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练练习(八种)PPT
借代双关修辞手法课件
![借代双关修辞手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243dc94028915f804dc22f.png)
是银的和铜的。
⑥形象代本体。 1、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 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2、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 过来。 ⑦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 我买了一台“康佳”。
⑧借作者代著作。 我建议大家多读点鲁迅。
⑨结果代原因。 1、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 2、于是大家替他们兄弟捏把汗。 (代担心) ⑩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 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
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由,但想用
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
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
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相同点 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 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 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 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世界有一半浸在银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
2.运用双关可以使语言诙谐幽默,在谈笑中露出 战斗的锋芒。例如抗战时期有一首四川歌谣是这样 写的。 ①从政不如从良,从良不如当娼,当娼不如下堂, 下堂不如下乡。 这段歌谣中的“从良”谐指当管粮食的官,“当娼 ”谐指当管理仓库的官,即管物资的官,“下堂” 指官糖料的官,“下乡”谐指下乡当乡长,直接勒 索人民。这段歌谣由于采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非常幽默,在幽默中无情地揭露和讽刺了国民党 制下的贪官污吏鱼肉人民的丑恶行径。又如: ②两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一马馅足污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
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
![专题03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2024年小升初语文复习讲练测(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afeb0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c.png)
拟人
拟物
拟人:把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1.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①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②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 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 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 大匙大匙朝嘴巴里塞灌呢!
答题思路总结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 排比 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语句排列在一
起。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 xx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表达了作 者的xx之情。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 反问 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常用肯定的形
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内 容,突出了xx特点,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 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作用:1.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 比喻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 的事物。
三个构成要素: ①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②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③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比喻的类别:
1.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 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②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 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③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 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8c8ba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a.png)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名师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名师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03db6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排比
• 作用:用排比来说理,条理分明;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用排比来叙事写景,层次清楚,描写
细腻、形象生动。 答题模式: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强调了……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经典句子赏析
• (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
常用修辞手法主要有:
•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 复、设问、反问八种,对于每一种修 辞手法,要准确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 做到灵活运用。从最近几年的中考试 题看,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这四 种考查得最多。前三种主要是在写各 类句子(或语段)、分析句子的表达 效果(或作用)中落实;对偶则主要 在拟写对联中落实。
•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 “是”“就是”“成为”“变成”等。如:理 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 (3)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 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秋风阵阵地吹,折 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比喻
• 如何判断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 注意: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 (1)表示比较。如: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
齐,增强语势,强调了春花的鲜艳美丽、色彩 斑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 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赏析:这句话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春雨多而细密、亮而闪烁、柔而绵长的特点, 突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经典句子赏析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 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课件PPT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7799b7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1.png)
荷花
比喻和拟人
活动四、诗歌之中赏修辞
朗读下面诗句并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4)慨当以慷,优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一、对比:
1.概念: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2.作用:可使表达更集中、鲜明。
例如: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
还活着。 -
十二、双关:
1.概念:利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一个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语 言环境中,带有明暗双彼。 2.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 深刻印象。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
六、反复
1.概念:为了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种意思,加深读者 印象,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
2.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 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3.如:
1、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2、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 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冷它勃始例的春勃的意(。光3.冬味排的成 。春天着比生群春天活过那)的天,去温。将鸟,生了暖从儿太机今,的飞 美勃没 阳天来 了勃有 光开飞 !。始阳 将去小光 照;。草照 射它行一意耀 到人大我 这味们片们 熟着脱满的悉阳掉是日的光冬的子土明装,过地媚,树去上的开枝了,春始上,它天享的春意将受树天味从这叶来着今大嫩临生天好嫩了机开。
修辞手法-反问PPT优秀课件
![修辞手法-反问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4d1e4814791711cc7917b8.png)
陈述句改反问句
1、在合适的位置加上反问词语“怎么、呢”、 “难道、吗”、“不是、吗”。
2、句号变问号。 3、肯定词语变否定词语,例“是”变成“不是”;
否定词语不能这样说。 你怎么能这样说呢?
2、我说的对。 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句号变问号,添加反问词。 陈述句带“不”,反问句里去掉“不”。 陈述句不带 “不”,反问句里增加“不”。 最后读一读,意思没有变。
否定词语变肯定词语,例“不能”变成“能”。
10
1、这么漂亮的字,会是你写出来的吗? 这么漂亮的字,不是你写出来的。
2、筑这条路的人们难道没有一颗高尚的心吗? 筑这条路的人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问号变句号,去掉反问词。 反问词带“不”,可画出答案。 反问词无“不”,增加否定词。 最后读一读,意思没有变。
4
反问句的形式
是非式反问句 (反话正说、正话反说)
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 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
理吗? (反话正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正话反说)
5
特指式反问句(把句中的“特指”变成“泛指” )
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 (“谁” 指任何人)
今天你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怎么一点不紧张呀? 答案已经知道,只有一个,不用别人回答,这就叫 反问句。
•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 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 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 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 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反问也 叫激问、反诘、诘问。
• 作用: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 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修辞手法之五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ppt(共17张PPT)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ppt(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b50c3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6.png)
)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
)
( 排比 18、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
)
)
18、降落伞在天空飘荡。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 45 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
12、河水哗哗地流着。
(
)
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 ) (
)
13、工人叔比叔喻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
(
)
夸张
14、这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设问 ) 1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
么能忘记?( 反问)
16、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河!(
)比喻
17、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
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
他还会想家。(
)
4590、、这即不从是巴伟峡大穿的巫奇峡观,么排便?比下(襄阳向反洛)问阳。
(
)
5了1双、眼谢对望惠偶着敏张的老两师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
夸张
二
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
)
拟人 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
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41、2危楼、高)百)芦尺,手苇可摘星,辰。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
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15、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中考语文 修辞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 修辞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7da4ce76a20029bc642d1d.png)
三、夸张 (1)概念: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 大或缩小的描写。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例如: 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 ③超前夸张。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 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反复 (1)概念: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 (2)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3)举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 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 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七、设问 (1)概念: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2)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3)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 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反问的形式: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4)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72d03a9b89680202d825cd.png)
设问答题思路
【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 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设问练习
例: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
答案: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什么是反问
什么是反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 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 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答题思路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或强烈地表 达……的情感。
反复练习
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春》 答案: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 强烈表 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思考
(2)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同类事物比较,非比喻 (3)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联想 2.下面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思考
(1)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 烁的动着。——《笑》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树叶上的 雨点的清新柔美,空灵剔透,不仅给人一种美感,而且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2)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笑》 答案: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封闭的记忆渐渐开启 了。
夸张三要素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初中语文的八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的八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7a0f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1.png)
初中语文的八种修辞手法初中语文研究中,修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修辞手法是一种修辞技巧,它可以让文学作品更丰富多彩,更具感染力。
下面列出了初中语文研究中比较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用生动的形象来描绘事物,将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联系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比如“冰雪皑皑,宛如银装素裹”中就用到了比喻手法。
拟人拟人是将生命力和心理活动赋予无生命的物体,突出其特点和功能。
如“花儿笑着对我说话”中的“笑着对我说话”就是拟人手法。
夸张夸张是为了表现事物的特征而进行有意识的放大。
如“他站得高,看得远”、“他这个月工资高达100万”等就是夸张手法。
对比对比是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概念相异,从而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联系。
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就用到了对比手法。
排比排比是按照顺序依次列举出一些事物、情感,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表现力更为突出,如“我想要的不是金钱,不是荣誉,更不是永远的青春。
我要的是一个快乐的家庭,一个开心的人生,一个健康的身体”中就用到了排比手法。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常见的有用“指事”、“提喻”和隐喻等。
如“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中的“河东”和“河西”是借代。
比拟比拟是一种通过两个事物相似点的比较而加强表现力的手法。
如“他的笑声像欢快的小鸟在飞翔”,就是比拟手法。
倒装倒装是颠倒语序,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前面的结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如“回旋的不是天空,而是白云”中就用到了倒装手法。
初中语文的八种修辞手法,运用得当,能够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必备知识。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 综合性学习修辞、对联、仿写 课件
![部编版初三九年级语文中考 综合性学习修辞、对联、仿写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fc615d5022aaea998f0fc8.png)
我们要特别辨明几种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比喻和比拟:比拟是把拟体当成本体来写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对偶与对比: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 何 反问与设问: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3、词性相对。
4、结构相应。
5、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
同表达一个主题,绝对不能彼此鼓励,各自为政。
中 考
考点二 对联
真
题
(三)【技法总结】
1.区分上下联
精
选
(1)看句尾平仄。先看看末尾字,上联的末字是三声或四声(仄声),下联的
末字是一声或二声(平声)。例如“春风堂上通佳气;夜雨庭前种好花”,四声“
综合性学习
——考点四 修辞、对联、仿写
1.比喻修辞手法及作用:
• 【定义】用将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修辞方法。(要了解本体和喻 体)
• 例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不是比喻句)(两个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特征) • 例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不是比喻句)
•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判断下列句子,是对偶句的打“√”,不是的打“×”。
1.满招色。
(√ )
3.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
6.反复修辞手法及作用:
【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 • 例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PPT课件-图文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汇总-PPT课件-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98e3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9f.png)
例3: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饱含热情地赞颂了他们所具有了崇高的意志品质。
你也来练一练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对家的记忆无比清晰,饱含着对家的深深眷恋。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又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本句除了设问外还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还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人民子弟兵的拥护和热爱。
谢谢!
夸张
定义: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 作用:起到高度强调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夸张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就好像下了火。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出来后,地上极度炎热的情况,鲜明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或行动。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答题方式举例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本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树竞相开花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美好。
初中语文8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8种修辞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4bf36a524de518974b7d1f.png)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
为了抒发强烈的情感,有意地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连续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① 说理文、记பைடு நூலகம்文:强调论点、分清条理
② 文艺作品:表现强烈真挚的情感,强调主旨思想,增强韵律美
间隔反复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她的腰身纤细地一粒奎宁丸吞到肚子里就像怀孕。
超前夸张
他还没有端起酒杯,就醉了。
我看着满桌的荤腥,就饱了。
对偶
数字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关、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称、相补的对偶形式。
蒋介石十分高兴,下令速押南京,他准备在这位救过他命的黄埔军校一期学生的身上,做一篇绝妙的反共文章
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丰沛,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鲜明
反话正说
你真的是太聪明了!
引用
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境也。
反问
为了增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文中有答案)
有问无答
(肯定表否定 or否定表肯定)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① 增强语气,有助于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互文PPT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修辞手法——互文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69ec1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1.png)
排比互文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东市”“西 市”“南市”“北市”构成了互文。四个词 语互相补充,意为到各地市集上买来骏马,马 鞍和鞍下的垫子,马嚼子和缰绳,马鞭。简而言 之,就是到处去买出征的器具。作者把它分 开来写,是为了诗句的整齐和音调的和谐。
修辞手法—互文
法加句透相句关是 。精更、交词的指
炼加互错语文在 的整相,互句意 一齐补意相里思 种和充义呼,相 修谐,互应前对 辞、使相、后或 手更文渗互两相
互 文
互文
特点
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 , 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
作用
可以节省笔墨,避免句子的 重复,做到辞简意丰。
排
单
比
句
互
式和作用,对于我们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这是四个相关的文句,句中的“十三”“十 四”“十五”“十六”构成了互文。四个词 语互相补充,指兰芝出嫁前已具备了很好的 才能与品德。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 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 体规划。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 。
其中“伐檀”“伐辐”“伐轮”互补。意为砍伐用来造车的木料。
牛刀小试
东拼西凑 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结构特征:互省。
语义特征:互补。
总
互文修辞手法并不属于八种常见的修
结
辞手法,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使用的地
方较多。因此,了解互文修辞手法的形
重章互文
《诗经·魏风·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 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句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冬 天济南的和暖舒适的特点,抒发了喜爱之情。
5、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使用了比喻的方法,抓住了矮松和雪这一景物,表现了矮松的形态秀美
的,小山秀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热爱的情感。
6、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山尖全白了,给蓝
轻柔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喜爱、热爱春
天的思想感情。
7
2、拟人:
意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 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种类: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2 小鸟愉快地歌唱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6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
走着。
句子生动形象具
体地写(突)出了春天的美丽特点,抒发了
热3爱、春春天天之像情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
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地写(突)出了春天壮健
有力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无比热爱之情。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这句话生动形象具体突出了春雨的细密、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的
5
如何分析、品味比喻、拟 人 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例: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 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答题模式:
句子生动形象具体地写(突) 出了……的……特点,抒发了……之情。
这句话生动形象具体突出 了春天崭新、生命力强盛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喜爱、热爱的思想感情
采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具有人格化的柔情,表喜爱之情。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花赶趟儿。
句子运用了拟人修辞生动形
象人格化地写出了春花的多和百花竞放、争先
恐后的特点,表达喜爱之情。
11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
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0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 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句子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春天,抓住山、 水、阳光的变化,从感受生动形象突出了大地回春, 生机勃发的特点,抒发了喜爱春天的感情。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 摸着你。 句子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有文
体现了小山秀美、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济南(小
山)的热爱之情。
12
3
1.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 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2.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 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3
夸张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天镶上一道银边。
此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抓住了山尖这一景物
,展开了联想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体现了小山秀美温晴特点,
表达了作者的对济南(小山)的喜爱之情。
7、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使用了比喻的方法,(抓住了山坡上的雪色和草
色景物,作者展开了联想给山穿上了衣服,)生动形象地
不能构成比本体和喻体的词性相同(代词作名词)。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
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表示例举的
3、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4、他骄傲自满,尾都翘上天了。
8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 效果主要是赋予 感情,因此使用 时要注意感情真 切自然,用语和 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 又要与人或事物 的情况相协调。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1我的母亲早已迎出 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 岁的侄子宏儿。
禾苗见了它让路, 花儿见了它点头,云儿 见了它弯腰,小树见了 它招手。
禾苗见了它弯腰, 花儿见了它点头,云 儿见了它让路,小树 见了它招手。
9
分析、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
天的脚步近了。
答题模式: 句子运用了……修辞 方法,语言生动形象人格化地突出了……(具 体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之情,
句子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生动 形象人格化地强调突出了春天就要 来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 情。
知识专题
及其作用
莲花中学 郭学明
1
《人教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 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 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 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 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 反语等。
2
1、比喻
•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 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 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 具体形象浅显,印象深刻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14
4、排比
•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 借喻。
3
•<1>明喻比(甲喻象乙分) 类
例:共产党像太阳。 •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
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小梅花。(喻"
4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
•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 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 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 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举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 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