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道德经

合集下载

老子《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文白对照,含译注

老子《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文白对照,含译注

上篇道经第一章[原文]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

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

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

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

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

“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

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

第二个“道”是动词。

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

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

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

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引语]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还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更应从哲学体系的辩证法去思维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泉源。

不过在“道”的解释中,学者们也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即认为它是运动变化的,而非僵化静止的;而且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变化。

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文白对照,含译注

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文白对照,含译注

《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文白对照,含译注1. 背景介绍《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对我国哲学、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传世版本众多,其中马王堆帛书是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发现,被誉为《道德经》发现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 马王堆帛书马王堆帛书是我国考古界在197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马王堆汉墓的一组西汉帛书的总称。

其中包括《道德经》、《黄庭经》、《老子想尔注》和数十篇医方、符等文献。

其中《道德经》是最重要最具研究价值的文献之一,被认为是最早的完整本《道德经》。

3. 文白对照马王堆版《道德经》中的文白对照,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道德经》的重要资料。

文白对照以汉字形式呈现,让读者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原文和对照译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含义。

4. 含译注《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还包含了详细的译注,对原文的翻译进行了解释和注释。

这些译注从文字、逻辑、历史等方面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解读,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想。

5. 《道德经》的意义《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对我国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提出了道家的思想体系,强调“无为而治”、“反常为道”等理念,对我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6. 研究意义《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道德经》的历史地位、文本内容、版本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道德经》的文白对照和译注,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的原意和含义,为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7. 结语《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的文白对照和含译注,是研究者深入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工具。

通过阅读和研究《道德经》经典马王堆版,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哲学的精髓,发掘《道德经》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也有助于拓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8. 文白对照对于理解《道德经》的重要性文白对照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道德经》的原文和对照译文,是研究《道德经》的重要工具。

长沙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

长沙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

长沙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沖,而用之又弗fu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en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

08.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jiu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tuan气致柔,能婴儿乎?滌di除玄览,能毋疵ci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he,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三十辐同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shan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鑿zao户牖you,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及译文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古代文献,其中就包括《道德经》。

这一发现为我们研究和理解这部经典著作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分为甲、乙两个版本。

甲本字体介于篆隶之间,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其抄写年代可能在西汉高祖时期;乙本字体为隶书,避刘邦讳,抄写年代可能在文帝时期。

甲本原文部分内容如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名,如果可以命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是万物的开端;有名,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以观察道的微妙;经常保持有欲望的状态,以观察道的表现。

无名和有名这两者,来源相同,名称不同但所指相同。

极其深奥,是众多微妙的门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

有和无相互产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充实,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的规律。

因此,圣人做顺应自然的事,施行不用言辞的教化,万物兴起而不创始,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成功了而不居功。

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乙本原文部分内容:“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1. 背景介绍马王堆,听起来就像个宝藏的名字,对吧?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亮点!在上世纪70年代,长沙的马王堆遗址被发现,里面藏着不少珍贵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了《道德经》的古本。

这本书可是道家文化的经典,里面的智慧简直让人拍案叫绝,简直是“道”理满满啊!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道德经》会出现在这里呢?其实,马王堆的主人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叫做“辛追”,她可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女子,身上藏着的秘密可不少呢。

2. 《道德经》的魅力2.1. 智慧之源《道德经》这本书,真的是一口气说不完的精彩。

你要是读了,就会发现它的语言简洁,意蕴深厚,有点像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句,常常让人读后心头一震。

书里讲的“无为而治”,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却是个大智慧。

很多人一听就以为是“什么都不做”,其实并不是哦!这里的“无为”其实是让我们放下执念,顺其自然,这样反而能活得轻松自在,真是个生活哲学的高手呢。

2.2. 生活哲学再说说《道德经》里的“道”字,咱们都知道,道就是方向、道路,象征着一种人生的指引。

在这本书里,老子用简单的词语讲述了复杂的道理,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就像是“上善若水”,水可柔软却又有力量,教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适应,遇到困难的时候,别硬碰硬,反而要像水一样灵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种智慧,真是现代人都应该好好领悟一下的啊!3. 马王堆的历史价值3.1. 文化传承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不仅仅是本书,更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们对于哲学、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你想想,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真是厉害得不行。

这本书的流传,让后世的哲学家们有了借鉴,也成就了道家文化的璀璨辉煌。

3.2. 影响深远而且,《道德经》的影响可不仅限于中国,甚至在国外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许多西方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开始研究这本书,从中寻找灵感,甚至把它当成生活指南。

可以说,马王堆不仅是个考古遗址,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流平台,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连接起了古今中外的思想。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道经》《德经》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道经》《德经》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道经》《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道经》《德经》春秋老子(李聃)著草树先生堪正断句 2009年-----【德经】-----(38)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四十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41)第四十一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4)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47)第四十七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四十八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9)第四十九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詥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50)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52)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五十六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7)第五十七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五十八章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 光而不眺(59)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六十一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63)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六十四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65)第六十五章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66)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第六十七章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六十八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69)第六十九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第七十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第七十一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第七十二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七十三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第七十四章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第七十五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第七十六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77)第七十七章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七十八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第七十九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八十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八十一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草树先生《道德经》难点解读/daodejingf.html? QQ交流767739499。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版本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版本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版本概述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版本是一部重要的文献发现,迄今为止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家经典文献。

这部版本于1973年在湖北省马王堆汉墓中被发现,被尊称为“马王堆道德经”或“马王堆老子”。

该版本经文内容与现有的《道德经》略有不同,并且为当时的版本中最完整的一份,被广泛认为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发现历程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境内的马王堆山中,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墓葬群,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这座墓葬群被发现于1972年,是继长沙马王堆、南京增辉台后中国目前发现的第三大汉墓葬,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西汉时期最大规模的汉墓。

马王堆墓葬群的发现为研究西汉墓葬制度、丧葬风俗以及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文献的出土1973年,考古学家在马王堆一号墓中发现了一批文物,其中包括了一些竹简。

这些竹简上的文字被认为是道德经的版本,同时还有其他文献,共计数量约为9200枚。

这批文献被认为是马王堆墓主人的个人藏书,涵盖了哲学、文学、科学、历史、医学等方面。

马王堆道德经的内容与特点内容马王堆道德经是一部典型的道家经典文献,分为81篇。

与现存的《道德经》相比,它的文字更加简洁明了,排列方式也不同。

此外,还有出现了一些与现有版本不同的篇章、章节顺序和用字习惯。

特点马王堆道德经的出现为研究古代道家思想提供了更为详实和系统的素材。

它的出现填补了《道德经》的文献史空白,为研究《道德经》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它还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哲学、文学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马王堆道德经的意义与影响学术价值马王堆道德经版本的出土使我们对于道家思想的了解更加全面。

它提供了一份不同于传统版本的整体图景,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道德经》的原貌提供了契机。

同时,它也为研究汉代哲学思想、文化观念以及社会历史等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文化传承马王堆道德经的发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王堆考古发掘:《道德经》全章

马王堆考古发掘:《道德经》全章

马王堆考古发掘:《道德经》全章
简介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湖北省襄阳市马山镇的一处汉代墓葬遗址,被誉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第九大奇迹”。

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道德经》全章。

考古发掘
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掘始于1972年,历时多年。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竹简文献,其中包括了《道德经》全章。

这些竹简经过专业的保护和研究,为研究《道德经》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道德经》全章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道德经》全章共分为81章,包含了关于道、德、无为、自然等方面的思想。

这份出土的《道德经》全章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份完整版本,对于研究《道德经》的演变和版本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
了老子原著的文本内容,还能够帮助研究者探究《道德经》在汉代以前的传播和影响。

学术价值
出土的《道德经》全章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这份古代文献的研究,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老子的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和演变。

此外,由于《道德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这份出土的全章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道家学派的兴衰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
马王堆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道德经》全章是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这份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子的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财富。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

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道德经马王堆帛书帛书老子五千言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的相比,这几处被篡改了《道德经》是一本神奇的书,无论是什么行当,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启迪。

算命的把《道德经》当作启蒙书籍,军事家更是当兵书来看,反正这是一本千古神书。

你无法想象《道德经》这本无所不包的书,凡五千余言竟然是几千年老祖宗编出来的,放到现在依旧不过时,这就是老祖宗厉害的地方。

随着文物不断出土,关于《道德经》的版本就有了不少的争议。

尤其是1973年原版《道德经》出土,与现在版本相比,这几处被明显改动了。

《道德经》被篡改,这一点也不奇怪。

比如孔子的《论语》,历经千年发展,已经被曲解了。

虽说没有篡改,可《论语》本义早已被曲解得面目全非。

《道德经》的境地与《论语》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现行《道德经》版本,就是小孩子也能背上一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开篇语。

然而,根据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原版《道德经》,与现在相比有所不同。

其实,《道德经》的出土版本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为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版,二为1993年郭店楚国墓竹简版。

这两个版本《道德经》,郭店本早于马王堆本,但属于精要选讲,研读考究的价值并不大。

汉代道德经马王堆汉墓版

汉代道德经马王堆汉墓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

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潚(渊)呵始(似)万物之宗。

锉(挫)其,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与)?虚而不淈(屈),踵(动)而俞(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谷)神【不】死,是胃(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勤)。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成其私。

·上善治(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殖)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之□,□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涤)除玄蓝(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王堆山,是迄今为
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西汉时期墓葬之一。

该墓葬于1972年被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道德经》全书的抄本。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中
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

马王堆汉墓中的《道德经》抄本是目前为
止发现的最早的版本之一,对于研究《道德经》的起源和演变具有
重要意义。

这份抄本共有46张帛书,书写整齐,字迹清晰。

它采用了当
时流行的小篆书写,用黑色墨汁书写在黄色丝绸上,保存状态良好。

通过对这份抄本的研究,学者们发现它的内容与传世版本的《道德经》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和变体。

《道德经》的抄本在马王堆汉墓中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
化和哲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它不仅揭示了《道德经》在西汉时期
的流传情况,还为我们理解《道德经》的文本演变和版本传递提供
了线索。

马王堆考古成果中的《道德经》全书抄本,不仅对于学术界具
有重要价值,也吸引了广大公众的关注。

它的发现让人们更加深入
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并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传世版本
的《道德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王堆考古成果中的《道德经》全书抄本,是中国文化遗产中
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通过对其的深
入研究和保护,我们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马王堆版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版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版道德经原文及译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道德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版本之一便是马王堆版本,这是在1973年发现于湖北荆州马王堆汉墓中的竹简版本。

这一版本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完整本《道德经》,为我们了解《道德经》的原始内容和思想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以下是马王堆版《道德经》中的部分原文及其翻译: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最高的善,象水一样。

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寓居于众人所憎恶的地方,因此可视为道。

居善于地,心善于深邃,与善于仁爱,言善于诚信,治理善于公正,行事善于能力,行动善于适时。

因为不与其他争斗,所以没有怨恨。

这些马王堆版的《道德经》原文及翻译,展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了无为而治、柔中带刚、谦虚谨慎等观念。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学者探讨中国传统智慧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马王堆版的《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展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道、德、理念的探讨与追求,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和文化,也为当今世界的价值体系提供了启示和启发,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

【2000字】第二篇示例:马王堆汉墓是中国汉代墓葬中的一座重要发现,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了一份关于《道德经》的版本。

这份文物被称为马王堆版《道德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份《道德经》。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道德经》的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共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道德经》和《德经》。

《道德经》分为81章,弥足珍贵。

该版本《道德经》有许多地方与现行版本有所不同,但整体来看,文意清晰,内涵深刻。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摘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全书的考古成果。

马王堆汉墓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

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博物馆先后对马王堆汉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共出土18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道德经》全书。

这份《道德经》全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对研究《道德经》的传播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道德经》全书概况版本特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全书共有三种版本,分别为甲本、乙本和丙本。

其中,甲本和乙本为帛书版本,丙本为竹简版本。

三种版本《道德经》的篇章结构均有所不同,反映了《道德经》在古代的传播过程中经历的演变。

内容差异相较于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版本,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全书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甲本和乙本中的一些篇章在丙本中并未出现,而丙本中的一些篇章在甲本和乙本中也未出现。

这些差异揭示了《道德经》在不同版本间的传承和演变。

学术价值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全书为研究《道德经》的起源、传播和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这份《道德经》全书对于探讨古代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及社会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考古发掘与整理发掘过程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博物馆对马王堆汉墓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18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道德经》全书。

这份《道德经》全书分别藏于三个不同的墓室,且保存状况良好。

整理与研究在考古发掘结束后,湖南省博物馆组织专家对出土的《道德经》全书进行了整理与研究。

专家们对三种版本的《道德经》进行了文字辨识、内容校订和版本对比等工作,为后世研究《道德经》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结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道德经》全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对于研究《道德经》的传播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份《道德经》全书的发现,为探寻古代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化及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

道德经原文(马王堆甲本)道经45(通行本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46(通行本02)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也;恒也。

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47(通行本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声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

则无不治矣。

48(通行本0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始万物之宗。

锉亓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子也,象帝之先。

49(通行本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声人不仁,以百省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

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神不死,是胃玄牝。

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51(通行本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声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52(通行本08)上善治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争:居众之所恶。

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53(通行本09)持而盈之,不若亓已。

揣而允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54(通行本10)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

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胃玄德。

55(通行本11)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德道经》简介帛书《老子·德道经》,出土于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

分为甲乙本〔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被认为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义的版本。

现代通行本《老子·道德经》,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与通行本在编排上有所不同,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通行本反之。

通行本在某些章节次序也有差异。

文字上帛书与通行本也有所差异。

接下来阿东就将帛书版本的《老子·德道经》原文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原文《德篇》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第三章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及译文1.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德经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传统上,道德经被认为是老子所写,而在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版本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被称为马王堆道德经。

本文将对马王堆道德经的原文及译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2. 马王堆道德经原文以下是马王堆道德经的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 马王堆道德经译文以下是马王堆道德经的译文:道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

名是无法用言语来命名的。

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是天地的起源;用言语命名的,是万物的母亲。

因此,常常无欲望,以观察其奇妙;常常有欲望,以观察其界限。

这两者,都是从同一个来源发出,却有不同的名字,这就是玄妙之道。

玄妙之中还有更加深奥的玄妙,是所有奇妙的门径。

4. 马王堆道德经的解读4.1 道与名的关系马王堆道德经中提到了道与名的关系。

它指出,道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而名是无法用言语来命名的。

这是因为道是超越语言和概念的存在,它是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

而名则是我们给事物贴上的标签,是有形的。

马王堆道德经告诉我们,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道才是天地的起源,而用言语命名的名则是万物的母亲。

4.2 欲望的观察马王堆道德经还指出,通过观察欲望,我们可以认识事物的界限。

当我们常常没有欲望时,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奇妙之处;而当我们常常有欲望时,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界限。

这是因为欲望常常是我们对事物的预期和需求,当我们没有欲望时,才能真正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和奇妙之处。

4.3 玄之又玄的奥妙马王堆道德经告诉我们,玄妙之中还有更加深奥的玄妙,它是所有奇妙的门径。

这提醒我们,世界的奥妙是无穷尽的,我们无法完全理解万物的本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我们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5. 总结马王堆道德经是道德经的一种版本,它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容。

马王堆道德经中强调了道与名的关系、观察欲望的重要性以及世界的奥妙。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与现版对照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与现版对照

马王堆出土道德经原文与现版对照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原文与现版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的含义和演变。

下面是详细的解释: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现版翻译: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解释:这句话揭示了“道”的本质无法被纯语言所阐释,只能用经验和体验来理解。

任何言语都无法完全描绘“道”的真正含义和性质。

原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现版翻译:天地之始,无名之夫,万物之母,有名之母。

解释:这句话强调了“道”是万物的源头,宇宙的根源,而万物的存在,也是源于“道”的存在。

但“道”本身没有任何名称或者标识。

原文: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现版翻译:恒不欲,以观其妙;恒欲,以观其徼。

解释:这句话说出了“道”的妙处,不被欲望所侵扰,可以观察到事物的真实形态和本质。

相反,如果心存欲望,就会受到各种束缚和限制,看不清真相。

原文: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现版翻译: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这句话针对“道”和“名”的关系进行了说明。

虽然两者有同样的根源,但是因为表达方式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名称。

玄之又玄表示“道”的含义和性质实在难以言说,需要通过灵性的认知才能明了。

总之,《道德经》是一部充满哲学和道德意义的古籍。

通过对其原文和现代语言的解释,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道”的真实含义和思想内涵,对我们的思想和人生有不小的启示作用。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甲本—《德道经》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甲本—《德道经》

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甲本—《德道经》老子《道德经》马王堆帛书甲本—《德道经》根据内容显示:《道德经》通行本(即王弼本)和楚简同出一源,而楚简是马王堆帛书甲乙本的修改版。

其中乙本是甲本的修改版。

所以马王堆帛书甲本《道德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版本,大约也是最为接近原著的版本。

因帛书有缺,文字丢失部分用乙本补足,乙本亦缺失的以通行本补足。

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也可称《德道经》。

《道德经》/作者:老子德经01(通行本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取此。

02(通行本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浴得一以盈。

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

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03(通行本41,40)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

大方无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

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04(通行本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05(通行本42)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隥,隥之而益。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马王堆考古成果:《道德经》全书
引言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境内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汉代墓葬遗址。

这座墓葬于1972年被发现,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成果之一是《道德经》全书的发现。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发现过程
马王堆墓葬的考古工作开始于1972年,当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豪华的汉代墓室。

墓室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和文献,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道德经》全书。

这是一本翻卷成轴形的竹简,内容完整,保存状况良好。

《道德经》的重要性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阐述了关于道、德、无为等重要概念。

《道德经》的出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道德经》的影响
自马王堆墓葬发现《道德经》以来,该书对于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学者对《道德经》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并就其中的思想和理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道德经》的思想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后世的哲学、宗教和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结论
马王堆考古成果中发现的《道德经》全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研究和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的发现对于学术界和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应当珍视这一宝贵的考古成果,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道德经》的思想精髓。

真正的《道德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_藐姑射山人

真正的《道德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_藐姑射山人

真正的《道德经》: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_藐姑射山人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原著。

这说明《老子》与《道德经》是版本不同的两部作品,应当分别属于两位作者。

准确地说,原貌《老子》应当是春秋晚期老聃的作品。

老聃,陈国(今河南开封陈州地方)人,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职务,有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长期从政经验,孔子曾向他请教过“礼制”,他是孔子的老师,孔子与他有过很多交往,人称他为“老子”。

《老子》是后人对老聃著作的称呼,或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是《老子》被篡改后的名称。

司马迁关于老子著书经过的记述是不可信的;《老子》是一本老聃在长期的讲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书,通过他学生的传播,在当时社会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由于古代无纸,简册就是当时用来书写和传播文化思想的主要工具。

由于马王堆汉墓的主人,是出身于侯爵之家的豪门贵族,因此他们所得到的传抄脚本应当是正宗的标准版本。

因《老子》(甲本)不避刘邦名讳,可以肯定在当时它是只能秘藏而不可流传的版本,由此可初步判断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的母本就是未被篡改前《老子》原作的最后完成版本;也就是说《老子》(甲本)是最接近原貌《老子》的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的注本《道德经》是现存通行本中流传于文人系统中的最早版本。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与魏王弼注本《道德经》,是目前最具可比性的两种版本,也是研究原貌《老子》与《道德经》之间差别的重要依据。

只要再仔细分析一下汉帛书《老子》(甲本)与魏王弼注本《道德经》在文字内容上的差异,就不难勾画出这两位真假“老子”作者各自不同的身份与政治面目了;也完全可以进一步证明《道德经》不是《老子》、李耳也不是老聃的结论,从而解开这个困惑学术界长达二千多年的谜团。

《道德经》篡改《老子》原作的文章结构,把原本不分篇章的《老子》,分割成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并按照宗教理念进行编次颠倒、段落错综与文字改动,这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道经》德篇(1-44章)第一章論德(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爲,而无以爲也;上仁爲之,而无以爲也;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也。

上禮爲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

故去皮取此。

第二章得一(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其至之也。

謂天毋已清將恐裂,謂地毋已寧將恐發,謂神毋已靈將恐歇,謂浴毋已盈將恐竭,謂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

故必貴而以賤爲本,必高矣而以下爲基。

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此其賤之爲本欤非也!故致數與无與,是故不欲祿祿若玉,硌硌若石。

第三章聞道(41)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弗笑不足以爲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輸,質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天象无刑,道隱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反復(40)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第五章中和(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爲和。

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爲自名也。

勿或之而益,或益之而。

覲殷死,議而教人。

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爲學父。

第六章至柔(43)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

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七章立戒(4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八章請靚(45)大成若缺,其用不幣;大盈若,其用不;大直若詘,大巧若拙,大贏如。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第九章知足(4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无道,戎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第十章知天下(47)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

其出也遠,其知也少。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爲而成。

第十一章无爲(48)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

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爲。

无爲而无不爲。

將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第十二章德善(49)聖人恆无心,以百姓之心爲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聖人之在天下,翕翕焉,爲天下渾心,百姓皆屬其耳目焉,聖人皆咳之。

第十三章生死(50)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无所椯其角,虎无所昔其< span>,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十四章尊貴(51)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而恆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生而弗有也,爲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

此之謂玄德。

第十五章守母(52)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塞其,閉其門,終身不堇。

啓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用其光,復歸其明。

第十六章盜桍(53)毋道身殃,是謂襲常。

使我有知也,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

盜桍,非道也!第十七章善觀(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茲以此。

第十八章含德(55)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蜂地弗螫,鳥猛獸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即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十九章玄同(56)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塞其悶,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坐其兌而解其紛,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

故爲天下貴。

第二十章治邦(57)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奇物茲起;法物茲彰,而盜賊多有。

是以聖人之言曰:我无爲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

第二十一章爲正(58)其正,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

孰知其極?其无正也。

正復爲奇,善復爲訞。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絏,光而不耀。

第二十二章長生(59)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以服;服胃之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也。

第二十三章居位(60)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傷人也;非其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也。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第二十四章處下(61)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

牝恆以靚勝牡,爲其靚也,故宜爲下。

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

夫皆得其欲,則大者宜爲下。

第二十五章道注(62)道者,萬物之注也。

善,人之也;不善,人之所也。

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賀人。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

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不謂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爲天下貴。

第二十六章无難(63)爲无爲,事无事,味无未。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圖難於其易也,爲大於其細也。

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於无難。

第二十七章輔物(64)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謀也。

其脆也,易判也。

其微也,易散也。

爲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亂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羸土;百仁之高,始於足下。

爲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

是以聖人无爲也,故无敗也,无執也,故无失也。

民之從事也,恆於其成事而敗之。

故慎終若始,則无敗事矣。

是以聖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

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爲。

第二十八章玄德(65)故曰爲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

民之難治也,以其知也。

故以知知邦,邦之賊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

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

恆知稽式,此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至大順。

第二十九章江海(66)江海所以能爲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爲百浴王。

是以聖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後之。

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

天下樂佳而弗猒也。

非以其无諍與故天下莫能與諍。

第三十章安居(80)小邦寡民。

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徙。

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

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三十一章不積(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爭。

第三十二章三寶(67)天下皆謂我大,不宵。

夫唯大,故不宵。

若宵,細久矣。

我恆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檢,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檢且廣,捨其後且先,則必死矣。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三十三章不爭(68)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爲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天,古之極也。

第三十四章用兵(69)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爲主而爲客;吾不進寸而芮尺。

是謂行无行,攘无臂,執无兵,乃无敵矣。

莫大於无適,无適近亡吾寶矣。

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

第三十五章懷玉(70)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

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第三十六章知病(71)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三十七章畏畏(72)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

毋閘其所居,毋猒其所生。

夫唯弗猒,是以不猒。

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

故去被取此。

第三十八章天網(73)勇於敢者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

此兩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彈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

彈而善謀。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三十九章司殺(74)若民恆且不畏死,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爲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

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斵也;夫代大匠斵者,則希不傷其手矣。

第四十章貴生(75)人之饑也,以其取食之多也,是以饑。

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爲也,是以不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

夫唯无以生爲者,是賢貴生。

第四十一章柔弱(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

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

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

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

第四十二章天道(77)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故天之道,有餘而益不足。

人之道,不足而奉有餘。

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爲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第四十三章水德(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

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

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謂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第四十四章右介(79)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爲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

故有德司介,无德司。

夫天道无親,恆與善人。

《德道经》道篇(45-81章)第四十五章觀眇(1)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第四十六章觀噭(2)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居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爲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第四十七章安民(3)不上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