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有哪些

合集下载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指太阳赤道平面和地球黄道平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日照情况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季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也是四季变化的原因之一。

黄赤交角对地理意义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黄赤交角越小,越靠近赤道的地区气温越高,越靠近两极的地区气温越低。

这也就是为什么地球的气候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形成了多个气候带的原因。

其次,黄赤交角还决定了昼夜长短和日晷高度。

赤道上的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而两极则有长时间的白夜和黑夜。

而日晷高度则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和地球的纬度决定。

在夏至和冬至这两个日子,太阳的日晷高度分别是最高和最低的。

最后,黄赤交角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磁场和极光的形成。

当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时,会形成极光。

而地球磁场的形成和运动又与地球自转和黄赤交角密切相关。

总之,黄赤交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参量,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昼夜长短、日晷高度以及地磁场和极光的形成等多个方面,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 1 -。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高一地理1.叙述赤道面和黄道面概念:赤道面就是地球赤道所在的平面,可以认为它是经过地轴中点并与地轴相垂直的平面。

黄道是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有时也可直接将地球公转轨道称为黄道。

黄道所在的平面就称为黄道面。

很明显,太阳与地心的连线总是保持在黄道面上的。

2.叙述黄赤交角概念:即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是相交的。

我们把这二平面的相交角称为黄赤交角。

在现代,这个交角是2326′。

同学在把握黄赤交角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的交角应当是90—2326′,即6634′。

由此可见,地轴相对于黄道面而言是倾斜的。

由于黄赤交角是相对稳定的,故地轴相对于黄道面的倾斜角也是相对稳定的,不因季节而转变。

人们常把黄道面看成是水平的,因而把地轴和赤道面看成是倾斜的。

由于存在这种水平和倾斜的关系,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就要发生变化。

这样就导入了其次个问题:黄赤交角的影响。

二、讲授“黄赤交角”的影响,可按如下步骤进行1.启发同学思索如下问题高一地理(l)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待同学思索并回答后,老师便可作归纳总结:由于地面是个球面,到达地球上的大阳光就只有一点是直射,其它地方都是斜射。

在直射点处的太阳光线与该地地平面是垂直的。

也可以理解为日心与地心的连线相交于地球表面上的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2)假如黄道面与赤道面重合,即黄赤交角为0,地轴与黄道面的关系怎样?太阳直射点位于何处?待同学回答后,老师可归纳为:在这种状况下,地轴是垂直于黄道面的,太阳直射点则始终保持在赤道上。

(3)实际上黄赤平面并不重合,而是存在2326′的交角,地轴相对黄道面也是倾斜的,那么,太阳直射点还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吗?回答明显是否定的。

既然太阳直射点不行能始终保持在赤道上,那么其变化状况又如何呢?以此引导同学乐观有序地思索问题。

(赤道面总与黄道面保持2326′的夹角,地轴总与黄道面保持6634′的倾角),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26′的纬线上,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A处到B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南纬2326′向北移动到赤道的过程;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B处向C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赤道向北移至北纬2326′高一地理的过程;公转到D处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说明从C处向D 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处于从北纬2326′向南移至赤道的过程;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又回到南纬2326′的纬线上,说明从D处向A处运行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处于从赤道向南移至南纬2326′的过程。

黄赤交角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变化规律
黄赤交角,也被称为黄道交角,是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表示地球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这个角度的变化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等自然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变化规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呈现出一种缓慢的变化趋势。

这种变化被称为章动,其变化幅度虽然微小,但足以对地球的气候和季节产生影响。

黄赤交角的变化与春分点的岁差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种运动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垂直,共同决定了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和姿态。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四季变化。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会扩大,导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而温带的范围缩小。

这种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导致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格局。

此外,黄赤交角的变化还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会改变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从而影响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

这种变化对于太阳能的接收和利用、植物生长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黄赤交角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天文学问题。

它不仅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季节变化,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黄赤交角的研究和监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影响

黄赤交角的变化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影响


习 时, 则太阳终年直射在赤道上, 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终年没有变

导 化, 即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为 0 。
四、黄赤交角的变化对昼长年变化值 (某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
和最小值的差值 )的纬度分布的影响
1 由 图可 知, 当黄赤交角为
23 26 时, 在寒带范围内, 昼长的年
所示, 太阳高度年变化值由南北纬 45 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 从 90
减小到 45 。若黄赤交角大于 45 , 如为 60 时, 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
度年变化值的纬度分布如图 20所示, 在南北纬 30 ~ 60 范围内, 既
有太阳直射现象, 又有极昼极夜现象, 故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为
90 。由赤道到南北纬 30 纬线, 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值逐渐增大,
影响
1 黄赤交角为 23 26 时, 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年变
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 1)赤道上
( 2)北回归线上


( 3)北极圈上


( 4)北纬 75 纬线上
( 5)北极点上
由以上几种情况分析可知, 太
阳直射点移近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

逐渐增 大, 远离 时, 正午 太阳高度

角逐渐减小 (极点周围的极夜区除
已。但当黄赤交角为 0 时, 在一年中, 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都有一个
固定值, 没有年变化, 它的大小等于 90 减去该地的纬度, 如果用坐标
图表示, 则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曲线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
线 (图略 ); 各地的昼长也没有年变化, 都为 12小时。
三、黄赤交角的变化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值 (某地一年中正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A
B
C
D
北半球某纬线
南半球某纬线
赤道附近
赤道附近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二分日
读图,找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观察动画:一年,太阳直射点的运动有何规律?
学案活动2: 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步骤: (1)绘制三条平行且等距的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结合课本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年 级:高二 学 科:地理(人教版)
1.1.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 黄赤交角
读图: (1)地轴倾斜了多少度? (2)图中黄赤交角是哪个角?
23°26′
二、黄赤交角影响——地表太阳直射点变化
太阳直射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
年 级:高二 学 科:地理(人教版)
学案活动1: 小组讨论,在地球图上绘制太阳直射点。
地球图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黄道面
赤道面
探究1: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 判断地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
探究2:当地轴倾斜23°26´,黄赤交角多大? 推测A、B、C、D四个位置,地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
日 期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春分日 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 6月2冬至日 12月22日前后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小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小 结
黄赤交角:定义 太阳直射点:定义 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1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昼夜长短、日出时间、五带范围的变化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1)若黄赤交角变大——①地轴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变小——②太阳直射点北界北推或南界南推——回归线北进或南进——热带变大;直射点移动角度变大——晨昏线圈摆动角度同幅度的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寒带变大;热带和寒带同幅度变大——温带变小(热带增大的度数是北寒带或南寒带的2倍;北温带或南温带减少的度数与热带相同,是北寒带或南寒带的2倍;总之热带和寒带等于温带减小的度数)——③(常识铺垫:黄赤交角与地球公转运动状况无关,因此黄赤变化时公转运动的轨道不变,周期不变,速度不变。

)一年(回归年)内太阳直射点与地心连线相对于赤道平面移动的总角度增大(原来是4×23°26′)——每一日内太阳直射移动角度增大——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季节,以下同),同一日期同一纬度各地(已出现极昼范围除外)与原来相比昼加长夜缩短,昼夜比值变大——日出时间提前,日落时间推后;冬半年,同一日期同一纬度各地(出现极夜地区除外)与原来相比昼缩短夜加长,昼夜比值变小——日出时间推后,日落时间提前。

南半球类推。

——推论:无论南北半球的夏半年或冬半年,与原来相比,同一纬度各地达到相同昼长或夜长的日期提前(原因:黄赤交角变大,相同日期内太阳直射点摆动的幅度变大,摆动相同角度的时间缩短)。

——④一年内晨昏线圈的摆动与直射点移动同步调同角度——每日晨昏线圈摆动的范围扩大——同一日期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纬度变小)——原极圈内的出现极昼极夜的日期提前(原因:黄赤交角变大,相同日期内太阳直射点摆动的幅度变大,摆动相同角度的时间缩短)⑤太阳直射点北界北推或南界南推——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或南移幅度变大——副高及其它气压带风带同样。

(2)若黄赤交角变小与上面的情况相反,详细内容略去。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推理略,推测如下:赤道低气压位置不变,副高北推,极地高压南推,副极地低气压不变)2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若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分别南北进推——①新回归线以北或以南地区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半年同一纬度各地同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原来相比变大,冬半年相反;新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可类推。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赤道平面与地球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它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季节等方面产生影响。

以下是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一些影响:
1. 季节变化:黄赤交角变化会导致地球在不同季节的热量分布发生改变。

当黄赤交角较小时,太阳直射区域更广,阳光入射角度较大,使得此时的地球北半球更接近太阳,进入夏季;而当黄赤交角较大时,太阳直射区域较小,阳光入射角度较小,使得此时的地球北半球离太阳更远,进入冬季。

2. 气候变化:黄赤交角变化会引起地球各个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

交角变小时,夏季的阳光辐射更强,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而冬季阳光辐射较弱,地表温度下降,造成季节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时,则会导致夏季阳光辐射减弱,冬季阳光辐射增强,气温逐渐下降,气候变得寒冷。

3. 太阳高度角变化:黄赤交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太阳的高度角。

交角较小时,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的直射辐射能量更集中在近赤道地区,使得这些地区更加炎热;而交角较大时,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的直射辐射能量分散在较大的范围内,使得近赤道地区温度较为温和。

4. 动物迁徙:黄赤交角变化也会影响动物的迁徙行为。

一些动物会根据黄赤交角的变化来决定迁徙的时机和方向。

例如,候鸟根据太阳位置来确定迁徙的方向,而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太阳的位置,从而影响候鸟的迁徙路线。

综上所述,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对地球的季节、气候、太阳高度角和动物迁徙等方面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

黄赤交角的影响及太阳日出方位

黄赤交角的影响及太阳日出方位

黄赤交角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线运动
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结论五(黄赤交角与气候)
• 黄赤交角为零,则地中海气候、热带 草原气候不存在; • 黄赤交角变大,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 度增大,南亚夏季风势力增强;反之, 减弱。
日出日落方位问题
正午
西 h 南 东 日出
日落

天津某日太阳运行图
黄赤交角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做周年运动 出现极昼 极夜的 纬度范 围。
结论一
• 黄赤交角变大,热、寒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 黄赤交角变小,相反。
黄赤交角变化 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 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结论二
• 黄赤交角变大,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的年变化也增大。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E
S

N W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E
S
N W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E

S N W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N E
W
S
E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E
S
N W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N
W
S
E
N
W E
S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 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日 落于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 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 在东南,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 为东升,西落。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之考点0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之考点04-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考点04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例1 相关考点:区时计算例1 相关考点:黄赤交角及影响(2018-2019学年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为黄赤交角,②角度为66.5°,③为赤道平面B.①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C.②为黄赤交角,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D.②为黄赤交角,③为赤道平面,④为黄道平面2.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最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是太阳直射纬线面和赤道面的夹角B.黄赤交角与地轴的空间倾斜度无关C.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D.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例2 相关考点: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

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14′,最小时为22°6′,变动周期约4万年。

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1—2题。

1.黄赤交角为24°14′时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④最小纬度为22°6′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变式训练1 黄赤交角的影响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B.邻水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邻水的夜长时间达一年最长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变式训练2 黄赤交角的影响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3月21日正午前后蚌埠市某中学教学楼日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黄赤交角知识点

高一地理黄赤交角知识点

高一地理黄赤交角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其中黄赤交角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黄赤交角是指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黄赤交角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黄赤交角定义黄赤交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自转轴之间的夹角。

地球自转轴是一条通过地球两极的想象线,地球自转轴与黄道的夹角就是黄赤交角。

黄道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而黄道面则是黄道与地球自转轴围成的平面。

黄赤交角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几何方法或者三角函数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1. 几何方法:假设太阳位于地球对春分点,即春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

此时太阳光线垂直射到地球表面,与地球自转轴的夹角为90度。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太阳距离地球的距离存在差异,因此太阳直射地球的点不是恒定的。

太阳直射地球两次的点分别称为夏至点和冬至点。

通过测量春分日太阳的高度角和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的高度角,就可以计算得到黄赤交角。

2. 三角函数方法: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使用正切函数来计算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计算公式为:tan(黄赤交角) = tan(地球轨道倾角) *sin(太阳直射点的黄经 - 春分点的黄经)。

其中,地球轨道倾角是一个常数,约为23.5度,太阳直射点的黄经和春分点的黄经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得到。

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黄赤交角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1. 季节变化: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太阳的高度角的变化,从而引起季节的变化。

当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时,太阳光垂直射到北回归线,北半球夏季开始;而当黄赤交角达到最小值时,太阳光垂直射到南回归线,北半球冬季开始。

黄赤交角的变化使得地球上的季节交替有序进行。

2. 纬度影响:黄赤交角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纬度对太阳光的接受程度。

在黄赤交角最大值时,太阳光线较垂直,直射地面上的能量较强,导致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增加,气温也会升高。

图解地理:黄赤交角

图解地理:黄赤交角

图解地理:黄赤交角一、含义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地球的黄赤交角约为23°26'。

地球的自转轴(地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

地球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

开心一笑县长到某一小学视察,由校长陪同着走进一间教室,看见两个小学生正在摆弄地球仪。

“小朋友,你知道这个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吗?它怎么不是直端端的呢?”县长问。

小朋友一听,委屈得差点哭了,“老师!这不是我弄的。

”县长就问另一个小学生:“你说,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呢?”“我刚进来,我什么都不知道!”另一小朋友说。

县长有点生气了,“去把你们的班主任叫来!”很快,班主任来了。

对县长说:“这个地球仪是校长带来的,其它的我也不知道。

”校长一脸尴尬:“学校经费紧张,这个地球仪是我花3块钱从一个地摊上买的。

”县长听后,郑重的说:“经费紧张?那也不能买假冒伪劣产品!”二、与黄赤交角相关的几组数据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几组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三、黄赤交角及其变化的影响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移动规律见下图:(1)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26′;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

(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①图a中的A日与B日以夏至日为对称中心,则A日与B日的昼夜状况完全相同,即日出和日落时刻均相同,当地两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相交的夹角,大约为23.5度。

这个角度是地球赤道和黄道相交于太阳赤热点位置时的角度。

黄赤交
角影响着地球的气候、生态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一、影响气候变化
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季节的更替和气候带的出现。

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改变,导致不同地域的气候变化。

赤道地区由于
日照时间长,温度高,年降雨量大,适宜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

而极地地区由于日照时间短,温度低,年降雨量少,适宜冰雪生态系
统和畜牧业。

二、决定地理分布
黄赤交角也决定了大陆的分布和形成。

由于地球上维持着大气环流,
它将热量和水分从热带和极地地区传输到其他地区,形成雨带和荒漠。

同时,大陆的位置和形成也与黄赤交角有关。

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使得北半球和南半球大陆的形状和大小不同,也影响了不同地区
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等多个方面。

三、影响生态文化
黄赤交角也影响了生态环境和文化形态。

夏至冬至、昼夜不分、季节
变化等现象都与黄赤交角有关。

这些变化也由人们在生产、生活和文
化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如,中国的农历、节气,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都与黄赤交角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
影响和重要的地理意义。

科学家们正在继续研究黄赤交角的变化和影响,以便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和未来发展。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源。

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导致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

下面简单分析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

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

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六、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2讲 课时9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课时9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作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①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②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技巧(1)公转方向的判读——看南极上空还是北极上空。

从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看,公转方向为逆时针。

(2)先判断“二至”再判断“二分”。

①看是近日点还是远日点:近日点为1月初,接近冬至日;远日点为7月初,接近夏至日。

②看地轴的指向:“左倾左冬,右倾右冬”,即地轴向左倾斜,左面为冬至,向右倾斜,右面为冬至,如上图中a位置。

③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连接太阳光线与地心,可以看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确定了二至日后,结合地球公转的方向即可判断春分和秋分。

2.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全国文综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2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2.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中基础而重要的知识。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等,都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以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组试题通过地球上不同纬度在同一时间存在不同季节(气候)的特征,考查考生对地球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并进一步考查太阳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对季节的影响

黄赤交角及其对季节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重要的天文现象,那就是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没有黄赤交角,我们所熟知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或许就不复存在。

那么,究竟什么是黄赤交角呢?简单来说,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这个角度大约是23°26′。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倾斜着旋转的陀螺,而这个倾斜的角度就是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可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紧密相连。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不断移动。

这种移动直接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让我们来具体看看它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当北半球处于春分时节,太阳直射赤道。

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相对均衡。

随着地球继续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迎来了夏季。

在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接受的太阳辐射更多,气温升高,天气炎热。

而南半球则正好相反,昼短夜长,气温相对较低,处于冬季。

到了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是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此时,南半球则是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处于冬季的最冷阶段。

接着,太阳直射点又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气温逐渐降低,进入秋季。

而南半球则开始从冬季向夏季过渡。

当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时,就到了秋分,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

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南半球迎来夏季,北半球则进入冬季。

到了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气温升高,处于夏季最热的时候。

而北半球则昼短夜长,气温寒冷,处于冬季最冷的阶段。

就这样,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移动,导致了地球上四季的交替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黄赤交角也会发生微小的变化。

为什么黄赤交角变大寒带变大

为什么黄赤交角变大寒带变大

为什么黄赤交角变大寒带变大【篇一: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源。

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导致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

下面简单分析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

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

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昼夜长短、日出时间、五带范围的变化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影响
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
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
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

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

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六、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黄赤交角
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

当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相反。

黄赤交角影响
影响地球运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各地昼夜长短的比例。

以夏至日的北半球为例,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北半球的昼变长夜变短(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扩大了;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有极昼现象的地区除外),也就是昼夜的差距缩小了,即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幅随黄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作有规律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并影响着五带的范围。

自然现象影响
黄赤交角除对地球运动的意义产生影响外,还深刻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其他自然地理现象。

如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变化→气候带分布范围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变化等。

黄赤交角变为0会怎么样
黄赤夹角为0度,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地球上一年四季如春,北半球纬度比较高的地方会因为热量不足而无法成熟,农作物耕种界线会往南移。

一些气候消失,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地球上再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太阳直射点不会再移动了。

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会发生变化,永远都是一个高度。

全球昼夜平分,再也没有昼长夜短、昼短夜长这些说法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