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5e0ad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3.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匆匆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⑴注意“涔、潸”的读音。
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1960fc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b.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精选10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1、用“匆匆”说一句话2、作者所说的“匆匆”指什么?二、听录音或师范读课文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时间的“匆匆”?四、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在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旁写上一两句话。
)五、交流六、有感情地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采取各种方法朗读,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视学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视学生朗读中谈体会和朗读中的师生评价,交流。
七、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二课时一、重点研读第三节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2、读具体描写时间匆匆的语句3、让学生仿写4、交流,写的好的,让学生记录下来二、课外推荐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读三、激发兴趣,为问配画1、激发兴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为他的文不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读后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
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请大家欣赏。
2、放录象3、再读课文,感悟散文已经,为下一步的图画创意打基础4、小组合作,构思图画,画外配音这一环节,请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创作一两段内容。
要求有朗读,有画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金黄一片,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
高高的天空,燕子们呼朋唤友,相约一起飞向南方。
春染大地时,它们又飞到这去年住过的地方。
生(乙)朗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生(丙)描述场面燕子飞过清清的柳梢,飞过鲜艳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生(乙)朗读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5交流展示小组学习后,充分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相机评价,鼓励四、交流惜时的句子五、动手实践,扩展学习读好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惜时的现代诗歌古代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办专题手抄报。
课文匆匆教案优秀8篇
![课文匆匆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3e9d0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3.png)
课文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课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1、感悟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交流上堂课的学习体会,过渡新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匆匆》这篇课文有什么认识或感受?过渡:是啊,这篇课文的确写得很美,令人百读不厌。
那么,她美在哪里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细细品味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吧!二、读中感悟:悟语言之美,悟情感之真,悟表达之巧。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注一注,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桌间交流交流。
学生边读边悟,同桌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适当点评、补充。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三、指导朗读、背诵。
师: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背下来,好吗?指名背诵。
四、仿写练习,拓宽课文内容,加深感受。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不但要能读进去,还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
你能把他们写下来吗?假如你能仿写就更好了。
学生仿写练习,或整理有关时间的诗句、格言。
学生交流。
五、编座右铭,深化认识: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时间、对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
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
![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5d10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b.png)
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理念】以读为主,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活泼、开放的课堂里自主发展。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生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流程】一、导入1、师:毛泽东主席曾赞扬过一位作家,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对,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谁还知道有关他的资料,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汇报所搜集到的资料。
2、朱自清一生写下了不少文字优美的散文,《匆匆》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匆匆》吧。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汇报。
明确学习内容,出示学习要求:1、学习1~3自然段,找出你自己喜欢的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有什么感受,写上批注,有不明白的可做上记号。
2、在小组内大声朗读,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美预设: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教学策略:教师问: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吗?读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感受?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导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师配乐范读,学生读,感悟语言美。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学策略:问:八千多日子有多长时间?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的什么特点?解释头涔涔泪潸潸,了解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的原因,感受我的惋惜和感慨之情,指导学生朗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d7916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b.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美文,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自觉自律、勤奋好学的品质。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匆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时间会匆匆而过?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语调、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
(2)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5. 品析课文:(1)学生欣赏课文,感受文章的美。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件事,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描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1f4f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c.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匆匆》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懂得珍惜时间。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有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时间就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课文——《匆匆》。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3.课堂讨论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呢?生1:课文中的“匆匆”这个词,表达了时间流逝得很快的意思。
生2:作者说“日子过去,去了,永不回来”,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得很对。
那么,我们该如何珍惜时间呢?4.生字词学习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流逝:指时间、流水等向前移动。
(3)宝贵:非常珍贵。
(4)珍惜:珍爱并重视。
5.课堂练习师: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生1:时间过得真匆匆,转眼间就到了周末。
生2: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学习。
生3:水资源宝贵,我们要节约用水。
生4:我们要珍惜友谊,关心朋友。
6.情感体验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在你们的身边溜走的时候?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1:有一次,我在做作业,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可是一转眼就到了睡觉时间。
生2: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还没玩够就到了回家的时间。
生3:我在学习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点。
生1:时间流逝得很快,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生2:生活要充实,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8.作业布置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63bf6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2.png)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篇一」《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时间流逝教材分析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学情分析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
知识与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过程与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方法目标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教学重难点情感态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度与价值观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
目标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设计说明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
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下。
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什么?你又什么感受?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设计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ff0df02e3f5727a4e96280.png)
) (5)课件出示句子: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
去了
师问:
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红色字体伶伶俐俐跨 过飞去,从这三个词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辞手法。
这里再次让学生去感受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7)课件出示句子: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引导学生体会闪过一次的意思,也是形容速度快。
师小结:
闪过一词形象地说明了时间流逝快的特点。
师问:
那这句话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指生回答,让学生自己回答对 时间的理解。
师小结:
这句话说明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他的脚步不会停下,叹息是 没有用的在你叹息的时候,时光正随着叹息在流逝。
(2)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2.理解 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 决。
出示词语:
挪移、蒸融、涔涔、潸潸、徘徊、凝然。
3.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空虚: 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 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 形容流泪不止。
师问: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举手回答:
比喻。
引导学生比较像字前后的内容从而找出本体和喻体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珍惜时间的角度去考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
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 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 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篇范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09282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e.png)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文《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课文,作者朱自清先生对日子的匆匆,一去不复返,逝去如飞的感慨,给我们以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里多做有意义事情的启示。
文章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学习拟人、排比、叠词等语言表达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按常规要求做好预习,此外课前完成两份作业,为课前学习铺垫情感:1、认真读课文,找出每一个段落中你最喜欢的语句,反复读上几遍,并抓住重点词,结合表达方式来写感受,体会作者的感情。
2、利用周末做一份手抄报,内容要求:朱自清资料;珍惜时间的成语、名言、古诗名句、故事等。
3、买或借《朱自清散文选》,用心阅读。
教学流程:一、谈话启发,唤醒已有的生命体验师板书:“勿”,读什么?什么意思?板书:“匆”,读什么?“匆匆”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没有匆匆过?(生畅谈)课文里说什么“匆匆”?同学们,你认为时间是什么?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用一个打比方来说说。
师过渡语:同学们对时间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很好!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在他24岁时写下《匆匆》这篇文章,他对时间又有一番怎样的感悟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匆匆,感受岁月的脚步。
二、自由阅读,开启阅读体验的航程1、同学们,接下来咱们干嘛?——检查朗读。
对,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今天能不能主动给自己一个机会,站起来读书?2、提出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字字响亮,句句流利,尽量有感情;倾听的同学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每听完一个自然段,请及时提出你在预习中还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抛出一个能引发同学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匆匆》教案6篇
![《匆匆》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dc890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2.png)
《匆匆》教案6篇《匆匆》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教学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1、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课件。
一、谈话导入新课1、师导入课题: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二、整体感知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板书: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1、出示合作要求: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年级《匆匆》教案6篇
![六年级《匆匆》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49251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4.png)
六年级《匆匆》教案6篇教师写教案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充分重视,优秀的教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安排课堂的复习和总结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六年级《匆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题纲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匆匆》教案(优秀8篇)
![《匆匆》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552a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7.png)
《匆匆》教案(优秀8篇)《匆匆》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从而警世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
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情感奠基。
1、学生们自由背诵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
2、教师谈话导入并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从学生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找准新旧知识的契合点,辅之师生课外资料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们提早进入文本阅读状态。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以“我来读读”、“我来说说”的形式检查学生们自学字词和读文情况。
2、学生们在组内互相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更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回归,内在潜能被激发,学生们会无拘无束的交流,自主学习效果明显增强。
)三、品读欣赏,个性感悟。
1、默读。
圈点批画自己喜欢的句段,反复揣摩体会。
2、精读。
学生们采取适合的读书方式,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品词析句,深层研读。
然后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好朋友交流研讨。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
此环节学生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直接触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
同时学习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独特的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重点指导:(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813ee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79.png)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匆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写下了散文《匆匆》(板书课题,读题。
)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1. 你了解朱自清吗?(生简介作者)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
在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文章里,他是怎样来抒发他的情怀呢?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78da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4.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匆匆》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匆匆》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匆匆》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深入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匆匆》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总结讨论,探讨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创作。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创作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2. 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馈1. 学生作业和创作的评估和反馈。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课文和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资源1. 课文《匆匆》的文本。
2. 作者介绍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5.2 教学材料1. 课文《匆匆》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记录和创作。
3.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实践6.1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10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1b99b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d.png)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极具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对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并能进行有关的仿写(句、段)、句型变换等训练。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
![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bda34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3.png)
课文《匆匆》教学设计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匆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匆匆》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2、作者在第一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二、品读句子,感叹时间匆匆1、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2、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有关的句子。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2)谁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4)全班齐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语言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的时候,从……过去)3、这是排比句,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匆匆》教案(15篇)
![《匆匆》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30cb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b.png)
《匆匆》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匆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匆匆》教案1《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们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们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们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们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们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们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们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
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
《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
![《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813437e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6.png)
《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通用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匆匆》教学设计及思路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匆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第一组教材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了五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匆匆》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结构精巧,层次清晰,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紧扣“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采用了“以读为本,以说写相辅”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和美的感染,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在读后辅以“说、写”体会作者反复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光阴易逝的无奈,体会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说写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匆匆》教案设计《匆匆》名师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能正确书写挪、移两个生字。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
4.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句中修辞的作用。
3.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的设问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描写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收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1/ 16等词语。
能正确书写挪、移两个生字。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先看看这两张图片。
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图中的人们?(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词语。
如:急忙,匆忙,着急,匆匆等等。
)师总结:我们通过观察他们走路的步伐可以看出他们都比较着急,走路匆匆忙忙。
2.引出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匆匆》,板书课题《匆匆》。
课题解读:匆匆意思是十分急忙的样子;形容时间过得飞快的样子。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朱自清的图片及简介: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文艺论著《诗言志辨》---------------------------------------------------------------最新资料推荐------------------------------------------------------ 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及难以理解的句子。
(2)听课文朗读,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挪移、蒸融、涔涔、潸潸、徘徊、凝然。
3.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词语解释: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挪移:挪动;移动。
凝然:3/ 16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课件出示多音字:尽、转、禁。
4.感悟文章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最深的句子,在已读懂的句子旁边写批注。
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下节课讨论。
四、回顾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绪,他无奈,他惋惜,他感慨,他焦灼,甚至还有点痛苦。
而这些感受都是我们通过文字体会来的,正因为作者善于观察,才写了这样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五、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匆匆》,一起来闯关吧!六、作业 1.背诵第 3 自然段。
2.搜集朱自清的其他介绍及作品。
---------------------------------------------------------------最新资料推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重点难点: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描写细致、多用比喻的写作方法。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复习词语:挪移、蒸融、涔涔、潸潸、徘徊、凝然。
二、课文学习。
1.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
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 1 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 2-4 段):写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5/ 16第三部分(第 5 段):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2.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自然现象?师引导学生从分号考虑。
指生回答:排比。
师问:那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纵观全文考虑,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燕子、杨柳、桃花都是用再来形容,而时间可以用再形容吗?能说时间可以再回来吗?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小结: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匆匆》,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但作者并没有在文章开头就写时间怎样的快,而是写燕子去了又回,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作者这样写,意在与下文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对比。
(2)课件出示问题:在第一段中,作者问了几个问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真的在问吗?学生齐答:不是。
---------------------------------------------------------------最新资料推荐------------------------------------------------------ 师小结:这一连串的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3.学习第二部分。
(1)指生朗读第 2 自然段①课件出示问题: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日子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
指生回答出书中的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和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②课件出示:确乎的意思是的确,空虚的意思是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师问:从确乎和空虚这两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讨论。
师小结: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无所作为,所以说的确很空虚。
师解释: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这句话还是说明作者觉得自己无所作为。
7/ 16其中的八千多日子是指作者从 1898 年出生到 1922 年写作本文时,一共是 24 年,即八千多个日子。
溜字让人感觉时间在快速地、无声无息地流逝。
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
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来计算时间。
③课件出示:头涔涔、泪潸潸。
师问:你知道这两个词大多时用在什么时候吗?生齐答:流汗、流泪的时候。
师问:那你知道这两个词表现了什么感情吗?全体讨论。
师小结:表现了作者因面对光阴流逝却无所作为而产生的羞愧之情。
④课件出示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师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举手回答:比喻。
引导学生比较像字前后的内容从而找出本体和喻体。
---------------------------------------------------------------最新资料推荐------------------------------------------------------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珍惜时间的角度去考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课件出示: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师:这句话用了什么句式?引导学生从怎样和呢,来回答用了什么句式。
生举手回答:设问句式。
师解释: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有答,答案自在问句中。
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是在来去中时间匆匆地就流逝了。
同桌交流,体会设问所折射出的感情。
(3)课件出示句子: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引导学生去体会,没有脚的太阳,是怎样挪动呢?从而让学生回答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9/ 16师小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
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一句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4)课件出示句子和问题: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这句话作者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师小结: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间来去匆匆。
课件出示几组图片,训练学生句子仿写,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结合图片说句子。
生答:目的是体现学生们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学习过程。
出示例句: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也可以说出课件中没有出现的。
)(5)课件出示句子: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最新资料推荐------------------------------------------------------ 去了。
师问: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红色字体伶伶俐俐跨过飞去,从这三个词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辞手法。
指生回答:拟人。
师小结:伶伶俐俐跨飞这些词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灵性,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时间犹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6)课件出示: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师引导学生感受溜字的用法,学生举手回答自己对溜字的理解。
师小结:溜字一般形容快速地走,一个溜字不但将时间拟人化了,而且写出了时间流逝的不易察觉和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