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学发展史ppt课件

心理学发展史ppt课件

2、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而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了“强化学说”, 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 给我一打健康而体型健全的婴儿,给我一个专门的 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从他们之间任意选出一个,都能 将他培训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 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而不论他们的 才能、爱好、能力、禀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的祖先是什 么种族。 ——华生
人格发展理论
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 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口腔期(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 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 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 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肛门期(1~3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 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 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 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压抑的成因
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 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 心理。 外部环境 1.行为规范的影响。 2.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 3.紧张的人际关系。
主观原因
1.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 2.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
压抑的自我调适
冯特
Wilhelm Wundt,1832-1920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 创建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构造主义 心理学派的基础,感情三度说的倡议者,也是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 擘。

心理学史PPT课件

心理学史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行为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 理和行为反应,研究社会认知、社会影响、 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该流派认为 人的行为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影响的影响, 通过研究社会互动和社会现象,可以更好地 理解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发展出了许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如行为疗法和厌恶疗法,这些方法在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 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兴起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心理学 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其理论主要关注 潜意识中的冲突、欲望和动机。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通过自由联想、释梦和移 情等方法来探索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帮 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人格的成长和发 展。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史的概述
简要介绍心理学史的发展历程,包括 早期的哲学思辨、近代的实验研究以 及当代的跨学科融合。
概括心理学史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 ,如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 心理学等,以及它们与现实生活的关 系。
02 早期的心理学思想
古希腊的心理学思想
总结词
理性主义、自然主义
详细描述
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观察自然来探究 人类心理的本质和功能。他们认为人类心理是自然的一部分,与物质世界相互 联系。
03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冯特被公认为是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省法,即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来研究意识内容。他主张将 心理学研究从哲学思辨转向实证研究,为心理学独立于哲学提供了基础。

最新心理学史PPT课件

最新心理学史PPT课件
政治压力:50年代初美国的麦卡锡主义。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
背景: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社会危机的反映。 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反战运动以及以全球 大造反为标志的青年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 荡,资本主义及其生活方式第一次遭受全面 抗议。
学术界的不满
实验伦理问题。 过度依靠实验方法。 理论缺乏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解释,
因此,仅凭个体意识是无法对它加以说明的”。如
语言、神话和习俗不是个体创造的,而是社会产物; 民族心理学应用自己的方法分析这类文化产品。
法国群众心理学
法国早期社会学的直接产物。
Gabriel Tarde 1843—1904
塔德《模仿律》(1890):一切事物不是发明 就是模仿,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如犯罪 是通过暗示、模仿和欲望等社会原因产生的。
迪尔凯姆:社会的事情无法还原到个人水平。 社会心理学只能从群体开始并终结于群体。
群众行为的研究者:黎朋
吸收塔德的观点,以具有催眠性质 的暗示感受性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和群众行为。
群众的特征:去个性化、感情作用 大于理智作用、失去个人责任感。
接受迪尔凯姆的观点,认为群体意 识是不同于个体意识的一种独立的 存在。
学的资料,用“俄迪浦斯情结”的核心假设 说明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一切社会现象起源。
行为主义学派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华生在巴甫 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提出。
贡献:
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Watson 1878—195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消除了心理学的传统特点——主观性,
恪守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1. 发展了客观的观察等方法,使心理学 在方法上益趋精进。
米德对南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群岛和新几内亚的现场 研究,提出青春期危机并不是伴随着生理成熟而必 然出现的心理反应;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并不依 赖于生物学的性差异,它们是特定社会的文化条件 的反映。

心理学史课件 第13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13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一) 科学心理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自然科学心理学所谓的价值中立的研究规则,认为心理学不是物理 学那样的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独特的、关注人的人类科学(human science),及其在 各个领域和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应用。所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经验的独 特性,关注人的潜能和自由;强调研究应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方法为中心。
2. 价值体系 以其性善论为中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人性是善的;② 心理潜能高于生理 潜能,人高于动物;③ 高级需要的价值高于低级需要;④ 利他行为与自我实现需要的满 足是一致的;⑤ 创造潜能的实现是高级需要的满足,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⑥ 创造潜 能的充分发挥是一种最高奖赏,是一种高峰体验的出现;⑦ 自我实现者有发自内心的追 求潜能发挥的倾向,并有以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能力;⑧ 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微弱,需 培养和学习;⑨ 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是内外因关系;⑩ 人的潜能和存在价值与社会价 值并无本质矛盾。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二)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5) 在60年代中后期,一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术专著相继问世,如《心理学中的人 本主义观点》(196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挑战》(1967)等。罗洛·梅编辑出版的 《存在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杂志》(1967)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形成与发展历程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 50年代初,马斯洛担任布兰迪斯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从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 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 奠基之作。1956年4月,马斯洛等人发起并创立了人本主义研究会,讨论了人类价值的 研究范围问题。1958年,英国学者约翰·库亨(J. Cohen)在其著作《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首次阐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1959年,马斯洛主编了《人类价值的新知识》一书,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 要文献。这些重要事件和学术活动,有力地促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的到来。

心理学史ppt课件

心理学史ppt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的研究范围 心理学史的编纂原则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 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 历史。
艾宾浩斯
一、心理学
1、概念
心理(psychological)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 界的主观反应。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 在中国,一般认为思想和感情源于“心”, 条理和规则则为“理”,心理学即关于心 思、思想、感情等规律的学问。
2、来源
1502年,心理学第一次作为一个专门的术 语出现。塞尔维亚人马如利克首次用 “psychologia”一词发表了一篇讲述大众心 理的文章。 70年后(一说1590年),一位名为歌克的 德国人又用这个词出版了《人性的提高, 这就是心理学》一书。这也是人类历史上 最早记载的以“心理学”这一术语出版的 书。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理论心理学与 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持心理学史的研究 工作,每年都召开学术年会,讨论心理学 史研究中的新问题、新观点,交流心理学 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心理学史的范围
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 规律。
研究范围:时间、地域、内容
– 时间跨度:前科学心理史、科学心理史 – 地域宽度:西方国家、中国、苏俄心理学史 – 主题内容:主要心理学流派
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
–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知识的起源问题
– 经验论、理性论、先天论
客观实在与主观实在问题
– 物理上真实在场VS心理上实际经验
关于自我的问题
– 经验的组织者?行为的发动者?
二、心理学史
1、心理学史
心理学史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 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心理学史教材护理课件

心理学史教材护理课件
早期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 等对人类心理的探讨和思考为心 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心理学史的发展阶段
启蒙阶段
17世纪到19世纪,随着科学革命的 兴起,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科学心理学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 冯特等人建立了科学心理学的框架, 为现代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职业规划与发展
为护理人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 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THANKS.
在康复医学领域,心理护理对于促进 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 极的影响。
重要心理学家及其
03

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 论
总结词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理论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深远 影响。
VS
详细描述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潜意识、前意识 和意识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潜意识是人的 心理深层结构,包含了人的本能和冲动。 他认为人的心理冲突和行为问题都源于潜 意识的心理冲突。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 了解自己的潜意识,并解决心理冲突,从 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之争
结构主义强调对心理结构的分析和描述,功能主义则关注心理功能 和社会适应。
心理学史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01
02
03
跨学科融合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生物 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 交叉研究将进一步深化。
多元化研究方法
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相பைடு நூலகம் 合,实验、观察、个案研 究等多种方法将得到更广 泛应用。
斯金纳及其行为主义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强调环 境对行为的塑造和调节。

心理学史 第1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教学PPT课件

心理学史 第1章  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教学PPT课件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四) 康德
康德(I.Kant,1724—1804)是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其理论的特征是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在认 识论方面,康德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只有经验能不 断扩大我们的知识范围,它是增加新的知识内容的唯一基础,因此 真正的知识都是经验的知识,一切知识都开始于经验。 但是康德又认为,经验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有“先验范畴”作 为基础。康德有关科学特性的观点在德国古典哲学以及随后的心理 学中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一、西方古代哲学与心理学
(二) 基督教与经院哲学时期
2. 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Aquinas,1225—1274)是经院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是中世 纪神学与哲学的最大、最全面的体系。 他的心理学思想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方面,他认为灵魂是纯精神的, 是独立于身体的实体。灵魂是不灭的,因为灵魂是上帝创造的实体形式,在人出生时与身体 结合,人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灵魂和肉体的结合形成生命,两者的分离则意味着生命的 结束。但是,灵魂并不随肉体的消亡而消亡,生命虽然结束了,灵魂依然存在,所以灵魂是 不朽的。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六) 黑格尔
黑格尔(G.W.Hegel,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是唯心辩证法的哲学心理学家。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客 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不仅对哲学的发展有历史的功绩,而且对心理学的发展也有一 定的贡献: 首先,黑格尔反对经验心理学、面相学和骨相学,强调理 性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心理学史(第二版)

心理学史课件9精神分析

心理学史课件9精神分析

对社会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它改变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使人们更加关注内心世界和情感问题。
精神分析学派对社会文化也产生了影 响,如对文学、艺术、电影等领域的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 用于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帮助人们 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防御机制
为了应对这些无意识的冲突和焦虑,人们会使用各种防御 机制,如否认、投射、反向形成等。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 助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动机和内在心理过程。
梦境的意义
克莱茵认为,梦境是通往无意识的门户,通过解析梦境可 以揭示个体的内心冲突和欲望。
神经症理论
神经症的形成
克莱茵认为,神经症是由于童年时期的创伤和心理冲突导致的。这些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形成不健康的防御机制,从而引发神经症的症状。
早期阶段,儿童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方式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人格特征和
行为模式。
03
情感发展的阶段
克莱茵提出了情感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会经历一系列的情感发展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了解这些阶段有助于
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行为问题。
心理动力学理论
无意识冲突与行为
克莱茵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无意识冲突的影响。这些冲突 通常源于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可能被压抑在无意识中, 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的基本本能, 人的许多行为都源于性欲的满足或受 挫。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核心理论,如无意识理论、 性欲理论和防御机制等。
卡尔·荣格
弗洛伊德的学生,发展了集体无意识理论,强调了文化因素对人格 形成的影响。

心理学史课件

心理学史课件
? ——借助于对人类文化产物的分析说明人类高级心理过程,揭示社会心理的发展规律
4、心理学的任务
①、意识经验的分析:心理有哪些元素?
——基本心理元素:感觉、感情
——感情三度说(图)
②、意识经验的复合: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
——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各种意识经验的
——“联想”的四种基本形式:
①、意识经验的分析:心理有哪些元素?
——基本心理元素:感觉、感情
——感情三度说(图)
②、意识经验的复合: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
——心理元素是通过联想和统觉而形成各种意识经验的
——“联想”的四种基本形式:
融合:即不同的心理元素融为一体;心理复合体一经形成即为一个整体 (空间知觉=网膜印象+眼球运动的位置+运动觉)(音色=基音+陪音)
? 观点的转变:由“相互作用论”转向“环境决定论” ,因而特别重视学习问题,认为不仅动物的行为可以用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人类特别是儿童也莫不如此。
㈡、情绪理论
? 不满詹姆士“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体验”的观点,认为意识经验不是情绪行为的必要构成要素,情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作出的身体反应。若刺激引起的身体反应限于身体内部,这种反应就是情绪。
? 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图)
? 意识不过是无意识过程的产物,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的精神活动更为重要
?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特别是潜意识现象,而不是意识现象
? (二)精神分析的方法
? 自由联想法(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他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然后分析师根据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都认为找到了病根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月15日,国际顶级催眠师徐明在桂林表演为青蛙、 鸡、兔、鳄鱼等动物催眠。徐明介绍,“催眠术” 既不属医学,也不属魔术,而是通过语言、肢体动 作、表情等的引导,启动人体和动物体内本身就有 的反应系统,让其达到完全放松状态。
第三节 三大伪科学
❖ 一 .麦斯麦术(最古老的催眠术)
麦斯麦尔(F.A.Mesmer,1734-1825)
识像野兽,带有野性,但有选择的自由, 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
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他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而不是取决于外部环境。
第二节 新启蒙运动
❖ 一 功利主义
代表人物:边沁(J.Bentham,1748-1832)
❖功利主义是用享乐主义的动机原理来解释个人利益与 公众利益和伦理学观点。认为个体利益受苦乐原则支 配,无数个人利益汇成社会公共利益。
❖ 麦耶尔斯(F.Myers,1843-1901)
人死后有阈下自我的存在
第四节 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 一 斯宾塞的进化论心理观
❖ 认识的过程在于描述——预测——控制,认识的目的在于控 制.
❖ 科学哲学的发展阶段应该是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 阶段(实证阶段)
马赫(Mach,1838-1916)与阿芬那留斯 (Avenarius,1843-1896)
布雷德作了一个亮点注视的实验。结果他发现,在长期注视亮点之 后,人居然丧失了痛觉感,进入一种类似于沉睡的状态,也就是催 眠状态。
2.心可以分解为若干官能。
❖ 谨慎、仁慈、勇敢、贪食、吝啬、好奇、记性、口才、模仿 力、比较、希望、爱心 等
3.每种官能在脑子上和特定的部位有关。
❖ 他将人的意识活动分成37种官能,又根据对人的观察将头骨 相应地分成大小不同的37个区域。
❖ 例:感情在头颅后部,理智在前额
三 灵学(心灵学)(略)
❖ 3.认为人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个体的发展与社会文 化、历史有关
❖ 4.强调情感高于理性,认为情感高于一切。
“I feel,I am”(我体验故我在) “Heart! Warmth! Blood! Humanity! Life!”
三)叔本华(1788-1860)
❖ 1.勾画无意识的概念,强调生存意志。 ❖ 2.叔本华把性本能看作是心理的动力 。意
❖联想由接近和类似之分 ❖提出复合联想与构造联想
3.学习理论的见解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比较活动-“识辨”与 “识同”
❖影响学习的条件:
重复练习 集中注意
学习者必须具备一般的学习能力(分为一般能力 和特殊能力)
尝试错误(人在学习初期是首发的散乱动作,得 到满意结果的动作便保持下来,得不到便消失,经 过多次重复,前者得以稳固,成为有意动作)
❖思想:
认为宇宙间有不可感知的磁流,操纵磁流治病
❖启示:
暗示对人的治疗的影响
布雷德将其发展为催眠术
❖催眠状态下,催眠师通过不同的暗示语可以让被催眠 者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
二 骨相学
❖ 盖尔(F.J Gall,1758-1828)
1.一个人头骨的形状与脑的形状相应。
❖ 头骨凸则脑凸,即脑也特别发达;头骨凹则脑凹,即那个部 位的脑跟头骨一样也不发达。总之,可以从头骨的外形来判 断脑子的情况。
❖影响桑代克的理论
❖ 联想主义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都产生了 重要影响
三 实证主义
❖ 1.实证主义的基本思想
主张哲学只研究实在有用的东西。摒弃关于物质本质、 宇宙的本源等虚妄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以克服和超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
❖ 2.代表人物
孔德(te,1798-1857):
影响
二 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 一)提出者:维柯(G.Vico,1660-1744)
1.实践论:“认识真理凭创造”真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 发现和发明的
2.动因论:“原始的人类与野兽一样,听从肉体的欲望, 肉欲支配人的行为和思维。由于对神道的畏惧,人才被 迫控制情欲,进入人道的节阈。法就是这样起源的。对 神道的畏惧人才有动因去控制肉体强加于心灵的情欲”。
❖其中(2)、(3)、(4)条最为重要。
3.提出心理化学说的见解。
❖认为由提示引起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不只 是集合而是溶合。
4.对空间知觉的学说。
❖强调知觉不只在于联结感觉资料,主要在 于具有掌握关系的潜能。
❖指出肌肉感觉在空间知觉中的重要性。
二)穆勒父子
❖ 1.詹姆斯·穆勒(1773-1836)
对心理现象的来源和元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心理 状态是由感觉和观念两种元素构成的。
认为联想分为:同时性联想和继时性联想 认为接近律为联想的主律,补充生动性和频率两
条副律
❖ 2.约翰·穆勒(1806-1873)
心理化学说 对心理学学科的看法
三)培因(A.Bain,1818-1903)
1.身心关系,二元论身心平行论 2.对联想的见解:
第六章 科学心理学 诞生的准备阶段
主讲: 张莹瑞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
❖ 一 浪漫主义思潮概略
1.崇尚情感、意志认为决定心灵的并非理性,而 是情感(强烈情感,甚至是疯狂的情感,希望通过情 感释放来达到超越物质的境界)
2.决定心灵的并非意识而是无意识 浪漫主义对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都产生了深远的
❖快乐,痛苦是行为的动力的源泉 ❖快乐,痛苦因人而异
二 联想主义(苏格兰学派)
❖ 一)布朗(Th.Brown,1778-1820)
1.用提示(Suggestion)代替联想的概念。
❖将提示分为简单提示(即别人所谓的联想)与关系提 示,对知觉的两个对象的关系的觉察。
2.联想的九条副律:
❖(1)持久(2)生动:观念越生动就越容易联想起来。 (3)频率:重复次数越多的观念,越容易被引起。 (4)新近:越新近的经验就越容易回忆起来,例如 刚学过的东西容易记起。(5)迭代(6)体质差异 (7)情绪状态(8)生理状态(9)思维习惯
3.认识的发展:人类最初只有感受而无知觉,接着就用 一种惊恐不安的心灵去知觉,最后采用清晰的理智去思 索。(影响冯特、皮亚杰)
二)创立者赫德(r,1744- 1803)
❖ 1.经验论;反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主张用 经验心理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认识过程
❖ 2.反对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知、情、 意的统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