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化学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
实验1 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学会求得给定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的基本方法。
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混凝通常能有效地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降低出水浊度和BOD5;混凝一般适用于粒度在1nm~100μm的分散体系。
胶粒在水中受几方面的影响:由于胶粒带电,产生的静电斥力;布朗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引力—范德华引力;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
受这几方面影响因素的影响,胶体微粒长期处于分散状态,比较稳定,难于被去除。
胶体颗粒被去除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作用:1.压缩双电层作用水中胶粒能维持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主要是由于胶粒的ξ电位。
如能消除或降低胶粒的ξ电位,就有可能使微粒碰撞聚结,失去稳定性。
ξ电位的降低是依靠胶粒表面的双电层变薄而实现的。
2.吸附架桥作用无机小分子的混凝剂溶于水后,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线性结构。
这类高分子顺被胶体微粒所强烈吸附。
因其线性长度较大,当它的一端吸附某一胶粒后,另一端又吸附另一胶粒,在相距较远的两胶粒间进行吸附架桥,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肉眼可见的粗大絮凝体。
3.网捕作用有些混凝剂水解后能生成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在自身沉降过程中,能集卷、网捕水中的胶体等微粒,使胶体粘结。
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有:(1)水温,水解是吸热反应,所以水温对无机盐类混凝的效果影响极大;(2)pH,硫酸铝:pH为6.5~7.5,除水中的浊度;pH为4.5~5,脱色。
Fe2+:pH>8.5,Fe3+:pH为6.0~8.4,一般高分子混凝剂尤其是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受pH的影响较小。
(3)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和浓度,例如:天然水中杂质为粘土类,加的絮凝剂量就少;污水中有机物含量大,消耗絮凝剂的量就大。
(4)水力条件,混凝过程包括混合和反应两个阶段。
混合阶段:快速和剧烈搅拌,几秒钟内可以完成。
反应阶段:随着絮凝体的结大而降低。
混凝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按需要配制溶液,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2、确定原水的最佳透光率(吸光度)时的波长,由数据绘图求得。
3、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调整原水pH并记入表3。
2、取6个500 ml杯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3、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中速150r/min,5min),直至出现矾花,在表3中记录投加量。
4、停止搅拌,静止10min。
5、根据测得的浊度或吸光度或pH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pH的选择1、用6支500 ml烧杯,分别取400 ml原水。
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2.5 ml、1.5 ml、1.0 ml HCl,再向4、5、6号装有原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2 ml、0.7 ml、1.2 ml NaOH。
3、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
从每只烧杯中取50 ml水样,依次用pH仪测定各水样的pH值,记录在表4中。
4、用移液管依次向装有原水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实验最小投加量算。
5、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10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6、静止10 min,用50 ml注射筒分别抽取6个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50 ml)放入200 ml烧杯中,同时用浊度仪测定水的剩余浊度,用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用pH计测得pH值,记录在表4中。
(四)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1、用6个500 ml烧杯,分别取400 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5中。
3、快速搅拌300 r/min,0.5 min;中速搅拌150 min,5 min;慢速搅拌70r/min,10 min。
混凝实验
混凝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混凝药剂的筛选、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部分。
一、混凝药剂的筛选1、配制10L 1‰的藻土原水,开启机械搅拌机,使藻土始终保持悬浮状态;2、按讲义配制1%的硫酸铝铵、硫酸铝和氯化铁混凝剂,10%的HCl和NaOH;3、取4只锥形瓶(0#—3#),分别放入200mL原水,在1#-3#中分别滴加上述三种混凝剂(由3个同学配合同时滴加,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记录),每次滴加5滴并摇动直到出现矾花(0#也要同时摇动),静置30s,比较这三种混凝剂所形成的矾花状态(0#作为参照)。
继续滴加,进一步比较矾花的状态、大小、沉降速度和上清液的澄清度,筛选出一种混凝剂,做以下实验。
二、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FTU)、pH值、温度;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 原水,并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相等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到1—6号烧杯中(参考:对于FTU=60°的自配水,可分别加入1%的混凝剂1、2、4、5、6、8mL);5、在1号烧杯中放入搅拌子,启动磁力搅拌器,快速搅拌1.5min,慢速搅拌5min;关闭磁力搅拌器,静置沉淀10min,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至比色皿中(注意:吸取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吸取位置也要尽量相同),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纪录。
6、重复步骤“5”,分别测定2-6号烧杯上清液的浊度。
附:WGZ-200型散射式浊度仪操作步骤1、预热20分钟2、置量程10,先以空气调零,将标准浊度片(18.1°)放入光程中调校准3、先测纯水+比色皿的浊度,以后水样的的浊度测定值要扣除此值4、水样测定(如果读数超出量程,可置量程于100,但必须重新校正仪器)三、最佳pH值实验步骤1、取6个5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200mL原水;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的浊度、pH值、温度。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通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实验,研究混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最佳混凝剂用量及混凝时间,为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混凝剂一般为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高分子物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吸附、中和、电中和和凝聚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室自来水、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玻璃容器、pH计、浊度计等。
方法:1. 取一定量自来水倒入玻璃容器中;2. 用搅拌器将水搅拌均匀;3. 用pH计检测水的初始pH值;4. 在搅拌的同时,向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5. 混凝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观察絮凝体的生成情况;6. 用浊度计检测水的浊度,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混凝剂用量的增加,水中絮凝体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浊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2. 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絮凝体的大小逐渐增加,浊度进一步降低,但当混凝时间过长时,絮凝体又会发生分散,浊度会有所上升;3. 初始水质的pH值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在6.5-7.5之间时,混凝效果较好。
结论:混凝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和混凝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实验,我们对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经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混凝实训
混凝实训一、实训目的⑴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的基本方法⑵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二、实训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三、实训步骤1.配制实训药剂(1)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浓度100g/L(2)硫酸亚铁FeSO4浓度100g/L(3)聚合氯化铝[Al2(OH)m C16-m] 浓度100g/L(4)化学纯盐酸HCl浓度10%(5)化学纯氢氧化钠NaOH浓度10%(6)聚丙烯酰胺(1g/L)2.制作标准曲线(1)配制浓度0.5g/L的原水水样(2)分别取0mL、0.5 mL、1 mL、2 mL、5 mL、8 mL、10 mL、15 mL、50 mL原水水样放入比色管,用分光光度计做出标准曲线。
3.确定最佳混凝剂(1)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水样污染物浓度、pH值、温度。
(2)在4个500mL的烧杯中加入400mL的原水,用搅拌器(150r/min)转速搅拌,分别加入硫酸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每次增加0.5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位置。
这是混凝剂量就是最小投加量。
聚合氯化铝2mL的时候出现矾花,硫酸亚铁3mL出现矾花。
(3)停止搅拌,静置10分钟,取上清液去测吸光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上清液的污染物浓度。
根据价格,投加量,处理效率,最后确定聚合氯化铝为最佳混凝剂。
4.确定最佳投药量(1)取6个烧杯,分别加入400mL的原水,分别加入1mL、2 mL、2.5 mL、3 mL、4 mL、6 mL的聚合氯化铝。
(2)启动搅拌器,转速(300r/min)搅拌半分钟,转速(150r/min)搅拌6分钟,转速(70r/min)搅拌10分钟。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引言:混凝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提高水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混凝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样:采集自自来水厂的自来水-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剂浓度:0.1 g/L、0.2 g/L、0.3 g/L- 水样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溶液,分别为0.1 g/L、0.2 g/L、0.3g/L。
-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混凝剂溶液。
- 步骤三:使用搅拌器将混凝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
- 步骤四:待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 步骤五:测量不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对水样的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可以客观地评估混凝效果。
1. 不同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0.1 g/L、0.2 g/L和0.3 g/L的混凝剂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水样的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可以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使悬浮物沉降速度加快。
2.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另一个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来调节水样的pH值。
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混凝效果更好,浊度降低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更容易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3.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悬浮物的沉降速度逐渐加快,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的絮凝物在静置过程中会逐渐沉降,从而使水样变得更清澈。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一、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测试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二、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分别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不同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三、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A/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B/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C/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剂混凝机理及作用方式;2、掌握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3、熟悉混凝工艺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混凝时,混凝剂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荷中和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团,并形成一定密度的絮体,从而使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或胶体颗粒等杂质得以集结、附着并迅速沉降。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高聚物两大类,常用的有氯化铝、硫酸铝、聚合铁盐、聚合铝盐等。
三、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混凝澄清装置中;2、将混凝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槽,并进行搅拌;3、待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充分反应后,停止搅拌;4、观察混凝后水样的悬浮物;5、待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分别使用了氯化铝和聚合铁盐作为混凝剂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均能使水样中的悬浮物集结成絮体并沉降,但聚合铁盐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聚合铁盐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官能团化合作用,能有效地集结水中的杂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混凝实验,初步了解了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和作用方式,掌握了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凝时间,以及混凝后需等待悬浮物沉降后再进行测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剂的种类选择,根据水质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混凝剂。
六、参考文献[1] 水处理学. 朱成钢,刘上岐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 环境工程学. 丁仲礼,林长森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膨胀土等胶结材料的沉降实验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浑浊物、色度、胶体和油脂等杂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探究混凝过程的机理和优化混凝条件。
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剂为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分别称取适量混入500mL这样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净水搅拌使混凝剂完全溶解,然后将一定量的硬质水样液(100mL)加入其中,用漏斗过滤器过滤出混凝后的水,用透过滤纸的光线强度测定仪,测定过滤后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透射率。
同时,记录混凝前水的pH值和温度,并在混凝后再次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均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其混凝后的水的透明度明显提高。
其中,铁(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略优于铝(Ⅲ)氯化物。
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可能与其所含的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的数量和能量、pH值等因素有关。
此外,实验表明,不同pH值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条件下,它们的混凝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最好。
但在强碱性环境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其中铁(Ⅲ)氯化物的混凝效果最差。
另外,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逐渐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混合物中的悬浮物增加在粘度下降的情况下,从而不利于混凝。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混凝剂的选择、pH值的调整和温度的控制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效果的好坏。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有效优化混凝工艺,并为实际水处理中的混凝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此外,鉴于不同混凝剂的差异性,水处理工程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提高混凝效率,降低成本。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在水处理、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混凝效率和质量。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迅速沉淀并凝结成块状的过程。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
2. 实验装置与试剂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玻璃棒、磁力搅拌器、容量瓶、滴定管、烧杯等。
试剂包括硫酸铝、水样。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试剂。
(2)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凝液:将一定量的硫酸铝加入不同的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混凝液。
(3)取样测试:从水样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混凝液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4)观察与分析:观察混凝液的沉淀情况,计算混凝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不同的浓度制备了三组混凝液,分别为5%、10%和15%的硫酸铝混凝液。
并在同样条件下,将水样加入各组混凝液中进行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观察到混凝液中颗粒逐渐沉淀,并形成混凝块,混凝效果明显。
其中,浓度为15%的混凝液效果最佳,沉淀块形状更为饱满、坚固。
混凝效果的优劣主要受到混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水样质量的影响。
较高的混凝剂浓度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当浓度过高时,反而会造成过度凝结,使混凝块过于致密而难以分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剂浓度。
反应时间也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反应时间过短,颗粒可能没有完全沉淀;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过度凝结的情况。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合理的反应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混凝效果。
水样的质量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水样中悬浮颗粒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对混凝液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浓度。
四、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硫酸铝混凝液,加入水样进行混凝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剂浓度较高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过度凝结。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 烧杯1 只2. 500 ml 矿泉水瓶6 只3. 100 ml 烧杯2 只4. 5 ml 移液管1只5. 400 ml 烧杯 2 只6. 5ml 量筒 1 台7. 吸耳球 1 个8. 温度计(0-50C)1只9. 100 ml 量筒 1 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 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 ;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 个500 ml 瓶子,分别取400 ml 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矶花,在表1 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通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混凝实验
实验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确定混凝剂的最佳用量和最佳pH值。
(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此外,还能除去某些有机污染物、无机物和某些细菌病毒。
混凝处理就是向原水中投入混凝剂(例如铝盐、铁盐),削弱胶体的带电稳定性,并通过混凝剂的吸附、架桥和网捕等多种作用,促进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互相粘结生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矾花。
混凝效果的好坏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除盐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混凝过程比较复杂,以混凝剂Al2(SO4)3为例,它投入水中后本身会发生“电离、水化、水解、聚合、沉淀”等一系列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多种产物,如[A1(OH)3]m、铝羟基络离子。
这此反应产物对胶体和悬浮物有如下脱稳作用:(1)降低胶体ζ电位绝对值;(2)吸附架桥促使胶体和悬浮颗粒互相聚集长大成粗大矾花;(3)网捕作用。
混凝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因而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水的pH值、投药量、原水浊度、水温、速度梯度(G)、混凝时间和接触介质等。
混凝剂的投药量应根据生水水质、运行条件、设备型式及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经混凝实验确定。
不同的混凝剂适用的pH值不同,例如Al2(SO4)3适用的pH值为6.5~7.5。
矾花的生成与长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胶体必须脱稳;(2)水流搅拌强度适当,例如,胶体脱稳阶段,搅拌强度较大,其后在矾花长的阶段,搅拌强度减弱,这样既可以提供给微絮粒足够的碰撞频率,又应尽量避免打碎矾花。
由于实验条件有限,本实验只考虑混凝剂的用量和pH值对混凝的影响。
通过测定混凝剂不同投加量下浊度除去率,可以确定混凝剂最佳用量;同理,通过测定不同pH值时浊度除去率,可以确定最佳pH值。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六联搅拌机;(2)光电浊度计;(3)pH计;(4)1000、500、100mL烧杯;(5)10mL移液管;(6)温度计;(7)秒表。
化学混凝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化学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3. 分析化学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4. 探讨化学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土,又称胶凝材料混凝土,是以化学胶凝材料为胶结剂,与细骨料、粗骨料和添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化学混凝土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搅拌机、电子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养护箱、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恒温恒湿箱、水槽等。
2. 实验材料:化学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添加剂、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化学混凝土的制备(1)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化学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添加剂。
(2)将称取的化学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添加剂放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3)向搅拌好的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水,继续搅拌至混合物呈均匀的浆体。
(4)将浆体倒入模具中,振动密实,确保浆体密实度一致。
2. 化学混凝土性能测试(1)抗压强度测试:将制备好的化学混凝土试样养护至规定龄期,用抗压试验机测试其抗压强度。
(2)抗折强度测试:将制备好的化学混凝土试样养护至规定龄期,用抗折试验机测试其抗折强度。
(3)抗渗性能测试:将制备好的化学混凝土试样养护至规定龄期,放入水槽中浸泡,观察其抗渗性能。
(4)抗冻性能测试:将制备好的化学混凝土试样养护至规定龄期,放入恒温恒湿箱中,观察其抗冻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压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混凝土在养护28天后的抗压强度可达60MPa,满足工程要求。
2. 抗折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混凝土在养护28天后的抗折强度可达6MPa,满足工程要求。
3. 抗渗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混凝土在养护28天后的抗渗性能良好,满足工程要求。
4. 抗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混凝土在养护28天后的抗冻性能良好,满足工程要求。
六、实验结论1. 化学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均能满足工程要求。
实验三 化学混凝实验
实验三化学混凝实验实验时间:2016/1/7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学习确定最佳投药量;3、了解混凝剂的筛选方法;4、掌握混凝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类型(含验证型、设计型或综合型)验证型三、实验原理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
所谓化学混凝,是指在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方法予以分离的单元过程。
混凝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其机理主要为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絮凝作用。
混凝由混合、絮凝和沉淀三个过程组成。
混合的目的是均匀而迅速地将药液扩散到污水中,它是絮凝的前提。
当混凝剂与污水中的胶体及悬浮颗粒充分接触以后,会形成微小的矾花。
混合时间很短,一般要求在10~30s内完全混合,最多不超过2min。
因而要使之混合均匀,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动力使污水产生剧烈的紊流。
将混凝剂加入污水中,污水中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的胶体杂志将失去稳定。
脱稳的胶体颗粒通过一定的水力条件相互碰撞、相互凝结、逐渐长大成能沉淀去除的矾花,这一过程称为絮凝或反应。
要保证絮凝的顺利进行,需保证足够的絮凝时间、足够的搅拌外力,但搅拌强度要远远小于混合阶段。
污水经混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要通过沉淀去除。
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有: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混凝剂(淀粉、树胶、动物胶)等等。
为了提高混凝效果,必须根据废水中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正确地控制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
混凝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1)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种类、粒径和浓度;(2)废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3)pH;(4)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5)搅拌强度和时间;(6)碱度;(7)水温等。
四、实验设备与药剂(一)实验设备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或六台单联搅拌机);2.721型分光光度计;3.pH计或精密pH试纸;4.温度计;5.50ml注射器;6.秒表;7.量筒;8.1000ml烧杯,250ml烧杯;9.移液管;(二)实验药剂FeCl;1.混凝剂:10g/L32.10%盐酸,10%氢氧化钠。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氯化铁和聚铁混凝效果的对比
混凝剂:氯化铁(1%)、聚合硫酸铁(1%) pH:7-8, 混凝剂投加量:3、6、9、12、15、18 实验过程:同实验二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Al3++6H2O [Al(H2O)6]3+
[Al(H2O)6]3+ [Al(OH)(H2O)5]2+ + H+ [Al(OH)(H2O)5]2+ [Al(OH)2(H2O)4]+ + H+ [Al(OH)2(H2O)4]+ Al(OH)3 + 3H2O + H+
Sino-Dutch Demonstration Researcher and Training Centre for Water Treatment
Al2
( SO4 ) 3 + 3CaCl2 = 3CaSO4 + 2AlCl3 熟化反应 Al (O H) 2 Cl -Al2 (O H) 4 Cl2 -[ Al2 (O H) 5 Cl ]2 [ Al2 (O H) 4 Cl2 ]3⋯-[ Al2 (O H) n Cl6 - n ] m .
Al(OH)3 沉淀对 胶粒进行网捕
整个过程经历三个阶段:混合,絮凝和沉淀
1.混合
混合时间T:10~30s,最多不超过2min
胶体脱稳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经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正确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办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除掉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若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拥有分别牢固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牢固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微小胶体颗粒,在必然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别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关于混凝剂品种的采用和最正确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1000 ml 烧杯 1 只2.500 ml 矿泉水瓶 6 只3.100 ml 烧杯 2 只4.5 ml 移液管 1 只5.400 ml 烧杯 2 只6.5ml 量筒 1 台7.吸耳球 1 个8.温度计( 0-50℃) 1 只9.100 ml 量筒 1 个10. 10 ml;量筒 1 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 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 L,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 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 2g 三氯化铁,溶解,配置 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 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 0.05g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 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 0.05 g/L。
2、测定原水特点。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 6 个 500 ml 瓶子,分别取 400 ml 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 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化学混凝实验
实验时间:2016/1/7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学习确定最佳投药量;
3、了解混凝剂的筛选方法;
4、掌握混凝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类型(含验证型、设计型或综合型)
验证型
三、实验原理
化学混凝法通常用来除去废水中的胶体污染物和细微悬浮物。
所谓化学混凝,是指在废水中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及细微悬浮物颗粒在水中形成的稳定分散体系,使其聚集为具有明显沉降性能的絮凝体,然后再用重力沉降,过滤,气浮等方法予以分离的单元过程。
混凝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现象,其机理主要为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架桥作用和网捕絮凝作用。
混凝由混合、絮凝和沉淀三个过程组成。
混合的目的是均匀而迅速地将药液扩散到污水中,它是絮凝的前提。
当混凝剂与污水中的胶体及悬浮颗粒充分接触以后,会形成微小的矾花。
混合时间很短,一般要求在10~30s内完全混合,最多不超过2min。
因而要使之混合均匀,就必须提供足够的动力使污水产生剧烈的紊流。
将混凝剂加入污水中,污水中大部分处于稳定状态的胶体杂志将失去稳定。
脱稳的胶体颗粒通过一定的水力条件相互碰撞、相互凝结、逐渐长大成能沉淀去除的矾花,这一过程称为絮凝或反应。
要保证絮凝的顺利进行,需保证足够的絮
凝时间、足够的搅拌外力,但搅拌强度要远远小于混合阶段。
污水经混凝过程形成的矾花,要通过沉淀去除。
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有: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人工合成混凝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天然高分子混凝剂(淀粉、树胶、动物胶)等等。
为了提高混凝效果,必须根据废水中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性质和浓度,正确地控制混凝过程的工艺条件。
混凝的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1)胶体和细微悬浮物的种类、粒径和浓度;(2)废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3)pH;(4)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和投加方式;(5)搅拌强度和时间;(6)碱度;(7)水温等。
四、实验设备与药剂
(一)实验设备
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或六台单联搅拌机);
2.721型分光光度计;
3.pH计或精密pH试纸;
4.温度计;
5.50ml注射器;
6.秒表;
7.量筒;
8.1000ml烧杯,250ml烧杯;
9.移液管;
(二)实验药剂
FeCl;
1.混凝剂:10g/L
3
2.10%盐酸,10%氢氧化钠。
五、实验步骤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放置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如有条件,测定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
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200ml 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投加量,直到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相等混凝剂投加量的方法求出2~5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到1~6号烧杯中;
5.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200RPM,慢速搅拌10分钟,转速为50RPM。
上述搅拌速度可根据原水时性质进行适当调整;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1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
(二)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放置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本实验所用原水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
3.调整原水的pH值,使1-6号烧杯水样的pH值分别等于3、5、7、8.5、10、11(注意搅拌均匀);
4.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的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5.启动搅拌机,快读搅拌一分半钟,转速为200RPM,慢速搅拌10分钟,转速为50RPM;
6.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15min,用50ml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放入200ml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步骤
1.按照最佳pH值实验和最佳投药量实验所得出的最近混凝pH值和投药量,分别向6个装有1000ml水样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的HCl(或NaOH)和混凝剂,置于搅拌机平台上;
2.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一分钟,转速为300RPM。
随即将1-6号烧杯中水样分别用30RPM、60RPM、90RPM、120RPM、150RPM和180RPM的转速搅拌10min;
3.关闭搅拌机,静置沉淀15min ,用50ml 注射管抽出烧杯中的上清液(共抽三次约100ml )放入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每杯水样测定三次),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记录;
4.测量搅拌桨尺寸
六、注意事项
1.在最佳pH 值实验中,用来测定pH 值的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
2.在测定水的浊度用注射管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
同时,各烧杯抽吸的时间间隔应尽量减小。
七、实验结果整理
(一)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的剩余浊度记录于表二中
2.以上清液的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投加量为横坐标,绘出剩余浊度与混凝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表一 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实验记录
原水水温 20℃ 浊度 13.11度 pH 7.5 使用混凝剂种类、浓度 10g/L 的氯化铁O H FeCl 236•溶液
由图一可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3.1g/L 。
(二)最佳pH 值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量、酸碱投加情况、沉淀后的剩余浊度记录于表二中。
2.以上清液的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 值为横坐标,绘出剩余浊度与pH 值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所投加混凝剂剂量的混凝最佳pH 值及其适用范围。
表二 最佳pH 值实验记录
原水水温 20℃ 浊度 13.11度 pH 7.5 使用混凝剂种类、浓度 10g/L 的氯化铁O H FeCl 236•溶液
由图二可求出最佳pH 值为9。
(三)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结果整理
1.把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量、pH 值、搅拌速率记入表三
2.以上清液浊度为纵坐标、速度梯度G 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G 值关系曲线,从曲线中求出与最佳混凝剂投加量适宜的G 值范围。
表三 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记录
原水水温 20℃ 浊度 13.11度 pH 7.5 使用混凝剂种类、浓度 10g/L 的氯化铁O H FeCl 236•溶液
由图二可求出最佳搅拌速度为3转/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