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学的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合集下载

免疫学选择题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 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 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 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 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 B,可在新生期 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 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 D. Jenne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第01章 概论  免疫学

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结、脾脏,
粘膜/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三级免疫器官)
21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bone marrow)
– 各种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 – 造血干细胞 首先分化成: •髓样干细胞,进一步分化为: •红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干细胞, 进一步分化为: •T细胞前体细胞——进入胸腺发育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细胞克隆即细胞系,从一个细胞增殖而来的一群细 胞,基因和表型均一致,即为克隆。 (1) 体内存在多种针对各种抗原的免疫细胞克隆, 其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一个克隆针对一种抗原)。 (2) 抗原进入机体内选择相应细胞克隆,使其活
化增殖,分化成抗体产生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
42
克隆选择学说 (Clonal Selection Theory )
(3)胚胎期某一免疫细胞克隆接触相应的抗原, 如 自身成分,则被排除或处于抑制状态,称为 “禁忌克隆”,不能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而形
成自身耐受。
(4)某些情况下,“禁忌克隆”可以活化,对自
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
43
第四节 免疫学发展近况及展望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奖者中20%以上与免疫学的研 究成果有关。 –临床工作中,免疫学原理和技术应用非常广,
如: 探讨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 诊断疾病
防治疾病
18
第二节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19
免疫系统的组成:
• 免疫器官 • 免疫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细胞(T,B, NK) •抗原递呈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炎性细胞(粒细胞等)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分三个时期:①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②免疫学科建立时期(19世纪~1975年);③现代免疫学时期(1975年至今)。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一)天花的危害天花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流行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25%~40%,我国民间早有“生了孩子算一半,得了天花才算全”的说法。

患天花痊愈后留下永久的疤痕,但可获得终身免疫。

16世纪由于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将天花传播到美洲,墨西哥土著人从16世纪初(1518年)的2000~3000万人到16世纪末减少到100万人,阿茨特克帝国消亡。

16世纪中期之后向南进发,在美洲中部毁灭了玛雅和印加文明,随后又毁灭了秘鲁。

(二)人痘苗接种1.人痘苗接种实践:中医称天花为“痘疮”,据史书记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是在公元前约400年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建立的。

Zinsser微生物学(1988):发明于中国2000多年之前。

明庆隆年间(1567~1572);16~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已在全国普遍展开。

清康熙27年(1688)俄国曾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技术。

并经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西传至欧亚、北非及北美各国。

1700年传入英国/Momtagu夫人在英国积极推广人痘苗接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721~1722年天花在英国爆发流行期间,英国皇家学会在国王的特许下,主持进行了用犯人和孤儿做人痘苗接种的试验,均获得了成功,试验者无一人死于天花。

在此基础上,1722年给英国威尔士王子的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1岁)也进行了人痘苗接种,也都获得成功。

2.人痘苗接种意义:有三个方面:①能有效预防天花。

②在接种方法、痘苗的制备和保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为以后疫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幼科种痘心法要旨》(1742年)中介绍了四种接种法: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发展简史————————————————————————————————作者:————————————————————————————————日期:免疫学发展简史分三个时期:①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②免疫学科建立时期(19世纪~1975年);③现代免疫学时期(1975年至今)。

一、经验免疫学时期(公元前400年~18世纪末)(一)天花的危害天花是一种古老的、世界流行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可高达25%~40%,我国民间早有“生了孩子算一半,得了天花才算全”的说法。

患天花痊愈后留下永久的疤痕,但可获得终身免疫。

16世纪由于西班牙殖民者侵略,将天花传播到美洲,墨西哥土著人从16世纪初(1518年)的2000~3000万人到16世纪末减少到100万人,阿茨特克帝国消亡。

16世纪中期之后向南进发,在美洲中部毁灭了玛雅和印加文明,随后又毁灭了秘鲁。

(二)人痘苗接种1.人痘苗接种实践:中医称天花为“痘疮”,据史书记载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方法是在公元前约400年由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建立的。

Zinsser微生物学(1988):发明于中国2000多年之前。

明庆隆年间(1567~1572);16~17世纪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已在全国普遍展开。

清康熙27年(1688)俄国曾派医生到北京学习种痘技术。

并经丝绸之路东传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西传至欧亚、北非及北美各国。

1700年传入英国/Momtagu夫人在英国积极推广人痘苗接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1721~1722年天花在英国爆发流行期间,英国皇家学会在国王的特许下,主持进行了用犯人和孤儿做人痘苗接种的试验,均获得了成功,试验者无一人死于天花。

在此基础上,1722年给英国威尔士王子的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11岁)也进行了人痘苗接种,也都获得成功。

2.人痘苗接种意义:有三个方面:①能有效预防天花。

②在接种方法、痘苗的制备和保存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方法,为以后疫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借鉴。

医学免疫学习题

医学免疫学习题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2.免疫组织(immune tissue)
3.免疫细胞(immunocyte)
4.免疫分子(immune molecule)
5.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
6.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D.T细胞E.B细胞
5.髓样祖细胞可分化为以下哪些细胞
A.血小板B.T细胞C.红细胞D.B细胞E.单核细胞
6.关于骨髓描述正确的是
A.记忆性B细胞在骨髓内分化成熟为浆细胞
B.骨髓功能缺陷会严重损害机体的造血功能
C.骨髓功能缺陷会导致严重的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D.骨髓功能缺陷不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E.在骨髓内发生的再次免疫应答速度快、持续时间短
A.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
B.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
C.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
D.监视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
E.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
6.免疫对机体
A.有利B.有害C.有利又有害D.无利也无害
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7.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
A.Jenner B.Burnet C.Owen D.Koch E.Pasteur
6.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7.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8.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9.自身抗原(autoantigen)
10.独特型抗原(idiotypic antigen)
11.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展望课件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展望课件
免疫应答的特点
适应性免疫 (三个特性)
特异性 耐受性 记忆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联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免疫与免疫功能的灵魂 ➢ 特异性 ➢ 平衡性
横行肆虐 — 瘟疫对人类的危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是人类生存的大敌。
传染病对人类的杀伤,远远超过了所有战争的总和。
人类对于传染病的病因、病原、预防、诊断、治疗,是 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采取有效措 施,逐步加以控制和消灭的过程。 而且,至今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结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免疫应答的特点
适应性免疫 (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T细胞及B细胞识别抗原 活化增殖阶段:经历活化、增殖、分化,成为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 效应阶段:效应细胞及效应分子清除抗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一章 免 疫 学 概 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医学免疫学简介 免疫学发展简史 21世纪免疫学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医 学 免 疫 学 简 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免疫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应答的特点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免疫学的应用

CH2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CH2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4.血清学方法的建立:
1900年,P Ehrlich 抗体概念形成; 1896年,奥地利学者格鲁伯Gruber和英 国学者道汉姆Durham建立了凝集反应;
1897年,奥地利学者克罗斯P Kraus建立 了沉淀反应;
1898年比利时学者博德特Jules Bordet建 立了补体结合试验。
1895年,J Bordet发现补体
1897年,P Ehrlich抗体生成学说
抗毒素分子存在于细胞 表面上,当外毒素进入体 内后与之特异性结合,并 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抗毒 素分子,自细胞表面脱落 入血,即是抗毒素。
(三)对免疫应答复杂性的认识
1.超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 3.免疫耐受
(四)免疫学理论的成熟:
1.体液和细胞免疫学派的统一
3.免疫分子的研究进展
CD抗原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MHC的研究进展;
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核酸疫苗和基因工程制剂的研究发展 和应用;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是一组异质性肽类细胞 调节因子。它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 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已可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进行 表达,可以获得纯化的重组型细胞因 子,并可进行批量生产,供实验研究 和临床应用。
1955年,Jerne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1957年,Burnet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1974年,Jern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
(五)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1.中枢免疫器官及其功能的发现与研究 1956年,Glick早期摘除鸡的腔上囊组织 可影响抗体的产生; 1961年,Miller胸腺与细胞免疫;
1965年,Gowan 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2.人痘苗接种的意义: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 T细胞B. B细胞C. 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Veto(禁止)细胞
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T抗原受体结构
1986
Green DR,Ptak W
反抑制T细胞
Jenner创立牛痘苗接种法预防天花
Pasteur 创 立 人 工 主 动 免 疫 法
第一章 掌握: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 熟悉: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特点。
了解:经验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现代 免疫学时期及各时期的重大发现。
免疫学发展史简表(1)
年代
16世纪 1798 1880 1882 1888 1890 1891 1894 1895 1896 1898 1900 1902 1903 1903
学者
中国人 Jenner E Pasteur L Metchnikoff E* Roux PFE, Yersin EJ Behring.EA.*Kitasato S Koch R* Pfeiffer RFJ,lsaeff VI Bordet J* Widal G,Sicad A Kraus R Landsteiner K* Richet CR*,portier FJ Arthus NM Wright AE,Douglas SR
Burnet FM*
Porter RR*,Edolmar GM* Yallow R*
细胞系选择学说
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 放射免疫分析
1961
1962 1963
Miller JP
George M Abelev GJ
胸腺免疫功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AFP
1963
Benacerraf B* McDevitt
产生效应细胞、分子等
特点:发生晚;作用特异、强而有力;有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由T及B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作用称适应性免疫。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免疫(immune)一词是从拉丁文immunis衍生而来的,原意为“免除税赋”、“免除劳疫”。

很早以前,人们就注意到,患某些传染病痊愈后机体能产生一定免疫力(举例:如患麻疹、腮腺炎可获持久免疫力)。

“免疫”一词在引用到医学领域的初期,则表示人们对传染病具有的抵抗力(即“免除瘟疫”)。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免疫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代的“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进行清除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起保护作用;在异常情况下,导致免疫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与防治疾病的一门科学。

◎近年来,免疫学发展很快,已渗透到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出现了“免疫热”。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与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1)免疫器官:由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是指成熟免疫细胞(特别是T、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脾、淋巴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2)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是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分布在机体各个部位,如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3)免疫分子: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生物分子均属于免疫分子,通常以分泌型与膜型两种形式存在。

分泌型:如抗体、补体、细胞因子;膜型:如抗原受体、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模式识别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等。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膜免疫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D体液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粒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从古代到当今,免疫学已经经历了很多发展历程。

在早期,人们只能
通过传统的方法来应对疾病,这些方法包括收集药物,进行祭祀,施行治
疗等等。

两百多年以前,英国医学家Edward Jenner发明了最早的疫苗,他发
现免疫力可以通过向人接种低毒力的病毒株,以保护他们抵抗更强烈的病
毒而被激活。

此后,疫苗研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疫苗上市,用于治疗
各种传染病。

随着细胞免疫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免疫反应的认识也不断拓展。

由William B. Coley发现的免疫调节疗法成功用于治疗肿瘤,这是免疫学
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到了20世纪末,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解析各种免疫分子,如抗原抗体,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和调节因子等。

这些发展促进了系统
免疫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加清晰。

另外,基因工程技
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设计出更精确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案,如免疫细胞治疗,免疫调节,以及免疫疗法等。

进入21世纪,分子免疫学和系统免疫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从分子免疫学到系统免疫学,从细胞免疫学到分子免疫学。

免疫学作业答案

免疫学作业答案

免疫学作业答案免疫学作业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免疫、免疫学的概念答: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从⽽维持机体的⽣理平衡和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则对机体是有害的。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机体的感染、抗肿瘤免疫机制及免疫病理机制,为⽣命科学提供有效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防治⽅法等的⼀门科学。

2.免疫学在⽣物科学中的地位答:现代免疫学已成为⽣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平是⼀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及发展⽔平的指标之⼀。

免疫学在20世纪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消灭传染病及⼈类感染及⾮感染疾病⽅⾯获得的巨⼤成效,在揭⽰⽣命活动基本规律,发展⽣物论和⽅法上的任何⼀次突破和进展,均会极⼤地促进⽣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

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答: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胸腺、⾻髓、脾、淋巴结等)、免疫组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然杀伤细胞、T及B淋巴细胞)及免疫分⼦(细胞表⾯分⼦、抗体、细胞因⼦、补体等等)组成。

免疫系统具有: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耐受③免疫监视功能④免疫调节选择题1.免疫对机体是:( E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2.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特点是( C )A.维持时间较长;B.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有免疫记忆;C.不经克隆扩增和分化,作⽤迅速,⽆免疫记忆;D.主要参与的分⼦是特异性抗体;E.以上均不是。

3.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 )A.免疫监视B.免疫⾃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识别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 C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5.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 A )A.肿瘤B.超敏反应C.反复感染D.⾃⾝免疫病E.移植物排斥反应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分⼦、免疫细胞、免疫组织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eter Brian Medawar 1915-1987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0
• Burnet 学说及对免疫的推动作用
克隆(clone) 无性繁殖系 纯系细胞株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1688年俄国首先 派医生来中国学 习种痘及检痘法
1744年李仁山将种 痘法传授给日本
欧洲各国和印度 也试行接种人痘
18世纪人痘接种术 由俄国传至土耳其
传播到日本、 朝鲜、俄国和
土耳其等国
玛丽·蒙塔古夫人 (1689-1762)
将此方法传到英国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人T淋巴细胞攻击母细胞瘤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树突状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建立
1946~1997
Georges J.F. Köhler
1922~2002
César Milstein
1984
年 诺 贝 尔 生 理 学 医 学 奖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3:与roux证实梅毒可以传染到猴子 身上;并进行了人肠道菌群的研究,提出 衰老是因为肠道菌产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 为了抑制这些生物的增殖,他建议人们喝 酸奶,使酸奶迅速流行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Elie Metchnikoff 1845-1916 Nobel Prize in 1908
• 1957年Glick鸡腔上囊为抗体生成细胞的中

• 1961年Miller和Good证明胸腺是T细胞发育
成熟的器官
• 1962年及64年,Warner和Szenberg证明T
细胞负责细胞免疫,B细胞负责体液免疫
• 1967年Claman和Mitchell证明T、B细胞的
协同作用:识别不同抗原决定簇
免疫学 Immunology
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前进的三架马车
•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 免疫学(Immunology) •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第一章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及其展望
自身耐受、免疫调节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免疫应答的特点
•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
和免疫分子
• 固有免疫应答(inanate immune
response)皮肤黏膜、局部分泌物质、吞 噬细胞、NK细胞和补体
正式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二、免疫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 19世纪中叶开始,病原体的发现,微生物
学的发展,推动了抗感染免疫的发展。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病原菌的发现和疫苗使用的推广
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 1899-1985,Nobel Prize 1960
“Burnet is to immunology what Darwin is to biology”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细胞免疫学的发现
抗体的发现、应用及细胞免疫的研究
• 白喉抗毒素的应用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Fab段
Fc段
Paul Ehrlich 1854-1915 Nobel Prize in 1908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抗体是四肽链结构
Rodney Porter 1915-1985
Gerald M. Edelman 1929-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2
•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Arn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 1902-197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48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Elvin A. Kabat 1914–2000
抗原结合部位
免疫细胞
•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消化) • 肥大细胞(募集炎症细胞) • 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 • 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 T、B细胞(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 调节性T细胞(防止叛乱、维持自身稳定) • 肝细胞等(合成补体、干扰素等)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免疫耐受的发现
• Owen的观察 于1945年
首先报道了在胚胎期接触 同种异型Ag所致的免疫耐 受现象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抗原的结构和抗原特
异性: 小分子物质和蛋白质
载体偶联、ABO血型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 Nobel Prize in 1930 for discovery of human blood
groups.
• 公元前1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
从其木乃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
• 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
饱受天花的肆虐。
• 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
逃一劫。
• 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 • 二十世纪,天花夺去了三亿人的生命。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 超敏感反应病 反应过高 • 免疫缺陷病 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免疫学的应用
• 传染病预防 • 疾病治疗 • 免疫诊断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系 (Granulocytes)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 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 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T、B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发现鸡血中的吞噬细胞有吞噬炭疽杆菌
贡献:
1:早期进行无脊椎动物昆虫,海蜇 的胚胎学研究,为达尔文的进化学说提供 胚胎学证据
2: 进行细胞吞噬理论研究。1900年, 梅契尼柯夫发表了《二十年来对传染病的 免疫性研究》一文,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 白细胞和肝、脾内及细胞吞噬微生物的特 性,正式提出最初的噬菌细胞免疫学说 (Phagory-tentheorie),并因此与Paul Ehrlich同获1908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第一节 免疫学介绍
•免疫(Immunity)免除疫病、抵抗疾病 •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 1850年,显微镜下
观察到炭疽杆菌
• Pasteur发明液体培
养基,培养的炭疽 杆菌致动物发病
• Pasteur制备出减毒
疫苗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Louis Pasteur 1822-1895, Father of immunology, attenuated bacteria and viruses as vaccine against anthrax …..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
• 经验期(1670-1850)人痘-天花,牛痘
-天花
• 科学免疫学时期(1850-1970) • 现代免疫学时期(1970-)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
• 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
侣经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 录。
静息肥大细胞
激活后 5 分钟
激活后 60 分钟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单核-巨噬细胞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肺部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
种人痘-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
• 痘衣法: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脓疱浆的
衣服给小儿穿。
• 痘浆法:用棉花蘸天花脓疱液塞入儿童鼻孔。 • 旱苗法:先将天花痂皮阴干研细,而后用银管吹
入鼻孔。
• 水苗法:将天花痂皮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蘸染
塞入鼻孔。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牛痘接种术的发明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 1798年英国格罗斯特郡Edward Jenner 发
明用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获得成功,并发 表论文。此后推广至全球,使天花流行得 以控制。
• 最后一例天花病人于1976年在索马里被治
愈,其后未再发现。
•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9年10月26日
固有免疫与抗原提呈
• 巨噬细胞 • 中性粒细胞 • 树突状细胞 • NK细胞 • NKT细胞 • γδT细胞 • B-1B细胞
固有免疫--抗原提呈--适应性免疫
中国免疫学信息网
由于他在固有免疫方面的探 索,使固有免疫成为免疫学 研究的一个新热点,他对于 免疫细胞是如何识别自我和 非我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 工作,使我们对机体免疫系 统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另外,他与其他免疫学家编 写《免疫生物学》已经成为 许多国家医学生用的经典教 科书,所以Charles A. Janeway Jr教授对现代免疫 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