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异常定位诊断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b9905e3cba1aa8114431d973.png)
瞳孔异常诊断详述*导读:瞳孔异常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一、病史瞳孔异常患者自行发现较少,多由他人或照镜子时发现,应注意发现的时间,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是怎样发现,病情进展是快还是慢,是单眼还是双眼、或交替性等。
瞳孔异常的病史采集应注意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病可发生动脉瘤、动脉硬化、脑血管病等,糖尿病,梅毒、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慢性酒精中毒史等易合并眼外肌麻痹的因素。
并注意颈部疾病、肺部疾病、咽部疾病、脑部外伤史及肿瘤史等。
药物应用史如使瞳孔扩大的药物有阿托品、东莨菪碱、颠茄类、肾上腺素等;使瞳孔缩小因素有有机磷中毒、颈交感神经麻痹、桥脑病变等。
并且注意有无眼科扩瞳或缩瞳检查或治疗。
注意询问神经系统情况如头痛、恶心、呕吐、脑血管病,脑肿瘤,面部出汗情况,视物是否清晰等。
二、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注意体温,发热时多为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海绵窦血栓、脑炎、脑膜炎;眼球突出可见于海绵窦血栓、眶内肿瘤、颈动脉海绵窦瘘;眼部有杂音见劲动脉海绵窦瘘;眼、颈部或脑部外伤;颈部和咽部有无肿瘤、炎症、肿大淋巴结等。
2、瞳孔是扩大或缩小,是一侧还是双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眼裂大小,眼球有无突出、充血,眼球活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视力与视野如何,有无复视,眼球运动异常和辐辏异常等,同侧面部运动、感觉和出汗情况,眼底有无视乳头水肿、充血和萎缩。
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
三、辅助检查1、脑或眼部CT或MRI:检查有无脑部肿瘤、炎症、血栓、血管畸形、脑干病变、延髓空洞症及眶部肿瘤、炎症等。
2、脊髓MRI:检查有无脊髓空洞症,肿瘤,炎症等。
3、甲状腺检查、血糖检查、颈部、肺部和咽部的X线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瞳孔如锯齿或梅花状:瞳神干缺,指瞳孔失去正圆状态,追缘如锯齿或梅花状。
重症所遗留下来的后果,最终也可导致失明。
瞳孔变白:瞳孔区域由黑变白,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
最常见的原因是老年性白内障,除此之外,还有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ba36630964bcf84b8d57b13.png)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瞳孔指虹膜中央的圆孔。
正常瞳孔的直径大小随光线强弱而变化,一般新生儿和老年人的瞳孔直径约2mm,成人为4~5mm。
在自然光下,当瞳孔直径<2mm 者为瞳孔缩小,>5mm者为瞳孔散大。
瞳孔异常指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反射等异常。
虹膜有两种平滑肌,围绕瞳孔的环形肌是瞳孔括约肌,呈放射直行的是瞳孔散大肌,它们分别受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
瞳孔光反射:光刺激视网膜,神经冲动经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到达顶盖前核,再绕中脑导水管到双侧E-W核(动眼神经核的一部分),经副交感神经传出通路到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引起缩瞳。
调节反射:视网膜兴奋经视神经传导大脑枕叶皮质,再至额中回后部眼球协同运动中心枢,经皮质延髓束到E-W核,由此核发出纤维经动眼神经至双侧内直肌而出现眼球内聚;同时发出副交感纤维至瞳孔括约肌,引起缩瞳。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虹膜异常1、先天性虹膜异常(1)先天性无虹膜。
生后即无虹膜,瞳孔大至角膜缘,常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眼颤等。
(2)虹膜缺损。
多在虹膜下部出现大小不等、形为瓜子的尖端向外的缺损,常合并脉络膜缺损。
(3)小瞳孔。
直径1mm左右,用散瞳剂多无效。
(4)多瞳症。
除瞳孔外,虹膜上还有数个空洞,每个瞳孔又各有其括约肌。
2、后天性虹膜异常(1)虹膜萎缩。
虹膜局部色泽灰白色,正常纹理消失。
见于带状疱疹、结核病等。
(2)虹膜后粘连。
因炎症致虹膜粘于晶状体,造成瞳孔形状不规则和虹膜萎缩。
二、麻痹性瞳孔散大病变在瞳孔反射中枢(E-W核)与睫状神经节之间,瞳孔呈中度散大;若病变在睫状神经节以后的路径,则瞳孔极度散大。
它们主要病因有脑外伤、血管性病、炎症、肿瘤、先天性病等。
1、动眼神经麻痹。
可有下列全部或部分表现:患侧眼睑下垂、眼球向上、下、内运动障碍,瞳孔不同程度散大,光反应减弱或消失,调节反射障碍。
2、肌强直性瞳孔。
又称Adie瞳孔,合并腱反射消失时,称Adie瞳孔综合征。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711b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6.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用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性,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瞳孔异常情况。
本文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包括瞳孔直径、形状和反应性等方面的评分指标。
1. 瞳孔直径评分:瞳孔直径是指瞳孔的大小,通常用毫米(mm)来表示。
根据瞳孔直径的大小,可以将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分:瞳孔直径小于2mm;- 1分:瞳孔直径在2-4mm之间;- 2分:瞳孔直径在4-6mm之间;- 3分:瞳孔直径大于6mm。
2. 瞳孔形状评分:瞳孔形状是指瞳孔的外形,通常有圆形和非圆形两种形状。
根据瞳孔形状的正常程度,可以将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0分:瞳孔形状非圆形,有明显的畸形;- 1分:瞳孔形状基本圆形,但有轻微的畸形;- 2分:瞳孔形状基本圆形,无明显的畸形。
3. 瞳孔反应性评分:瞳孔反应性是指瞳孔对光线或者刺激的反应程度,通常有以下几个评分指标:- 0分:瞳孔对光线或者刺激没有反应;- 1分:瞳孔对光线或者刺激有轻微的反应,但反应迟钝;- 2分:瞳孔对光线或者刺激有正常的迅速反应。
4. 瞳孔对光反射评分:瞳孔对光反射是指瞳孔对光线刺激的反应程度,通常有以下几个评分指标:- 0分:瞳孔对光线刺激没有反应;- 1分:瞳孔对光线刺激有轻微的收缩,但收缩幅度较小;- 2分:瞳孔对光线刺激有明显的收缩,收缩幅度适中;- 3分:瞳孔对光线刺激有明显的收缩,收缩幅度较大。
5. 瞳孔对近视反射评分:瞳孔对近视反射是指瞳孔对近距离物体的对焦能力,通常有以下几个评分指标:- 0分:瞳孔对近视反射没有反应;- 1分:瞳孔对近视反射有轻微的收缩,但收缩幅度较小;- 2分:瞳孔对近视反射有明显的收缩,收缩幅度适中;- 3分:瞳孔对近视反射有明显的收缩,收缩幅度较大。
综合评分:根据以上各项评分指标,可以对瞳孔的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评分,以反映患者瞳孔的整体状况。
综合评分的等级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常见的等级划分如下:- 0-3分:瞳孔功能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6分:瞳孔功能欠佳,需要密切观察和随访;- 7-10分:瞳孔功能正常。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c01ab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15.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
通过评估瞳孔的状态,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一套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以匡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状态。
评分标准:1. 瞳孔大小:- 评分0:瞳孔直径小于2mm;- 评分1:瞳孔直径在2-4mm之间;- 评分2:瞳孔直径在4-6mm之间;- 评分3:瞳孔直径大于6mm。
2. 瞳孔对光反应:- 评分0:瞳孔对光无反应;- 评分1:瞳孔对光反应迟钝;- 评分2: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3. 瞳孔对称性:- 评分0:瞳孔不对称,差异大于1mm;- 评分1:瞳孔稍微不对称,差异在0.5-1mm之间;- 评分2:瞳孔对称。
评分解释:- 总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示瞳孔状态越正常;- 总分为4-5分,表示瞳孔状态轻度异常;- 总分为2-3分,表示瞳孔状态中度异常;- 总分为0-1分,表示瞳孔状态严重异常。
临床应用:- 评估瞳孔大小可以匡助医生判断瞳孔的收缩和扩张情况,进而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评估瞳孔对光反应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瞳孔神经传导是否正常;- 评估瞳孔对称性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瞳孔神经损伤。
注意事项:- 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医生应确保光线充足,以便准确观察瞳孔状态;- 评估瞳孔时,医生应注意患者的瞳孔直径、对光反应以及对称性,并记录相关数据;- 瞳孔评估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案例分析:患者A,男性,40岁,主诉头痛和视力含糊。
医生进行瞳孔评估如下:- 瞳孔大小评分:评分2;- 瞳孔对光反应评分:评分1;- 瞳孔对称性评分:评分0。
根据评分标准,患者A的总分为3分,表示瞳孔状态中度异常。
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一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神经系统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床工具,可以匡助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状态。
瞳孔观察的操作方法包括
![瞳孔观察的操作方法包括](https://img.taocdn.com/s3/m/780fcb6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b.png)
瞳孔观察的操作方法包括瞳孔观察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瞳孔观察的操作方法。
瞳孔观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观察静息瞳孔和观察瞳孔对光反应。
首先是观察静息瞳孔。
合适的观察环境非常重要,要求环境光线不太强烈,最好是中等亮度的室内。
操作者需要确保被测者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任何干扰。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方法:1. 正确定位:被测者坐直或者躺平,要求头部与身体保持舒适的姿势。
操作者站在被测者的一侧,保持适当的距离。
2. 观察瞳孔的大小:使用肉眼或者专用的放大镜,观察被测者的瞳孔。
正常情况下,瞳孔的大小应该是相等的,通常在2-6毫米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大小可能随着环境光强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3. 观察瞳孔的形状:正常情况下,瞳孔的形状应该是圆形的,对称性良好。
如果观察到瞳孔的形状有变化,比如不规则、扁圆或者椭圆形,可能提示潜在的问题。
4. 观察瞳孔的颜色:正常的瞳孔颜色应该是黑色,不应该有其他颜色的杂质。
如果观察到瞳孔颜色有异常变化,比如灰白、黄色或者浑浊等,可能意味着发生了疾病。
然后是观察瞳孔对光反应。
这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观察瞳孔对光的敏感程度和反应速度,反映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状态。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方法:1. 预备工作:确保环境光线暗,利用极暗条件可以更准确地观察瞳孔的对光反应。
如果环境光线太亮,可以用手遮挡光源,或者在室内进行观察。
2. 闪光灯照射:一般使用手持的小型闪光灯,同时让被测者在一个固定的点注视,例如手中的玩具或者图标。
操作者将闪光灯在被测者的眼睛正前方,照射的角度为近似垂直。
3. 观察光反应:当闪光灯照射到瞳孔时,操作者需要观察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瞳孔的收缩速度,正常情况下,瞳孔会迅速收缩,然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
其次是瞳孔的缩小程度,通常瞳孔会收缩到1-3毫米之间。
最后是反应的对称性,要求两只眼睛的瞳孔反应一致。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
![瞳孔异常定位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57b84c7af45b307e87197ff.png)
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 光线→视网膜→视觉冲动+光反射传入纤维冲动→
与视觉纤维伴行入颅,伴行部分交叉进入视束 →接近外侧膝状体→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 臂→中脑顶盖前区→E-W核。
• 光反射传入纤维在顶盖前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即为顶盖前区?)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E-W 核联系。(交叉结果→间接对光反射)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21.5.265.26.202108:3008:30:57May-2108:30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五月二十六日2021年5月26 日星期三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Wednesday, May 26, 2021May 21Wednesday, May 26, 20215/26/2021
交感神经传导通路障碍
交感神经病变部位:
中枢性 周围性
脑干:胶质瘤、Wallenberg综合征、 血管性损伤、
颅中窝:肿瘤、肉芽肿、 颈内动脉:外伤、闭塞/夹层、 颈交感链:肺尖癌(Pancoast综合征) C8-T2前根:肿瘤、低位臂丛神经麻
痹
交感神经病变 中枢性和周围性损伤鉴别
神经节前损伤 神经节后损伤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6096d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e.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的反应。
瞳孔评估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和瞳孔病变的重要信息。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一套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用于指导医务人员进行瞳孔评估。
1. 瞳孔直径测量:- 使用瞳孔测量器或直接使用标尺测量瞳孔的直径。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直径。
2. 瞳孔形状评估:- 观察瞳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等。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形状。
3. 瞳孔对光反应评估:- 使用手电筒或专用的瞳孔反射仪照射瞳孔。
- 观察瞳孔的对光反应,包括收缩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光反应。
4. 瞳孔对近反应评估:- 将一物体(如笔)靠近眼睛,观察瞳孔的收缩反应。
- 观察瞳孔的收缩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近反应。
5. 瞳孔对远反应评估:- 将一物体(如笔)远离眼睛,观察瞳孔的扩张反应。
- 观察瞳孔的扩张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远反应。
6. 瞳孔对刺激物反应评估:- 使用棉签或其他刺激物轻轻触碰瞳孔边缘。
- 观察瞳孔的对刺激物的反应,包括收缩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刺激物的反应。
7. 瞳孔对药物反应评估:- 给予眼药水或其他药物,观察瞳孔的反应。
- 观察瞳孔的扩张或收缩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药物的反应。
8. 瞳孔对运动反应评估:- 观察瞳孔在眼球运动时的变化。
- 观察瞳孔的收缩或扩张程度和速度。
- 记录左眼和右眼的瞳孔对运动的反应。
根据以上评估指标,可以制定一套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病情和临床需要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个示例评分标准:- 瞳孔直径测量:- 小于3mm:0分- 3-4mm:1分- 大于4mm:2分- 瞳孔形状评估:- 圆形:2分- 椭圆形:1分- 不规则:0分- 瞳孔对光反应评估:- 对光反应正常:2分- 对光反应减弱:1分- 对光反应消失:0分- 瞳孔对近反应评估:- 对近反应正常:2分- 对近反应减弱:1分- 对近反应消失:0分- 瞳孔对远反应评估:- 对远反应正常:2分- 对远反应减弱:1分- 对远反应消失:0分- 瞳孔对刺激物反应评估: - 对刺激物反应正常:2分- 对刺激物反应减弱:1分- 对刺激物反应消失:0分- 瞳孔对药物反应评估:- 对药物反应正常:2分- 对药物反应减弱:1分- 对药物反应消失:0分- 瞳孔对运动反应评估:- 对运动反应正常:2分- 对运动反应减弱:1分- 对运动反应消失:0分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每项评估指标的分数进行累加,可以得到一个总分。
瞳孔传出异常
![瞳孔传出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eada9932bed5b9f3f90f1cf7.png)
瞳孔功能障碍一、传出异常(一)基本流程1.确定瞳孔是否等大—若不等大—提示存在虹膜(瞳孔开大肌或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其支配神经障碍2.确定是差异程度在明处更明显还是在暗处更明显(二)在暗处更明显的瞳孔不等一)生理性瞳孔不等特点:1.在暗处大约2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在室内光下约10%的正常人双瞳不等(双瞳直径差≥0.4mm)。
2.双瞳直径差一般≤0.6mm。
少数可大1mm二)ho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1.眼裂小,眼球内陷: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上睑及下睑内平滑肌(Mullier肌)瘫痪——上睑下垂、下睑上抬。
2.瞳孔缩小特点:1)双侧瞳孔不等在黑暗环境中更加明显,在光线明亮时可减弱或消失。
(机制:光线明亮时双侧瞳孔括约肌的收缩使双侧瞳孔趋于接近等大)2)散大迟滞:关灯后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至最大位置,而Horner瞳孔散大慢。
3)反常性瞳孔散大: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儿茶酚胺可引起瞳孔的显著散大(机制:瞳孔开大肌失神经支配后对儿茶酚胺类物质超敏)4)同侧虹膜色素脱失:主要见于先天性Honer综合征,后天获得性少见。
机制:交感神经功能受损——瞳孔开大肌瘫痪,瞳孔括约肌相对功能亢进——瞳孔缩小。
3.同侧面部血管舒缩障碍或排汗障碍——患侧无汗/少汗,面部及结膜的潮红等。
——提示中枢性或节前性Horner综合征。
诊断试验:1.关灯后引入突发噪音:正常侧——瞳孔迅速散大,而Horner瞳孔散大迟滞机制:进入黑暗环境后交感神经兴奋至瞳孔瞳孔开大肌兴奋,突发的噪音引起支配开大肌的交感释放增加,均可使得正常眼瞳孔散大,但Horner瞳孔上述机制均缺乏,瞳孔不能显著散大,使双瞳不等大明显2.可卡因试验方法:关灯条件下检查;于双眼中滴入10%的可卡因溶液(40~60min达高峰)结果:正常眼——45分内瞳孔扩大至8mm或以上。
规定45分钟后双瞳直径差大于或等于0.8mm,提示不扩大侧失交感支配。
机制:可卡因1)不能扩张失交感支配的瞳孔;2)不影响副交感神经;3)抑制交感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从而使去甲肾上腺素持续存在于交感神经末梢与平滑肌间,使有交感支配的瞳孔开大肌持续收缩horner综合征的定位:1.中枢性horner综合征特点:1)几乎均为单侧(交感的传出走行于脑干及颈髓外侧)2)多伴有定位体征:如Wallenberg综合征2.节前性horner综合征特点:特征性的无汗:一侧头部、面部及锁骨上的颈部皮肤均受累的无汗(中枢性也可有相同的表现)常见病因: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肺癌、乳腺癌2)颈动脉鞘后方肿瘤,可表现为Rowland Payne综合征(节前性Horner综合征伴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喉返神经麻痹),如神经鞘瘤、纵隔肿瘤3)外伤手术:如C8或T1椎间盘突出、臂丛损伤、气胸、冠脉旁路手术、起搏器置入,硬膜外麻醉误入或胸膜间麻醉剂在肺尖处颈胸膜吸收入颈胸神经节,胸腔引流管、血管插管、枪弹伤3.节后性horner综合征病因:1.颈内动脉本身的病变或者沿着颈动脉走行的病变(常见原因):颈动脉夹层,颈部肿瘤、颈部炎症性疾病、颈部占位、颈部淋巴结2.同侧的Horner综合征、舌肌麻痹、咽部感觉缺失、吞咽困难(后组颅神经)提示可能的鼻咽部或经静脉孔肿瘤。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c65dd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e.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
它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对于判断患者的神经状态和诊断疾病非常有匡助。
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了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
1. 瞳孔大小评分:- 4分:瞳孔直径在2-6mm之间,对称且正常。
- 3分:瞳孔直径小于2mm或者大于6mm,但对称。
- 2分:瞳孔直径不对称,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 1分:瞳孔直径不对称且超出正常范围。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2. 对光反应评分:- 4分:瞳孔对光反应迅速且正常。
- 3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但仍有反应。
- 2分:瞳孔对光反应极其迟钝,但仍有轻微反应。
- 1分:瞳孔对光反应几乎没有反应。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3. 瞳孔对称性评分:- 4分:两侧瞳孔彻底对称。
- 3分:两侧瞳孔基本对称,但有轻微差异。
- 2分:两侧瞳孔明显不对称。
- 1分:两侧瞳孔极不对称。
- 0分:瞳孔无法评估或者缺失。
4. 总分评定: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评分,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总分。
- 10分:瞳孔评估正常,无异常。
- 7-9分:瞳孔评估轻度异常,需要持续观察。
- 4-6分:瞳孔评估中度异常,需进一步检查或者治疗。
- 0-3分:瞳孔评估重度异常,需要紧急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仅作为一种参考工具,医生在评估瞳孔时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状况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医疗机构和专业背景而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瞳孔评估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准确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和对称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神经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对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诊断疾病至关重要。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3f169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3.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标题: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引言概述:瞳孔评估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理状况。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是指根据患者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指标来进行评分,以匡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一、瞳孔大小评分标准1.1 瞳孔大小正常范围:成人瞳孔直径为2-4毫米,婴儿为2-6毫米。
1.2 瞳孔过大的评分标准:瞳孔直径超过6毫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1.3 瞳孔过小的评分标准:瞳孔直径小于2毫米,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状态的表现。
二、瞳孔对光反应评分标准2.1 对光反应正常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反应迅速、明显,双侧瞳孔大小一致。
2.2 对光反应迟钝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反应迟缓,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表现。
2.3 对光反应消失的评分标准:瞳孔对光无反应,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表现。
三、瞳孔形状评分标准3.1 瞳孔形状正常的评分标准:瞳孔呈圆形,边缘光滑。
3.2 瞳孔形状不规则的评分标准:瞳孔呈不规则形状,可能是眼部疾病或者神经系统病变的表现。
3.3 瞳孔形状椭圆的评分标准:瞳孔呈椭圆形状,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表现。
四、瞳孔对照评分标准4.1 瞳孔对照正常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一致,对光反应一致。
4.2 瞳孔对照不一致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不一致,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对称的表现。
4.3 瞳孔对照异常的评分标准:双侧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均异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五、瞳孔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5.1 瞳孔评估在急救中的作用:瞳孔评估能匡助医护人员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急救措施。
5.2 瞳孔评估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瞳孔评估可匡助神经外科医生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
5.3 瞳孔评估在神经重症监护中的作用:瞳孔评估是神经重症监护中重要的生命体征监测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
专家述评:瞳孔异常的评估及病因分析
![专家述评:瞳孔异常的评估及病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3608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7.png)
专家述评:瞳孔异常的评估及病因分析来源:神经病学俱乐部瞳孔(pupil)的形态、大小以及对光反应是一些视力下降及眼肌麻痹患者的重要体征。
虽然瞳孔检查的手段简单、快捷,但仍可为临床定位诊断提供关键的依据。
例如: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pupillary afferent defect,RAPD)对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评估价值;瞳孔异常扩大在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的定位意义;Horner综合征对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风险评估等。
本文中我们从支配瞳孔的自主神经通路、光反射通路、瞳孔检查步骤、药物试验、瞳孔不等大(anisocoria)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述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01瞳孔的自主神经支配正常瞳孔的大小为2-5mm,随着光线的强弱及交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而呈现动态的变化。
1)副交感神经纤维。
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来自动眼神经。
由位于中脑的Edinger Westphal(EW)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随动眼神经各个亚核发出的运动纤维一起,经过眶上裂进入同侧的眼眶,随动眼神经下支走行,在睫状神经节中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
注意:节后纤维中支配睫状肌与瞳孔括约肌的比例为30∶1,此特征为埃迪瞳孔(强直性瞳孔)光-近反射分离的解剖学基础。
副交感神经兴奋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变小,故睡眠状态下副交感兴奋性高,瞳孔较小。
2)交感神经纤维。
支配瞳孔扩大肌的交感神经通路较为复杂,其中枢位于下丘脑,发出后经过脑干、颈髓下降至C8、T2脊髓侧角换元(中枢/第1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发出后与颈部交感神经链向下走行后折返,到达颈动脉分叉处的颈上神经节(颈2-3水平)再次换元(节前神经/第2级神经元);换元后的节后神经纤维缠绕颈内动脉壁进入颅内、海绵窦,最后随眼神经(三叉神经第1支)进入眼眶,支配瞳孔扩大肌(节后神经/第3级神经元)和眼睑Müller肌。
应激、紧张和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瞳孔相对散大。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5087a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c.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瞳孔是人眼中的黑色圆形,它的大小和反应能够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以匡助医护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状态。
评估项目:1. 瞳孔大小:评估瞳孔的直径,以毫米为单位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瞳孔直径约为3-5毫米。
2. 瞳孔形状:观察瞳孔的形状,正常情况下应为圆形。
异常形状可能包括椭圆形、不规则形状等。
3. 瞳孔反应:评估瞳孔对光线和近视的反应。
光线反应包括瞳孔对光线的收缩和扩张反应;近视反应包括瞳孔对近距离物体的收缩和扩张反应。
评分标准:1. 瞳孔大小评分:- 4分:瞳孔直径在正常范围内(3-5毫米)。
- 3分:瞳孔直径超出正常范围,但对光线和近视的反应正常。
- 2分:瞳孔直径超出正常范围,且对光线和近视的反应异常。
- 1分:瞳孔直径异常且无反应。
- 0分:无法评估瞳孔大小。
2. 瞳孔形状评分:- 2分:瞳孔形状正常(圆形)。
- 1分:瞳孔形状异常,但对光线和近视的反应正常。
- 0分:瞳孔形状异常且无反应。
3. 瞳孔反应评分:- 2分:瞳孔对光线和近视的反应正常。
- 1分:瞳孔对光线或者近视的反应异常。
- 0分:瞳孔无反应。
总分评估: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瞳孔大小评分、瞳孔形状评分和瞳孔反应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总分范围为0-8分,分数越高表示瞳孔状态越正常。
根据总分的不同范围,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瞳孔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1. 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应确保环境光线充足,以便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2. 需要使用专业的瞳孔测量工具来准确测量瞳孔的直径。
3. 在评估瞳孔反应时,需要将光源照射到患者的眼睛中,观察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反应。
4. 在评估瞳孔反应时,需要将近距离物体挨近患者的眼睛,观察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反应。
5. 瞳孔评估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https://img.taocdn.com/s3/m/3450f7c6aef8941ea76e0590.png)
1 瞳孔的解剖生理及瞳孔对光反射1.1 瞳孔的解剖生理瞳孔是由虹膜围成的位于虹膜中央的孔,因此虹膜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瞳孔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虹膜的直径约12 mm,周长37~38 mm,其最厚的地方在瞳孔边缘处,约0.6 mm;最薄弱的地方在虹膜根部,约 0.5 mm。
瞳孔通常为圆形。
虹膜内部有两种肌肉,一种是瞳孔开大肌,呈放射状分布,受交感神经支配,其作用是使瞳孔放大;一种是瞳孔括约肌,是围绕在瞳孔周围的环形纤维,宽不足1mm,受副交感神经的影响使瞳孔缩小。
通过虹膜内不同肌肉的收缩会影响进入眼内光线的光量,减小角膜周边的球性像差并起到增加焦深的作用。
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正常直径为2.5~4mm。
1.2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导通路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Edinger-Westphal核(以下简称E-W 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由此可见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不同。
视觉传导通路中,视束在外侧膝状体更换神经元,再发出纤维形成视放射并终止于视中枢。
因此,对光反射传人纤维即外侧膝状体之前视觉通路的病变,以及传出纤维即动眼神经损害均可使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1.3 瞳孔检查的意义瞳孔与身体各部位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开大和缩小受多因素的影响,其变化在临床上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临床医师有时通过瞳孔的变化,可诊断出躯体内的某些病变,而神经系统的一些病变也可根据瞳孔的变化而做出定位诊断。
瞳孔检查及常见瞳孔异常王翠英 陈丽萍 邢华禹 巩朝雁2 瞳孔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2.1 瞳孔大小检查与分析2.1.1 瞳孔大小的影响因素瞳孔正常大小为2.5~4mm,两侧等大,可以随着光线的强弱而改变(1~8mm),用药物缩瞳或扩瞳时,最小可到0.5mm,最大可到8mm。
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miotic),瞳孔大于7mm称为瞳孔散大(mydriatic)。
瞳孔大小与屈光、年龄、生理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066ee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d6.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观察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
通过瞳孔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疾病或者损伤。
本文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以匡助医务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瞳孔反应。
1. 瞳孔大小评估瞳孔大小评估是评估瞳孔直径的大小。
正常情况下,人的瞳孔直径约为2-6毫米。
根据瞳孔的大小,可以将瞳孔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瞳孔扩大(>6毫米):可能是因为使用扩瞳剂、药物或者处于低血压状态。
- 瞳孔正常(2-6毫米):表明瞳孔大小处于正常范围。
- 瞳孔缩小(<2毫米):可能是因为使用收缩剂、药物或者处于高血压状态。
2. 瞳孔对光的反应评估瞳孔对光的反应评估是评估瞳孔对光的刺激反应。
评估过程中,需要将光源对准患者的眼睛,并观察瞳孔的反应。
根据瞳孔对光的反应,可以将瞳孔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瞳孔对光正常:瞳孔在受到光刺激后能够迅速收缩,并在光源移除后迅速扩张。
- 瞳孔对光迟缓:瞳孔在受到光刺激后反应较慢,扩张和收缩的速度较慢。
- 瞳孔对光消失:瞳孔对光刺激没有反应,保持扩张状态。
3. 瞳孔对称性评估瞳孔对称性评估是评估两只眼睛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的反应是否对称。
正常情况下,两只眼睛的瞳孔应该是对称的。
根据瞳孔对称性,可以将瞳孔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瞳孔对称:两只眼睛的瞳孔大小和对光的反应均对称。
- 瞳孔不对称:两只眼睛的瞳孔大小和对光的反应不对称。
4. 瞳孔评估总分根据以上三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将瞳孔评估总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正常(总分满分):瞳孔大小正常、对光的反应正常、瞳孔对称。
- 异常(总分不满分):瞳孔大小异常、对光的反应异常、瞳孔不对称。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医务人员在进行瞳孔评估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的状况。
总结:瞳孔评估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观察方法,通过评估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以及瞳孔的对称性,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瞳孔异常的识别与急救措施
![瞳孔异常的识别与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3415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7b.png)
02
培训家属如何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
03
指导家属掌握基本的急 救技能,以便在紧急情 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
04
强调家属在患者心理支 持中的重要作用,鼓励 他们给予患者更多的关 爱和支持。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瞳孔异常识别技术的提升
01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结合,瞳孔异常识别准确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瞳孔异常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原因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视力模糊、畏光、眼痛、头痛等。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 吐、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以及眼科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 检查、眼压测量等。对于疑似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瞳孔异常,还需进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如头颅CT、MRI等。
的急救措施。
定期更新宣传资料,确保内容的 准确性和时效性。
心理干预策略制定和实施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 干预策略。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支 持小组,与病友交流 经验,互相鼓励。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
家属沟通技巧培训
01
向家属介绍瞳孔异常的 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 认知水平。
瞳孔异常的识别与急救措施
汇报人:XX 2024-01-27
目录
• 瞳孔异常概述 • 常见瞳孔异常类型及特点 • 急救措施与治疗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瞳孔异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瞳孔异常是指瞳孔的大小、形状 、反应性或对称性等方面出现异 常变化。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90aa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d.png)
瞳孔评估评分标准瞳孔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反应。
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瞳孔对光的反应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或损伤。
本文将详细介绍瞳孔评估的评分标准,以便医生和护士能够准确评估瞳孔反应。
评分标准如下:1. 瞳孔直径评估:- 0分:瞳孔直径小于2mm。
- 1分:瞳孔直径在2-4mm之间。
- 2分:瞳孔直径大于4mm。
2. 瞳孔形状评估:- 0分:瞳孔形状不规则。
- 1分:瞳孔形状基本正常,但存在轻微不规则。
- 2分:瞳孔形状完全正常。
3. 瞳孔对光的反应评估:- 0分:瞳孔对光没有任何反应。
- 1分:瞳孔对光有轻微反应,但反应迟钝。
- 2分:瞳孔对光有正常的迅速收缩反应。
4. 瞳孔对近距离物体的反应评估:- 0分: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没有任何反应。
- 1分: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有轻微反应,但反应迟钝。
- 2分:瞳孔对近距离物体有正常的收缩反应。
5. 瞳孔对远距离物体的反应评估:- 0分:瞳孔对远距离物体没有任何反应。
- 1分:瞳孔对远距离物体有轻微反应,但反应迟钝。
- 2分:瞳孔对远距离物体有正常的扩张反应。
总分评估: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出总分。
- 总分为0-4分:表示瞳孔反应异常,可能存在神经系统损伤或其他疾病。
- 总分为5-8分:表示瞳孔反应基本正常,但仍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 总分为9-10分:表示瞳孔反应完全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瞳孔评估评分标准只是一种参考,医生和护士在评估瞳孔反应时还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瞳孔评估应在充分的光线条件下进行,并且需要使用专业的检查设备来测量瞳孔直径。
瞳孔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准确评估瞳孔反应,医生和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瞳孔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瞳孔异常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6ecba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b.png)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瞳孔大小异常可能是由于疾病、 药物、外伤等原因引起的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需要结合 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 室检查等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方法包Leabharlann 直接观察、瞳孔反射、瞳孔对 光反射等
瞳孔大小异常的诊断结果需要 与正常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是 否存在异常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监测瞳孔异常情况
药物治疗:根据并发症的类型 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并发症,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调整患者的 生活方式,如避免强光刺激、 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以减轻
并发症的影响。
瞳孔异常类型:包括瞳孔大小、 形状、颜色等异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 度用眼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 问题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 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佩 戴墨镜或遮阳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过度劳累
和紧张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 惯,避免长时间近
距离用眼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及时发现和治疗眼
物理治疗:进行 热敷、冷敷等物 理治疗方法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指 示进行治疗,不要擅自改变治 疗方案。
手术治疗:了解手术的风险和 收益,与医生充分沟通,确保 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 食等,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治疗方法:根据病因进行对 症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dcd18839581b6bd97f19ea69.png)
瞳孔变形诊断详述*导读:瞳孔变形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可以利用眼科CT、MRI检查等检查来进行诊断。
瞳孔变形的鉴别诊断:瞳孔大小不等:指双侧瞳孔不等大,且变化不定。
两侧瞳孔直径不等大为'瞳孔不等',除极少数可以是生理变异或由于两眼受光照不等所引起外,均属病理性的。
瞳孔固定:中毒的眼部症状,瞳孔散大,固定不移。
瞳孔不对称:昏迷或者用眼习惯不良。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瞳孔直接观察到眼底的情况,而瞳孔的异常往往是某些疾病的反映:瞳孔呈现白色,即医学上所说的“白瞳”,往往是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病症的反映;瞳孔红色,有可能是眼底出血的表现;瞳孔及整个黑眼珠颜色变浅,则预示着有免疫性疾病,例如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等。
除了颜色方面的变化以外,瞳孔形状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如果瞳孔不圆,也能说明全身免疫性疾病的存在;如果两个瞳孔不等大或者不等圆,则说明中枢神经出了问题,可能有肿瘤压迫或脑外伤等;如果瞳孔放大,则说明病人的生命可能危在旦夕。
由于瞳孔可以反映出多种疾病,而且容易观测,所以一旦发现瞳孔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观察瞳孔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将上下眼睑分开,露出眼球,仔细观察。
也可用手电筒来测试瞳孔对光线的反应,正常的瞳孔对光线反应灵敏,光线照射时,瞳孔立即缩小,光线移走则迅速复原,而且两个瞳孔的反应应当是同步的。
现在有些年轻人喜欢戴有色的隐形眼镜,因为这种眼镜可以让瞳孔放大,使人显得更有精神。
但它们的透气性往往很差,不利于眼睛的健康,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尽量少戴。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瞳孔变形的诊断,瞳孔变形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瞳孔变形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瞳孔及对光反射改变定性判断
![瞳孔及对光反射改变定性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b02cdd115f0e7cd184253646.png)
瞳孔及对光反射改变定性判断
瞳孔的大小受动眼神经中的缩瞳纤维(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前者使瞳孔缩小,后者使瞳孔开大。
瞳孔对光反射的传入神经是视神经,它的纤维在进入外侧膝状体前折回中脑四叠体的上丘,再至顶盖前区,然后与双侧缩瞳核联系,由动眼神经传出至瞳孔括约肌。
因为缩瞳核接受来自双侧的纤维,所以任何一侧瞳孔受光刺激都可出现双侧的瞳孔缩小。
同侧的反射称直接光反射,而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1)瞳孔及光反射改变多与动眼神经损害相关,病因较多,请参看复视及眼球活动障碍。
(2)霍纳(Hornor)征表现为病变侧瞳孔变小、眼球凹陷,眼裂变小及半侧面部无汗,由交感神经损害引起,常见病因有颈内动脉血栓,桥脑和延髓背外侧的病变,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桥脑出血、脑干的肿瘤和炎症、脊筒及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等,也见于颈髓病变及交感链的病变。
(3)Pourfour du petit综合征它与霍纳征正好相反,属于交感神经的刺激性症状,较少见。
主要见于颈髓肿瘤早期、脊髓空洞症、脊髓外伤血肿、颈淋巴腺炎等。
(4)强直性瞳孔(Adie综合征) 多见于成年女性,常侵犯一侧,瞳孔散大。
光反射表面上似乎丧失,但在暗处用强光持续刺激后仍有缓慢的收缩反应,停止刺激后也是逐渐的扩大。
调节反射在注视近物后不是即刻缩小,而是等待片刻后才缓缓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瞳孔恢复也缓慢,故称强直性瞳孔,常伴全身腱反射,尤其是跟腱和膝腱反射消失。
用5%乙酰甲胆碱滴眼后,有明显的瞳孔收缩反应,病变在睫状神经节或副交感节后纤维。
瞳孔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瞳孔异常的诊断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607cbbb011ca300a7c3900c.png)
瞳孔异常的诊断和治疗发表时间:2011-07-06T09:43:27.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宋正北[导读] 眶性强直性瞳孔表现为单侧瞳孔扩大和对光反射消失。
由于损害了睫状神经节或节后纤维,瞳孔多极度散大。
宋正北 (黑龙江省854农场职工医院 158400)【中图分类号】R7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137-02 【关键词】瞳孔异常诊断治疗一麻痹性瞳孔散大【概述】麻痹性瞳孔散大为瞳孔传出径路及其中枢性损害所致的瞳孔异常。
按照病变部位分为核性、节前性和节后性及中枢性(核上性)麻痹性瞳孔散大。
核性、节前性和节后性麻痹性瞳孔散大的常见病因有神经系统感染、维生素缺乏脑病、神经退行性变、遗传性运动失调、多发性硬化、中毒、侵及脑干和动眼神经核等的脑部占位性病变,以及累及颅底、脑干和眶上裂、眶内、睫状神经节等的外伤。
中枢性损害导致的麻痹性瞳孔散大是由颅内压增高导致沟回疝而产生的,病因多为脑脓肿、脑出血、脑外伤、颅骨骨折等。
【临床表现】1.因为核性及节前性损害不会使瞳孔括约肌张力完全丧失,故瞳孔呈现中度散大。
2.睫状神经节或睫状短神经病变所致的节后性瞳孔传出通路损害,瞳孔括约肌张力完全消失,瞳孔极度散大;且对胆碱能性药物产生超敏感,用0.5%毛果芸香碱点眼可见瞳孔缩小。
3.核上性麻痹性瞳孔散大除瞳孔散大外,眼轮匝肌反射存在,此点与核下性麻痹性瞳孔散大不同。
4.可伴有原发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如发热、昏迷、抽搐等。
【诊断要点】1.根据瞳孔直径较正常为大的特征,诊断多无疑问。
2.应用CT和MRI等检查,可以了解眶内、颅内出血、骨折和占位性等病变,明确病因。
【治疗方案及原则】1.请神经科会诊,积极治疗可能的原发病。
2.对由于眶部占位或外伤后骨折、血肿等因素导致的麻痹性瞳孔散大,可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摘除肿物、眶内减压或眶壁骨折整复等手术治疗,手术后给以营养神经和扩张血管性药物辅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光反射: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昏迷患者:瞳孔扩大和光反应消失是检查动
眼神经损伤的最简单方法。
动眼神经病变原因 • 脑疝:
• 两侧瞳孔不等大 • 瞳孔变化情况:
病侧瞳孔略缩小,光反应稍迟钝
瞳孔逐渐散大,略不规则,对光反应消失
脑疝继续发展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中脑后联合(顶盖前核)损伤
• 双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辐辏反射存在
即:光反射与辐辏反射分离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顶盖前区与缩瞳核之间损伤
• 病侧直接、间接对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对侧正常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①动眼神经病变; ②交感神经病变; ③强直性瞳孔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动眼神经病变
辐辏反射 调节反射 集合反射
• 辐辏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的目 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 标逐渐移近被检查者鼻根部(距鼻根部 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 称为辐辏反射。
• 调节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1米远以外 检查者的食指,然后迅速移动食指至患 者鼻根部10厘米左右,正常时可见双瞳 缩小,称为调节反射。
瞳孔的观察与测量
瞳孔光反射与近反射的观察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
• 两组平滑肌纤维控制瞳孔大小: 1、瞳孔括约肌:环形肌,由动眼神经的 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 缩小 2、瞳孔扩大肌:呈放射状,由交感神经 系统支配。 扩大
瞳孔反射有5种
• 对光反射 • 暗反射 • 近反射 • 睑反射 • 意识感觉反射
• 如果是顶盖前区病变,只影响光反射径路及交感 神经下行纤维,而不影响辐辏及调节反射。
近反射通路示意图
光-近分离
• 对光反射消失、近反射存在,或对光反射 减弱、近反射比对光反射强时,即为光-近 分离。
• 主要见于:Adie瞳孔、Argyll-Roberson瞳孔。
瞳孔扩大肌的神经支配
下丘脑交感中枢
交感神经传导通路障碍
交感神经病变部位:
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
动眼神经病变原因
• 外伤 :如眼眶与眶尖骨折。 • 脑肿瘤:如海绵窦肿瘤、岩骨尖肿瘤、脑
干肿瘤。 • 动脉瘤:如基底动脉瘤,交通动脉瘤等 • 其他:海绵窦血栓形成,颅内手术等
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Horner综合征 交感神经病变
临床表现: 瞳孔缩小 上睑下垂 出汗异常 眼球内陷
瞳孔光反射
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引起瞳孔缩小的反射。
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 光线→视网膜→视觉冲动+光反射传入纤维冲动→
与视觉纤维伴行入颅,伴行部分交叉进入视束 →接近外侧膝状体→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 臂→中脑顶盖前区→E-W核。
• 光反射传入纤维在顶盖前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即为顶盖前区?)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E-W 核联系。(交叉结果→间接对光反射)
传入性与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①单侧眼球或视交叉前神经病变,有黑朦性 瞳孔强直、Marcas Gunn瞳孔;
②视交叉病变; ③视束病变; ④外侧膝状体(不包括外侧膝状体病变,因光反射纤维不进外侧膝状体)
至顶盖前区病变; ⑤中脑顶盖前区病变;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神经损伤
• 瞳孔扩大 • 病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 对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常见原因:
视交叉
节后纤维
视束
睫状神经节
上丘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两侧E-W核
近反射
• 当两眼同时注视一个近处目标时,两眼同 时产生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调节 )及 两眼向内侧集合运动,这三种联合反射称 为近反射。 (备注)
• 目的:是使外界物体成像清晰并投射在两 眼的黄斑上。
• 管辖:由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来完成。 • 婴儿无近反射现象。 •
瞳孔异常 定位诊断
主要内容
一、 瞳孔异常的定义 二、瞳孔的神经支配/生理反射 三、瞳孔异常的常见原因 四、瞳孔异常药物试验
一、瞳孔异常定义:
瞳孔大小、位置、形态和对光直径>5mm • 瞳孔缩小:瞳孔直径<2mm
• 瞳孔异常不是扩大就是缩小 可能为痉挛性,也可能为麻痹性
视乳头炎 视神经压迫 高颅压等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 视交叉正中损伤
• 双眼颞侧瞳孔直接对 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 常见病因:
• 垂体肿瘤 • 颅咽管瘤 • 结节脑膜瘤等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视束损伤
• 病侧鼻侧瞳孔对光反 射减弱或消失
• 对侧颞侧瞳孔对光反 射减弱或消失
• 常见病因:
• 颞叶肿瘤向内侧压迫
• E-W核纤维出中脑脚间窝前加入动眼神经→睫
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 传导径路上损害→瞳孔光反射减弱消失和瞳孔散大。
(备注)
• 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 引起的中枢性失明光反射不消失。
瞳孔收缩及光反射通路 示意图
光线
瞳孔缩小
视神经
瞳孔括约肌
• 前3种反射有诊断价值。
瞳孔反射检查注意点
• 瞳孔对光反射和暗反射应在暗室中进行. • 当用灯光照射右眼,观察左眼的间接对光
反射时,检查者应将手放在鼻梁部分,以 避免光线射入左眼. • 近反射的观察一般在明室,检查时应让患 者临窗注视无限远后,突然令患者注视眼 前约30cm的目标,并比较瞳孔的改变.
C8-T2前角 颈上交感神经节
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从
直接
加入
睫状神经节 第Ⅲ、Ⅳ、Ⅴ、
Ⅵ颅神经
上睑提肌、眼眶肌、瞳 孔开大肌、汗腺及血管
颈上交感神经节
瞳孔扩大
三 神经系统疾病瞳孔异常
1、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E-W核前病变) 2、传出性瞳孔运动障碍(副交感与交感N病变) 3、病因不明的瞳孔运动障碍(强直性瞳孔等)
• 集合反射包括辐辏反射和调节反射。(备注)
近反射的反射通路
尚未确切肯定
一般认为:调节作用是通过大脑皮质来完成的。
• 传入途径与视路相同。
• 传出纤维发自纹状周围区→枕叶-中脑束→ 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和两侧动眼神经的内 直肌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睫状短 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瞳孔缩小 和晶体的调节作用。由内直肌核发出的纤 维到达双眼内直肌,使两眼产生集合作用 (辐辏作用)。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