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打印版.doc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八章 知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八章 知觉

第八章知觉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习题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

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

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

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

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

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

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

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

”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引自C.M.Turnbull,The Forest People,Simon&Schuster,Inc.1961)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

在知觉一个客体时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第五章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习题〖导学提示〗动机是情意性的心理倾向。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而需要与一定诱因的结合则导致动机。

本章着重讨论有关需要的心理学理论、有关动机的心理学研究,以及与人的需要和动机密切相关的价值观问题。

第一节需要Top一、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

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例如,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而水分的缺乏则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会产生安全的需要;孤独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等。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需要。

当人需要某种东西时,便把缺少的东西视为必需的东西。

人既是生物有机体又是社会成员。

为了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对于外部环境必定有一定的需求。

例如,食物、衣服、婚配、育幼等,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发展所必需的;从事劳动,在劳动中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等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

这种客观的必要性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并引起他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时就会产生某种需要。

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

它总是指向于能满足该需要的对象或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的。

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

人的各种活动,从饮食男女、学习劳动,到创造发明,都是在需要推动下进行的。

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

同时,人的需要也是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当人通过活动使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和周围现实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是研 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个体心理的动态—稳态 维度第一节个体心理 能否被觉心个体心理现知到理象的粗略分学类的性个体心理质与行为心理学是科学 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 科学性第一章 绪论心理过程认知:个人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心智活动。

它包括感觉、知 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图一)情绪:产生各种心理现象的历程。

(图二)意志: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 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图三)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状 态是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图四)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意识: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 理现象。

(周围很安静)自我意识:个体对于自我的意识。

(感觉到自己很生气)潜意识:不能觉知到的心理活动。

是人 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熟形式。

行为:有机体的任何可 测量的反应。

心理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

(上网这个行为) 内隐行为:即心理活动。

可复制性: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是能够按照原创者 所提供的方法精确加以重复验证的,因而也称可重 验性。

(所有人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得到相同结果)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选题和提出假设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资料 整理与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和验证假设系统性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是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而获得的。

描述心理现象:对心理现象从 质和量上进行描述。

揭示心理规律:探讨各种心理现象 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探明心理结构:探明各种心理现象是由哪些因素构成 的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交互作用的问题。

可证伪性:在表述一个科学理论时,必须遵循从该理论推导出的各 种预测有可能被证伪。

确定心理机能第一:要弄清研究课题中的关键概念是否具有操作性定义,以及该操作性定义 是否具有良好的可重验性。

第二:研究课题中的概念可以由一个单一行为事件或任 务来定义,但要科学的研究它则需要由一组操作来定义。

可公开检验原则:科学发现心 是可以由任何人重验,批(定义学习困难学生:智力正常,通过学习无法达平均 水平,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理 评,否定或继续发展的。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资料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

3、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其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

对象:正常成年人领域:个人现象: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性质:静态的角度4、分类: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知、情感、动机)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境、灵感)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联系密切,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心理过程的进行,受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影响。

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5、阐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搜集资料(四)整理与分析资料(五)解释结果和检验假说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一)描述研究 1、个案研究2、调查法(问卷调查、晤谈法)3、自然观察法(二)相关研究(三)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教育实验2、实验室实验二科学性的标准㈠可复制性㈡可证伪性㈢系统性三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一)可公开检验原则(二)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刺激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三)人文关怀原则四当代心理学的特点(一)多种研究取向的综合(生物学、行为、认知、社会文化、心理动力学取向)(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1.基础: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2.应用:人格、发展、比较、社会、变态、教育、咨询、管理、工业或组织、消费、医学、司法、运动、军事、健康心理学)第三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6、构造主义:心理活动的内容代表人物:[德]冯特(创始人)、铁钦纳(推广)基本观点: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法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个体的直接经验要从内容、过程和原因进行研究;个体经验由人的感觉、意象、感情三种元素结合而成。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1-3章知识点整理

黄庭希版《心理学导论》第1-3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3、心理学的科学性的3个表现(P5)①可复制性②可证伪性③系统性(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实证研究的4个任务:描述心理事件、揭示心理规律、探明心理结构、确定心理机能)4、心理学定义(P9)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事实、规律、结构和机能的实证科学。

5、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9)①可公开检验原则②主客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③人文关怀原则6、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P12)①刺激变量: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②机体变量:个体自身的特征,包括物种特征和个体特征③反应变量: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包括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8、古代心理学思想(P21)①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②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9、科学心理学诞生的背景(P22)①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理性主义(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论);英国经验主义(洛克)②生物学的影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人与动物的表情》、《一个婴儿的简史》③生理学的影响:德国的三位生理学家(缪勒、亥姆霍兹、费希纳)④冯特的贡献: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开创了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创建了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对以后的心理学发展有广泛深远的影响第二章心理的起源和本性1.心理的起源(P40)①反映是任何物质形态固有的特性②感应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③感受性——心理反应形式的源起2.动物心理的演进规律(P42)动物适应日益复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推动了神经系统及其机能的发展,神经系统的发展又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了外界环境。

这样,动物心理也就发展起来了。

动物心理的发展是的动物3.人类的发展阶段(P53)①早起猿人时期(“能人”时期)②晚期猿人时期(直立猿人时期)③早期智人时期(古人时期)④晚期智人时期(新人时期)4、人类心理的起源(P56)——语言和劳动的作用5、人的心理的本性(P60)①言语觉知性:人能够觉知到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存在,并能将自己从周围环境中区分出来②主观能动性:对现实的有意识的选择反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保持和监督有目的的活动的进行③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的意识的内容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5、内分泌系统(P89)内分泌系统是机体内对行为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一个系统,由全身不同部位的多种内分泌腺体和组织细胞组成。

[全]黄希庭《心理学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全]黄希庭《心理学导论》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考研真题详解1理解问题的第一步是:()。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克服思维定势B.消除功能固着C.建立问题空间的内部表征D.决定使用算法、还是启发法【答案】C查看答案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统考2011年研]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考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在颞叶的颞横回处;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是言语运动区。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年研]A.顶部B.中部C.背部D.底部【考点】听觉的位置理论。

【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

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4双重编码理论是指:()。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视觉和听觉B.语义和表象C.语言和听觉D.概念和图像【答案】B查看答案5Parkinson氏病被认为是下述哪一种原因所造成的?()[中山大学2005年研]A.神经胶质细胞损伤B.使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功能退化C.大脑中在受体上颉颃性化学反应造成的D.缺乏清理神经系统废物的酶【答案】A查看答案6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

[统考2012年研]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趋避冲突指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们在接近的同时,又故意回避它,从而引起内心的冲突。

A项,双趋冲突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的冲突。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六章感觉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六章感觉

⼼理学导论(黄希庭第⼆版)第六章感觉第六章感觉第⼀节概述⼀、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个体对刺激物作⽤于某感受器所产⽣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感觉使个体觉知到刺激的存在,分辨出刺激的个别属性(看到⽼师在讲课)感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步,是我们关于世界⼀切知识的最初源泉。

纯粹的感觉是不存在的。

⼆、感觉信息的神经加⼯感觉信息的神经加⼯的三个主要环节:1、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机体的感受器,也是过滤器,它们只反应某种类型的刺激,⽽完全不反应其它种类的刺激。

感觉器官的主动探索活动是感觉信息加⼯的必要条件之⼀。

(我们⾛到⼀个地⽅,眼睛会主动观察周围)2、传⼊神经的活动:传⼊神经的活动。

编码:体内外的信息在传⼊神经通路中是以单个神经元或⼀群神经元的电位形式呈现的。

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式代表或表⽰作⽤于机体⾝上的刺激3、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质的活动:从感受器经脑的各部最后到达⼤脑⽪质是由⼀系列神经元连接起来的。

感觉信息在到达⼤脑⽪质之前都要经过⽪质下中枢的各中继核。

中继核不是⼀个简单的接⼒站,它们都有进⼀步加⼯信息的作⽤。

感觉传导系统中较低⽔平上的简单信息加⼯为复杂的⽪质⽔平上的信息加⼯准备好适当的输⼊。

最后⽪质的感觉代表区接受丘脑传来的信息,它按严格配置接收传来的信息。

然后⼜从该区域将信息再输送⾄联络区进⾏更⾼级的加⼯,这样就产⽣了感觉经验。

三、感觉的种类1、根据感觉刺激是来⾃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外部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阳光温暖)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映⾝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

2、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电磁能的——视觉机械能的——听觉化学能的——味觉和嗅觉热能——⽪肤对温度的感觉3、临床上(1)特殊感觉,包括视、听、味、嗅和前庭等感觉;(2)体表感觉,包括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3)深部感觉,包括肌⾁、肌健、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压觉;(4)内脏感觉第⼆节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阈限: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与否的界限。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精讲感觉【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精讲感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视频讲解]7.1本章要点●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的加工机制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具有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四个主要特征。

●视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听空间知觉的线索包括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

●时间和空间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彼此很难分割。

时间对空间产生影响的经典例子是tau效应(tau effect)。

●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错觉(iIlusion)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2重难点导学一、概述1.知觉的含义(1)含义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知觉是个体借助于过去经验对来自感受器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2)与感觉关系感觉与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但是其性质不同。

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依赖于刺激;知觉虽以感觉为基础,但是不受刺激限制,还设计到记忆、思维等心理成分。

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2.知觉的信息加工机制:(1)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加工)a.含义这是指知觉者从环境中一个个细小的感觉信息开始,将它们以各种方式加以组合便形成了知觉。

持这种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感受器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就是我们知觉所需要的一切,无须复杂的思维推理等高级认知过程的参与,我们就直接知觉到了周围环境。

而这种直接知觉环境的能力是由人的生物性决定的。

b.理论模型①第一种假说称为模板论,认为人们在头脑中储存有无数的模板集,这些模板非常详细,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辨认出各种客体。

②第二种假说称为原型论,认为原型不同于模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特定样式,而是一类事物最典型的例证。

知觉的识别过程不是与模板精确、等同的匹配,而是与原型相一致。

③第三种假说称为特征论,认为人们对事物的知觉,就是把事物的特征与记忆中所储存的特征相匹配,而不是把整个事物与模板或原型相匹配。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两份笔记(综合+对比)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与《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两份笔记(综合+对比)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与《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综合对比版说明:现在的心理学考研基础课中,这两本书是重点,很多研友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比二者的异同。

本资料先分别详细总结了两本书的知识点和脉络,资料的最后把两本书中不一样的地方总结了出来。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意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具有分析和评价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 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导论(第二版)》黄希庭练习题(第二章)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一、填空题1. 神经系统是由巨量神经细胞形成的神经组织与结构的总称,可分为和。

2. 脑是主要部分,在构造上,按部位的不同分为、和三大部分。

3. 后脑(hindbrain)位居脑的后下部,其中包括三部分:,和。

4. 中脑(midbrain)位于之上,是与的反射中枢。

在中脑的中心有一个网状的神经组织,称为。

5. 前脑(forebrain)是脑的最复杂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前脑主要包括五部分:,,,,。

二、选择题1. 脑的三个主要的机能系统是(),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A.感觉机能系统B.运动机能系统C.联络机能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2. 下列哪些是神经元的组成部分()。

A.细胞体B.树突C.轴突D.髓鞘3. 大脑皮质的体表感觉代表区的感觉投射有()特点。

A.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B.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C.感觉不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D.感觉灵敏的部位所占的代表区域较大4. 能应用与人类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有()。

A.选择性繁殖家谱分析法B.群体调查分析法C.家谱分析法D.双生子研究三、名词解释1.中枢神经系统2.周围神经系统3.选择性繁殖4.遗传5.表现型四、简答题1. 什么是全或无定律?2. 什么是内分泌系统?3. 什么是功能磁共振成像?4. 什么是双生子研究?5. 什么是事件相关电位?五、分析题1. 分析各大脑皮质投射区的主要特点。

2. 分析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机能特点。

3. 分析大脑皮质联络区的主要特点。

4. 分析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机能。

5. 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六、论述题1. 试述心理脑机制的研究方法。

2. 讨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3. 论述神经系统各部及其主要机能4. 论述脑的运动机能系统的主要特点。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四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四章 心理的环境基础

第四章心理的环境基础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习题〖导学提示〗人的心理和行为必须具备两个基础:一是生物基础,一是环境基础。

心理的生物基础是生而具有的,并且在环境的作用下发挥其功能。

关于心理的生物基础,已在上一章讨论过了。

本章将讨论心理的环境基础以及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的内容Top一、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与有机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

与有机体没有联系的外部世界,对有机体来说,无所谓环境。

个体生命的起源,从受精的一刻开始,通过合子、胚胎(怀孕的第二周至第八周)和胎儿的发展。

有机体就被置于母体的特定环境——子宫里。

显然,每个合子所处的环境(子宫)是不同的。

这种环境对有机体身体和出生后行为的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怀孕的头三个月母亲感染风疹常会使婴儿智力落后并县造成身体上的缺陷,如眼白内障或耳聋。

母亲的疲劳或吸烟会刺激胎儿活动。

母亲长时期的情绪激动,还会影响出生后于女的情绪特征。

出生后,人所处的环境纷繁复杂.人和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

没有环境基础。

人的心理就不可能产生。

有机体必须与其相应的生活环境保持平衡,这叫生态平衡。

如果有机体生活的环境超出了他适应的范围,就有死亡的危险.人生活于他所适应的环境里,并对生活环境具有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适应。

人出生后,其生活环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和日月星辰,包罗宇宙间的一切现象。

对人类环境的分类,无异干对宇宙间各种现象的分类,这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任务.通常,心理学上提到的环境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有机物的各组成因素和无机物的各组成因素,例如,动物、植物、矿物、空气、噪音等等。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教育环境、伦理环境、文化环境等等。

物理环境除包括自然环境诸因素外还包括人为的物理环境因素,如人际空间、建筑物等。

心理环境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相互作用时所形成的环境。

二、环境对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制约作用首先表现在心理机能是对环境的适应。

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考研必备资料:心理学导论-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笔记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的类型差异。

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

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版)心理生物基础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版)心理生物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一节神经系统与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脑: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图一)后脑:位于脑的后下部(图二)延脑:位于脊髓上端,与脊髓相连呈细管状,控制呼吸、心跳、吞咽、消化。

脑桥:位于延脑之上,由神经纤维构成的管状体,连接延脑与中脑。

小脑:位于脑桥后,形似两个相连的皱纹半球,控制身体的运动与平衡。

(失去小脑的老鼠无法掌握平衡)中脑:位于脑桥之上,处于整个脑的中间,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前脑:脑最复杂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丘脑下丘脑脑垂体脊髓:上接脑部,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分布于它的两侧,活动受脑的控制。

(图三)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通过传入神经纤维把来自感受器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图四)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官。

自主神经系统:分布于内脏器官、心血管、腺体及其他平滑肌。

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图五)结构:细胞体和突起特征:兴奋性和传导性(图六)功能感觉神经元:接受来自体内外的的刺激,将兴奋传至脊髓和脑。

运动神经元:引起肌肉和腺体的活动。

联络神经元:神经元之间机能联系。

第二节脑的三大机能系统感觉机能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各类感受器以特异的传入路径将神经冲动传送至大脑皮质的特定投射区的一种传入系统。

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性传入神经束经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内的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然后经过丘脑内侧部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不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入系统。

(图七)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图八)体表感觉代表区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交叉的,即一侧的躯体感觉投射到对侧的大脑皮质的相应代表区感觉传入的皮质投射是倒置的,即下肢的感觉投射于这一区域的顶部,上肢的感觉投射于这一区域的中部,头颈部的感觉投射于这一区域的下部。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教材下载及真题视频讲解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教材下载及真题视频讲解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教材下载及真题视频讲解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目录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网授精讲班【共37课时】电子书(题库)•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6小时高清视频】•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问题的第一步是:()。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 A.克服思维定势B.消除功能固着C.建立问题空间的内部表征D.决定使用算法、还是启发法【答案】C查看答案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统考2011年研]A.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考点】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听觉区位在颞叶的颞横回处;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是言语运动区。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统考2011年研]A.顶部B.中部C.背部D.底部【考点】听觉的位置理论。

【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位置理论又称共鸣理论,由赫尔姆霍茨提出。

他认为,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

4双重编码理论是指:()。

[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研]A.视觉和听觉B.语义和表象C.语言和听觉D.概念和图像【答案】B查看答案5Parkinson氏病被认为是下述哪一种原因所造成的?()[中山大学2005年研]A.神经胶质细胞损伤B.使用多巴胺的神经细胞功能退化C.大脑中在受体上颉颃性化学反应造成的D.缺乏清理神经系统废物的酶【答案】A查看答案6人对同一个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这种动机冲突是()。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三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三章 心理的生物基础

第三章心理的生物基础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习题〖导学提示〗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物基础。

要理解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就必须要懂得脑的结构和机能,了解脑和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控制以及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本章先重点讨论脑的结构和机能、脑对行为的控制,然后讨论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物基础。

要理解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基础,就必须要懂得脑的结构和机能,了解脑和内分泌系统对行为的控制以及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本章先重点讨论脑的结构和机能、脑对行为的控制,然后讨论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人脑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

人生焉的时候就具有控制行为的脑中枢(例如新生儿生来就有调节吸吮活动的中枢)。

这些神经联系是先天遗传的、固定的。

但是,通过社会实践人脑还会产生新的神经联系,人脑的结构和机能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变化发展。

因此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固然有遗传上的原因,但更方根的是取决于众找社会实践以及在社会实践中学到了什么。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和机能 Top人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控制人的全部行为,从眨眼到解决复杂的符号逻辑问题。

周围神经系统从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导向人体各部分,担负着与身体各部分的联络工作,起传入和传出信息的作用。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

一、周围神经系统的种类和机能周围神经系统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活动的反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传入神经纤维把来自感受器的信息传向中枢神经系统。

另一方面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把中枢神经系统的命令传向效应器官,从而导致骨骼肌的运动,它们起着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作用。

通常认为,躯体神经系统是受意识调节控制的。

黄希庭版《心理学》考试重点

黄希庭版《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心理学的概念:通常把认知、情绪和意志视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1.描述研究:①自然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2.相关研究:①负相关性-1<=x<0;②0正相关<=x<=1;③无相关:03.实验研究:①自然实验法;②实验室实验法三.“心理学之父”——冯特心理学的产生标志: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

四.三大主流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1.行为主义创始人是华生2.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的意识分三类:意识、前意识、潜意识3.人文主义的创始人是马斯洛五.人脑在构造上分为三部分:后脑、中脑、前脑大脑半球各叶部的功能:1.额叶:语言 2.中央沟:运动 3.颞叶:听觉 4.枕叶:视觉六.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树突:接受信息2.轴突:传送信息3.细胞体:整合信息七.脑的三大机能系统:感觉机能系统、运动机能系统、联络机能系统八.人的心理与行为基础:生物基层和环境系统九.社会影响的概念:是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的方向上改变他人的观念的行为过程,包括其他人或团体的社会影响。

1.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①如,当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席间有人更好歌一曲,尽管他唱的不怎么样,大家给他热烈的掌声,在这种情况下你也会随大流给予鼓掌欢迎。

社会学心理学家阿希的实验:让一位真被试与另外7~9人(实际上是实验者的助手)一起坐在桌旁,实验者向他们呈现3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并要求他们判断哪一条和另外一幅画中的标准线段一样长。

每个人轮流大声说出自己的判断,而被试在倒数第二个位置上。

在大多数实验里,每个人都说出同样的正确答案。

但在几次预先确定的关键试验中,实验者预先告诉助手说出错误答案。

结果发现,即使正确答案十分明显,但在关键试验中,被试迎合团体的意见平均达到32%,有74%的被试至少有一次从众。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4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统考2010研)A.机能主义——冯特B.格式塔——铁钦纳C.人本主义——罗杰斯D.构造主义——詹姆斯【答案】C2.某次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越多,他们的学习成绩越差。

该研究属于()。

(统考2009研)A.因果研究B.相关研究C.个案研究D.纵向研究【答案】B3.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统考2008研)A.构造主义B.机能主义C.人本主义D.行为主义【答案】D4.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统考2008研)A.生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物理学【答案】A5.小虹被她的哥哥打哭了。

她妈妈询问她哥哥打她前她做了什么?她妈妈试图搞清楚她女儿的行为和她儿子的反应之间的联系。

小虹妈妈正采用下述哪类心理学家常用的方法?()(中山大学2008研)A.行为主义心理学家B.机能主义心理学家C.构造主义心理学家D.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答案】A6.持构造主义观点(stracturalism)的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体意识的最佳途径是全面了解构成意识经验的成份。

这种观点与下述哪种理论最为一致?()(中山大学2008研)A.关于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模型B.关于知觉的折衷模型C.关于知觉的自下而上加工模型D.关于知觉的颉颃加工模型【答案】C7.Wilhelm Wundt相信心理学应该重点()。

(中山大学2007研)A.探求存在的本质特点B.研究刺激和反应的关系C.确定人类行为的无意识动机D.检查人们对瞬间经验的觉察情况【答案】D8.Freud的观点与1900年代早期的主流观点不一样,他认为()。

(中山大学2007研)A.变态行为具有生物学基础B.人们不完全能意识到其行为的原因C.人具有自由意识(free will)D.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答案】B9.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
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问卷法) :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用
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口头调查(晤谈法) :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调查。
测验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兴趣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 法。
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 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 产生的影响。
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实验室实验: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内省法(自我观察法) :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或心理过程。 认知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采用信息加工观点,把人 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通常用模型来表示人类心理过程和结构的某些主要方面。一种十分流行的模 型是由下列四个主要成分,即感觉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 统和反应系统构成的。 构造主义: 冯特建立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哲学分离出来, 也标 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 --构造主义的开始。 1879 年他创建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 意、反应时间、联想等过程进行研究。冯特的心理学的方法是实验内省法。冯特认为经验可以分析 为各种元素。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如何合成复 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认为最简单的心理元素只有两类:一类是感觉和意象,另一类是感情。所有 复杂的心理都是由这两类心理元素综合而成的。因此,他的理论体系也被称为心理化学。冯特的理 论体系为他的忠实弟子铁钦纳所继承和发展,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体系命名为 "构造心理学 "。 构造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而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从 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是,这个学派所从事的 " 纯内省 "的 "纯科学 "分析,严重脱离实 际,并且清规戒律甚多,因而其结局必然是短命的。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 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华 生提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行为,而较简 单的动物行为比复杂的人类行为更具有根本性。他坚决反对冯特心理学的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 念,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他主 张只有从可观察到的刺激和反应方面去研究,刺激 --反应( S-R)就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公式。华生坚 决认为,传统心理学中的意识、感觉、知觉、意志、表象等是一大堆无用的概念应彻底加以摒弃, 而代之以刺激、反应、习惯形成、习惯联合等概念、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 制行为的途径。 华生的极端主张虽然没有被人们全盘接受,但行为主义就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而固定 下来。虽然新行为主义与旧行为主义相比,不论在外表上和意向上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仍然遵循 着一个信条:对行为进行探讨,而无需涉及到意识。华生彻底否认人的主观世界以生理反应代替心 理现象,这是错误的。但是行为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华生竭力主张客观的研
价值观。 自我:即自我意识, 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 表现为具有认识的、 情绪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 行为:就是个体对所处情境的一种反应系统。这种反应有内在生理性的(如肌肉运动、腺体分
泌等)和外在心理性的(如言语、表情等) 。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 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 S 变量)是指能够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 O 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 R 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
《心理学导论》笔记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年 5 月第一版
第一章 绪论 心理过程:通常把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情绪过程: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 意志过程: 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 按计划不断辨的性质。 他所强调的 " 刺激 --反应 "模式,容易对心理现象作数量上的 描述。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1912 年在德国诞生。其创始人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格式 塔心理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他们认为,知觉显然是无法用感觉元素的联合来解释的。 于是坚决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一个 "被分离的整体 "。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 和,整体不是由若干元素组合而成的, 相反,整体乃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他们坚决反对对任何心理现象进行元素的分析, 并把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称之为 "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也像知觉一样,是通过整体进行的。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 理论基础是错误的主观唯心论。但该学派反复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 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论观点则是正确的。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知觉的组织原则及 学习和思维中的研究成果至今仍还有积极的意义。
的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 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稳定
的类型差异。能力、气质、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