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项本华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计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横槊赋诗B.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正襟危坐C.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忐忑不安自惭形秽沧海一粟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衔哀致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 监视渴望因此就B 监督渴望只有才C 监督渴求因此就D 监视渴求只有才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昔日占统治地位的计划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C.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韩愈等人发起的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计9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1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保护人(法)莫泊桑玛兰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
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
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
您不会感兴趣的。
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
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时刻:150分钟命题人:项本华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计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横槊赋诗B.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正襟危坐C.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忐忑不安自惭形秽沧海一粟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衔哀致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隐秘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明白世界上有“精神生活”那个名词,然而生活好转以后,他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发觉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 监视期望因此就B 监督期望只有才C 监督渴求因此就D 监视渴求只有才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往日占统治地位的打算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爱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C.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情况,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玩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韩愈等人发起的唐代古文运动之因此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进展的必定,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计9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许多男儿热血沸腾。
2018至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与答案

2018至2019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卷与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融诈骗、医疗陷阱、订餐隐患……近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让我们想到两个概念——善经济和恶经济。
一切经济行为和企业经营究竟应不应该有基本的道德底线呢?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有意无意,每个人都不应作恶,其中也包括企业的经营行为,都必须坚守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然而,通过“谋财害命”的方式赚得盆满钵满的企业和个人太多了。
这么多年来,我们见证了太多假烟酒、假食品、假药品。
当年的“毒奶粉”害了多少无辜的孩子,有些甚至失去生命!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令人愤懑不已:难道为了赚钱,企业就可以丧失良知?如此作恶的经济行为或经营行为,我们必须定义为“恶经济”。
与其他一切恶行一样,恶经济不仅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还应受到道德上的严厉谴责。
人类经济活动首先应以“善”为出发点。
一切经济行为都应该是“善行”,而不能是“恶行”。
全球著名互联网科技巨头谷歌公司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不作恶”,就是要求公司所有员工的行为,以及公司所有的科技、产品和服务不危害他人。
这其实就是坚守“善经济”的基本思想。
谷歌是否完全做到了,此处不予置评,但这种信念应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准则。
“善经济”的首要原则是尊重生命。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和协作的经济体,我们生活所需的几乎一切产品和服务,都来自各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命健康就掌握在形形色色的公司手上。
如果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存在假冒伪劣成分,或者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那么无数人的生命健康就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进入数字时代后,海量信息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让普通消费者无从鉴别产品和服务的真伪优劣,甚至无法判断信息是否可靠。
于是,制造和传播信息、具有垄断地位的互联网平台,往往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一旦这些公司蓄意造假、欺骗和诱导消费者,后果将不堪设想。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项本华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计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老态龙钟恬退隐忍鞠躬尽粹面面相觑横槊赋诗B.莫名其妙囤积居奇逆情背理惊惶失措正襟危坐C.备尝艰辛箭拔弩张忐忑不安自惭形秽沧海一粟D.无精打彩置之度外满门抄斩窸窸窣窣衔哀致诚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教女儿把门打开,她亲自把一袋袋的钱秘密地堆好,把门关严。
②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这个名词,但是生活好转以后,他过精神生活。
③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着种种丑恶的道德风尚,在下层人民中,莫泊桑发现一些令人宽慰的健康品质。
A 监视渴望因此就B 监督渴望只有才C 监督渴求因此就D 监视渴求只有才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步步走上中国经济的舞台,昔日占统治地位的计划经济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性格内向的人,有的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少有朋友来往,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是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C.二十年前,他辞去了国内的工作,一个人来到美国,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后《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两年后游览赤壁写下了这两篇诗赋。
B.在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和柳州刺史期间,仿《离骚》体写了十多篇赋,来倾吐自己遭受迫害的悲愤。
C.韩愈等人发起的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取得空前的成功,不只是散文自身发展的必然,而且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决定的。
D.李密的《陈情表》写得入情入理,“悲恻动人”,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不再在“养亲”和“奉诏”之间左右为难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3分,计9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多年前,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石破天惊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千百年来,这句话总是让无数男儿热血沸腾。
2018最新试题资料-甘肃庆阳市镇原县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甘肃庆阳市镇原县2018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5甘肃庆阳市镇原县(4)题。
(19分)树影下的家族(有删改)朱以撒①生前寂寞身后名,可以作为众多贤人的注解。
孔子也不例外,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
尽管他的身影已意象化,如一道遥远的风景。
②他活着的时候,美风良俗“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生灵涂炭。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孔子不是躲在他的三间故宅里,作高头讲,而是坚决地干预现实生活。
如任鲁国大司寇时,见鲁定喜爱淫歌妖舞,迷恋于齐国送的八十名美女歌妓,便心急如焚。
当劝谏无效时,他的人脾性就上了,辞去大司寇的职务,开始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③他的漂泊,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寒霜雪也罢。
只是在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他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尤其是周游卫、陈、蔡、楚后,他的主张“终无任用”,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他的心一定在疲惫中触及到寂寞的苍凉了。
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氤氲迷雾中不见曙色。
他的出行,在后人看是一种象征,在当时却是怎样一种痛苦——他那摇摇晃晃却执着朝前的身影,成了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
④孔子是很讲“正名”的,讲究雍容之礼乐。
但他却面对着扇自己耳光的窘境;周游列国时,那段“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置身星空下,那种孤独而凄冷的仰望;逃离险境时,生命河床中无数的坎坷不平……此情此境,该如何为这种非雍容的狼狈“正名”?换了人,恐怕只有仰天长叹。
孔子却是自由的,他从精神层面,消解了诸多污泥,包括浸入身边的冷落和嘲笑。
用精神武器,孔子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雍容和华贵,高洁和清贫就这么融洽地得以正。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
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
“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
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
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固然保持了学人对社会政治的紧密关切,避免了单纯地“为学术而学术”,但也会使不少人受此误导,认为做学问的最终目的是讲求功利的实用主义,使学术研究沦为政治的附庸,违背学术求真求是的初衷。
作为数千年学问积累结果的国学,我们不要总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它。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2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注意:本套试卷共六大题,分值为150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玉簟.(diàn)神妪.(yù)奇葩.(bā)霰.雪(xiàn)B.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jué)C.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 子嗣.(sì) 怙.恶(ɡǔ)D.桎梏.(ɡù) 佝偻.(lóu) 垣.墙(yuán) 戏谑.(nü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绸缪凋谢廷掾怄心沥血B.逸豫跌宕寂廖面面相觑C.留滞溽热阴霾轻歌曼舞D.修葺讫今凌厉切中肯綮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上海对“美眉”“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
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面对即将喷薄而出....的中国5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5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名家散文集》收录的都是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赏心悦目,读者从中可以一览当代散文大家的风范。
B.拉斯维加斯是建在沙漠上的城市,这里阳光充足而水源奇缺,每种植一棵甚至一排树花费都大得惊人。
眼前的这一片葱茏,怎不令人惊叹与赞美!C.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4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
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及其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
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
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
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
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
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
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使人类脱离动物界而飞速发展,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工具发明几乎呈直线上升之势,尤其是后工业文明的迫近,人类的科技进步更是呈爆炸式的飞跃。
人类可以利用机器实现对于自身损害的修复,也可以大量使用机器使自身能力得以延展。
但一生中,恐怕没有人会想将自己变成机器。
而在某种程度上,这类事情正悄然发生,在身体外部甚至内部,机器的存在已经成为事实。
各类假肢、人造髖关节、人造皮肤、心脏起搏器等,特别是耳蜗植入术植入的耳蜗,虽然无法像人类耳蜗那样敏感,但已经能使那些深度耳聋的人听到一定范围内的声音。
通过植入电子探针以探测大脑运动皮层的活动,并利用信号来控制轮椅、机器人或者电脑鼠标的技术,也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为残疾人带来无尽福祉。
可以假设,人类身体某部分的替换可以使用金属或塑料,也可以使用生物技术特别培育的生物组织来代替。
在某种程度上,外部人工组织似乎或正作为肢体、器官的替代,增强人的认知能力,从而逐渐构成人身体的部分。
但究竟人身体的哪些部分是可以替代的,成为人机界限问题的核心。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想象,但也使我们陷入深深的困惑。
探讨机器人能否拥有人脑般的意识,对于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说为时尚早,但有朝一日人类也许能拥有机器人的身体,思维实验“缸中之脑”可能变为现实,人正在从以生物为基础的身体向以某种材料为基础的身体转变,因此,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布鲁克斯说:“我们与机器人之间的界限将会消失。
”我们憧憬科技带来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遭受负面效应的影响与伦理的拷问。
发生在19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菲尼亚斯·盖奇受伤前与治愈后人格改变的例子昭示了:人脑中可能存在专门负责推理的系统,脑损伤可能会造成已习得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规则的丧失,我们或许乐于接受无节制地增强或扩展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但如果出现人格改变,即使是很小的概率,我们也万万不能接受。
可与之参照,机器植入体内的界限在于,不能使“我”发生实质性改变。
这一点似乎可以作为机器在何种程度上成为“我”的伦理标准。
若人类的神经元可以植入某个“机器人”的体内,比如某个病入膏肓的人死前捐献自已的大脑给“机器人”,使其具有捐献者的某些记忆或情感特征,从而使家人可以与其“永远”生活在一起,这俨然也是“我”在机器中存活的“缸中之脑”的现代版本,一些未来学家甚至声称,人类必定会获得不死之身。
这在伦理上同样存在巨大问题,未来我们面对不断出现的机器面孔时,人类社会是否会发生结构上的变动,诉诸情感的方式是否也会随之改变,社会与习俗是否也会有极大变化,人机一体之后,智能机器人的伦理问题也势必纷至沓来。
(摘编自尚风森《人机一体的伦理问题探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需要凭借机器使自身能力得到延展,从而实现对自身损害的修复。
B.人造肢体、器官对身体部位的替代将作为生物的人体变成以某种材料为基础的人体,已广泛存在。
C.如果不使“我”发生实质性改变,那么人类就可以接受机器无限制地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D.人机一体之后,人机界限将消除,但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人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面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例证法,通过机器植入给残疾人带来无尽福祉的典型论据,论证了机器对人体有积极作用。
B.文章分析全面,指出机器无论替代肢体还是器官而成为人体一部分,都将让人陷入深深的伦理困惑。
C.文章“人机一体”概念的界定明确,既指机器植入人体,也指人的记忆或情感特征等植入机器人。
D.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机器植入人体的作用和面临的伦理拷问,再论述人的记忆等植入机器的好处和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的进步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他们可以使用人造假肢、人造皮肤、心脏起搏器等来恢复肌体的功能。
B.未来,不只是金属、塑料,生物技术特别培育的生物组织也能替代肢体、器官,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C.解决了人的身体哪些部分可以替代的问题,就能消除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限,从而解决人机一体的问题。
D.如今,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类有一天或许能将神经元植入“机器人”体内,使“机器人”拥有人的意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晒晒暖琦君①我的故乡是浙江永嘉,乡里人管晒太阳叫“晒晒暖”,两个“晒”字,似乎有一份土气,也多一份淳朴的农村情味。
说着这三个字,也越加使我怀念阔别十五年的故乡,和在故乡矮墙头上晒晒暖的童年生活。
②母亲最喜欢背时令:“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我也跟着背。
一季有一季的妙景,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年里最后的四个时令:“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月大雪冬至。
”因为到了冬至就快过年了。
而且大雪天多好玩,雪后的太阳更可爱。
长工阿荣伯会用稻草给我编双大小合适的“道士靴”,套在我的蚌壳棉鞋外面,站在雪地里不会滑倒,我就可以任情地抛雪球、打雪人。
玩累了,把一双冻得跟红透柿子似的小手,伸在阿荣伯的大棉袄里取暖。
太阳出来了,他就把我抱在矮墙头上晒晒暖,又给我垫一把稻草;坐在上面,软软的,也暖暖的。
他自己一手捧着火笼(庄稼人取暖用的,是一只竹编的篮子,中间镶一个瓦钵,里面烧着炭火),一手捏着旱烟筒,坐在我身边,给我讲征东征西的故事。
③我家后院是一-大片旷场,铺了洋灰,是专为晒东西用的。
秋收以后晒谷子。
九月的天气虽然还很暖和,而我已开始晒晒暖了。
其实我是在帮阿荣伯他们摊开簟子,拨开谷子,累得满头大汗。
母亲喊我进来,我偏说怕冷,要晒晒暖。
④谷子进了仓,旷场边叠起一堵厚厚高高的稻草墙,面向着冬天的太阳,墙脚下摆了几张小竹椅,这里就成了我晒晒暖和逃学的好处所。
因为我的笑声叫声,母亲与老师听不见,他们喊我,我也只当没听见。
⑤这时,旷场上晒的已不是谷子而是好吃的东西,那是萝卜丝、霉干菜、番薯丝和番薯,都香喷喷的更引诱得我舍不得离开。
我每一样都要撮一把塞在口袋里留着慢慢地嚼。
尤其是番薯枣,那是母亲的拿手,把番薯整个煨熟,切成长条,铺在簟子里晒,晒得糖黏黏的,再藏在钵子里可以吃一年。
我等不及晒透,总是边晒边吃,母亲说有太阳气,吃了肚子疼,我都不管。
阿荣伯倒说不要紧,小孩子石子吞下去也化得掉。
他还用犁刀刮去新鲜番薯皮给我啃,吃得肚子鼓鼓的。
有一次,老师喊我去背书,我才背了一句“齐宣王问曰”,肚子里生番薯作起怪来,痛得跟发痧似的忍不住哭起来。
老师偏说我是背不出书,故意装的,拿起戒尺要打,我却哇地吐了一地,他才信了。
从此以后,母亲不许我在后院晒晒暖,要晒暖只能在前院,她可以看住我。
⑥长大点以后,知道晒晒暖的乐趣不仅是偷吃东西,还在于一家子老老小小坐在一起打瞌睡、做活儿和说说笑笑。
可是父亲回来以后,晒晒暖对我却变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了。
一清早,我先在南边走廊下摆好一张藤椅,边上一张小茶几,一张矮竹椅。
父亲起床下楼来,就坐在藤椅里晒晒暖。
我给他倒好茶,点好烟就去花厅后面玻璃房里捧出一尊尊的兰花,一字儿排在廊檐下,给它们晒半小时的暖暖。
父亲要我仔细检查兰花叶子上有没有虫子,如有细黑斑点就用竹签轻轻将它刮去,用干布擦净,再端回玻璃暖房。
搬兰花与检查虫子在当时对我是一件苦事,因为我还不懂得养花的情趣,我只觉得那是父亲命令我做的事,我须认真地做。
更有一样,父亲时常要我坐在边上背唐诗或古文,背了还要讲出个起承转合来。
老师要面子,就拼命给我填鸭,要我在父亲面前炫耀。
有一次我背“吊古战场”文,背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父亲大喜,认为我颇有才华。
但我背诗却老是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那首诗,父亲恼了,我心里更烦恼,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只觉浑身不自在,恨不得溜到后院去找阿荣伯玩。
⑦可是岁月不待人,一转眼间,父亲鬓边已添了星星白发,我也长大了。
战乱中流离转徙,没有一个冬天能够在故乡过着晒晒暖的安闲日子。
如今呢,更不必说了。
⑧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丝冬意,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
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晒晒暖”的说法,自然点题;同时,又引出下文对故乡和亲友的回忆。
B.作者笔下的“阿荣伯”虽是长工,可是看起来两人却不像主仆,充满了长辈对小辈浓浓的关切疼爱。
C.我觉得“太阳晒在背上不是暖烘烘而是热辣辣的”,生动描写出了我背诗不熟被父亲生气批评后的感受。
D.文章在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娓娓道来,童年的乐趣,亲友的面影,如在眼前,真挚感人。
5.文章最后写道“台湾的天气,农历十一月中旬还得穿单衫,没有一一丝冬意 ,飘雪花与雪后晒晒暖的情味,就只能在梦中追寻。
故乡呢,也似乎离得更远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6.琦君从小生活在江南农村古镇,她的作品往往散发着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
这次探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新闻发言人于国斌说。
落月后,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实现了月背和地面稳定通信的“小目标”。
15时7分,科技人员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22时 22分,巡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
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摘编自《半月谈》 2019年1月3日)材料二:嫦娥四号登月是一个重要时刻,因为它不只涉及技术,嫦娥四号的成功就像伴随登月向世界分发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张名片。
只有坚定地自上而下制定目标和指挥实施项目和推进进程,才可能成功。
中国人隐忍而系统地为这次成功做了准备。
他们先发射了绕月运行的探测卫星。
成功后,又于5年前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上了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
嫦娥三号甚至还携带了名为玉兔的月球车。
航天业迄今的重要参与者美国、俄罗斯和欧洲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行动的反面教材。
它们费力地说服政府提供太空任务所需的预算,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航空航天署只能惊讶地旁观中国人的太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