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原子结构模型
1-1-1 原子结构模型
编号:01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学案)2010年2月19日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学案导学过程】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__ ;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氢原子光谱知识支持: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光谱:。
连续光谱:。
线状光谱:。
利用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图1 是连续光谱还是线状光谱?为什么?②图2是氢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还是线状光谱?为什么?③你能用以上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吗?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1)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________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______能量。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E),而且能量是_________的,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轨道能量依n值(1,2,3,……)的增大而___________。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
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 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才会_______或______能量。
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_。
该理论重大贡献在于指出了原子光谱源自____________在能量不同的________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的处轨道的能量是_________的。
利用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玻尔理论是假设吗?②原子中的电子有确定的轨道吗?③你是如何理解“电子具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量子化的条件的内涵是什么?④n值不同能量不同,E1,E2,E3,有怎样的关系?④何为基态原子?激发态原子?⑤电子跃迁时伴随能量变化吗?⑥试用玻尔理论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
§1-1原子结构理论
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含核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
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 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不辐射能 量。(按能级分层排布)
2 表示微粒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密度
概率密度: 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称为该处的概率密度
我们常把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大小,用点的疏密来表 示,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区域,用密集的小点来表示;电 子出现概率密度小的区域,用稀疏的小点来表示。这样得到 的图像称为电子云,它是电子在核外空间各处出现概率密度 大小的形象画描绘。
ʘ、ϕ分别是角度θ和φ的函数。
通常,将与角度有关的两个函数合并为
Y(θ,φ) 那么有 (r,,) R(r)Y (,)
波函数的径向部分
波函数的角度部分
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
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得到具体的波函数ψ,每个 解出的波函数被边界条件限制,得到波函数 下具体的解,从而确定三个量子数。 主量子数:n=1,2,3,······,∞ 角量子数:l=0,1,2,······,n-1 磁量子数:m=0,±1,±2,······,±l 用一套三个量子数(n,l,m)解薛定谔方程, 得到波函数的 Rnl (r)和Yl(m ,)
arccosz
r
arctan y
x
x r sin cos
y
r
sin
sin
z r cos
r x2 y2 z2 arccosz
r
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及其应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的研究对于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至关重要。
在20世纪初期,人们发现了原子中存在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概念,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理论模型。
这些理论模型包括了经典物理学,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等,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经典物理学模型最早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是基于经典物理学的。
这个模型称为“普朗克-玻尔原子模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的。
他的模型将电子视为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运动的粒子,其轨道的半径具有离散的量子能级。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线性分布和其他原子的光谱现象。
不过这个模型无法解释实际原子中存在的众多问题,例如特定能量电子的存在,几率密度和双重光谱。
二、量子力学模型二十世纪初,在研究黑体辐射和单位分子反应时,人们发现了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促使他们提出了量子力学的概念。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分子和物质微观性质的一种理论。
史无前例的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在描述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时,必须借助于量子力学。
利用量子力学理论可以解释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实验结果,例如光谱线的分裂等现象。
在量子力学理论中,电子被视为自旋和电荷的粒子,其运动遵循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方程描述电子的概率波函数,它是一个数学函数,用于解释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概率分布。
在这个模型中,原子的电子云分布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来。
这个模型的优点是比经典物理学模型更精确和可靠。
缺点是仅适用于单电子原子,对于多电子原子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的情况,其计算十分复杂。
三、统计力学模型物质由大量粒子组成,而每个粒子皆遵循统计力学规律。
统计力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仅要知道体系的宏观状态,还要知道它的微观状态。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可以推导出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热力学性质等等。
在原子结构的研究中,统计力学模型指导了我们了解原子各种状态下的能量和随机运动行为。
在统计力学理论中,电子被视为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波。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一.课标解读: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掌握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5.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了解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结构模型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6.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及四个量子数的具体含义,能用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7.了解s,p,d轨道电子云的不同。
二.知识点精讲(知识再现)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中有关量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Z)=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阳离子为正,阴离子为负)3.同位素:4.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1个12C原子的质量×1/125.几种特殊粒子的结构特点:⑴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阴离子跟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如O2-、F-与Ne相同⑵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4、N3-、NH2-、NH3、NH4+、O2-、OH-、H2O、H3O+、F-、HF、Ne、Na+、Mg2+、Al3+等②18电子粒子:SiH4、P3-、PH3、S2-、HS-、H2S、Cl-、HCl、Ar、K+、Ca2+、等(F2、H2O2、C2H6、CH3OH)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NH4+、H3O+等;阴离子有:F-、OH-、NH2-、HS-、Cl-等。
6.氢原子光谱:广义上讲光即,可见光的真空波长在之间。
可见光的视觉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
氢气在高压分解为原子后得到的光谱特点是,这种光谱是,原子光谱即为;而阳光形成光谱为,这种光谱特点是。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PPT
课前篇自主预习
知识铺垫
新知预习
自主测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 ) (2)钾原子的M层可以排9个电子。 ( ) (3)每一周期的最外层电子均是由1个至8个电子。 ( ) (4)同周期中元素电子层数一定相同。 ( ) (5)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族序数。 ( ) (6)0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 (7)每一纵列一定为一族。 ( ) (8)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 了。 ( ) 答案(1)× (2)× (3)× (4)√ (5)× (6)× (7)× (8)×
。
⑧原子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⑨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⑩原子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
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
提示①H、Li、Na、K ②He、Be、Mg、Ca ③Be、Ar ④C
O Ne ⑤He、C、S、O ⑥H、Be、Al ⑦Li ⑧Be
⑨Li、Si ⑩Li、P ⑪11H
为2、3或4。若含有2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10,不满足质子数是最
外层电子数的3倍;若含有3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15,满足质子数是
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为P,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5;
若含有4个电子层,则电子数为20,不满足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3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脉络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微思考1】构成原子或离子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如何? 提示(1)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的电荷数。 (3)阴离子: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的电荷数。
第一章_第1节_原子结构模型知识点及练习[选修3]鲁科版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葡萄干布丁模型”)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核式模型”)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模型”)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量子力学模型”)【例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二、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光谱: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1)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在真空中波长介于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
不同波长的光在人的视觉中表现出不同的颜色,按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实际上,广义的光即电磁波,除了可见光外,还包括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等。
(2)人们在真空放电管内充入低压氢气,并在放电管两端的电极间加上高压电时,氢气会放电发光,利用三棱镜可观察到不连续的线状光谱。
(3)光谱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线状光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离的谱线所组成的光谱(图1-1)锂、氦、汞的发射光谱锂、氦、汞的吸收光谱图1-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所得的光谱,如阳光形成的光谱。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课件
二、电子的发现
1.汤姆孙的探究
(1)让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和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它是B(A.
带正电 B.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了它的比荷。
(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证明这
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
(3)进一步研究新现象,不论是由于正离子的轰击,紫外光的照射,
金属受热还是放射性物质的自发辐射,都能发射同样的带电粒子—
核库仑斥力的作用,所以选项D错误,C正确。
答案:C
—电子。由此可见,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
质单元。
2.密立根“油滴实验”
(1)精确测定电子电荷。
(2)电荷是量子化的。
3.电子的有关常量
→电性:负电
→电量: = 1.602 × 10-19 C,与氢离子
组成
阴极射线
电子 带电量相同
成分
→质量:e = 9.1 × 10-31 kg
四、α粒子散射实验
1.α粒子
α粒子是从放射性物质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含有两个
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
2.实验方法
用α粒子源发射的α粒子束轰击金箔,用带有荧光屏的放大镜,在
水平面内不同方向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观察,根据散射到各方向的α
粒子所占的比例,可以推知原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情况。
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原子结构
问题探究
1.1808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化学实验的结果,发表了“原子
论”,说明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同时他又断定:原子就像一个实心球,
是不能分割的,他的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正确吗?
2022-2023学年鲁科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课件(52张)
(3)习惯上人们用“原子轨道”来描述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层为 n 的状态,有 n2 个原子轨道。
n 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电子层或 符号
量子数 n
能级
原子轨道
n=1
K
n=2
L
1s 12 _2_s_、__2_p_
1s 2s、 13 __2_p_x、___2_p_y、__2_p_z__
答案
解析 电子云图就是用小黑点疏密程度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某处单 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故 A 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每个小黑点代表电子出现的概率,不是电子在核 外所处的位置,故 B 错误;对比图 1、图 2 可知,在球体内出现该电子的几 率大,界面外出现该电子的几率小,故 C 错误;1s 轨道呈球形,沿剖面直 径连线,有无数对称轴,故 D 正确。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1)原子中的电子在 06 ___具__有__确__定__半__径_____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 动,并且不辐射 07 __能__量__。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 08 ___不__同__的__能__量____,而且能量值是 09 __不__连__续___的,这称为能量“ 10 __量__子__化___”。轨道能量依 n 值(1、2、3、…) 的增大而 11 __升__高__,n 称为 12 __量__子__数___。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于 n=1 的轨道时,能量最低,这种状态称为 13 __基__态__,能量高于基态能量的状态 称为 14 __激__发__态___。 (3)只有当电子 15 _从__一__个__轨__道__跃__迁__到__另__一__个__轨__道__时,才会辐射或吸收 能量,当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 16 __光__的__形__式____表现出来并被记录时,就形 成了光谱。
【化学】1,1.2《原子结构模型》课件_(鲁科版选修3)第二课时
(3)量子数和原子轨道的关系
n l m 原子轨道
符号
ms
取值
±1/2 ±1/2 ±1/2 ±1/2 ±1/2
取值 符号 取值 符号 取值 1 2 K L 0 0 1 0 1 3 M 2 d s s p s p 0 0 0, ±1 0 0, ±1 0, ±1 ±2
1s
2s 2px 2py 2pz 3s 3px 3py 3pz
练习:找出下列条件下能级的数目,并写出其 能级的符号 A. n=1 1 1s C. n=3 3 3s 3p 3d B. n=2 2 2s 2p D. n=4 4 4s 4p 4d 4f
规律: 每层的能级数值=电子层数
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1)原子光谱带来的疑问? ①钠原子光谱在n=3到n=4之间会产生两(多)条谱线.
P能级的原子轨道
z
z
z
y x
x
y
x
y
P能级的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 子轨道,它们相互垂直,分别以P x,Py,PZ表示。P电子 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n增大而增大。在同一能层 中 P x,Py,PZ的能量相同。
P能级的3个原子轨道P x,Py,PZ合在 一起的情形.
P 能 级 的 原 子 轨 道
第1电子层:只有 s 能级。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能级。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能级。
原子轨道 s p d
轨道个数 1 3 5
f
7
第1电子层:只有 s 轨道,有 1 个原子轨道 第2电子层:有 s、p 两种轨道,有 4 个原子轨道 第3电子层:有 s、p、d 三种轨道,有 9 个原子轨道
薛定谔方程 与四个量子数
1987-1961 E.Schrodinger , 奥地利物理学家
【教学课件】《第3节原子的结构模型》(18张ppt )
4、 在①分子 ②原子 ③质子 ④电子⑤离子 ⑥原
子核 ⑦中子 ⑧元素中,选择: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①__②__⑤____ ,其
中__②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它是由 __⑥___和___④__构成的。
20
17
氯离子
17
17
20
18
失电子 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形成原因:原子
带电的原子 (或原子团
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得电子
) 硫酸铜(CuSO4)是由铜离子Cu2+ 和 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的。
金属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少于_4__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失__去__电子,形 成_阳___离子。Ex:钠、镁、铝、铁
带负电荷 9.1176×10-31千克
(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为什么原子呈电中性?
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 夸克
四、随堂练习
1.原子核( B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 B )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质子
[3]极少数被弹射了回来,原因是: α粒子撞击到了带正电荷、质量大、体积很小的核。 。
α粒子散射实验
二、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
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中 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 绕太阳运动那样。“行星模型”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问题探究 根据已有知识,试写出K原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一:
答案二:
15
三、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须遵循 一定的能级顺序进行填充
构造原理: 1s;2s 2p;3s 3p;4s 3d 4p; 规律 5s 4d 5p; 6s 4f 5d 6p;7s 5f 6d 7p
布式错误的是( D )
A. Al 1s22s22p63s23p1 B. O2- 1s22s22p6 C. Na+ 1s22s22p6 D. Si 1s22s22p2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 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1s<2s<3s<4s;2p<3p<4p; 3d<4d (3) 不同层不同能级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
ns<(n-2)f<(n-1)d<np (n为能层序数)
2.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
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
能层序数
能级符号
该能级上排布 的电子数来自Na:1s22s22p63s1
K
L
M
Fe:1s22s22p63s23p63d64s2
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1803年道尔顿英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112020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大量氢少量氦极少量锂约2h后诞生于2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所有元素之母
1、原子的认识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立特 思辨精神
原子:源自古希腊语Atom,不可再分的微粒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_原子结构的模型.doc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发展史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西瓜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实验过程一一用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金箔(a)4、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5、现代科学理论:“电子云模型”,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二、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担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
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
二、原子核的结构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是所有原子核都有中子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5)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典型例题】例1.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B.质子、电子C.中子、电子D.质子、中子例2.有下列粒子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有 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有__________ ,不带电的有____________ ;在同种原子中,粒子数目一定相同的是 ______________ (质子和电子)。
例3.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
B. 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1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
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阐明了
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 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玻尔提出的这 些重要概念和观点至今还为人们所使用。
但玻尔理论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解释氢原子的精细光谱; 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与四个量子数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 空间运动状态可以用原子轨道来描述,而每个 原子轨道须由三个量子数n、l、n共同标记。
⑴主量子数n:
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
对应的符号为 K,L,M,N,O,P… 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人们将n 所表示的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
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 A、D )。 A. 6s B. 2d C. 3f D. 7p 2.下列各能层中不包含p能级的是( D )。 A. N B. M C. L D. K
3.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B ) A. s能级 B. p能级 C. d能级
D. f能级
4.下列关于1s轨道电子云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的多少 B. 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C. 小黑点密表示在该核外空间的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概率大
D. 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练习:找出下列条件下原子轨道的数目 A. n=1 1 1s 2s 2px 2py 2pz
B. n=2 4
C. n=3 9
3s 3px 3py 3pz 3dxy 3dyz
3dxz 3dx2-y2 3dz2
规律:每层的原子轨道数为层数的平方(n2)
原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标要求]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1.能级符号及所含轨道数:s、1,p、3,d、5,f、7。
2.每个电子层所含能级类型:K:s;L:s、p;M:s、p、d;N:s、p、d、f。
3.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形。
4.原子轨道能量高低关系:同电子层不同能级:n f>n d>n p>n s;不同电子层同能级:n s>(n-1)s>(n-2)s>(n-3)s;同电子层同能级:n p x=n p y=n p z。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2.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5.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1)光谱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 或 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 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 光谱。
过渡:为了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 的实验事实,丹麦科学家玻尔在 原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 的原子结构模型,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1)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
2010年2月27日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氢原子光谱原理、规律、方法
知识支持: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
光谱:人们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
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级小而不能分辨的光谱。
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的、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的光谱。
(图1)
(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是连续光谱还是线状光谱?为什么?
图2是氢原子光谱,是连续光谱还是线状光谱?为什么?
你能用以上原子结构模型解释吗?
编号: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