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第十四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1ec2c542852458fb770b5627.png)
课外作业
阐述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评述19世纪科学教育思想。
试述19世纪美国公立教育运动及其代表 人物的有关观点。
参考书目
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 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 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版,
•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 重视实物教学
解读《教育论》
(一)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 • 提出教育预备说 •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二)智育
• 教育必须适合儿童心智演化的自然过程
• 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德育
• 提出德育的原则
重视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的平衡
第四节 19世纪的美国教育
一、教育发展概况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变迁 • 学区制的兴衰 • 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 • 联邦教育机构
(二)初等教育的发展 公立教育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美国初等教 育的发展: • 建立地方税收制度 • 强迫入学 • 免费教育
(三)中等教育的发展 19世纪上半叶,文实中学是中等教 育的主题,19世纪下半叶,公立中学逐 步取代文实中学。
三、第斯多惠论教育
(一)论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 天性或天资
• 教育 • 自由自主
(二)论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
(三)教学论
1. 形式教学和实质教学 形式教育:能力 实质教育:知识
讨论题
教学是以发展智力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
2. 教学原则
(三)论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教育学对社会学有明显的依赖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30f2236c85ec3a87c2c535.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The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修订单位:马列主义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执笔人:张炳生、李丽使用年级:三年级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教育学的一的分支学科。
它借助教育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去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所固有的特殊规律,进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原理、原则、方法的科学体系。
教学目的: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的论述,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形成与发展、基本范畴和理论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历史考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二、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管理等。
第一章绪论(4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科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含义;弄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特点以及研究方法和意义。
重点:正确认识该门课的性质,概括说明该门课的内容。
难点: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2、教学要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及其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思考题: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4、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应采取哪些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5、西方行为科学中的主要理论有哪些?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6学时)1、教学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科学,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fe89a6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78.png)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1. 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品质和人生观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群众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1. 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外延: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领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 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学科。
2. 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外延、原则、方法、载体、环境、管理和评估等方面。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 形成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2. 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方法等。
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3. 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4. 灌输与疏导:灌输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疏导是指通过引导、启发和沟通,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和内化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
5. 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在的信念和行为准则外化为实际行动。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bfd1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9.png)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
A.生动活泼 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2.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教育之外,还有()。
A.寺庙学校 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3.在公元前8 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
A.“拉比”B.“古儒”C.“书吏”D.“校父”4.“三艺”为()所创设。
A.柏拉图B.智者派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5.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是赛跑、跳跃、掷铁饼、()和角力。
A.游泳B.射箭C.标枪D.击剑6.雅典的初等学校全由()办理。
A.家庭B.企业C.国家D.家庭和国家共同7.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8.“知识助产术”是()提出来的。
A.智者B.昆体良C.苏格拉底 D.柏拉图9.苏格拉底法也称为()。
A.相互教学法B.发现法C.知识助产术D.雄辩术10.柏拉图在公元前387 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大学 D.亚历山大大学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12.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13.《论演说家的培养》是()的教育著作。
A.伊拉斯谟B.斯图谟C.昆体良D.西塞罗1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学校的教学内容日益()。
A.联系实际B.脱离实际C.丰富多彩D.适应经济发展15.古代西方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系统著作是()。
A.《理想国》 B.《法律篇》C.《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 D.《政治学》16.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
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https://img.taocdn.com/s3/m/801fb60c90c69ec3d5bb75ae.png)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
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一、工读主义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一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教育实践活动。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与当时流行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基本内涵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
![(已整理)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04496b25c52cc58bd6be79.png)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简答题一、有关常识: (2)二、名词解释: (2)三、简答题: (3)1、外国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包括哪些内容,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2、试比较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3)3、苏格拉底法的基本特征。
(3)5、试分析柏拉图的国家化教育思想。
(4)6、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4)7、试评析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8、古代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9、基督教的产生和传播对罗马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 (5)10、评价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5)11、中世纪西欧早期教会学校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
(5)12、中世纪早期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
(5)13、试述中世纪拜占廷的教育和阿拉伯的教育的基本特征。
(5)14、试分析中世纪大学的主要特征及意义。
(6)15、经院哲学的产生及其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影响。
(6)16、试评析英国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
(6)17、试比较分析法国近代和美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特征。
(7)18、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19、评析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产生及其历史意义。
(7)20、近代俄国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8)21、试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8)22、试分析英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3、试评析法国二战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8)24、试评价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5、分析20世纪前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征。
(9)26、《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影响。
(9)27、试析美国80年代教育改革的动向。
(9)28、试分析二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内容。
(10)29、试评述20年代至30年代苏联普通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10)30、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些大的教育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10)3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特征及其影响。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浅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07eb87680203d8ce2f24eb.png)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浅析摘要: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盛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但从思想的渊源看,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所谓国家主义的教育,一是主张教育是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与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交由国家负责办理、经营,国家对教育不宜采取放任的态度。
本文试图从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方面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思潮。
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由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orichi Pestalozzi)提出。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费希特(Fichet)在裴氏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对外宣扬民族至上的精神,开始形成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
中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同治年间容闳、曾国藩等所提倡的兵工教育与光绪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所主持的西政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国”,这种思想己初具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特征,但尚未形成系统。
清末民初,教育界出现的“国民教育”和“军国民教育”思潮均含有国家主义教育的成份,是国家主义教育的渊源或表现形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深恶痛绝,提倡和平主义教育,羞言国家主义的教育已成世界教育的大势。
同时,随着各种西方思想的传入,美国的教育思想也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尤其是平民主义教育思想挟杜威、孟禄来华之威在中国教育界广为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且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所体现的“教育本义”,重视个性发展为其本质,几乎没有国家主义教育的色彩,反映了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处于中衰期。
1922年以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以“新”的面目出现。
余家菊、李璜合著的《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于1923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他们发起国家教育协会,出版协会丛书,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由此重振。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_25](https://img.taocdn.com/s3/m/7a2334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e.png)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填空题情感陶冶的方式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本题解释:【答案】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2、单选题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_____。
A : 意识B : 心理C : 动机D : 意志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C【解析】动机是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故选 C。
3、简答题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答案要点】(1) 知识经验。
幼儿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只能根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对简单容易的技能。
(2)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①操作技能的学习始于教师的讲解。
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多用一些幼儿可以容易理解的语言。
②教师要保证示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把握示范的时机,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
(3)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形式,个体会掌握某种技能,而且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地提高。
(4)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4、简答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 (1)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身心发展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①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
②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
因此,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前进。
第十四章 杜威
![第十四章 杜威](https://img.taocdn.com/s3/m/3674df68f5335a8102d2206f.png)
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副标题为“教育哲学导 论”。此书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 作。1916年在纽约出版,共26章。作者在序 言中指出,本书主要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包 含的种种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 以解决公共教育“建设的目的与方法”。
2、“教育即展开”说
从逻辑上看,它是预备说的变种。它主 要指教育是展开儿童天性的学说。 展开说也强调发展,但发展本身无意义, 发展只是看作离开现在指导实现目标时 才有意义。
3、“教育即形式训练”说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心灵具有某些心理官能 和能力,教育就是直接以训练这些能力为目 的。 杜威指出,形式训练说的基本错误是它的二 元论。
第十四· 杜威(JohnDewey, 1859-1952)是20世纪前 期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也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和教育家。杜威最有影响 的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 主主义与教育》。这一著 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 卢梭的《爱弥尔》被认为 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 程碑。
自然主义教育的弱点: (1)否定教育的意义; (2)忽视组织的作用。 德国国家主义教育出现的原因:第一,德国 是法国的战败国,国家需要复兴;第二,教 育是复兴国家、统一国家的最好手段;第三, 这种教育应适应公共教育的制度。
三、杜威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 1、民主与教育的关系
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 第一,民主的教育应当是所有人的教育。第 二,民主社会教育是与强制的、权威的教育 相对立的;第三,民主社会的教育重视一种 联合生活的方式,重视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第四,学校在训练儿童时,应当尽可能多给 儿童自由,并且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 等品质。
国开电大外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外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14d4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7.png)
·题目、
【名词解释】“泛智”教育
【答案】
答:“泛智”教育是指全面发展人的智力,包括智力多元化和跨学科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该教育理念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创造性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发展与学科关联的综合技能,旨在培养具备全面、灵活、创新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领导能力的优秀人才。
·题目、
【名词解释】快乐之家
【答案】
答:快乐之家是一个名词,可以指代一个组织、机构或者场所。
通常情况下,快乐之家是一种以提供各种娱乐、休闲、文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社区服务设施。
快乐之家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如体育健身、文艺表演、手工制作、知识讲座等,旨在帮助居民丰富业余生活、增进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了解,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题目、
【名词解释】人文实在论
【答案】
答:人文实在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反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思想。
它认为,人类历史和社会现象是实在的,而不是唯心主义所主张的思维或理念的产物;同时,也不是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所能完全解释的。
相反,人文实在论认为,人类活动与行为、思想和文化等因素构成了人文世界的实在性,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因此,人文实在论主张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时,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深入理解人类活动的本质和意义。
·题目、
【名词解释】启蒙运动
【答案】
答:启蒙运动是指欧洲18世纪中期以来,一场以理性、自由、平等、民主为核心的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推崇理性知识,批判封建迷信、教条主义和专制统治,促进人类在政治、。
外国教育思想流派
![外国教育思想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450072fe53a580216fcfef9.png)
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人文主义教育得观点人文主义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教会斗争中形成得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就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得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得权威,把人从中世纪得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教育得人文主义以人得与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得本性、人得尊严、人得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得实现与发展。
教育得人文主义常常就是以批判主流得姿态出线,它反对教育以预设得、人为得、外在得教育目得支配教育,主张以学生自身得发展为目得,强调发展人得天性,发展人得个性,发展人得潜能。
2、人文主义教育得特征其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得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与自然,这些都表现出入本主义内涵,人得力量、人得价值被充分肯定。
其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得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就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得“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得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就是进步得。
其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得还就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瞧,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得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就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得根本区别。
其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得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她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得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她们希冀以世俗与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得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与人性色彩得宗教性.其五,贵族性.这就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得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得,人文主义教育得对象主要就是上层子弟;教育得形式多为宫廷教育与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得形式;教育得目得主要就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601f6b0c77da26925c5b0d3.png)
国民性问题。他们认为,我国国民素乏国家思想,其原因
主要为: (1)国家组织一向未完全,政府对于人民,常取放任态度; (2)国家为一人所有物,与人民关系浅薄; (3)革命后结果,不外政权之授受,与社会组织、国民精神无
多大影响;
(4)伦理趋向,常偏重个人道德。因为上述原因,遂使我国国 民薄十国家观念,此国民性之大缺点。国民缺乏国家观念,则 国本易于动摇。民国成立伊始,欲组织完全国家,非使国民富 有国家思想不可。
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乡村教育的倡行者和理论构建者而且是近代中国新式学校军事训练的最初提倡者对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及国家主义教育等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或主国家主义概论中国教育史要孔子教育学说孟子教育学说荀子教育学说陆象山教育学说教育与人生余家菊先生回忆录
中国
西方:
1、拉·沙洛泰:作为一名政治家,十分热衷于教育,在
确定了国家世俗政权对教育的领导后,对教育的学制系统、 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及教师选用等重大问题上都发表了中 肯的见解 2、米拉博:出身于贵族,是法国作家、雄辩家和政治家。
他背叛了家庭,投身革命,被选为第三等级的代表
3、塔列兰德 4、康多塞 5、费希特
(二)民国初年出现的相对国家主义教育观 (三)“五四”时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民国初年出现的相对国家主义教育观 相对的国家主义,其要点在强调国家主义的同时,不 背世界进化原则,不妨碍个性发展。刘以钟、昊曾提认为, 当时国内教育家所论之实利主义、军国民主义、人道主义
气德育主义、美育主义及世界观主义均为“内容上主义”,
从国体上观察。他们认为,中国是个多民 族的国家,各族宗教言语风俗习惯,各有差异, 欲求民族精神的统一,非施以强固严肃的国家 教育,不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教育学原理分章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原理分章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00a78d9ad51f01dc281f168.png)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1、从起源上看,教育学均源于希腊语的“pedagogue”(教仆)一词,意为照看、管理和教育儿童的方法。
2、在我国,“教育学”是一个译名,应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时间大约在本世纪初。
3、教育学独立的标志的出现前后经历了约两百多年的时间。
因此,教育学的独立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在一个瞬间完成的。
4、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
5、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1632)。
6、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
7、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深刻地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
9、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10、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11、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是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12、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
1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
14、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15、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601f6b0c77da26925c5b0d3.png)
为帮助家境贫寒,但聪明敏慧的学生继续深造下去,他提
议国家每年发给4000名学生奖学金。
5、费希特主张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培养国民的素质;国 家的振兴应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应培养国民的爱国主 义情操,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的利益,国民教育应通过
全民教育和全面教育来实现。
中国:
国家主义的教育含义: 一、主张教育是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 家安宁与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 二、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交由国家
第五:教育与宗教分离,一切学校均须受国家监督,不得施宗教及宗教仪 式,除大学哲学科外不得有违反国定道德要旨的宗教讲演。
三.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分析与评价
西方:
法国大革命前后出现的国家教育思潮是继自然主 义教育思潮之后,外国教育史上又一个较大的思潮。 该思想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以及拿
破仑的中央集权教育体制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分析与评价 四.参考文献
一.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 奴隶制国家斯巴达,为维护军事统治 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统治国家的哲学王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 16.18世纪的德国,部分推行教育国家所有 法国启蒙运动,真正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完全 属于国家的事业,并且在理论上对国家教育提出具 体实施方案
根本利益所要求的,不容放弃。二者不但不相抵触,恰 恰相反,国家管理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资产阶级个人 的自由、平等。
其次,国家教育应分级开办,合理布局。康多塞将学校机 构分为五个等级:初级小学,高等小学、中等学院、专科
学院和全国科学艺术学会。各个级别学校之间不仅课程设
置前后衔接,互相连贯,而且在行政上,上一级学校对下 一级学校还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再次,还规定各级学校一律免费。男女儿童入学机会 平等,每个学生只要力所能及就可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浅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07eb87680203d8ce2f24eb.png)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浅析摘要: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盛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但从思想的渊源看,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所谓国家主义的教育,一是主张教育是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与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交由国家负责办理、经营,国家对教育不宜采取放任的态度。
本文试图从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方面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思潮。
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由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orichi Pestalozzi)提出。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费希特(Fichet)在裴氏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对外宣扬民族至上的精神,开始形成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
中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同治年间容闳、曾国藩等所提倡的兵工教育与光绪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所主持的西政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国”,这种思想己初具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特征,但尚未形成系统。
清末民初,教育界出现的“国民教育”和“军国民教育”思潮均含有国家主义教育的成份,是国家主义教育的渊源或表现形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深恶痛绝,提倡和平主义教育,羞言国家主义的教育已成世界教育的大势。
同时,随着各种西方思想的传入,美国的教育思想也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尤其是平民主义教育思想挟杜威、孟禄来华之威在中国教育界广为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且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所体现的“教育本义”,重视个性发展为其本质,几乎没有国家主义教育的色彩,反映了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处于中衰期。
1922年以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以“新”的面目出现。
余家菊、李璜合著的《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于1923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他们发起国家教育协会,出版协会丛书,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由此重振。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十四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a9fcb3783c4bb4cf7ecd130.png)
(二)体育
体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 பைடு நூலகம்力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因而关节 的萌芽在于儿童身体各关节的活动 活动是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 是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 活动是体育的最基本的要素;体育教学必须依据儿 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 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最简单的动作进行。劳动中的 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 许多简单的动作要素都与身体运动分不开,通过这 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 些动作训练发展儿童的体力,也可以让儿童掌握一 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并且这些训练应该与感觉训练 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一)智育
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 智力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儿童智力的最 的要素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 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 初萌芽是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能力,这种能力的萌 芽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 芽与眼前事物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外部特征相统一, 这就是事物的数目 形状、名称。 数目、 这就是事物的数目、形状、名称。 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 儿童要认识这三个要素,须具备相应的三种能力, 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形状的测量 计算能力 即确定事物数量的计算能力,区分事物形状的测量 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 能力,表达事物数、形及名称的语言能力。培养这 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 几何与语文。 算术、 三种能力的学科是算术、几何与语文。
2.斯坦兹孤儿院时期 2.斯坦兹孤儿院时期
正式实验,这次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正式实验,这次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把学习与手工劳动,学校与工场相联 明确的把学习与手工劳动, 作为办斯坦兹孤儿院的实验内容之一, 系,作为办斯坦兹孤儿院的实验内容之一,意味着 更有意识的将教劳结合视为探讨新教育的一个重要 方面; 方面; (2)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但又 以安排学习为主,参加手工劳动为辅, 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结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7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72](https://img.taocdn.com/s3/m/7a61fff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a.png)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多选题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包括_____。
A : 教师的领导风格B : 班级规模C : 班级的性质D : 对教师的期望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C,D。
参考解析: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教师的领导风格、班级的状况和学生对教师的定型期望,由此可知 ABCD 都正确。
2、判断题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
3、单选题有的孩子在七、八个月就会说清晰的词,有的两岁多了才会说简单的词语,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_____A : 同质性B : 个别差异性C : 类似性D : 整体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
这种表现在个体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来源于个体遗传素质和生活环境的差别。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发展的特点。
【错因分析】对幼儿发展的特点理解不准确。
4、单选题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_____。
A : 智力二因素论B : 智力结构论C : 智力多元论D : 智力三元论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智力多元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视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知智能、认识自然的智能。
5、填空题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变式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变式。
解析:变式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2f90cf816fc700aba68fcbb.png)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摘要: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教育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涵盖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阶段,其关于教育的许多主张与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他对教育的政治意义与作用、教育的实施、人才的选拔等方面都作过精辟的论述。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和作用,其教育思想是为其乌托邦式的国家政权服务的其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哲学王及其辅助者,其重视儿童早期教育、女子教育、音乐体育教育都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字: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理想国》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既是苏格拉底的直接继承者,又是另一位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的重要影响者。
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逻辑学等领域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现代的几乎所有学术思想均可在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源头。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在其流芳后世的《国家篇》和《法律篇》中,他关于幼儿教育、女子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及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及社会学基础哲学观:柏拉图将世界分为感观世界和理念世界,感观世界是指人们现实生活的世界,而理念的世界是一个独立存在于人们生活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
这两个世界是不同的层次。
理念是先天的,即每个人天生就是拥有理念的,现象世界是不完善、不真实、暂时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完善、真实、永恒的,这个理念世界就是他头脑中的理想国。
这就是说,超越现实,先天存在的理念世界是本体,是第一性的,而现象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阴影或摹本,是第二性的。
所以他认为,人们对理念的认识不是一种后天的积累的学习而是对已经存有的理念的回忆,这个回忆的过程就是对外部世界认知的过程。
所以柏拉图的认识论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论。
政治观:想建立一个完善、理想、稳定、和谐、正义、不变的理想社会,哲学家居于统治地位,军人居于辅佐地位,第三类人则有节制美德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来看,18世纪中期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新的时代。 1764年11月,法国国王路易十五(Louis ⅩⅤ)宣布解散耶稣会的决定,结束了耶稣会垄 断教育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许多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积极提倡国民教 育思想,要求建立国家教育体制。例如,法学家拉夏洛泰1763年出版了《论国民教育》, 政治家罗兰(B. Rolland)1768年提出了《呈国会的教育报告》,启蒙思想家狄德罗1773 年拟写了《俄罗斯大学计划》等。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表达了大致相同的 基本思想:学校必须由国家办理,对所有的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 的智力和道德标准去塑造国民。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四编 18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德国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康德提出的理性主义教育思想在尊重人类 文化、重视道德教育及强调思辨能力的训练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见 解。它为18世纪和19世纪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哲学方法 论。
‐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形成了要素教育 思想,初步探索了教育和心理的关系,强调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的 发展,同时又论述了儿童的体力、道德和智力的和谐发展,主张简 化教学方法。要素教育思想和实践,充分体现了裴斯泰洛齐的“一 切为了孩子”的精神。正如有的西方教育家所指出的,在19世纪欧 美国家教育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要素教育思想的影响。当然,也应该 看到,要素教育思想并没有真正解决“教育心理学化”问题,而是 留给了19世纪西方教育家去解决,其中主要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四编
18世纪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四编 18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18世纪被称为“理性时代”、“启蒙时代”和“革命时 代”。
‐ 在18世纪西方教育思想中,首推法国教育家卢梭倡导的自然教育思想。在批判 传统的封建教育弊病的基础上,自然教育强调“顺其自然”的原则,热爱和尊 重儿童,提倡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反封建的“自然人”。应该指出,卢梭的 《爱弥儿》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自然教育思想的产生在西方教育思想史 上引起了一场意义深远、影响巨大的革命,并成为西方“现代教育”派理论的 渊源。
应该指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的传播,不仅改进了学校的 教学方法,而且也打下了国家教育制度的基础,为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国家主义教 育思想家孔多塞1792年提出的《国民教育计划纲要》就充分地表明了这 一点。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 美国教育家富兰克林提出的唯实主义教育思想,论述了改革学校 教育的必要性,拟订实用的课程计划,提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从思想渊源来看,这一教育思想无疑受到了17世纪泛智教育思想 和绅士教育思想的影响。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本章 内容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甚至连自然教育思想的倡导者卢梭1772年在《关于波兰政府与改革的筹 议》一文中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强调了国民教育事业的必要性,主张国 家应该普及教育,使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提出公共教育应该 由国家单独设立的机构领导与管理。实际上,卢梭也似乎认识到这一点, 最终为波兰建议的教育体制是“国家主义教育制度” 。这样,国家主义教 育思想开始在法国兴起,并成为一种在法国社会中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8世纪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在美国产生又在欧美国家中逐渐成熟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 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普及,提倡国家开办和管理教育,建 立有权威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到19世纪时,这一教育思想已成 为在欧美国家及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推动了教育国家 化的进程,有助于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就其理论实质来说, 19世纪美国公共教育思想显然与这一教育思想有着一定的联系。
西方教育思想史
01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02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03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04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与评析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于18世纪首先在法国产生,随后在欧 洲逐渐成熟,并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的流传。它的主要代 表人物是法国法学家拉夏洛泰、哲学家和数学家孔多塞以 及德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费希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不仅为 近代欧美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 对这些国家的国民教育发展和教育的普及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第十四章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教育思想史
第一节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8世纪时,欧洲各国的经济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人 们注意民众的教育以及国家办理教育的问题。各个国家先后采用不同的方式从教会手中夺 取学校教育的领导权。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大批生活贫困且愚昧无知的人,许多社会人士 呼吁采取改革的措施来保证国民教育的实施,并寄希望于国家政府去解决国民教育的问题。 因此,出现了学校教育领导权从教会向国家转移的趋势,国家在教育上的作用日益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