分为甲、乙两类。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1。
表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3.0.2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 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
蒸气压越高,危险性越大。
但可燃液体的蒸气压较低,很难测量。
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闭杯法)确定其火灾危险性。
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在具体分类方面与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是协调的。
考虑到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时,需要确定可能释放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燃气体所在的位置或点(释放源),以便据之确定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范围,故将乙类又细分为乙A(闪点≥28℃至≤45℃)、乙B(闪点>45℃至<60℃)两小类。
易燃气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

易燃气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例如,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烃、烯烃,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 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Ⅰ级:爆炸下限<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还将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易爆性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火源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有的易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引火源的作用即可引爆。
易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引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又决定着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
综合易燃气体的燃烧现象,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
)】比复杂成分组成的(2)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气体【如甲烷(CH)、一氧化碳(CO)等】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4火爆炸危险性大。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和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火灾危险性见表1-4-1。
表1-4-1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和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火灾危险性(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三键,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二)扩散性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5,甲、乙、丙类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6。
表5 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表6 甲、乙、丙类固体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精细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过程类似,所涉及到的液化烃、可燃液体介质性质也类似或相同,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因此本标准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及操作温度对乙、丙类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影响等问题与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一致,其分级见表7。
表7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续表7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 类液体应视为乙A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 类液体应视为乙B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 类液体应视为乙A 类液体。
对于闪点小于60℃且不小于55℃的轻柴油,当储罐操作温度不大于40℃时,其火灾危险性可视为丙A 类。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举例见表8。
表8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举例续表83.0.2 本条规定了精细化工厂房或仓库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确定原则。
有的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工艺生产的特性需要,将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生产布置在同一座厂房内,不同生产场所之间采用防火墙或防爆墙分隔;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各生产场所可分别按各自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进行防火设计。
第1款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建筑面积比例小于5%的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条款执行;当比例在5%~20%时,按本款执行,含甲类生产部分时不适用。
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

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根据物品本身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将各种物品按天干顺序分为五个类别。
各类的特征如下所述。
(一)甲类1.闪点<28℃的液体如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醛、乙醛及60度以上的白酒等。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的固体物质。
如:乙快、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等。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金属钾、钠、锂等碱金屑元素和钙、铝等碱土金属元素,以及氢化钾、氢化钠、氢化锂、四氢化锂铝等金属的氢化物和磷化钠、磷化钾、硅化镁、硅化钙等金属的磷化物、硅化物等。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过氧化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无机氧化剂,硝酸胍、硝酸脲等有机氧化剂,以及过氧化二苯甲酰等有机过氧化物等。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性物质、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二硝基萘、重氮氨基苯,任何地方都可以擦燃的火柴以及硝化沥青,偶氮二甲酰胺等。
(二)乙类1.闪点≥28℃至<60℃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亚硝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钠、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等。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指的是对建筑物火灾危险度进行评估,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以便于人们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采取适当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从当前火灾安全形势出发,介绍一下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的必要性、分类原则和具体实施细则。
一、火灾安全形势当前,全球火灾的发生率不降反升,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数量增多以及人们生活、用电、用气等方式改变,火灾的危害日益严重。
据统计,2009年中国火灾死亡人数为10181人,同时财产损失也是惊人的。
针对这种形势,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原则为了建立有效的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建立标准必须严谨、合理、科学,通过更加科学化的方法来确定建筑物的危险程度。
2、可操作性原则:该标准需要具有具体可操作性,出具的结果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3、灵活性原则: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程度可以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为了更好地考虑到实际情况,该标准需要考虑适当灵活性。
4、可恢复性原则:该标准必须具有可恢复性,能够反映建筑物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适当地调整标准分类。
三、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实施细则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主要包括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具体分级标准,具体实施细则如下:1、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应包括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结构、人员密度、火灾风险、火灾扩散、消防设施等因素。
具体分为安全度、火灾致命性、设施等三个方面作为评估指标。
2、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定量方法,如火灾风险系数、火灾危险度评估模式等,可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火灾危险性评估结果;定性方法主要依靠专家评估。
评估得分根据评估指标相应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根据总得分来划分不同的火灾危险等级。
3、分级标准:为了简单明了,可将火灾危险程度分为三个等级,即高、中、低,每个等级所占得分范围应该在一定的区间范围内。
厂房火灾危险性划分等级

厂房火灾危险性划分等级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厂房成为了生产经营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之而来的厂房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厂房火灾是最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
为此,对厂房火灾危险性进行科学划分,对确保厂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对厂房火灾危险性划分等级应该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其次,划分时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物质储存、生产工艺、灭火系统、应急预案等因素。
最后,对厂房火灾危险性划分等级应该分别从A级到E级进行划分。
A级:低危险性区A级厂房多为轻型制造厂房,其建筑结构较为简单、物质储存量较低、生产工艺处于初级阶段,灭火系统齐全、应急预案完善。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较容易控制,人员疏散也比较简单。
此级别的厂房消防安保管理要求相对较低。
B级:较低危险性区B级厂房分为B1级和B2级两种。
B1级厂房多为重量级轻工业生产厂房,B2级厂房多为中型重工业厂房。
这些厂房物质储存量较高、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但灭火系统齐全、应急预案完善。
一旦发生火灾,需采取较为严谨的灭火措施,但人员疏散相对容易。
此级别的厂房要求进行消防安保管理,严格执行防火措施。
C级:中危险性区C级厂房分为C1级和C2级两种。
C1级厂房物质储存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灭火系统齐全、应急预案完善,但设备、工具等易燃物较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引发连锁反应,难以控制。
C2级厂房更为复杂,且有较高的储存容量和生产能力,需要采取更加严谨的防火措施和消防安保管理。
此级别的厂房消防安保管理要求十分严格。
D级:高危险性区D级厂房属于既有轻型又有重型工业生产的混合型厂房,物质储存量和生产工艺都非常复杂。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极易失控,威胁到周围环境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此级别的厂房应该采取最严格的消防安保管理和防火措施。
E级:极高危险性区E级厂房对象为大型石化、化工企业等,其物质储存量和生产工艺复杂度达到极高的级别。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此级别的厂房应该进行极其严谨的消防安保管理,并采取最为高效的灭火措施。
火灾危险性分级

火灾危险性分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火灾危险性分级表1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表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
③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
耐火等级(Fireproof endurance rating):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
它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火灾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4、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结构构成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4、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火灾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1)一级火灾危险性:高危险性区域,其中包括:
(a)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如易燃易爆区域;
(b)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如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的区域;
(c)火灾发生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如有很多易燃易爆物品的室内区域;
(d)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如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的室外区域。
(2)二级火灾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区域,其中包括:
(a)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如室内区域;
(b)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如室外区域;
(c)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如室内有一定数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d)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较小的区域,如室外有一定数量的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3)三级火灾危险性:低危险性区域,其中包括:
(a)几乎没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如室内无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b)几乎没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如室外无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
(c)几乎没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如室内有一定量的易燃易爆物品,但是火灾发生可能性较小的区域;
(d)几乎没有火灾发生的可能性的区域,如室外有一定量的易燃易。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卢机)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完整版)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

怎样划分火灾及爆炸危险场所等级火灾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可分为三级区域:21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贮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2区在生产过程中,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23区存在固体状可燃物质,并且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场所。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物质的物态,可分为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两类。
根据发生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按爆炸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的不同,可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和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可能出现的场所。
2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划分如下:10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1区正常情况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上述正常情况,是指设备的正常起动和停止、正常运行和维修;不正常情况,是指有可能发生设备故障或误操作。
(卢机)第四章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第一节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气体、易燃液体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爆炸性粉尘或易燃纤维等统称为爆炸性物质。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点燃后,燃烧将在整个范围内迅速传播的混合物,称为爆炸性混合物。
一、爆炸性物质的分类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含纤维)。
二、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和分组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级和生产工艺火灾危险性分级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一、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一)甲类甲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1.闪点<28℃的液体。
如:乙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脂、硝酸乙脂、汽油、丙酮、丙烯、乙醛、60度以上的白酒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乙炔、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既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钾、钠、锂、钙、锶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氢化锂、四氢化锂铝、氢化钠等金属的氢化物;电石、碳化铝等固体物质均属此类。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钠、硝酸铵等强氧化剂均属此类。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二)乙类乙类物品火灾危险性的特征有以下6种情况。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脂、硝酸戊脂、乙酰丙酮、环已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易燃液体均属此类。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如:氨气、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易燃气体均属此类。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等氧化剂均属此类。
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固体。
如: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等易燃固体均属此类。
5.氧化性气体。
如:氧气、氯气、氟气、压缩空气、氧化亚氮气等氧化性气体均属此类。
火灾风险分级评估依据有哪些

火灾风险分级评估依据有哪些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害,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对火灾风险进行分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火灾风险分级评估的依据都有哪些呢?首先,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是重要的评估依据之一。
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工业、学校、医院等,其火灾风险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商业建筑可能有大量的易燃商品和复杂的电气设备,而医院则有许多行动不便的患者和医疗设备。
人员密度大的场所,如大型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在火灾发生时疏散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其火灾风险相对较高。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也是评估的关键因素。
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在火灾中的承受能力。
钢结构在高温下容易变形,而混凝土结构相对较为耐火。
此外,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也至关重要。
易燃的建筑材料,如木材、塑料等,会增加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风险。
相反,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消防设施的配备和运行情况是评估火灾风险的重要依据。
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等。
这些设施的完好性、有效性和布局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火灾能否及时被发现和扑灭。
例如,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经常误报或不报,就无法在火灾初期发挥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堵塞或水压不足,也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
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状况不容忽视。
老化、破损的电气线路容易短路引发火灾。
过载运行的电气设备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增加火灾隐患。
此外,不合格的电气产品也可能成为火灾的导火索。
火源的管理情况也是评估的要点之一。
例如,在禁止明火的场所是否存在违规用火的现象,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如果在易燃场所没有严格控制火源,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对火灾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这包括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和演练,员工是否具备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能力等。
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是如何制定的11 合同主体本协议的双方主体为: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11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有权了解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制定的过程和依据。
甲方有义务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干扰标准制定的正常程序。
11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乙方有权依据专业知识和相关规定进行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工作。
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清晰、准确的关于标准制定的解释和说明。
12 合同标的本合同的标的为对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制定的详细阐述和说明。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21 确定火灾危险性分级的因素,如物质的燃烧特性、闪点、爆炸极限等。
122 不同等级的具体定义和特征。
123 分级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
13 权利义务131 双方均有权要求对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132 甲方有权对乙方制定的标准提出合理的疑问和建议,但不得强行干涉乙方的专业判断。
133 乙方有权依据科学方法和实践经验确定最终的分级标准,但需充分考虑甲方的合理需求。
14 违约责任141 若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干扰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常进行,应承担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142 若乙方未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完成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的制定工作,应采取补救措施,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43 若因一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名誉损害的,违约方应公开道歉并消除不良影响。
15 争议解决方式151 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15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乙方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同时,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甲方应积极配合乙方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在标准制定完成后,乙方应向甲方进行详细的交底和培训,确保甲方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该标准。
火灾的事故分级

火灾的事故分级火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安全事件之一,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高。
对于火灾事故,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火灾的事故分级。
一、事故分级的定义火灾事故分级是指对火灾事故进行的分层级别划分。
主要是为了便于消防救援人员统筹调度,分配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降低火灾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不同级别的火灾需要不同的人力、物力及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事故分级的依据火灾事故分级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和判断:1.火场所在地点火灾发生的地点是评判火灾事故分级的首要因素。
一个火灾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但不同的地点的火灾发生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地点的火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工具。
2.火源的大小火灾的事故分级还会根据火源的大小来进行判断,不同程度的火源会对火场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一般的小火源,只能造成小面积的火灾。
而大面积火源引起的火灾规模较大,火势更为猛烈。
因此,火源大小也是判断火灾事故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3.火势的强弱火势如果强烈,消防团队的灭火效果一般会比较差。
因此,火势的强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因素。
一般来说,火势强烈的火灾难度会较大,需要更加专业的救援队伍去处理。
三、事故分级的内容在火灾事故分级中,一般会分为五个级别:1.一级火灾一级火灾是最严重的一种火灾。
这种火灾火焰高达10米以上,容易引起大面积建筑物的崩溃。
一般会采取撤退的方法处理。
2.二级火灾二级火灾火焰高度在5-10米之间,火灾面积较大,对于消防团队的要求较高。
需要大量消防力量进行灭火。
3.三级火灾三级火灾是相对较严重的一种火灾,火源高度在3-5米之间,面积也较大。
消防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方法进行扑救。
4.四级火灾四级火灾比较常见,火势不算太大,但是也有可能对周边的建筑物造成影响。
给消防队带来的困难较少,具备较高的扑灭能力。
5.五级火灾五级火灾是最小的一种火灾,一般容易控制,不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较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危险性分级
表1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表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
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
③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三。
耐火等级(Fireproof endurance rating):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
它由组
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
本措施之一。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
灾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火灾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4、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防火墙为不燃烧性,其余为难燃性和可燃性。
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结构构成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4、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闪点(可燃液体挥发遇火源一闪即灭现象的最低温度):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使用某种点火源造成液体汽化而着火的最低温度。
闪燃是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气体时,遇火源产生短暂的火光,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爆炸下限: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可燃蒸气、气体的浓度,按体积比计算)
所谓的爆炸下限一般是对气体混合物而言,如:氧气与氢气,当二者比例为1:2时爆炸威力最大,当氧气与氢气的最低比例混合的爆炸极限称为爆炸下限,简称%LEL
半定量分析法
准确性比定量分析稍差的分析方法,特点是简单、迅速、费用低。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1、承压类: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2、机电类: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承压类特种设备
(一)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二)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
(三)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mm的管道。
公称直径小于150mm,且其最高工作压力小于1.6MPa(表压)的输送无毒、不可燃、无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和设备本体所属管道除外。
其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安全监督管理还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实施。
机电类特种设备
(一)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
(二)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40t·m的塔式起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300t/h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 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三)客运索道,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柔性绳索牵引箱体等运载工具运送人员的机电设备,包括客运架空索道、客运缆车、客运拖牵索道等。
非公用客运索道和专用于单位内部通勤的客运索道除外。
(四)大型游乐设施,是指用于经营目的,承载乘客游乐的设施,其范围规定为设计最大运行线速度大于或者等于2m/s,或者运行高度距地面高于或者等于2m的载人大型游乐设施。
用于体育运动、文艺演出和非经营活动的大型游乐设施除外。
(五)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 (Action)纠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
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