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 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课猫教案
5.课堂总结的必要性: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这使我认识到,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改进:
1.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学习生词、短语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查字典、造句等方法,确保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在分析修辞手法时,教师要结合具体句子,让学生明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并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中的长句、复杂句进行理解和分析,如“它会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你的膝头,把你的稿纸踩得皱巴巴的;它会在你读书的时候,悄悄地走到你的身边,用爪子拨动你的书页,仿佛在跟你一起阅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恰当运用文本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创作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描写作者与猫相处的文章,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示了猫的性格特点。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我们对动物的关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描述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展示了猫的习性、情感以及与人类的互动,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写作方法的应用:学生在学习观察细致、抓住特点的写作方法时,可能难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需要教师通过举例、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解释:
-在课文结构分析方面,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画出文章的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的起承转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在思想感情体会方面,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作者对猫的关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生字词: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生字词,如:幽雅、懒惰、叮嘱、惩戒等。
2.课文内容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以及猫的性格特点。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理解: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及猫的性格特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6猫导学案 新人教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 16猫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的查问好几次。

每次总要寻找一回,方才寻到。

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我回家吃午饭,它总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地跑进去了。

饭后的娱乐,是看他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把它捉了下来,又极快地爬上去了。

过了二三个月,它会捉鼠了。

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间便不再听见讨厌的“吱吱”的声音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来,披了衣下楼,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三妹,小猫呢?”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李嫂道:“我一早起来开门,还见它在厅上,烧饭时,才不见了它。

”大家都不高兴,好象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连向来不大喜欢它的张婶也说:“可惜,可惜,这样好的一只小猫。

”这使我心里还有一线希望,因为它偶然跑到远处去,也许会认得归途的。

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

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我也怅然的,愤然的,在咒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游玩,好象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3)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案新人教版 (3)

16 猫知识目标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第1课时1.抓住细节描写,把握三只猫的不同性情及特点。

2.体会伏笔写法以及作者的选材技巧。

一、导入新课空有兽王之脉,却行逮鼠之差。

(打一动物)谜底:猫。

(投影仪播放猫的图片或短视频)通过刚才的几幅图片(小视频),我们能够了解到猫是一种乖巧、可爱的小动物。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就养过三次猫。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聆听他们家养猫的故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来历外形性情家人对它的态度结局小猫对“我”家的影响第一只猫从隔壁要来的花白很活泼喜欢死亡难过、酸辛第二只猫从舅舅家要来的黄色更活泼,更有趣喜欢丢失愤恨、诅骂,怅然第三只猫流浪猫花白,不好看,很瘦,毛被烧脱忧郁、懒惰不喜欢它,若有若无,不注意死亡难过,良心受伤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明确: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耿耿于怀。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家里的人喜欢第一只猫,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明确: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2.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了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等表现了它的本领。

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明确: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生机勃勃”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大花猫小时候的可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整体感知,掌握生字词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猫导学案第1篇】预习知识点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猫》创作于1925年,是作者早期的文学作品。

受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作者已经建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即使是对待不会说话的猫也应该如此。

本文正是作者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二、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一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提倡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他的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我们是少年》《山中杂记》《中国俗文学史》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消耗hào:(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忧郁yù:忧伤,愁闷。

懒惰duò: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

怂恿sǒng yǒng: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安详xiáng:从容不迫,稳重。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怅chàng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quán伏:弯着身体卧着。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惩戒chéng jiè:通过惩罚使人警戒。

悲楚chǔ:悲伤凄楚,悲苦。

断语:表示断定的话。

虐nüè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畏罪潜qián逃:犯罪后害怕被制裁而逃走。

二、主题概述本文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同情、怜爱弱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难免犯错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过失。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2):写“我”家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3):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4):写“我”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悔恨、自责。

四、鉴赏品读1.“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导学案设计初一优秀公开课 (5)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
小猫的过程中,他

领悟到了一些生
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

么样的哲理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布置预习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不活泼,仍不改它” 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
(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课文,了解作者及
。背景,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三、整体感知
通过熟读课文,整体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 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 、“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
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6猫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很多名人喜爱猫,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冰心留下的珍贵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爱猫”咪咪的身影……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背景链接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悲痛、愧疚与遗憾之情。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2):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结:文章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过程,但每个故事又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等的词句,直接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猫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

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4.结合“积累拓展”四,品味文中一些语句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5.说说你读过的有关猫的文章,体会这些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展示1.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展示2.课堂小结五、反馈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nüè()待 yuān()枉懒duò()鸟1óng()biàn()诉sǒn g()恿安xiáng()乞gài()zhòu()骂chàng()然叮zhǔ() suān()辛quán()伏chéng()戒屋jǐ()2.阅读15-34段,回答问题:(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2)从第(15)、(16)段中找出形容第三只猫特点的三个词,并说说这样形容的作用。

(3)文中两次提到了猫对鸟笼凝望,有什么用意?(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请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为什么“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16猫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16猫教案新人教版

16猫1.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2.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1.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2.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的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二、学习指导(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污涩.(sè)怂恿..(sǒng yǒng)虐.待(nüè)蜷.伏(quán)惩.戒(chéng)怅.然(chàng)诅.骂(zǔ)红绫.(líng)2.理解词义(1)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2)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3)蜷伏:弯着身体卧着.(4)悲楚:悲伤凄楚;悲苦.(5)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6)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凭借个人的主观臆断轻易、随便地下结论.3.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4.背景链接《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面对不会说话的猫,“我”因“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整体感知1. 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找出起止段落,并划分文章结构.【点拨】第一部分(第1—2段):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第二部分(第3—14段):写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34段):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以及“我”为冤枉了第三只猫而难过自责.2.文中写了“我”几次养猫的经历?结局怎样?【点拨】三次;失踪或死亡.3.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点拨】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第一只猫的故事猫第二部分(第3—14段):介绍第二只猫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34段):介绍第三只猫的故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讲解,我们对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的第二课时,相信大家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二、学习指导(二)(一)品读第一部分1.作者是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具体怎样?【点拨】作者从“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点拨】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个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3.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家里人的态度又是怎样?【点拨】这只猫最终病死了.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二)品评第二部分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点拨】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表现出它的性情;“会爬树”“会捉蝴蝶”“会捉老鼠”等表现出它的本领.2.这只猫的结局怎样?大家持什么感情?【点拨】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三)赏析第三部分1.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点拨】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如:“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好几块”“忧郁”“懒惰”.2.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作者用了哪些词语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点拨】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此次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所以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四)细读课文,美点揣摩1.作者为何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点拨】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猫都是主人因喜爱而要来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游玩,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这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被全家视若珍宝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不难看出,前两只猫的受宠,反衬了第三只猫遭受的冷遇,而第三只猫遭受冷遇,是酿成它悲剧的直接原因.经过这样层层铺垫,故事推到高潮“芙蓉鸟事件”.在这个事件中,猫的负屈含冤与“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点拨】养第一只猫时,三妹追小猫玩,“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猫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养第二只猫时,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怅然地,愤恨地”.第三次养猫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难过得多”.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对“我”一系列复杂感情变化的细节描写来不断升华的.(五)主题探讨这篇散文描写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以及“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之情,进而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如果被冤枉的一方没有机会辩解,那更会让自己良心难安.第一只猫: 可爱小猫因病亡→酸辛、难过(首次养猫)猫第二只猫: 活泼有趣却亡失→怅然、拒绝主观臆断愤恨(久不养猫)第三只猫: 平白无故蒙冤屈→难过、愧疚(永不养猫)四、拓展延伸关于误解的格言警句1.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曾仕强2.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创作冲动误解为创作才能.——钱钟书《围城》3.起支配作用的自私欲常常被误解为一个人投身人类事业的神圣热忱.——埃·哈伯特4.承认自己也许会弄错,就能避免争论,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有错.——戴尔·卡耐基5.人遇误解休怨恨,物过严冬即回春.——《格言集锦》6.误解,圣解也!——钱钟书《围城》7.对于诗人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由于误解而受到钦佩.——科克托8.谁要是选择吝啬鬼做朋友或信赖自私和怯懦者的虚假友谊,谁就有被误解的可能.——托·布朗9.即使是最神圣的友谊里也可能潜藏着秘密,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不能猜测出朋友的秘密而误解了他.——贝多芬10.朋友间有误会应当坦率地交换看法,不可背地诽谤;有过失应当面规劝之,在背后则应赞扬他的优点.——贝原益轩1.摘抄文中你印象深的语句.2.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动物,你和它之间的故事.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抒情的语句.(不少于200字)《猫》以平常的题材表现出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记叙的是作者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三起三落,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七年级的学生仍较多地沿袭小学保留下来的喜爱诵读的习惯,这正是本课加强诵读教学的一个便利条件.但本文蕴含的世态人情较深奥,七年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适当点拨,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谈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优秀导学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16 《猫》优秀导学案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6课《猫》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忧郁、惩戒、摸透等。
2.课文理解: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感悟。
3.主题思想:探讨猫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内容。这篇文章是郑振铎先生对猫的观察和感悟的记录,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猫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特点,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观察来理解猫的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重点写作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猫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养猫的利与弊”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来描述一个熟悉的事物或场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这两个写作手法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解过程中,我应该更注重实例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感受这些手法的作用。此外,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觉得整体氛围很好,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出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猫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在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猫,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很多家庭中都养过。

有些作家也有这样的爱好,当然,除了养,他们还喜欢写写,除了你们熟悉的老舍先生以外,还有一位作家叫郑振铎。

他的笔下也有猫,而且还不只一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郑振铎的《猫》。

(板书)二、课前自学1.郑振铎,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

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

1958年遇难殉职。

2.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惩戒订正读音,每个词齐读两遍。

3、给作者笔下的三只小猫做个小档案。

三、学习探究主问题1.在这三只小猫中,你最喜欢哪一只猫?请选读课文,找到对那只猫进行描写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反复、有感情地朗读。

并尝试用如下的句式说说。

我最喜欢第________只猫,因为它________,正如课文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3.组内分工进行展学,其他同学边聆听边作笔记,边进行补充或质疑。

主问题2.作者对这三只猫情感是如何变化的?第三只丑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的多”。

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学法指导:1.先独立自学,在书本上圈点勾画。

2.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4号先讲,3、2号补充,1号总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16 猫学习目标1.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做摘录的习惯。

2. 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3.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难点) 自主预习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1.了解作者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污涩.( ) 红绫.( )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惩.戒( ) 诅.骂( ) 虐.待( )鲜艳 ) (相称) 鲜 称 (称号)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怂恿: 。

怅然: 。

:犯罪后怕受制裁而逃走。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妄下断语: 。

4.默读课文,根据以下习题做好圈点勾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记述了“我”三次养猫的经历。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三部分,一(1至2段)二(3至14段)三(15至34段)3.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三只猫,第三只4.圈点勾画并总结作者所养的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

一、品味语句,体会情感。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

“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含试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6猫学案设计新人教版(含试卷)

16 猫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三只猫不同的情感。

2.反复朗读,品味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

3.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污涩.( ) 怂恿..( ) 怅.然( )蜷.伏( ) 惩.戒( )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红línɡwànɡ下断语3.用“”在文中标画出有关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的语句,然后用简洁的词句填写下面的表格:4.把你对三只小猫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一处描写抄写在下面,并作批注。

原文摘抄:批注:二、精读品味5.用“”在文中标画出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6.从抒情议论的语句中选一处,按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读(原文中的) 一句,我体味到。

三、细读感悟阅读“我心里十分难过……”至结尾一段。

7.你从这几段文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词句说一说。

8.“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我”的证据确凿吗?9.为什么作者的内心如此痛苦?为什么就像针“刺我良心”?四、表达感悟10.从三只小猫、“我”、过路的人、周家丫头等形象中,任选一个,用“对于,我想说: ”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心得。

五、推荐阅读11.资料助读。

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永嘉。

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

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编辑出版了《文学研究会丛书》。

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的文学主张。

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

1929年回国。

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6 猫导学案新人教版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线索。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品味作者养猫的乐趣和
痛惜之情。

情感目标把握文章主题,培养善待动物、爱护生命的观念。

2.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思路。

(3)完成表格。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2.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闷(yù)一缕.(lǚ)娱.乐(yú)
污涩.(sè) 怂恿
..(sǒnɡ yǒnɡ)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红绫.(líng) 乞丐.(gài) 虐.待(nüè)
3.解释下列词语。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预警: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目标导学三阅读感知】
4.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5.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3.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欣赏本文语言,感受对前两只猫的喜欢之情以及对第三只猫的愧疚。

方法指导一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成功的细节描写会使读者印象深刻。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赏析语言】
6.文章生动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3)“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7.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让我们来看看第三只猫的命运。

(1)第三只猫的命运如何?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棒打受伤而死。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3)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不确定。

一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4)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目标导学二探究主旨】
8.找出文中抒情的语段,梳理作者情感。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我也怅然地,愤恨
..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
..,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

4.引导学生分析抒情的句子,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归纳主旨。

方法指导二:伏笔
伏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是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下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

伏笔的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9.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10.作者借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

【目标导学三探究写法】
11.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

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明确: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2.学习本文,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从“我”和“第三只猫”两个角度谈一谈。

明确:(1)从“我”的角度: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

(2)从“第三只猫”的角度: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因此要免遭厄运,也需自我完善。

步骤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步骤六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第一只猫:病死酸辛、难过第二只猫:亡失怅然、愤恨
第三只猫:死亡难过、良心受伤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敢于自责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