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水平1:通过影像资料辨认各种天体,通过资料归纳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水平2:能够根据图表归纳主要天体存在形式的特征,通过图表资料绘制天体系统的层次图,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存在生命的某些条件,根据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水平3: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全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水平4:通过资料描述宇宙探索的意义。

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思维: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探索宇宙环境。

一、宇宙1.宇宙的含义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3.天体系统(1)成因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邻近的天体相互□03吸引,形成了以质量□04大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旋转的天体“集团”,科学家称它们为□05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06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07可观测宇宙。

1.判断正误。

(1)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像地球一样的大圆球。

(×)(2)可观测宇宙和宇宙的范围相同。

(×)2.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是()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卫星C.行星和彗星D.星云和恒星答案 D解析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3.月球与地球是怎样形成一个天体系统的?提示月球质量较小,地球质量远远大于月球,因而地球强烈吸引月球围绕自身旋转,从而形成了地月系。

二、太阳系1.形成太阳系是由太阳和以□01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行的□02天体所构成的系统。

2.组成(1)太阳:距离地球□03最近的恒星。

(2)八颗行星及其卫星:行星本身不发射可见光,靠□04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分别围绕各自的中心天体——□05行星运行。

(3)众多的小行星。

(4)彗星:在□11扁长的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课题: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内容个性笔记【学习目标】⒈理解并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⒉选择一种形式(写小短文,绘制一幅画,或者制作一段计算机动画等),向家人或同学讲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⒊初步了解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学习重点难点】能理解和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学习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链接】链接一:1.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⑴地球和其它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的自传;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轨道面上(共面性)使大小行星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在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⑵地球和其它七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①据目前所知,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②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适中,接受太阳的光热比较适量,使水得以在液体状态下存在,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③地球具有适当的质量和体积,其引力可以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④只有地球固体表面和地表的温度才适合生物生长。

⑤地球大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基本上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氧气,而其它行星都缺少氧气。

⒉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上生命物质的存在的条件: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主要得益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物质条件。

⑴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地球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比较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一直没有中断②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在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⑵地球自身适宜的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

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也保证了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条件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湘教版必修1【背景资料】什么是七星联珠,日全食怎么形成等各种天体现象的理解都源自这部分知识。

【课标要求】●能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特点●会用资料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客观因素【预习目标】1、天体类型、、、还有、、等2、天体系统包含关系总星系(可见宇宙)3、通过图1-3和说明太阳系天体类型4、思考表1.1体现地球的什么特性(普通性、特殊性?)5、月亮的运动特征(月相)6、通过P10和随后的活动思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因素是哪些?7、据P8阅读第二段思考安全的宇宙环境(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怎么体现?8、地球存在生命的本身条件是哪些【知识自理】【练习提高】1、目前观测到的类似地月系的天体系统有( )A、太阳系B.水星系C.银河系D、天王星系2、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A、太阳B、金星C、月球D、土星3、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 )A、类地行星与巨行星之间B、巨行星与远日行星之间C、火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D、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4、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A、与太阳距离适中B、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一致C、存在生命D、公转、自转方向一致5、冥王星被降级的主要原因是( )A 距日较远B 温度最低C 质量小D 轨道最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大气必然存在生命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的温度影响巨大C、体积质量对地球大气没有影响D、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出现7、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系有太阳和行星组成B、八大行星中类地行星最多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D、金星上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8、关于八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地球相邻的是火星和木星B、与地球相邻的都是类地行星C、各行星公转的方向周期一致D、巨行星轨道相邻9、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是指( )①太阳稳定②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一致③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④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一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填图A 日地距离适中B 适宜的大气成分和厚度C 稳定的光照D 适宜的温度E 安全的宇宙环境F 质量体积适中G 液态水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础自主落实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导学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导学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在多层次天体系统的知识背景下,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结合地球所处的恒星际环境和行星际环境,综合考虑地球的质量、体积、自转周期等,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辩证地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目前人类在探索外太空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主要观点。

必备知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的类型:①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其主要成分是氢。

②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③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④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⑤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呈云雾状外貌的天体。

(彗尾的朝向、长度?)⑥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一般认为:流星体绕太阳公转。

(1)天体分类:a.自然天体:自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影响就存在的,如太阳,月球,其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人造天体:由人类参与建造的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

(2)判断天体:a.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b.二看其是否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的才是天体。

c.三看其是否某一天体的一部分。

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1)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2)太阳系:(太阳是中心天体)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识 导 引第一步·新课学前预习——学习新知 挑战自我 学习新知 一、宇宙1.概念: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一,是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宇宙的物质性(1)概念:宇宙由不同形态的________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________。

(2)类型:按照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宇宙中的天体划分为星云、________、________、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3.天体系统——宇宙的运动性 (1)形成:________的邻近的天体相互________,形成了以质量________的天体为中心,其他天体围绕这个中心________的天体“集团”。

(2)层次(如图)A 可观测 宇宙 ⎩⎪⎨⎪⎧河外星系B ⎩⎪⎨⎪⎧其他恒星系统C ⎩⎪⎨⎪⎧其他行星系统D助学助记地理学上强调的宇宙是“有限的宇宙”。

它在时间上有始有终,空间上是有边际的。

哲学上认为的宇宙是没有起点、终点和边界范围的。

[易错辨析]只有两颗及以上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能组成天体系统,谁的质量大且被其他天体绕转,谁就是其中心天体。

二、太阳系1.组成:由太阳、________及其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

(2)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

三、地球1.普通性:就________和________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突出。

2.特殊性(1)表现: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________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①自身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________,并有液态水;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适当,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________。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1.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使用说明以及学法指导】预习课本内容,课前全体同学完成【基础案】,依据基础案的纲要在课本上圈点出知识要点。

课程结束后完成【扣标小结】即可以用大括号或知识树总结本课内容。

【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特点、各种天体、天体系统。

2.通过阅读材料,探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掌握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位置。

【重点难点】重点:天体系统、太阳活动难点:判断天体【基础案】【基础知识】:一宇宙1.天体:宇宙中多种多样的物质。

例如、、、、、等。

最等基本的天体、2.天体系统3.天体系统示意图:(见拓展案)二、太阳1.太阳能量的来源: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人类肉眼可以看到的是3.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太阳活动(见拓展案)【我的质疑】:【拓展案】:【合作探究】:【探究1】根据教材p3-4,画出天体系统示意图【探究2】日本气象专家认为极端气候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

日本《现代周刊》(1999)上有一篇文章这样介绍:从今年夏天开始,太阳黑子的活动达到了最大。

在11年前的1988年,日本遭受冷夏的袭击,美国和欧洲却遭受酷暑和干旱的煎熬。

在意大利,由于炎热而造成铁路变形、列车脱轨。

美国从4月中旬到8月为止.几乎滴雨不下,密西西比河的水面不断下降.速船都无法行驶。

据图和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它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2)一般认为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和。

(3)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为11年。

而从图上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文章中说1988年又是峰年,对此应怎样解释? 。

(4)耀斑活动为什么会干扰无线电通信?。

(5)黑子在光球面有明显的往返移动现象,形状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扣标小结】:【巩固案】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太阳 B 哈雷彗星 C 运行中的“嫦娥一号” D 陨石2、太阳大气层的名称: A ;B 。

新教材地理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地理 1.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2)-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宇宙、太阳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特点及能掌握判断天体的方法。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通过阅读中国的太空探索和利用历程,掌握航天基地的建设条件。

4.通过学习,描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出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5.识别太阳活动的类型,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2.学会判断天体的方法。

3.识别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学会航天基地建设条件的分析。

5、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6、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宇宙(一)宇宙的概念概念:宇宙是和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二)天体1.概念:宇宙具有特点,且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宇宙中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宇宙有多种多样的天体,例如星云、恒星、、、、、星际物质等。

其中和是最基本的天体。

夜晚我们所见的满天繁星,绝大多数是。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常见类型(1)恒星:由组成,质量庞大,自身能,实际处在不断运动之中。

(2)星云:由和物质组成的天体。

密度,体积和质量都。

(3)行星:指自己本身,沿着固定的轨道围绕运动的球状天体。

(4)卫星:指自己本身不发光,沿着轨道绕运动的球状天体。

是地球的一颗行星。

(5)流星体:①流星体:运行于 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

②流星: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 生热而燃烧 形成流星。

③陨星:少数 的流星残体落到 ,叫作陨星。

(6)彗星: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的外表,大部分彗星的运行轨道是扁长的 ,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 年。

【思考】在外太空绕地球运转的卫星是天体吗?三、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处在不停的 之中。

天体之间 、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级别总星系(二、太阳(一)太阳概况太阳是一个主要由 组成的炽热气体球,表面温度可达约6000K 。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兴和一中高一年级湘教版必修一地理导学案
课题:1.1地球的宇宙环境编写人:贾雨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掌握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知道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掌握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及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1)八颗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____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轨道和
(3)八颗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箭头表示出来。

(2)地月系是指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自主学习
________E.________
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并用直线相连。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气层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
c.水处于液体状态
d.减少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53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1)

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1)

第一节地球中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层次和常见天体。

2.知道太阳系的组成,理解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与结构特征。

3.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自主学习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认识历程: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星系总星系2、人类目前已经观测到的宇宙叫。

大小是。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1)、天体的定义: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天体的类型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尘埃)等人造天体:人类发射并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

包括航天器和空间垃圾2.天体系统: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三、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轨道________、________,公转方向________。

3.八大行星分类:____ ___ _是类地行星、____ ___ _是巨行星、_______ _ 是远日行星。

________是地内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外行星。

四、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A、稳定的____ ___1、外部原因 B、安全的____ ___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A、充足的____ __,有_ __态水(原始海洋的形成)2. 自身原因B、恰到好处的大气_ __和大气_ __(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C、适宜的太阳_ _和_ _范围(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当)【巩固练习】1.与北极星属同一类型天体的是()A.月亮B.金星C.太阳D.哈雷彗星2.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左邻右舍分别为()A.水星金星B.木星火星C.火星土星D.金星火星3.以下有关不同行星质量、密度、表面温度、公转周期比较正确的是()A.质量:地球>木星B.密度:金星>土星C.温度:地球<天王星D.公转周期:海王星<水星4.下列各组天体所属类型相同的是()A.木星与北斗星B.月球与小行星C.织女星与北极星D.彗星与航天飞机5.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的宇宙环境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恒星由③组成,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明亮闪烁④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物质为氢轮廓模糊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⑤运行,质量较恒星小,本身不发光相对于星空背景, 有明显位置移动卫星环绕⑥运行,大小差别很大移动,月相有圆缺变化⑦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体积大,质量小,呈云雾状拖着长尾巴⑧太阳系中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大大小小的尘粒和固体块一闪即逝星际物质宇宙间极其稀薄的⑨、⑩肉眼看不见二、天体系统(读P3~4完成)1.概念:宇宙中运动的天体、,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填图中名称)3.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为什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自我诊断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停留在发射场的航天飞机属于人造天体。

( )2.同级别天体系统的空间范围一定相等。

( )3.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 )互动探究探究活动天体与天体系统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的剧情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最终通过引爆木星大气层,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推动地球成功逃逸,并把地球带往新的家园,那就是4.22光年外的比邻星系,比邻星处于一个由三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之中。

(1)材料中的地球、木星、太阳、比邻星各属于哪种天体?(2)比邻星有何特点?(3)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地球“流浪”过程中所处的天体系统。

知识整合一、天体的判断方法1.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到地面就不是天体了。

2.看其能否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

3.看其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例如: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二、天体系统的层次、组成及判断方法1.层次: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具体如下图所示()2.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天体系统组成其他可观测宇宙银河系与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都是星系(1)火星探测器在上图所示位置时是否属于天体?着陆时是否属于天体?(2)图中共包括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高考考点: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知道主要天体的显著特征,并能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并能解释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的原3.能说出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识记要点,夯实基础!(熟读图文详解10——12页)(一)宇宙的两大特征1.物质性:宇宙是由哪些天体组成的?2.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__________、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方法指导天体系统的概念较多,记忆时易混淆,可按概念外延(概念所反映地理事物的范围)由小到大串联起来记忆: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中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宇宙部分,但并不是整个宇宙。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①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内行星:地外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②运动特征⎩⎪⎨⎪⎧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 性:绕日公转的轨道形状近似圆形 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二、太阳 1.太阳辐射(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直接提供○25 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26(2)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___________的主要动力。

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 层,B 层,C 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 层的 ,B 层的 ,其周期约为 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3.主要影响(1)扰动地球上空的________,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______”现象。

(3)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_____”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_____、水旱灾害等。

【预习自测】1.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天体。

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含答案)

必修一:1.1《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 1.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独学要求:阅读课本P6-10正文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进行独学检测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人类认识宇宙的路程漫长而曲折。

目前对宇宙的认识还只是“沧海一粟”。

2.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的半径为①________亿光年。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1)概念: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通称为天体。

(2)类型:包括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

(3)分布:在宇宙空间中的分布是⑥________的。

2.天体系统(1)成因:⑦________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⑧ 系⎩⎨⎧ ⑩ 系⎩⎪⎨⎪⎧⑪ 系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⑨ 系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组成:⑫ 和星云恒星间的最小距离单位:⑬总星系(可见宇宙):银河系和⑭ 星系构 成的最大天体系统Ⅲ.地月系⎩⎪⎨⎪⎧中心天体:○28 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相同的月面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从地球的○29________和所处的○30________而言,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特殊性——存在生命⎩⎪⎨⎪⎧充足的○31 恰到好处的○32 和○33 适宜的○34 和○35小组探究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探究材料】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

1.待发射的“嫦娥二号”是不是天体?一个物体要成为天体需要符合哪些条件?2.“嫦娥二号”围绕月球飞行是否离开了地月系?3.宇宙就是总星系,这种说法正确吗?【规律总结】(1)天体之间要构成天体系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二要”:一要相互吸引,二要相互绕转。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课题:地球的宇宙环境第 1 课时计划课时【学习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思与纠错栏1.根据图像资料,结合天文观测活动,描述各类天体的特点以及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2、运用视频资料、示意图指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并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出行星地球的普通型和特殊性,体会保护地球宇宙环境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1、天体的判别2、天体系统的层级结构,地球的宇宙位置和宇宙环境。

3、地球的特殊性。

【学法指导】1、讲述课本编写的层次结构,预习课本。

2、分析图文材料,获取信息。

【导学环节】一、导视频:宇宙环境如此危险,为什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却很安全教材p2图1.1及文字信息问题一:请说明说宇宙环境危险的原因。

二思、三议、四展阅读教材p2-4问题二:宇宙中有哪些天体?(教材p2-4)问题三:如何判断天体?问题四:宇宙中的天体系统。

问题五: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探究二:根据以上两组资料和p6表1.2问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地球的特别之处。

五评重点掌握天体的判别、地球的特殊性;基础知识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

六助(课后回顾知识,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问学生或老师)七测一、判断以下是否是天体1、在太空遨游的宇宙飞船2、停留在发射架上的神舟飞船3、漂浮在太空中的空气分子和尘埃4、丢弃的太空垃圾5、天空中飘浮的云朵6、人类的家园——地球二选择题.1、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物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2.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观测到的各种物体总称为天体B.宇宙是无限的,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3、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的宇宙环境是()A.水汽从地球内部溢出形成原始海洋B.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C.地球能保存住大气,且大气成分经过漫长的演化,适宜生命的进化发展D.体积和质量适中对大气圈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八、课后活动完成课本p4-5天文现象观测活动,并画出月亮位置和形状逐日变化图。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用 )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用 )

班级:姓名:学号: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写出宇宙中的天体类别2.能说出并默写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3.能向同学讲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能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二、重点难点能说出并默写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三、情景设置宇宙是由各种运动着的天体组成的物质世界,结合课本“宇宙”部分的内容,设计一幅结构图,表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

四、学法指导读图背诵讨论五、问题导学(一).宇宙1.天体:类型有、、,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2.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3.天体系统:距离相近的天体相互和相互,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4.目前人们认识的宇宙范围约为光年,光年是一个单位。

(二).太阳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它是的中心天体。

(三).地球1.类地行星包括,,,。

2.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特征、特征等与其他行星相似或相同3.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是惟一存在的天体。

(三)合作探究★(活动1)对地球而言,太阳是特别重要的天体。

读课本“太阳系模式图”和“太阳结构图”了解太阳概况,完成下列要求:(1、、、,、,、★(活动2)图1-1-1是“太阳系局部图”,读图回答:(1)在图中A行星处标出其绕日公转方向。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图中的彗星是指著名的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3)A是星,C是带。

(活动3图1-1-2 六、达标检测选择题1.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总星系D .地月系2.有关天体系统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B .天体系统中河外星系不包括地球C .宇宙中的“宇”是指时间的无始无终D .最远的星系与地球的距离估计有80亿光年3.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B .河外星系C .银河系D .总星系4.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由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氧B .太阳内部进行着一连串的核裂变反应C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是我们生产、生活的最主要能源D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5.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B .太阳系是由太阳与九大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C .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D .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加长B .日本C .前苏联D .美国二、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用箭头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学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地球的宇宙环境》参考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的掌握地球作为天体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提高图表对比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对图表对比、数据分析,探究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一、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大框题,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八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图太阳系模式图观察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方向有是自___向___。

3.读表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析(1)行星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____性的特点。

(2)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行状具有____特点。

4.由此我们能够得出关于行星绕太阳的公转运动的特征是(1)_______,(2)_______(3)_______5.按____、____、____,等特征,通常将八大行星分为____、____、____三大类。

二、学生阅读教材第三大框题,存在生命的行星1.地球是太阳系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行星。

原因有(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大行星中,类地行星与巨行星比较,特点是()A.质量较大B.有固态外壳C.平均密度低D.都有卫星,但数量少2.地球上具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温度条件的原因是()A.日地距离适中B.卫星个数相当C.地壳运动的缓慢性和稳定性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学习建议:请同学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探究学习。

探究点二:地球的普通性问题1:读课本P“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怎样排列?问题2:分析课本表并结合课本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特征:可总结出八大行星公转方向有______的特征,行星轨道倾角可总结出_______的特征,根据偏心率可总结出_______(2)结构特征:比较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填写下表,并思考:你能比较它们密度大小吗?行星类别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探究点二:地球的特殊性:问题1: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推理说明地球纯在生命的条件。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知道可见宇宙的范围、天体类型及太阳系中的主要成员。

2.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3.运用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特征。

[自主梳理]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人类已观测到的有限宇宙。

2.范围半径约是140亿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宇宙间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为天体。

它们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银河系及河外星系4.太阳系(1)组成: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组成。

(2)主要行星①水星、②金星、③地球、④火星、⑤木星、⑥土星、⑦天王星、⑧海王星。

(3)地月系⎩⎪⎨⎪⎧ 组成:地球与月球特点: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方向和周期一致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行星中,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比较普通。

2.特殊性(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1)充足的水分。

(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思考问题]1.如何区别流星、流星体、陨星?提示: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流星体是在行星际空间环绕太阳运行的微小天体。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同大气摩擦而燃烧,产生明亮的光迹,这就是流星。

如果流星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穿透整个大气层,一直降落到地面,则形成陨星(又可分为陨石和陨铁)。

2.如何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提示:火星与木星之间。

3.八大行星在公转方向上有何共同特点?提示:都为自西向东。

考点天体的物质性与运动性[课堂实录]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由双星体系M33X-7中的黑洞不断喷射出大量X射线等神秘特性,演绎出一个全新的黑洞形成历史,其理论丰富了科学家对于双星体系演化及大质量黑洞形成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1)主要类型:□01恒星、星云、□02行星、流星体、□03彗星等。

(2)概念:□11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天体系统(1)形成: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12相互绕转。

(2)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13地月系、太阳系、□14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1.判断正误。

(1)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

(×)(2)光年是时间单位。

(×)2.月球不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答案 D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月球不属于河外星系。

3.试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天体、哪些是人造天体。

提示自然天体:太阳、北极星、月球等。

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嫦娥二号、空间站等。

二、行星地球1.行星的类别2.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普通性运动特征:八大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具有□05同向性,公转轨道具有□06共面性,□07公转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表现:□08距日远近、□09自身的体积、公转方式等方面,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表现:地球是八颗行星中唯一存在□10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条件:地球上具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和繁衍的□11温度、大气、□12水等条件。

1.判断正误。

(1)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地表温度适宜仅指地表平均温度适宜。

(×)2.有关行星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水星—类地行星B.木星—巨行星C.金星—类地行星D.海王星—巨行星答案 D解析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3.地球表面具有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形成地表温度适宜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提示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等。

任务探究天体和天体系统材料一北京时间2018年3月17日15时10分,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卫星随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下图为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图片中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是否属于天体?请说出判断依据。

(2)进入预定轨道的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将和哪个天体组成天体系统,与该天体系统同级的天体系统名称是什么?(3)判断材料二中四个天体系统名称。

(4)作为天体,地球和太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成果展示](1)不属于。

陆地勘查卫星四号没有进入宇宙空间,还是地球的附属物,不是宇宙间的物质。

(2)地球。

地月系。

(3)甲—可观测宇宙,乙—银河系,丙—太阳系,丁—地月系。

(4)太阳属于恒星,体积和质量大,能自身发光发热。

地球属于行星,体积和质量小,不能自身发光发热,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1.天体的判断(1)天体的判断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01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落回地球、地表的物体不是天体。

二看实质:它是不是□02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三看□03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动,依附在天体上运行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例如,判断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是否属于天体。

(2)天体类型的判断据天体的□04结构特征和□05运动特征判断天体类型。

2.天体系统的层次与判断(1)天体系统的判断判断天体系统的条件: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如地球和月球构成天体系统,北斗七星没有构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基本方法:据中心天体和绕转特征判断。

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右图为“张衡一号”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属于天体的是()A.进入轨道的“张衡一号”B.分离后的火箭C.发射前的“张衡一号”D.分离前的火箭(2)与图示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可观测宇宙科学思维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分析思路第(1)题,天体的判断依据主要是天体的存在位置,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位于地球上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进入轨道的“张衡一号”是人造天体;分离后的火箭会掉落地球,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天体;发射前的“张衡一号”和分离前的火箭是地球上的物品,不属于天体。

第(2)题,天体系统判断的依据主要是中心天体和绕转特征。

读图可知,图示天体系统包括地球和“张衡一号”,属于行星系统,与地月系级别相同。

[答案](1)A(2)A提升运用能力2017年10月8日晚间发生一次月全食天象,多地能见到古铜色的“红月亮”遥挂夜空的美景。

读月食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小的天体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答案 C解析图中最小的天体是月球,它属于卫星;恒星、星云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体积、质量很大;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质量较大。

2.关于月球在天体系统中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可观测宇宙④银河系⑤河外星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 A解析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可观测宇宙,①②③④正确;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并列,没有包含关系,⑤错误。

任务探究行星地球物理学家组织网2018年2月26日报道,巴西科学家称,他们在地球上找到了与木卫二“欧罗巴”海底极其类似的环境,为木卫二可能存在生命再添新的证据。

木卫二是科学家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目标,因为它可能为生命提供了宜居环境:其厚约10千米的冰壳下,是一个超过100千米深的液态水海洋。

木卫二的直径为3 138千米,质量不足地球的1/100。

上图为木卫二模拟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证实木卫二上存在海洋?(2)与地球相比,木卫二存在生命的不利条件是什么?(3)试比较木星、地球的结构特征。

[成果展示](1)木卫二存在生命需要具备与地球相似的条件,包括温度、大气、液态水等。

如果木卫二上存在海洋,则具备了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2)木卫二距太阳较远,表面温度低;木卫二体积、质量较小,大气层稀薄。

(3)木星属于巨行星,距太阳距离远,体积和质量大,密度小;地球属于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小,密度大。

1.普通性的判断——据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判断(1)运动特征(2)结构特征地球在距日远近、质量、体积、密度、自转和公转周期、表面温度等方面与类地行星相似。

如下图所示: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的分析思路2017年2月2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比利时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9光年的“Trappist-1”恒星系统的七颗行星中,有三颗位于宜居带。

“Trappist-1”的质量和表面温度,分别约为太阳的十分之一和二分之一。

下图为“Trappist-1”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地球的大气环境对地球生命的起源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大气对地球生命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有()①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保护地表生命②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③成云致雨,促进水的形成④缩小温差,有利于生物的生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天文学上的“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宜生物繁衍的区域。

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最有可能()A.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B.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C.等于月球与太阳的距离D.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科学思维存在生命的分析方法第(1)题,大气层并不能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但小行星撞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小行星“燃烧”,绝大部分小行星不能进入地表,有利于保护地球生命,故排除①。

第(2)题,“Trappist-1”的表面温度低于太阳,宜居带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故材料中“宜居带”与“Trappist-1”的距离应小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A项正确。

[答案](1)D(2)A提升运用能力2017年10月4日20时7分,在云南香格里拉县城西北的上空,一颗小行星脱离原轨道差点撞击上地球。

最终,它在离地表不足40千米的空中爆炸。

据此完成1~2题。

1.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与火星之间B.地球与金星之间C.火星与木星之间D.木星与土星之间答案 C解析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位置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

2.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A.适宜的温度B.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C.液态水D.安全的宇宙环境答案 B解析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B项正确;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存在,A、C两项错误;太阳系行星轨道同向、共面、近圆,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D项错误。

教材活动巧点拨[教材第4~5页活动]思路点拨(1)观测时段的选择:以农历初一和十五为中心的半个月效果较佳。

(2)观察时刻的选择:当地时间19时。

中国东部地区可在北京时间19时观测,新疆、西藏地区可在北京时间21时观测。

农历每月十六日至三十日,选择当地时间6时效果好于19时。

(3)以农历初一和十五为中心,会形成半对称效果图形,更有利于推测其余日期的月相位置。

(4)日期选择也可以有间隔性的进行,中间位置可以根据前后两日推测其位置及特征。

成果展示 1.月相变化规律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廿二、廿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

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2.月相逐月变化图。

地理实践深探索方向与建议1.夜晚星空的观察,寻找星空中的五大行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描述其在星空中的位置特征,说出北斗七星斗柄朝向特点。

2.通过网络查找生命起源的资料,并概括生命起源的特点。

3.通过网络查找哈雷彗星资料,判断下次回归地球的时间。

4.关注中国航天发射大事,说明与之相联系的天体和天体系统。

5.寻找天文事件,如流星雨、日食、月食等。

请同学们从以上几个方面任意选择,也可选择其他活动。

完成实践活动。

展示与评价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探究点题号天体和天体系统1、2、3、5、7、8、13(1)(3)、14(1)(2)行星地球4、6、9、10、11、12、13(2)(4)(5)、14(3)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读图,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