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八集 风流才子(杜牧)

合集下载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4、边塞诗人(上)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在这批边塞诗人中,七言绝句写的既多又好的当数五昌龄。

七绝在初唐时就开始成熟了,但表现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掘出来,。

佳作还不多,王昌龄以其成功的创作实践。

,使七绝这种诗体的概括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与李白同为写绝句成就最高的诗人,有人甚至说他超过李白。

他名气很大。

有”诗家天子王江宁。

”的美誉。

所以叫王江宁,或说因为他是江宁人,或说因为他在江宁做过官。

他的组诗《从军行》七首几乎全是精品,从各角度揭示前线将士的心理活动。

比如第四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手一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就把战争气氛渲染的十分饮满酣畅:“黄沙百战金甲”既揭示了环境的艰苦,又展现出战士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种万里远隔思念妻子的衰愁,所以会那么无可奈何,就因为每一次思念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一出战就可能再不会回到这“烽火城西百尺楼“来了。

这是真正的带着血丝的相思!”不破楼兰终不还“,固然英雄气概十足,但诗人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普通士兵带来的痛苦,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立功封侯的幻想中。

他的《出塞》更是古今传俑的名篇,被誉为唐代绝句的压卷之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的含义不过是一轮明月照边关。

然而,把明月照边关这种悲凉的意境推到秦汉时期,这一句就由写眼前的实景,一变而为饱含历史深度的虚景,虚实相生,从而使这句诗的内涵变得无比深厚。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西百年了。

西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过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

唐之韵1—20集解说词全集(最新版)目录1.唐之韵——唐诗系列片的简介2.第一集《千古唐诗》解说词3.第十七集《一代诗豪》解说词4.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5.第十九集《朦胧诗人》解说词:李商隐正文唐之韵——唐诗系列片是一部由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开始的大型文化系列片。

在这里,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十九岁时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这个王朝不仅政治强大,文化也极度繁荣,尤其是诗歌,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

在唐之韵的第一集中,讲述了千古唐诗的传奇故事。

而在第十七集中,介绍了一代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贬到朗州时,是三十四岁,他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因此,他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了唐代著名的诗人。

在第十六集中,讲述了别调独弹的诗人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中坚,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有杰出成就。

而刘禹锡则因为参加了政治革新而长期被贬谪,但他的诗歌风格却与柳宗元大不一样,更为豪放和奔放。

在第十九集中,介绍了朦胧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

他与杜牧齐名,并称李杜”,为了与李白、杜甫并称的李杜区别开来,又称小李杜”。

李商隐最突出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

他的七律诗句紧缩凝练,气势开合动荡,音调雄浑响亮,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1页共1页。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龙益得老师有一个想法:就是将《唐之韵》二十集刻成DVD光盘,然后将解说词印成书,一起分发给上《唐诗宋词元曲》的语文老师。

《唐之韵》刚好可以放十个课时,这比老师自己上课好多了。

首先在顺德区试用,可以的话再想办法发行。

唐之韵目录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吴中四士第四集边塞诗人(上)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第六集山水诗人第七集一代诗仙(上)第八集一代诗仙(下) 第九集千秋史圣(上)第十集千秋诗圣(下)第十一集大历诗人第十二集韩孟诗派第十三集新乐府派(上)第十四集新乐府派(中)第十五集新乐府派(下)第十六集别调独弹第十七集一代诗豪第十八集风流才子第十九集朦胧诗人第二十集唐末余音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这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找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里不过是说,李白和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无知小儿故意贬低李白,只不过像蚂蚁妄想摇动大树。

可是被韩愈这么一写,就有一种震撼力。

韩愈既写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散文作家,自然不可能不把散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诗中来,就是说,不追求诗句的紧缩,而欣赏诗句的散文美。

把散文化倾向引入诗中,也就是所谓的“以文为诗”。

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

一奴长须不裹头,一俾赤脚老无齿。

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且不说“破屋数间而已矣”是纯粹的散文句,还带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就是其他各句也都是散文化的,从语序看都符合口语的习惯,不过这种平直浅白的散文句,却又别有一种潇洒自在,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

喜欢在诗里融入哲理。

《山石》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把议论引入诗中,这可以说是韩愈开创的风气。

高一诵读篇目之《唐之韵》解说词

高一诵读篇目之《唐之韵》解说词

高一诵读篇目之二——《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

唐之韵每集摘抄笔记200字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一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第二集独振新风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这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第三集昊中四士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第四集边塞诗人(上)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第五集边塞诗人(下)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才能找到的感觉。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第六集山水诗人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唐诗也以寒蝉一样凄切的声音,唱出了最后的失落。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

电视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下)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唐诗》解说词(下)第十四集江州司马(下篇)白居易的一生,以四十四岁时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他日益消沉,用佛家的色空思想来看待一切荣辱得失,用道家的“知足不辱”来达到明哲保身,又用儒家的“独善其身”来求得内心平衡。

任江州司马时,他曾来庐山花径这里游览。

这“花径”两个字,据传就是他写的。

他在《大林寺桃花》里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绝句都有过分直露的毛病,这一首算是较好的。

山下桃花已谢,而山上桃花正开,就像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因写新乐府而被贬谪,而苦闷,转到独善其身的道路上,以后终于又得到解脱,这首诗正符合他的这种心境。

不过,足以使白居易诗名不朽的,还是他三十五岁时写的《长恨歌》和四十五岁时写的《琵琶行》。

唐宣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可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

直到今天,一般人知道白居易,多半还是由于这两首诗。

《长恨歌》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生死相恋的故事,是个爱情悲剧。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只是由于李隆基是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牵涉到国家的安危。

他疯疯傻傻地爱着杨贵妃,以致“从此君王不早朝”,荒废政务,弄得“渔阳鼙鼓动地来”,发生了安史之乱。

对李隆基这种举措失当的行为,捎带批评几句,这原是主题展开中必然要涉及的。

唐诗讲座: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下)

唐诗讲座: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下)

唐诗讲座: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下)唐诗讲座: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文字解说词(下)聚缘书香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上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戛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

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

这首诗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七集第十八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七集第十八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十七集第十八集第十七集一代诗豪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得多。

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

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二首》)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

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

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沉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

这样,他就能从无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唱一曲,暂凭樽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在巴上楚水这样的凄凉地区被弃置二十三年,回来后成了出土文物一样的老古董,许多朋友都死了。

但他却把悲痛凝聚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

尽管他自己比作“沉舟”,“病树”,内心悲苦,但他把这种悲苦摆到时光流逝的广阔背景上来观照,使悲苦化为透彻的哲理。

刘禹锡不仅心胸比较开阔,遇事能想得开,而且有一股不服气的倔劲儿。

他被贬到湖南长德,待了十年。

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紫陌红尘扶[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这意思是说:如今满朝新贵,像盛开的桃花一样红火,都是我刘郎被赶出长安以后,爬上来的呢。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

《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唐之韵》解说词(11——20集)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八世纪下半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这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找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与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喜。

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

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思想,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嘎然而止,此外一切经历都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的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容山住人〉〉。

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之夜。

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

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了家,日幕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芒愧俸钱。

闻到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是唐诗选的名篇,这首诗有几点值的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到来明白如话。

第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

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下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方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敢到惭愧,可是看的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的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淮》),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译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

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要是有我精通兵法的杜牧在,我就能从容不迫的击败曹操,用不着靠东南风帮忙来侥幸取胜了。

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选择。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

纪录片《唐之韵》(1-10集)(解说词)《唐之韵》第一集千古唐诗第一集解说词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

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引言
背景
《唐之韵》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之作。

曲目
《唐之韵》共有五个曲目,它们分别是:
1. 第一乐章:《繁华之都》
2. 第二乐章:《青山绿水》
3. 第三乐章:《星辰之夜》
4. 第四乐章:《诗词之旅》
5. 第五乐章:《皇宫往事》
每个曲目都展现了唐代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
《唐之韵》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古典音乐的特点,充
分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美丽。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优美:《唐之韵》的每一个曲目都有独特的旋律,充
满了东方的神秘与魅力。

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流畅的旋律线条,表达
出了唐代的豪放和韵律之美。

2. 器乐协奏:作曲家在创作《唐之韵》时,注重使用各种古
典乐器进行协奏。

在曲目的过程中,传统的古乐器与现代乐器巧妙
地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效果。

3. 文化融合:《唐之韵》通过音乐表达了唐代的文化特点,
融合了唐代的古典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作曲中,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的文化内涵透过
音乐展示给观众。

4. 情感表达:每一个曲目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从喜悦到
伤感,从慷慨激昂到温柔恬静,情感跌宕起伏,触动人心。

感谢大家的阅读!。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的诞生唐之韵是一部闪耀着中国古典文化光芒的诗集,它的诞生源于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氛围。

在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大批的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他们追寻着最纯粹的诗意,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有情有景的诗篇。

而唐之韵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唐之韵的特色唐之韵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唐之韵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诗集以深远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唐之韵的特色还在于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细腻婉转的词牌,还是奇崛俊逸的骈文体,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文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融入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唐之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和研究,后世文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唐诗的传统延续并有所发展。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代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还在于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人的思考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唐之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它记录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唐之韵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之韵似一束青花豪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珍贵。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承的文化宝藏,将其传承下去,流传千秋!。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引言《唐之韵》是一部以中国唐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于20xx年播出。

该剧集讲述了唐朝盛世的历史背景下,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和宫廷斗争。

剧中塑造了一系列深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唐朝的繁荣与风华。

本文将对《唐之韵》这部电视剧的剧情、人物、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解说。

剧情梗概《唐之韵》以李白和杜牧为主要人物,围绕他们的传奇爱情展开。

李白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文武双全,酒后吟诗,风流倜傥。

而杜牧则是一位优雅的文人,深情厚意,情深义重。

两人在朝堂上相识,并互相影响,展开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背景下,剧中也展示了唐朝盛世的繁荣景象,以及宫廷斗争和政治阴谋。

剧中,李白和杜牧的爱情受到了诸多挑战。

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宫廷和贵族的压力,还要面对自身的矛盾和困惑。

二人之间的感情时而如火燃烧,时而又受到外界力量的阻碍。

剧情紧凑、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

人物形象李白李白是《唐之韵》中的主人公之一,也是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

他身体健壮,性格豪放,天赋异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情,抒发了对人生、对世界的热爱和追求。

李白的形象展示了一个自由奔放、风流倜傥的诗人形象,他的存在给剧中增添了浪漫的气息。

杜牧杜牧是《唐之韵》中的另一位主要角色,他是一位优雅和富有内涵的文人。

他与李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牧深情绵长的诗作显示出他内心的柔软和细腻。

他与李白之间的关系在剧中被描绘成一种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的关系,他们共同成长,互相扶持,为剧情增添了温情。

其他人物除了李白和杜牧,剧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例如女主角、皇上、宰相等。

他们各有特点和故事,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

这些人物形象的设定和演绎,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艺术表现服装和布景《唐之韵》精心塑造了唐朝盛世的繁荣和风华,通过精美的服装和精致的布景,将观众带入了那个古老的时期。

剧中的宫廷群臣穿着华丽的龙袍、仕女们身穿色彩缤纷的汉服、杂耍艺人们戴着金色的面具等,都展现了唐朝的繁华和富丽堂皇。

唐之韵杜甫解说稿

唐之韵杜甫解说稿
.
.
度。到封建序次开始增强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
为诗圣。杜甫死后大体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
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 ,“诗人已来,未如同子美者。是时人白,亦以奇
文取称,时人谓之杜。 ”可是杜甫能写“大或千言,次有数百”的排律,白根本
写不出来(《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 )。于是元稹以为,白诚然也会写
京赴奉先咏 五百字》),声明再怎么 途潦倒, 也要 百姓的疾苦呼吁, 也要像
葵花旭日一 忠于唐王朝。他的一世踏踏 ,就是 么 践的。
《兵 行》是 杜甫后期 作定基 的作品。唐玄宗天宝年 , 即八世 四
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 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 已 危机四伏, 治者都
若无睹, 在 吐蕃 行 争。 首 就是写 西北 境用兵 老百姓 来的痛
史,说他生前就与白均分秋景,而本质是白根本无法和他对照。白是太阳,知道
他的人太多了; 现在说杜甫远远地高出他, 还不令人大吃一惊?这个石破天惊的
论断,第一为历史学家所接受,《旧唐书》把元稹这些话全文写进 《杜甫传》,《新
唐书》也以此为基调。由于这一误导,加上从宋代起杜甫的诗名又旭日东升,后
世就真以为他活着的时候就与白齐驱并驾了。
感和 老嗟卑的衰 气象。 正因 ,所以他始 保持着正 的 情和突
入 代的勇气。
杜甫始 自以 是儒家的信徒。 “儒冠多 身”(《奉 左丞丈二十二韵》 ),
“乾坤一腐儒”(《江 》),屡次 。儒家主“ 独善其身,达 兼善天
下”。杜甫 更 一步,不只是不得志,甚至 吃 都成 了,他 大声训诫
“独使至尊 社稷, 君何以答升平” (《 将》), 在 皇帝担 。儒生 代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八集-风流才子(杜牧)
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的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

这时,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了。

晚唐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淮》),虽然这时离唐王朝灭亡还有半个世纪,但都有一种大厦将倾,狂澜已倒的惊惶。

这种情绪越往后越浓。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他注意“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这显然是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译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面的才能自负。

像他的《赤壁》,就以军事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次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面的意思是说,六百多年后的诗人还在赤壁找到没有锈蚀尽的断戟,可见赤壁之战的激烈。

当年周瑜若不是东南风帮忙,用火攻侥幸击败曹操,恐怕东吴的两个美女大乔和小乔,也会被曹操捉到铜雀台去。

显然,在杜牧看来,战争的胜败决不像历史记载的那样带有必然性。

也可以推想到,这里面有他自负的傲气;要是有
我精通兵法的杜牧在,我就能从容不迫的击败曹操,用不着靠东南风帮忙来侥幸取胜了。

在《题乌江亭》这首诗中,他也以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项羽的垓下之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垓下决战全军覆没后,自杀是项羽唯一的选择。

这一点杜牧不可能不明白。

他之所以出语惊人,认为项羽应当“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并不是肯定项羽有这种能力,只不过从军事家的角度来看,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打个败仗就彻底认输罢了(安徽和县霸王祠)。

这里是安徽贵池杏花村。

贵池为唐代池州州治所在地。

杜牧为池州刺史时,曾写下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一般,妙就妙在有人改写成一个独幕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时间和布景。

人物则有路上行人和牧童两个。

“路上行人欲断魂”地说:“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着回答说:“杏花村”。

有时间,有布景,有人物,有对话,可以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剧本。

可以肯定,这是世界上最短的一个独幕剧。

杜牧自视甚高,极想有一番作为。

可是他并没有脱颖而出的能耐,时代也并不特别照顾他,给他一试身手的机会。

加之他秉性刚直,又爱发议论,因而,二十六岁成进士后,有十几年时间一直在节度使手下当幕僚。

他本来就是个风流才子,既感到郁郁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之外,干脆流连于歌楼酒馆之间,寄情酒色,留下了好些风流故事。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留的青楼薄幸名!”(《遗怀》)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诗,抒发的就是他这种心情。

诗中也流露出悔恨,说明他并不想不过这种生活。

杜牧最擅长七言绝句。

他的绝句不仅在晚唐,就在整个唐代,也是当之无愧的一大家。

这种成就,自然得力于他的学识和素养。

诗人是生活的导游,应当指给人看一些就在眼前而常人却又不容易发现的美景和险境。

杜牧自负有出将入相的才能,还朝这方面做过努力,这就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像这首《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用鸟瞰取景的手法,把千里江南莺啼燕语,绿嫩红肥的明丽春光铺展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的心胸也似乎扩展到能容纳千里的幅度。

后两句借南朝迷恋佛教,大建佛寺,导致国力贫弱而终于沦亡的教训,来提醒晚唐统治者不可再蹈覆辙。

诗人从眼前的实景切入,但到第三四句却一笔荡开,由实景进入虚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眼前实景,又是想象中的虚境,亦实亦虚,似真似幻,使诗的境界一下就扩展开来了。

在《泊秦淮》这首诗中,杜牧更是以政治家的深沉表达了对时事的忧虑: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写暮烟凉月笼罩着寒水荒沙,一片凄凉。

第二句视点变换,由远景切换为近景,镜头对准淮河边一家酒家。

后两句画面再次切换,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女,由此引发出诗人对“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深沉感慨。

《玉树后庭花》是陈朝灭亡前夕陈后主制作的歌曲,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那个歌女唱的也许真是《玉树后庭花》,也许只是一般的流行歌曲。

但由于诗人心中有一幅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图象,而且蜻蜒点水一样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叠合点。

此情与歌女唱歌的此景一碰,立即爆发出灵感的火花,诗人眼前就展现出一个新天地。


表面上是指责卖唱的歌女不顾国势的日益危机,还在唱这种靡靡之音,实际是指责晚唐士大夫毫无心肝,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刻,还这么醉生梦死地享乐。

他的咏史诗也非常出色,像著名的《过华清宫》第一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栈,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爱吃荔枝,唐玄宗就用马队由四川驮运到长安来给她吃。

诗人尖锐地讽刺了唐玄宗这种荒唐行为。

骊山上的华清宫,在安史之乱中被严重毁坏。

如今,远望华清宫又那么金碧辉煌,有如一堆锦绣。

第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又采用实入虚的手法,由眼前实景跃进历史记载中的虚景。

华清宫又修建好了,用马队到四川去驮荔枝的荒唐事是不是也会重演呢?诗人提醒最高统治者,要记住安史之乱的历史教训,再不能像唐玄宗那样为所欲为。

这种深沉的感慨,大大提高了他诗歌的品位。

由于胸襟开阔,杜牧写的山水风景诗,也显得特别高朗爽健。

像至今还经常有书法家用来写条幅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按国人传统的审美心理,赏秋就一定要带出几分悲秋的情绪来。

这首诗写秋景却一点不衰飒,还这么神气高扬,这是很少见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包含哲理的诗句,尤其受人赏爱。

杜牧的好朋友许浑,也应当顺便提一笔。

他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诗,大概是无人不知的。

遇到有迹象表明重大事变即将发生时我们说上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包含这句诗的这首七律就不说了,还是来看看他的《塞下曲》吧:
夜战桑干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样切入诗题来凸现战争的残酷,角度选得非常别致,读了叫人触目惊心。

,由此我们自然回想到意境相同的另一首诗,这就是唐末诗人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度。

许浑虽然也在控诉,但感情比较内敛。

这首诗的控诉却饱含血泪,直到今天,读起来还使人伤心惨目,潸然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