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13
警惕“荷兰病” 警惕“荷兰病”
“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 荷兰病” 荷兰病 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的衰落的 现象。20世纪60年代 世纪60年代, 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 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 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 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 繁荣景象。可是,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 繁荣景象。可是,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 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引起本币升值, 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引起本币升值, 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 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 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 世纪70年代 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 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 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 困扰,这种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价格膨胀是 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 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国际上称之为 荷兰病” “荷兰病”。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全球石油价格暴涨, 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全球石油价格暴涨, 在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和墨西哥也都发生过类 在沙特阿拉伯、 似情况。 似情况。
25
发展中国家必须吸取教训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 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 先污染,后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成本巨大 发达国家环境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发展 中国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 中国家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发展中国家则 无法转嫁,如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木材, 无法转嫁,如从发展中国家进口木材,出 口电子垃圾 有些环境指标一旦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是无 法再逆转的,如沙漠化、 法再逆转的,如沙漠化、水土流失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

中国地理习题

中国地理习题
8、天然气资源的利用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二、读图填图
1、在政区图上绘出西气东输工程的主干道
三、论述题
1、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2、论述中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及矿产的匹配关系?
3、评述中国矿产资源结构与开发。
4、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5、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条件及双赢战略。
1、在地图上填注我国主要的水系。
第六章 中国的植被与土壤
一、名词解释
1、富铝土 2、湿成土 3、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4、干湿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二、简答题
1、我国植被与土壤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植被与土壤有哪些垂直带谱及其特点?
3、我国植被与土壤主要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制约因素?
4、分析垂直带谱特点及水平带谱的关系。
3、简述我国四季的划分及其主要类型。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6、分析我国雨带的移动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三、读图绘图题
1、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四、论述题
1、为什么中国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
2、试述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铁路的基本格局。
2、国家干线公路是如何编号命名的?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具体有哪些?
3、如何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以青藏铁路为例。
4、为什么自然环境是商业网点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三、论述题
1、论述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十五章 中国旅游、城市地理
一、名词解释
2、我国近海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
01
环境成本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投入的成本,如环保设施建设、废弃物处理费用
等。
02 03
环境经济效益
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平衡,既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如环保产业的发 展、绿色技术的应用等,又包括间接经济效益,如环境质量改善带来 的健康收益、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等。
外部经济性
环境问题的解决会产生正外部经济性,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社 会福祉等。
城市化、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
02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产业布局
和发展方向的差异。
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03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生
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等方面。
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评估方法
评估自然资源价值的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替代成 本法等。
资源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资源型产业需要实现转型与升级,发展循环经济和 绿色产业等新兴产业。
资源环境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治理政策会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成本和方向,需要政策协调和 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03
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资源价值与价格机制
自然资源价值应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来形成合理的价格 ,反映其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与产业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发生变化,需要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资源价值的变化。
自然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自然资源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其发展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更高。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PPT课件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PPT课件

3.利用态度: (1)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 以实现永续利用。 (2)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考点 2 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基本国情:总量很大,但人均量很少。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1)时间分配不均匀:___夏__秋___季节多,冬春季节少;年际 变化大。 (2)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___递__减___。
存在问题
主要原因
采取措施
耕地面积减少
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 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 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 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 占耕地现象严重
一方面切实保 护耕地,另一 方面适当开垦 荒地
乱砍滥伐,面积 减少
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
严禁乱砍滥伐
1/3 的草地遭受 不 同 程 度 的 退 超载放牧或过度放牧,毁
长江中下游 地区和东部 沿海地区, 其中东部沿 海地区为海 洋捕捞和养 殖基地,长 江中下游地 区为淡水鱼 养殖基地
西部高原和 山麓地区, 主要有四大 牧区,分别 是青海牧 区、内蒙古 牧区、西藏 牧区和新疆 牧区
有灌溉水源 的平原、河 谷和绿洲地 区,分别形 成特色的灌 溉农业、河 谷农业和绿 洲农业
【例题 1】(2012 年广东梅州)下列哪组资源只要注意保护
和培育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
A.土地、森林
B.耕地、天然气
C.水、煤炭
D.森林、铁矿
思维点拨: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
质和能量叫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又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
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可
答案:(1)东南 西北 (2)跨流域调水(或调水) (3)丰水 (4)2700 6 节约用水(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03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 展相互促进
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应该是相互促 进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通过发展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 ,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 双赢。
05
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平衡关系
平衡关系的必要性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如矿产、土地和水资源等,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保护好环境, 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需要环保措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减 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等。
环保与经济相互促进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矛 盾的。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 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可促进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制约 经济的发展。
02
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挑战
01 02
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空气污染、水污 染等。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经济发展带来 了负面影响。
VS
分类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利用方式,可将其分为 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如水资源、 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属于可更新资源, 而矿产资源、石油等属于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的价值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 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支撑,如土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生产提供 了空间和资源,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材料。

第七章 环境政策实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第七章  环境政策实施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PPT课件

• i的最优污染水平的一阶条件是
• MACi(ei)+ tdi=0 • -MACi(ei)= tdi
(7-9)
2021/7/15
36
无法观察排污量时的监管(续四)
• (7-9)式是农场的最优排污水平。将(7-7) 式与(7-9)式比较,只要t= MEC(a*),则两 者相等。这意味着对C与V按照相同标准 征收排污费。
2021/7/15
38
无法观察排污量时的监管(续六)
• (7-8)式所表示的是一种株连机制。每一 个农场必须单独承担两农场排污产生的 全部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排污者占不 到任何便宜,没有排污者却有可能吃亏。 因而两农场会互相监督,不要超标排污。 该机制涉及的厂商越多,单独承担造成 的负担越大,从政治的角度看,该机制 被采用的阻力也就越大。
• 厂商希望自身排污成本最小化,因而有 一阶条件
• MAC(e)+t=0
(7-2)
• 为了使排污成本最小化,厂商可以在缴
纳排污费与支付减排成本之间进行选择。
2021/7/15
7
分类问题(续二)
• 如果边际减排成本始终高于排污费费率, 厂商宁可缴纳排污费也不愿意减排。假 定边际减排成本是随着排污量的增加 (即减排量的减少)而下降,从高于排 污费费率降低到低于排污费费率的水平。 则如(7-2)式所示,厂商可以找到最优排 污水平,使得因减排而增加的边际减排 成本与因减排而减少的排污费费率相等。
2021/7/15
3
• 此时环境政策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监管者是否能克服上述背景给环境 政策实施造成的困难。
2021/7/15
4
第一节 控制成本未知时的监管
• 一 分类问题 • 二 分类问题与环境政策的选择 • 三 如何让厂商说真话

7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7第七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内容简介: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是以各种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耗费和环境大范围污染、生态严重失衡为代价的。

进入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认识发展的含义,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是伟大而深远的。

本章将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以及分类,掌握“租”的概念;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掌握增长极限论的提出以及主要观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理论和资料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其长远意义。

重点难点:1.自然资源租(重点、难点)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重点)3.增长极限论(重点、难点)4.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原则(重点)5.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构建(难点)6.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知识点:1.自然资源与环境2.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一节自然资源与环境7.1.1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7.1.2自然资源租(重点、掌握)“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资源租根据其产生的条件可区分为不同类型:(1)稀缺租金,它指供给没有弹性的自然资源相对于需求不足而获取的收益。

(2)差异资源租金,指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开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

(3)垄断租金,这种资源租与自然资源储量无关,它是由自然资源的垄断性开采活动产生的。

7.1.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理解)肯尼亚环境保护主义者获2004诺贝尔和平奖7.1.4环境保护的对策(掌握)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首先,课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社会边际成本。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日益受到。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根据其可利用程度和属性,自然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可再生资源:指可以自然恢复或人工再生的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不可再生资源:指一旦消耗就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石油等。

替代资源:指可以替代传统资源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稀缺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

区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资源的储量和品质差异较大。

综合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包括地质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

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支撑作用: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例如,土地资源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生产和加工场所,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工业原料和能源。

产业带动作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可以带动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木材加工、造纸等产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例如,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的保护可以防止水污染和干旱灾害。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消耗的增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逐渐凸显。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保护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防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a)按属性可分为:物质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能量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资源(如森林资源、水资源);b)按可再生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化石能源)。

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1.支撑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2.促进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资源的丰富程度往往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3.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自然资源利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越高;6.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挑战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2.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丰富,西部地区相对贫乏;3.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我国自然资源质量差异较大,部分资源受到污染和破坏;4.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5.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五、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发展1.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强化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3.优化资源配置:根据资源地区分布特点,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4.加强资源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5.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资源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和浪费资源的行为。

初一地理七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七章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七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是一个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

地球由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组成,其中大气的厚度约为700公里,植被覆盖着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而陆地和海洋大致各占地球表面积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地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星球,其自转和公转造成了四季的变化以及气候的差异。

地球上的气候是地理环境的复杂体现,气候是指一定地球表面上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

地球上的地理实体主要有陆地和海洋。

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上的低洼地带和高原山脉,其海拔从地表以上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

而海洋则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其中的海水大多位于深度在200至10000米之间的大洋之中。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是人们认识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现象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地图图面上的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而地图的导航是一种根据地图上的标志找到地图上所标识的位置的方法。

第二章中国地理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中国地理上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

其地形地貌呈现出东部平原地带、中部丘陵地带以及西部高原和山地地带的特点。

中国的气候多样,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等。

气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和居住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地理上的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以及吉林长白山到海河口的松花江。

而中国的主要湖泊有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中国还有许多特殊的地理景观,如喀斯特地貌和戈壁沙漠。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人类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也是地球上唯一有才智和创造力的物种。

人类的才智和创造力造就了文明和城市。

城市是人类居住、交流和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和繁荣的象征。

城市的规划和布局对城市环境和居住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的规划包括了城市的用地、道路、绿化和建筑等方面,其中的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对城市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 讲义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讲义一、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像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等等。

土地资源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

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至关重要,有地表水、地下水等形式。

矿产资源则包含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像煤炭、石油、铁矿等。

森林资源不仅提供木材,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

气候资源比如光照、热量、降水等,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提供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例如,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支撑起重工业的发展,为制造行业提供原材料;肥沃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的大规模种植和高产,保障粮食供应和农产品的输出。

(二)促进产业形成特定的自然资源往往会催生相应的产业。

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发展水电产业;森林资源丰富的地方,木材加工和造纸业通常较为发达;而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区域,则会形成以石油开采、炼化为主的产业链。

(三)吸引投资和劳动力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劳动力。

投资者看中资源带来的潜在利润,劳动力则为了获取与资源相关的工作机会而聚集,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不同类型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优质的耕地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为区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增加农业收入。

同时,充足的建设用地可以支持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布局,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二)水资源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的地区,有利于发展高耗水的工业,如化工、纺织等。

此外,丰富的水资源也能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企业入驻。

(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可以迅速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例如,煤矿产区能够发展煤炭相关的产业,带动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

地理《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如干旱、沙漠等。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图片或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对该地区的印象。

2. 教师简要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干旱环境产生好奇心。

第二章: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相邻地区等。

2. 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位置。

2.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与其他地理区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三章: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气候环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如高温、干旱等。

2. 通过数据或图表展示塔里木盆地气候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干旱环境的形成原因。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气候数据或图表,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气候特点。

第四章: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动物等。

2. 探讨塔里木盆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塔里木盆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 展示塔里木盆地的植被和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生态特点。

第五章: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塔里木盆地的人文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概念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第六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六讲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 (1)稀缺租金,如 • 地租:也叫土地价格,是当土地供给固定 时的土地价格,它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 关。 • (2)差异性租金,由于资源品位差异或 开采难易程度差别而产生的收益. • (3)垄断租金,寡头垄断性跨国公司凭 借其垄断地位所控制资源的市场价格
8
7.自然资源的利用
(1)开采过程影响市场均衡 ) 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特点是,现在的生产会减少未 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特点是, 来的存量,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 来的存量,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其存量会不断 减少, 减少,资源会越来越稀缺 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 (2)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开采量的决定要考虑 未来的存量及 价格变化趋势 (3)价格的决定:P0=C/(1+r)T 价格的决定:
10
• 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 有竞争力和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了经济 发展的一种现象. • 最低安全标准:是应用于项目评估或经济决策中 的鉴于生态供给具有阈值以及生态系统的不可逆 性,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提出的一个概 念. • 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 资源占有的平等性;代际公平是只当代人和后代 人资源利用的机会相等.
19
13
14
• 估计,在发展中国家,95%的城市污水未经任何 处理即排入江河湖泊;80%的疾病是由饮用了不 净水而引发的,水中的病菌和污染每年造成250 万人死亡。 • 国际舆论认为,20世纪发生的许多战争都是为了 争夺石油而引起的,到21世纪将多半是为水源而 战。当今世界上有40%的人口居住在两个或两个 或更多国家共享的流域之中 .

• 2.类型 • (1)根据自然资源的存在状态.生成机制.物质 性质,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流 动资源,如风力.水力等; • (2)根据自然资源的来源,自然资源分为可再 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租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二、问答1. 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2. 增长极限论的根本缺陷是什么?3.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4.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指处于自然状态或没有被加工过状态的有经济价值的物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水平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也就是说,只有能够为人类所利用并带来经济价值和增加社会福利的部分自然环境要素才构成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相对于人类的要求来说总是稀缺的。

自然资源租:“租”(rent)在资源经济学中常表现为资源价格与边际或平均开采成本的差。

在不同的经济学文献中,它常被冠以其他名称,如“资源净价格”,“边际利润”,“资源使用者成本”等。

增长极限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是较早探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家。

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一种科学——生态经济学》论文,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发展资源支撑问题的广泛关注。

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

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雷斯特(J.W.Foreste)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动态分析模型。

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陷于停顿。

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D.L.Meadows)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问题的研究。

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一书。

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可持续发展: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可持续发展是作为对以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面临的人口、能源、资源等一系列难题的反应而提出来的。

二、问答1. 自然资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个人来说,有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有些则是生产活动的对象或必需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

通过出口原材料,可以为本国发展提供资金,而且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可以为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

可以说,自然资源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分工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例如,赞比亚、玻利维亚和几内亚等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他们的经济并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韩国、日本等自然资源较贫乏的国家,经济发展却十分迅速。

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对人的支配作用越来越小,它已经不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2. 增长极限论的根本缺陷是什么?(1)关于人口增长:现在一般认为人口并不是始终都具有指数增长的性质。

人口增长从历史上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①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处于马尔萨斯均衡之中。

②出生率高,死亡率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而大幅度下降。

由于出生率没有相应的下降,所以,这一阶段人口增长很快,许多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③出生率大幅度下降。

由于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节育技术的普及,促使出生率下降。

在一些发达国家实现了人口零增长,有时甚至出现负增长。

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Leontief,W.)在编制全球经济模型时,采用联合国预测的人口增长数字。

这项预测数字是在详细地分析了出生率、死亡率、年龄构成、城市化和决定人口变化的其他基本因素以后编制的。

它否定了人口总是按照一定的增长率呈指数增长的结论。

联合国的统计分析表明,起初人口增长率是趋于增加,一旦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和一定程度的城市化以后,增长率就开始下降。

这个结论与麦多斯等人关于人口增长的假定是相反的,不是人口增长率导致经济增长停滞,而是加速经济增长才能降低人口增长率。

(2)关于食物供给:列昂惕夫等人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和通过部分进口来解决食物供给问题。

发展中国家在耕地资源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方面依然有很大潜力。

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作物从技术上和组织上提高“土地生产率”两倍或三倍都是可能的。

虽然实现粮食增产需要大量投资,但发展中国家有着大量的劳动力,可以通过增加劳动投入进行土壤改良和加强作物的田间管理。

在不大量增加农业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粮食产量是可能的。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土地改革和其他制度创新、制定适宜的农业政策,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一些发展中国家“绿色革命”的成就,也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空间还十分广大。

在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后,满足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3)关于不可再生资源:反对“经济增长极限论”的学者认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并不是地球上拥有资源的全部,仅仅是陆地地表资源储藏而已,在地壳的更深处还拥有目前开采技术尚不能开发的大量资源,在广阔的海洋里和海床中还蕴藏更多的矿产资源。

而且,随开采和加工技术的进步,过去不能开采和加工的低品位矿藏资源也会逐步得到利用;科技发展还会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索洛等还指出,麦多斯在论证其理论时忽视了价格机制对资源利用的作用。

按照市场规律,当一种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时,其市场价格必然会反映其稀缺程度,迅速减少的资源的价格必然急剧上长,又导致生产者节约这些资源的动机增强,更加积极地寻找和开发新的数量更多、价格更低廉的资源来替代越来越稀缺的那些价格昂贵的资源。

瓦利兹(Wallich,H.C.)还指出,当一种资源由于短缺其价格上涨时,低品位矿产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上就变得有利可图,废品的回收就会受到重视,寻找替代品的科学研究必然兴起,这在经济发展史上已有许多先例。

(4)关于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增长极限论”把经济增长与污染对立起来,看作不可调和的矛盾。

批评者承认污染与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他们试图协调二者的关系,寻求既不影响经济增长又可以把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的途径。

大多数西方经济学者主张利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主张由政府干预,通过财政、货币、收入等一系列政策和环境保护立法,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一方面以此限制企业的排污量,另一方面也为治理污染筹措了资金。

随着污染的扩大和加剧,环境质量已成为稀缺和有价值的资源,使用这种资源当然要付出成本。

也有学者主张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当然,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应该把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Fairness)。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占世界人口1/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资源的纵向公平分配。

由于所有的资源都掌握在活着的那一代人的手中,它对以后几代人的资源配置起着支配作用。

当代人要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满足需求的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

要给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

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目前,占全球人口26%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80%。

发达国家这种不合理占用资源的状况限制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实现经济增长的机会。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已经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家的主权原则:“各国拥有按照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各国管辖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2)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没有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资源和环境能持久地被人类享用。

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人类只有过一个地球,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

《里约宣言》中也提到:“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一一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

”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4.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世人震惊。

但是,发展中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展和环境面临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可以说,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些问题在中国都有所表现。

(1)人口问题:中国人口数量庞大。

2004年,中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达到13亿,超过目前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而且每年大约还要净增1000万左右。

据测算,新增国民收入的1/4被新增人口所消费。

虽然中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并严格地执行,但是,在未来半个世纪中,还将增加4亿~5亿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