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说唐诗

莫砺锋说唐诗
莫砺锋说唐诗

莫砺锋说唐诗

《莫砺锋说唐诗》书评

09011017 黄佩婷

在老师提供的三本著作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莫砺锋说唐诗》这本书,是因为此书中较之另外两本,语言平白易懂,读起来更为容易。看了此书后,我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没错的。但不知道是作者的疏忽还是出版商印错了。书中第一讲第一句话就错了,应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莫砺锋先生善于用例子解释古人诗句,如第一讲中莫砺锋先生就举了两个例子证明王安石的“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丰富的论据让我心服口服。还善于讲故事,让我们了解作者的背景或诗中的典故,使得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密切联系当时的背景,更能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情绪,使自己融入其中,感受到其中喜怒哀乐。此书的另一个优点是莫砺锋先生使用前线明白易懂的语言,若此书用艰涩难懂的字眼,必当大打折扣,令人没了读下去的欲望。

幽默也是莫砺锋先生语言的一大特点。莫砺锋先生没有用很艰涩难懂的字眼,反而是用现代的语言,甚至还用起英语了。如莫砺锋先生在《美丽情歌》篇章中解释“郎骑竹马来”这句诗时是这样说的“那个郎,那个小男孩,就是我的那个年轻的boyfriend跑来了。”如此俏皮的语气,令人忍俊不禁。

《莫砺锋说唐诗》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地方是,它无时无刻与现实挂钩。唐代诗歌体现出来的观念,我们现代人如何从唐诗中领悟到一些现实意义的价值。在每一讲的后面,莫砺锋先生都会把唐诗中的内容与现代人生相串联。若我们仅仅是为了学唐诗而读唐诗,那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也正是想从唐诗中得出一些做人做事的感悟吗,直到今日,不少唐诗还是会引起我们的共鸣。读咏怀诗,从那些诗歌里获得人格上的熏陶;读怀古诗,对历史缅怀,在悠久历史的背景下产生一种情感寄

托;从唐诗的爱情主题中领悟爱情的价值;从歌颂天伦之情的名篇中体会现实中父母给我们的爱;从描述民生疾苦的诗篇中体会蕴含其中的仁爱精神;从山水诗中启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领悟五千年悠久文化对大好河山的投射……

莫砺锋先生对友谊的一种理解我也大为赞赏。他引用了《庄子》里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若水。”,那些真正的朋友,平时虽然没有密切的交流,但是你总是觉得他们离你不远,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意想不到的帮助往往出自他们,他们对你没有太多的要求。有一句话说“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喜欢你的人。”只是因为喜欢和你在一起,因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

通读此书,想必莫砺锋先生对李白和杜甫尤为喜爱。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诗篇,李白杜甫的诗都被莫砺锋先生大为赞赏。莫砺锋先生认为,李白和杜甫的成就太大了,他们什么内容都写,不能用什么诗派来局限他们。

而唐代诗人中,我最欣赏的是李白,是李白蔑视权贵,不为功名利禄放弃自己原则的精神。把李白的事迹转换成现代人的事迹描绘一下:某位才华横溢到人一直想考公务员,且不说是为了报效祖国那么伟大的精神了,就是想好好的尽自己的责任,做好每一件事,平平淡淡。但如果是处身于一个充满腐败人员的地方,你跟着风一起贪污吧,又觉得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你洁身自好,不与其同流合污,人家又觉得你自命清高,容不下你。这时,你会怎么做呢,像李白一样决然辞官,还是继续留在那慢慢融入他们,我想大多人会选择后者,毕竟权利,荣誉的诱惑太大。虽然现在标榜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真正完全做到的,应该少之又少吧~这样一来,李白精神就更难能可贵了。

李白在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发挥,感到极度失望后,愤然辞官离开官场,置自己于绿水青山中,饮酒作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也有人认为在消极中又带有积极态度。但我却能谅解李白的行为。

李白在官场上打拼那么久,却没把自己的才华用在实在的地方,还处处遭人排挤、诬陷,难免感到烦闷,压抑,感到心累。想逃离那里,也是人之常情了。

杜甫无时无刻爱护、忧虑国家的精神也让人十分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受到世人敬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也是纪念这种永远不变的精神。在我看来,杜甫的爱国精神也不亚于屈原。杜甫对天下,对百姓都有一种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

李白的诗作多描述上级阶层的腐败迷乱,而杜甫的诗作多描绘普通百姓的生活,两人描述了两个极端的基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在诗歌艺术方面是双峰对峙而又相辅相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