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笔墨丹青
笔墨丹青-课件
![笔墨丹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22632b04a1b0717ed5dda6.png)
特点之二
喜 画
剪 纸 其他形式:布贴画、木刻画 民间绘画盛行,题材多样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 •绘画追求神韵、写意,个性化创造 •绘画技巧不断创新 •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52021/3/5Fr iday, March 05,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5日星期 五2021/3/52021/3/52021/3/5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出现反映市井生活的作品,绘画进一 步世俗化、平民化
元朝
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 主中原的朝代,给士人的 感觉是凄凉、悲愤和无奈 的,这样的情怀表现在绘 画上就是郁闷的意境了。
元朝名画
明清时期的绘画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郑燮 墨竹图
朱耷 枯木寒鸭图
特点之一
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传统,出现 了风格鲜明的画家……
•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总结: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魏晋南北朝时绘画
•特点:出现彰显个性的文人画 • 背景: 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 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 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 教合一)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ec3d67b2960590c69ec37625.png)
3、说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知识掌握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 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 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 韵。 能力和方法目标: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时事理解能力 的培养;培养学生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 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 纯的美学角度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 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 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2、讲授新课:
战国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朝时期
宋朝时期
明清时期
将学生分为新石器组、战国秦汉组、魏晋南北朝组、 唐朝组、两宋组、明清组。 思考探究:请说说所处的组图片的内容,这些图片 体现了当时绘画的什么特点?你能说说这些图片是 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吗?
设计目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当时绘画 的特点和演变;将学生按时期朝代分成6组可以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带着问题积 极有目的地投入合作学习中去;图片背景的分析可 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结合时代去体会 绘画风貌和意境,并紧扣高考考点,培养了历史思 维和特定环境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法
1、绘画赏析法:利用绘画图片与视频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和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画。 2、阅读法:使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 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 到“会学”的转化。 3、图表归纳法:学生根据课本知识线索整理成表格,从表格 中理解绘画的发展演变,分析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这种方 法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 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第八课笔墨丹青
![第八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1c0d3d8751e79b896802269c.png)
帛画
战国楚墓帛画 绢 本 墨绘 淡设色 纵 37.5cm 横28cm。《御龙 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 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 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 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 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 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 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 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 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第8 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新石 器时 代 (起 源) 特征 自然生动、 质朴粗犷,不 失浪漫(岩画、 陶画和壁画)
《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
人物/作品
战国 毛笔绘制的
帛画
《人物龙凤图》
色彩鲜艳、气 汉代 势宏大,浪漫 《马王堆汉墓帛画》 神秘不失古拙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魏晋 南北 朝 唐 朝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社会动荡;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三教并立;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 士人群体追求 人画 《女史箴图》 政治统一 创制法度; 吴道子 经济繁荣 雍容华贵; “吴带当风” 艺术辉煌 《送子天王图》 盛唐气象 对外交流
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 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 谓“帛画”,专指古代画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 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 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 在木 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 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人物龙凤图》1949年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 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 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布贴画民间贴补工艺,以粗 剪纸纸上剪出来的画, 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 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 感受,称为“剪画”或 地固有的民族社会史,风俗 习尚、地理环境和审美观所 “窗花”。 赋予的光彩。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faf31456f7ec4afe04a1df57.png)
岩画
陶画
2、战国的毛笔帛画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
发展: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1、魏晋的凸显个性
2、唐朝的雍容华贵
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画与世俗画
1、文人画山水画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
夏圭《松溪泛艇图》 八大山人《孤禽图》
•2、世俗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
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画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结构】
•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繁荣: 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世俗画)
•小结: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1、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
宋 张 择 端 《 清 明 上 河 图 》Fra bibliotek木刻版画
•剪纸画
•年画
•布贴画
小结: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 1.宫廷画和民间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 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3.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4.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5.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 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
![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df21f4e30975f46527d3e1c1.png)
第8 课
笔墨丹青
七、迁移提高
1、通过对绘画艺术作品的分析,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指出作品 与社会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一定社会的文化艺术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时代特点,一定 社会的政治经济现实造就了一定社会的文化艺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通过对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学习,总结概括古代 绘画艺术的风格特点,体验东方艺术的伟大魅力。
第8课 笔墨丹青 郑板桥- - -扬州八怪-高凤翰
欣赏清朝郑板桥竹石图和高凤 翰自画像,分析作品表达的意 境及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意境: 正直不屈,高风亮节,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愤世嫉俗,托物言志。 原因:清朝统治腐败,文化专制, 文人思想受到压制。
不求形似,注重神似,突出意境,表达思想个性。
具有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课后巩固』
1、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 动物形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的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 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 精神实质。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第8 课
自我测试
笔墨丹青
1.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起源和初步 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 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③宋元 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明 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 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④自宋以 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 2.从课文的介绍中,能否概括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主要是两个方面:写实与写意的两大风格;不求 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751943090740be1e650e9a26.png)
第8课
笔墨丹青
C
笔墨丹青
3、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C、宋朝 B、隋唐 D、元朝
第8课
笔墨丹青
C
笔墨丹青
4、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
第8课
笔墨丹青
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民间文化的发展。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景 物 放 在 画 面 一 侧
南 宋 偏 安 一 隅
夏半边
南宋· 夏圭《山水十二景》
文人画—明清
第8课 背景:
笔墨丹青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明清更替,政治动荡 思想: 进步思潮出现,价值观念变异 特点: 风格独特,不拘成法
明·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明·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马王堆汉墓帛画 (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第8课 笔墨丹青 四、文人画—魏晋南北朝(成熟)
背景:
社会动荡不安; 文人寄个性、情 感于作品中,追 求道德情操和理 想人格。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
特点:
出现凸显个性的 文人画;出现一 批著名画家,绘 画理论得到发展。 绘画艺术走向成 熟。
文人画——唐朝
文人画—明清
第8课笔墨丹青来自清· 郑燮 《墨竹图》
清· 八大山人朱耷 《松鹰图》
五、民间风情—宋代
第8课
笔墨丹青
特点:民间画兴起、描绘市井风情。 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繁荣。
宋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8课
笔墨丹青
民间风情—明清
第8课
笔墨丹青
木刻版画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36ce1609cfc789eb172dc8f7.png)
2、元的山水画 ---- 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
“滑稽之雄,以儒者为戏 曰:我大元典制,人有十等: 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 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 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 谓其无益于国也。”
——谢枋得《叠山集》
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
3、明清的文人画 ----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朱耷,真名朱统 筌,明亡、一度为 僧,又当道士,有 八大山人别号。他 的山水画很有特色, 尽是残山剩水一片 荒凉,都是为了塑 造典型的破碎河山 意境,寄托他的亡 国之痛。他的最高 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 始发展起来。
民间风情---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的绘画:民间风情画
《水浒传》插图
杨柳青 年画《五子夺莲图》
布帖画
特点: 木刻版画成为小说、剧本插图; 年画、布贴画和剪纸画等百姓绘画流行
政治统一、经济 吴道子 繁荣推动文化发 “吴带当风” 展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明、清 文人画
商业兴盛、城市 张择端 发展、文化普及 时代变化、社会 八大山人 动荡 风格奇特
民间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课堂小结】
•起源: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发展: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特点: 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
宁夏 贺兰山太 阳神岩画 彩陶 集体 舞蹈 纹盆
宁夏 大麦地岩 画距今已 2至3万年
仰韶文化人面 鱼纹彩陶盆
2、战国秦汉:帛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3ccc01422e3f5727a4e9620d.png)
时代足
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丝织业 发达;儒家天人合一,厚葬习俗
市井生活
社会动荡;崇尚气节的士人群 体形成;民族融合,佛道教发 展,文化多元;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势强 盛;中外交流频繁,文化全面 辉煌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重文,文人阶层的壮大;理学 兴起,注重内心的修养 商业城市发展,市民兴起;通 俗文化繁荣
《升天图》局部
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 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 活自由
本课线索
新石器时代到汉代------ 质朴与浪漫 起源 魏晋到唐代-----发展 宋代到明清 繁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
民间风情(民俗画)
马王堆汉墓 帛画《升天图》
第八课
笔墨丹青
课程标准: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绘画风格 自然生动,质朴 新石 岩画壁 《鹳鱼石斧图》 粗犷而浪漫 器 画陶画 战国 帛画 《人物龙凤图》 浪漫神秘而不 失古拙 马王堆帛画 秦汉 魏晋 文人 顾恺之《女史 凸显个性,出现 画 箴图》、“以 绘画理论 形写神” 创制法度,展现雍容 唐朝 文人画 “吴带 华贵的盛唐气象; 画种繁 当风” 题材多样,手法创新 多 山水画独立,注重 两宋 文人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意境,寄情入画 民间 绘画 张择端《清 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八大山人 扬州八怪 民间 木版画年画布 绘画 贴画剪纸画
或继承宋元;或风 专制强化,统治腐败;农耕经济 格奇特,不拘成法 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 展;程朱理学僵化,进步思潮出 现;传统秩序松动,价值观变化 生活气息 印刷术改进,识字率提高,文化 普及;通俗文化繁荣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1ada7e72783e0912a3162a0c.png)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学习目标】1.牢固掌握绘画起源、演变过程,概述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分析中国历代绘画形成各自风格特征的原因。
3.掌握文人画的特点及其在社会进程中的价值。
【重难点突破】【预习自测】1.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是今山东诸城人,其《清明上河图》属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这一杰出绘画作品()A.描绘市井生活,尽显都市繁华B.讲究借物抒情,极为注重意境C.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D.强调以形写神,彰示宫廷风格2.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意趣的是()A B C D3.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了()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4.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探究案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
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6分)材料二宋《山径春行图》宋《清明上河图》(2)透过材料二的图片,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分别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6分)材料三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
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朝代年号。
——《中国古代史》(3)材料二反映了宋代绘画的什么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
材料四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4)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9cf50d7477232f60ddcca1c7.png)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6、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 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 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 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 间,流露出倾慕之情。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
大唐展厅(文人展区1)——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盛 唐 雍 荣 华 贵
大唐展厅(文人展区2)——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摹本,局部)
《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描绘了佛 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其母摩 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 故事。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两宋展厅(文人画展区)——北宋统一,南宋分裂;重文;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 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镜头二:文人同根
在2010年3月14日上午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 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 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市),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 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引温总理的话,充满了对两岸“血浓于水”同胞情谊的深情 寄托。 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 新拼合此画。
探——笔墨丹青之特色
第八课 笔墨丹青
![第八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bf7d1a28bcd126fff7050bf9.png)
草 书
①
小 篆
③
草 书
行 书
楷 书
②
隶 书
④
行 书 楷 书
⑤
第 8 课
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线索
起源 发展 繁荣
原始社会到汉代-----质朴与浪漫
魏晋到唐代------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文人意趣(文人画山水画) 宋代到明清 民间风情(风俗画)
一、原始社会:陶画、壁画、地画
绘画: 新石器时代源头 战国绢帛 汉代浪漫神秘古拙 唐创制法度 (吴道子雍容华贵)
魏晋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顾恺之以形写神) 宋代文人山水画 (追求意境)
明清风格奇特的画家
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中国绘画的特点 1、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2、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3、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 现手法灵活自由
C、画家的性格。 D、统治者的提倡。
材料 赏析下边的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各属于哪种绘画艺术形式?它们形成的各自原 因是什么?(6分) (2)图二绘画艺术形式的出现说明了古代绘画艺术怎样的发展 趋势?(8分) (1)图一属于文人画,图二属于年画。图一艺术形式形成的原 因:进入宋朝之后,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 加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兴起。图二艺术形式形成的原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百 姓把自己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 活上的实用性。 (2)绘画艺术逐渐由贵族文人独有的享受转向大众化、通俗化和 实用化。
D
4、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 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女史箴图 B、送子天王图 C、五子夺莲 D、清明上河图
第8课 笔墨丹青(正)
![第8课 笔墨丹青(正)](https://img.taocdn.com/s3/m/fa234102c281e53a5802ff97.png)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 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 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 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 的反抗心情。
五、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民间风情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 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开创了中 国绘画的理 论,概括起 来就是“以 形写神”。
西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在继承汉画的传统基础上,改变了粗犷的风格,开始向 精密的技巧发展。
为什么在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 艺术仍能得到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
1、连年的战乱与频繁的朝代更替使当时的学术思想分 外活跃,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从而促进了艺术 的发展; 2、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 新的血液; 3、佛教、道教的盛行,促使儒学的反省,一个特立独 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寻求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
卖肉的摊贩
这是一组西洋山水风景画, 它表现力是什么特色?
这是一组中国山水风景画,它表现力是什么特色? 请你分析研究中西方绘图艺术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张 大 千
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 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北宋夏圭《临溪抚琴图》
在西方的绘画中, 人物占据了核心的位置。
中国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传统的中 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 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 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西洋画: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 “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这是不无道理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8课 笔墨丹青
![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第8课 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7b21d6e0b9f3f90f76c61b53.png)
第8课 笔墨丹青
• 而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 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发生在晋代, 文人画兴盛于北宋 ,既有群体性、多样式的 创作 ,所画出于自娱 ,不为庆赏。它是伴随 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 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 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 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超然物外,寄情山 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
第8课 笔墨丹青
•特点: 生活气息浓郁,神秘叙事色彩
•原因: 生产力水平低 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
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 帛画与壁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国帛画的特点
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 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 对照。
《人物御龙图》(战国)
绘画艺术的起源
彩陶与岩画 帛画与壁画
第8课 笔墨丹青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 (东汉)和林格尔墓壁画
两汉壁画的特点
色彩鲜艳, 气势宏大, 形态飞扬, 体现出浪 漫神秘又 不失古拙 的特色。
第8课 笔墨丹青
•战国到汉绘画的特点:
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风格
•总结: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第8课 笔墨丹青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顾恺之绘画特点是什么? “以形写神”、注重精 神气质、凸显个性。
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 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颇有动感。
第8课 笔墨丹青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唐朝的雍容华贵
《步辇图》
第8课 笔墨丹青
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魏晋的凸显个性 唐朝的雍容华贵
《五牛图》局部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
![第8课《笔墨丹青》](https://img.taocdn.com/s3/m/940c5e01227916888486d7eb.png)
木刻画《三国演义》插图
剪 特纸 点 之 二
布 贴 画
年 画
民间绘画盛行,题材多样
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
时期 背景 代表人物及成就 《集体舞蹈图》 战国:《人物龙 凤图》汉代:帛 画 特点 自然质朴粗犷,又 不失浪漫 充满珍奇异兽,神 仙魔怪……又不失 古拙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新石器 ∕ 时代 春秋战 ∕ 国—— 汉 魏晋
浪漫、神秘、古拙 汉以前的绘画共同点是:
质朴、浪漫
第二卷 魏晋时代---感受士人群体的生命共振
特点:出现彰显个性的文人画
代表人物:
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特点:善画人物, “以形写神”注重 抓住描绘对象的精 神气质。
第三卷 隋唐时代---感受盛世文化的雍容气象
隋唐盛世时期的绘画
《步辇图》是阎立本
宋 重文轻武,文人 代 阶层不断长大、
理学兴起
商业兴盛、城市 发展、文化繁荣
风俗画
明 政治思想上日趋 清 专制、社会动荡
商品经济发展
造型夸张、奇特险 怪
年画、布贴画、剪 纸画 杨柳青《五子 夺连图》
充满浓郁的生活气 息
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文人为基本的创作群体 •绘画追求神韵、写意,个性化创造 •绘画技巧不断创新
•逐步平民化,世俗化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反映了宋 代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第五卷明清时期—领略文人志向 徜徉民间风情
文徵明 冰姿倩影图
唐寅 立石丛卉图
郑燮 墨竹图
朱耷 枯木寒鸭图
特点之一
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传统,出现 了风格鲜明的画家……
1、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2、山水画以及写意画盛行。 3、在江浙文化发达地区形成多个派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宋元明清的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文人 【阅读指导】
宋代
山水 画
注意比较两 种不同的绘
风俗 画风格及其
画 成因。
时代背景
文人
明清 画
风俗 画
【名画欣赏】
张 择清 端明 (上 北河 宋图 )
夏山 圭水 (十 南二 宋景 )
朱枯 耷木 (寒 清鸦 代图 )
杨 柳 青 民 间 画
“得意忘形”,清高雅
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 展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小试牛刀】
1、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所以 受史家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熟练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们对风俗画的爱好
2、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但大师的评价足 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独具风采 的中国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取得 了最高的艺术成就。
第8课 笔墨丹青
课标要求:概述绘 画起源、演变的过 程,了解中国画基 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新石 自然生动、
器时 质朴粗犷,不
艳丽甜俗,朴实热烈
三、宋元明清的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文人注重意境
宋 山画水北南宋宋::宏残色伟 山淡豪剩放水
马远 夏圭
重文轻武;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兴起;
代
商业兴盛、城
风俗 描绘民间风 张择端 市发展、文化
画 情市井生活《清明上河图》普 化及繁、荣民间文
文人 风格奇特; 八大山人、
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 绘画无一不精通,他一旦创作 灵感上来,即上小楼并叫家人 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 凝神静思,挥毫作画,连一日 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 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 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后人评述】
“两汉文章古,晋时书画奇。书宗王羲之,画推顾恺之” 。
———美籍华人顾毓诱教授
——郑板桥赞美巩黄慎的绘画
落实课标: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和基本特征;掌 握古代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
起源和发展历程 人物/作品 特征 时代背景
起源 新石器时代 初发 战国时期
文人 画始 成
文人 画和 民间 绘画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朝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点睛之笔】 经 济发展、社会变 动是孕育思想文 化变革的底蕴。
明 画 不拘成法; 扬州八怪
清 风俗 木刻版画成小说、剧本插图
画 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思想专制
文化普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南宋 马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清明上河图》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 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构图采 用鸟瞰式全景法, “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真 实而集中概括地描绘当时汴京东南城角。画面长 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 中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 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 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 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 又具有情趣。画卷色彩准确,神情逼真,弥足珍 贵。
C
D
3、下列画家与其作品风格搭配不正确的是 A、顾恺之—以神写形 B、吴道子—“吴带当 风”
C、王维—画中有诗 D、马远—“残山剩水” 4、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 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统治者提倡 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
【人物春秋】唐.吴道子 “画圣”
特点:“吴带当风” 【后人评述】 ———苏轼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 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描绘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 抱着他到天神庙朝拜诸王的故事。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完全 中国化、道教化,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影响日后宗教壁画。
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
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 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 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 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 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 值。
➢魏晋时期的绘画 •何以“画推顾恺之”?
开创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1957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 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
在毕加索的画室里,200多幅仿齐白石的 绘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但毕加索不会使 用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 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我真不明白,你 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如 果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那西方 的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
时间 特征 人物/作品 时代背景
魏晋 出现凸显人 顾恺之
社会动荡;
南北 物个性的文 “以形写神”三教并立;
朝 人画
《女史箴图》士人群体追求
唐 朝
创制法度; 雍容华贵; 盛唐气象
吴“ 《吴 送道带子子当天王风图”》政经 艺对治济术外统繁辉交一荣煌流
文人画:注重意境,追求神韵,表现个性,借物 抒情,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枯木寒鸭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
四枝寒鸭,旁边一巨石之上,另
一鸭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
树上一鸭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鸭
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鸭却闭目
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
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
笔触独放自由。寒鸭用笔较为工
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
质感丰富,造型生动逼真,这在
洛神赋图
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 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甄氏在曹丕那里, 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曹植在回归他自 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 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 帝改名为《洛神赋》。
这幅图表现的主要是洛神的美貌、光彩以及 她和曹植若即若离的关系。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 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衣带飘飘, 动态委婉从容,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 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的情境。“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诗中的韵味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A.苏州
B.东京
C.泉州
D.临安
10.能够体现民间风情的绘画形式有
①宗教画 ②年画 ③山水画 ④木刻版画
A.①②③④
B.②
C. ②④
D. ②③④
画圣——( 吴道子 ) 书圣——( 王羲之 ) 诗圣——(康 ) 茶圣——( 陆 羽 )
代 失浪漫(岩画、 (起 陶画和壁画)
源)
《集体舞蹈图》《人面鱼纹盆》
战国 毛笔绘制的
帛画
《人物龙凤图》
色彩鲜艳、气
汉代 势宏大,浪漫 《马王堆汉墓帛画》
神秘不失古拙
《人物龙凤图》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 纵31.2cm 横23.2cm。所 谓“帛画”,专指古代画 在丝织物上的图画,早在 专门的纸、绢尚未发明之 前人们往往把字画绘 在木 版、石板、器物或丝织物 上。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 轴画这一艺术样式的先声。 《人物龙凤图》1949年2 月在湖南省长沙市陈家大 山楚墓出土。全画的主题 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 主人的灵魂早日登天升仙。
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是少见的。其
睡鸭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 纵178.5CM,横91.5CM
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
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
盼有情。用笔刚劲圆润,
墨 疏爽飞动。竹后几根石 竹 柱挺立,水墨钩画,笔 图 法绣挺硬气,皴擦较少 郑 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 板 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 桥 虚实相照,妙趣横生。
D、隋唐
7、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种开始于
A、魏晋
B、隋唐
C、宋朝
D、元朝
8、下列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中国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
气韵
B.春秋时出现了用毛笔绘制的帛画 C. 魏晋出现了文人画 D.宋朝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9.宋朝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反映了
当时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
骨让人感慨。
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年画是中 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以祝愿 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布贴画民间贴补工艺,以粗
剪纸纸上剪出来的画, 布为原料,用袋装染料直接
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高温染制成各种颜色,由巧
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 手妇女剪贴而成。折射出当
5、下列绘画内容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的是 A、稚拙线条、简单的色彩图案,将人物、动物形 象的几何图案在地面或墙壁上 B、开始出现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帛画 C、对现实的理性思考,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中 D、以人物画为主,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实质
6、凸现个性的文人画首先出现在
A、战国时期
B、西汉
C、魏晋时期
『综合探究』
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 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
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对儒 学的反省,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 群体的形成。——文人画,凸现个性
唐朝:政治统一,经济繁荣——追求法度……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山水画、注重意境……
《轪dai侯妻墓帛画》
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 号汉墓,为西汉长沙相第一 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 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 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 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 字型,画面内容依T字型的划 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 部分。作品以写实的技艺表 现出当时的生活,更以夸张 的手法描绘出瑰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