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简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合集下载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书信全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书信全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影片中书信的全文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

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在他身边足足坐了40个小时,此刻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合上了,他的双手也合拢来搁在他的白衬衣上面。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一个人,而你一无所知,你从来也没有认识我,而我要和你谈谈,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诉你。

我要让你知道,我整个的一生一直是属于你的,而你对我的一生一无所知。

要是我还活着,我会把这封信撕掉,继续保持沉默,就像我过去一直的沉默一样,可是如果你拿到这封信,你就会知道,这是一个已死的女人向这里向你诉说她的身世。

看到我这些话,你不要害怕,一个死者别无祈求,她既不要求别人的爱,也不要求同情与慰藉,只对你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你相信我所告诉你的一切,请你相信我所说的一切,这是我对你唯一的请求,一个人在自己独自死去的时刻,是不会说谎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想不起那个寒酸的小学教员寡妇,和她那个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儿。

我和你住在同一个四合院里,在你搬进来之前,住你那个屋子的人每天吵架,对邻居也是恶言相对。

终于有一天这家人出了事,那个男人是个飞贼专偷大宅门,被侦缉队访着了,下了大牢,巡警来人抄了他们家。

封条在北屋的门上贴了三天,后来又给揭了下来。

房东太太跟妈妈说,一位作家同时也是在报馆里做事的单身文雅的先生租了北屋,那是我第一次听到你的名字。

你有太多的书了,我想。

我自己只有十几本书,都是普通纸做的封面,很便宜,但我爱若珍宝。

而这个人有那么多漂亮的书,还有那么多外国书,这个人应该长成什么样子呢?我猜你是一个戴眼镜的老先生,蓄着长长的胡子,严肃、和善、风趣,就像我的地理老师一样,不同的是你一定更和善更温雅。

第二天,你搬进来住了,但我没能见到你,只是听得从你屋子里传来的音乐声和笑声。

一连三天,都只是听到你屋里的音乐声和笑声,很多人的笑声。

你好像只是一种声音,音乐一样温柔,笑声一样快乐。

我看到你了,你和我的孩子气的想象中的老爷爷的形象毫不沾边,我真的吓了一跳。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王雨潇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36期摘; 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

该作品是他在20世纪初思想转折期间的作品,此时他开始怀疑和反思自己的创作,通过对以前生活的回忆,同时受生活中相同事情的启发并创作出的文学作品。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分析被隐形男权意识强加给女性的社会角色。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地位;传统观念;新女性思想作者简介:王雨潇(1988.10-),女,汉,黑龙江佳木斯人,广东金融学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2朱蒂斯·巴特勒在女权研究和性别研究中说到父权社会中,女人主体形成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女人被引导去行动,去操演指在派给她们的角色或剧本,她们在按规定进行操演,建构她们的主体身份。

[1]《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故事,女主是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下的富有女性悲剧色彩的产物。

一、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小就失去父亲,与母亲一起过着贫穷的小市民生活。

在女孩成长的过程中,她慢慢发现她与母亲的现实生存状态是她讨厌的。

长期缺失父爱导致在女孩十三岁时喜欢上了隔壁刚搬来的了一位帅气的年轻作家R。

这位作家非常优秀、成熟有魅力,这与她以前认识的所有人都不一样,于是女孩情根深种,暗恋又痴迷。

耗尽一生,被作家R遗忘抛弃,却无怨无悔,狂热而执迷的单恋。

陌生女人对作家R的爱情是单方面的,卑微而毫无自尊的。

究其原因是因为她的童年世界里所接触的一切非常狭隘,并且缺乏父爱,使得陌生女人只看得到他文雅魅力,并用幻想填充所有的未知。

在日后的日子她无法忘怀,这是对完美的一种眷恋和占有。

在这一切上她保持着最单纯的爱,这份爱永远留给了完美的梦境。

她也许根本就不爱那个男人,她爱的是她亲手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她处在符合社会固有观念设定的自我感动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内容摘要
她为了他忍受着痛苦和折磨,却始终坚守着内心的信念。她为他付出了一切,包括自己的青春、 梦想和幸福。然而,她的爱情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她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望和绝望。 在故事的陌生女人在生命的垂危之际,终于向作家坦露了自己的心声。她告诉他,她曾经多么深 爱着他,她的世界曾经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她的爱情也化为了泡影。她在遗 憾和悔恨中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了那封感人至深的信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爱情的伟大与 悲剧。它告诉我们,爱情可以是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守候,但也需要得到回应和珍惜。在这个充 满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应该 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对人性、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女人
一切
女人
陌生
小说
世界
珍惜
来信
自己
爱情 绝望
得到
陌生
作家
回应
生命
感人
故事
深的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短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这篇 小说以一名女子悲痛的心声,细腻地展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暗恋故事。 故事的女主角是一位在年华垂暮之时,死于穷困和疾病交加的陌生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她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她的告白从一名少女时的纯真暗恋开始,一直 到她生命的终结。她的爱情始终没有得到回应,然而她却在孤独和绝望中坚持着这份深情厚意。 这位陌生女人在少女时期就对作家一见钟情,她的世界从此被他占据。她默默地着他,却从未向 他透露过自己的感情。她为了接近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和骄傲。她甘愿成 为他生活中的一个过客,只为能在他的世界里留下一点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陌生女人的爱情愈发深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暗恋从来都是寂寞的,犹如黑暗中开出的花朵,独自芬芳。

有人说,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将暗恋的孤独与伟大演绎到了极致,也有人说这是一份近乎病态的爱恋。

小说中,作者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沉重而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女子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饱蘸着深情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作家诉说了一段埋藏一生,不为人知的爱情。

小说篇幅不长,带给人的震撼却是强烈的。

一个13岁的少女,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一个中年作家,生命中初遇的这份爱情,成了她一生的劫。

而自卑,是横在少女面前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她眼里,才华横溢、绅士儒雅的作家,是挂在天上的那轮明月,可望而不可即。

而她,则是那朵低到尘埃里的野花,她只有躲在黑暗中默默仰慕明月的耀眼。

命运,有时又是这样的不可捉摸。

它安排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相遇,并有着某些联系。

女子与作家一共有过三次交集,悲伤的是,他从未认出她。

“在当时没有,在以后没有”,甚至是在他们有过两次肉体缠绵之后,他也没有认出她,而是谨慎地将几张大钞票塞进她的暖手筒里。

在他眼里,她同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并无二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且已然到了痴迷的状态。

从初次相遇的那一刻起,女孩便开启了疯狂的暗恋模式。

偷窥他家,了解他的作息时间,关注他的一切消息,买他的书,背他写过的每一个文字,蹲在他家楼梯口,站在他的窗下,看着他亲密地牵着一个又一个陌生女人的手,进进出出。

“可是请你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死心塌地的爱过!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是这样……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浴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里,就像跌进一个深坑,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就是你。

”如此卑微怯懦,却又如此炽烈,犹如飞蛾扑火般跌进命运的深渊,热烈而孤独地坚守着心中爱的信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与话剧的比较分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与话剧的比较分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与话剧的比较分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的著名小说,该小说被改编成了话剧,这两种形式各有特点,下面我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比较分析。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展开故事,通过主人公瑞德的视角,详细描述了她与约瑟夫之间的爱情经历。

小说以扑朔迷离的情感描写和流畅的文字展现了瑞德内心的复杂和深情。

而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则有着更直接的表达方式。

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对白,将小说中的情节和内心独白转化为视觉的呈现。

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声音等多种元素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冲突。

在细节描写方面,小说更加注重瑞德内心的思考和情感变化。

茨威格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意象化的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瑞德的内心世界。

而话剧则更侧重于情节的展现和角色的互动,通过对话和动作来传递故事的信息。

小说在时间和空间切换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通过跳跃式的叙事形式自由地展现故事的不同时期和地点。

而话剧由于受到舞台表演的限制,往往需要通过对话和舞台布景来说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相对不够灵活。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文学性更加突出,读者可以通过慢慢阅读来品味其中的美好,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而话剧则更偏向于感性的表演,通过演员的形象和舞台效果来营造观众的情感共鸣。

小说和话剧都是表达故事的艺术形式,各自具备独特的魅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心理的深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感受;而话剧则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和对话,将故事更直接地呈现给观众。

无论是小说还是话剧,它们都各自展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故事和情感,给读者和观众带来了不同的阅读和观赏体验。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奥)斯蒂芬。

茨威格著陈旭译R.是著名的小说家,他结束了在山上的短暂的假期,一大早就回到了维也纳,在车站买了一张报纸,当他看着报纸上的日期的时候意识到,今天是他的生日。

41岁了,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一闪而过,但是他既不感到遗憾又不觉得高兴。

他打了个车,在回家的路上浏览着报纸。

他的仆人告诉他在出外旅行的时候有几个未接来电,一两个电话留言。

同时还有一大捆的信等着他读。

他看着这些信,打开了一两封重要的来信,把其他的来信搁置在一个大箱子里。

然后舒舒服服的躺在了摇椅里,一边喝着早茶,一边将未读完的报纸看完,又读了几封通告,点燃了一只雪茄,他将目光投在了一封未读的信件上。

与其说这是一封信,倒不如说这是一个草稿,从一打通心粉包装纸上潦草的字迹看起来是出自一个女人之手。

他又一次随意的检查着这封信件,害怕有可能忽视了被掩盖的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封信似乎毫不重要,没有签名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和目录。

“好奇怪!”他心想,于是他开始读这封草稿,第一句话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标题:“致一位从来不知道我的存在的人。

”他一下子不知所措,这封信是给他的还是给某个想象出来的人的呢?好奇心促使他读下去。

“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

三天三夜以来,我全力以赴的从死神的手中挽救他的幼小的脆弱的生命。

连续四十个小时,流感折磨着他的单薄的发热的身体,我一直在床边守护着他。

我把浸了冷水的布敷在他的前额上,日日夜夜我不安的握着他的小手。

直到第三个晚上,我精疲力尽,我的眼睛不听话的闭上了,在冰冷的硬凳子上睡了三四个小时。

就在那时,死神带走了他。

他就在那躺着,我亲爱的孩子,在他的狭窄的屋子里,他死了。

他的手臂在胸口交叉着,在他的四个床脚点燃着四只蜡烛。

我不敢看他,我也不敢动。

烛光在摇曳着,阴影一边接一遍的投在他的脸上和紧闭的双唇上。

看起来就像他还在微笑一样,我几乎相信他没有死,他还会醒来,还会用他清澈的声音说着天真而可爱的话。

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浅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蒋恬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位陌生女子终生暗恋一位R姓作家的卑微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作者塑造了一个忍气吞声、自我意识觉醒并且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但不少人对于这位陌生女子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偏见,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去粗略分析这位陌生女子的形象。

关键词:陌生女子;经济;女性主义;弗洛伊德一、作者相关斯蒂芬茨威格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都是社会顶层的人物。

在一战前的33年里,茨威格生活在和平、自在、高雅的环境中,接受的是整个欧洲最好的教育。

1911年,茨威格结识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

佛洛依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认为,人们做出每一次行动的原动力和情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情欲后面还有一种潜能,名为力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情欲的原始动力,无论是生的本能还是死的本能,它们的力量或势力都来自力比多,其能量极大,暗中推动着人类的一切行动,决定着一个人的主要活动。

茨威格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

在茨威格的小说中,情欲的力量和无意识的驱动力被描绘着,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剖析得以进一步深入。

二、故事梗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斯蒂芬茨威格早期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首次出版时间是1922年。

书中,茨威格用他极为擅长的人物心理描写,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心悦君兮君不知”的暗恋故事。

文中,茨威格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从童年期就开始萌芽的幼稚的蠢蠢的单恋故事。

三、男权观念毫无疑问,茨威格的这篇小说中有着浓浓的男权思想。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面对这种男权制,男性总是要去竭力维护的,当然也包括上流社会的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开篇就是闪闪发光、完美无瑕的男主,可是事实上男主无恶不作,用尽风流,不负责任,但是作者并没有批判这种行为,因为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社会是认可嫖妓等无道德的行为的,女性对于他们来说,要么是天使,要么是妖女,而妖女也好,天使也罢,性欲发泄和孕育孩子是男人需要女人去完成的。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

在父权制社会的背景下,茨威格的作品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关怀,不经意间也表露出了为女性发声的思想。

但茨威格终究是受父权制影响较深的男性作家,对他来说,女性依然是他观望的对象,是“他者”,女性依然是失语的。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可从作品中看到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

关键词: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

女性主义批评产生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女权运动,所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它的研究中心主要是妇女,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

它主张从女性视觉出发,重新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并对以往歪曲女性形象的男性视角进行了批判;它还致力于发现与男性文学传统相异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

它也研究女性写作和表达方式的特点,对女作家的创作状况极为关注,并尝试挣脱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从而提倡一种女性主义的写作方式。

女性主义批评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茨威格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饱受父权中心文化压制的女性形象。

文中的女主人公可以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可以说她是叛逆的,但是她面对爱情又是那样懦弱,脑袋里有太多父权中心文化的条条框框,这些条条框框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她,所以她只敢远远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不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女主人公之所以如此,不仅有自己的原因,更是因为她处于一种父权中心文化的社会中。

本文将从女性话语权的架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及其原因三个方面对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进行分析。

一、女性话语权的架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采用了书信的形式,书信有两个特征:一是收信者的主动性。

也就是说,收信者可以决定自己收不收这封信,收了信之后又可以自己决定看不看信,让不让写信者发声其实就是由收信人所决定的。

文本分析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本分析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文本分析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简介:田燚(1992—),女,汉族,四川广元人,文学学士,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说,其中饱蘸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痴情,袒露绝望的爱慕,以女子最痛苦的经历描述爱的深沉与奉献,文字朴实却很凄迷,那么,对于这部小说的文本,该怎样去解读呢?本文将结合当时时代和社会背景,从小说主题、意境、人物形象和逻辑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凄美;形象;结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先生描写女性形象的一部成功之作,对于这部作品的主题,众说纷纭,作者讲述了一个孤独无助的女子对一个青年作家r先生的痴迷,透过整个故事,读者感叹更多是关于爱情的一些东西,或许,最美的作品,往往都和爱情有关,深含着人类永恒的、含蓄的、高贵的情愫,这些都是亘古不变的。

而作者在这里,揭示的是什么呢?一个女人对于爱情的执着,这种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一个男人对于爱情的滥觞,这种行迹又算作什么呢?这本书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三遍,但对于文章的主题,却不知从何着墨,参阅过很多读后感,大部分读者普遍认为在整部作品中,茨威格先生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情感所遭遇到的不幸表示了同情,对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

凄美哀婉般的烟雾始终笼罩在整部作品的上空,让读者只能在下层穿行,直到最后,才冲破迷雾,悟得真谛。

作者茨威格先生一开篇便将这种意境渲染开来,从一大堆芜杂的信件中漫不经心地翻出了他从未见过笔迹的那一封,然后惶然不安,因为那信着实是很厚的一沓,他生怕里面还有什么附件一类的东西;再看笔迹,龙飞凤舞,十分潦草;再看称呼,“你,与我素昧平生的你”,一样地出人意料……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描述,让整部作品都陷于离奇与梦幻之中,让读者在一开篇的时候就摸不着头脑,“昨天,我的孩子离开了人世……”,这是信件一开始的内容,也就是说,写信的人是在孩子死后才给r写信的,那么,为什么陌生女人孩子死以后,她要给作家r写信呢?这是悬在读者心中一个巨大的疑问。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

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热情奔放…………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炙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

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的热情集聚起来。

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就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如果你叫我,就算我呆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着你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你是我的一切,而别人只不过是从我边上轻轻擦过的路人。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的心紧张得像根琴弦,你一出现,它就颤个不停。

我的心始终为你而紧张,为你而颤动;可你对此毫无感觉,就像你口袋里装了怀表,你对它的绷紧的发条没有感觉一样。

这根发条在暗中耐心地数着你的钟点,计算着你的,以它听不见的心跳陪着你东奔西走,而你在它那滴答不停的几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茨威格《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之中,却又得孤独更可怕的事了。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从这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

我知道,许多女人对你这个宠惯了的人常常说这句话。

但是我相信,没有一个女人像我这样盲目地、忘我地爱过你。

我对你永远忠贞不渝,因为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里悄悄所怀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节、低声下气、热情奔放,它与成年妇女那种欲火中烧的、本能的挑逗性的爱情并不一样。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你没有认出我来,那时候没有,永远,你永远也没有认出我来。

亲爱的,我怎么来向你描述那一瞬间的失望呢----当时我是第一次遭受到没有被你认出来的命运啊,这种命运贯穿在我的一生中,并且还带着它离开人世;没有被你认出来,一直还没有被你认出来。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要你叫我,我就算是在坟墓里,也会涌出一股力量站起来跟你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西方文学的阅读感受是绝不同于东方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文学作品中被体现。

相比之下还是最喜欢读西方的小说,西方小说多注重人物心理描写,强调挖掘人物内心的潜意识,善于写出丰满、变化、主体感强的人物性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

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女子对一位作家终其一生的,隐忍的,绝望的爱慕之情。

这位作家在读到这封信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被一个陌生女人这样爱着,她只是他“无数次艳遇中一个一度春风的无名女人”。

这个女人一生痴情只换来与他的三个难忘的夜晚,她有了他的孩子,并一个人抚养着孩子,她极度渴望作家能够认出她,但自始至终她都被当做一个从未谋面的妓女。

流感夺去了孩子的生命,女人也无心于人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在死去的儿子旁边写下了这封长信。

这篇小说从一个濒死女人的角度来写,文字非常凄婉动人,茨威格对女人情感最隐秘的细节描写我认为是小说最出色的地方。

他用“罕见的温存和同情”刻画了女人情感的痛苦经历,写出了爱得深沉与奉献。

女人饱蘸痴情的述说,让人读起来忧伤而惊讶。

文体方面来看,该小说采用了“书信体”,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更有利于故事主体部分的铺排也更容易使读者身临其境。

小说在结构上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女人“喋喋不休”地回忆以前的事,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发展,小说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这篇小说并没有将女人塑造成一个怨妇形象,而是一个心胸宽广,勇于独自承受痛苦的女人。

茨威格在这个女性形象上倾注了当时社会罕见的温存与同情,写出了他对女性的尊重。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兼与茨威格小说比较

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兼与茨威格小说比较

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1922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一个女人在自己临死之际写了一封信给一个男人,告诉他自己默默爱了他一生,而他并不知道的故事。

80 多年之后,这部小说在2005 年被中国新生代的女导演徐静蕾改编成了电影。

这位接受了高等教育被冠以才女称号的女导演,在电影改编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女性观、爱情观,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电影《来信》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完全迥异于小说。

本文主要从《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电影《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和《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通过分析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可以看出,徐静蕾对影片中的陌生女人形象在赋予了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同时,也透过其中所隐含的女性意识的困境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女性解放从五四开始到现在,历经了一个世纪,女性的生活、情感、意识是否真正得到了解放,女性在当下是否真正过得幸福?通过对电影《来信》的分析以及结合当下女性导演和作家的作品,来分析当下女性的处境和面对的困境,为女性的生存生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女性意识;茨威格IVABSTRACT"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is a novella written by the famous Austrian writer Stephen Zweig in 1922. It is mainly about a woman who wrote a letter to a man at the time of her death, telling him the story that she had loved him silently all her life, and he did not know. More than 80 years later, the novel was brought to the screen by Chinese young female director Xu Jing lei in 2005. The woman director who received the title of talented woman who received higher education has incorporated her own view of women and love in the process of film adaptation. She has her own unique narrative style. The image of a strange woman in the film The Letter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novel.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female image in "Letter", the view of writers and directors, the presentation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film "Letter" and the dilemma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rought by "Letter". By analyzing the film's adaptation of the novel, we can see that Xu Jing lei's image of strange women in the film not only gave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also left the audience with infinite thinking space through the dilemma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mplied in it: Women's liberation has gone through a century from May 4th to the present. Are women's lives, emotions, and consciousness truly liberated, and are women truly happy now? By analyzing the film "Letter" and combining the works of current female directors and writ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women, and makes some references for women's survival.Key words:"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female consciousness; Zweig目录绪论 (1)第一章《来信》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作家和导演的女性观 (8)第一节茨威格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9)第二节徐静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女性观 (13)第二章电影《来信》中的女性意识呈现 (17)第一节女性形象塑造的转变 (17)第二节女性意识呈现策略 (22)第三节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9)第三章《来信》带来的女性意识困境 (33)第一节出走后的“娜拉” (33)第二节“娜拉”走向哪里 (37)结语 (43)参考文献 (44)绪论一、课题研究的缘起改编在文学和电影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质是通过影像化的方式来选择和接受一些文学作品。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节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节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节选)作者:茨威格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17年第12期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代表作品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断头皇后》等。

这封信大约有二三十页,是个陌生女人的笔迹,写得非常潦草,与其说是一封信,毋宁说是一份手稿。

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去摸摸信封,看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附件没取出来,可是信封是空的。

无论信封还是信纸都没写上寄信人的地址,甚至连个签名也没有。

他心想:“真怪”,又把信拿到手里来看。

“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顶头,算是称呼,算是标题。

他不胜惊讶地停了下来;这是指他呢,还是指的一个想象中的人呢?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

他开始往下念:我的儿子昨天死了—为了这条幼小娇弱的生命,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我在他的床边足足坐了四十个小时,当时流感袭击着他,他发着高烧,可怜的身子烧得滚烫。

我把冷毛巾放在他发烫的额头上,成天成夜地把他那双不时抽动的小手握在我的手里。

到第三天晚上我自己垮了。

我的眼睛再也支持不住,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眼皮就合上了。

我坐在一把硬椅子上睡了三四个钟头,就在这时候,死神把他夺走了。

这个温柔的可怜的孩子此刻就躺在那儿,躺在他那窄小的儿童床上,就和人死去的时候一样;他的眼睛,他那双聪明的黑眼睛,刚刚给合上了,他的双手也给合拢了,搁在他的白衬衫上面,床的四角高高地燃着四支蜡烛。

我不敢往床上看,我动也不敢动,因为烛光一闪,影子就会从他脸上和他紧闭着的嘴上掠过,于是看上去,就仿佛他脸上的肌肉在动,我就会以为,他没有死,他还会醒过来,还会用他那清脆的嗓子给我说些孩子气的温柔的话儿。

可是我知道,他死了,我不愿意往床上看,免得再一次心存希望,免得再一次遭到失望。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简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由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创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内容简介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茨威格代表作之一。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对此一无所知。

故事始自十八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还是个孩子,之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

关于茨威格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

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

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

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

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摘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摘抄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摘抄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读书笔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二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三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四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第五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正文第一篇:读书笔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集《马来狂人》中的一篇,讲述了一个痴情女子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用一封短短二十页的信,向她爱慕一生忠贞一生的男人,述说一段不为其所知的爱情。

读罢全文,我想我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来理解这篇小说。

譬如陌生女人道德方面的议论,批判那个对以女性为玩弄对象的资产阶级社会,对于陌生女人的同情等等。

在我看来,这个女人爱了他、守候了他一生的女人,如此默默无闻、却同时在别人看来惊天动地的举动,最后却被冠上了“陌生”这一冰冷而又无情的词眼,实在叫人痛心啊!那个十三岁的小女孩,那个十八岁的少女,那个二十六岁的女人,她们,对于他来说,只是人生中的几次过客,只是他长长的一生中的那么无足轻重的几天。

而他,对于她,那几次相逢,却构成了她的一生。

好像,她的一生,只为这几天而活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人世间的痴情莫过于此。

有时候,一个人的爱情,也可以天荒地老。

他眼里,这人生中的匆匆过客,给他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快活和享受,但是他留下的却使一个女人用尽她的一生来期待和与守候。

他知道吗?每一个萍水相逢,都是她日思夜想、翘首期盼的。

甚至于她做了这样的那样的暗示,可是每次她都是抱憾而去,她多么希望自己能被他认出,认己就是那个十三岁的妙龄少女,天天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努力为他改变的那个痴情少女。

他知道吗?他不知道。

所以,所以他才会那么践踏一个女人的内心和尊严。

当他在她的暖手筒里塞了两大卷的纸币的时候,却不知道眼前的这个美丽的女子,这个在夜总会上萍水相逢的女子,曾用着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深爱着这个付自己钱的男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西部头题·90后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晓徐晓,女,1992年生,山东高密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品散见于《北方文学》、《延河》、《西部》、《诗刊》、《星星》、《诗选刊》、《山东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等文学期刊及选本。

著有长篇小说《爱上你几乎就幸福了》,诗集《局外人》。

059All Rights Reserved.午后的阳光透过明晃晃的窗户照进屋子里,柔软而祥和,我静静地躺在浴缸里,待整张脸都适应了这柔光的抚摸后,我伸出右手熟练地从旁边的洗漱台上摸到了那把精巧的剪刀,将剪刀的一端轻轻地划过左臂光洁的肌肤。

一道鲜红的血线缓缓地向下流淌,俨然一只蜿蜒爬行的蚯蚓,它在手腕处拐了个弯,垂直滑落到浴缸里。

一滴,一滴,一滴,像一粒粒豆子掉进水里激起了一个个小小的漩涡,声音短小而清脆。

我将整只手臂浸入浴缸,吸吸鼻子享受这隐约的血腥味,快意地看着水渐渐被染红。

穿好衣服后,我满意地看着这道新的伤口,它像是我的一个孩子,与我血肉相连,不分彼此。

我爱它。

我倚着窗台沐浴在温柔的阳光中,伸展双臂,看着那一个个若隐若现的新旧疤痕,有些已经愈合完全看不出来了,而有些则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有了生命,小虫子般缓缓地蠕动。

这是最后一次了。

我轻轻叹一口气,一遍遍地翻看着桌子上的信件。

薄薄的一页纸,平滑,毫无褶皱,往事在我眼前一幕幕地浮现。

可这又能怎么样呢?明天,不,就在今晚,我就要与它们永远地告别了。

晚上,老林如约而至。

晚餐刚吃到一半,红酒在胃里还热乎着,老林就抱住了我,我们滚到了床上。

这六七年,对我最殷勤的就属老林。

从我上大学到毕业工作三年,身边的人走走散散,最后只剩下了个老林。

老林这个人,年近不惑,正是男人的好时候,人也不错,早在五六年前就离了婚。

我们每次分别的时候,他总对我说:“小歆,只要你玩够了想结婚了,我随时和你去扯证,你只要说一句‘老林你赶快滚到我身边来’,我就算在南极也立马赶回来。

”“老林,你不是想知道我的事情吗?我告诉你。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_书信全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_书信全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影片中書信的全文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

我的兒子昨天死了,為了這條幼小的生命,我和死神搏鬥了三天三夜,在他身邊足足坐了40個小時,此刻他那雙聰明的黑眼睛剛剛合上了,他的雙手也合攏來擱在他的白襯衣上面。

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我只有你一個人,而你一無所知,你從來也沒有認識我,而我要和你談談,第一次把一切都告訴你。

我要讓你知道,我整個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

要是我還活著,我會把這封信撕掉,繼續保持沉默,就像我過去一直的沉默一樣,可是如果你拿到這封信,你就會知道,這是一個已死的女人向這裏向你訴說她的身世。

看到我這些話,你不要害怕,一個死者別無祈求,她既不要求別人的愛,也不要求同情與慰藉,只對你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請你相信我所告訴你的一切,請你相信我所說的一切,這是我對你唯一的請求,一個人在自己獨自死去的時刻,是不會說謊的。

你肯定再也想不起我,想不起那個寒酸的小學教員寡婦,和她那個尚未成年的瘦小的女兒。

我和你住在同一個四合院裏,在你搬進來之前,住你那個屋子的人每天吵架,對鄰居也是惡言相對。

終於有一天這家人出了事,那個男人是個飛賊專偷大宅門,被偵緝隊訪著了,下了大牢,巡警來人抄了他們家。

封條在北屋的門上貼了三天,後來又給揭了下來。

房東太太跟媽媽說,一位作家同時也是在報館裏做事的單身文雅的先生租了北屋,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你的名字。

你有太多的書了,我想。

我自己只有十幾本書,都是普通紙做的封面,很便宜,但我愛若珍寶。

而這個人有那麼多漂亮的書,還有那麼多外國書,這個人應該長成什麼樣子呢?我猜你是一個戴眼鏡的老先生,蓄著長長的鬍子,嚴肅、和善、風趣,就像我的地理老師一樣,不同的是你一定更和善更溫雅。

第二天,你搬進來住了,但我沒能見到你,只是聽得從你屋子裏傳來的音樂聲和笑聲。

一連三天,都只是聽到你屋裏的音樂聲和笑聲,很多人的笑聲。

你好像只是一種聲音,音樂一樣溫柔,笑聲一樣快樂。

我看到你了,你和我的孩子氣的想像中的老爺爺的形象毫不沾邊,我真的嚇了一跳。

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解读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作者:周骁捷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9期内容摘要: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的宗教之爱,透过文本的空白至今仍然深深的影响着现在,展现了经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宗教之爱空白虚无斯蒂芬·茨威格的魅力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退,书店成排成列的“茨威格”以及私人藏书架里的“茨威格”,可以向我们证明这一点,尤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震撼人心的魅力仍旧常读常在。

疑问也就在此提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又究竟是如何震撼我们的内心的?我尝试着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陌生女人用她的宗教之爱,透过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穿越时空,向这个虚无的时代里陷于人生困境的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

一.宗教之爱学界内盛行的是运用女性理论来分析所谓男性中心的霸权,这回避了我们的疑问,将研究者的后背朝向了我们。

近年来的学者又将视线投向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将这个女人的不可思议的爱解读为—种心理激情甚至一种心理疾病,或者干脆与作者茨威格的生平结合解析陌生女人。

仿佛精神分析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这个陌生女人病态的心理激情震撼了我们内心,但这个答案显然还不够透彻深刻,仅仅是一种近乎变态的心理激情真的足以使高尔基“激动地难以自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使我们感到灵魂的震撼?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我愿意做出自己一些判断,提出一些片面的见解,来启发继续的研究。

为了使接下来的论述更加可信,我们先来奠定“宗教之爱”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家们关于宗教是什么即宗教的定义问题的无休止的争论还在继续着,我们无法直接获得一个明晰的定义来帮助理解宗教。

实质性定义的拥护者用对“神灵”、“超自然的存在物”等的信仰来界定宗教的本质;功能定义者从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来界定宗教;只要是谈论现代西方宗教社会学,就永远无法绕开的马克思则说道:“宗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的比较

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与小说的比较

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与电影的比较姓名:徐丹丹学号:088306136 班级:科文08文秘一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于192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以独特的角度、出色的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痴情女子一生的情感世界。

1948年美国好莱坞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改编拍成影片《巫山云》。

2004年中国新锐女导演徐静蕾再度将其搬上银幕,作为参加第52届西班牙圣思巴斯蒂安电影节处女作导演单元的参赛作品,破格获得官方单元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小说与电影进行对比,其一,在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改编中,两位导演与茨威格的国籍、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文化体系差异也非常大,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相同。

为了能使外国原著适应本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和接受习惯,两位导演在改编原小说文本时,都进行了时间、地点等基本要素的创造性改动。

“美版”影片故事发生时间在1900年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人物的形象、气质及场景的选择都弥漫着浓厚的西方艺术气息:古典而优雅。

维也纳,在其他文化中就几近音乐的代名词,所以主人公的音乐家身份符合当时的美国人对于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想象。

奥地利作为二战中的战败国,昔日奥匈帝国余辉下繁荣奢靡的音乐之都如今已经变成一片瓦砾,从未有过君主制度的美国人对维也纳充满了好奇。

导演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排在维也纳,这符合当时美国民族心态,迎合了大众的心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同;在“徐版”中,导演自觉而努力地进行着本土化的表达,她将故事的背景整个地搬到了中国,而且是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三四十年代的北平。

导演有意识地将故事设置在这样—个弥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时空之中,以便于将一些富含民族特色的、地域色彩的文化元素直接往故事上贴:灯笼、对联、中国结、四合院、人力车、小巷、骆驼、寿面、媒人、旗袍马褂、火炕、窗花等,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的直接呈现,极为有效地营造出了一种清空、宁静、隽永的古典诗词般的意境,体现出浓浓的中国味,让一段激越的爱情在弥漫着幽怨的琵琶曲调的四合院中演绎铺展,给观众以极大的审美新异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著简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

他的小说构思巧妙,对人物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极为细腻,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独具的艺术特色。

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这本小说集收录了他的6篇故事,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家庭教师》、《夏天的故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者风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

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

1941年到达巴西。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有传记文学《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情感的迷惘》和《象棋的故事》;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爱与同情》。

茨威格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大的读者,他的作品被译成50多种文字,销行量达数百万册。

高尔基称他为才华出众的、真正的艺术家。

他的著作中享誉最高的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银屏再现
美国环球影片公司1948年出品。

根据奥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本片是一部充满了精巧构思和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场面的作品。

例如,在一个沉寂的维也纳夜晚,当年轻的斯蒂芬偷偷摸摸地把一个妓女带进他的寓所时,14岁的丽莎在楼梯平台上可怜地巴结他的场面;她母亲搬走后,她从火车站回来,为的是最后看一眼她所钟情的人或是听一听他的声音的场面;当她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女郎时,她耐心地处理在雪地里希望能得到他顾盼的场面;以及当她离开丈夫时,最后一次去献身于她所爱的惟一爱人时,她为他买了一大把白色花的场面等等,都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化场面,叙事与抒情、表意密不可分地融合在镜头语言中。

奥菲尔斯相当卓越和独到的导演手法,使两位主角的表演放射出宝石般的光泽,以致含蓄而又层次丰富的表演风格和谐而多变,达到了令人赞赏的完美程度。

美工师亚历山大搭制的古老维也纳的街道和内景是那样真实、准确,摄影师弗兰克的摄影机对光与影进行的处理是那样富于创造性,又
那样细腻,正是所有这一些工作,才使本片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精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