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作业调度表
大地测量学课程实习指导书GPS测量.pdf
大地测量学课程实习指导书第一部分 GPS测量一、实习目的、任务测区情况根据实际选定实习场地,布设17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四等GPS网,满足实习需要。
作业依据及参考资料●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二、施测方案2.1 布网方案采用8台GPS接收机,按边连式或点连与边连相结合的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四等。
2.2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 测区已有的大地控制成果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
2.4 起算数据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据实际情况而定),国家等级点必须有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三、外业观测3.1 GPS外业观测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快速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的测量仪器设备:每一个小组8台套双频/单频GPS接收机(标称精度高于10mm+2ppm·D,D以km 计)。
四等GPS网对GP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要求见下表:卫星高度角(度)有效观测卫星数每站观测时段数 闭合/附合路线独立观测边数规定≥15 ≥4 ≥1.6 ≤10 时段长度(min) 采样间隔(s) 平均边长(Km)≥50 15 2注:1.在各时段中观测,观测时间符合规定的卫星,为有效观测卫星.2. 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3. 观测时段数≥1.6,指如果每站观测一时段,至少60%测站再观测一个时段. 仪器设备:● 计算机:台式PC 机14台。
第六章_GPS测量技术设计
同步观测: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 星进行的观测。
同步观测环: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获得 的基线向量所构成的闭合环,简称同步环。
GPS网的几个基本概念
独立基线:对干N台GPS接收机构成的同步观测环,有 J=N×(N-1)/2条同步观测基线,其中独立基线数为N一 1。独立基线之间没有相关性。 独立观测环:由独立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 合环,简称独立环。
天线高:观测时刻天线相位中心到测站中心标准的距 离。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网的特征条件的计算
GPS观测时段: S=n×m/N
n为需要布设的GPS点数
m为每个点的观测次数 N为接收机台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参数 GPS网特征条件计算式
总基线数
必要基线数 独立基线数 多余基线数
第六章 GPS测量的技术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1,GPS测量的精度设计、密度和基准设计 2,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及设计原则
3,GPS观测纲要设计
4, GPS技术总结和资料上交
重点是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第一节 GPS测量技术设计
GPS测量的流程
项目立项 技术设计 测量实施 数据处理 成果验收
(2)同步闭合环的闭合差较小只能说明基线向量的计 算合格,并不能说明GPS边的观测精度高,也不能发现 接收的信号受到干扰而产生的某些粗差。
关于同步环和异步图形的几点说明
(3)为了确保GPS观测效果的可靠性,有效地发现观 测成果中的粗差,必须使GPS网中的独立边构成一定的 几何图形。这种几何图形可以是由数条独立边构成的 非同步多边形(亦称非同步闭合环)。当GPS网中有若 干个起算点时,也可以是由两个起算点之间的数条GPS 独立边构成的附合路线。
7.3GPS监管平台管理各项表格
GPS安全监管平台监控问题车辆记录表
负责人签字:值班人员签字:
附表6:
企业GPS监管平台监控车辆驾驶员违章(违规)处理登记表
注:联建的企业监管平台或托管的车辆应在备注栏内注明车辆所属企业简称。
负责人签字:值班人员签字:
附表7:
道路运输行业GPS监管系统车载终端故障情况登记表
注:联建的企业监管平台或托管的车辆应在备注栏内注明车辆所属企业简称。
负责人签字:值班人员签字:
附表8:
道路运输行业GPS监管平台考核表
注:1、此表市级监管平台考核组填写,每半年考核一次。
2、以上每项分值扣完为止。
3、考核结果作为年终安全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附表9:
道路运输企业GPS安全监管平台考核表
注:1、此表由县(市)监管平台考核工作组填写,每半年考核一次。
2、以上每项分值扣完为止。
3、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依据。
附表10:
各县(市)GPS监管平台监控统计月报表
负责人签字:填报人签字:
附表11:
道路运输企业GPS监管平台监控统计月报表
注:联建的企业监管平台或托管车辆,应在备注栏内注明车辆所属企业简称。
负责人签字:填报人签字:
附表12:
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监控统计月报表
负责人签字:填报人签字:。
E级GPS控制网技术要求
附录E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4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标准规范1 总则1.0.1 为规定利⽤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公路⼯程GPS 测量控制⽹的原则﹑精度和作业⽅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的有关规定,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1.0.3 本规范适⽤于新建和改建公路⼯程项⽬的各级GPS控制⽹的布设与测量。
1.0.4 采⽤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公路平⾯控制⽹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的平⾯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的GPS控制⽹的等级。
1.0.5 GPS测量采⽤WGS-84⼤地坐标系。
当公路⼯程GPS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采⽤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应进⾏坐标转换。
各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1956年黄海⾼程系或1985国家⾼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薄" 中的开﹑关机时间可采⽤北京时间记录. 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的⼏何连线。
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观测到停⽌观测的时间长度。
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卫星进⾏的观测。
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1 总则1.0.1 为规定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缩写为 GPS﹚建立公路工程GPS测量控制网(de)原则﹑精度和作业方法, 特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是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并参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de)有关规定, 在收集﹑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de)基础上制定(de).1.0.3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工程项目(de)各级GPS控制网(de)布设与测量.1.0.4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建立公路平面控制网时,应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规定(de)平面控制测量(de)等级﹑精度等确定相应(de)GPS控制网(de)等级.1.0.5 GPS测量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当公路工程GPS控制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或抵偿坐标系时, 应进行坐标转换.各坐标系(de)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见附录A.高程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或1985国家高程基准.1.0.6 GPS测量时间系统为协调世界时(UTC). 在作业过程中,附录D "GPS观测手薄" 中(de)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1.0.7 GPS接收机及附属设备均按有关规定定期检测.1.0.8 GPS控制测量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1.0.9 在提供GPS控制测量成果资料时,应执行保密制度中(de)有关规定.2 术语2.0.1 基线Baseline两测量标志中心(de)几何连线.2.0.2 观测时段 Observation sessionGPS 接收机在测站上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进行观测到停止观测(de)时间长度.2.0.3 同步观测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时对一卫星进行(de)观测.2.0.4 同步观测环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三台或三台以上GPS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de)基线向量构成 (de)闭合环.2.0.5 独立基线 Independent baseline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de)基线.2.0.6 独立观测环 Independent observable loop由独立基线向量构成(de)闭合环.2.0.7 自由基线 Free baseline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de)基线.2.0.8 复测基线 Duplicate measure baseline观测两个或两个以上观测时段(de)基线.2.0.9 边连式 Link method by a baseline相邻图形之间以一条基线边相连接(de)布网方式.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de)变形和改正(de)平差方法.在建立公路控制网时,根据需要投影到抵偿高程面上和(或)以任一子午线为中央子午线(de)一种直角坐标系.为一个公路工程项目而建立(de)精度等级最高,并同国家控制点联测能控制整个路线(de)控制网.为满足公路测设放线或施工放样,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并贯通整条公路(de)控制网.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标志面(de)高度.3 GPS 控制网分级与设计3.1 GPS 控制网分级3.1.1 根据公路及桥梁﹑隧道等构造(de)特点及不同要求,GPS 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等级.各级GPS控制网(de)主要技术指标规定见表功3﹒1﹒1表3﹒1﹒1 GPS控制网(de)主要技术指标注:①各级GPS控制网每对相邻点间(de)最小距离应不小于平均距离(de)1/2,最大距离不宜大于平均距离(de)两倍;②特殊构造物指对施工测量精度有特殊要求(de)桥梁﹑隧道等构造物.3.1.2 GPS控制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确定:σ式中:σ—弦长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b—比例误差(ppm);d—相邻点间(de)距离(km).3.2 GPS 控制网设计3.2.1 GPS控制网(de)布设应根据公路等级﹑线地形地物﹑作业时卫星状况﹑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并编制技术设计书(或大纲).3.2.2 GPS(de)WGS-84大地坐标系统转换到所选平面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根据测区所处地理位置及平均高程情况,可按下列方法选定坐标系统:°带平面直角坐标系.(1)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者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de)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2)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de)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de)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3.2.3 GPS控制网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时,应确定以下技术参数; --参考椭球及其相应(de)基本参数;--中央子午线经度值;--纵横坐标(de)加常数值;--投影面正常高;--测区平均高程异常值;--起算点坐标及起算方位角.公路抵偿坐标系所采用(de)椭球中心、轴向和扁率应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3.2.4 公路路线过长时,可视需要将其分为多投影带.在各分带交界附近应布设一对相互通视(de)GPS点.3.2.5 同一公路工程项目中(de)特殊构造物(de)测量控制网应同项目测量控制网一次完成设计、施测与平差.当特殊构造物测量控制网(de)等级要求高时,宜以其作为首级控制网,并据以扩展其它测量控制网.3.2.6 当GPS 控制网作为公路首控制网,且需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应每隔离5km设置一对相互到通视(de)GPS点.当GP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点至少应与一个相邻点通视3.2.7 设计GPS控制网时,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并包含较多(de)闭合条件.3.2.8 GPS 控制网由同步GPS观测边构成多边形闭合环或附合路线时,其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5条;--二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6条;--三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7条;--四级GPS控制网应不超过去8条;3.2.9 一、二级GPS 控制网应采用网连式、边连式布网;三、四级GPS控制网宜采用铰链导线式或点连式布网.GPS控制网中不应出现自由基线.路线附近具有等级高(de)GPS点时,应予以联测.同一公路工程项目(de)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时,在分带交界附近应同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de)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de)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de)数量不宜少于是10个.各级GPS控制网(de)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de)精度要求.4 选点与埋石4.1 准备资料:--测区划1:10000-1:150000地形图;--既有各类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控制点(de)平面坐标、高程、坐标系统、技术总结等;--测区(de)气象、地质、地形、地貌、交通、通信及供电等资料;--路线走向、线位布设、路线设计数据及大型构造物位置等资料.4.2 选点4.2.1 选点员应按技术要求进行踏勘,并实地核对、调整、确定点位.点位应有利于采用其它测量方法扩展和联测.对需做水准联测(de)点位还应踏勘水准路线.4.2.2 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并易于长期保存(de)地点.4.2.3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15°(de)成片障碍物,否则应绘制点位环视图.4.2.4 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de)物体.点位距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de)距离应不小于400m;距220Kv以上电力线路(de)距离应不小于50m.4.2.5 点位应利于公路勘测放线与施工放样,且距路线中心线不宜小于50m,并不大于300m.对于大型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等还应考虑加密布设控制网(de)要求.4.2.6 GPS控制点需要设方位点时,其目标应明显,便于观测;与 GPS点(de)距离不宜小于500m,且与路线垂直.4.2.7 GPS控制网(de)点名应沿公路前进方向顺序编号,并非编号前冠以“GPS”字样和等级.当新点同原有点重合时,应采用原有点名.同一个GPS控制网中禁有相同(de)点名.4.2.8 选定(de)点位应标注于1:10000或1:50000(de)地形图上,并绘制GPS 控制网选点图,填写GPS点之记,点之记格式见附录B.4.3 埋石4.3.1 各级GPS点(de)标石均应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用直径不小于14mm(de)钢筋制作,并用清晰、精细(de)十字线刻成直径小于1mm(de)中心点.标石表面应有GPS点名及施测单位名称.4.3.2 GPS点(de)标石可按附录C预制,亦可现场浇制.埋设时坑底应填以砂石并固密实,或现浇20cm厚(de)混凝土.埋设(de)GPS点应待沉降稳定后方可使用.4.3.3 GPS点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可利用基岩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标石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de)规定.4.3.4 GPS点位于耕作地区时,应埋设于非耕种地上,并露出地面少许;当必须埋设于耕地时,标石顶面应埋设于耕种表土层以下.对冰冻地区,其埋设深度应大于该地区(de)冰冻深度.4.3.5 GPS点位于沙丘或土层疏松地区,应适当增大标石尺寸和基坑底层现浇混凝土(de)面积与厚度.4.3.6 当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用以设置标石时,可在建筑物上凿孔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其顶端外形尺寸应符合附录C(de)规定.4.3.7 利用原有平面控制点时,应确认该点标石完好,并符合同级GPS点观测与埋石要求,且能长期保存.4.3.8 为特殊构造物而设计(de)一、二级GPS控制网可视需要埋设有强制对中装置(de)观测墩.4.3.9 所有GPS点在埋石处应设置明显(de)指向标志,并现场绘制交通路线略图,填写点之记.5 观测5.1 技术指标表5.1.1 GPS控制网观测基本技术指标.5.2 观测计划5.2.1 进入测区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强度因子﹑概括位置坐标﹑预报历元﹑星历龄期等.5.2.2 观测作业前,应根据接收机台数﹑GPS图形﹑卫星可见性预报表编制观测计划.在实施中,应依照实际作业情况,及时作出调整.5.2.3 观测作业后,应及时绘制联测草图以备后续作业调度使用.5.3 作业要求5.3.1 观测组必须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de)时间进行同步观测作业.5.3.2 观测人员必须按照GPS接收机操作手册(de)规定进行观测作业.5.3.3 天线安置在脚架上直接对中整平时,对中精度为1mm.5.3.4 天线安置在觇标上时,应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在基板上对中整平.如觇标顶部对信号和信息有干扰,则应卸去.5.3.5 每时段观察应在测前﹑测后分别量取天线高.两次天线高之差应不大于3mm,并取平均值作为天线高.5.3.6 观测时应防止人员或其它物体触动天线或遮挡信号.5.3.7 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当接收或存储出现异常时,应随时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其它接收机以调整观测计划.5.3.8 在现场应按规定作业顺序填写观测手簿,不得事后补记.观测手簿(de)格式见附录D.5.3.9 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全部完成,且记录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得作任何剔除或删改.磁盘应贴好标签,并妥善保存.6 基线解算与检核6.0.1 外业观测结束后及时进行观测数据(de)处理和质量分析,检查其是否符合规范或技术设计要求.6.0.2 基线解算中所需(de)起算点坐标,可按下列顺序选用:--国家或其它等级高(de)GPS控制网点(de)既有WGS--84坐标值;--国家或其它等级高(de)控制点转换至WGS—84(de)坐标值;-- GPS单点定位观测2h以上(de)平差值提供(de)WGS--84坐标值.6.0.3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de)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各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de)修正.6.0.4 采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每一时段应解算出M(M-1)/2条GPS基线向量边,并计算出该观测时间段(de)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当各基线(de)同步观测时间超过观测时间(de)80/100时,其闭合差值应符合式Wx≤(√n/5) ·σ (6﹒0﹒4-1)Wy≤(√n/5) ·σ (6﹒0﹒4-2)Wz≤(√n/5) ·σ (6﹒0﹒4-3)W =√Wx2+ Wy2+Wz2≤(√3n/5) ·σ (6﹒0﹒4-4)式中:W—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σ—弦长标准差(mm);n --同步环中(de)边数.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为观测时间性段(de)40/100-80/100时,其同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可适当放宽.当各基线同步观测时间少于观测时间段(de)40/100时,应按异步环处理. 6.0.5 由独立观测边组成(de)异步环(de)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式(6﹒0﹒5-1)- (6﹒0﹒5-4)(de)规定:Vx≤3√n·σ (6﹒0﹒5-1)Vy≤3√n·σ (6﹒0﹒5-2)Vz≤3√n·σ (6﹒0﹒5-3)V≤3√3n·σ (6﹒0﹒5-4)式中:V—异步环坐标分量闭合差(mm);σ—弦长标准差(mm);n –异步环中(de)边数.6.0.6 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de)成果互差,应小于GPS接收机标准精度(de)2√2倍.6.0.7 当网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知点时,应按本规范第6﹒0﹒5条(de)规定计算已知点之间(de)附合闭合差.6.0.8 当检查或数据处理时发现观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应对成果进行全面(de)分析,并对其中部分数据进行补测或重测,必要时全部数据应重测.7 GPS控制网平差计算7.0.1 平差时应首先以一个点(de)WGS-84系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无约束平差,检查GPS基线向量网本身(de)内符合精度、基线向量间有无明显(de)系统误差,并剔除含有粗差(de)基线边.7.0.2 当用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应从计算出(de)M(M-1)/2条GPS观测边中选取(M-1)条边参加GPS网平差计算.选取(de)原则是:--独立(de)观测边;--网形构成非同步闭合环,不应存在自由基线;--必须不含明显(de)系统误差;--组成(de)闭合环基线数和异步环长度应尽量小.7.0.3 在进行GPS控制网平差前,应根据实际需要选定起算数据和相应(de)地面坐标,并应对起算数据(de)可靠性及精度进行检查分析.7.0.4 GPS控制网可以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法.约束平差时,约束点(de)坐标、距离或方位角可作为强制约束(de)固定值,也可作为加权观测值.当采用三维约束平差时,可只假定一个点(de)大地作为高程起算数据.当采用二维约束平差时,应先将三维GPS基线向量转换为二维基线向量.7.0.5 当GPS控制网分为多个投影带,且在分差交界附近联测国家控制点时,可分片进行平差.平差时应有一定数量(de)重合点,重合点位互差不得大于两倍(de)点位中误差.7.0.6 平差结果应输出所选直角坐标(de)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长、方位、点位精度、转换参数及其精度,并同时输出单位权中误差及其它要求输出(de)内容.7.0.7 为计算GPS控制网点(de)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de)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de)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它 GPS点(de)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7.0.8 计算结束后,应对所处理(de)数据及结果进行分析,并写入总结报告.8 成果验收与资料提交8.0.1 GPS测量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技术总结,并按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和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de)要求进行验收.8.0.2 GPS测量工作技术总结应包括:--任务来源、项目名称、施测目(de)、施测单位及施量起讫时间,参加作业人员、工作量及作业简况;--作业依据及技术精度要求;--测区范围与位置、测区概况,测区已有测量资料情况及检核、采用情况;--GPS接收机型号、数量及相应(de)技术参数,仪器检验情况等;--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de)选定及相应(de)参数;--选点、埋石情况;--野外观测方案、作业中(de)问题、观测成果检查以及执行技术规定情况; --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处理过程说明;--平差计算和精度分析;--存在问题和需要说明(de)问题;--各种附表和附图.8.0.3 成果验收(de)重点:--接收机检验方法和结果;--GPS控制网网形设计与联测图;--GPS控制网(de)布设应满足公路路线及大型构造物勘察设计与施工放样(de)要求;--起算数据和坐标系统(de)选择;--野外资料(de)检核与计算;--数据处理、平差过程及其成果精度.8.0.4 提交(de)资料应包括:--测量任务书和技术设计书(或大纲);--GPS接收机检验资料;--卫星可见性预报和观测计划;--GPS坐标成果表;--点之记;--观测手簿和存储介质(包括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de)文件); --平差计算资料和成果磁盘;--GPS联测示意图;--标注有GPS点位(de)1:10000或者1:50000地形图;--所使用(de)原始资料;--技术总结和成果验收报告.附录A 大地坐标系有关资料A1 WGS-84大地坐标系(de)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 A1.1 地球椭球基本参数长半径a=6378m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108m3s-2正常化二阶带谐系数C2.0=-484.16685×10-6地球自转角速度w=7292115×10-11rads-1A1.2 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短半径b=6356752.3142m扁率第一偏心率平方e2第二偏心率平方e2椭球正常重力位2s-2赤道正常重力-2A2 1980西安坐标系(de)参考椭球基本参数、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A2.1 参考椭球基本参数长半径a=6378140m地球引力常数(含大气层)GM=3986005×108m3s-2二阶带谐系数J2=1082.63×10-6地球自转角速度w=7292115×10-11rads-1A2.2 主要几何和物理常数短半径b=6356755.2882m扁率a=1/298.257第一偏偏心率平方e2第二偏偏心率平方e2椭球正常重力位u0=2s-2赤道正常重力y0=9.780318m s-2A3 1954年北京坐标系参考椭球(de)基本几何参数长半径a=6378245m短半径b=6356863.0188m扁率a=1/298.3第一偏心率平方e2第二偏心率平方e2附录B GPS点之记工程名称:调制:校核:附录D GPS观测手簿工程名称:附录E 本规范用词说明一、本规范条文,要求执行(de)严格程度(de)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de)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必须”;反面词一般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de)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应”;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可时首先应这样做(de)用词:正面词一般采用“宜”或“可”;反面词一般采用“不宜”.二、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de)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de)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de)写法为:“可参照……”.附件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JTJ/T 066-98)条文说明1﹒总则1.0.1 自1980年第一台商ET用GPS接收机问世以来,随着GPS工作卫星(de)不断入轨和GPS接收机性能(de)不断提高和改进,GPS测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de)各个部门.公路测设部门是80年代后期开始运用GPS测量技术(de).由于公路建设(de)特点,无论是在测量原则,还是在测量精度和作业方法等方面均有别于其它行业.因此,为了将GPS商量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公路工程建设,有必要制定本规范.目前GPS测量技术在公路测设中主要用于建立公路工程测量控制网.最近推出RTK方法后虽可使运用范围扩大,但由于尚处于推广阶段,故本规范规定(de)应用范围是公路测量控制网(de)布设与测量.作为建立公路测量控制网(de)主要手段之一,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公路建设(de)主要方法是静态相对定位及快速静态定位.因为这两种方法能够获得高精度(de)定位,故本规范规定了按静态相对定位及快速静态定位建立测量控制网(de)方法.1.0.4 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根据公路等级及所需(de)测量精度等规定了相应(de)控制测量等级.GPS测量作为建立公路测量控制网(de)有效手段之一,为保证各规范间(de)衔接和一致,GPS控制网(de)等级是根据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中相对应(de)具体规定确定(de).1.0.6 GPS测量(de)时间系统采用协调世界时(UTC),而实际作业人员为调度方便起见,一般在记录时采用北京标准时(BST).因此本规范规定在“GPS观测手簿”中(de)有关观测作业计划及开关机时间可采用北京标准时(BST).两者可用BST=UTC+8h式进行换算.3 GPS控制网分极与设计3.1.1 GPS控制网分级GPS测量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活性强等特点,各等级(de)观测方法和观测时间没有很大差异,但为了和公路勘测规范(JTJ061)相适应,根据公路勘测(de)特点,将GPS控制网分为一、二、三、四级共四个等级.表3.1.1 GPS控制网与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关系GPS控制网等级与主要技术指标中有关每对相邻点间(de)平均距离,是根据公路勘测中(de)实际情况确定(de).如四级GPS控制网主要是直接作为高速公路(de)施工控制网,其平均距离规定为500m较为适宜;三级GPS控制网主要是作为高速公路(de)首级控制网,测设时还需在此基础上加密低一级控制网,GPS控制网中(de)点作为加密低一级控制网(de)起算数据,其每对相邻点间(de)平均距离规定为1km较为适宜;一、二级GPS控制网,主要应用于大型桥梁、隧道等测量控制网(de)建立,其实际作业中要求相邻点间(de)平均距离较长.表中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de)规定是既考虑到施测控制网(de)等级,又结合目前接收机发展(de)状况而确定(de).点位中误差是指GPS控制网中(de)点相对于联测(de)高等级控制点(de)相对点位误差.3.2 GPS控制网设计3.2.2 为了使GPS控制网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cm/km,必要时可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公路低偿坐标系除可移动中央子午线外,亦可选择自己(de)参考椭球.一般情况下该椭球(de)中心、轴向和扁率与国家参考椭球相同,只不过其长半径有一改正量.设某公路抵偿坐标系位于海拔高程为h(de)曲面上,该地(de)大地水准面差距为ξ,则该曲面离国家参考椭球(de)高度(hn)为:长半径(de)改正量为:式中: da——椭球长半径(de)改正量(m)a——国家参考椭球(de)长半径(m)N——抵偿坐标系控制网原点在国家参考椭球中卯圈(de) 曲率半径(m)则公路抵偿坐标系参考椭球(de)长半径aL为:GPS定位成果是相对于WGS-84椭球而言(de),地方抵偿坐标系坐标是相对于某一地方椭球而言(de),因此必须将GPS定位成果投影成与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或地方独立控制网相匹配容.其要点是使 GPS基线向量网与常规地面测量控制网原点重合,起始方位一致,这样使两者在方向和尺度上均具有可比性.两者在起始方向上(de)偏差可利用地面网原点至起始方位点(de)大地方位角A0和GPS控制网相应方位上(de)大地方位角A求得.显然,两坐标系在起始方向上(de)偏差对转换精度具有直接(de)影响.坐标系转换关系(de)确定+是根据两坐标系公共点(de)坐标来确定(de),其公式如下:Xis XitZis Zit式中:T=[△X △Y △Z K εx εy εz]1 0 0 Xit 0 -Zit YiC= 0 1 0 Yit Z 0 -Xit0 0 1 Zit -Yit Xit 0Xit ,Yit,Zit,;Xit,Yit,Zit—公共点在两坐标系中(de)坐标;εx,εy,εz—两坐标系间(de)旋转参数;K—两坐标系间(de)尺度比.影响转换参数求定精度(de)主要因素有:(1)地面网观测值与卫星网观测值不匹配;(2)地面网坐标精度和卫星网(de)精度;(3)公共点(de)分布情况等.3.2.4 “必要时”是指东西方向(de)路线过长时,即使采用抵偿坐标系,仍然难以保证其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cm/km,为此,可将整个路线分成多个投影带.在分带附近布设一对相互通视(de)GPS点,是为使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和扩展时两分带在该处(de)坐标能统一和唯一.3.2.5 一项公路工程中往往分布着多种大型构造物,如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为保持GPS控制网精度(de)一致性,使用构造物测量控制网与路线测量控制网协调一致,无论其等级如何,应一次设计、布设、平差.而对于特殊构造物,由于它们对测量精度要求高,故在进行GPS控制网平差时,可以先将特殊构造按首级控制网平差,然后把首级控制网点作为固定点,对次级网平差.为提高GPS控制网(de)精度,也可将两级网联合进行统一平差.3.2.6 GPS控制网作为公路工程项目(de)首级控制网时,每隔5km应布设一对相互通视(de)GPS点,是为在采用其它测量方法进行加密时可布设成附合导线(de)形式.当GPS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一点至少与一个相邻点通视,是为了便于施工放样顺利进行.3.2.7 衡量GPS控制网测量质量高低(de)主要指标与其它测量方法一样,同样是精度和可靠性.采用不同(de)布网方法,其总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剩余独立基线数均不会相等,其同步环闭合条件、异步环闭合条件亦不相同,因而控制网(de)精度、可靠性等也不同.显然,闭合条件越多,其精度和可靠性越好,因此在布网时应尽可能使整个网中包含较多闭合条件.3.2.8 评定基线处理结果质量(de)重要依据之一是非同步环闭合差.为避免基线过多时误差可能相互掩盖,所以组成非同步环(de)基线数不宜过多;根据经验与测算,对不同等级(de)基线数作了具体(de)规定.3.2.9 所谓网连式布网,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接(de)布网方法;所谓边连式布网,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两个公共点相连(de)布网方法;所谓铰链导线式布网是指沿路线方向,布设成具有多个结点且同步环与同步环相套(de)布网方法;所谓点连式布网,是指相邻同步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点连接(de)布网方法.显然依图形几何强度和可靠性指标由强到弱(de)布网方式分别为网连式、边连式、铰链导线式和点连式,据此规定了各级网(de)布网方式.。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
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mm)为固定误差;(ppm)为比例误差系数;(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4)为求定GPS点在54北京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当地54北京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GPS的基本知识-文档资料
e) 全天候作业:GPS接收机可以在任何地点(卫星信号不被遮 挡的情况下),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 的影响。
2021/4/21
测站间同步观测量的单差示意图
T1
T2
测站间同步观测量的双差示意图
三差法是在双差法基础上,不同测站同步观测的 同一组卫星所得双差观测量作差分。
2021/4/21
T1
T2
测站间同步观测量的三差示意图
• 差分法载波相位测量虽然可以消去一系列 多余参数项(即指不含有测站坐标的项),但 是在组成差分观测方程的同时,减少了观测 方程的个数,另外也增加了观测量之间的相 关性,这些都不利于提高最后解的精度。 • 一般是采用双差法求解最终结果。 • 三差法则只是用于整周跳变的探测和估计 或求得测站坐标的近似解。
2021/4/21
4 GPS测量的实施
• GPS测量:与常规测量一样,可分为外业和内业两大部分。 • GPS测量实施阶段:网的优化设计;选点与建立标志;外 业观测;内业数据处理。
一、GPS网的优化设计
• GPS网的优化设计,是实施GPS测量工作的第一步,是一项 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在网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 实现用户要求的重要环节。
2021/4/21
(4)GPS接收机记录的数据有: • GPS卫星星历和卫星钟差参数; • 观测历元的时刻和伪距观测值及载波相位观测值; • GPS绝对定位结果; • 测站信息。
3、观测数据下载及数据预处理 • 外业观测数据在测区要及时严格检查,对外业预处理成果,按 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分析,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重测和补测。 确保外业成果无误后方可离开测区。
手持GPS校正记录表
记录: 日期: 年月日复核: 日期: 年月日
校验结果简要评述:经在G08号E级控制点上校正,3部手持GPS接收机所显示坐标与控制点坐标南北最大偏差-3.91m,最小-0.09m,平均-1.91m;东西最大偏差-1.61m, 最小-0.61m,平均-1.28m。
说明本次校验参数Dx=-32.4、Dy=-47.5、Dz=0达到本次施工要求。
校验人: 日期: 年月日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记录: 日期: 年月日复核: 日期: 年月日
验正结果简要评述:通过在G11号E级控制点上对3部手持GPS接收机验证,发现各部接收机与G11号E级控制点坐标南北平均偏差为-5.87m,东西平均偏差+1.4m,说明本次校验参数Dx=-32.4、Dy=-47.5、Dz=0满足本次施工要求。
校验人: 日期: 年月日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记录: 日期: 年月日复核: 日期: 年月日
验正结果简要评述:通过在G12号E级控制点上对3部手持GPS接收机验证,发现各部接收机与G12号E级控制点坐标南北平均偏差-2.50m,东西平均偏差-3.55,说明本次校验参数Dx=-32.4、Dy=-47.5、Dz=0满足本次施工要求。
校验人: 日期: 年月日负责人: 日期: 年月日。
《GPS测量技术》实训实习指导书.doc
目录前言 (2)实训项目一: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 (6)实训项目二:GPS-RTK / CORS数字测图 (14)实训项目三:利用RTK进行工程施工放样 (16)前言一、实训目的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根据GPS定位的特点来对工程控制网进行测定的过程,它和常规工程控制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使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应达到如下要求:1、熟练掌握GPS接收机的使用方法,外业观测的记录要求。
选点、埋石的要求。
2、合理分配时段、掌握星历预报对时段的要求。
PDOP值的大小对观测精度的影响,图形结构的设计及外业工作。
手机或对讲机的合理应用。
3、熟练运用GPS-RTK / CORS进行碎部测量,完成数据的传输。
会用成图软件进行数字成图。
4、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关心集体、爱护仪器及工具的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遵守校纪校规,保护群众利益的社会公德。
通过GPS定位实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依据测量工作“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完成G 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熟练运用GPS-RTK / CORS技术进行数字测图和施工放样。
二、实训任务与内容本实训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课堂实习,要求在测区内进行是静态GPS控制测量、GPS-RTK / CORS数字测图。
(一)GPS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实训动员,领取GPS接收机及物品,搜集资料。
2.GPS控制网的布设收集、查阅资料、测区踏勘,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埋石。
根据已有的坐标点作为已知点,设计GPS控制网,其各项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均以GPS规范为依据。
3.星历预报作业组在进入测区观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
预报表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
GNSS(GPS)静态测量
2、卫星状况预报:
根据测区卫星历书数据,对卫星状况进行预报,选择合适的观测时间段的依据。
3、确定作业方案:
根据卫星状况、测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出具体的作业方案(包括分组情况、 GPS观测时段及测站分配)。
4、外业观测:
根据调度指令、按照作业规范进行外业观测。
特点:具有扩展速度快,图形强度较高,作业 方法简单,需要接受机数量较少。
适用范围:常用于建立B、C、D图形
1、三角形网
以三角形作为基本图形所构成的GPS网。 起始点位:1 2 3
第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1换至4 第二个时段观测结束后2换至5 第三个时段观测结束后3换至6 特点: 优点:几何强度高、抗粗差能力强、可靠性高 缺点:工作量大
三、GPS网的规范
2、多边形网 以多边形(边数大于等于4)作
为基本图形构成的GPS网 起始点位:1 2 3 4
第一个时段观测结束后1,2换至5, 6
第二个时段观测结束后3,4换至7, 8 特点:
效率高,工作量较小;图形强度 不如三角形网
三、GPS网的规范
三、GPS网的基本规范
级别
项目
B
C
D
卫星截止高度角/(度) 10
3、成果验收:
有甲方组织对乙方所提交的测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 的内 容包括对所提交成果资料按照技术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 对观测基线进行抽查等。
二、静态测量
第三节、GPS测量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观测时段:
从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起,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间的连续工作的时间段称 为观测时段。
同精度、不同等级的GPS测量对每点观测的时段数及时段长度具有不同的要求。
(完整)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E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XXX建筑工程设计院二0一四年二月目录1、作业技术流程2、技术要点2。
1准备工作2.2技术设计2.4选点埋石2.5野外观测2。
6数据处理2.7平差计算2.8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2。
9技术报告3。
0成果整理与提交3、范例1、作业技术流程E级GPS控制测量在地形测量、地籍测量中一般是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控制网的精度保证是后续其它工序的基础。
E级GPS控制测量工作时一般按下列流程进行工作:准备工作→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平差计算→质量检查与自检报告→技术报告→成果整理与提交.2、技术要点2。
1准备工作E级GPS控制测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有:熟悉工程的合同或协议,了解委托单位对工程的特殊要求。
收集与测区有关的高等级控制点成果及相关资料,收集需用的地形图资料、技术标准,按规范或委托单位的要求制作标石,对参加施工的仪器设备按要求进行检验或校验。
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测区现状和已知高等级控制点的保存情况,为技术设计做好准备。
准备施工的其它后勤保障工作.2。
2 选点埋石2.2。
1 选点1.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测量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承担。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专业设计书;充分认知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等环境信息;熟悉可利用的各种设施、位置环境、交通、水电等信息。
2.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等。
选点(埋石)所占用的土地,应得到土地使用者或管理者的同意。
3.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点位尽可能位于地面,城区内应尽量选在楼顶上,以便于保存和通视.点位应尽量选在交通便利,方便观测的位置.4.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永久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一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G P S 控制测量设计书1.工作大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任务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工作内容及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技术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1项目区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已有资料及其利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技术标准和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1控制测量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项目目组织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项目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1组织机构设置计划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计划如下图所示___________ 53.1.2各部分的具体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1.3项目设备资源配置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项目进度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质量管理措施、进度控制措施、生产安全保障措施_______ 64.1质量保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2项目进度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3生产及资料安全保障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提交成果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1GPS点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泸州市金山村控制测量工程(一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技术设计书1.工作大纲1.1任务来源为满足泸州市金山村泸职院2016级工程测量1班在金山村进行的数字化测图实训任务,泸职院2016级工程测量1班在金山村及其邻近地区开展控制测量工作。
E级GPS控制网技术要求
附录E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式中a(mm)为固定误差;b(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
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
(2)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级GPS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4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5)为了求得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1、选点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后进行选点。
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联测;(2)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3)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5°;(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5)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效应的影响;(6)交通应便于作业,以提高作业效率;(7)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原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但利用旧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符合要求方可利用;(8)选好点后应按合理的方法给GPS点编号。
GPS静态控制测量外业操作指南解析
GPS控制测量外业作业要求及技术指南一:外业观测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安置接收机天线(严格对中整平、定向、量取仪器高)、设置接收机中的参数(如观测模式、截止高度角、和采样间隔等;如不设参数,接收机一般就采用缺省值),以及开机、关机等工作,其他工作由接收机自动完成。
二:操作流程:【选点与埋石——GPS接收机的检查——观测方案设计——观测作业——外业观测成果质量检核】1.选点准备:根据收集的测区内及周边现有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以及测区地形图等,依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书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在图上进行设计,标绘处计划设站的区域。
1.1选点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符合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的相关要求:A)测站四周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不允许存在成片的障碍物B)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以免损坏接收机天线,高压电线50米至少,大功率无线发射源至少200米。
C)测站远离房屋、围墙、广告牌、山坡及大面积平静水面(湖泊、池塘)等信号反射物,以免出现严重的多路径效应。
D)点位应位于地质条件良好、点位稳定、易于保护的地方,并尽可能顾及交通条件。
1.2选点作业A)测量人员应按照在图上选择的初步位置以及对点位的基本要求,在实地最终选定点位,并做好相应的标记。
B)利用旧点时,应对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利用。
C)点名以该点位所在地命名,无法区分时,可在点名后加注(一)、(二)。
D)新旧点重合时,应沿用旧点名,一般不应更改。
E)选点工作完成后,应按规范要求的形式绘制GPS网选点图,可以用相机或手机拍照片。
提交的资料:①点之记②GPS网选点图1.3 埋石C、D、E及GPS点在满足标石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前提下,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提交的资料:标石建造的照片2.仪器的验检:2.1 一般视检GPS接收机及其天线的外观是否良好,是否有挤压摩擦造成的伤痕,仪器、天线等设备的型号是否正确。
一级GPS控制网作业要求
3.各组做好外业观测调度,接收机开机后设置为静态观测模式,外业观测量开始前后各量3次仪器高,每个测站上做好观测手簿记录。
4.数据做到当天观测,当天下载,做好备份,及时查看基线解算质量,否则及时安排重测。
5.各组服从组长安排,每天早上8点领取仪器,下午5点半前还仪器,爱护并保管好仪器。
6.计划本周五完成外业观测工作。
S点选点图,请各组做好点之际,其中H033 H019 H081 H048 为已知城建坐标点,J1 J2 J3 为三个加点,做好记号。
2.按照GPS一级网进行边连式测量,共7个时段,每个时段45分钟,高度角15°,采样率15s,具体见CJJT 73-2010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