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表象和想象课件备课讲稿
表象和想象(共25张PPT)
意识的门口有“检查员”的检查作用而不能得到满 足;但是,当人们在睡眠的时候,由于检查作用 的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 “检查哨”(或者说绕过抵抗),并以化装(即 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就是 梦的内容,也并不是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 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游戏中孩子的角色扮演、散文名家高宝田《巴黎指南》 创造想象在科学的发明与发现上,起着重大作用。
科学发明家在他新发现的东西尚未制成模型之前,要先在头脑中把他所要发明的东西的形象创造出来。 表象较为不稳定,具有易变性。 例如前面所说的“猪八戒”的形象就是通过粘合而形成的。
4.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最初级形式的想象。
的形象虽然来自人的形象与猪的形象,却既不同于人的形象, 也不同于猪的形象。
想象是通过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实现的
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 按并一定的关系把它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例如,从猴子的 表象中,分解出猴头来,又从人的表象中分解出人身来,然 后,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孙工改造而 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创造,但它的内容
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也是来自客观现 实。
• 想象的作用体现在人类认识活动、审美活动和科学研究 之中;
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 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
表象和知觉
表象和知觉是不同的,知觉是对当时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是由当前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表象是对从前感知过,但现在 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反映。
心理学课件:表象与想象、思维、注意
例如,通过感觉、知觉,我们只能感知到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 又从西方落下。通过思维,我们则能揭示这种现象的规律性是由于地球 自转的结果。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间接性—— 借助“媒介” 概括性—— 一类事物、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 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记忆推断春 天来了。
本章要点
掌握概念:表象、想象、幻想 了解:证明表象机能的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梦的作用 理解: 1、表象的特征 2、表象的作用、想象的功能 3、表象与想象的关系 4、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第六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 映。
猩猩爬树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威尔森说,他经常观察的一只猩猩有一天瞪着一棵大 树发愣,这棵树很高又光滑,难以攀登。就这样静静地过了十分钟,突 然猩猩跑到不远处,拖来一根木头,斜靠在大树上,然后纵身跳上“自 制的梯子”,津津有味地吃起树叶来。
三、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直觉行动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
3.选择性干扰实验
同时进行同一感觉道的知觉和表象两种活动,那么就 会发生表象和知觉的相互干扰,甚至两者可能混淆。
(二)表象是信息编码的主要形式——思维的方式
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和Shepard
“请注意,在屏幕中央会呈现一幅一幅的图片,每一幅图 都是一个不同倾斜角度的R,有正也有反。你的任务是辨别出 它是正R还是反R。如果是正,请按绿色键;反之则按红色键。 这样一共要做很多次,要求又快又准。”
普通心理学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四、想象与实践
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 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五、想象的意义
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作 用,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再造想象 (一)什么是再造想象 (二)形成正确再造想 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象的条件 2.丰富的表象储备
三、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什么作用?
四、怎样科学地解释睡眠和梦?
二、创造想象
(一)什么是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 新形象的过程
(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
1.创造动机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3.积极的思维活动
4.灵感
三、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一)幻想的特征 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
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二)幻想的形式 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
(二)概括性
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 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 次感知的个别特点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
味觉、触觉等表象 (三)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四)遗觉象
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 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巴格斯基 (二)双重编码理论 代表人物:佩维奥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一节 表象 第二节 想象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四节 睡眠和梦
第一节 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学前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想象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1、想象是儿童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过程。
2、儿童想象最初出现的年龄和表征的发生年龄相同:一岁半到两岁
3、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现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认知、情绪、游戏、学习活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幼儿的主要活动是游戏,特征是象征性游戏。
而象征性游戏的心理成分首先是想象活动。
(2)游戏经常把实际生活变成想象活动
(3)幼儿听故事,想象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
(4)幼儿听音乐,也依靠积极的想象活动
(5)幼儿的绘画、搭积木、等也离不开想象
(6)想象的形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
1、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
无意想象是一种自由联想,不需要努力,是学前儿童想象的典型方式。
2、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方式,不受意识支配,皮亚杰称为“无意识的象征”
3、幼儿期有意想象的萌芽
第三节学前儿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发展
1、再造想象在学前期占据主要地位,创造想象逐步发展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是根据想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内容的新颖性来区分的。
第四节学前各年龄段儿童想象的发展
1、3-6岁的幼儿阶段,其想象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夸张性
2、夸张性的表现:夸大某部分或某种特征、混淆假想与真实
作业:观察*6岁儿童绘画作品,分析想象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导论》第八章
第八章表象和想象【学习目标】 (2)【学习建议】 (2)【学习重点】 (2)【关键词】 (2)第一节表象 (4)一、表象及其特征 (4)二、表象的种类 (5)第二节表象理论 (7)一、表象理论及其研究 (7)第三节想象 (8)一、想象概述 (8)二、想象的种类 (9)第四节想象规律的应用 (11)一、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性想象 (11)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1)【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表象、表象特征、想象、想象种类的基本概念和表象理论、想象的基本规律,了解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能够运用表象的基本原理和想象的心理品质,分析和解决有关表象和想象的实际问题。
【学习建议】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表象的分类、想象的种类、表象的表征过程、想象的基本特征,以及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和想象规律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点】1.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是人脑中以形象的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操作和加工的过程。
2.表象是感知决痕迹经信息加工后再作用的产物,它既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表征形式,也是知识表征的形式之一;既可以存储,也可以被加工和编码。
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
3.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表象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表象形成时占主导的感觉通道不同,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嗅觉表象、味觉表象和触觉表象;根据表象形成的概括程度,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创造性分,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4.表象是信息编码和表征的主要形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
主要的表象理论有基本表象理论和双重编码理论。
基本表象理论通过心理旋转来说明表象的信息加工过程。
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在人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信息编码和存储系统。
5.想象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高级认知活动。
想象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其功能有预见、补充和代替。
表象与想象(基础心理学课件)
三、想象规律的应用
(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3、想象力训练 4、引导学生积极幻想
三、想象规律的应用
想象力测试
(一)根据下面的文字提示,展开想象。 初春,一个鹅蛋形的淡蓝色的小湖前面有一片嫩绿色的草地中央立着一棵小
松树。 设想一下,你躺在小松树下,闻着青草味,透过交叉的树枝,仰望蓝天。 你用手扶着树干,会有什么感觉? 你的身体腾空而飞,越飞越高,小松树在你的眼里成了一个小点。你会看到
联 1.再造想像是创造想像的基础,创造想像是再造想像的发展。 系 2.创造想像中有再造性的成分,再造想像中有创造性的成分。
二、想象概述
幻想:是指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准 备阶段,也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①幻想与创造想象的区别在于幻想中一般体现的是个人愿望,目的不 指向当前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是指向未来,所以不一定要付出艰苦 的脑力劳动,可以看成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是介于不随意想象和随 意想象之间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
C无意想象
D有意想象
6、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
一种( B )。
A记忆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习题
简答题: 1、简述再造想象及其形成的条件? 2、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想象的种类
下面的图案像什么?你能说出20个以上的答案吗?
特征
有预见性 和 方向性
分类
再造想象 和 创造想象
想象的种类
再造想象
定义
是根据言语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的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表象和想象PPT78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普通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第八章想象、思维
(四) 想象的功能
❖ 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 ❖ 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 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 ❖ 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
作用。
❖ (参看《心理学导论》P384的例子:证明修 道士在往返中将于一天中的同一时间经过同 一地点。)
❖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例如,学生学习各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要通过抽象思 维来进行。
❖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
❖ 1.辐合思维பைடு நூலகம்人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向一个方 向思考,得出唯一结论的思维。
辐合思维是一种有条理的思维活动。例如,由A>B, B>C,C>D,得出唯一结论:A>D。
❖ 再造想象的形成的条件: a.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基础. b.对言语和实物标志意义的正确理解
(2)创造想象
❖ 涵义: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 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 程。它比再造想象更复杂、更困难。
❖ 形成的条件: ❖ a、创造动机 ❖ b、丰富的知识与表象储备 ❖ c、积极的思维活动
❖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
❖ 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 的思维。例如,儿童用小棒刺激抓到的小虫,看看它有何反
应,或是将小虫的身体支解开来,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 2.形象思维:以表象进行的思维 。例如,在布置教室
时,同学们会在头脑中将各种装饰物的形象进行安排,形成各 种方案,再选择最佳的方案。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 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 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参看不同教材上的定义)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第二个阶段,分析阶 段。是把信息转换 成词的组合意义的 阶段。 第三个阶段,使用 阶段。是听者对语 义的实际应用过程
言语理解的三个阶 段是按时间顺序发 生的,但也可以有 部分重合
第三节 言语的发展
一、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儿童言语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
•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 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 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 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 赖于两个条件:
• 一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 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 物的意义
• 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 据一定的目的和 任务,不依据现 成的描述,在人 脑中独立创造事 物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 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 或缺的心理成份
• 创造想象是一种比再造 想象更复杂的智力活动, 它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实 践的需要、个体强烈的 创造欲望、丰富的表象 储备、高水平的表象改 造能力以及思维的积极 性等主、客观条件
3.幻想
• 幻想是指与个 人的生活愿望 相结合并指向
• 大约到五岁时,儿童 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 句特点的句子:“修 饰句”和“反义疑问 句”
二、言语发展理论
(一)言语发展经验说
1.条件反射说
• 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 基础来解释儿童言语的形成 过程
2.学习强化说
• 斯金纳(B.F.skinner)根 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把言语看 成是一种个体行为
3.言语的模仿说
第三,简略性
第四,反应性
2. 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书 面 言 语 具 有 以 • 内部言语是指一种由个体
表象与想象PPT资料(正式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促进
• 一个物体的表象会导致和实际感知觉这个物体时的相同机制的 激活,使这些知觉机制变得更加敏感,使知觉可以通过适当的 视觉表象而得到改善。
–干扰
• 或者延长这种表象时间,则这些机制会发生疲劳,通过表象的 视觉化,可能导致特定知觉的后效,即表象对知觉的干扰。
• 其原因可能是知觉和表象两种过程发生了混淆,或者对有限的 信息加工资源发生了竞争。
• 基本假设:
– 当我们在头脑中比较两个物体时通常是通过想 象着这两个物体的重叠来进行的。如果有必要 的话,先想象其中一个,对它进行操作(如旋 转)以便和另一个相匹配——心理旋转。
– 这种操作与对真实物体的操作是一致的。 – 操作:真实物体在变化时所具有的物体运动规
律被内化的过程。
心理旋转(mental rotation简称MR)
——从操作表象及操作表象所起的作用的角度 (一)结构理论
——从表象产生的机制的角度 想象(想象表象):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属高级的认知活动 实验所用材料如右图所示,分为三种情况,A为平面对,B为立体对,C为镜象对。 我们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形成表象的. 由于其心理操作较多涉及表象运动,往往能揭示人的空间表象能力和视空间表象体系,因此在发展性研究中选择从心理旋转的角度探 索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遗觉表象(eidetic image):给儿童呈现复杂的图象后,儿童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 一样。 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 操作:真实物体在变化时所具有的物体运动规律被内化的过程。 或者延长这种表象时间,则这些机制会发生疲劳,通过表象的视觉化,可能导致特定知觉的后效,即表象对知觉的干扰。 (1)从表象信息的感觉道来源来分: 由于其心理操作较多涉及表象运动,往往能揭示人的空间表象能力和视空间表象体系,因此在发展性研究中选择从心理旋转的角度探 索儿童视空间表象能力发展的特点和水平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方位差每增加53度,反应时就增加1秒。 这种操作与对真实物体的操作是一致的。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心理上留下的形象(《心理学百科全书》)
表象的想象的教案
表象的想象的教案教案标题:表象的想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解释表象和想象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区分表象和想象。
3. 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新的表象。
教学重点:1. 表象和想象的概念理解。
2. 观察和描述的技巧。
3. 创造性想象的培养。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白板。
2. 图片或实物样本。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些图片,引起学生对表象和想象的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他们对表象和想象的理解。
步骤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白板,给出对表象和想象的准确定义。
2. 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澄清他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观察和描述(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样本。
2. 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表象特征。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表象是如何通过观察得到的。
步骤四:想象的力量(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是如何帮助我们想象新的事物或情景的。
2. 提供一些刺激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回答,例如:“如果你能够飞行,你会去哪里?”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象结果,并讨论不同的想象可能性。
步骤五:创造新的表象(15分钟)1. 要求学生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表象。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写作、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象。
3.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步骤六:总结(5分钟)1.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表象和想象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思考和发挥想象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描述不同的表象,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通过绘画、摄影或写作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想象世界。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想象的功能
1、想象对认识具有补充功能 2、想象具有预见功能 3、想象具有代替功能
三、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过程中是否有预定目的、是否经过意志努 力,可分为: 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特定目的,也不需 要经过意志努力 ,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经过一 定意志努力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 幻想。
想象的形成方式
拟人化。把人类 的特点加在外界事 物上,使之人格化 的过程。
想象的形成方式
夸张。通过改变 事物的正常特点 ,故意突出事物 的某些特点而形 成新形象。
典型化。根 据一类事物 的共同特征 创造新形象 的过程
第三节 睡眠和梦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想象活动。 一、睡眠 1、睡眠是与觉醒相对同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 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律之一。
(2)荣格的梦的理论 荣格认为梦是自然现象,是潜意识与自我的交谈,他将潜意
识进一步分为个人和集体潜意识。在梦中,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得 以体现,集体潜意识的各种原始意象也以原始的象征方式显现出 来。梦是个人潜意识与集体潜意识的交织。
(3)解决问题的理论 许多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梦的内容,发现梦里的隐喻和联想能
帮助做梦者处理不断发展的个人问题。梦基本上是清醒时人的思 想,忧虑,需要和欲望的继续。
2、睡眠的分类 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图(EEG),眼动电流图
(EOG)和肌电图(EMG)的表现特点,睡眠可分为快 速眼动睡眠(REM)和无快速眼动的睡眠(NREM)两种 时相。
3、睡眠的五个阶段
零阶段:觉醒期。脑电以a波为主; 第一阶段:入睡期。a波减少,频率变化不规则,振幅减低; 第二阶段:浅睡期。脑电呈13-16次/秒短节律反应,有纺锤波出现; 第三阶段:中度睡眠期。脑电出现K-复合波和少量δ波;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期。脑电全为高振幅的δ波。 快速眼动睡眠发生在第四阶段里,无快速眼动睡眠(NREM)则是第一
阶段到第三阶段的共同特征。 REM和NREM是交替出现的,入睡时先出现NREM,在约过了90分钟左
右REM才开始现出,维持几分钟后又进入无快速眼动睡眠(NREM)状态, 如此交替进行直至觉醒。从入睡到清醒,两种通常交替出现3-5次,只是 在睡眠后期,REM的持续时间延长了。
由觉醒状态不能直接进入REM时期。
二、表象的特征
1、直观性 表象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感性反映,但它所反映的通常只是事物
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没有感知所得的那样鲜明、完整和稳 定 2、概括性
表象是形象的概括,所概括的既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有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语词概括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已弃其非本质属性。 3、可操作性
人们在头脑中可以对表象进行操作,就像人们操纵客观事物一样 。
想象的种类
再造性想象:根据言语叙述、文字描述或图形示意,在头脑 中产生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是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 的过程。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幻想可分为积极的幻想和消极的幻想。 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四、想象的形成方式
综合:把各个生 活领域和生活现 象的不同方面和 特征组合在一起 。
假如你现在中彩票得到了一 千万,你想其主要特征
第二节 想象的概念、作用、分类及形成 方式
第一节 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定义:表象是指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 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由于人脑中刺激痕迹的再现所引起的,它以知觉提供的 材料为基础,但又不只是知觉的翻版,是知觉痕迹经信息的加 工后的产物。
著名的“心理旋转实验”
Cooper, 库泊的实验: 1973
字母R旋转反应时
1200
1000
800
600
RT
400
200
0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体验心理旋转:把下面的卡通画按照 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成直立的形状。
第二节 想象
一、什么是想象 概念: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 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 认识活动。 想象所形成的形象不是一般形象,而是 新形象,是大脑所没有感知过的。
2、有关梦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
式躲避心理检查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梦是愿望的一种表 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本能欲望,释放了心理能量,又不 唤起心理检查的警觉,避免了焦虑和不安,保护了睡眠。
由于梦所代表的欲望大多是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为了 不直接引起内心的不安,只能隐晦曲折手段来求得自我实现。一 种方法是重新组合,将各种形象特征组合在一起而具有象征意义。 第二种方法是情感征战的转移,梦境中不突出的部分常能反应出 潜在的意义。第三种方法是象征化,某些梦的反复出现,对于不 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具有不同的意义。第四种方法是继发作用, 梦中的甚至几个联的梦的按一定的线索串联在一起,组合成整体。
二、梦
1、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 特殊的形式。 在睡眠中,大脑皮层处于不平衡的抑制状态,神经细胞的兴 奋使一些表象被激活,由于缺乏意识的控制与调节,被激活的表 象形成了离奇的组合,这些希奇古怪的组合使得梦境与现实大相 径庭。 梦境多半发生在REM时相阶段,内容生动离奇,但一些概念 较强的,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梦也在无快速眼动睡眠时相中发生 (NREM)。 主体的同一性在梦上时常发生变化,有时是自己,有时是自 我的变形,有进甚至没有同一性而象个“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