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
未用辅助剂的内界膜剥除在黄斑裂孔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广州 中山大学 中山眼科 中心 , 东 广州 广 50 6 10 0
Th e o a f t e i t r llmii e - e r m v lo h n e na i tng m m br n wih ut a s it nt sa n n e t a e t o ny a ss a t i i g ag n i t e m a a e n f ma u a ls n h n g me t o c l r ho e
p o p c ie s u y o 9 c n e u ie e e t c lr h l s t a r r s e t t d f 5 o s c t y s wih ma u a o e h twe v v e
和组 织胶 混 合 物等 . 管 最 初使 用辅 助 物有 一 定 的 尽
内 界 膜 剥 除 ( t n ll in m rn e l g i e a i t g me ba e p e n , n r m i i IMP在 MH治 疗 中的有 效 性 已逐渐 被 大 多 数学 者 L 1 认 可 .但 内界 膜 本 身 是 视 网膜 组 织 的一 个 组 成 成
Zh ANG a c o g, E Sh o h n L NG n i SHE Je ig,ta. Yu xa, it n e 1
随 着近 年 来 眼科 诊疗 技 术 的不 断 提 高 , 我们 对
黄 斑 裂 ; ( c lr o , ) f maua h l MH 的认 识 也 越 来 越 明确 。 L e
效 果。 随后 的统计 学 分析 显示 没有 明显 差异 。 在 但 而 近 期 内界 膜 剥 除 中各 种 染 色剂 及 黏 附 剂 的应 用 也 越 来 越 广 泛 , 吲哚 靛青 绿 、 如 台盼 兰 、 曲安 奈 德 等 , 但 有 研 究表 明各 种 辅 助剂 在术 后 眼 内 残 留 时 间 可
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MHRD)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干参照组(42例)及干预组(42例),干预方法分别为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1个月后的视力改善、黄斑裂孔闭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视力改善率及黄斑裂孔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90.4%%、95.2%%:76.1%%、73.8%%),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干预组显著低于参照组(4.7%:11.9%),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干预治疗是临床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的理想方法,可显著提升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提升改善患者视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43-01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电子产品的产生,加上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伤害愈加明显[1]。
黄斑裂孔是高度近视患者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受到黄斑裂孔的影响患者极易发生视网膜脱落现象,从而导致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MHRD)的发生,对患者的中心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且预后效果较差,因此受到各界眼科医生及医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次研究,笔者为探讨玻璃体切割和内界膜剥离术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MHRD)治疗中的效果,将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笔者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MHRD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成参照组(42例)及干预组(42例),干预方法分别为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T u o 。 S O N G X i u - s h e n g - L I] i a - z . h a n g . D e p a t t t  ̄r l t o f O p h t h , a ,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E n s h i C l i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y l  ̄ '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h e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o fE n s h i , l I - u b e i 4 4 5 0 0 _C h i n a
[ 临床 眼科杂志 , 2 0 1 4, 2 2 : l o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n l l l y s i s o f e t T e e t o f De l i Ⅱa l i n t e r na l l i mi t i ng me m br a ne pe e l i ng o n i di ol mt h i c m ae u l a r ho l e X _ I NG Yi — q i ao。
p a r t m e n t W e : l t " e i n d u d e d .E a c h s u b j e c t r e c e i v e d s t a n d a r d v i t r e e t o m y , i n t e na r l l i m i t i n g m e m b r a n e p e e l i n g a n d C 3 F s t a mp o n —
【 关键词 】 特发性黄斑裂孔 ; 视 网膜 内界膜剥除术
D A N B a n ・ d o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经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经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离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经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落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21例(21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眼内填充气体手术、内界膜剥除手术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等治疗,待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的实力恢复情况及视网膜复位与黄斑裂孔封闭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21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的视力恢复到0.05-0.1,占其总例数的52.4%,明显优于手前患者实力情况。
讨论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落术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黄斑裂孔在眼科疾病中属于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患病人群主要以女性为主。
该病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到感光细胞层组织出现损害,能够对患者的中心视力带来严重危害[1]。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玻璃体切割或者内界膜剥落术治疗。
为探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经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落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给出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确诊治疗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落21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资料。
在所有患者中,男8例,女13例;年龄区间为24-73岁,平均年龄为(51.3±2.4)岁;病程:3天-11个月,平均病程为(5.7±1.4)个月。
病症类型:3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5例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4例外伤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9例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1.2方法手术实施前,所有患者均给予球后麻醉。
待麻醉完成后,医护人员要对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与内界膜剥落术联合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将剩余曲安奈染色玻璃体应用在手术过程中,将后极部玻璃体完全切除[2]。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2例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2例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周佳子【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目的:探讨和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确诊黄斑裂孔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0),治疗组(n=72)。
对照组实施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
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
结果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进行观察,治疗组手术有效率95.9%,黄斑裂孔闭合率80.6%。
对照组手术有效率63.2%,黄斑裂孔闭合率69.3%。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可以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在临床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valuate the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ner membrane stripping treatment for macular hole. Methods From June, 2007 to June 2010, 162 patients with macular ho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90) and treatment group(n=72).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vitrectomy,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ner membrane stripping surgery. The operation efifciency and closure rates of macular hole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rough the coherent optical tomography, in treatment group, the efifciency rate was 95.9%and the closure rate of macular hole was 80.6%. In control the efficiency rate was 63.2% and theclosure rate of macular hole was 69.3%. After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s Implementation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ner membrane stripping surgery could improve the closure rate of macular hol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visual acuity. There was a profound signiifcance in clinic.【总页数】1页(P71-71)【作者】周佳子【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一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9【相关文献】1.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J], 苏风军2.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夏宁3.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J], 吴志勇;姚宜;刘欣怡;闵云花;陈志义;韩丽荣4.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应用和观察 [J], 安丽;刘彬;张熙;赵坤;潘文剑;涂松5.不同填充物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比较 [J], 闫忠阳;冯炜;牛瑞;王亚楠;路璐;李雅琳;王艳辉;王莉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4 0 7 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D e c , 2 2 ( 3 6 )
黄斑 裂孔 , 根据 G a s s 分 期 均 为 Ⅲ ~Ⅳ期 。
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未 与其下方 的色 素上皮层 相贴 , 如 拱桥样改变 。
2 . 2 术 后 视 力 术 后 1例 裂 孔 未 愈 合 视 力 无 患 者 手 术 均 由 同一 位 经 验 丰 富 的 眼 后 段 手
损; 2例 裂 孔 愈 合 表 现 为 桥 样 结 构 , 黄 斑裂 孔虽然 封闭 , 但 中
年龄 5 4~ 8 3岁 , 平均 6 5岁 ; 1 例 为 双 眼发 病 ; 其 中 4例 合 并 黄
斑前膜 , 5例 合 并 年 龄 相 关 性 白 内 障 。 临 床 首 诊 均 表 现 为 视 力下降 , 视 物 变形 。术 前矫 正视 力 : < 0 . 0 2者 1眼 , 0 . 0 2~ 0 . 1
操作, 可 使 绝 大部 分 患者 得 到 解 剖 治 愈 , 视 力提 高 。
[ 关键词 ] 玻璃体切 除: 视 网 膜 内界 膜 剥 除 ; 特 发 性 黄 斑 裂孔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7 4 . 5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3 ) 3 6— 4 0 7 2— 0 2 出 血 。最 后 行 完 全 气 液 交 换 , C 2 F 6或 C 3 F 8惰 性 气 体 填 充 , 术 后 保 持 面 朝 下 体 位 1~ 2周 。 对 合并 黄斑 前 膜 患 者 , 同 时 剥 除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郑海华黄斑裂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的全层缺损,在组织学上和其它部位的视网膜裂孔一样是从内界膜到感光细胞的全层组织缺损。
临床上病人会出现明显视力下降。
黄斑裂孔形成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往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黄斑兜带术和激光封闭裂孔, 但手术本身会损害光感受器细胞, 导致术后视功能进一步下降,而且黄斑兜带术操作困难, 术中术后并发症多, 因此目前已很少采用。
随着对黄斑裂孔的成因和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飞跃发展, 玻璃体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手术使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率约58 %。
内界膜剥离术的应用仍是一个较为争议的问题。
视网膜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在黄斑区较厚并与玻璃体皮质牢固粘连,但在黄斑中心凹又很薄,仅为20um,在病理情况下ILM可成为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
由此可见,内界膜剥离一方面保证了彻底去除其上附着的收缩性组织,完全松解裂孔周围的切线方向牵引力,使裂孔趋于闭合;另一方面,清除了色素细胞及纤维细胞增殖的支架,防止视网膜前膜的产生,预防复发。
手术使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闭合率显著提高, 由以往的约58 %提高至目前的约90 %水平,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目前多数学者支持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手术方法:常规平坦部玻切三切口,完成玻璃体后脱离,将玻璃体切除,将1ml(浓度5mg/ml) 哚靛青绿溶液注入眼前界膜表面,大约40~60秒后用笛针将ICG吸出,此时可见ILM被染成绿色,在颞侧视网膜血管弓内远离中心凹(至少1 5mm)处选择一点,用微型穿刺刀在该点的ILM上造一小口,掀起一小片瓣膜,用膜镊夹住随后以中心凹为圆心,朝孔缘方向缓慢的行环绕孔缘的连续曲线撕开,剥除孔周直径3~4DD范围的ILM。
由于ILM被染成绿色,剥离部的断端很明确。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收稿 日期 :0 90 —7 2 0 .91
( 任编 辑 :特 发性 黄斑裂孔
高小明, 龙永华, 李小萍, 余腾 【 摘要 】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黄斑裂孔 的疗效。方法 对 1 例 (5眼) 5 1 特发性
黄 斑 裂 孔 在 玻 璃 体 切 割 及 曲安 奈 德 辅 助 下 行 内 界膜 剥 除 术 ,术 中 明确 剥 除 视 网膜 内界 膜 后 行 八 氟 丙 烷 ( 填 。结 果 1  ̄9 - 患 者解 剖 复 位 , 孔 闭 合 ,3眼 最 佳 矫 正视 力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 提 高 , 物 CF) 充 4H(33 %) 裂 1 视 变形 改 善 。1 裂 孔 未 闭 , 例 出现 视 网 膜脱 离 但 裂孔 闭合 , 视 网膜 复 位术 后 视 力 稳定 。 论 例 1 经 结 视 网膜 内 界膜 剥 除 治疗 特 发性 黄 斑裂 孔 虽 有 。定 难度 , 一 但如 能掌 握手 术 适 应证 , 范手 术操 作 , 规 可取 得 良好 的疗 效 。 【 关键 词 】 玻璃体切 除 : 内界膜 剥除 ; 发性黄斑裂 孔 特 【 中图 分 类号 】 R 7 【 献标 志 码 】 A 7 文 【 章编 号 】 17 一8 o2 l)l0 7—2 文 6 1o o (oOO 一0 90
参考文献:
1 文智伟. 小切 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 本 组 19例 (5 ) , 有 患 者 再做上直肌 固定缝线。 隧道切 口决定 【】 楚静 , 3 1 .7眼 中 所 ②
推 手术均较顺利完成 , 虽然有 5眼 (.%) 了后 面 手 术 的难 易 度 , 荐 使用 一 次 性 3 2
黄 斑 是 形 成 中 心 视 力 的 重 要 部位 , 裂 孔 , 效 满 意 。报 告 如 下 。 疗 黄 斑 裂 孔 形 成 与 玻 璃 体 皮 质 对 黄 斑 中 心 凹切 线 方 向 的牵 引密 切 相 关 , 对 视 其
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在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观察研究
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在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观察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在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方法28例(28眼)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联合术,对手术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患者术后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5)。
术后1个月24眼(85.71%)裂孔完成闭合,且术后6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联合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效果较好,在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的同时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外伤性黄斑裂孔;研究外伤性黄斑裂孔是由于外伤使眼球严重的震荡或者挫伤,引起玻璃体对视网膜切线方向牵引力造成的,属于黄斑裂孔的一种类型,部分患者能够自愈[1],但观察4个月后如未能愈合,可采用手术治疗[2]。
外伤性黄斑裂孔如果单纯地采用玻璃体切割术,裂孔难以愈合,疗效差。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在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3],但对外伤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与视网膜内界膜剥离联合术,观察评价患者手术前后裂孔愈合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外伤性黄斑裂孔患者28例(28眼),其中男22例(22眼),女6例(6眼);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01±7.33)岁。
入选标准:患者有明确眼外伤史,通过裂隙灯、前置镜、眼底彩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确诊,外伤至手术时间为4个月~2年,术后复查6个月以上。
所有患者均为不伴其他眼部严重损伤的单纯性黄斑裂孔患者,排除已经在外院行激光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及合并高度近视的患者。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刘刚;马英慧;贾万程【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2(32)7【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患者32例(联合光凝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32例(联合剥除组),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末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光凝组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59.4%,联合剥除组复位率为81.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但联合剥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联合光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光凝组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轻度出血、继发性青光眼等,联合剥除组为术中轻度视网膜损伤、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等.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好于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光凝.【总页数】3页(P651-653)【作者】刘刚;马英慧;贾万程【作者单位】201400上海市,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眼科;067000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1400上海市,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J], 王兵2.吲哚青绿染色联合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J], 张喜梅;徐晓莉3.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J], 王相宁;赵佳玮;蔡璇;吴强4.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J], 张卯年5.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效果[J], 蒋忠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裂孔愈合及视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pn et cen dtes de reg it,vla dteq a t adet c dtedt f m teeibes de. t aayi w s ednl sr e t is o l i ly ea t u i n xr t h a o l l t isMe —nls a y e h u f ib i ue h ly ae ar h i g u a s
解传 奇 贾亚 丁 ,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 , 太原 000; 山西省眼科医院眼科; 通讯作者, 。 301
E m i ydn@ p bi s.ya ) — a :a i l g ul .xt.n c
摘要 : 目的 比较特发性黄斑 裂孔手术 中使用 内界膜剥 除与不 剥除 内界膜 两种术式 对术后 黄斑解 剖愈合 率和视力 改善 的 影 响。 方法 搜集世界范围 内采用剥除视 网膜 内界膜与不剥除视 网膜 内界膜两 种术式治疗 特发性 黄斑裂孔 的随机对照试 验 的英文及 中文文献 。计算机检索 P b d O i ,B C E A E, N IC M 等 文献数据 库。 由 2位评价 者按相关 限定条 ume , vd E S O, MB S C K , B
关键词 : 特发性黄斑裂孔 ; 内界膜剥除 ; Me t a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2 74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相 比不剥除视 网膜内界膜术式 , 视
网膜 内界膜剥除术有利于术后裂孔的闭合 及其 解剖结构的愈合 , 但对视力 的改善不 明显 。
Efe t o t r a i t g me r n e l g o n t mia l s r n iu c i a e t =t d o a h c ma u a o e f c fi e n l mi n mb a e p e i n a a o c l o u e a d vs a a u t i p t n s、 i i i p t i c l r h l : n l i n c l y n i Ih r
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台 内界膳 剥 离术 . 其必 要性 及 适应 证 在理 论 和临 床上 仍 处 于探 索 研 究 阶 段 。本 文 主要 就 内界 膜 剥 离 术
应用 于 黄斑 裂孔 等 黄斑 病变 治疗 的理论 基础 、 实 践 、 术技 巧 等方 面的研 究现 状 作 一综 台 评述 临床 手
对于牵 引性黄斑病变 的治疗 , 尤其是黄斑裂
就 指 出 , 孔 的形 成 是 由于在生 理性 或病 理性 mw b n i ,L ) 有理论 根据 的 : . 裂 e r e ̄ n I n a r g 川P 是 1 剥 国外 医 学 眼科 学 分 册 2 0 0 2年 第 2 6卷 . 2期 :5 6 第 6 - 8 — 6 — 5
、
视网膜之 内表 面的 内界膜 (L ) 是一 层 1l , M 1 2 1 的无结构 的均质膜 , Ma lr - t 厚 n i 由 l e 细胞
基底 膜 、 量胶 质细 胞 及玻 璃 体纤 维组 成 。其 少 内表面 光 滑 , 与玻 璃 体 皮 质 接 触 , 外表 面 呈 波
形 , Mi 1r细胞 的 纤 维 支架 脚 板 相 吻 合 。 与 Je l IM 由视盘边缘 向周边 覆 盖整个 视 网膜表 面 。 L 黄斑 区为视 阿膜最 厚 区域 包 围着 最薄 区域 : 该 处的 I M 较 厚 , 与 玻璃 体皮 质牢 固粘 连 ; L 并 但 在黄斑 中心 凹又很 薄 , 缺 乏细胞 纤维 脚板 附 且 贴 另 一 方 面 , 病理 情 况 下 ,L 又 可 成 为 在 IM 色 素 细 胞 及 纤 维 细 胞 增 殖 的 支 架 。这 就 为 I M 在玻 璃 体 黄 斑 界面 的 病 变 之 发生 发 展 中 L
维普资讯
除膜本身 , 一方面保证 了彻底 去除其 上 附着 的收 缩性组 织 , 全橙解 裂孔 周 围 的切线 方 向牵 引 完 力, 使裂孔趋 向闭合 ; 另一方面 , 清除 了色素细胞 及纤维 细胞 增 殖 的支 架 , 防止 视 网膜 前膜 的产 生 , 防 复 发 。2 剥 离 损 伤 还 可 以适 度 刺 激 预 、 Mt l 细胞等 胶 质细胞 增 生 , 利 于促 进 裂孔 ie l ̄ 有 闭合。 二 、临床 应 用 自G s 的切面牵 拉新概念及其 分期方 法提 a s 出后 , 人们认 识 到 , 黄斑 裂孔 治疗 成 功的关 键在 于减少 、 消除孔周牵引 , 促使视 网膜的解剖复位 , 并加强孔周视网膜 与后方组织的粘 附, 于是临床 上开始广泛 采用现代 玻璃体 手术来 治疗此类 疾 病 19 9 2年 ,4s 等 _在 前 人 的基 础上 形 成 ~ Cae r 5 套标准术式 : 经睫状体平部三切 口玻璃体切割术 (P , P V)完全分离 、 切除 后极 部玻璃体凝胶 , 负压 抽 吸 、 离 玻 璃 体 后 皮 质 及 黄 斑 表 面 膜 至 赤 道 剥
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前言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简称 IMH) 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性病变,其主要表现为视网膜黄斑区域出现凹陷,可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品质。
治疗方法包括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分析。
内界膜填塞术内界膜填塞术是指通过在黄斑区域注入填塞物,将裂孔边缘周围的黄斑囊肿剥离开,促进自然愈合。
填塞物包括空气、氟碳酸乙烯和硅油等,其中硅油是最常用的填塞物之一。
内界膜填塞术主要适用于直径较大的 IMH 患者,其治疗成功率与黄斑裂孔大小和深度有关。
研究表明,内界膜填塞术可以显著提高 IMH 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品质,特别是对于直径较大的 IMH 患者,其优势更加明显。
然而,内界膜填塞术也存在一些安全性问题,如填塞物漏出和视网膜剥离等。
因此,患者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是指切割患者眼内的玻璃体、去除视网膜内其他组织,并将黄斑区域内的内界膜和EPR膜完全剥除,以促进裂孔边缘黄斑区域自然愈合。
标准内界膜剥除术主要适用于直径较小的 IMH 患者,其治疗成功率与 IMH 的大小和位置有关。
研究表明,标准内界膜剥除术可以显著提高 IMH 患者的视力,但日常生活品质改善不如内界膜填塞术。
标准内界膜剥除术虽然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患者术后需要注意术后活动限制,且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风险也需密切关注。
对比分析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都是治疗 IMH 的有效方法,它们的区别在于治疗原理和适用对象。
内界膜填塞术更适用于直径较大的 IMH 患者,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品质;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更适用于直径较小的IMH 患者,治疗后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但日常生活品质改善有限。
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标准内界膜剥除术相对较为安全,风险较低,但需要术后注意活动限制。
黄斑裂孔手术中内界膜剥除对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争㊀㊀鸣 黄斑裂孔手术中内界膜剥除对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何情依㊀解正高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25001通信作者:解正高ꎬEmail:zgxie87@163.com㊀㊀ʌ摘要ɔ㊀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指不明原因的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全层缺损ꎮ内界膜剥除(ILMP)能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作用ꎬ从而提高裂孔闭合率ꎬ降低复发率ꎬ故成为黄斑裂孔手术的主流术式ꎮ但ILMP是否会造成视网膜损伤及术中所用染色剂对视网膜是否有毒性作用尚有争议ꎬ研究发现ILMP术后可引起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弓形水肿㊁晚期神经纤维层分离和视网膜各层厚度改变ꎬ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㊁神经节细胞层(GCL)和内丛状层(IPL)变薄ꎬ以及中心凹向视盘移位㊁黄斑中心无血管区缩小㊁视网膜敏感度降低及电生理改变等ꎬ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ꎮʌ关键词ɔ㊀黄斑裂孔ꎻ内界膜剥除术ꎻ玻璃体切割术ꎻ视网膜损伤DOI:10.3760/cma.j.issn.2095 ̄0160.2019.01.012Effectsof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duringmacularholesurgeryonretinalanatomicalandfunctionaloutcomesHeQingyiꎬXieZhenggao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ꎬSubeiPeople'sHospitalAffiliatedtoYangzhouUniversityꎬYangzhou225001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XieZhenggaoꎬEmail:zgxie87@163.com[Abstract]㊀Idiopathicmacularhole(IMH)referstofullthicknessdefectsofretinalneuroepitheliallayerinmacularareawithoutclearreasonsꎬandthecombinationofparsplanavitrectomy(PPV)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LMP)isastandardprocedureformacularhole.Thistechniquecanimproveanatomicalsuccessandreducethetangentialforcesꎬandthusacceleratingthemacularholeclosure.WithincreasinguseofILMPandvitaldyeꎬthecontroversialissueoftheintentionalILMPhasarisen.FirstꎬtheearliestchangeinthemaculaafterILMPispostoperativeswellingofthearcuateretinalnervefiberlayeranddissociatedopticnervefiberlayeroccurslaterinthepostoperativeperiodꎻsecondꎬretinalthicknessmodificationꎬsuchasthethinningof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ꎬganglialcelllayer(GCL)andinnerplexiformlayer(IPL)ꎻthirdꎬdisplacementoffovealareatowardopticdiscanddecreaseofthefovealavascularzoneareadecreaseretinalsensitivityandchangesofthefocalmacularelectroretinogram.ThisarticlereviewedtheeffectsofILMPduringmacularholesurgeryonretinalanatomicalandfunctionaloutcomes.[Keywords]㊀Macularholeꎻ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ꎻVitrectomyꎻRetinalinjuryDOI:10.3760/cma.j.issn.2095 ̄0160.2019.01.012㊀㊀内界膜是位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玻璃体之间的㊁由Müller细胞基底膜构成的均质膜ꎬ对于维持正常视网膜的发育和功能均有重要意义ꎮ随着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macularholeꎬIMH)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ꎬIMH治疗更趋于精准化ꎮ大部分学者认为内界膜剥除(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ꎬILMP)是治疗IMH的有效手段之一ꎬ但由于内界膜对保持视网膜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ꎬ且ILMP存在视网膜组织损伤的风险ꎬ因此ILMP带来的视网膜形态㊁生理㊁生物电活动等方面的改变也引起较多的关注ꎮ1㊀IMH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1988年Gass提出假设ꎬ黄斑中心凹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引是裂孔形成的主要原因ꎮ玻璃体对黄斑区的牵引力主要是前后方向ꎬ而在玻璃体与中心凹完全分离后ꎬ有些黄斑裂孔仍然在不断地扩大ꎬ这表明除了玻璃体对黄斑区的作用外仍有其他机制的参与ꎮ研究发现ꎬMüller细胞移行至黄斑中心凹表面形成了切线方向的牵引力[1-3]ꎮ彭娟等[4]对7例IMH患者经玻璃体切割术联合ILMP的内界膜标本组织结构及细胞成分进行观察ꎬ发现其中5例内界膜上散在分布有神经胶质细胞㊁成纤维细胞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㊁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ꎬ且内界膜中CD44表达增加ꎬⅢ期以上IMH患者内界膜中有神经胶质细胞和CD45阳性T淋巴细胞ꎬ表明IMH的发生过程伴有增生和免疫炎症反应ꎮIMH的手术治疗思路得益于对黄斑裂孔形成病理过程的进一步认识ꎬILMP一方面可解除内界膜在孔周对切线方面的牵拉力ꎬ去除内界膜中Müller细胞㊁星形胶质细胞等增生的支架ꎬ另一方面可刺激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ꎬ促进黄斑裂孔闭合并预防复发[5]ꎮSpiteri等[6]就ILMP对黄斑裂孔术后视网膜解剖和功能是否有改善作用进行随机对照研究ꎬ发现术后3个月ILMP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ꎬBCVA)优于未行ILMP组ꎬILMP有利于黄斑裂孔闭合ꎬ且对额外手术的需求较少ꎬ两组间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ꎮRahimy等[7]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ꎬILMP组黄斑裂孔复发率为1 18%ꎬ低于无ILMP组的7 12%ꎬ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幅度稍大于无ILMP组ꎬ提示术中行ILMP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黄斑裂孔闭合ꎬ降低复发率ꎮ2㊀ILMP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2.1㊀ILMP后早期和晚期内层视网膜形态变化近来发现ILMP可能引起视网膜直接创伤效应并逐步改变内层视网膜结构ꎬ其对Müller细胞的机械性损伤可触发级联反应ꎬ导致黄斑区形态改变ꎮClark等[8]描述了ILMP后最早期黄斑解剖变化ꎬ即神经纤维层弓形肿胀ꎬ发现接受PPV联合ILMP的102例黄斑裂孔患者中有28眼于术后8~10d黄斑区红外光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ꎬAF)成像显示有1~7个低荧光弧形条纹ꎬ频域光相干光学断层成像(spectral ̄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ꎬSD ̄OCT)可见相应的高反射条带ꎬ平均术后2 15个月神经纤维层弓形肿胀逐渐消失ꎮ神经纤维层分离表现为位于内界膜剥除区与神经纤维层走行平行的暗条纹ꎬ采用en ̄faceOCT扫描可观察到剥离区有黄斑向心性暗点ꎮSteel等[9]在57例黄斑裂孔患者手术过程中分别采用Alcon25G撕膜镊(41例)和宝石刷辅助剥膜(16例)技术行ILMPꎬ评估2种技术对神经纤维层分离程度的影响ꎬ术后3个月蓝光反射成像系统显示宝石刷组中呈现神经纤维层分离外观者为100%ꎬ撕膜镊组者中为88%ꎬ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ꎬ但宝石刷组典型神经纤维层分离神经纤维层凹陷数多于撕膜镊组ꎬ其原因可能与术中应用撕膜镊可降低神经纤维层分离有关ꎮ对宝石刷组患者抽取的4例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ꎬ发现3例内界膜视网膜侧有细胞碎片ꎬ而撕膜镊组患者中抽取的12例中仅观察到1例ꎮHisatomi等[10]用光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ILMP术后猴视网膜超微结构进行3年的观察ꎬ发现ILMP后有部分视网膜表面被胶质细胞覆盖ꎬ但仍有部分神经纤维层裸露于玻璃体腔ꎬ其多线形表现类似于神经纤维层分离外观ꎮ2.2㊀黄斑中心凹向视盘的移位Kawano等[11]发现在许多玻璃体切割术(ParPlanaVitrectomyꎬPPV)联合ILMP术后黄斑裂孔成功闭合眼黄斑中心凹明显向视盘移位ꎬ而在黄斑裂孔自发性闭合眼视盘与黄斑中心凹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变化ꎬ可能与ILMP有关ꎮOhta等[12]观察了2例单眼黄斑裂孔患者ꎬ对侧眼随后也发生了黄斑裂孔ꎬ分别于黄斑裂孔前㊁裂孔形成时及PPV联合ILMP术黄斑裂孔闭合后6个月行SD ̄OCT检查ꎬ发现术后6个月视盘与黄斑中心凹的距离(4109μm和4001μm)短于术前(4174μm和4051μm)ꎮ2.3㊀黄斑中心无血管区缩小Kumagai等[13]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ꎬOCTA)技术对1例ILMP后黄斑毛细血管向心移动者进行观察ꎬ标记术后3个月与术前黄斑中心凹处93个毛细血管分叉处并进行对比ꎬ发现术后多个血管分叉处发生向心性移位ꎮ继而该研究者又对102例(黄斑前膜56例ꎬ黄斑裂孔46例)因黄斑病变行PPV联合ILMP患者和169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观察ꎬ发现术后黄斑前膜组和黄斑裂孔组黄斑中心无血管区(fovealavascularzoneꎬFAZ)面积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ꎬ且FAZ面积的缩小与黄斑中心凹厚度有关[14]ꎮ2.4㊀视网膜厚度改变Balducci等[15]对接受PPV联合ILMP的223眼术后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ꎬ发现49眼距黄斑中心凹2~3mm处颞侧视网膜变薄ꎬ术后12个月黄斑颞侧视网膜厚度较术前减少66 65μmꎬ这些变化可能与术后黄斑中心凹与视盘间距离缩短呈正相关ꎮDemirel等[16]评估黄斑裂孔手术ILMP后3个月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ganglioncell ̄innerplexiformlayerꎬGCIPL)厚度ꎬ并与患者健眼和18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比较ꎬ发现术后所有患者各象限GCIPL厚度均明显变薄ꎬ术后平均GCIPL厚度与BCVA间存在相关性ꎮ为了研究黄斑裂孔手术中ILMP视网膜结构变化ꎬFaria等[17]对38例PPV联合ILMP治疗的IMH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ꎬ发现术后6个月鼻侧视网膜厚度增加但颞侧降低ꎬ黄斑中心凹鼻侧和颞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ꎬRNFL)㊁GCIPL变薄ꎬ可能是因为颞侧RNFL较薄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ꎬRGCs)密度较低使视网膜更容易受到术中机械损伤所致ꎮ2.5㊀医源性偏心性黄斑裂孔Rubinstein等[18]回顾性分析了232例因IMH行PPV+IMLP的患者ꎬ其中4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发现医源性偏心性全层黄斑裂孔ꎮ在长达6年的随访中ꎬ这些医源性黄斑裂孔未引起任何并发症ꎬ故未进行干预ꎮ2.6㊀黄斑区自发荧光增强Shiragami等[19]观察了78例PPV+IMLP术后裂孔均成功闭合的IMH患者ꎬ发现术前黄斑中心凹处自发荧光增强在术后10d消失ꎬ而36眼(占46 2%)于术后1个月再次出现自发荧光增强ꎬ与黄斑区超微结构改变有关ꎻ术后1个月自发荧光的增强与术后6个月的BCVA㊁术后1个月的外界膜修复及术后3个月的内节/外节(innersegment/outersegmentꎬIS/OS)修复程度均呈正相关ꎮ3㊀ILMP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3.1㊀染色剂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内界膜厚度仅为1~2μmꎬPPV术中可见性较差ꎬ完整剥除内界膜较为困难ꎮ此外ꎬ不完全的ILMP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ꎬ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ꎮ为了实现可重复㊁完整㊁创伤小的ILMPꎬ可用眼内活性染料染色以辅助内界膜的识别ꎮ常用的染色剂有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ꎬTA)㊁锥虫蓝(trypanblueꎬTB)㊁吲哚菁绿(indocyaninegreenꎬICG)和亮蓝(brilliantblueGꎬBBG)ꎮICG是静脉注射常用荧光剂ꎬ近年来用于黄斑手术中内界膜的染色ꎬ其对内界膜的染色效果无可争议ꎬ但对视网膜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视ꎮKim等[20]报道1例68岁双眼Ⅲ期黄斑裂孔女性患者在ICG辅助下行PPV+ILMPꎬ术后1个月黄斑裂孔闭合ꎬ但双眼均可见闭合裂孔下方的圆形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ꎬRPE)萎缩ꎮ大量动物和体外实验均证实ICG对于RPE㊁胶质细胞和RGCs等的直接不良反应ꎬ如电子显微镜下可在经ICG染色剥除的内界膜视网膜面上观察到附着有Müller细胞及无法识别的细胞碎片ꎬ而在未经染色的内界膜上却没有类似情况ꎬ分析其原因可能与ICG的浓度选择㊁接触时间和稀释配比方面未做到标准化程序以及黄斑全层裂孔处视网膜对染色剂毒性易感性增强有关[21-23]ꎮ另一方面ꎬICG可作为外源性发色团ꎬ当入射光与发色团相互作用时会产生组织的光化学损伤ꎬ发色团激发后可产生活性氧物质ꎬ导致脂质过氧化反应和细胞膜的破坏[24]ꎮBBG能够选择性对内界膜进行染色ꎬ一项关于BBG染色与其他染料染色或未使用染料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ꎬBBG辅助ILMP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视力ꎬ但并没有提高裂孔闭合率[25]ꎮTB是一种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活性染色剂ꎬ一定质量浓度的TB在光照作用下对视网膜无明显不良反应ꎮTB诱导的视网膜神经上皮细胞的活性降低与染色剂剂量有关[26]ꎮ3.2㊀视野缺损Ando等[27]对IMH患眼玻璃体切割术中用ICG辅助ILMP后视功能及黄斑裂孔闭合率进行评估ꎬ发现ICG辅助ILMP组单次手术后裂孔闭合率为100%ꎬ随访的12例患者中有8例(占66 7%)在术后数月内出现不可逆的周边视野缺损ꎬ主要累及颞侧视网膜ꎬ表现为鼻侧视野缺损ꎬ术后视力无显著提高ꎬ而无ICG辅助ILMP组和仅进行PPV组术后裂孔闭合率分别为85 4%和85 7%ꎬ2个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视野缺损且均有视力改善ꎮ3.3㊀视网膜敏感度及视觉电生理改变Tadayoni等[28]利用OCT和扫描激光检眼镜微视野检查对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功能进行比较ꎬ16例患者中8例行ILMPꎬ8例未行ILMPꎬ发现ILMP组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敏感度为(9 80ʃ2 35)dBꎬ较未行ILMP组的(13 19ʃ2 92)dB明显下降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21)ꎮ但ILMP组多数患者裂孔直径>400μmꎬ术后恢复理应比无ILMP组差ꎮBaba等[29]对39例IMH患者手术前后的视网膜敏感度进行比较ꎬ患者均行PPV+ILMP并随访6个月ꎬSD ̄OCT和微视野计测定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cellcomplexꎬGCC)厚度及视网膜敏感度ꎬ显示颞侧GCC较薄且同一区域视网膜敏感度较低ꎮTerasaki等[30]采用黄斑局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ꎬERG)检查ꎬ发现接受ILMP的IMH患者术后6个月黄斑区a波振幅明显增加ꎬ但b波振幅无明显增加ꎻ而未行ILMP的患者黄斑区a㊁b波振幅均明显增加ꎮ由于内界膜是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ꎬ而Müller细胞参与ERGb波的起源ꎬ因此作者认为虽然ILMP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ꎬ但术后黄斑区ERGb波振幅的延迟恢复说明ILMP后视网膜功能发生改变ꎮERG明视负波(photopicnegativeresponseꎬPhNR)主要来自RGCs及其轴突的功能活动ꎬ朱远飞等[31]对单纯PPV与PPV联合ILMP手术对Ⅱ期IMH患眼PhNR的影响进行评估ꎬ发现术后3个月PPV+ILMP组PhNR下降幅度高于PPV组ꎬ提示ILMP可能给视网膜内层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ꎮ4 小结ILMP是黄斑裂孔手术演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ꎬ提高了裂孔闭合率ꎬ但迄今为止我们对ILMP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还知之甚少ꎬ许多病理㊁生理以及生物电活动方面的改变仍需深入研究ꎮILMP可能导致视网膜创伤和亚临床功能性损伤ꎬ但目前的主要临床研究有利于其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的应用ꎮ临床实践中还需选择更加精准㊁微创的手术ꎬ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对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损伤ꎮ参考文献[1]GassJD.Idiopathicsenilemacularhole.Itsearlystagesandpathogenesis[J].ArchOphthalmolꎬ1988ꎬ106(5)ʒ629-639. [2]GassJD.Reappraisalofbiomicroscopicclassificationofstagesofdevelopmentofamacularhole[J].AmJOphthalmolꎬ1995ꎬ119(6)ʒ752-759.[3]GassJD.Mullercellconeꎬanoverlookedpartoftheanatomyofthefoveacentralis:hypothesesconcerningitsroleinthepathogenesisofmacularholeandfoveomacualrretinoschisis[J].ArchOphthalmolꎬ1999ꎬ117(6)ʒ821-823.[4]彭娟ꎬ沙翔垠ꎬ文晔ꎬ等.特发性黄斑裂孔内界膜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细胞成分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ꎬ2015ꎬ33(10)ʒ915-918.DOI:10.3760/cma.j.issn.2095 ̄0160.2015.10.011.PengJꎬShaXYꎬWenHꎬetal.Histopathologicalandcytologicalstudyoninnerlimitingmembraneinidiopathicmacularhole[J].ChinJExpOphthalmolꎬ2015ꎬ33(10)ʒ915-918.DOI:10.3760/cma.j.issn.2095 ̄0160.2015.10.011.[5]FunataMꎬWendelRTꎬdelaCruzZꎬetal.Clinicopathologicstudyofbilateralmacularholestreatedwithparsplanavitrectomyandgastamponade[J].Retinaꎬ1992ꎬ12(4)ʒ289-298.[6]SpiteriCKꎬLoisNꎬScottNWꎬetal.Vitrectom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versusnopeelingforidiopathicfull ̄thicknessmacularhole[J].Ophthalmologyꎬ2014ꎬ121(3)ʒ649-655.DOI:10.1016/j.ophtha.2013.10.020.[7]RahimyEꎬMccannelCA.Vitrectom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versusnopeelingforidiopathicfull ̄thicknessmacularhole[J].Retinaꎬ2016ꎬ36(4)ʒ679-687.DOI:10.1097/IAE.0000000000000782.[8]ClarkAꎬBalducciNꎬPichiFꎬetal.Swellingofthearcuatenervefiberlayer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J].Retinaꎬ2012ꎬ32(8)ʒ1608-1613.DOI:10.1097/IAE.0b013e3182437e86. [9]SteelDHꎬDinahCꎬHabibMꎬetal.ILMpeelingtechniqueinfluencesthedegreeofadissociatedopticnervefibrelayerappearanceaftermacularholesurgery[J].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ꎬ2015ꎬ253(5)ʒ691-698.DOI:10.1007/s00417 ̄014 ̄2734 ̄z.[10]HisatomiTꎬNotomiSꎬTachibanaTꎬetal.Ultrastructuralchangesofthevitreoretinalinterfaceduringlong ̄termfollow ̄upafterremovaloftheinternallimitingmembrane[J].AmJOphthalmolꎬ2014ꎬ158(3)ʒ550-556.DOI:10.1016/j.ajo.2014.05.022.[11]KawanoKꎬItoYꎬKondoMꎬetal.Displacementoffovealareatowardopticdiscaftermacularholesurger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J].Eye(Lond)ꎬ2013ꎬ27(7)ʒ871-877.DOI:10.1038/eye.2013.99.[12]OhtaKꎬSatoAꎬSendaNꎬetal.Displacementoffoveatowardopticdiskaftermacularholesurger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J].IntMedCaseRepJꎬ2017ꎬ10ʒ345-348.DOI:10.2147/IMCRJ.S148712.[13]KumagaiKꎬUemuraAꎬFurukawaMꎬetal.Decreaseofthefovealavascularzonearea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singlecasestudy[J].IntMedCaseRepJꎬ2017ꎬ10ʒ81-85.DOI:10.2147/IMCRJ.S129174.[14]KumagaiKꎬFurukawaMꎬSuetsuguTꎬetal.Fovealavascularzonearea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epiretinalmembraneandmacularholecomparedwiththatoffelloweyesandhealthycontrols[J].Retinaꎬ2018ꎬ38(9)ʒ1786-1794.DOI:10.1097/IAE.0000000000001778.[15]BalducciNꎬMoraraMꎬVeroneseCꎬetal.Retinalnervefiberlayerthicknessmodification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J].Retinaꎬ2014ꎬ34(4)ʒ655-663.[16]DemirelSꎬAbdullayevAꎬYanikOꎬetal.Evaluationofganglioncell ̄innerplexiformlayerthicknessaftervitreoretinalsurger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incaseswithidiopathicmacularhole[J].TurkJOphthalmolꎬ2017ꎬ47(3)ʒ138-143.DOI:10.4274/tjo.34545. [17]FariaMYꎬFerreiraNPꎬCristovaoDMꎬetal.Tomographicstructuralchangesofretinallayers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macularholesurgery[J].OphthalmicResꎬ2018ꎬ59(1)ʒ24-29.DOI:10.1159/000480243.[18]RubinsteinAꎬBatesRꎬBenjaminLꎬetal.IatrogeniceccentricfullthicknessmacularholesfollowingvitrectomywithILMpeelingforidiopathicmacularholes[J].Eye(Lond)ꎬ2005ꎬ19(12)ʒ1333-1335.DOI:10.1038/sj.eye.6701771.[19]ShiragamiCꎬShiragaFꎬNittaEꎬetal.Correlationofincreasedfundusautofluorescencesignalsatclosedmaculawithvisualprognosisaftersuccessfulmacularholesurgery[J].Retinaꎬ2012ꎬ32(2)ʒ281-288.DOI:10.1097/IAE.0b013e31821e208f.[20]KimKSꎬLeeWK.Indocyaninegreentoxicityaftermacularholesurgeryinbotheyes[J].RetinCasesBriefRepꎬ2012ꎬ6(3)ʒ278-279.DOI:10.1097/ICB.0b013e318228e33e.[21]GandorferAꎬHaritoglouCꎬGassCAꎬetal.Indocyaninegreen ̄assistedpeelingoftheinternallimitingmembranemaycauseretinaldamage[J].AmJOphthalmolꎬ2001ꎬ132(3)ʒ431-433.[22]WeinbergerAWꎬKirchhofBꎬMazinaniBEꎬetal.Persistentindocyaninegreen(ICG)fluorescence6weeksafterintraocularICGadministrationformacularholesurgery[J].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ꎬ2001ꎬ239(5)ʒ388-390.[23]HaritoglouCꎬGandorferAꎬGassCAꎬetal.Indocyaninegreen ̄assistedpeelingoftheinternallimitingmembraneinmacularholesurgeryaffectsvisualoutcome:aclinicopathologiccorrelation[J].AmJOphthalmolꎬ2002ꎬ134(6)ʒ836-841.[24]GlickmanRD.Phototoxicitytotheretina:mechanismsofdamage[J].IntJToxicolꎬ2002ꎬ21(6)ʒ473-490.[25]AzumaKꎬNodaYꎬHirasawaKꎬetal.BrilliantblueG ̄assisted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macularhole:asystematicreviewofliteratureandmeta ̄analysis[J].Retinaꎬ2016ꎬ36(5)ʒ851-858.DOI:10.1097/IAE.0000000000000968.[26]NarayananRꎬKenneyMCꎬKamjooSꎬetal.Trypanblue:effectonretinalpigmentepithelialandneurosensoryretinalcells[J].InvestOphthalmolVisSciꎬ2005ꎬ46(1)ʒ304-309.DOI:10.1167/iovs.04 ̄0703.[27]AndoFꎬSasanoKꎬOhbaNꎬetal.Anatomicandvisualoutcomesafterindocyaninegreen ̄assistedpeelingoftheretinalinternallimitingmembraneinidiopathicmacularholesurgery[J].AmJOphthalmolꎬ2004ꎬ137(4)ʒ609-614.DOI:10.1016/j.ajo.2003.08.038. [28]TadayoniRꎬSvorenovaIꎬErginayAꎬetal.Decreasedretinalsensitivityafter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macularholesurgery[J].BrJOphthalmolꎬ2012ꎬ96(12)ʒ1513-1516.DOI:10.1136/bjophthalmol ̄2012 ̄302035.[29]BabaTꎬSatoEꎬOshitariTꎬetal.Regionalreductionofganglioncellcomplexaftervitrectomywith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foridiopathicmacularhole[J/OL].JOphthalmolꎬ2014ꎬ2014ʒ372589[2018-10-2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47913/.DOI:10.1155/2014/372589.[30]TerasakiHꎬMiyakeYꎬNomuraRꎬetal.FocalmacularERGsineyesafterremovalofmacularILMduringmacularholesurgery[J].InvestOphthalmolVisSciꎬ2001ꎬ42(1)ʒ229-234.[31]朱远飞ꎬ赵铁英ꎬ成洪波.内界膜剥除与否对2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的影响[J].中华眼底病杂志ꎬ2017ꎬ33(4)ʒ364-367.DOI:10.3760/cma.j.issn.1005 ̄1015.2017.04.009.ZhuYFꎬZhaoTYꎬChengHBꎬetal.The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negativeresponseofidiopathicmacularhole(stage2)byvitrectomywithorwithoutinternallimitingmembranepeeling[J].ChinJOculFundusDisꎬ2017ꎬ33(4)ʒ364-367.DOI:10.3760/cma.j.issn.1005 ̄1015.2017.04.009.(收稿日期:2018-07-09㊀修回日期:2018-11-29)(本文编辑:杜娟)。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
察
夏宁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02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于黄斑裂孔的疗效,探讨黄斑裂孔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 138例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患者,其中68例(75眼)单纯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70例(78眼)在进行玻璃体切除的同时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作为联合手术组,统计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的视力变化和裂孔闭合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手术后,联合手术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上升至(0.97±0.22),裂孔闭合率为94.87%,总有效率为94.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能够显著矫正黄斑裂孔患者视力,在有效闭合裂孔的同时,促进视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夏宁
【作者单位】110031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一病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J], 苏风军
2.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非黄斑裂孔超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
[J], 吴志勇;姚宜;刘欣怡;闵云花;陈志义;韩丽荣
3.25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应用和观察 [J], 安丽;刘彬;张熙;赵坤;潘文剑;涂松
4.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2例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J], 周佳子
5.不同填充物联合玻璃体切除及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比较 [J], 闫忠阳;冯炜;牛瑞;王亚楠;路璐;李雅琳;王艳辉;王莉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病变的疗效观察
JA GS i uiW N i — , IO G n W N eHUB . ay n et l o i l i unP oi eMinag-i IN h— a - A GXa l QA a g。 A GK I o MinagC n a s t c a rv c , a y n S- h oi r H pa S h n
Efe to s r a in fm ac a die s nde we ir c om y wih ei he i e na i i l e br ne f c b e v to o ul s a e u r ntv t e t t pe lngoft nt r lim t g m m h a
c u n 6 0 0。 h n h a 21 0 C ia
【 et e 】 Obet e nls eeet f c i aeu dre tiet i el g fh tra l i R s at r jci A ayit c o  ̄a s s n ew n t c my t pe n ei e li t v sh f ma d e vr o w h i o t n n m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陶继伟 陈焕 沈丽君 俞雪婷 陈亦棋 毛剑波 林丽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 310000第一作者:陶继伟(ORCID :0000-0002-9381-4462),Email :512212585@ 通信作者:沈丽君(ORCID :0000-0001-9106-5456),Email :slj@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IMH )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连续IMH 患者32例(32眼),年龄47~78(60.7±12.2)岁,其中男9例,女23例。
术中均采用消毒空气进行眼内填充。
根据术后早期首次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提示裂孔是否闭合分为闭合组和未闭合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 A )、裂孔直径等采用秩和检验及独立样本t 检验进行比较;2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及外界膜和光感受器连续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LogMAR BCV A 为0.40(0.30,0.73),较术前[0.80(0.70,1.00)]明显提高(Z =-3.439,P <0.001)。
术后早期OCT 扫描显示24例黄斑裂孔闭合,8例黄斑裂孔未闭合,予再次玻璃体腔空气填充治疗,术后1个月及术后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
术后1个月OCT 扫描外界膜(ELM )连续的患者有16例,无一例椭圆体层(EZ )连续;末次随访时18例患者ELM 连续,6例EZ 连续。
未闭合组术前黄斑裂孔直径为(532±104)μm ,明显大于闭合组黄斑裂孔直径[(352±180)μm](t =-2.656,P =0.013)。
闭合组术后1个月ELM 均存在连续性,末次随访ELM 和EZ连续性均高于未闭合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23,P =0.040;χ2=3.89,P =0.048)。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黄玲;王育良;金青子【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3(21)3【摘要】目的观察亮蓝(BBG)辅助视网膜内界膜(ILM)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Ⅲ、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37例(37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后黄斑裂孔Ⅰ型闭合眼分为A组,黄斑裂孔Ⅱ型闭合眼分为B组,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90D前置镜眼底检查、B型超声、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手术后随访6~16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后视力、裂孔闭合形式以及黄斑裂孔直径、厚度对术眼愈后的影响.结果 37例(37只限)特发性黄斑裂孔均闭合,占100%,其中Ⅰ型闭合29只眼(A组),占78.4%,Ⅱ型闭合8只眼(B组),占21.6%,A、B两组手术后的视力较术前视力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术后视力较B组好(P<0.05).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直径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眼手术前的黄斑裂孔厚度小于B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蓝辅助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黄斑裂孔的直径和厚度是黄斑裂孔愈合的影响因素.%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lated factors for brilliant blue G (BBG) assiste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consisted of 37 eyes of 37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and Ⅳ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 in 2009 ~ 2011.Pars planavitrectomy (PPV) was combined with brilliant blue G (BBG) assisted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All the postoperative ey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type Ⅰ closure an d the type Ⅱ closure,which considered as group A and group B.Routin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including 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intraocular pressure,slit lamp microscope with + 90 D pre-set lens,B-ultrasound,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The post -surgery follow-up was six to 16 months.The visual outcomes and macular anatomic closure were evaluated,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ing the size of macular hole and thickness of RNFL in macular hole edge.Postoperative vision and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Anatomic macular hole closure was achieved in 37 eyes (100%).In 29 eyes (78.4%),which considered as group A,macular hole closed as the type Ⅰ closure,and in the other 8 eyes (21.6 %,groupB),macu lar hole closed as the type Ⅱ closure.The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 to their preoperative measurements (P <0.01),and the eyes in group A had better outcomes (P < 0.05).The size of macular hol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 smaller than that of group B (P < 0.01),and thickness of RNFL in macular hole edge of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compared to that of group B (P < 0.05) Conclusion Vitrectomy with BBG-assisted ILM peeling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The size of macular hole and thickness of RNFL in macular hole edge are major factor for macular hole outcomes.【总页数】4页(P229-232)【作者】黄玲;王育良;金青子【作者单位】210029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眼科;210029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眼科;210029南京,江苏省中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扩大内界膜剥离术与标准内界膜剥离术对闭合指数〈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J], 吴超;游志鹏;2.扩大内界膜剥离术与标准内界膜剥离术对闭合指数<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J], 吴超;游志鹏3.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J], 金波;金学民;朱海燕;周朋义;曾宪果4.曲安奈德吲哚青绿辅助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J], 金波;金学民;朱海燕;周朋义;曾宪果5.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J], 史小玲;金学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的疗效观察
剥离黄斑区內界膜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手术剥离黄斑区视网膜內界膜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50眼的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手术,两组患者手术中均给予依据其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方式,例如填充硅油、惰性气体、光凝等等.患者手术后进行为期3—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4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一期复位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剥离黄斑区视网膜內界膜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后视力,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关键词】黄斑裂孔;內界膜;高度近视;【中图分类号】R77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69-02高度近视患者经常出现的并发症是黄斑裂孔,高度近视患者一旦出现这种黄斑裂孔非常容易引发视网膜脱离,患者裂孔及时关闭是控制病情的关键与核心所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主要是因为裂孔周围组织切线方向牵拉裂孔引发的,采用内界膜玻璃方法能够有效这种牵拉,帮助患者黄斑裂孔愈合[1].本次实验研究重点观察分析手术剥离黄斑区视网膜内界膜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网脱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3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40例50眼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15例,女25例,患者年龄在45—75岁之间,患者眼轴长度都超过28.0mm,经过眼底检查患者有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现象,全都是黄斑全层裂孔.本次实验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如下:具有高度近视病史、并且经过综合验光度数大于等于—6.0DS的;经过OCT检查,确诊有黄斑裂孔.实验研究病例选取还要排除一些病例,以往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具有其它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病变,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现象.1.2手术治疗方法实验所有患者手术前都要进行视力、眼内压及间接眼底镜,三面镜等检查,检查过程采用的设备主要有国际标准视力表以及日本拓普康裂隙灯SLD及日本佳能全自动电脑验光机R-30等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手术.所有患者都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曲安奈德辅助将玻璃体、后皮质切除掉,解除对黄斑区的牵拉,其中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内界膜剥离,依据患者视网膜情况填充硅油或者是C3F8﹔观察组患者抽取曲安奈德,注入眼内,对视网膜黄斑附近内界膜进行染色,然后剥离内界膜,完成气液交换后,填充硅油玻璃体或C3F8.患者手术后全身及局部应该使用抗感染、抗炎药物,使患者保持俯卧位3到4周,患者手术后给予3-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内压、裂孔闭合情况、综合验光和视网膜复位等情况. 1.3疗效观察指标将患者手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等作为治疗效果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研究采用医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复位率资料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假设检验,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的视力基本上趋于稳定,其中对照组患者稳定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是0.903,比手术前平均提高0.168,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稳定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是0.80,比手术前平均提高了0.457,有统计学意义.另外, 两组患者手术后与手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有正相关关系,详细情况如图1所示.图1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BCVA 的散点图注:I组:对照组;II组:观察组2.2两组患者手术后裂孔闭合率比较对照组25眼中,手术后3个月进行OCT检查时,发现裂孔闭合的有11眼,占比为44.0%,观察组患者的25眼中, 手术后3个月检查裂孔闭合的有21眼,占比为84.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裂孔闭合率,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对照组患者术后一期视网膜复位的有18眼(72.0%),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期视网膜复位的有23眼(92.0%),观察组患者术后一期视网膜复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未复位经再次手术后对照组患者最终视网膜复位的有22眼(88.0%),观察组患者最终视网膜复位的有24眼(96.0%),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最终复位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出现的原因非常多,但是至今没有明确的发病原因与机制,高度近视患者的视网膜多数是病理性改变,如果眼部的玻璃体液化及玻璃体后脱离将会对视网膜特别是黄斑中心的凹处牵拉进而形成裂孔,接着眼部周围的胶质细胞分泌过多的炎性介质,从而形成胶原纤维,对眼裂孔进行切线方向的牵拉,进一步扩大裂孔[2].而使用内界膜剥除,能够很好地解除这种牵拉,促使裂孔闭合[3].本次实验研究中,使用手术剥离黄斑区内界膜治疗观察组患者,其裂孔闭合率及视力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也解除了对眼部周围纤维组织对黄斑裂孔的牵拉.内界膜剥离手术具有一定风险与难度,患者的黄斑部不容易暴露,容易损伤视网膜,因此需要手术操作者具备精确、娴熟的手术技术[4].内界膜自身具有较高的透明性及脆性,再加上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中,黄斑区的视网膜将会变薄,这增加了内界膜剥离的难度,因此需要一些药物辅助,例如本次实验中用到的曲安奈德,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疾病,手术方式较为安全[5].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破坏了眼内的正常生理状态平衡,黄斑区视网膜营养状况较差,视网膜很薄弱,术中容易发生视网膜的损伤,医源性裂孔形成的可能,另外由于高度近视球壁薄弱,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几率也大于其他类别的患者,但是本次实验中操作处理恰当,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后视力提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44.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一期复位率有显著差异,P<0.05虽然最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视网膜最终复位率没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手术剥离黄斑区內界膜手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后视力,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参考文献[1]路小楠,金学民,田磊等.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探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4,36(2):89-91. [2]彭娇玲,朱小华,谭钢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4,34(6):533-537. [3]胡建斌,余雨枫,雷春涛等.高度近视眼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85-86. [4]彭娇玲.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及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D].中南大学,2011. [5]路小楠.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探讨———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术[D].郑州大学,20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II、IV期( Gass 分期) 则为黏附有分化增殖的 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 和纤维细胞的ILM 结 构
Yoon H- S et al. Am J Ophthalmol, 1996; 122: 67
❖ 早期裂孔是由黄斑区前玻璃体的机械牵引所 致
❖ 2期:中心视力进一步丧失。全层裂孔,环形 视网膜脱离
❖ 3期:中心暗点。玻璃体中心凹分离,玻璃体 混浊、视网膜前膜
❖ 4期:完全玻璃体后脱离,Weiss环
黄斑裂孔的治疗
❖ 适应证
3期或4期,引起症状,视力20/60-20/400 2期或3期,引起症状,视力20/40-20/60 视力﹥20/40,一般不需要手术 视力﹤20/400,可能有并存的眼病
❖ RPE 细胞及神经上皮层的胶质细胞迁至孔周 ILM 内表面, 不断增殖, 其切向缩力就成为 裂孔扩大的主要因素
❖ 1期:黄斑中心凹脱离 ❖ 2期:黄斑全层裂孔,﹤400um ❖ 3期:﹥ 400um,玻璃体后皮质与黄斑相连 ❖ 4期:完全玻璃体后脱离
❖ 1期:视物变形,轻度中心视力丧失。增强的 黄色小环,放射状细沟
❖ Schepens:生理性或病理性玻璃体视网膜粘 连处的玻璃体纤维前后方向的牵拉。
❖ Gass :黄斑前玻璃体皮质对黄斑切线方向上 的牵拉是黄斑孔的主要成因。
玻璃体皮质切线牵拉:中心凹ILM产生裂隙 Mu™11er 细胞等胶质细胞反应性增殖:黄斑前膜
牵拉网膜形成裂孔
❖ Yoon 对黄斑裂孔手术中剥离的孔周ILM 组织 行超微结构分析
❖ 一般手术技术
20G,25G 有晶体眼 无晶体眼、人工晶体眼 玻璃体是否完全后脱离
❖Weiss环,切中央玻璃体时的表现 ❖软头硅胶吸管 ❖FFA、ICG、台盼兰染色 ❖TA
❖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环形剥除 ICG,台盼兰,TA
❖ 眼内填充
气体 硅油:术后不能保持正确体位者
手术结果
❖ 解剖成功指证:神经上皮层脱离复位、裂孔 边缘消失。
❖ 视网膜的最内层
❖ 1~ 2um厚的无结构均质膜 ❖ M™u11er 细胞基底膜、少量胶质细胞及玻璃
体纤维组成
❖ 内表面光滑, 与玻璃体皮质接触, 外表面呈 波浪形, 与M™u11er 细胞的纤维支架相吻合。
❖ 黄斑区的ILM 较厚, 与玻璃体皮质牢固粘连
❖ 在病理情况下, ILM 可成为色素细胞及纤维 细胞增殖的支架
❖ OCT显示术后24h裂孔闭合。 ❖ 桥状闭合:视力较差,可能是复发的早期表
现 ❖ 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