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氨氮废水是指废水中含有氨氮化合物的废水。

氨氮废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减少对生活水源、地下水和环境的污染的重要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一、化学法处理1. 氧化法氧化法是将含有氨氮化合物的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硝酸盐,进而使得氨氮被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和臭氧。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锰酸钾氧化废水中的氨氮。

2. 硫酸铵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是一种将氨氮转化为与之反应生成固体沉淀的方法。

该方法中,硫酸铵与废水中的氨氮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铵、硫酸铁、硫酸铵铁等盐类沉淀,从而将氨氮从废水中去除。

二、生物法处理1. 厌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是利用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和氨氮一起去除。

在厌氧生物反应器中,废水中的氨氮会被微生物利用作为能源和氮源,通过微生物代谢的产物来将氨氮去除掉。

2. 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通过生物氧化反应将氨氮去除的方法。

在高效曝气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添加活性污泥,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利用曝气设备对污水进行充分曝气,促使废水中的氨氮通过厌氧-好氧反应达到去除的目的。

三、物理法处理1. 吸附法吸附法是通过吸附剂表面的孔隙结构和化学性质,将废水中的氨氮物质吸附到吸附剂上,使氨氮物质从废水中转移到吸附剂上,并通过后续的处理将吸附剂中的氨氮去除。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氨氮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

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如压力差、温度等,使得废水中的氨氮物质能够透过半透膜,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四、辅助方法1. 灭活法灭活法是指通过添加酸、碱等化学物质,改变废水中的pH值,使得废水中的氨氮化合物发生离子化反应,从而改变其活性,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2. 稀释法稀释法是指通过将废水与其他水源进行混合,降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以达到减少氨氮的目的。

上述是常用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具体选择何种方法应根据废水中氨氮浓度、处理效果要求和经济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废水中的氮常以合氮有机物、氨、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形式存在.生物处理把大多数有机氮转化为氨,然后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

目前采用的除氮工艺有生物硝化与反硝化、沸石选择交换吸附、空气吹脱及折点氯化等四种。

一、生物硝化与反硝化(生物陈氮法)(一)生物硝化在好氧条件下,通过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的作用,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称为生物硝化作用。

生物硝化的反应过程为:由上式可知:(1)在硝化过程中,1g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时需氧4。

57g;(2)硝化过程中释放出H+,将消耗废水中的碱度,每氧化lg氨氮,将消耗碱度(以CaCO3计) 7。

lg。

影响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1)pH值当pH值为8。

0~8。

4时(20℃),硝化作用速度最快。

由于硝化过程中pH将下降,当废水碱度不足时,即需投加石灰,维持pH值在7.5以上;(2)温度温度高时,硝化速度快。

亚硝酸盐菌的最适宜水温为35℃,在15℃以下其活性急剧降低,故水温以不低于15℃为宜;(3)污泥停留时间硝化菌的增殖速度很小,其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0.5d—1(温度20℃,pH8.0~8。

4)。

为了维持池内一定量的硝化菌群,污泥停留时间必须大于硝化菌的最小世代时间 .在实际运行中,一般应取>2 ,或>2 ;(4)溶解氧氧是生物硝化作用中的电子受体,其浓度太低将不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一般,在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进行硝化,溶解氧应保持在2~3mg/L以上;(5)BOD 负荷硝化菌是一类自养型菌,而BOD氧化菌是异养型菌.若BOD5负荷过高,会使生长速率较高的异养型菌迅速繁殖,从而佼白养型的硝化菌得不到优势,结果降低了硝化速率。

所以为要充分进行硝化,BOD5负荷应维持在0.3kg(BOD5)/kg(SS).d以下。

(二)生物反硝化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NO2—-N和NO3——N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氢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常用处理方法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7-11-14过量氨氮排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观赏价值,并且被氧化生成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甚至人类的健康。

因此,废水脱氮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主要的脱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

消化污泥脱水液、垃圾渗滤液、催化剂生产厂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和合成氨化工废水等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500 mg/L以上,甚至达到几千mg/L),以上方法会由于游离氨氮的生物抑制作用或者成本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

1物化法1.1 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一般认为吹脱效率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

王文斌等[1]对吹脱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进行了研究,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pH。

在水温大于25 ℃,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渗滤液pH控制在10.5左右,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4000 mg/L的垃圾渗滤液,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吹脱法在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不高。

王有乐等[2]采用超声波吹脱技术对化肥厂高浓度氨氮废水(例如882 mg/L)进行了处理试验。

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超声吹脱时间为40 min,气水比为l000:1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采用超声波辐射以后,氨氮的吹脱效果明显增加,与传统吹脱技术相比,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7%~164%,在90%以上,吹脱后氨氮在100 mg/L以内。

为了以较低的代价将pH调节至碱性,需要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钙,但容易生水垢。

同时,为了防止吹脱出的氨氮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在吹脱塔后设置氨氮吸收装置。

Izzet等[3]在处理经UASB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2240 mg/L)时发现在pH=11.5,反应时间为24 h,仅以120 r/min的速度梯度进行机械搅拌,氨氮去除率便可达95%。

污水去除氨氮的方法

污水去除氨氮的方法

污水去除氨氮的方法物化法1.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一般认为吹脱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

2.沸石脱氨法利用沸石中的阳离子与废水中的NH4+进行交换以达到脱氮的目的。

应用沸石脱氨法必须考虑沸石的再生问题,通常有再生液法和焚烧法。

采用焚烧法时,产生的氨气必须进行处理,此法适合于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处理,氨氮的含量应在10-20mg∕1.o3.膜分离技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氨氮脱除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操作方便,氨氮回收率高,无二次污染。

例如:气水分离膜脱除氨氮。

氨氮在水中存在着离解平衡,随着PH升高,氨在水中NH3形态比例升高,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NH3的气态和液态两项达到平衡。

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即吕.查德里(A.1..1.EChatelier)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平衡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化学平衡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假若改变平衡系统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力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遵从这一原理进行了如下设计理念在膜的一侧是高浓度氨氮废水,另一侧是酸性水溶液或水。

当左侧温度Tl>20o C,PHl>9,Pl>P2保持一定的压力差,那么废水中的游离氨NH4+,就变为氨分子NH3,并经原料液侧介面扩散至膜表面,在膜表面分压差的作用下,穿越膜孔,进入吸收液,迅速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生成铁盐。

4.MAP沉淀法主要是利用以下化学反应:Mg2++NH4++P043-=MgNH4P04理论上讲以一定比例向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中投加磷盐和镁盐,⅛[Mg2+][NH4+][P043-]>2.5×10-13时可生成磷酸铁镁(MAP),除去废水中的氨氮。

5.化学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将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气进行脱除的一种方法。

折点加氯是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氨气脱氨,这种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但是产生的余氯会对鱼类有影响,故必须附设除余氯设施。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及案例介绍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及案例介绍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等行业废水,由于存在一定的隐患问题,因此人们对于这一废水的处理很重视,传统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以及生化法等。

(1)生物法传统的生化法主要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使氨氮转变为氮气。

低浓度氨氮废水通常具有比低的特点,有些生产废水甚至不含COD,因此采用生物脱氮的方式处理,需要加入碳源,运行成本很高。

常见工艺有A/O或A2/O)和SBR工艺。

其缺点是处理过程对温度和工业废水中某些组分的干扰非常敏感,需要的反应器体积比较大,而且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N2O,易转化为其它影响臭氧层的氮氧化物,反硝化把NH4+这种有价值的物质转化成N2逸入空气,造成浪费。

在A/O工艺中,为了促使反硝化反应顺利进行,一般要求C/N大于3。

(2)蒸汽汽提法蒸汽汽提法是用蒸汽将废水中的游离氨转变为氨气逸出,其处理机理与吹脱法基本相同,也是一个气液传质过程,即在高pH值时,使废水与蒸汽密切接触,从而降低废水中氨浓度的过程。

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是气相中氨的分压与废水中氨的浓度对应的平衡分压之间的差值。

蒸汽汽提法由于采用的工作介质是蒸汽,氨自废水进入蒸汽中,然后在塔顶精馏成为浓氨水回收,因此无需增加后处理工序。

蒸汽汽提所需蒸汽体积要比空气吹脱法中所需空气体积小得多,因此设备体积较小,占地面积较少。

汽提法比较适用于处理1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效率高,技术成熟度好。

但是,常规的汽提废水脱氨技术蒸汽消耗量大,处理废水单耗比较高。

蒸汽汽提废水脱氨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需要在节能降耗方面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适用于氨离子浓度在10~100mg/L的废水。

其原理是选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铵离子与树脂上的钠离子交换,从而达到去除铵的目的。

沸石具有从含钠、镁和钙等离子的溶液中有选择地去除氨离子的特点,因而选其作为交换树脂也叫有选择性的离子交换法,穿透的树脂要用2%的氯化钠溶液再生,再生液经过去氨处理后再循环使用,达一定的循环率后排放。

对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对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对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近20 年来, 对氨氮污水处理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目前氨氮处理实用性较好国内运用最多的技术为:生物脱氮法、氨吹脱汽提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土壤灌溉法等。

一.生物法1.生物法机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机理在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首先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污水中逸出。

因而,污水的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见图1 。

进水预处理曝气池二沉池脱氮池图1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 由亚硝酸菌参与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由硝酸菌参与的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 的作用,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 。

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最多。

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低温时效率低[11]。

2.传统生物法目前, 国内外对氨氮污水实际处理中应用较成熟的生物处理方法是传统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如A/O、A2/O工艺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硝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与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地进行。

1932 年,Wuhrmann利用内源反硝化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艺(post-denitrification),Ludzack和Ettinger于1962年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艺(pre-denitrification) ,1973年Barnard 结合前面两种工艺又提出了A/O工艺,以及后又出现了各种改进工艺如Bardenpho、Phoredox (A2/ O) UCT、JBH、AAA 工艺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12]。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1.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指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和转化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氨氮。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厌氧法和好氧法。

-厌氧法:通过控制氧化还原电位,使废水中的氨氮被厌氧菌转化为氨气和亚硝化氢。

-好氧法:利用好氧微生物通过硝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生物法处理的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处理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但是需要一定的操作和维护,对水质和温度的要求较高。

2.物化法处理:物化法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沉淀。

常见的方法有蒸气扩散、氢氧化钠法和氯化铁法等。

-蒸气扩散:通过加热使氨氮气化,并通过扩散将氨气从废水中转移出去。

-氢氧化钠法:利用氢氧化钠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氨化钠,并沉淀除去。

-氯化铁法:将氯化铁添加到废水中,通过与氨氮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沉淀除去。

物化法处理的优点是处理过程简单,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去除氨氮。

但是处理副产物比较多,处理成本较高。

3.其他辅助处理方法:除了上述传统的处理方法外,还有一些辅助处理方法可以提高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效果。

-膜分离法:利用半透膜来分离废水中的氨氮,可以有效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剂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去除。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吸附废水中的氨氮。

这些辅助处理方法可以与生物法或物化法相结合,提高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可以采用生物法、物化法和其他辅助处理方法。

通过适当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特种吸附法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特种吸附法

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特种吸附法一、氨氮废水处理现状氨氮废水重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等行业废水,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以及生化法等。

(1)生物法传统的生化法重要用于低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作用使氨氮变化为氮气。

低浓度氨氮废水通常具有比低的特点,有些生产废水甚至不含COD,因此接受生物脱氮的方式处理,需要加入碳源,运行成本很高。

常见工艺有A/O或A2/O)和SBR工艺。

其缺点是处理过程对温度和工业废水中某些组分的干扰特别敏感,需要的反应器体积比较大,而且反硝化过程中会产生N2O,易转化为其它影响臭氧层的氮氧化物,反硝化把NH4+这种有价值的物质转化成N2逸入空气,造成铺张。

在A/O工艺中,为了促使反硝化反应顺当进行,一般要求C/N大于3。

(2)蒸汽汽提法蒸汽汽提法是用蒸汽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变化为氨气逸出,其处理机理与吹脱法基本相同,也是一个气液传质过程,即在高pH值时,使废水与蒸汽密切接触,从而降低废水中氨浓度的过程。

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是气相中氨的分压与废水中氨的浓度对应的平衡分压之间的差值。

蒸汽汽提法由于接受的工作介质是蒸汽,氨自废水进入蒸汽中,然后在塔顶精馏成为浓氨水回收,因此无需加添后处理工序。

蒸汽汽提所需蒸汽体积要比空气吹脱法中所需空气体积小得多,因此设备体积较小,占地面积较少。

汽提法比较适用于处理1000mg/L以上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效率高,技术成熟度好。

但是,常规的汽提废水脱氨技术蒸汽消耗量大,处理废水单耗比较高。

蒸汽汽提废水脱氨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需要在节能降耗方面加大讨论开发的力度。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适用于氨离子浓度在10~100mg/L的废水。

其原理是选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铵离子与树脂上的钠离子交换,从而达到去除铵的目的。

沸石具有从含钠、镁和钙等离子的溶液中有选择地去除氨离子的特点,因而选其作为交换树脂也叫有选择性的离子交换法,穿透的树脂要用2%的氯化钠溶液再生,再生液经过去氨处理后再循环使用,达确定的循环率后排放。

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污水中氨氮的主要去除方法近20年来,对氨氮污水处理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

其研究范围涉及生物法、物化法的各种处理工艺,目前氨氮处理实用性较好国内运用最多的技术为:生物脱氮法、氨吹脱汽提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液膜法、土壤灌溉法等。

一、生物法1.生物法机理——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机理在污水的生物脱氮处理过程中,首先在好氧条件下,通过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然后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脱氮菌)将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而从污水中逸出。

因而,污水的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

生物脱氮工艺流程见图1。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包括两个基本反应步骤:由亚硝酸菌参与的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反应;由硝酸菌参与的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由于兼性脱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将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N2的过程,称为反硝化。

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供体是各种各样的有机底物(碳源)。

生物脱氮法可去除多种含氮化合物,总氮去除率可达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较经济,因此在国内外运用最多。

但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低温时效率低。

2.传统生物法目前,国内外对氨氮污水实际处理中应用较成熟的生物处理方法是传统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如A/O、A2/O工艺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硝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工艺大多将缺氧区与好氧区分开,形成分级硝化反硝化工艺,以便硝化与反硝化能够独立地进行。

1932年,Wuhrmann利用内源反硝化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艺(post-denitrification),Ludzack 和Ettinger于1962年提出了前置反硝化工艺(pre-denitrification),1973年Barnard结合前面两种工艺又提出了A/O工艺,以及后又出现了各种改进工艺如Bardenpho、Phoredox(A2/O)UCT、JBH、AAA工艺等,这些都是典型的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

污水氨氮去除方法

污水氨氮去除方法

污水氨氮去除方法污水中的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质问题,它主要来自废水和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

高浓度的氨氮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水体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氨氮去除方法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氨氮去除方法:1.生物除氨法:对于低浓度的氨氮废水,可以利用生物除氨法进行处理。

生物除氨是利用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对废水中氨氮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其中,氨氧化细菌可将氨氮氧化为亚硝态氮,而反硝化细菌可将亚硝态氮还原为氮气排放。

生物除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稳定等优势,常常用于污水处理厂和生活污水处理。

2.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利用触媒或特殊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氨氮进行氧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高级氧化法常用的技术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和二氧化氯氧化等。

这些氧化剂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直接氧化为无害的物质,达到氨氮去除的目的。

但是,高级氧化法操作复杂、消耗能量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3.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是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技术,也可用于氨氮去除。

通过正、负离子交换树脂对废水进行处理,氨氮离子与树脂上的H+或OH-离子发生交换,从而实现了氨氮的去除。

离子交换法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4.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将废水中的氨氮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分离成浓缩的溶液,然后再进行处理或深度净化。

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高效率、节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废水处理厂。

除了上述的主要技术,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氨氮去除方法:如化学沉淀法、吸附法、蒸发结晶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与主要技术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最适合的氨氮去除方法。

总结起来,氨氮去除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选择合适的氨氮去除方法要考虑废水的性质、浓度和实际应用等因素。

为了实现氨氮有效去除,可能需要综合应用多种处理技术,以达到水质要求并尽量降低处理成本。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是指将含有氨氮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氨氮是指废水中溶解态氨和铵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氮元素。

氨氮废水通常来自于农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对氨氮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三种方法。

其中,生物法是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处理方法之一。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氨氮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接触氧化法、曝气法和生物膜法等。

接触氧化法是将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曝气法则是通过曝气设备将废水中的氨氮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生物体可吸收的氮化合物;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沉淀、吸附和氧化等处理过程。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氯化法、硫酸亚铁法和氧化法等。

氯化法是将氯化剂加入废水中,通过与氨氮发生反应形成氯化胺,然后进行沉淀和过滤,最终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硫酸亚铁法则是将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废水中,通过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铁氰化合物,再进行沉淀和过滤;氧化法则是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无害物质。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分离和去除。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和蒸馏法等。

吸附法是将废水通过吸附材料,如活性炭、陶瓷颗粒等,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到吸附材料上,然后进行再生或处理;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废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蒸馏法是利用氨氮的气化性质,将废水进行加热蒸馏,将氨氮气化后进行收集和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保护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在实际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同时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氨氮废水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氨氮废水是指含有肯定浓度的氨氮的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其直接排放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削减水污染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损害,需要对氨氮废水进行有效处理。

本文将对氨氮废水的生成、特点、影响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认真介绍。

一、氨氮废水的生成和特点氨氮废水重要来自于人类和动物的排泄物、化肥及农药使用、工业废水、畜禽养殖业等,它的重要特点是呈弱酸性,PH值在6—8之间,不易挥发。

在自然环境中,氨氮会在水体中快速被微生物汲取、化解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其中氨氮会被微生物利用来合成蛋白质,使氨氮的含量降低,但假如废水中氨氮浓度过高或污染物过多,微生物就无法快速将其降解,从而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氨氮废水的影响氨氮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重要有以下几点:1. 氨氮会对水体中的鱼类造成危害。

高浓度的氨氮会使鱼体的呼吸系统受到损害,从而引发鱼类死亡。

2. 氨氮会抑制植物生长。

氨氮在高浓度下会引起植物叶片焦枯、萎蔫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

3. 氨氮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

高浓度的氨氮在土壤中累积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

4. 氨氮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当氨氮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的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发头痛和感冒等疾病。

三、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1. 生物法处理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生物法可以说是最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这是由于生物法处理成本低,处理效率高。

生物法处理废水的方式可以用好氧法处理和厌氧法处理,优点在于处理过程本身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在好氧法处理中,氨氮在氧气的作用下,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在水体中的含量被有效地去除。

在厌氧处理中,氨氮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被厌氧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和好氧法处理相比,厌氧法处理更适用于含有高浓度氨氮的废水。

2. 化学法处理在氨氮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氧化法通过氧化氨氮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高锰酸钾等,优点是去除效率高,但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学品,成本较高。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氨氮是指水体中以氨的形式存在的氮,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废水、农业养殖废水等。

氨氮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酸碱平衡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

因此,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有效去除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常用的废水中氨氮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吸附、萃取、蒸发和膜分离等技术手段将氨氮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化学法则是通过加入一定的化学药剂,使氨氮与其发生反应并形成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而生物法则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物理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吸附。

吸附是指通过固体材料对氨氮的接触和吸附,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氧化铁等。

活性炭吸附剂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吸附氨氮。

氧化铁则是一种常见的吸附剂,它能够与氨氮形成络合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此外,萃取、蒸发和膜分离等技术也可以用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但相比吸附而言,其成本较高。

化学法中,常用的方法是氨氮的沉淀。

氨氮的沉淀是指通过加入一定的化学药剂,使氨氮与其发生反应并形成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氢氧化钙、氯化铁等。

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物质,能够与氨氮发生反应,形成氨氮的沉淀物。

氯化铁则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剂,能够与氨氮形成沉淀,并与其一同被沉淀下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氧化、氮化等化学反应将氨氮转化成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从而实现氨氮的去除。

生物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无害的氮气。

这类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成硝态氮。

硝态氮不仅不具有毒性,而且还可以作为植物的肥料,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反硝化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反应,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

这样即实现了氨氮向氮气的转化,达到了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目的。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通过对不同行业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介绍,总结了氨氮浓度1000~5000 mg/L废水的物化法和生物法去除效果,并对各处理工艺的原理、研究现状、所需条件、存在问题等进行介绍。

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物质,氨氮污染主要产生于化工废水、化肥废水、焦化废水、味精废水、垃圾渗滤液、养殖废水等。

一般而言,对生活污水和食品加工厂废水等低浓度氨氮废水,主要采用生化法处理,对大多数中等浓度氨氮的工业废水,根据废水实际情况和处理要求,可选择物理方法或生物硝化法处理。

1、物理法1)吹脱法吹脱法是目前国内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较多的方法,吹脱出的氨可以回收利用。

吹脱法适合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主要缺点是温度影响比较大,在北方寒冷季节效率会大大降低。

但须注意国内对吹脱出的氨有效利用不高,仅仅是将氨从水体转移至空气中,氨的污染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2)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氨氮废水中加入含Mg2+和PO43-离子的药剂,与废水中的NH4+反应生成MgNH4PO4·6H2O复合盐(俗称鸟粪石),从而将氨氮从废水中去除。

该方法在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同时,得到了一种许多农作物所需的复合肥料MgNH4PO4·6H2O,而且同时也可去除废水中的磷,是一种变废为宝、经济可行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温度对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影响并不显著,而pH值的影响却很明显,一般要求反应的pH值控制在8~10之间,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3%以上。

3)吸附法沸石是一类以硅酸盐为主,具有阳离子交换性和较大吸附能力的矿物,其结构中含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如Na+、Ca2+、Mg2+等。

这些离子极易与周围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作用,交换后的沸石晶格骨架结构不被破坏,并可再生,从而使沸石具有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

沸石作为极性吸附剂也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载体。

当废水浓度为200 mg/L,对氨氮的对数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 方程,直线的斜率在0.1~0.5之间,可以作为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吸附剂使用。

氨氮废水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氨氮废水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氨氮废水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导读氨氮废水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筱,氯化筏等等。

氨氮废水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炼焦、鞅革、味精、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

排放的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等。

氨氮废水对鱼类及某些生物也有毒害作用。

另外,当含少量氨氮的废水回用于工业中时,对某些金属,特别是铜具有腐蚀作用,还可以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微生物的繁殖,形成生物垢,堵塞管道和设备。

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见的有化学沉淀法、吹脱法、化学氧化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以及土壤灌溉等。

本文对氨氮废水处理方法作一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汇总。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又称为MAP沉淀法,是通过向含有氨氮的废水中投加镁化物和磷酸或磷酸氢盐,使废水中的NH4+与Mg?+、PO43-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磷酸按镁沉淀,分子式为MgNH4P04.6H20,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磷酸按镁俗称鸟粪石,可用作堆肥、土壤的添加剂或建筑结构制品的阻火剂。

反应方程式如下:Mg2÷+NH4++PO43-=MgNH4P04影响化学沉淀法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氨氮浓度以及摩尔比(n(Mg2+):n(NH4+):n(P043-))等。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镁、氮、磷的摩尔比为12:1:1.2时,处理效果较好。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9.5,镁、氮、磷的摩尔比为12:1:1时,处理效果较好。

对新出现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一生物质煤气废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C12+Na3PO4.12H20明显优于其他沉淀剂组合。

当PH值为10.0,温度为30℃z n(Mg2÷):n(NH4+):n(P043-)=1:1:1时搅拌30min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从处理前的222mg∕1降至∣J17mg∕1,去除率为92.3%β将化学沉淀法和液膜法相结合用于高浓度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

废水氨氮处理方法

废水氨氮处理方法

废水氨氮处理方法废水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指标,通常是由人类生活、工业和农业废水产生的。

氨氮的高含量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有效的废水氨氮处理方法对于净化水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废水氨氮处理方法。

1.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一种常见的废水氨氮处理方法,通常通过微生物代谢来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和气态氮。

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反应器法、曝气生物滤池法等等。

通常,这些方法都需要微生物及其生长环境、空气和水流等必要的条件来实现氨氮的转化和去除。

毫无疑问,生物处理法是一种效果显著而成本较低的氨氮处理方法。

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反应来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这些方法包括二氧化氯氧化法、氯气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等。

但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复杂的设备和高昂的运营成本。

因此,它们不适合中小企业使用。

3.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使用物理过程或设备,比如溶液萃取、膜过滤、吸附、离子交换、电解等等来去除氨氮。

这些技术成本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能和高端设备。

但是,这些方法能在处理废水氨氮方面取得表现优异的成果。

4. 组合处理法组合式处理法是借助多种不同的氨氮处理技术,比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的组合,以减少其缺陷,并加速废水氨氮的去除。

例如,采用生物氧化法与物理与化学处理技术的综合处理方案,这能具有更好的氨氮去除效果和更低的成本。

总结:在对废水氨氮进行处理时,应因地制宜,结合废水水质状况、处理要求和运营成本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氨氮处理技术。

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效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最具效果和经济可行性的方法来减少废水氨氮的含量,从而实现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人们的健康与生活品质。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氨氮的构成:
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和氯化铵等等。

氨氮主要来自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炼焦、鞣革、味精、肉类加工和养殖等行业。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
1.物理法:一般是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利用格栅或其它物理隔栅工具把一部分污染物处理下来,带走一部分有机物。

但是这个方法基本上只对浓度上千的氨氮起微少的作用,一般到几百的时候就很难光靠此方法处理了。

2.生物法:在污水处理厂或者大型的废水站中运用得比较多,一般都是靠各种的菌种,活性污泥等生物处理,对其进行好氧厌氧等处理后,形成完整的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等。

3.化学法:运动化学药剂的氧化作用分解氨氮,这种方法下的氨氮分解效率快,处理时间快。

一般都直接在出水口投加希洁氨氮去除剂SN-1使用,没有过多繁琐的操作。

能在5~6分钟左右降解氨氮,并且浓度好调节,灵活性强,根据不同的浓度投加不同的药剂量就能很好地控制氨氮的浓度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介绍各类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原理,包括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不同类型高氨氮废水处理的选择方法,为治理高氨氮废水提供一条便捷的选择方法。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水体中有机物的代表指标-COD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含高氨氮废水达标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未经处理的含氮废水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海洋赤潮等。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1、废水中氨氮处理的主要技术应用与新进展
1.1吹脱法
吹脱法是将废水中的离子态铵(NH4+),通过调节pH值转化为分子态氨,随后被通入的空气或蒸汽吹出。

影响吹脱效率的主要因素有:pH值、水温、布水负荷、气液比、足够的气液分离空间。

NH4++OH-→NH3+H2O
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等行业的废水,常含有很高浓度的氨,因此常用蒸汽吹脱法处理,回收利用的氨部分抵消了产生蒸汽的高费用。

石灰一般用来提高pH值。

用蒸汽比用空气更易控制结垢现象,若用烧碱则可大大减轻结垢的程度。

吹脱法一般采用填料吹脱塔,主要特征是在塔内装置一定高度的填料层,利用大表面积的填充塔来达到气水充分接触,以利于气水间的传质过程。

常用的填料有拉西环、聚丙烯鲍尔环、聚丙烯多面空心球等。

胡允良等人研究了某制药厂生产乙胺碘呋酮时产生的一部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静态吹脱效果。

结果表明:当pH=10~13,温度为30~50℃时,氨氮吹脱率为70.3%~99.3%。

氨吹脱法通常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预处理,该处理技术优点在于除氨效果稳定,操作简单,容易控制。

但如何提高吹脱效率、避免二次污染及如何控制生产过程水垢的生成都是氨吹脱法需要考虑的问题。

1.2化学沉淀法(MAP法)
化学沉淀法是在含有NH4+离子的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使之与NH4+生成难溶复盐磷酸氨镁MgNH4PO4·6H2O(简称MAP)结晶,通过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化学沉淀法尤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且有90%以上的脱氮效率。

在废水中无有毒有害物质时,磷酸氨镁是一种农作物所需的良好的缓释复合肥料。

处理时,若pH值过高,易造成部分NH3挥发。

建议缩短沉淀时间,适当降低pH值,以减少NH3挥发。

沉淀剂最好使用MgO和H3PO4,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带入其他有害离子,MgO还可以起到中和H+离子的作用。

赵庆良等人的研究发现:在pH=8.6时,同时投加Na2HPO4和MgCl2可将氨氮从6518mg/L 降至65mg/L。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简单、效率高。

但是,废水中的氨氮残留浓度还是较高;另外,药剂的投加量、沉淀物的出路及药剂投加引人的氯离子及磷造成的污染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1.3膜吸收技术
比较老的膜技术是液膜法,除氨机理是:NH3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NH4+,利用膜两侧的NH3分压差为推动力,使NH3从废水向吸收液转移从而达到降低废水中氨氮含量的目的。

但如何防止液膜乳化、富集了氨氮的吸收液的去向及减少吸收液对废水的有机污染是该技术需要着力研究的内容。

目前随着膜技术的日臻完善,采用膜技术进行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成为研究的热点。

利用一疏水性膜将含氨废水与易吸收游离氨的液相隔于膜两侧。

不同的吸收液需要选用不同的膜。

当采用H2SO4为吸收液时,必须选用耐酸疏水性固体膜,透过膜的NH3与H2SO4反应生成(NH4)2?SO4而被回收。

处理后废水中氨氮的浓度理论上可达到零。

该工艺的难点在于防止膜的渗漏。

为了保证较高的通量,一般的微孔膜的膜厚都比较薄,膜两侧的水相在压差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渗漏。

1.4高级氧化技术
1.4.1折点加氯法
折点加氯法是通过投加足量氯气至使废水中NH3-N氧化成无害氮气,反应如下:
2NH4++3HClO→N2+3H2O+5H++3Cl-
处理时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值及氨氮浓度。

氧化每毫克氨氮一般需要6~10mg氯气。

虽然氯氧化法反应迅速完全,所需设备投资较少,但液氯的完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并且处理成本也较高;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代替使用液氯,安全问题和运行费用可以降低,但目前国内最大的发生装置产氯量太少,并且价格昂贵,因此氯氧化法一般用于给水处理,将其用来作深度脱氮。

对于大水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显得不太适宜。

1.4.2催化湿式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治理废水新技术。

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杜鸿章等人用在270℃、9MPa条件下,利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焦化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9.6%。

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

经过国外多年应用与实践,在技术上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但如何降低成本还是实践应用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5离子交换技术
离子交换法是选用对氨离子有很强选择性的沸石作为交换载体,从而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根据有关资料,每克沸石具有吸附15.5mg氨氮的极限能力,当沸石粒径为30~16目时,氨氮去除效率可达到78.5%,但操作复杂,且再生液仍为高浓度氨氮废水,仍需再处理,一般适合于低浓度氨氮处理。

1.6生物脱氮技术
1.6.1生物脱氮传统工艺-硝化/反硝化法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法是废水中的氨氮在好氧菌作用下,最终氧化生成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反应。

其反如下:
2NH4++3O2→2NO2-+4H++2H2O
2NO2-+O2→2NO3-
总反应式为:
NH4++2O2→NO3-+2H++H2O
硝化过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氧,一般认为溶解氧应控制在1.2~2.0mg/L以上,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完全停止。

硝化反应后有硝酸形成,使生化环境的酸提高,因此要求废水中应有足够的碱度来平衡硝化作用中产生的酸,一般要求硝化作用最适宜的pH值为7.5~8.5。

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NO3-)还原为氮气(N2)的过程。

其反应如下:4NO3-+?5C(有机C)+H2O→2N2↑+5CO2+OH-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存在时,它会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存在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过程中,理论的C/N应为2.86。

当废水中的C/N大于2.86时才能充分满足反硝化对碳源的要求。

废水中C/N愈小,反硝化去除率也愈低,工程运行中一般控制C/N在3.0以上。

生物处理对氨氮的降解彻底、运行费用低。

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技术。

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是由Barth基于氨化、硝化及反硝化反应过程建立的三级活性污泥工艺。

该系统因细菌生长环境条件优越,能够快速彻底地去除总氮。

但该工艺流程复杂、处理设备多。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创的前置反硝化工艺A/O,以其流程简单、碳源和碱度需求低的优势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脱氮工艺。

此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后出现了生物接触氧化脱氮工艺、氧化沟脱氮工艺、SBR脱氮工艺及MBR脱氮工艺等新的生物处理技术。

1.6.2生物脱氮新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
生物脱氮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一些低能耗、高效率、低投资的工艺。

目前是通过选择抑制性物质或限制硝化菌的活性,使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并积累,然后对其进行反硝化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

此法所需的氧量和电子供体量将分别减少25%和40%。

根据研究,通过控制pH:7.8~8.0、DO:2.0mg/L、温度:25~30℃等条件,可促使亚硝化菌成为优势菌,将大部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根。

亚硝化菌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

为了能获得稳定和较高的氨氮亚硝化率,必须保证适宜亚硝化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并限制硝化菌的活性。

因此,目前亚硝化菌筛选和培育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2、常用技术运行费用分析
上述几种方法中,从技术上讲都是可行的,确定采用哪种方法关键在于处理工艺投资、运行成本以及运行可靠性,各类处理法处理1kg氨氮的成本估算比较见表1。

3、结论
目前氨氮处理法分为两类:一类为物化法,包括吹脱法、MAP沉淀法、膜法、折点加氯法和离子交换法;第二类为生物脱氮法,包括硝化和亚硝化/反硝化工艺。

对于高浓度污水氨氮污水来说,一般可采用空气吹脱法、蒸汽汽提法、MAP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回收氨产品以补偿运行成本;对于中低浓度氨氮污水来说,一般可采用生物脱氮法、离子交换法和高级氧化法。

目前国内围绕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十分活跃,特别是膜吸收技术、湿式催化高级氧化技术及突破传统生物脱氮的短程硝化/反硝化新工艺和新技术等。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