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1 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的浮沉与密度》的第2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学会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题板、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直尺、浮力计算题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物体浮沉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浮力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5. 随堂练习:布置浮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浮力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
(2)简述阿基米德原理。
(3)计算题:一物体体积为200cm³,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为2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设计】《水的浮力》(第1课时)(科学浙教八上)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属于浙教科学八上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3节《水的浮力》,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内容的学习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了解浮力的额产生而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其中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能为后面学习物体的浮沉,浮力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而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教材,是中学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过程与方法】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学难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前准备◆测力计、砝码、水槽、塑料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展示一张图片【教师活动】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被淹死?那你们知道是谁让人浮在水面上吗?那水有一种托着它的力使他浮在水面上对吗?(得到同学的一致认可后,教师交代“浮力”那我们本节课就来研究“水的浮力”教师板书课题)【教师活动】为什么生活中有些人会在江河湖海中溺水身亡?下面我们讲学习浮力的特点二、引人新课【实验】教师用手把塑料瓶按在水底【提问】它还受到水的浮力吗?松开手,看到了什么?将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时,手会明显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瓶释放后,瓶将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模型,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的原因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在盐水中会上浮。
(2)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2. 答案:(1)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1 浙教版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排液液排液浮==V G F g ρ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
液ρ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排液
V 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完全浸入,物排液=V V ;物体部分浸入,物排液V V <。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把物体压入水中,感觉浮力变大,这时候是从水面压入水下,当完全浸入后,就不会感觉到更吃力了――用物块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说明;
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用橡皮泥变形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补充说明。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1).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 .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C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 .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
(3).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
a 、
b 、
c 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
液面上,如图所示,若它们所
受的浮力分别为Fa 、Fb 、Fc ,
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是ma 、mb 、mc ;则这三个质。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 水的浮力浙教版(1)
1.3 水的浮力课题:水的浮力课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确认水及其他液体对浸在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②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数学表达式。
2.能力目标:①能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③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教学准备:空矿泉水瓶、水槽、弹簧秤、铁块、铁架台、烧杯、水、酒精、气体浮力存在的实验仪器一套教学设计备注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课件展示)情景一:泰坦尼克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为什么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特性?情景二:死海图片-----------死海不死在死海,人为什么又可以悠然自得地躺在水面上看报呢?(讲述)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一起来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演示)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学生举例回答)(演示)托在手中静止的木块,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通过类比学生猜测)静止漂浮在水中的木块(或其他物体)受到一个水对它施加的向上托的力---浮力。
(讲述)要想检验我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就要设计实验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
请每一个小组在实验器材中选择合适的物体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进行研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设计实验感受或获得数据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实验1)图1-40研究水的浮力(交流、得出结论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演示)取一铁块投入水中,发现铁块沉入水底。
(进一步追问)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那么,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浮力呢?(学生猜测)1.有2.没有(讲述)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先选择出在水或者盐水中会下沉的物体设计实验来感受或者获取一些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3 水的浮力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3.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的判断;5.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2. 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的判断;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学具:物体浮沉实验包、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应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产生的原因;2. 教学新课:(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浮力应用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物体浮沉判断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5. 浮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密度;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乘以水的密度。
2. 作业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海水中的浮沉状态,已知物体的密度和体积;答案:比较物体密度与海水密度,根据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以及浮力计算。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第三节《浮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实验器材,包括浮沉子、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 实践探索:(1)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物体浮沉现象。
3.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讲解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是什么,为什么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一个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课堂氛围是否活跃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艇、热气球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知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能够举出一些物体受到浮力现象的例子。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有效教学。
对浮力概念的认识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为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来建构浮力的概念,层层递进,逐步完善对浮力的认识以及如何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他们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培养他们多留心身边事物。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课程目标,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及测量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有一天,有几个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皮球,当他们玩得十分高兴时,不料皮球踢到院子中的大树旁,落进了树洞。
树洞很深,你们想什么方法帮助小朋友把球取出来呢?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引出课题——水的浮力。
活动2【活动】(二)展开探究,感受浮力的存在、方向和测量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机械的原理都和浮力有关。
同学们,你们能举些生活中浮力的例子吗?生:在大江中行驶的轮船、水面上漂着的木头、水中游动的鱼儿等等。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有关浮力的例子,那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浮力吧!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旋紧瓶盖的空矿泉水瓶,把它放入水槽中,用手向下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十三章“水的浮力”,使用浙教版教材。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与计算;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浮沉条件的探讨;4.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分析物体沉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重点:浮力的概念与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沉子、物体(如石头、木块等);2. 学具:直尺、量筒、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有的物体却沉下去?2. 例题讲解(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浮沉条件的判断。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浮力计算器,计算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情况。
4.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救生圈等。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4. 浮力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解释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答案:(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量;(2)如轮船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轮船的体积较大,排开水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轮船的重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浮力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浮力的相关知识,如浮力的应用领域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运用;3. 浮沉条件的判断;4. 作业设计。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说课教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浮力》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初中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 5 节内容,是继水的压强、水的密度之后学生学习的又一个与物理学有关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压强与密度知识的生化和具体化,同时它又为后面学习力学埋下了伏笔,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学习浮力的概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
(2)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经历探索浮力大小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2)同时通过介绍科学家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4.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1)由于人们掌握了浮力的知识,从而促进了航海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制定为: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则为: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说学情当然,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通过预习,明白浮力的基本概念,对常见的船漂浮在水面、皮球浮在水面、水受到向上的力的现象也较为熟悉。
在能力方面,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实验、观察、描述、区别、判断总结能力还较为缺乏,另外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控制力还较弱,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教法学法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猜想、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规律”。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详细内容包括:1. 浮力的定义及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3.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的判断;5. 实际案例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以及浮沉条件的判断;2.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如木块、铁块等)、液体(水、盐水等)、电子秤、量筒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液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会沉入水底?”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2. 新课导入:介绍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4.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浮力的计算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知识拓展: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做好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4. 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5. 实际应用案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产生原因;(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3)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判断物体为何能浮在液体表面或沉入液体底部。
2. 答案:(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2)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 g V排;(3)实际案例解析: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判断物体浮沉。
水的浮力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科教081班郭书涛【前期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第一课时。
《科学课程标准》把本节内容归类于物质科学领域。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介绍、产生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等,是学生接触浮力的首节课,这是本章继压强之后在力的角度上对水的探索,为以后浮力大小测定和计算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对浮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从量的角度去认识浮力,尤其是对公式的学习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时,我把浮力概念的引入以及牵涉到公式的阿基米德原理作为重点讲解的对象。
三、重难点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安排,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难点: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教学目标分析】为了掌握科学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培养正确价值观,我从4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浮力及其方向,知道气体和液体都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浮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二、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所学科学原理对相关的历史故事及生活经验加以解释。
通过几个小实验的演示感受到浮力确实存在,并且方向向上。
通过以前力学知识的回顾,会利用测力工具对浮力定量测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精神;【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准备阶段1、课前根据本届需要,准备各种教具和实验器材;2、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自定组长1名,发言人(答题代表)1名;二、具体教学过程本节课内容需1课时(45分钟完成),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新课引入(约3分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为什么轮船能够在水面上行驶呢?为什么人可以不用任何设备躺在死海海面上呢?”这些小例子非常简单,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答出与浮力有关,再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的发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精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13章第1节至第3节,重点解析浮力的产生原因、计算方法以及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设计简单浮力应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块等)、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浮力演示器、浮沉物体、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浮力现象,如木块漂浮、石块沉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浮力概念及产生原因(15分钟)3. 阿基米德原理(15分钟)通过教材第13章第2节,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理解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浮沉条件及应用(10分钟)结合教材第13章第3节,讲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举例说明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浮力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两道随堂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沉条件及应用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体积为500cm³,水的密度为1g/cm³。
(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底,而木块会漂浮?答案:(1)物体受到的浮力为5N。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2024年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课《水的浮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具体章节内容为第三章《物质与力量》的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挂图。
2. 学具:每组一套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演示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2)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讲解物体浮沉的条件,举例说明。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物体浮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七、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的条件4. 应用举例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3)分析物体浮沉的条件,判断给定物体的浮沉情况。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方向垂直于物体所在液面或气面。
(2)浮力 = 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重力加速度× 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
(3)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1)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探讨以及浮力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其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探讨。
难点:浮力的计算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计算器等。
学具:直尺、弹簧测力计、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浮力演示仪,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基本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3. 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并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5. 浮力计算:讲解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浮力计算方法。
6. 实践应用: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
2. 阿基米德原理。
3. 物体浮沉条件。
4. 浮力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已知物体的质量、体积和液体密度。
答案:浮力 = 物体质量× 重力加速度液体密度× 物体体积× 重力加速度2. 作业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已知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答案:物体密度≤ 水的密度,物体浮;物体密度 > 水的密度,物体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浮沉条件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装备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知。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主题为“水的浮力”。
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体的沉浮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沉浮条件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测力计、容器、水、盐、针筒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知识讲解(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液体中的视重,二者之差即为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物体沉浮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
3. 例题讲解(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并分析其沉浮条件。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定义2. 浮力计算3. 阿基米德原理4. 物体沉浮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物体沉浮的原因。
2. 答案(1)浮力计算题答案。
(2)物体沉浮原因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研究不同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浮力概念,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实验操作步骤。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浮力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测量浮力大小。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浮力大小与物体体积、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5. 总结规律:教师讲解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计算公式。
6.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浮力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浮力知识。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后习题及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指导书和数据记录表。
八、安全注意: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实验台边缘,以防物品掉落。
2. 使用浮力计时,要正确操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损坏。
1.3水的浮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浮力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浮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2)密度计:密度计利用浮力来测量液体的密度,通过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来确定液体的密度。
(3)潜水艇:潜水艇通过控制水舱中的水量来改变自身的浮力,实现上浮和下沉。
(4)热气球:热气球通过加热空气来改变气球的浮力,实现上升和下降。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产生原因以及实际应用,我布置以下作业: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应包括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中关于水的浮力的相关内容,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图片、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实验视频、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图表等,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应包括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容器(如桶、盆等)、水、测量工具(如尺子、电子秤等)等。在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教室可以被划分为几个小组讨论区,每个区域配备相应的桌椅和实验器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同时,还需要设置一个实验操作台,用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浮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浮力》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沉条件的探讨以及物体的浮沉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方向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学具:每组一套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包括木块、石头、橡皮泥、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3. 浮力的方向:通过浮力演示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方向。
4.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物体体积、形状、密度对浮力的影响。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浮力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理解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解答几道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3. 例题解析。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2)一个物体的浮沉情况与它的体积、形状、密度有什么关系?2. 答案:(1)木块密度小于水,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石头密度大于水,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所以会沉入水底。
(2)物体的浮沉情况与它的体积、形状、密度有关。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入液体底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科学上册13《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13《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3章《水的浮力》,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浮力与密度》,具体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实验器材(烧杯、木块、石头、针筒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却沉入水底?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密度的概念,从而引出浮力的定义。
3. 例题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5. 知识拓展: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举例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物体浮力的计算公式。
2. 答案:(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例如:船在水中行驶时受到的浮力。
(2)浮力F浮= ρ液gV排,其中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V排为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体积。
(3)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铁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从而浮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较好,但在实验操作和计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出结论】F 浮=G 排水 【推广】F 浮=G 排液
阿基米德定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
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 F 浮= G 排水=ρgV 排水
排液液排液浮==V G F g ρ同样,阿基米德定理可以推广到气体上
面。
(学生描述)
三、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1、对阿基米德定理排液液排液浮==V G F g ρ这个公式的理解应注意: (1)公式中液ρ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浸入液体的物体的密度。
(2)公式中排液V 是浸入液体时,排开液体的体积。
物体完全浸入,物排液=V V ;物体部分浸入,物排液V V <。
(3)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
直接关系。
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把物体压入水中,感觉浮力变大,
这时候是从水面压入水下,当完全浸入后,就不会感觉到更吃力了――
用物块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说明;
与物体的形状无关――用橡皮泥变形挂在测力计下的实验来补充说
明。
2、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
(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要统一)
(1).关于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B .浮力的施力物一定是水;
C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成正比;
D .实心的铁球也能浮在液面上
(2).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
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
B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 .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
D .木球所受的重力不
变、浮力逐渐变小
(3).三个体积相同的立方体
a 、
b 、
c 分别浮在同种液体的
液面上,如图所示,若它们所
受的浮力分别为Fa 、Fb 、Fc ,
则这三个力由小到大的顺序
是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是ma 、mb 、mc ;则这三个质
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