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有哪四大支柱产业
徽州文化徽商的主要经营
3、茶业
自唐兴及明清,徽州即为著 名的产茶区。徽州茶树种植 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茶商 供给了大量优质茶叶货源。 正是凭借这一基础,徽州茶 商在年复一年的贩运名茶过 程中,积累起资本,扩大了 规模,成为徽州商帮的四大 支柱之一。
20
21
绩溪茶商汪裕泰:创始人汪立政(1827-1895),绩溪人,十四岁 外出上海做学徒。二十四岁时,开了第一爿(pán)茶叶店 “汪裕 泰茶庄”。由于精于划算,知人善任,店业渐盛,其影响居上海 茶业界之首,有“茶叶大王”之称。
6
1.盐业 自从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来,盐税一直是国家最重要的财
政来源之一。唐代以前,经济中心在中原,两淮盐产量增多 ,地位逐步上升。明清时期,两淮盐业达于极盛,“府海之 饶,两淮为最。” 明清政府从两淮征收的盐课也不断上升 。 明代中期开始,徽商在两淮盐业中占据了优势地位,控制了 这一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这是徽商能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中 国最大商帮的关键。
18
徽州朝奉什么生意都做,但最拿手的还是开典当。在这门行业中 甚至有“无典不徽”的说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像许多行业一 样,典当业中有同行间通用的隐语。由于徽州人占了绝大多数, 因此典当业的隐语又叫作“徽语”,是根据徽州方言结合当地语 音产生的。由此可见徽州人在典当业中的势力之大。
由于各地大多数的当铺是徽州朝奉所开,人们渐渐习惯了一进当 铺门就开口叫“朝奉”。后来,朝奉索性成了当铺掌柜的统称, 不论是否徽人开的买卖,一概冠之以朝奉。
32
2、通过商品贩运获取商业利润 3、通过商品囤积获取商业利润 4、通过垄断贸易获取商业利润 5、通过资本组合获得商业利润
33
明清时期的徽州商人采取不同形式把他们的资本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 网络,几乎使每个人都处于这个网络之中。那种与他人既无借贷关系又无合 资、委托关系而完全独立于这个网络之外的商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在绝 大多数场合下,徽商的这种资本组合关系都是在同乡同族的范围内建立起来 的,他们因是同乡同族,足以互相信赖,互相支持。而这种资本的结合,又 反过来强化了他们之间地缘与血缘联系的天然纽带。二者交互作用,遂使徽 州商帮内部的结合更为牢固。徽州商帮之所以能够成为称雄于全国商界的一 支劲旅,与其内部的这种牢固性是分不开的。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08历史学李国正一、典当商食盐专卖牟暴利--盐商徽商业盐,是随着明初实行开中制而出现的。
当时明朝根据边防军事需要,凭借所控制的官盐,定期或不定期的出榜招商,以往边地输送军需物资(主要是粮食),然后按价付与盐引(引,盐之文凭),允其行销。
徽商中的一部分人为利所驱,也挟盐,开赴九边。
如歙籍盐商汪玄仪早先曾“聚三月粮,客燕、代,遂起盐荚”。
休宁盐商五全也曾“蒙故业,客燕、赵、齐、楚间”。
当时业盐,专以粮换引,售引为业者,称出者,称为“内商”。
徽商开中九边,本小力微,人孤势寡,自然多为“内商”。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开中变法,用纳银开中代替纳粮开中。
徽商随着资金的不断增多,便在当地纳银购引,业盐谋利,并兼顾旧业;主事开中,纷纷涌入“内商”之中,同南下“内商”中的徽商合于一起,结成一团。
特别是余盐开禁以后,盐商可径自向灶户购盐,徽州盐商人数又一次激增,其资金势力也急剧膨胀;与之相反,“内商”中的其他开中商人,主要是山、陕商人南下淮、浙盐场后,因远离本土,商线拉长,消耗了实力,再加上南下进入徽商势力范围,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因此难以立稳脚跟,结果徽商逐步形成“内商”的主体。
在清代,徽州盐商内部的专业分工及其组织机构,较之明代更为细密。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盐,曰运商,主行盐。
其总揽之者曰总商,主散商纳课。
”“场商”,是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徽州场商人众,他们的经营,对整个两淮盐商行销活动影响极大。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因其销运盐引的性质不同,名称亦稍有异。
如行销纲盐者,称之为“纲商”;行销食盐者,称之为“食商”。
但在实际的行销过程中,由于纲、食并行,界限亦不明显;如顺治十五年(1658年),行销上元、江宁八县食盐的徽商张子谦,即认运食盐96700引,纲盐138840引。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
富可敌国说徽商
富可敌国说徽商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10期杜君立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传统商帮之一,徽商在盐、典当、茶叶、木材等领域纵横天下,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其他传统商帮不同的是,徽商十分注重教育,他们的行为作风基本摆脱了底层农民的色彩,体现出精英化的士大夫情结。
明万历年间有书记载:“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即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新安即徽州,山右即山西,意思是说,最富有的当数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
清朝国力最为强盛之时是乾隆时代,当时国库存银高达7000多万两,以国为家的乾隆皇帝却感叹说:“富哉商乎,朕不及也!”他所说的“商”就是徽商。
明清两代,徽商主要依靠茶和盐的垄断性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传统商帮。
徽商,指出自徽州的商人集团。
徽州地处“吴头楚尾”,这里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发展一直较为滞后。
晋末、唐末和宋末,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和中原战乱先后引发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北方难民为躲避战乱而大量迁入徽州,这里才开始繁荣起来。
徽州地形多山,“其地险狭而不夷,其土驿刚而不化”,适合耕种的土地极少,所谓“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为了多一些土地,人们不得不在山上开垦梯田,山势陡峭,即使十数级梯田,加起来也不够一亩。
这种石头缝里求生存的农耕条件非常艰辛,远非平原地区的人们所能想象。
穷则思变,徽州人不得不另寻出路。
“吾徽居万山环绕中,川谷崎岖,峰峦俺映,山多地少。
遇山川平衍处,人民即聚居之。
以入口孳乳故,徽地所产之食料,不足供徽地所居之人口,于是经商之事业以起。
”用顾炎武的话说,“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
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人人皆欲有生,人人不可无贾矣。
”人地矛盾的压力之下,经商逐渐取代农业,成为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据说在徽州成人男子中,有超过七成的人以经商为生。
徽商因此而闻名天下。
“丈夫志四方,不辞万里游。
”按照徽州当地的风俗,一般男孩子从十几岁就要跟着长辈外出,从伙计开始,学着做生意。
中国十大商帮之一 --徽商
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徽商在安徽历史物流中的活动徽商是我国十大商帮之一,从实力上来看可以与山西商帮相抗衡。
是安徽历史上物流活动的主要体现。
傅衣凌先生解释:所谓徽商,盖指以新安江流域为中心的安徽徽州府的商人。
主要包括徽州地区的歙县、祈门、休宁、绩溪、黟县五县以及与之相邻的江西婺县。
多数学者认为,徽商始于南宋,发展于元末明初,形成于明代中叶,盛于嘉靖,清代乾隆达到鼎峰,至嘉庆、道光年间日趋衰败,前后达六百余年,称雄三百年,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 形成背景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商帮:徽商与晋商皆处贫困山区,种地无以生存,必须另谋他路。
这种生存条件劣势造就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经商。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南宋初期即有徽人为经营茶、墨、纸、木“行买四方”的记载,明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人从商增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其实,徽州人通常十二、三岁就要到城里当学徒。
因为徽州地少人多,迫使农民从事其他劳动,嘉庆《徽州府志》就指出:徽人“善仪容,有口才”,“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买之所入视帝郡倍厚”。
二.活动范围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
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
三.主要活动徽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其东北达于金陵、扬州等商业、盐业极为发达的城市,其西与瓷都景德镇接壤,闽赣各地的茶叶、木材及瓷器,取给都很便利。
其东连接苏、杭太湖流域,纺织、丝绸极为发达。
江南一带的粮食、棉花、铁矿可通过长江水路,销往全国各地。
徽州商人——精选推荐
徽州商人高强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P5******* 这个我第二次选沈昕老师的课了,自从上学期上了老师的《创造学》,老师的上课方式一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我在大一的时候素质学分就已经满了,但我还是想再感受一下沈老师与众不同的上课方式,于是我又选择了《徽州文化》这门人文课。
一如之前的上课风格,老师提起了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参与教学,自己动手做PPT、找资料,我也十分高兴的参与其中,做了《徽州盆景》这一期的PPT。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徽州经济曾经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这次选择了徽州商人这个主题。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遂形成了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与晋商最为出名。
明人谢肇潮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徽商以经营茶木盐典四大行业为主,并从事长途贩运业,积累了大量财富,扩大经营资本,部分返回家乡买田筑屋修桥铺路,建祠堂办学校,办慈善事业,颇获人望。
那么徽商是如何兴起的?为何能够称雄商坛?在"七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面前,数不清的徽州少年不得不选择"万事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的生活。
只是没有人想到背井离乡的日子,正好造就了明清两代徽商的极度繁荣。
一、徽商的四大主要行业:1.茶木是徽州土特产,徽州多山,适宜茶木的栽培。
祁门休宁婺源盛产名茶,有松萝、雀舌、莲心、金芽等。
松萝茶“名噪一时,茶因踊贵”。
L23休宁“金佛山松萝之茶甲天下”。
婺源绿茶,“农民依茶为治”。
随着商业和城镇的发展,茶馆开遍各地,茶叶销路扩大了。
徽商看中时机将茶贩销至各地。
如吴元贯,“尝贩茶之京师”。
汪琴贩茶兰广东。
程廷辉“与兄业茶于粤”就是以产碧螺春著名的苏州无锡和龙井名茶产地杭州,徽商仍能以茶打人苏杭等地的市场。
程广富“挈二弟三弟至苏贸易,……自归家就近业茶”。
简述近代徽商的变迁
简述近代徽商的变迁古代徽州地处浙,赣,皖三省的交界,这里山岳连绵,重谷崎岖,可耕作的田地很少,徽州人为了谋生,不得不“以贾代耕”,外出寻找生计。
明中期以前,徽州人就有悠久的经商传统,但“徽商”二字真正为世人所熟知还是在明中期以后。
因为在此之后,徽州商人逐步形成了“商帮”,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质的改变。
自明中期至清道光时期,徽商群体称雄于国内商界达300余年,他们足遍天下,富甲一方。
但到了清末时期,由于政策的变化和战争外资等因素影响,曾经盛极一时的徽商逐渐走向了没落。
一、徽商兴起的条件有话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徽州人并不是是天生喜爱经商,而是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莫大关系。
徽州又叫新安,其下辖有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和婺源六县。
这里山多地少,粮食难以自给,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另谋出路。
徽州景色图徽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极其富有经济价值,特别是婺源所产的杉木,其质量奇佳,是建造房屋,制作家具的好材料,早在南宋时期,就曾有大批徽州人以种植杉木为生。
徽州地处亚热带北部边缘,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非常适宜种茶产茶。
早在唐代,歙县就以产茶闻名于世,陆羽曾在其《茶经》中记载“歙州产茶,且素质好”。
如今的江西景德镇是天下闻名的瓷器之都,但其烧瓷制瓷所用的土料却全依赖于婺源和祁门两地的供给,明清时期就有不少两县之地的百姓开设“碓厂”,专门制作瓷土为生。
有“文房四宝”之称的笔墨纸砚是古代必不可少的文化用具,在其生产上各地皆有专精,然徽州所产的文房四宝却是样样皆精。
早在唐代,徽州所产的纸墨砚就以闻名天下,《新安志》中曾记载:“李后主留意翰墨,有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旧坑石之砚”。
宋代时期,徽州还出现了几位制笔大家,他们的作品也是名动一时。
除了自然条件外,徽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也给经商提供了便利。
徽州虽处群山之中,但其与经济发达的江浙距离很近。
古时徽州人东去苏杭,西出饶州,或北上芜湖,不过三五日路程,且大部路线都可依靠水路以舟代步,一旦徽州人走出群山,便可利用便捷的水运交通往来经商,聚敛财富。
四大支柱产业拉动安徽芜湖工业良性发展
四大支柱产业拉动安徽芜湖工业良性发展2013年以来,安徽芜湖市工业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经信委的领导下,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快速发展。
记者近日在芜湖采访时发现,芜湖市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与四大支柱产业的带动密不可分。
四大支柱产业各显优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业。
奇瑞汽车公司是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汽车产量居全国第八、九位。
今年以来,奇瑞公司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7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56.8亿元。
以奇瑞公司为龙头,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使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成为芜湖工业一大优势。
家电工业。
芜湖市家电工业有较好基础,是安徽家电“金三角”(合肥、滁州、芜湖)的一角。
美的、日立、科龙等知名企业入驻芜湖,享受芜湖市作为较早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加快发展。
以家电整机为龙头,又带动了零部件、塑料件企业的发展。
船舶工业。
芜湖是我国的重要港口,船舶工业有较好基础。
所辖的无为县二坝船舶工业园经过逐步建设,年造船能力已达100多万吨;芜湖新联造船公司、长航江东船厂、大江造船公司、宏远造船公司等企业的造船能力已累计突破300万吨。
基于芜湖船舶工业的良好基础和较快发展,2011年,安徽省已把芜湖作为“船舶制造基地”,列为全省六大装备制造业之一重点发展。
电线电缆工业。
芜湖市电线电缆工业原来比较薄弱,2011年根据区划将无为县划归芜湖以后,线缆成为芜湖工业又一支柱产业。
无为县是全国电线电缆四大基地之一,2013年上半年产值已达210多亿元,拥有江淮电缆、华菱电缆、华宇电缆等重点企业,尤其是无为县高沟镇聚集了上百个电缆企业,是我国电缆产业专业镇。
生产的电缆广泛为石化、冶金、机械、航天航空服务。
无为县提出,力争用2年时间,实现电线电缆千亿元目标。
行业指导和行业服务芜湖市积极贯彻稳增长、调结构、强服务、促增长的方针,围绕四大支柱产业,芜湖市经信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行业指导和行业服务。
徽商
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
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进至日本、暹罗、
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衰落情况及原因:
•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
处境愈来愈困难。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 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丏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贤,典 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两商则 由于鸦片戓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尤其是随着
这些是外运的大宗商品,茶叶有祁门红、婺源绿名品。外出经商
主要是经营盐、棉(布)、粮食等。
经营之道
• 徽商在经营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场行情,实行灵 活经营。有一业为主兼营它业的;有根据不同行情、季节变换经 营项目的。 •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以勤 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 常。
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
多被其所替代。 •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 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 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徽商的理念
• 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也是“徽 文化”的根基。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徽州是明清两代主 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学的 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 • “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形 成了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 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制 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如在商业行为中,“以诚待 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在 创业发展中“讲勤俭”、“讲谦让”、“讲和谐”、“讲 效益”;在学习修养中提倡“自主自立”、“行而后知”、 “学无止境”、“学以致用”等理念。
徽商的发展历程
徽商的发展历程徽商是指具有徽商背景和代表性的商帮集团。
徽商起源于中国安徽地区,始于明代,兴于清代,盛于民国。
在中国商业史上,徽商以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对中国近现代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徽州是经济繁荣的地区,商人们在经济交流的推动下开始形成商队,以徽州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进行商品贸易。
徽商通过与南京和杭州等商业中心地区的贸易往来,逐渐积累了大量的商业经验和财富。
明代中后期,他们开始涉足茶叶贸易,在贸易过程中,徽商学习到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储运等技术,成功打造了以“徽茶”为代表的品牌,迅速崛起并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清代是徽商的鼎盛时期。
清朝时期,南京成为当时全国首府,商业和文化的核心,徽商也随之迁徒至此,与南京的商人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
徽商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布匹、药材、染料、茶叶等商品的贸易,迅速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徽商将商业堆头和良好信誉作为发展的基础,建立了严格的商业制度和互助组织,形成了以“合伙商行”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同时注重家族文化和责任感,力求传承和发展。
民国时期,徽商进一步扩大了商业版图,延伸到全国各地。
徽商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徽商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通过与政府的合作与互动,获得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资源。
其次,徽商注重资源整合,通过与其他商业势力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综合实力。
同时,徽商还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经验,进一步发展了茶叶、棉纺、造纸等行业,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界的佼佼者。
然而,徽商也面临了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
随着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加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徽商逐渐步入衰落的轨道。
此外,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商业环境的变迁等因素也使徽商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到20世纪50年代,徽商在中国商业舞台上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
总的来说,徽商的发展历程中,既有辉煌和成功,也有困境和挑战。
他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的辉煌传奇。
徽商概述——徽学论文
5.徽商的经营文化。主要表现在:儒商”风度和“徽骆驼”精神;经营观念与道德观念。经营观念是指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名牌观念、信誉观念、法律观念、途程观念等,徽商在这些方面都有突出的体现。社交文化与店堂文化。
6.徽商衰落的原因。清代中叶以后,称雄三四百年的徽商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其原因很多学者都在不断研究。我认为徽州商帮的衰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其中 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生的中国社会的战乱即清朝封建政府和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之间的战争,乃是加速徽州商帮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徽州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战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正是徽州商帮商业经营活动最主要的区域,严重打击了盐、典、茶、木等四大徽商支柱行业。徽州士民以及徽商人员遭受重大伤亡,徽商家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且,战乱对徽州商人及其商业资本也造成了直接的打击,清政府大幅度增加茶叶税和开征厘金,徽商被迫赈饷和捐助团练;商人颠沛流离,无心经商。社会动荡,而徽商却昧于大势,未能与时俱进,仍在传统传行业中抱残守缺,最后只能被历史淘汰。
徽商研究概述
明清时期,徽商称雄商界数百年。其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可谓首屈一指,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如今社会,徽商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关于徽商的若干问题
徽商,有“徽骆驼”一称,是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它与晋商等一样,是个商帮的称号。
7.徽商的历史作用。徽商财雄势大,造成大量货币资本在个人手里积聚,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创造了历史前提。徽商所进行的远距离商品贩运,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各地之间经济联系的加强,起了促进作用。有句话叫“无徽不成镇”,充分表明徽商对各地区城市的兴起和繁荣的积极作用。徽商一部分利润又流归故里,以致徽州市镇的兴起和徽州的园林、民居、牌坊等都别具一格;经济促进办学与教育,广设义塾义学、资助府学县学、大力倡建书院等方式资助和发展儒学教育。从而徽州文化独标一帜,自成派别。诸如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以及徽州朴学等文化的基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08历史学李国正一、典当商食盐专卖牟暴利--盐商徽商业盐,是随着明初实行开中制而出现的。
当时明朝根据边防军事需要,凭借所控制的官盐,定期或不定期的出榜招商,以往边地输送军需物资(主要是粮食),然后按价付与盐引(引,盐之文凭),允其行销。
徽商中的一部分人为利所驱,也挟盐,开赴九边。
如歙籍盐商汪玄仪早先曾“聚三月粮,客燕、代,遂起盐荚”。
休宁盐商五全也曾“蒙故业,客燕、赵、齐、楚间”。
当时业盐,专以粮换引,售引为业者,称出者,称为“内商”。
徽商开中九边,本小力微,人孤势寡,自然多为“内商”。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开中变法,用纳银开中代替纳粮开中。
徽商随着资金的不断增多,便在当地纳银购引,业盐谋利,并兼顾旧业;主事开中,纷纷涌入“内商”之中,同南下“内商”中的徽商合于一起,结成一团。
特别是余盐开禁以后,盐商可径自向灶户购盐,徽州盐商人数又一次激增,其资金势力也急剧膨胀;与之相反,“内商”中的其他开中商人,主要是山、陕商人南下淮、浙盐场后,因远离本土,商线拉长,消耗了实力,再加上南下进入徽商势力范围,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因此难以立稳脚跟,结果徽商逐步形成“内商”的主体。
在清代,徽州盐商内部的专业分工及其组织机构,较之明代更为细密。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盐,曰运商,主行盐。
其总揽之者曰总商,主散商纳课。
”“场商”,是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徽州场商人众,他们的经营,对整个两淮盐商行销活动影响极大。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因其销运盐引的性质不同,名称亦稍有异。
如行销纲盐者,称之为“纲商”;行销食盐者,称之为“食商”。
但在实际的行销过程中,由于纲、食并行,界限亦不明显;如顺治十五年(1658年),行销上元、江宁八县食盐的徽商张子谦,即认运食盐96700引,纲盐138840引。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
徽商兴衰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徽商兴衰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徐孟林,于清树(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11)摘 要:徽商以盐业、典当业、茶业、贩木为四大支柱,称雄三百年。
徽商的兴衰启示人们:我国现代企业管理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在基因,创新企业管理理论;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以制度和文化建设为重点的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与时俱进、融入时代潮流的眼光和勇气。
关键词:徽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9247(2008)02 0080 02T he R ise and Decline of Hu i Shang andits Enlightenment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 entX U Meng lin,Y U Qing shu(V ocational College,A HU T ,M a !anshan 243002,Anhui,China)A bstract:With salt trade,pawn trade,tea tr ade and timber trade as its four pillar industry,Hui Shang had reigned su preme fo r three hundred years in China !s histo ry.Its r ise and decline gives the enlig htenment that modern enterpr ise man agement should be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innovate the modern enter prise management theory.It sho uld be human o riented,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 ces,particular ly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s and culture.It should maintain the spirit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Key w ords:H ui Shang;C hines e traditional culture;m odern enterprise m anagem ent;h um an orientation一、徽商的兴衰徽商又称新安商人。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 ( 上)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 ( 上)作者:倪玉萍来源:《公关世界·下半月》 2015年第4期文/ 倪玉平明代以前,中国没有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
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传统观念改变,商人队伍壮大,商帮先后形成。
明万历年间谢肇制在《五杂俎》一书中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即推山右。
”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时最富有的是徽商与晋商。
到了清朝,徽商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成为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那么,徽商的资金从何而来,他们又如何管理资金呢?称贷于四方大家,偿其什二三之息:贷本经营明清时期,徽商自本经营者很多,贷本经营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徽人经商向以盐、典、茶、木四大行业为主。
盐、茶、木这三个行业都需要从事规模巨大的商品贩运,耗资甚巨。
在这些商业活动中,即便是手握巨资的富商大贾,也难免要临时或部分地借贷资金,以便乘时逐利。
当时的盐业经营规模最大,动用资本最多。
清朝道光时期著名学者包世臣说,清代两淮盐场,每行一纲之盐,需用本银两千余万两,而运商中实际贩运引盐的散商资本不过五、六百万两,其余都来自借贷。
《三异笔谈》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乾隆初年,有一年除夕夜,徽州盐商程某因负债银10 万两无力偿还,躲入扬州盐运司的鼓楼之上,以逃避讨债人的纠缠。
程某登楼未久,又有徽商吴某因欠银4 万两也来躲债。
程对吴说我家里有白银5 万两,自己用不够,借给你呢还有富余,你用我这个银子回去应付一下眼前困境吧。
吴某果然借这5 万两渡过了难关。
不久,程在吴的接济下也恢复旧业,几乎与大盐商江春齐名。
故事中的徽州盐商虽然貌似富有,但也往往需要贷资营运。
有人甚至在负债于甲的同时还会贷资给乙,从而形成复杂的借贷关系。
为适应大宗木材贩运的需要,徽州木商中贷资经营的现象也很多。
雍正时,经商于武陵( 今湖南常德)的徽州木商方某一次就向旗籍官员王某借贷了五万两银钱。
婺源人孙徽五曾经在湖南贩运木材,本钱由二十多人凑集而来,不幸失火,木材被烧掉,孙徽五随之焚毁债券,独立承担所有损失,不使其他二十多人受累。
徽州四大行业之四——木商
徽州四大行业之四——木商文/余年◤木材贸易是徽商经营的一个传统项目。
徽人做木材生意,至迟始于宋代。
与其他行业相比,做木材生意可以说是一种更担风险的买卖了。
正如方志所称,徽州木商“以其赀寄一线于洪涛巨浪中”。
如果把木排比作褐色的长龙,那么,在几个世纪中,拥赀巨万的徽州木商正是凭着自己的胆识,驾驭着这条长龙,冲破惊涛骇浪,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架设牢固的桥梁。
古徽州辖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邑,木商以婺源为著,休宁次之,祁门、歙县等又次之。
“婺源贾者率贩木”,势力最为雄厚。
光绪《婺源县志》载:在湖南德山,“婺邑木商往来必经其地,簰夫不下数千人”,并披露说徽州本商在水中放木排用的竹缆绳(篾缆),是由名噪一时的婺源木商程文昂始创的。
徽州多木商,与当地山多田少、水路交通便捷的地理条件,以及民间靠山吃山、种山养山的风俗习惯,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宋歙人罗愿在《新安志》中说:“民以茶、漆、纸、木行江西,仰其米给”,又说“休宁……山出美材,岁联为桴,下浙江,往者多取富”。
在徽州任过司户参军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的一个集子中也记载说:“休宁山中宜杉,土人稀作田,多以种杉为业。
杉又易生之物,故取之难穷,出山时价极贱,抵郡城已抽解不赀。
”徽州之木,松杉为多。
民间栽杉以三十年为期一伐,谓之拚山。
以种杉为业的徽民,将成材的松杉作为商品拚给专事木材贩运的商人,赚取货币收入,再去换取生活必需品。
据传,当年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大兴土木,所需木材,多由徽州木商提供。
◢1◤徽州木商拚木贩木,讲究季节性和周期性,采伐贩运的过程也有一定的规律。
清代休宁人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徽处万山中笔,每年木材于冬时砍倒,候至五六月,梅水泛涨,出浙江者由严州,出江南者由绩溪,顺流而下,为力甚易。
”木商的整个经营活动,包括拚山、采伐、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
他们在深入产区“采判木植”的基础上(俗称“买青山”),于冬季雇佣木客上山砍伐,蹲山棚、做“白杉” (徽人称刮去皮的杉木为“白杉”)或锯松板。
盐、典、木、茶是徽商的四大支柱行业
盐、典、木、茶是徽商的四大支柱行业
佚名
【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9)2
【摘要】徽商的经营方针是什么赚钱就经营什么。
盐、典、木、茶是中国封建社
会利润高的行业,所以徽商纷纷向这四大行业进军,大商人也大多出自这四大行业,形成徽商的支柱行业。
【总页数】1页(P154-154)
【关键词】行业;徽商;支柱;盐;茶;经营方针;封建社会;利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 [J], 郑小娟;周宇
2.赤峰市四大支柱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J], 武秀春
3.龙木错与结则茶卡盐湖卤水兑卤及蒸发析盐规律研究 [J], 崔玉虎;袁建军;杨美洁;沙作良
4.叶嘉飘香,典存人间——《中国茶典》引言 [J], 龚建华
5.上下数千年茶典泛浩浩——《中国茶典》结语 [J], 龚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七)
安徽地域⽂化教学辅导(七)第七章独特的徽商⽂化学习⽬的:徽商作为⼀⽀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经商能⼒之强,从业⼈数之多,在商界⾸屈⼀指。
徽商发展的历史,可以为现代经济提供⼀些值得重视的借鉴。
在本章我们将要探讨徽商兴起的原因,徽商的主要特点,了解徽商经营的⾏业,以及徽商的影响,思考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给我们带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习要求:1、了解徽商兴起的原因、徽商的主要特点。
2、对徽商从事的主要⾏业:盐业、典当业、茶叶业、⽊材业的经营情况有⼀个⼀般的了解。
3、重点思考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学习建议:1、结合教材⾃学和课外延伸阅读,了解徽商的辉煌历史。
2、要结合徽商成功的具体事例,对徽商的特点、徽商精神的内涵做深⼊的了解和体会。
3、如果有可能的话,组织学⽣到徽州进⾏“徽商⽂化游”,通过实地考察,感受徽商⽂化的丰富内涵。
⼀般了解:徽商兴起的⾃然条件与历史背景。
⼀、徽商兴起的⾃然条件徽州⾃古以来,缺乏发展农业的基本条件,是迫使徽州⼈⼤量外出经商谋⽣的基本原因。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峻岭之中,这⾥没有成⽚的耕地,即使有,“也⾮善耕作之地” ,粮⾷产量普遍较底。
⼭多⽥少,⼟地瘠薄,农业收⼊不⾜以⾃给,为了求得⽣存和发展,徽州⼈不得不⾛出丛⼭,经商谋利。
徽州虽然“粮不⾜”,可是物产丰富。
异常丰富的⼟特产品向徽州⼈展现了⼀条现实的出路——以商代耕,不少⼈最初就是以贩运⼟特产品起步的。
丰富的物产加上便捷的⽔陆,⼤⼤刺激了徽州⼈经商的积极性。
⼆、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明朝中叶以后社会分⼯的进⼀步扩⼤、江南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赋役折银制度的推⾏,为徽州⼈经商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分⼯的扩⼤促进了商品的⼴泛流通和各级市场的繁荣,从⽽为商⼈提供了⼴阔的活动空间。
江南城市的繁荣和市镇的兴起为毗邻的徽州⼈经商提供了便利。
明代盐法变⾰给徽商的发展壮⼤带来了契机。
折⾊开中后,徽州⼈成批地来到两淮、两浙,从事盐业的经营,并逐渐取代⼭西、陕西商⼈⽽占据了盐业经营中的优势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将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形成了“货无所不居,业无所不精”的繁荣局面,尤以盐、典当、茶、木为最主要。
徽州盐商在明清中国社会经济
中占有重要地位。
嘉庆年间,两淮盐业每年交纳的各类税费竟超过800万两,而此时清政府全年的收入也不过4,000万两左右。
在长期同山西、陕西商人的竞争中,徽商摆脱了被动
处境,逐渐占据优势。
万历年间,实行纲运制后,徽商优势进一步扩大。
清代中期,徽州盐商达到了最高峰。
据说两淮盐业设有八位总商,歙县一县就占了四席,足以说明徽州盐商势力之大。
清代嘉庆年间以后,由于清政府盐课激增,以致私盐泛滥,加之盐商自身奢侈挥霍,导致盐业衰败。
道光初年,清政府为确保政府税收,把改革盐业的成本摊派到了盐商身上,致使盐商纷纷破产。
此后,徽商中经营盐业的不再具有主导地位,更失去了左右国家经济命脉的实力。
明清时期,徽州典当业兴盛。
当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白银作为货币广泛流通,对于广大的社会中下阶层来说,在遇到青黄不接或周转不灵时,为取得白银,典当成了必不可少的一条出路。
因此,明清时期典当业发展迅速,全国几个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苏浙一带的财富之区,徽州典商占有压倒性优势。
徽州典商除经营典当外,往往同时兼营存贷款,当铺同时兼营钱庄的非常普遍。
在徽州各县中,休宁人最善于经营典业。
而宋元以来徽州对人的尊称“朝奉”一词,亦成为对典当业主的通称。
鼎盛时期的徽州商帮势力能够达到“全国金融皆可操纵”,这里的金融主要指的就是典当和钱庄。
徽州自唐代以来就是茶叶的重要产区。
明清时期,徽州茶业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明代隆庆年间,松萝茶兴起,徽商将松萝茶贩运到全国各地。
到了明代末年,随着东西方航路开通,松萝茶飘洋过海,行销至欧美,一度成为中国绿茶的代表。
清代,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逐步扩大,茶业成为徽商仅次于盐业的大宗生意。
清代晚期,徽州盐商衰落,而茶商随着开埠通商发展极快,茶业遂取代了盐业,成为徽商的第一大行业。
徽商经营木业很早,宋代已小有名气,明清时期达到高峰。
徽州六县经营木业者均不乏人,而以婺源人为最多。
徽商木业通常透过木行经营。
木行由拥有巨资的商人、官绅或地主开办,由从事介绍交易、提供仓储发展到为木商提供食宿、代客垫款、收账、代办运输、起卸、纳税等。
木行同时还向社会吸引存款,对木商发放货款,收取利息。
木商向木行出售木材,生意做成,木行还可坐收佣金。
有些木行自己也从事贩木买卖,具有可观利润。
晚清和民国年间,木业在徽州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茶业相近,成为重要经济命脉,但在抗日战争中再次遭受沉重打击,其残余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造成为国营或集体经济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