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5鲍林原则
国科大材料化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晶体学终极重点:1、晶体特征,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2、晶向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1.晶体的性能特征: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2.对称操作与对称要素: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倒转轴;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4.球体的堆积:六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5.鲍林规则;6.各种典型晶体构型;7.硅酸盐晶体结构与实例:岛状,链状,层状,架状;8.同质多晶现象:可逆转变,不可逆转变,重建型转变,位移型转变。
1.晶体的性能特征:均一性,各向异性,自限性,对称性,最小内能性(1)晶体的基本特征晶体的性能特征结晶均一性:在晶体内部任意部位上具有相同的性质;各向异性:在晶体不同方向上表现出的性质差异;自限性:能够自发形成封闭的凸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特性;对称性:晶体中的相同部分(晶面,晶棱,等等)以及晶体的性质能够在不同方向或位置上有规律地重复;最小内能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晶体与同组成的气体、液体及非晶态固体相比具有最小内能,即最为稳定。
(2)对称操作与对称要素:对称操作:使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性质经过一定程序后能够完全复原的几何操作;对称要素:实施对称操作所依赖的几何要素(点,线,面等);1.旋转操作与对称轴:一个晶体如能沿着某一轴线旋转360 / n(n = 1, 2, 3, 4, 6)后使晶体位置完全回复原状,则该晶体具有n 重对称轴;2.反映操作和对称面:一个晶体中如果存在某一个平面,使平面两边进行反映操作,而令晶体复原,则这个平面称为对称面;3.反演操作和对称中心:一个晶体中央在某一个几何点,使晶体外形所有晶面上各点通过该几何点延伸到相反方向相等距离时,能够使晶体复原的操作。
该几何点称为对称中心。
4.旋转反演操作和对称反轴:旋转之后进行反演使晶体复原的操作;只有4¯是新的独立对称要素。
(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确定步骤晶向指数:以晶胞的某一阵点O为原点,过原点O的晶轴为坐标轴x,y,z,以晶胞点阵矢量的长度作为坐标轴的长度单位;过原点O作一直线OP,使其平行于待定晶向;在直线OP上选取距原点O最近的一个阵点P,确定P点的3个坐标值;将这3个坐标值化为最小整数u,v,w,加以方括号,[ u v w ]即为待定晶向的晶向指数。
材料化学第二版(曾兆华版)课后答案解析
材料化学第⼆版(曾兆华版)课后答案解析第⼀章1.什么是材料化学?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材料化学是有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及应⽤的化学。
主要特点:跨学科性,实践性。
2.材料与试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试剂在使⽤过程中通常被消耗并转化为其他物质,⽽材料通常是可重复的、连续的,除了正常的消耗外,它不会不可逆地转化为其他物质。
3.观察⼀只灯泡,列举制造灯泡所需的材料。
4.材料按其组成和结构可以分为哪⼏类?如果按功能和⽤途对材料分类,列举⼗种不同功能或⽤途的材料。
答:(1)⾦属材料,⽆机⾮⾦属材料,⾼分⼦材料,复合材料(2)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物医⽤材料、航天航空材料、能源材料、电⼦信息材料、感光材料5.简述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
答:结构:原⼦和分⼦在不同层次彼此结合的形式、状态和空间分布。
特性:材料固有的化学、物理和⼒学特性。
制备:将原⼦和分⼦结合在⼀起,并最终将其转化为有⽤的产品应⽤。
第⼆章1.原⼦间的结合键共有⼏种?各⾃特点如何?(1)体⼼⽴⽅单位晶胞原⼦数n = 2(2)六⽅密堆n=6(3)⾯⼼⽴⽅n=410. 单质Mn有⼀种同素异构体为⽴⽅结构,其晶胞参数为0.6326nm,密度= 7.26 g cm-3,原⼦半径r = 0.112nm,计算Mn晶胞中有⼏个原⼦,其堆积系数为多少?74.)3(3812)3/4(6)2321(6)3/4(6=33hcp==R a a c RππξR a a R 2 4 2 4== 74 . ) 2 / 4 ( )3 / 4 (4 )3 / 4 (433fcc==RRaRππξ11. 固溶体与溶液有何异同?固溶体有⼏种类型?固体溶液与液体溶液的共同点:均具有均⼀性、稳定性,均为混合物,均存在溶解性问题(对固态溶液称为固溶度,对液体溶液称为溶解度);(1)均⼀性:溶液各处的密度、组成和性质完全⼀样;(2)稳定性:温度不变,溶剂量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3)混合物:溶液⼀定是混合物。
无机材料化学(第3讲)
AB2O4型中: A和B的总电价为8。 A为二价金属,如:Mg2+、Mn2+、Fe2+、Co2+、Zn2+、Ni2+等; B为三价金属,如:Al3+、Cr3+、Ga3+、Fe3+、Co3+等
尖晶石结构分为正型和反型两类:
正型尖晶石:A2+都填充在四面体空隙中(8个), B3+ 都填充在八面体空隙中(16个) ,
尖晶石:MgAl2O4 O2-离子面心立方堆积, Mg2+占据1/8四面体隙, Al3+占据1/2八面体隙。
每一个尖晶石晶胞含 32个O2-, 8个Mg2+和 16个Al3+ ,即一个晶 胞中相当于含有 8 个 [MgAl2O4] “分子”。
尖晶石晶胞图
每个尖晶石晶胞含8个小立方体,每个小立方体中O2-面心 立方堆积,含4个O2- ,共32个O2- 。32个O2-堆积形成64 个四面体空隙和32个八面体空隙 (1∶2∶1)。
(2)钛铁矿(FeTiO3)型结构 (ABO3型)
刚玉型化合物结构中,若正离子是两种,便形成钛铁 矿型结构。O2-六方密堆积,Fe2+和Ti4+离子规则交替占 据其中2/3八面体空隙。
在这类ABO3型化合物中: 若A为+2价离子,则B为+4价离子; 若A为+1价离子,则B为+5价离子;
A和B两正离子的总价数等于Al2O3分子中两个铝离子的总价数+6。 ABO3中两正离子不等价,故其结构的对称性较 之A2B3会差一些。
Na+的配位数为6,配位多 面体构型为八面体。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
1、鲍林规则:鲍林根据已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和晶格能公式所反映的关系,提出的判断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规则,共包含五条规则。
2、晶体: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序排列的固体晶胞:是晶体结构中的最小单元。
3、晶子学说:玻璃结构是一种不连续的原子集合体,即无数“微晶”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
无规则网络学说:玻璃的结构与相应的晶体结构相似,同样形成连续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
但玻璃的网络与晶体的网络不同,玻璃的网络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性的4、扩散型相变:在相变时,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来进行的相变。
非扩散型相变:相变过程不存在原子离子的扩散,或虽存在扩散但不是相变所必须的或不是主要过程的相变。
5、热缺陷:也称本征缺陷,指由热起伏的原因所产生的空位和间隙质点。
杂质缺陷:也称组成缺陷,是由外加杂质的引入所产生的缺陷。
6、点缺陷:亦称为零维缺陷,缺陷尺寸为原子大小数量级,包括空位、间隙原子、杂质原子和色心等。
线缺陷:亦称一维缺陷或位错,是指在一维方向上偏离理想晶体中的周期性、规则性排列所产生的缺陷,包括棱位错和螺形位错;7、烧结:一种或多种固体粉末经过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这个过程叫烧结。
固相反应:固体直接参与反应并起化学变化,同时至少在固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个过程中起控制作用。
8、肖特基缺陷:质点由表面位置迁移到新的表面位置,在晶体表面形成新的一层,同时在晶体内部留下空位,其特征是正负离子空位成比例出现。
弗伦克尔缺陷:质点离开正常格点后进入到晶格间隙位置,其特征是空位和间隙质点成对出现。
9、硼反常现象:当数量不多的碱金属氧化物同氧化硼一起熔融时,碱金属所提供的氧不象熔融玻璃中作为非桥氧出现在结构中,而是使硼氧三角体转变为桥氧组成的硼氧四面体,致使玻璃从原来两度空间的层状结构转变为三度空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了网络结构,并使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能变好。
这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相比,其性能随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相反,所以称之为硼反常现象10、均匀成核: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几率处处相同的成核过程。
鲍林规则和价键理论
鲍林规则和价键理论1928年,鲍林根据当时已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和晶格能公式所反映的关系,提出了判断离子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规则──鲍林规则。
鲍林规则共包括五条规则:鲍林第一规则:在离子晶体中,在正离子周围形成一个负离子多面体,正负离子之间的距离取决于离子半径之和,正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离子半径比。
鲍林第二规则:在一个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每一个负离子电荷数等于或近似等于相邻正离子分配给这个负离子的静电键强度的总和,其偏差≤1/4价。
鲍林第三规则:在一个配位结构中,共用棱,特别是共用面的存在会降低这个结构的稳定性。
其中高电价,低配位的正离子的这种效应更为明显。
鲍林第四规则:若晶体结构中含有一种以上的正离子,则高电价、低配位的多面体之间有尽可能彼此互不连接的趋势。
鲍林第五规则:在同一晶体中,组成不同的结构基元的数目趋向于最少。
鲍林(Pauling)规则是根据离子晶体的晶体化学原理,通过对一些较简单的离子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的五条规则。
氧化物晶体及硅酸盐晶体大都含有一定成分的离子键,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鲍林规则来判断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第一规则实际上是对晶体结构的直观描述,如NaCl晶体是由[NaCl6]八面体以共棱方式连接而成。
利用第二规则可以判断晶体是否稳定,同时也可以判断共用一个顶点的多面体的数目。
例如,在CaTiO3结构中,Ca2+、Ti4+、O2-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12、6、6。
O2-离子的配位多面体是[OCa4Ti2],则O2-离子的电荷数,与O2-离子的电价相等,故晶体结构是稳定的。
又如,一个[SiO4]四面体顶点的O2-离子还可以和另一个[SiO4]四面体相连接(2个配位多面体共用一个顶点),或者和另外3个[MgO6]八面体相连接(4个配位多面体共用一个顶点),这样可使O2-离子电价饱和。
第三规则又称为多面体共顶、共棱、共面规则。
两个配位多面体连接时,随着共用顶点数目的增加,中心阳离子之间距离缩短,库仑斥力增大,结构稳定性降低。
鲍林规则
§1-4 鲍林规则
1、鲍林第一规则---负离子配位多面体规则 每一个正离子周围必然形成一个负离子多面体,正
、负离子间的距离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和,而配位 数则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比。(即形成何种配位多 面体)
这条规则从几何角度表现了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228
§1-4 鲍林规则 § 1-3 鲍林规则
例1:根据半径比推算AB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类型。 LiF、TlCl、ZnSe Li+:60pm,Tl+:147pm,Zn2+:74pm F-:136pm,Cl-:181pm,Se2-:198pm LiF r+/r-=60pm/136pm=0.44,配位数为6,属NaCl型 TlCl r+/r-=147pm/181pm=0.81,配位数为8,属CsCl型 ZnSe r+/r-=74pm/198pm=0.37,配位数为4,属ZnS型
‹#›/228
§1-4 鲍林规则 § 1-3 鲍林规则
例3:AgCl,AgBr,AgI是什么结构? AgCl、AgBr中Ag+的配位数都是6,属于NaCl型; AgI中Ag+的配位数都是4,属于立方ZnS型。 这是由于离子间很强的极化作用,使离子间强烈靠近, 配位数降低,结构类型发生转变。I-的变形性大于Cl和Br-。
(2) 质点大小不同,晶体结构也不同。(大小关系) (3) 质点的极化性能不同,晶体结构也不同。(极化作用)
‹#›/228
§1-4 鲍林规则 § 1-3 鲍林规则
(1)组成晶体结构的化学式类型不同,晶体的结 构就不同 化学式表示了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关系。无机化 学 中 按 化 学 式 , 如 NaCl 、 TiO2 、 Al2O3 、 BaTiO3 、 MgAlO4 等 类 型 分 为 AX 、 AX2 、 A2X3、ABO3、AB2O4。其中A、B均代表正离 子,X代表负离子, O代表氧离子。
材料物理化学习题指南
0,
,0 ,
Na+:00 ,
,0 0,
(2) 球体紧密堆积法: 离子晶体中负离子常按紧密堆积排列, 而正离子处于空 隙之中。例如 NaCl,Cl 按立方紧密堆积和 Na+处于全部八面体空隙之中。 (3) 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方式: 对结构比较复杂的硅酸盐晶体结构常使用配位 多面体和它们的连接方式来描述。例如 NaCl 结构是由 Na-Cl 八面体以共棱方式相连 而成。 表 2-1 用负离子堆积方式,列出典型晶体结构的分类。 硅酸盐晶体结构是按晶体中硅氧四面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分为孤岛状、组群状、链状、 层状和架状五类。这五类的[SiO4]四面体中,桥氧的数目也依次由 0 增加至 4,非桥氧数由 4 减至 0。硅离子是高电价低配位的阳离子,因此在硅酸盐晶体中,[SiO4]只能以共顶方式连 接,而不能以共棱或共面方式连接。表 2-2 列出硅酸盐晶体结构类型和实例。
例
题
1-1 作图阐明表示晶面符号的米氏指数。 解:图 1-2 的晶体中,晶面 XYZ 在三个结晶轴 上的截距依次为 。已知轴率为 a:b:c。
图 1-2 例题 1-1 附图
该晶面在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为 2a、3b、6c。根据米 氏指数的含意则:
因此,该晶面的晶面符号为(321) 。 1-2 在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中,最密排的平面的米氏符号是什么? 解:在面心立方堆积中,由(100) 、 (010)和(001)三个面的对角线所构 成的平面是最密排的面。因此,它的米氏符号为(111) 。 在体心立方堆积中,由(001)面的对角线和 c 轴构成的平面是最密排的面。因 此,它的米氏符号为(110)。 1-3 金属铝为面心立方结构,晶胞参数为 0.4049nm,求 d(200)和 d(220) 各为多少?(d(200)为(200)面之间的距离) 。 解:d(200)为(200)面之间的距离,根据米氏符号的定义,d(200)应 为 d(100) 。因为铝是立方结构,因此 d(100)即为晶胞参数 0.4049nm。所以 d(200)=0.2025nm。 同理,d(220)= d(110) 。在立方体中,d(110)为(001)面对角线的 1/2。
鲍林规则.离子晶体结构
取决于正负离子的半径比r+/r-,常见的是4、6、8。
4.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周围配位负离子中心连线构成的多面 体称负离子配位多面体。
6.离子堆积:离子晶体通常由负离子堆积成骨架,正离子按其自身大小居于相
应负离子空隙(负离子配位多面体) 7、四面体空隙:由四个球体围成的空隙,球体中心线围成四面体形
FeO、CoO、NiO,还有氮化物,碳化物等,氧化物中,
O2-离子相当Cl-,占据Cl-位置。
二、AB2型化合物结构
1 萤石(CaF2)型结构 (1) 鲍林规则 ① rCa2
r 0.106nm, rF 0.133nm , 0.75 ,0.732~1,CN=8, r
Ca2+-F-→[CaF8]立方体 ②S
Z 1 1 ,1 i, i 8 , Cl-周围有 8 个 Cs+, ②第二规则 S CN 8 8
8 个[CsCl8]立方体共顶相连。
③第三规则
8个[CsCl8]共棱,共面相连,实际[CsCl8]共面
相连
2)结构特点:
可见:CsCl晶体结构是Cl-作简单立方堆积,Cs+充
填在全部立方体间隙中,CsCl属立方晶系,简单立
2、金红石(TiO2)型结构
1 鲍林规则: ①r
Ti
4
r 0.064nm, rO2 0.132nm, 0.485 ,0.414~0.732,CN=6, r
Ti4+-O2-→[TiO6]八面体
Z 4 2 2 ,2 i, i 3 ,每个 O2-同时与 3 个 Ti4+形成静电键, ②S CN 6 3 3
Na+-Cl-→[NaCl6]八面体。 Na+-Cl-→[NaCl6]八面体。
鲍林规则晶格课件
02
鲍林规则晶格的构造
构造方法一
总结词
基于原子间相互作用
详细描述
鲍林规则晶格的构造方法一基于原子间相互作用,通过原子间的键合关系确定 晶格结构。这种方法考虑了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和交换作用,能够准确地描述 晶格的稳定性。
构造方法二
总结词
基于量子化学计算
详细描述
鲍林规则晶格的构造方法二基于量子化学计算,通过计算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来 确定晶格结构。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描述晶格的电子结构和能量状态,对于理 解晶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光学性质
鲍林规则晶格的光吸收、 光散射等光学性质,与晶 格中原子的振动模式有关 。
磁学性质
鲍林规则晶格的磁学性质 ,如磁化率、磁矩等,与 晶格中原子的电子结构有 关。
化学性质
化学键合
鲍林规则晶格中的原子通过共价 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相互
连接,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化学活性
鲍林规则晶格的化学活性,如反应 速率、反应机理等,与其原子间的 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总结词
鲍林规则晶格在表面科学领域的应用
详细描述
表面科学是研究物质表面原子结构、性质和 行为的科学。鲍林规则晶格在表面科学领域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研究表面原子在 鲍林规则晶格上的排列和行为,可以深入了 解表面现象和反应机制,为表面改性、催化 剂设计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6
鲍林规则晶格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构造方法三
总结词
基于实验数据和模拟
详细描述
鲍林规则晶格的构造方法三基于实验数据和模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来确定晶格结构。这种方法能够 综合考虑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的结果,提高构造晶格结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 晶体结构与晶体中的缺陷
等。鲍林第一规则强调的是正离子周围负离子多面
体类型,并把它看成是离子晶体结构基本单元,在
稳定的结构中,这种基本单元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
注意:把离子晶体看成了刚性球体,实际中,如果
正离子电荷数大,负离子半径大,还要考虑极化变
形问题,往往有例外,如AgI,r+/r-, =0.577,Z=6,
实际上,Z=4。
子成六方环状排列(图2-2).每个碳原子与三个相邻
的碳原子之间的距离相等,都为0.142nm。但层与
层之间碳原子的距离为0.335nm。石墨的这种结构,
表现为同一层内的碳原子之间是共价键,而层之间
的碳原子则以分子键相连。
► C原子的四个外层电子,在层内形成三个共价键,
多余的一个电子可以在层内移动,类似于金属中的 自由电子。
(共棱),还是三个顶点(共面)。
► 对于一个配位多面体,正离子居中,负离子占据
顶角,当两个配位体由共顶→共棱→共面,两个 正离子间距离不断缩短 。
举 例
►
如两个四面体共用一个顶点,中心距离设为1,共用两个,
三个顶点,距离为0.58、0.33,而两个八面体中心距共顶
(1),共棱(0.71),共面(0.58)。
构的层与层之间则依靠分子间力(范德华力)结合起来,形 成石墨晶体。石墨有金属光泽,在层平面方向有很好的导
电性质。由于层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弱,因此石墨晶体的层
与层间容易滑动,工业上用石墨作固体润滑剂。
石墨结构
应 用
►
石墨硬度低,易加工,熔点高,有润滑感,导电性
能良好。可以用于制作高温坩埚、发热体和电极, 机械工业上可做润滑剂等。人工合成的六方氮化硼
离由它们的半径之和决定,而Si4+的配位数是4,是 由rSi4+/ro2-=0.293(在0.225~0.414之间,配位数是4) 值决定。(rSi4+=0.41Å ro2-=1.40Å)
鲍林关于估算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两条规则是什么重点
鲍林关于估算含氧酸酸性强弱的两条规则是什么?它们对化学研究有何指导价值?鲍林提出两条规则用以粗略估算含氧酸O p E(OH)q的p K a○一值, 含氧酸通式中的p 和q分别代表末端氧原子和羟基的数目。
1. 电中性氧合酸的p K a○一≈8-5p。
即p=0时p K a○一≈8;p=1时p K a○一≈3;p=2时p K a○一≈-2。
2. 多元酸(q>1)多步质子转移反应的p K a○一值逐级增加5。
例如硫酸(O)2S(OH)2(p=2, q=2)的p K a1○一≈-2,而p K a2○一≈+3。
这些规则的成功可由表1提供的实例得到支持,估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误差仅约±1。
实际工作中通常不要求用鲍林规则得到p K a○一值,因为与其这样, 倒不如从化学手册中去查找。
鲍林规则也不能用来解释化学现象,而规则本身倒是需要作解释。
例如, 根据鲍林规则, 一个具体酸的强弱似乎与通式中的E无关, 这在化学上是难以理解的。
表1 鲍林规则应用选例鲍林规则最有趣的用途也许是发现结构异常现象, 如果实验值与估算值差异太大, 则可能是结构异常的一种信息。
例如H2CO3, 估算的p K a○一为3, 显著偏离了实验值6.4。
后来研究证实, 这种偏离是因为处理实验数据时直接将溶于水中的CO2浓度当作H2CO3浓度,而实际溶解的CO2大约只有1%转化为H2CO3。
如果采用H2CO3的实际浓度,算得的数值约为3.6, 与估算值的误差在±1之内。
另外的例子有如亚磷酸,实验值更接近于表中p=1的那个估算值。
这一事实暗示分子中存在一个末端氧原子。
根据亚磷酸的化学式H3PO3,似乎不存在末端氧原子[P(OH)3], 容易给人造成错觉以为它是个三元酸。
研究表明, 亚磷酸实际上是个二元酸,其中含有一个末端氧原子和一个与磷原子直接键合的氢原子。
1。
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贺蕴秋)考试题
一、填空硅酸盐结构:岛状结构层状结构组群状结构链状结构架状结构晶格能影响因素:离子半径离子电荷电子层构型固溶体种类:填隙型置换型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基本因素:球体最紧密堆积配位数离子的极化电负性固溶体影响因素:离子尺寸晶体的结构类型电负性非化学计量化合物:阴离子空位型阳离子填隙型阴离子填隙型阴离子空位型位错类型:刃位错螺型位错熔融三种冷却过程:结晶化玻璃化分相玻璃冷却速率的影响因素:过冷度熔体黏度晶核形成速率晶核成长速率玻璃在熔点的黏度越高越易形成玻璃,Tg/Tm〉2/3时易形成玻璃3T图中3T:时间温度转变分子引力:定向力色散力诱导力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固体表面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表面微裂纹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润湿现象:附着润湿铺展润湿浸渍润湿润湿的影响因素:粗糙度吸附膜熔体黏度的影响因素:温度熔体组成扩散机制:直接易位环形易位间隙扩散准间隙扩散空位扩散由点缺陷(肖特基和弗兰克尔缺陷)引起的扩散为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掺杂而引起的扩散为非本征扩散。
黏附的影响因素:润湿性黏附功黏附面的张力相容性和亲和性固相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烧结气氛:还原性氧化性中性固态相变:一级相变二级相变从熔体中析晶的过程分二步完成,首先是成核,然后就是晶体生长过程。
均匀成核的成核速率由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和受原子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所决定的。
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化学位梯度液-固相变过程的推动力:过冷度烧结过程的推动力:粉料表面能的降低二、名词解释晶格能:在0K时1mol离子化合物的各离子拆散成气体所需的能量配位数:与一个原子或离子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数离子极化:离子正负电荷的重心发生偏离产生偶极矩的现象同质多晶:物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等热力学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晶体结构点缺陷:在空间各方向上的尺度远小于晶体、晶粒尺度的缺陷热缺陷:由晶体内部质点热运动而形成的缺陷肖特基缺陷: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迁移至晶体表面格点位置,晶体内仅留有空隙的缺陷弗伦克尔缺陷: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进入晶格间隙形成的缺陷杂质缺陷:杂质原子进入晶格形成的结构缺陷固溶体:固体作为溶剂溶有其他数量可变的杂质原子,并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位错:晶体的一维晶格缺陷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化合物中不遵循整数比,同种物质组成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化合物晶子学说:玻璃中有大量微晶的存在,晶子仅在内部有晶体结构,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向无定形介质过渡中无明显界限无规则网络学说:原子在玻璃和晶体中都形成了连续、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它们结构单元为三面体或四面体,但玻璃中的网络无周期性和规则性单键强度:化合物解离能比化合物的配位数的商网络形成剂:单键强度〉335KJ/mol的可形成玻璃的氧化物网络变性剂:单键强度〈250KJ/mol,不能单独形成玻璃的氧化物固体表面能:产生单位新表面所消耗的等温可逆功松弛:表面表面质点通过电子云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的过程晶界应力:在晶界上由于质点排列不规则使质点距离不均匀而形成的微观机械应力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的浓集现象,物理吸附无电子转移,化学吸附有电子转移,形成化学键表面张力:由表面层分子引力不均引起的作用于物质表面使表面积缩小的力接触角:固固之间或固液之间接触时产生的夹角晶界结构:不同生长方向的晶粒在相遇时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边界结构润湿角:固液接触时,固相水平线与液相的切线相交的夹角孪晶界:两个晶体沿一个公共晶面构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扩散方向x的单位面积的物质流量无序扩散:原子或离子的无规则扩散迁移运动晶界扩散:沿边界或界面发生的扩散表面扩散:在晶体表面发生的本征扩散:仅仅由本身的点缺陷作为迁移载体的扩散非本征扩散:由杂质引起的缺陷进行的扩散自扩散:纯组分晶体中,不依赖浓度梯度的扩散互扩散:两种组分扩散通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方式稳定扩散:扩散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程不稳定扩散:扩散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扩散过程扩散活化能:一级相变:临界温度下自由能关于温度、压力的一次导数不连续的一类相变二级相变:临界温度下自由能一次导数连续而二次导数不连续的一类相变玻璃析晶:当玻璃熔体冷却在析晶温度范围时,由于晶核形成速率和晶体生长速率较大而导致玻璃析出晶体的过程。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鲍林规则与无机化合物结构-
[Al3+] 八面体
尖晶石型晶体结构
08:18
[Mg2+] 四面体
21
四面体不直接 连接, 通过八面体 相联。 减小斥力, 结构稳定。
08:18
[Al3+] 八面体
[Mg2+] 四面体 22
(5)节约规则(鲍林第五规则)
• 解:设点阵常数为a,体对角线的长度是 一个Cs + 和一个I- 的离子半径之和的2倍:
08:18
33
一个晶胞含1个Cs + 和一个I- , 致密度为:
08:18
34
2、NaCl型结构
2、NaCl型结构
结构符号为B1,Pearson符号为cF8, 点群m3m,空间群Fm3m
08:18
36
Clˉfcc堆积;Na+填充八面体间隙。
r+/r- =0.96
08:18
30
r+/r-
~0.155 ~0.225 ~0.414 ~0.732 0.732~ 1.000
≥1.000
正离子 配位数
2 3 4 6 8
负离子 多面体
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八面体 立方体
实例
干冰CO2 B2O3 SiO2,
NaCl,MgO,TiO2 ZrO2,CaF2,CsCl
08:18
9
反对核武器/核战争, 维护世界和平
• 1955年,英国哲学家罗素起草了一份反对 核武器的宣言,爱因斯坦\鲍林和其他几 位著名的科学家签名,促成了第一次帕格 沃什会议的召开,讨论了降低核战争危险 的措施。
• 1958年,出版《不再有战争》,并将一份 有9235位科学家签名的请愿书交给了联合 国秘书长,强烈要求签订停止核武器试验 的国际协议。
鲍林酸碱经验规律反例
鲍林酸碱经验规律反例一、引言鲍林酸碱经验规律(Pauling"s Acid-Base Experience)是著名化学家鲍林(Linus Pauling)于1923年提出的一个描述酸碱性质的经验规律。
尽管该规律在许多情况下都能较好地解释酸碱现象,但仍存在一些反例。
本文将探讨这一规律的概述、局限性及补充应用。
二、鲍林酸碱经验规律概述1.定义鲍林酸碱经验规律是指在溶液中,酸和碱的强弱与其离子化程度成反比。
换句话说,离子化程度越高,酸或碱的强度越弱。
2.规律内容根据这一经验规律,酸的离子化程度越高,其酸性越弱;碱的离子化程度越高,其碱性越弱。
此外,规律还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氧化态酸性逐渐增强,还原态碱性逐渐增强;在同一族元素中,从上向下,氧化态酸性减弱,还原态碱性减弱。
3.适用范围鲍林酸碱经验规律适用于大多数无机酸碱和有机酸碱,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规律可能不成立。
三、鲍林酸碱经验规律的局限性1.反例一:不符合规律的酸碱性质在某些情况下,有些酸碱的性质与鲍林酸碱经验规律不符。
例如,氯酸(HClO)的酸性比硫酸(H2SO4)弱,而根据经验规律,氯酸的酸性应该比硫酸强。
2.反例二:不符合规律的酸碱反应有些酸碱反应也不符合鲍林酸碱经验规律。
例如,氢氧化铝(Al(OH)3)与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铝(AlCl3)和水(H2O),这个反应中的酸碱性质与经验规律不符。
四、鲍林酸碱经验规律的补充与应用1.氢键对规律的影响氢键是影响酸碱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某些含有氢键的化合物中,鲍林酸碱经验规律可能不适用。
例如,在水溶液中,氟化氢(HF)的酸性比硫酸(H2SO4)强,这是因为HF中的氢键作用较强,使得其离子化程度较低。
2.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鲍林酸碱经验规律对酸碱性质进行预测和分析。
然而,当遇到反例时,需要结合其他理论和方法,如分子轨道理论、电子供体-受体理论等,对规律进行补充和优化。
高二化学选修3_阅读材料:当代杰出的化学家——鲍林
当代杰出的化学家——鲍林在当今全世界化学家中,鲍林可以称得上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工作范围非常广泛,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如:①他对化学键本质有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化学键可能有一种混合特性,即既含有共价性,又含有离子性;②第一个提出“电负性”概念,并确定了元素的电负性值,有助于预见各种化合物的共价性和离子性程度;③把“共振”这个术语用于化学键理论;④首先提出氢键在本质上和程度上与共价键以及范德华力不同;⑤第一个提出蛋白质分子具有螺旋状结构。
鲍林还是少有的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之一。
1901年2月28日,莱纳斯·鲍林出生于美国西部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市,父亲是一位药剂师。
在他的幼年时期,他对于观察父亲在药房里配制各种粉剂和药膏非常感兴趣。
不幸的是,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但是父亲的影响仍然在促使他爱好和学习化学。
在鲍林十一、二岁时,他的好友杰弗里经常邀请他到后者的家里,让鲍林看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
鲍林记得最清楚的实验乃是将糖与氯酸钾混合,然后加上几滴浓硫酸,立刻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一面冒着热的水蒸气,一面生成了膨松的像发面一样的黑色碳粒。
鲍林还从父亲的朋友(他们也都是药剂师)处得到了很多化学药品,于是他自己也做起了化学实验。
在高中时,化学老师不但让鲍林做有机化学实验,他还做了一系列定性分析实验。
后来,鲍林居然能够协助老师对学校买来的煤和油进行量热测定。
鲍林在俄勒冈州州立学院学习的专业是化学工程,1922年获学士学位。
但是他已经认识到自己所要选择的职业是化学,而不是工程。
于是,他申请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他被允许作为兼任助教工作的研究生。
由于他的努力,1925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曾往欧洲留学,1927年回母校任教,1931年升任教授。
他在加州理工学院一直工作到1963年。
1963—1967年他担任加州圣巴巴拉民主学院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和生物学教授。
1967—1969年任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化学系教授。
鲍林陶瓷结晶五原则
鲍林陶瓷结晶五原则鲍林陶瓷结晶五原则是针对陶瓷结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所提出的五条指导性原则。
1. 晶种选择原则在陶瓷结晶制备过程中,晶种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选择晶种时,需要考虑到晶种的晶形、晶体大小、溶解度等因素,并预先进行一些实验性的测试,以确定最适合的晶种。
2. 溶液配制原则溶液的配制是影响陶瓷结晶制备结果的关键因素。
鲍林在此提出了“离心原则”,即在溶液中添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物质,以提高溶解度并促进结晶的产生。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溶液的浓度、溶剂选择等因素,以保证制备出的陶瓷结晶符合要求。
3. 温度控制原则温度是影响陶瓷结晶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加热升温的速率、保持温度的稳定性,以及降温的速率等因素,以确保结晶过程的平稳进行。
4. 颗粒控制原则颗粒控制也是陶瓷结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
主要包括晶体颗粒大小的控制以及晶体分散均匀度的控制。
鲍林认为,在制备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晶体颗粒的大小和分布,以保证制备出的陶瓷结晶质量的稳定性并提高制备效率。
5. 洗涤处理原则洗涤处理也是陶瓷结晶制备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洗涤可以去除余胶等杂质,并保证结晶质量的稳定性。
鲍林指出,洗涤时间、洗涤次数以及洗涤液的选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陶瓷结晶质量。
总之,鲍林陶瓷结晶五原则是在陶瓷结晶制备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五条原则,可以帮助制备者更好地掌握陶瓷结晶制备过程,并制备出符合要求的陶瓷结晶。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备陶瓷结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掌握以上五条原则,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备工艺,以逐渐提高陶瓷结晶的制备水平和质量。
鲍林规则含氧酸公式
鲍林规则含氧酸公式
根据鲍林规则,含氧酸的化学公式是R-COOH,其中R表示有机物,COOH表示羧基,这里的C都表示碳原子,O表示含氧酸的特征氧原子,H表示羧基的机构的氢原子。
这是由于碳原子需要有四个化学键,这样它才能够吸收属于它的共价键,将原子两两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而当碳原子被氧原子所限制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羧基,这样就
形成了含氧酸的结构。
另外,所谓含氧酸,指的是一种注入氧气的有机物,他们可以被温室
气体所沉降,也可以被酸雨所分解,甚至还可以作为医药材料来使用。
含氧酸的分子结构也被称为“共价结构”,因为它们的氧原子可以通过
电子传递而形成的多个共价键,才能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结构。
而这些
由共价键形成的结构称为酸-酯类化合物,其中还包括水杨酸、青酸、
苯甲酸等等。
这些酸性物质易溶于水,可以被其他物质所解离,也可
以在环境中得到稳定存在。
鲍林规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含氧酸的特征,也能够用于研究含
氧酸的性质,如其水溶性,酸度等。
其中,“鲍林规则”是一种化学途径,用于研究分子的化学结构的稳定度,可以提供有关含氧酸结构的
指导。
根据鲍林规则,含氧酸的稳定性会随着有机物的分子量的增加
而增强,而当碳原子被2至4个氧原子所限制时,能够形成最稳定的
羧基结构,这也是其能够和其他物质形成共价键的原因所在。
因此,
鲍林规则对于研究氧酸的结构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机材料名词解释
1鲍林第一规则:在正离子周围形成的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正负离子的距离取决于离子半径之和,配位数取决于正负离子半径之比。
十二0.904 八0.732六0.424四0.225 三角0.115 2鲍林第二规则:静电价规则,在一个稳定的离子晶体结构中,每一负离子的电价Z-等于或近似等于临近的正离子至该负离子的静电键强Si的总和3鲍林第三规则在一配位结构中,配位多面体公用的棱,特别是公用面将会降低结构的稳定性。
对于高电价和低配位数的离子,这一效应特别显著。
4 硅酸盐矿物的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共用氧数形状络阴离子氧硅比实例岛状0 四面体[SiO4]4- 4 镁橄榄石Mg2[SiO4]组群状1~2 六节环[Si6O18]12- 3.5~3 绿宝石Be3Al2[Si6O18]链状2~3 单链[Si2O6]4-3~2.5 透辉石CaMg[Si2O6]层状 3 平面层[Si4O10]4- 2.5 滑石Mg3[Si4O10](OH)2架状 4 骨架[SiO2] 2 石英SiO2热缺陷:温度高于0K,由于晶格内原子热振动,有一部分原子获得足够的能量离开平衡位置,造成原子缺陷。
弗伦克尔缺陷:如果在晶格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后,挤到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的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叫做弗伦克尔缺陷。
(间隙原子和空位成对出现,缺陷前后体积不变)肖特基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的原子,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在晶格内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即为肖特基缺陷。
(空位成套出现,晶体体积增加)肖特基缺陷更容易。
固溶体:一种组分内“溶解”了其他组分而形成的单一,均匀的晶态固体。
固溶体形成条件:(1)离子尺寸因素,在置换固溶体中,离子的大小对形成连续或有限置换型固溶体有直接的影响。
从晶体稳定的观点看,相互替代的离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
若以r1和r2分别代表溶剂或溶质离子的半径,经验证明一般规律如下:121 r rr<15%当符合上式,溶质和溶剂之间有可能形成连续固溶体,若此值在15%~30%时,可以形成有限置换型固溶体,而此值大于30%时,不能形成固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Z Z e2 N A A 1 1
r0
n
这个公式称为波恩兰德离子晶体晶 格能方程。
U Z Z e2 N A A 1 1
r0
n
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来,晶格能越大,晶体的硬度就越大,熔点越高, 热膨胀系数越小。
若不同的离子晶体具有相同的晶体构型 (A相同) 、相同的 阳离子电价和阴离子电价 (Z+、Z相同),则晶格能随r0 (也 相当于晶胞常数) 的增大而减小,相应的,晶体的熔点降低 而热膨胀系数增大;
关于离子半径:鲍林半径
离子的大小主要是由外层电子的分布决定,而对于具有 相同电子层的离子来说,其离子半径则应该与其有效核 电荷成反比。因此鲍林提出了一个计算离子半径的公式
R1
Cm
Z
用这一方法可以求出 R1 后,就可以用下式换算出多价离 子的半径 R:
R R1 2 /(n1)
哥希密德半径和鲍林半径都是以配位数为 6 的 NaCl 结构为基准的。和金属的原子半径一样 ,离子的有效半径也应该与配位数有关。对于 配位数不为 6 的结构,离子半径值应该乘以一
如果组成离子晶体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构型不同, n 值则可以取阴、阳离子 n 值的平均值。
一对阴、阳离子之间的互作用势能 V 应该为吸引能和排斥能之和,即
V Z Z e2 B
r
rn
V Z Z e2 B
r
rn
可以通过令 dV/dr=0 来获得离子间的平衡
距离 r0 和互作用势能的极小值Vmin。注意 到 r0 和 Vmin 都是参数B的函数,将 B 用 r0 表示并代入 Vmin 的表达式即得到:
r0
一些典型晶体结构的马德隆常数
❖ 氯化钠结构 1.7756 ❖ 氯化铯结构 1.76267 ❖ 闪锌矿结构 1.63086 ❖ 萤 石结构 5.03878 ❖ 金红石结构 4.816 ❖ 刚 玉结构 25.0312
考虑了排斥能之后,离子晶体的总势能为
V Z Z e2NA A B
r
rn
这个总势能的极小值就是离子晶体的 晶格能 U
的负电荷并排斥正电荷的能力, 这样阴阳离子的电子云就相互
从而导致阴离子中的电子云向 穿插在一起,从而缩短了阴阳
阳离子方向集中
离子之间的距离。
一个离子在其他离子所产生的电场作用下发生 的极化称为被极化。显然,由于我们所考虑的这个 离子本身也是带电的,它也将使得其周围的其他离 子发生极化。
一个离子以其本身的电场作用于周围的离子并 使后者发生极化,称为主极化。
关于离子半径
阴阳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 X 射线衍射分析 技术加以准确的测定,但是阴阳离子的分界线在什么 地方却难以判断。解决这一困难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由 大量晶体测定的阴阳离子半径和进行比较分析。
哥希密德以大量晶体的实验数据为基础推出了氟离子 (F) 的半径为 0.133 nm 和氧离子 (O2) 的半径为 0.132 nm,然后以此为基础从各种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中心 之间距离的实测数据求出了80 多种离子的有效半径。 资料上称之为哥希密德半径。
考虑这个 Cl 离子
仍然以 NaCl 为例
最近邻有 6 个距离为
r0 的 Na 离子
次近邻有 12 个距离 为 20.5r0 的 Cl 离子
再远一些的地方则又 有 8 个距离为30.5r0 的 Na 离子
然后依次出现:6 个 距离为 40.5r0 的 Cl; 14 个距离为 50.5r0 的 Na;…….
材料化学
Chemistry of Materials
柔性石墨烯片上的三维纳米碳材料用于电化学光催化分解水
鲍林规则
鲍林规则
在对大量的晶体结构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比较和分析并对前人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深 刻总结之后,被誉为 20 世纪科学怪才的美国 科学家鲍林提出了预测离子晶体结构的一些 经验规则。
鲍林第一规则
2.5.5 离子的极化
前面的讨论一直假定晶体中的离子可以视 作刚性的圆球。在这样的圆球中,带正电的原子 核位于球的中心位置,而带负电的电子则在围绕 原子核的圆球形轨道上旋转。正电荷的重心和负 电荷的重心在这一圆球中是重合的且位于圆球的 几何重心处。然而,当一个理想中的圆球形离子 处于实际晶体结构之中时,情况就会有所变化。
EP
Z Z e2 r
当两个离子由无限远逐渐相互靠近时,电子云之间的相互
排斥作用就产生了。这种排斥能在离子间距离很大的时候
可以忽略,但当离子互相靠近就迅速增大。波恩假定这种
排斥能可以表示为
ER
B rn
关于波恩指数 n
ER
B rn
波恩指数的数值与离子的电子构型有关,可以由晶体的 压缩率求得。
当离子的电子构型分别与 He、Ne、Ar、Kr和Xe 的电子 构型相同时,n值则分别取 5、7、9、10、12 。
关于离子半径
和金属的原子半径一样,结晶学中所指的离子 半径也是一个有效半径的概念。 严格意义上的离子半径应该是指离子的电子云 分布的范围。根据波动力学的计算,离子电子 云的分布是无穷的,一个离子的半径也应该是 不固定的。 离子的有效半径:在离子晶体中一对相邻接触 的阴阳离子中心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两个离子的 有效半径之和。
这一规则的物理基础在于:两个多面体 中心处阳离子间的库仑斥力将随着它们 之间共用顶点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大。
鲍林第四规则
在含有一种以上阳离子的晶体中,电价大、 配位数小的阳离子周围的阴离子多面体力图共 顶连接 。
鲍林第五规则
晶体中配位多面体的类型力图最少 。
要求掌握的一些基本内容
✓ 金属键的特征、A1、A2 和 A3 结构的几何特 征、金属原子有效半径及其有效因素
围绕每一阳离子,形成一个阴离子配位 多面体,阴阳离子的间距取决于它们的 半径之和,阳离子的配位数则取决于它 们的半径之比。
晶体 NaCl CsCl ZnS
r+ (Å) 0.95 1.69 0.74
r (Å) 1.81 1.81 1.84
r+/ r 0.525 0.934 0.402
配位数 6 8 4
描述离子极化性质的重要参数:极化系数
极化系数也称为极化率。离子在外电场作用
下发生极化后,正负电荷重心的偏离将导致
一个偶极矩 P 产生。这个偶极矩与外电场强
度 E 成正比,其比例系数 即为这个离子的
极化系数。这一定义可以写成如下的数学形
式:
L 为极化后离子正负电
P E
荷中心之间的距离。
P el
Si4+ < Al3+ < Mg2+ < Na+ < (Ne) < F- < O2- 外层(次外层)电子越多越容易被极化
Na+ < Cu+ ;Ca2+ < Cd2+
离子极化及其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一般来说,阴离子半径较大,易于被极化而主极化能力 较低;阳离子半径相对较小,因而当电价较高时其主极 化能力较强而被极化程度较低。
✓ 晶胞常数、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 ✓ 离子晶体的特征 ✓ 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特征:NaCl 结构、
CsCl 结构、闪锌矿结构,萤石结构 ✓ 各种晶体结构的堆积率、堆积密度的计算。 ✓ 鲍林规则、离子有效半径的定义
2.5.4 晶格能
离子晶体的稳定性或者离子键的强度可以 用晶格能 (或称点阵能) 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 U 定义为由气态的阳离子和气态的阴离子生成 1 mol 的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热量;或者反过 来说,U 是将 1 mol 离子晶体分散成彼此远离 的离子体系时所做的功。显然,U 越大,离子 晶体就越稳定。
❖ 一般情况下,由于电子亲合能的实验测定比较困 难,而且实验结果的误差也比较大,波恩哈伯 方法的应用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 波恩哈伯方法更多的应用是在已知晶体的晶格 能的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实验确定电子亲合能
晶格能的理论计算
根据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两个相距 r 的异号点电荷+Z+e 和Ze之间的静电吸引能 Ep 为
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应该与阴阳离子 半径之比有关 鲍林第一规则
回顾一下小球填充大球空隙时的 临界半径问题。
小球填入大球构成的空隙
三角形空隙:r = 0.155 R 四面体空隙:r = 0.225 R
六面体空隙:r = 0.732 R 八面体空隙:r = 0.414 R
关于临界半径比
临界半径比决定了离子晶体的结构。但是当 阴离子受到阳离子的极化而变形,共价键成 分增多以及存在着价键杂化时,这一规则就 不适用了。 在固体化学发展历史上,离子半径的定义和 确定出现了许多版本。在研究晶体结构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离子半径值。
当一个理想中的圆球形离子处于实际晶体结构之中时, 由于附近其他离子所产生的电场对其电子云将产生一定的作 用 (排斥或者吸引),从而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个离子的大小 和形状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一现象称为离子的极化。
+
-
+
-+
+
-
-
-+
在未极化的情况下,离 子保持球形,阴阳离子 之间彼此相切。
极化后阳离子有吸引阴离子中
换。
对于一个特定的晶体结构类 型,这个级数收敛于一个常 数,称为马德隆常数。
EPi
Z Z e2 r0
6
12 2
8 3
6 4Leabharlann 24 5在1 mol NaCl晶体中共有2NA个离子,而每个离子都与其他 离子发生相互作用,所以体系总的吸引能应为
1
1
Z Z e2 A
EP 2 i EPi 2 2NA
在离子晶体中,离子间互相极化导致的电子云互相穿插 缩短了阴阳离子间的距离,进而就有可能使得离子的配 位数、离子键的键性以致整个晶体的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 离子极化程度越高,离子间结合力中离子键的成分就越 少,共价键成分相应增多。晶体就逐渐由离子晶体转变 为共价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