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

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

附件 11 手术部位传染( SSI)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目标监测人群-接受以下手术的住院患者:1、胆囊切除或胆管手术 2 、结肠、直肠切除术3、阑尾切除术 4 、疝手术5、乳房切除术 6 、剖宫术7、子宫+附件切除术8 、全髋置换术手术后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去病房填写手术患者登记表,观察切口登记线索:换班本、手术记录、医嘱单、麻醉单状况,查阅病历并咨询医生,观察换药状况(发热) T>38℃; 切口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浸透;提前住院时期无传染症状拆线引流;术后 24 小时后仍用抗菌药物;医生诊断切口授染(临床诊断)术后随访 30 天(有植入物者手术随访 1 年)标本采样(涂片,培育)找到病原菌未找到病原菌随访结果涂片白细胞+涂片白细胞—无切口授染思疑传染阴性到医院就诊实验室诊断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阳性做好记录1、1~2 位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每日安排固准时间到目标监测病房采集登记数据,与科室负责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并亲近观察与传染相关的要素:体温、敷料、切口外观、切口引流、应用抗菌药物2、目标监测科室责任护士(每个目标科室培育 3 位)协助供给手术患者的状况、手术数据的登记、患者入出院宣教3、患者住院时登记清楚出院后的联系方式,手术后填写登记表时核实电话号码并见告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手术后一月左右电话咨询切口愈合状况4、随时干预监测中存在问题,对出院病例资料进行完美附件 12 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监测流程入住ICU1、入住 ICU 超出 48 小时,转 ICU 48 小时内使用呼吸2、有呼吸道传染的症状、体征(如咳嗽、咳浓痰、痰多、肺部机患者听诊有罗音)3、有浑身传染的症状体征,如体温上涨,血白细胞上涨或降落临床医师填写相关检查和检验申请,如痰培育、胸部X 线检查、血 R 或血培育,并做好病程记录。

ICU 护士填写ICU 患者日记痰培育采集方法:ICU 护士戴无菌手套,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或是依据吸痰法无菌抽吸痰液送检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报告及胸部 X 线检查结果判断能否为VAP假如是 VAP,依据微生物结果选择用抗菌药物,并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做好病程记录1~ 2 位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周2~ 3 次到 ICU采集登记数据,同时观察与传染相关的要素每 3 个月小结,得出呼吸机使用率及其相关肺炎传染率,找出不足并及时改正,同时召开会商会与科室进行交流,恩赐合理建议附件 1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传染(CR-BSI)监测流程入住 ICU 有中心静脉插管者入住 ICU 超出 48 小时,转出ICU48 小时内1、发热,体温≥ 38℃,寒战和∕或低血压,< 1 岁的患者体温<37℃2、静脉穿刺部位有浓液∕溢出物∕洋溢性红斑3、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痛苦性红斑(消除理化要素)管床护士每 4 小时观察破刺部位,若发现以上疑似状况马上通知医院传染监控专职人员和主管医生,提示医生填写培育申请单, ICU 护士填写 ICU 患者日记在患者寒颤或发热时采血医师第一判断导管能否仍有保留的必需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

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

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发表时间:2019-09-04T11:12:28.447Z 来源:《护理前沿》2019年第06期作者:潘晓燕[导读] 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安徽省泾县医院 245202)【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8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0.00 %,对照组为10.00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 %,对照组为80.00 %,P<0.05。

结论手术室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效果和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手术部位感染[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 in operating room. Methods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perating room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wound healing status,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wound healing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was 0.00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00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3.33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0.00 %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operating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wound healing effect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wound infection in patients,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clinical nursing service, and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Key words 】 cluster nursing; Surgical site infection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最为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其可造成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延迟、切口裂开[1],甚者引发全身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因此如何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监测方案(试行)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是指对外科手术后病人发生的手术后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情况进行的监测。

应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各类手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目的。

三、监测内容:包括监测手术总例数、不同手术医师的不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专率等。

四、监测方法:宜采取主动监测或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填写外科手术病人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对病人手术危险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手术外科医师感染专率、资料分析反馈等。

1、填写外科手术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包括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如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ASA分级、手术日期、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植入物、是否内镜术、麻醉方式、是否急诊、手术者等,应详细填写,以便于追踪调查(详见附表1)。

2、手术危险因素评分:不同的外科手术感染的风险不同。

影响SSI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手术病人基础疾病情况,将这三项危险因素分别评价、赋分,所得的分数相加就是监测手术的危险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3,共四个等级(见表2-2)。

SSI感染率只在相同危险指数下进行比较。

(1)手术病人基础疾病危险评分(ASA)标准(见表2-1)。

表2-1 ASA评分标准(2)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2-2)。

表2-2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3、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等。

计算方式如下:(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100%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2)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 ————————————————————×100%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患者的手术数(3)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术部位感染病例数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100%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数(4)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100%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5)平均危险指数∑(危险指数等级×手术例数)平均危险指数= ————————————————手术例数总和(6)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某医师的感染专率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五、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对监测资料定期汇总,并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调查院内要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调查院内要领

50
47.2
45
43.9
40
40
35
SSI发生率(%)
30
25
20
15
12.2
10 8.38.6
1
3
.195
.9 13
.
5
20 7
5
0 越南
1
秘鲁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中国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秽-感染切口
Surgical Infections
危险因素校正
危险指数的计算 调整方法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病室联系护士 Surgical Infections
了解术后病人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 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 泌物检查; 做好手术病人的入院宣教,准确留存病人出院 后的联系方式并告知病人手术后手术部位有红 肿、发热、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急症手术:>非急诊,2.38-3.36%vs1.78%-1.95%(P<0.05);Gil-Egea研 究SSI:623例急症5.1% vs 3842例择期2.9%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SSI – 影响因素 Surgical Infections
手术 类别 备皮 部位/时间/类型 缝线质量 血肿 预防性抗菌药物 机械压力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危险指数的计算 Surgical Infections
NNIS的外科手术伤口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手术部位的微生
物污染程度,即切口的清洁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状态。
1、手术时间 根据不同手术从切开皮肤至缝合所需时间〔以分钟计 算〕的75百分位确定。手术时间大于报告的该类手术时间的75百分 位数的时间计1分。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制度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制度一、监测对象被选定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及急诊手术患者。

宜重点监测风险较高的手术。

二、监测方法1、应采用主动监测与临床报告相结合的方法。

2、应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进行诊断。

3、应收集基本资料、手术资料和感染资料,并进行SSI风险分层分析。

具体方法参见WS/T 312的要求。

⑴基本资料: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 (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⑵手术资料: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手术腔镜使用情况、危险因素评分标准(包括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清洁度分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医师。

⑶感染资料应包括SSI资料及其他相关感染资料。

4、对监测的患者均应进行随访,无植入物的手术切口感染随访时间为30天,有植入物的随访时间为1年。

三、分析与反馈1、应对监测资料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包括感染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变化趋势等,形成SSI 监测报告。

2、定期反馈不同手术类型感染率,不同切口类型感染率,外科医生感染专率,感染微生物分布报告等结果。

四、SSI暴发报告及处臵1、报告范围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报告:⑴医院发生SSI暴发,即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SSI病例的现象。

⑵医院发生疑似SSI暴发,即医院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SSI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SSI病例现象。

⑶军队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服务中发生的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3例以上医源性SSI暴发或5例以上疑似SSI暴发。

2、报告程序⑴医院发生5例以上疑似SSI暴发或3例以上SSI暴发时,应于12h内向上一级卫生部门报告,并同时向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于6h内逐级上报至军区级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

军区级后勤(联勤)机关卫生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发生5 例以上SSI暴发或由于SSI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以及由于SSI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的,应于6h 内上报至总后勤部卫生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1.监测目标和指标:-目标:监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指标:按照国家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指南,采用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数除以手术例数)、感染总数、手术部位感染细菌分布等指标进行监测。

2.监测对象:-手术患者:对于每一个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都应进行感染监测。

-医务人员:对于手术过程中可能感染的医务人员,也应进行定期的监测。

3.监测方法和步骤:-患者信息采集:在手术台上,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过程、切口情况等。

-细菌培养和分离: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采集相关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隔离。

-统计和分析:根据患者信息和细菌培养结果,统计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细菌分布。

4.监测措施和干预:-手术操作规范化:对手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手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加强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皮肤消毒、手术区域的遮盖等;术后进行切口的清洁护理。

-感染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对于发现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和正确的治疗,防止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5.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和干预。

-对于感染发生率高的科室或医生,进行跟踪和个体化的干预,提高手术操作质量。

-将监测结果向医务人员、患者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提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视程度。

6.质量评估和改进:-对于监测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感染总数的变化等指标对方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引进新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总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疗问题,建立一套全面的感染监测方案对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至关重要。

方案的实施包括监测目标和指标的设定、监测对象的明确、监测方法和步骤的具体操作、监测措施和干预的规范实施、结果分析和报告的有效交流以及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持续推进。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监测方案才能提高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监测方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改进核心条款中第4章20节3条2款的要求,在全院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具体方案如下:一、监测目的1. 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3.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二、监测范围包括全院所有外科手术科室的手术病人监测科室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烧伤科、普外一区,普外二区、普外三区、骨科一区、骨科二区、骨科三区、妇科一区、妇科二区、妇科三区、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

手术类型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 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 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 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 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 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 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

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 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与防控制度一、引言手术部位感染是医疗机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和康复。

为了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本文将探讨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二、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1.定义: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在手术后发生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发热等症状。

2.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相关因素和感染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等。

3.监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术后随访等方式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

(1)临床观察:手术切口红肿、渗液、疼痛等症状的观察。

(2)实验室检测:手术切口分泌物、血液和尿液等样本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3)术后随访: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并记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情况。

三、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1.切口消毒:手术前进行切口消毒,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步骤和消毒剂使用浓度进行操作。

2.无菌操作: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穿戴洁净手术衣、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并进行严格的洗手消毒。

3.消毒器械与器械包装:手术器械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清洗、消毒和包装,并严格按照器械包装规范进行操作。

4.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术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抗生素治疗。

5.术中感染控制:术中控制手术切口出血,减少切口污染,严格落实手术手法、消毒器械的规范操作。

6.术后感染防治:术后进行伤口处理,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注意伤口引流和观察,进行术后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7.医护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规范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1.质量管理:制定有关手术部位感染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定期开展相关工作的评估和审查。

2.资源管理:确保手术室的物资供应充足,并保证各种消毒和清洁设备的正常运作。

3.信息管理:建立手术部位感染的数据监测和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医院SSI监测实施方案

医院SSI监测实施方案

2018年SSI监测实施方案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我院主要的医院感染,仅次于呼吸系统感染。

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能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明显的成本效益。

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中对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要求,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拟在我院开展剖宫产术、子宫及附件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等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SSI监测的目的: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了解手术病人切口感染率,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二、SSI监测的周期:2018年9月-2018年12月。

三、SSI监测的范围:实施的所有剖宫产术、宫外孕、子宫及附件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等手术。

四、监测内容: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2、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3、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4、不同危险指数等级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5、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6、平均危险指数;7、围术期用药合理率.五、SSI监测的分工:(一)医院感染管理科:1、负责法规宣教与监测工作流程与方法培训;2、不定期床旁观察,协助干预;3、及时了解切口性状,给予监测指导;4、指导相关表格填报,收集汇总,评价反馈;5、保管登记表,记录。

(二)主管医生:1、术后及时填写切口登记表;2、每日查房了解切口情况,发生感染,及时登记处理;3、切口换药时,尽可能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观察切口,确认是否感染。

发生感染时,尽可能及时采样与抗感染治疗,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分析感染因素,实施干预;4、患者出院后,完善切口登记表交于医院感染管理科。

(三)责任护士:1、协助医生观察切口情况,疑似感染,及时通报;2、病人出院时,给予病人出院指导。

(四)科室感染控制小组:监督手术部位切口监测的实施。

附录一:手术部位感染定义与诊断标准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外科部位感染-SSI

外科部位感染-SSI
让可燃性的消毒剂(譬如:乙醇和基于乙醇的制剂)有充分的时间完全挥发,以减少着火的 可能性;
避免消毒剂在患者身体、充气止血袖带、电极或电外科手术用具的芬酸盘下淤积,以防止化 学品燃烧的风险
表1:外科护理改善计划(SCIP)感染控制措施 1——外科手术切开前一小时内应使用预防性的抗生素。
2——应选择适当的、适用于特定手术患者的预防性抗生素。
2 剃毛
手术部位的毛发应尽可能地保留。
如果确定要剃毛,剃毛的时间应尽可能接近手术的时间,而且采用的方 式应尽可能保留皮肤的完整性。
剃刀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完整性,故不推荐用剃刀来剃毛。
3 备皮
当为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备皮时,要考虑的特殊因素包括:
在备皮区域中,微生物数量多的区域(譬如:肚脐、耻骨,开放的创口等)应最后准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
简介
• SSI在美国 • 细菌的作用 • 宿主防御体系 • 围手术期护理
总论
每年,在美国要实施3千万例以上的外科手术,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s)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术后感染。
共识一:优化环境变量和患者的生理条件有助于预防SSIs。
外科护理改善计划
3——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应停止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4——心脏手术患者应保持受控的6 AM术后血清葡萄糖含 量(即:小于或等于200 mg/dL)。
5——应该在住院期间对术后伤口感染进行诊断。
6——如有需要,应对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正确的剃毛。
7——结直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体温应立即正常。
将结肠造口术的位置与备皮区域隔离开,应用浸有灭菌剂的海绵覆盖手术位置,最后准备结 肠造口术的位置;
对于烧伤的、新生的或受外伤的皮肤,应用生理盐水准备;

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感染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1.1监测某些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1.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1.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2监测对象及手术类型的选择选择实施胆囊切除或/和胆管手术,结肠、直肠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手术,乳房切除术,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及附件切除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操作的患者,包括择期和急诊手术。

各医院可根据本单位情况选择上述手术操作或增加新的手术操作,实际床位数小于500、500~999、大于999的医院,每月监测的手术台数建议分别达到50台、100台、200台以上,如医院所做手术的台数未达到以上数目时,可对以上手术操作全部进行监测。

3监测指标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和外科手术医生调整感染专率。

4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4.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4.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 )监测方案
(试行)
一、定义: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是指对
外科手术后病人发生的手术后切口感染和
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感染情况进行的监测。

应包括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二、目的:通过监测,了解各类手术的医
院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目的。

三、监测内容:包括监测手术总例数、不同手术医师的不同危险指数的手术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例数、手术部位感染专率等。

四、监测方法:宜采取主动监测或专职人员监测与临床医务人员报告相结合、住院监测与出院监测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填写外科手术病人目标性监测登记表、对病人手术危险指数进行评分、计算手术外科医师感染专率、资料分析反馈等。

1 、填写外科手术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包括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如科室、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ASA 分级、手术日期、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有无植入物、是否内镜
术、麻醉方式、是否急诊、手术者等,应详细填写,以便于追踪调查(详见附表 1 )。

2、手术危险因素评分:不同的外科手
术感染的风险不同。

影响SSI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切口污染程度、手术病人基础疾病情况,将这三项危险因素分别评价、赋分,所得的分数相加就是监测手术的危险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3,共四个等级(见表2-2 )。

SSI感染率只在相同危险指数下进行比较。

(1)手术病人基础疾病危险评分(ASA)标准(见表2-1 )。

表2-1 ASA评分标准
(2)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表2-2 ) 表2-2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3、主要监测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等。

计算方式如下:
(1)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
的手术部位感染数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
--------------------------- X 100%
指定时间内某种手术患者数
(2 )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指定手术该危险指数
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数
某危险指数手术感染发病率= —————
———————————————X
100%
指定手术某危险指数
患者的手术数
3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该医师在该时期的手
术部位感染病例数
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
------------------------- X 100%
某医师在某时期进行的手术病例

(4)不同危险指数等级的外科医师感染
发病专率
该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例数
某医师不同危险指数感染发病专率
——X 100%

医师不同危险指数等级患者手术例数
(5)平均危险指数
X(危险指数等级X手术例
数)
平均危险指数= ——————————
手术例数总和
6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感染专率
医师调正感染发病专率=
某医师的平均危险指数等级五、监测资料的总结、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应对监测资料定期汇总,并结合历史同期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问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建议。

但是,对于外科手术医师感染专率的反馈,应注意反馈方式,统计时用代号代替医师姓名,仅向科主任或本人反馈,避免向全院公开反馈,以免引起负面影响。

六、附件:SSI监测常用表格
表1:外科手术病人日志登记表表2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表3: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汇总表
表4 :不同科室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统计表
表5 :外科医师感染专率汇总表
表6:手术医师感染专率反馈表
附表1: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科室:床号:病人姓名:—
性别: 男女年龄:_ (岁月天)住院号:
入院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急症择期手术名称:
手术持续时间:分手术时间评分手术医生:
ASA 分级ASA评分手术切口: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麻醉方式:全麻持硬局麻危险指
数:
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否一联一联二联
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剂量:用法使用时间:》术前2小时1小时半小时术

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 齐I」量: _____ 用法
时间______ 天
使用时间:》术前2小时1小时半小时术中
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 剂量:________ 用法时间______ 天
使用时间:》术前2小时1小时半小时术中
手术后使用抗生素情况:否一联二联三联及以上
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齐IJ量: _____ 用法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 天
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齐IJ量: _____ 用法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 天
抗菌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齐IJ量: _____ 用
法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 天
手术切口感染:否感染日期

部位:表浅深部器官腔隙
出现:红肿


、、
疼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
液化其它一
感染日期部位:表浅深部器官腔隙
出现:红肿


、、
疼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
液化其它
感染日期一部位:表浅深部器官腔隙
出现:红肿执

疼渗出物: 脓性血性脂肪
液化其它____________
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
送检日期标本类别部位:表浅深部器官腔隙微生物名称药敏
验______________
送检日期_________ 标本类别__________ 部位:表浅
深部器官腔隙微生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敏试
验______________
送检日期_________ 标本类别__________ 部位:表浅
深部器官腔隙微生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药敏试
验______________
切口愈合:甲口乙口丙口
免拆线拆线拆线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院日期:________________ 调查结束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出院后随访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切口情况:—
调查者: ____________
表2 :外科手术目标性监测统计表
XX外科手术目标性监测情况汇总表
监测日期:年月
注:手术例数较多的科室,应每月进行汇总;
手术例数较少的科室,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每季度汇总一次
表3 :不同科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统计

不同科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统计表
监测时间:年月
注:此表可用于不同手术科室感染专率的比较。

I/P为:感染人数/手术例数;%为感染率。

表4 :手术医师感染专率统计表
______ 手术医师感染专率统计表
监测时间:年月
注:此表可用于手术医师感染专率的比较,
非公开。

若为科室反馈表,宜用医师代号A、
B、C、D……等代替,只有医师本人知道自己的代号。

I/P 为:感染人数/手术例数;% 为感染率。

表5 :手术医师感染专率反馈表
______ 手术医师感染专率反馈表
监测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