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调查方法开题报告
民族文化开题报告
民族文化开题报告标题:探究民族文化的多元与传承——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例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问题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民族之一,其文化底蕴深厚,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遗忘的危险,急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问题,以期加深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1.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对中华民族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特点进行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在地理、历史、民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表现,揭示其中的共性和特殊性。
2. 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着重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分析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传承与创新,使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3. 中华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探讨中华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包括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和谐、塑造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文献研究法用于梳理各类文化资料和研究成果;实地调查法用于收集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证数据;比较研究法用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传承问题,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价值的有机统一。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 阶段一:文献调研和理论构建(2个月)2. 阶段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3个月)3. 阶段三: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2个月)4. 阶段四:撰写论文和综合评价(3个月)预计于2023年完成研究,并形成研究论文。
民族学可行性开题报告
民族学可行性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民族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致力于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与变化规律。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这使得民族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民族学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当前民族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民族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论;讨论民族学研究的应用前景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3.研究内容与方法3.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民族学理论探讨:梳理民族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及主要研究范畴,深入分析民族学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2.民族学方法论研究:探讨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包括田野调查、参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的应用与优缺点。
3.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民族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民族学与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民族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独特贡献。
3.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案例资料,深入理解民族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同时,还将结合实地调研与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持。
4. 预期成果与意义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深入理解民族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
2.探索民族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3.拓展民族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领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与多元共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5.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4年2月开始,预计历时一年。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阶段一(2024年2月-4月):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阶段二(2024年5月-7月):案例分析与方法论探讨;阶段三(2024年8月-10月):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阶段四(2024年11月-2025年1月):数据分析与成果总结。
以毛南族开题报告
以毛南族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毛南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毕节市和黔西南州。
毛南族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习俗、语言和民间艺术表演。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毛南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毛南族的文化遗产,本项目旨在研究毛南族的传统文化,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毛南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
通过对毛南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一民族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其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并得以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毛南族的历史背景:详细介绍毛南族的起源、迁徙历史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2.毛南族的语言和文字:对毛南族的语言进行调查研究,记录并整理毛南族的语言特点及其文字形式。
3.毛南族的传统习俗:研究毛南族的婚礼、葬礼、节日等传统习俗,了解其内涵和演变过程。
4.毛南族的音乐和舞蹈:调查研究毛南族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分析其音乐和舞蹈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毛南族的民间艺术表演:探讨毛南族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如木偶戏、皮影戏等,了解其发展历程及表演技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文献调查:通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民间文化资料等,收集和整理与毛南族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2.实地考察:前往贵州省毕节市和黔西南州等地,深入毛南族聚居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与当地老一辈毛南族人士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3.参与观察:参与毛南族的传统习俗活动、音乐舞蹈表演和民间艺术表演等,观察并记录相关信息和感受。
4.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报告:撰写一份完整的研究报告,详细介绍毛南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历史背景、语言文字、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民族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民族学是以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族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欢迎参考!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说过:“对孩子性格影响最早、最深、最强、最经常的因素是父母的爱”。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驿站,孩子的人格、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都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
在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中,亲子游戏是儿童出生后最早的游戏形式,它为亲子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是良好家庭氛围的“润滑剂”,也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资源。
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素质,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园互动有利于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在家庭中开展亲子科学探索活动能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空间得到进一步延伸和巩固,活动具有更强的随机性和灵活性。
只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在科技活动中加强家园互动、亲子互动,就能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识,提高亲子游戏的频率及质量。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创造了本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的多样性为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文化资源,在进行课程文化选择时要平等的看待每种文化,尊重文化的差性。
目前,我园所处在景颇、傣族、阿昌、德昂、傈僳五种特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德宏地区,由于信息闭塞,教育的落后,亲子活动的开展没有得到普及和重视,家长在这方面也存在着困惑。
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实际与指导不仅对亲子游戏的现状、问题与指导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还对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1、了解研究班级幼儿家庭亲子活动游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家长一起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幼儿园通过各种内容丰富的亲子活动加深家长对亲子游戏的认识,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家庭亲子游戏的质量,使家长能够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了解幼儿园工作,增进孩子、家庭、幼儿园的情感与合作。
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民族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此部分简要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为什么选择该
题目进行研究。
)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此部分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简要描述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三、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此部分综述已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包括已有研究的主要观点、方法及不足之处。
)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此部分详细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可以包括实地调查、
文献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和流程。
)
五、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
(此部分对预期的研究结果进行概括和说明,同时指出该研究的创
新点和具体贡献。
)
六、论文结构安排
(此部分概述整篇论文的结构安排,包括各章节的内容概述和逻辑
关系。
)
七、参考文献
(此部分列举研究中可能涉及的参考文献,要求按照规定格式进行书写。
)
以上即为民族论文开题报告的典型模板,希望对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根据实际情况,您可以适当增加字数并调整内容,以确保报告内容的完整和准确。
祝您写作顺利!。
民族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教育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民族教育论文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在当今社会,民族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学科,对于促进民族团结、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国家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的民族教育现状,分析优秀的民族教育模式,研究发展和完善民族教育的策略方法,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将重点研究中国的民族教育现状,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学生流失等问题。
同时,将挖掘和梳理已有的民族教育模式,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育”、云南省的“民族指导型课程”等,分析其经验和局限性。
此外,还将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民族教育领域的理论和策略方法,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上,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深入了解民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民族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预期成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教育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国内外优秀的民族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创新点: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理论和实践,全面探究民族教育的发展。
在研究内容上,将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和学生流失等问题,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四、可行性和进度安排可行性: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进度安排:根据论文的要求和时间安排,预计会在第一周完成文献研究,第二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第三周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第四周完成论文的初稿,第五周进行修改和完善,预计在第六周完成最终版。
以上是本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敬请审核和指导。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虽然我们已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但仍然存在部分数据的有效性不 足。例如,部分数据存在偏差或缺失,需要进一步处理和修正。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深度不足
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的表面现象,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
内涵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02
研究方法单一
我们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如访谈、观
家庭观念
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家庭观念非常重视,但随 着社会变迁和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变化,家庭结 构也在发生改变。
结论总结
本次调查了解了当地少数民 族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 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 了参考。
在文化传承方面,应加强对 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提 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 兴趣。
在经济发展方面,应继续加 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善基础 设施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
田野调查法
深入调查现场,通过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 料。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结果分析和解释等步骤,探究民 族文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调查过程概述
确定调查主题 和目标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 现实意义的民族学调查 主题,明确调查的目标 和任务。
制定调查计划
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 查范围、对象、时间、 地点等,制定详细的调 查计划。
我们应该加强对调查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对调查对象的身份核实、调查数据的实时监控等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应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需要运用更高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05
参考文献与致谢
民族类调研报告
民族类调研报告民族类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少数民族的现状、特点和问题,为深入推进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族群体的基本情况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实地访谈了解民族群体的生活现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羌族、壮族、藏族和维吾尔族较为普遍,这四个民族的人口占到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大部分。
在民族认同感方面,绝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和认同。
少数受访者则表示对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和矛盾,主要原因是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
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改变中逐渐丧失了对传统习俗的关注和传承,而更多的是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教育方面,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其中,有较高学历的少数民族受访者表示了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担忧。
他们认为,应该加强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经济方面,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
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在创业和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包括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建议政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政策扶持,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四、调研结论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提出以下几点结论:1. 少数民族对自己的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和认同,但也面临自身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2. 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3. 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政策扶持,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五、建议根据上述调研结论,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注重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支持少数民族的创业和就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政策扶持,促进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建议
深入田野调查
跨学科合作
建议针对特定民族或地区进行深入的田野 调查,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研究的可 信度和深度。
民族学研究需要借助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 法,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因此 建议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关注现代社会变革
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也在不断 演变,建议将研究重心放在现代社会变革 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上。
04
分析与结论
分析方法
01
02
03
参与观察法
通过参与观察,了解当地 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
深度访谈法
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的访 谈,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 、文化传统、社会关系等 。
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当地 居民对特定问题的看法和 意见。
主要结论
当地文化独特性
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文化具有鲜明的 独特பைடு நூலகம்,如语言、服饰、建筑、音乐 等。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 结构、历史传承等方面,为学术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逐渐受到威胁。通 过调查,我们可以探索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 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调查目的
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当地民族的历史传承、文 化特点、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当地民族文化有了全面的认 识。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调查背景与目的 • 调查对象与方法 • 调查内容与发现 • 分析与结论 •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与附录
01
调查背景与目的
调查背景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
民族学的调查方法民族学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等。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中最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
田野调查是指学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观察、访谈、记录等方式,收集关于特定民族或文化群体的数据和信息。
田野调查能够直接接触到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语言、艺术等方方面面,具有深入、全面的优势。
同时,田野调查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时间、经济等限制可能导致调查范围有限,观察者主观因素可能影响数据的客观性等。
文献研究是民族学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各类档案资料等的搜集和分析,从中推测了解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
文献研究不需要实地调查,适用于已经有详尽记录的群体或事件的研究,可以拓展研究范围、提供背景资料,但也有可能因为文献存放不全、被篡改等原因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性。
比较研究是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社会结构等进行比较和对比,以找出异同之处、发现民族间的共通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可以通过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数据,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和分析。
比较研究有助于摆脱单一民族的视角,提供多样性的研究范式。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外,民族学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比如统计学、语言学、人类遗传学等。
统计学方法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得出民族群体特定现象的普遍性和变异性。
语言学研究可以通过对特定民族的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语言对文化的塑造和反映。
人类遗传学方法可以通过基因分析,探索民族起源、迁徙和演化等问题。
综上所述,民族学的调查方法包括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综合运用可以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社会现象等。
民族学专业调查报告
民族学专业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民族学专业进行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专业的学科背景、就业前景以及学习体验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希望为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学业决策。
2. 方法为了获取关于民族学专业的详尽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网络调查问卷:通过在多个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发布调查问卷,我们收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生对该专业的看法和意见。
•个人访谈:我们与一些在校的民族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和行业见解。
3. 结果和讨论3.1 学科背景民族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学科,包括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对民族学的学科背景有一定了解,并对该专业的跨学科特性表示认可。
3.2 就业前景就业前景是学生选择专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结果,有73%的受访者认为民族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其涉及的领域包括教育、社会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人权组织等。
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担忧,认为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就业压力较大。
3.3 学习体验对于正在学习民族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学习体验的评价大体上是积极的。
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专业课程内容有趣且有启发性,提供了对人类多样性的深入理解。
同时,许多学生表示他们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及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加强了对于民族学理论的理解,并获得了更多的实际经验。
4.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民族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学科背景和就业前景。
学生们对于学习体验也普遍表示满意。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就业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在追求该专业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做出学业决策时,学生应该在全面评估自身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权衡各种因素,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如果您对进一步了解民族学专业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参考附录中的参考资料,或者直接联系相关院校的招生办公室。
以苗族为选题的开题报告
以苗族为选题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文化作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征。
苗族是中国常住人口第一大民族,总人口超过九百万。
他们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构成了中国多民族共生共荣的格局。
因此,深入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加深对中国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1.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苗族的历史演变、文化特征和现代生活状况,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将苗族的独特魅力呈现于世。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梳理整理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主要文化特征。
其次,进行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以直接观察苗族传统村寨和民俗风情,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最后,通过对苗族的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他们的艺术表达和价值观。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以下预期结果:1. 苗族历史与文化的呈现通过对苗族的历史梳理和文化特征的整理,我们将能够详细呈现出苗族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苗族的独特风貌和民族精神。
2. 苗族的现代生活状态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度访谈,我们将能够深入了解苗族的现代生活状态。
从苗族村寨的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他们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和互动情况,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3. 苗族艺术与文化传承的价值通过对苗族的艺术、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将能够了解苗族的艺术表达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苗族的艺术瑰宝,促进苗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研究展望本次研究只是对苗族文化的初步了解,仍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涉及更多地区的苗族群体,以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此外,可以从经济、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苗族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为苗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中国民族学会研究(1934-1949)开题报告
中国民族学会研究(1934-1949)开题报告
研究题目:中国民族学会研究(1934-1949)
研究背景:
中国民族学会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以研究民族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34年。
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民族学会成为了人们描绘、沟通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与互动的重要平台,对民族团结、民族意识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民族学会研究在其存在的历史背景下的学术收获,以及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探讨与发现,了解中国民族学会研究对中国民族政策、民族意识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当今中国民族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研究内容:
1.中国民族学会研究的学术成果及其特点分析。
2.中国民族学会研究在推动民族意识形成和民族团结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3.中国民族学会研究与当时中国民族政策的关系分析。
4.中国民族学会研究中西方思想的交流和吸收情况研究。
5.结语与展望。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搜集与分析方法:搜集并考证与中国民族学会研究有关的各类原始资料,排版整理并加以分析。
2.比较分析方法:比较中国民族学会研究与当时国内外相关学术研究的异同点,探究研究所得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历史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民族学会研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探究,并对其所发扬光大的中国民族传统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预期成果: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民族学会研究的深入讲述和分析,能够推动当今中国民族问题的研究,夯实民族团结和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今后中国民族团结和文化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少数民族开题报告
注:本任务书一式三份,由指导教师填写,经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一份下达给学生,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留系存档。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湘南学院的开展现状与对策
学生姓名张胜平
学 号************
系 别体育系
专 业社会体育
届 别2012届
指导教师周道仁
职 称教 授
2011年09月12日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迄今为止,我国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全国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一届运动会都涌现了大量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品,让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被专家学者青睐,它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等,而学校又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中介,不仅是丰富教学课程,创建特色教学模式,也是让原始形态的体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
民族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民族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民族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人情消费研究二、选题缘由人情消费一直以来都是维系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之一。
学者对人情消费的研究常常涉及到多学科领域,本研究主要是站在民族学理论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国西南部特定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人情消费”这一微观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当地风行的“过事务”现象与该地区传统风俗之间的变化,以及这种文化事项之间的变异。
这里主要选择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Y 村作为研究对象,借以探究民族地区农村家庭维系这种沉重负担的“人情消费”的驱动力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一些利于该问题解决的对策性建议。
人情交往与消费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对“人情消费”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成果,但很多研究都存在追随西方文化人类学家研究的足迹,更多表现出一种“生描”性的民族志研究。
中国一部分研究者虽已对城市与农村的这种消费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论述,但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专题研究仍然很少,本研究通过对Y 村“过事务”现象的分析旨在了解民族地区“人情消费”的'变化。
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一种再也熟悉不过的感觉,有时候却又会有一种陌生之感。
在这里生活了 20 余年,对身边举办的不同类型的“事务”,可谓是司空见惯,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在熟悉的同时,更多的是疑惑与不解:大部分村民明明知道每年家庭用于送礼的消费开支已经占据了家里的大部分收入,在连续不断受到不同类型“过事务”所要支出费用的影响,“过事务”的盛行成为了家庭的重要负担,尤其是在“互惠失衡”的情况下演变更为严重。
既然在当地由“过事务”所产生的经济负担众所周知,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无休止地进行这种看似“非理性的社会交换活动”呢?当地的人们什么时候才能跳出这个循环往复的“怪圈”呢?这些问题似乎谁都明白但却无法左右,一直得不到一个相对圆满的解释。
对民族学的学习以及相关书籍的阅读使我得到了一些解释问题的方法和分析框架,能使我对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文化制度与社会结构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于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的开题报告
关于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思考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民族问题是世界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多民族国家中具有更为突出的问题。
在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包容兼容的现代化国家中,处理好民族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拟就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多民族国家中存在的民族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希望以此为基础,提供有益的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搜集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对民族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梳理和剖析。
(2)实证调查法: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多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四、论文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1)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2)民族问题的概述:对民族问题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分析多民族国家人口构成、文化差异等原因引发的民族问题。
(3)民族问题解决途径:分析处理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探讨几种常用的解决途径,包括政治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等。
(4)国外的经验:对于民族问题的解决,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经验和模式,通过对这些国家的经验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吸取它们的好处。
(5)结论:总结研究结果,归纳分析出有效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的综合途径和策略。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通过对民族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系统的剖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缓解之策。
同时,也可以为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
调研报告民族
调研报告民族调研报告:民族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通过对民族的深入了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融合,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包含多个问题的问卷,通过网络和实地发放的方式,向不同民族的成员收集数据。
2.深度访谈:我们进行了一些深度访谈,与一些代表性的民族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于自身民族的认知和文化传统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民族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关系。
其中一些民族之间存在亲属关系,如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
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紧密,常常互相串门、互相探望。
同时,一些民族之间也存在友好合作的关系,如汉族和藏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2.文化传统的差异与共同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同点。
例如,在风俗习惯方面,汉族以重视家庭为主,而少数民族如瑶族则以家族为单位生活,普遍建立有较多世系的大家族。
而在婚姻习俗方面,汉族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而藏族则以“更嘎”、“自由恋爱”的方式较为普遍。
另外,各个民族在节日庆典、服饰习俗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如汉族要过“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而藏族则有“藏历新年”、“贡嘎祭”等特色节日。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文化传统的差异与共同点。
不同民族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既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又存在着共通性。
这使得我们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不同民族的了解和认知还存在欠缺和误解的情况。
因此,我们建议在教育领域加强对不同民族的介绍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于民族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鼓励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互相了解和融合。
民族学开题报告
民族学开题报告民族学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何明教授指出:20世纪中叶,鉴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海外民族志研究没有成为国内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领域。
中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力量与西方国家相比还相对较弱,导致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受到制约,国际对话能力处于弱势。
因此,进行海外民族志研究是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的重要一步,也是促使文化人类学回归学科本位,提高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和原创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依靠笔者在日本北海道进行为期5个月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以民族志的形式详细描写和记录了阿伊努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及目前保护和传承的细节。
在这过程中不仅笔者个人能力获得锻炼成长,而且对我国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研究的实践和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将发挥积极作用。
3.对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不管其在特定社会中处于主流还是边缘地位,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实践的成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世界上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越来越趋同化发展,确切地说,西方的思潮、观念、规则、道德和大众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势性和主导性。
而目前世界上各种冲突、战争不断,砍伐森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这些灾难告诉人们,只有鼓励和提倡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即由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所有文明和智慧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各文化间平等的对话、交流而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与借鉴,才能找到解决人类目前所共同面临的各种灾难的办法。
因此说,“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阿伊努民族在历史中创造了自身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它们是整个人类财富的组成部分。
在“万物有灵论”的宗教意识下所产生的高度尊重和深切关爱自然界和人类,热爱和拥护和平的传统观念,在当代世界局势下显得尤为珍贵而且值得被尊重和传播。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已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彝族学生属于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与汉族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调查和研究彝族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彝族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促进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内容1.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2.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的研究;3.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四、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收集彝族初中学生的相关资料,如彝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环境等,了解彝族初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主学习能力;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彝族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等;3. 访谈法:对调查结果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个案进行深度访谈,加深对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4. 教学实验法:通过对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方案进行实验,检验其效果和可行性。
五、论文框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问题、目的和意义1.4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二章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2.1 彝族初中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2.2 彝族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目的2.3 彝族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结果2.4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及原因第三章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3.1 培养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3.2 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3.3 有效途径的操作性分析第四章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案4.1 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4.2 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4.3 培养方案的评估方法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 研究结论及启示5.2 对彝族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议5.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湘西凤凰为例一、选题缘起湖南省凤凰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凤凰县节节攀升的旅游规模,使旅游收入一直呈上升趋势,旅游业使凤凰县经济得到吧飞速发展。
科学评价凤凰县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合理定位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可为科学合理开发以旅游资源、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与启示,强化旅游消费主体需求,加强旅游消费客体供给,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产品附加值,整合武陵山旅游资源,打造知名旅游协作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倡导绿色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民族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综述1.已有国内外研究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田建新(2013)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为例》。
2.相关选题国内外研究国内处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关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得出了很多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但是关注民族旅游业发展、民族经济增长等问题,涉及到对民族旅游业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一个争议的课题,学者们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国内对旅游经济的研究是从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在1983年,第三次旅游经济理论会议对旅游业对经济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潘景胜等(1988)用偏离一分额分析法,对上海国际旅游的产业结构六要素部门进行了计量分析;在1991年,肖潜辉在市场秩序、交通和花费水平几个方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林刚、龙雄彪(2000)计算桂林旅游收入增长对桂林市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方面增长的贡献,认为旅游业是桂林市支柱产业的结论是正确的。
李志表(2001)引入TSA 旅游卫星账户,分析了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同时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吴国新(2003)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旅游业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论证,认为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在2003年,张帆分析出了秦皇岛的旅游业对其经济的贡献,并肯定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在2004年,李兴绪和牟怡楠运用实证分析法,分析云南旅游业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探讨了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区域、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得出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对GDP有较大的贡献率。
陶金龙等(2004)利用灰色理论探析了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关联性,得出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实际拉动效果;卢江勇等(2005)通过对海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认为海南省1988年到2003年旅游收入增长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03%;在2005年,鲁明勇等运用旅游卫星账户及投入产出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全面对湘鄂渝黔边区旅游对这个地区经济发展贡献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2006年杨勇对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数据、旅游消费支出进行协整测检,发现长期均衡关系在中国旅游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对民族地区的研究主要有余青(1997)研究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王兆峰(2002)分析了旅游业对扩大就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贡献,周道平(2003)研究了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实施对策。
蔡道成等(2012)在经济研究导刊上发表的《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兰州大学高小岩的《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严江平等人《少数民族地区星级旅游饭店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
总体来说,我国在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上起步比较晚,针对民族地区研究文献也较少,且两者的具体关系上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19世纪后半期,国外学者开始对旅游业的经济贡献进行研究,意大利人博迪奥(1899)通过分析旅游者在意大利期间的花费,认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对旅游目的地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意大利人马里奥(1927),首次对旅游经济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讨。
德国学者葛留克斯曼(1935)在《旅游总论》中阐述并强调旅游的经济效应。
马西森(Mathieson)和沃尔(Wall)于1952年,片面的将旅游乘数理解为旅游收入乘数,明显带有局限性。
Diamond(1977)指出,旅游业在国家的外汇收入中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同时认为,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能带给各国的外汇收入将远远超过传统行业。
在1978年,美国人皮则姆(Pizam)研究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即旅游业能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1995年,Khan、Phang及Hoh 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关系,结果证明前者对后者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在2008年,Chun-pingChang,Chien-ChiangLee对OECD国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出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中非OECD国家超过了OECD国家。
3.所选研究区域已有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研究。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田建新(2013)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以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为例》。
吴云超(2011)《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4.该研究涉及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学术史回顾该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五个方面的理论(1)旅游乘数理论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当地接待地区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就是旅游乘数,是收入、产出、就业及政府税收与旅游支出的初期的变化之比,是由沃尔和马西森在1982年提出来的。
外国学者阿切尔指出,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及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之间的比值就是旅游乘数。
游客购买和消费旅游的目的地旅游产品和服务所支出的货币对目的地地区旅游乱企业事业形成的收入、产出和就业所得到的收入在其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分配对经济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即间接效应。
由于外来旅游花费刺激了当地生产消费品和劳务的企业、部门和单位旅游地区收益总额的增加,反映着人们的收益总额随之增加所带来的影响即诱导效应。
旅游乘数一般主要有四种,即销售乘数、产出乘数、就业乘数、收入乘数。
(2)TSA和TPF理论旅游卫星账户又称旅游分账户、旅游附属账户(TSA)。
并由欧盟统计委员会、世界旅游组织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合作开发,它是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工具、统计标准,在2000年得到了联合国的正式批准。
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服务和货物供求平衡的基础上,核心思想是从供给方确定旅游产吕和旅游业,并提出旅游相关产品、旅游特征产品和两者的总和的旅游整体产品的概念。
旅游卫星账户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对最终消费的贡献、旅游业对GDP的贡献、旅游业的净产值、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旅游业对税收和其它政府财政的贡献,及各项的变化情况。
到目前为止,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瑞士等许多国家都展开了对旅游卫星账户编制工作。
旅游政策和预测模型及其理论(TPF,TourismandForeeoasting)是在旅游卫星账户的理论基础上发展来的,它们由英国学者Blake等提出,主要适用于旅游产业规划与投资经营、政策制定与制度探索等工作,对决策者和旅游界研究学者而言是一各预测的工具。
(3)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旅游空间结构是指从地域角度反应的,由旅游流决定的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相互联系的比例。
比较有影响力的模式有:旅游中心与外围模式,它是伦德格林和西尔斯1977年提出的,在该模式中,将旅游产吕和市场分为三个空间层次,认为旅游流是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外围地对中心地有资金、企业能力、劳动力、技术及利润等的依赖。
史密斯在此基础上将旅游空间结构分为旅游中心区、直接支持带、间接支持带,每个地带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旅游点轴结构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学者陆大道提出的“空间组织点轴结构”。
“点”是对各个区域发展有强烈带动作用的空间结构中心点,轴是指连接不同级别的中心点而形成的经济带或产业带,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点轴结构模式形成要经历一段时间,而交通线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旅游需求模型旅游需求指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购买某一旅游产品的数量。
旅游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生产者及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20世纪70年代,著名旅游经济学家麦金托什把旅游需求视为倾向和阻力的函数,即:旅游需求=f(倾向,阻力),倾向取决于人们的心理因素和人口的统计因素,阻力取决于经济差异、文化差异、服务价格、服务质量、季节变化等因素,在这六个需求变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需求函数的一般模型:D1 =f(x1,x2…x n,t1,t2…t n)其中:D1表示旅游需求,x n表示人们消费倾向,t n表示消费阻力。
供求不平衡是旅游供求关系的主要表现,但这种不平衡总会有价格调节机制、供求调节机制、竞争调节机制、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等的调节下处于一个长期动态均衡。
(5)投入产出理论投入产出理论是在上世纪15年代,由美国昂剔夫提出,它是一种经济数量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的是是经济系统部分间的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将简洁的数学表达形式与经济内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为经济系统中一种不可代替的分析工具。
棋盘平衡表是它反映方式。
反应一定时期内,部门的相互平衡比例与联系的平衡表即为投入产出表,又称联系平衡表。
旅游投入产出表是分析旅游业的经济贡献也是对相关产业的贡献综合性方法,产业间经济技术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可以被投入产出法有效的阐明。
三、该研究所选择田野点介绍1.该田野点选择理由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而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同时拥有优越旅游资源的湖南省凤凰县来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总收入得到快速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凤凰县经济不断提高。
2.该田野点自然环境、行政建制的基本信息凤凰县位于湖南的西北部,行政上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
凤凰县北接吉首、花垣,南与麻阳县相连,东临泸溪,西临贵州铜仁、松桃苗族自治县,全县南北长66公里,东西宽50公里,土地面积1759平方公里。
境内居住着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
旅游资源由地形、地貌、气候、特殊动植物等构成的自然资源和由人文景物、民族风俗、娱乐饮食等构成的社会文化资源两部分组成。
湖南省凤凰县由着不同于其他县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据统计,在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的国家8个主类旅游资源中,凤凰县基本全部拥有,旅游资源相当丰富。
凤凰县受云贵高原山系的影响,属于岩溶地貌,地形地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