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 名解及解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动:肌肉主动收缩所产生的运动。

随意运动:运动时没有任何外力(包括手力或机械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肉的主动收缩来完成。

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肌肉,部分需借助外力的帮助来完成。

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的阻力才能完成动作。

被动运动:运动时肌肉不收缩,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由外力来完成。关节松动技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患者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

持续性被动活动:是利用器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肌力训练:根据超量负荷原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

主动抑制: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伸的阻力最小。

运动治疗的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6.调节精神和心理

关节活动技术

关节活动技术:利用各种方法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肉痉挛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治疗技术。

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1.构成关节两个关节面的弧度之差

2.关节囊的厚薄与松紧度

3.关节韧带的强弱与多少

4.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弱及伸展性

影响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

1.拮抗剂的肌张力

2.软组织相接触

3.关节的韧带张力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5.骨组织的限制

(二)病理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

2.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痉挛

3.肌力降低

4.关节本身病变

关节活动技术注意事项:

1.熟悉关节的结构

2.早期活动

3.全范围活动

4.与肌肉牵伸相结合

关节挛缩:

1.关节性挛缩(关节囊、韧带、滑膜等)

2.软组织性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皮肤、皮下组织、肌腱、韧带等)

3.肌源性挛缩①肌肉自身因素(外伤、炎症、变性、缺血)

②肌肉以外因素(痉挛性瘫痪、迟缓性瘫痪、力学因素)

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转移: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变为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独立转移: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至另一个地方。

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

1.水平转移时,两个平面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尤其是四肢瘫痪患者

2.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轮椅转移时必须先制动,活动床转移时应先锁住床的脚轮,椅子转椅时应将其置于最稳定的位置

3.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尽可能靠近,若两者之间有距离,可使用转移滑板

4.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一般是越硬越好,以利患者转移

5.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如利用倾斜力、翻滚力、摆动惯性以增加起身的动量

6.转移时注意安全,患者应尽量避免被家具或轮椅大轮、轮椅脚踏板碰伤。

7.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恰当,太早容易失败会使患者失去信心,太晚则因依赖而失去兴趣

8.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以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技术:指运用外力(人工或机械/电动设备)牵伸短缩或挛缩组织并使其延长,做轻微超过组织和关节活动范围内的运动。

分类:

1.牵伸力量来源:手法牵伸、机械(电动)牵伸、自我牵伸

2.牵伸肌群:屈肌群牵伸、伸肌群牵伸

3.牵伸强度:低强度牵伸、高强度牵伸

4.牵伸力量来源和参与程度:被动牵伸、主动牵伸、神经肌肉抑制技术

5.牵伸时间:长时间牵伸、短时间牵伸,持续牵伸、间歇牵伸

6.牵伸部位:脊柱牵伸、四肢牵伸

牵伸的作用:

1.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6.预防软组织损伤

手法牵伸:治疗师对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或活动受限的关节,通过手力牵伸,并通过控制牵伸方向、速度和持续时间,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范围。

机械牵伸:指借助机械装置,增加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的一种牵伸方法。

自我牵伸:又称自主牵伸,是患者自己完成的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牵伸力量为自身重量,牵伸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被动牵伸相同。

主动抑制:在牵伸肌肉之前,患者有意识地放松该肌肉,使肌肉收缩机制受到人为的抑制,此时进行牵伸的阻力最小。(收缩—放松、收缩—放松—收缩、拮抗剂收缩)牵伸程序:

1.牵伸前评估

2.选择牵伸方法

3.向患者解释牵伸目的和步骤

4.牵伸技术参数(患者体位、牵伸方向、牵伸强度、牵伸时间、治疗反应)

牵伸注意事项:

牵伸前,必须进行肌肉功能评估

1.明确目标

2.避免过度牵伸

3.避免牵伸水肿组织

4.避免过度牵伸肌力较弱的肌肉

牵伸中

避免挤压关节,对关节可先施加分离牵引力。

牵伸力量适度、缓慢、持久,即能使软组织产生张力,又不会引起或加重疼痛。

避免跳跃性牵伸在关节活动末端避免弹动关节。

患者配合

放松被牵伸部位,使牵伸力作用在治疗部位。

了解治疗反应,牵伸后肌肉酸痛不能持续超过24小时。

大强度、短时间牵伸容易引起软组织炎症、损伤和无力。

教会患者牵伸后保暖,以巩固牵伸效果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活动。

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相互接近,长度缩短。

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负荷的重力比自身力量强,即收缩时的肌力<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逐渐被拉长,肌肉的起止点相互分开,直至恢复到静止时的正常长度。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产生关节活动,但肌张力显着增高。

前负荷:在肌肉收缩前处于某种被拉长状态下面加载的负荷。

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和阻力。

挛缩:为肌腱装置和通过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适应性缩短,导致被动或主动的牵伸明显的抵抗和限制关节活动。

挛缩分类

1.肌静力性挛缩

2.瘢痕粘连

3.纤维性粘连

4.不可逆性挛缩

5.假性肌静力性挛缩

关节松动技术

生理运动: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附属运动:是指关节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