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_孙大松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非饱和土是指土壤中含有空隙水和吸附水的土壤,其入渗系数是描述土壤对水分入渗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入渗系数可以衡量土壤的渗透能力,对于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颗粒结构、土壤水分势等。
不同土壤类型的非饱和土入渗系数差异较大,比如粉砂土的入渗系数要大于黏土。
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会降低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因为水分饱和后会填满土壤孔隙,减少水分向下渗透的空间。
土壤颗粒结构的紧密程度也会影响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颗粒结构越紧密,入渗系数越小。
土壤水分势是描述土壤中水分吸引力的指标,水分势越大,非饱和土的入渗系数越小。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压滤法、耐压沉降法、静态法和动态法等。
压滤法是利用土样在一定压力下脱水,通过测量排水速度来计算入渗系数。
耐压沉降法是将土样置于水槽中,在一定压力下进行浸泡,通过测量土样的沉降量来计算入渗系数。
静态法是将土样置于水槽中,通过测量土样上方和下方的水位变化来计算入渗系数。
动态法是将水以一定速率注入土样,通过测量注水量和土样上方水位变化来计算入渗系数。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土壤保育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入渗系数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为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提供依据。
在农业生产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灌溉和排水,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输送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策略提供依据。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还可以用于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中。
在地质工程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文效应。
在环境工程中,入渗系数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为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非饱和土入渗系数是描述土壤对水分入渗能力的重要参数,其测定和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第六章非饱和土的渗透性
13
2.气相的渗透系数
透气性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
当有效饱和度Se用基质吸力表达时,可以得出:
对压实土的透气性曾进行过一些研究。透气性系数ka系随土的含水量或饱和 度的增加而减小。空气和水的渗透系数ka和kw是用同一个土试样在小压力梯 度下引起的稳态流动条件下测定的。在接近最优含水量时,透气性系数ka急 剧降低。在最优含水量这一点上,气相变成封闭的。同时,空气通过水扩散 而发生流动。高粘粒含量土的气封闭阶段的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优含水量。
很多人都试图尝试经验预测非饱和土的渗 透性函数。这些方法都利用了土的饱和渗 透系数和土 — 水特征曲线。随着土 — 水特 征曲线方程的精确化,同样的对渗透性函 数的系数的预测也越来越可靠。 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函 数:( 1 )经验公式,和( 2 )统计学模型。 使用经验公式需要一些实测的渗透数据。 当已知饱和渗透系数 k s 和土—水特征曲线 时,可以使用统计学模型来预测渗透性函 数。
1973
k k s exp s
Davidson 等 1969
25
3.利用SWCC预测非饱和土的渗透性函数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k 的经验公式。
公式 参考 Brooks 和 Corey 1964
k ks
,当
aev
n
k r / aev
8
k ( ) k s s
n
a k (s) n s b
1. 广义达西定律 对饱和土来讲,砂性土的导水率肯定大于粘性土;在非饱 和土中,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砂性土的导水率反而 要比粘性土小。
通过非饱和土的水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线性比例关系,而渗 透系数是一常数,这与饱和土中的情况相同。
《水利学报》被EI收录论文目录(精品)
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水利学报》2004年被EI收录论文目录《水利学报》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之一(非核心)。
经检索,2004年《水利学报》共有185篇论文被收录,约占全部论文数的73%。
为便于作者和读者查找,现将被收录的论文名称及收录编号(Accession Number)列于后,供参考。
详细信息请通过有关网站或向该公司了解。
美国工程信息公司的网址:第1期泥沙静水沉降阻力系数…………………………………………………李大鸣吕小海焦润红(***********)考虑权重折衷系数的模糊识别方法及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王本德于义彬王旭华刘金禄(***********)入汇主河的泥石流龙头运动机理研究………………………………陈春光姚令侃杨庆华(***********)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试验研究……………………彭世彰索丽生(***********)一、二维嵌套模型在河口工程中的应用…………………………郑国栋黄东赵明登荣小红(***********)泥沙起动条件的非线性理论………………………………何文社曹叔尤雷孝章刘兴年(***********)泥石流入汇主河情况下交汇口附近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郭志学余斌曹叔尤方铎(***********)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龙腾锐姜文超何强(***********)海绵吸收层法在坝-库水瞬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邱流潮金峰王世廷(***********)堤防非稳定渗流几个关键值的经验公式……………………毛昶熙段祥宝蔡金榜户朝望(***********)施加聚丙烯酰胺后坡长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刘纪根雷廷武蔡强国(***********)软岩筑面板堆石坝的坝体断面分区研究………………………………徐泽平邵宇梁建辉(***********)饱和尾矿料静、动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阮元成郭新(***********)U形渡槽结构静动力分析…………………………………………张伯艳刘云贺陈厚群(***********)安置区移民安置适宜性评价——以雅安市雨城区为例……倪九派张江平魏朝富谢德体(***********)第2期明渠交汇口三维水力特性试验研究……………………………茅泽育赵升伟张磊黄继汤(***********)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宏观趋势研究……………………………许炯心(***********)输水管线中弯管局部阻力的相邻影响……………………贺益英赵懿珺孙淑卿毛世民(***********)强潮河口上游建库引水后的再造床过程……………………………………陆永军李浩麟(***********)积雪最低含水饱和度的野外测定……………………周石硚中尾正义桥本重将成田英器(***********)水面散热的焓差公式及其应用……………………………………………………………赵振国(***********)室内动力模型试验中辐射阻尼效应的模拟……………………………王海波涂劲李德玉(***********)基于特征的轴流泵叶轮自动建模…………………………王海松王福军张志民刘自贵(***********)水文模型参数优选遗传算法的应用………………………………陆桂华郦建强杨晓华(***********)输水系统非正常调节时的动态仿真研究……………………钟登华熊开智崔广涛成立芹(***********)重力坝设计新思路………………………………………………………………孙君森林鸿镁(***********)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间接方法研究进展………………………刘建立徐绍辉刘慧(***********)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刘晓英林而达(***********)防洪体系超标洪水综合风险分析…………………………………………汪新宇张翔赖国伟(***********)地下水文预测中BP网络的模型结构及算法探讨……………屈忠义陈亚新史海滨魏占民(***********)第3期抗震钢筋对高拱坝抗震性能的影响……………………………………郭永刚涂劲陈厚群(***********)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黄真理李玉梁李锦秀陈永灿(***********)面板堆石坝动力分析方法比较研究……………………………………吴兴征栾茂田周晓光(***********)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涌波的反射和绕射……………………………………刘峰胡非(***********)基于能量指标的结构形式最优控制设计……………………谢能刚孙林松郭兴文王德信(***********)调水渠网非恒定流的线性变换求解方法………………………………………杨开林白正裕(***********)内加强月牙肋三岔管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刘沛清屈秋林王志国张红梅(***********)隔河岩和高坝洲梯级电站水库联合调度方案研究……………………………陈洋波胡嘉琪(***********)水轮发电机组最佳开机规律研究与实践……………………………张江滨解建仓焦尚彬(***********)论雨水集蓄利用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朱强李元红(***********)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金菊良魏一鸣丁晶(***********)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孙大松刘鹏夏小和王建华(***********)第4期水库水沙联合调度多目标决策模型………………………………………彭杨李义天张红武(***********)双层地基一维非线性固结的DQM解…………………………王宏志陈仁朋周万欢陈云敏(***********)GIS在三峡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井立阳张行南王俊程海云(***********)混凝土受压疲劳特性及损伤本构模型………………………………李庆斌吕培印张立翔(***********)多指标半结构性模糊评价法在水利工程后评价中的应用……………………陈守煜李庆国(***********)基于Hessian矩阵的模糊优选BP算法及其应用………………………………刘金禄陈守煜(***********)水工模型试验关于表面张力影响的波速论证……………………………………赵德志李焱(***********)秦淮河流域数字水文模型及其应用……………………………………王建群张显扬卢志华(***********)降雨条件下坡地水分转化特征实验研究………………………………………李裕元邵明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未确定风险分析…………………………………李如忠汪家权钱家忠(***********)新疆阿图什哈拉峻地区地下水系统模型研究…………………………高佩玲雷廷武张石峰(***********)用粒径的数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张季如朱瑞赓祝文化(***********)污水灌溉系统中氮磷转化运移的试验研究………杨金忠 N.Jayawardane J.Blackwell陆垂裕(***********)单桩性状的可视化仿真…………………………………………黄雨叶勇庚叶为民唐益群(***********)第5期基于不完全分形理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王康张仁铎王富庆(***********)黄河中游地区淤地坝减洪减沙及减蚀作用研究…………………冉大川罗金华刘斌王宏(***********)区域产业用水系统的协调度分析……………………………雷社平解建仓黄明聪陈鸿起(***********)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物元评价方法…………………………………………………王广月刘健(***********)黄土区坡面侵蚀时空分布与上坡来水作用的实验研究……王文龙雷阿林李占斌唐克丽(***********)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数值模拟研究…………………………杨忠超邓军杨永全张建民(***********)小波分解与变换法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吴东杰王金生滕彦国(***********)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黄土区陡坡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试验研究………………………………郑良勇李占斌李鹏(***********)横流中有限宽窄缝射流的旋涡结构………………………………………………姜国强李炜(***********)基于粗糙集的杭州湾含沙量遥感模型…………………………宋立松陈武向卫华陈彩妮(***********)采砂对河床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毛野黄才安(***********)基于GIS的分布式托普卡匹水文模型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刘志雨(***********)第6期黄河河口水沙运动的二维数学模型…………………………李东风张红武钟德钰吕志咏(***********)大区域地下水模拟的理论和方法……………………………………………张祥伟竹内邦良(***********)基于应力空间变换的原状软土本构模型………………………刘元雪施建勇尹光志陆新(***********)碾压混凝土坝诱导缝的断裂分析……………………………………宋玉普张林俊殷福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湿地水文及临界条件的模拟研究…………贾忠华罗纨周晓夏刘晓宁(***********)拱坝有缝坝体-坝基系统的非线性抗震分析……………………宋战平李宁陈飞熊陈厚群(***********)水泥含量和养生时间对合成模型冰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李志军王永学王喜文李广伟(***********)基于作物水盐生产函数的咸水灌溉制度确定方法……………………………王仰仁康绍忠(***********)不流动水对黄土包气带溶质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王金生王国华李书坤王丽(***********)基于GIS格网模型的洪水淹没分析方法………………………………丁志雄李纪人李琳(***********)用模拟退火算法估计水质模型参数…………………………………………王薇曾光明何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Bossel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宋松柏蔡焕杰(***********)宾汉体浆液扩散半径的研究及应用……………………………………杨秀竹王星华雷金山(***********)第7期黄河三角洲海岸强侵蚀机理及治理对策……………………………陈沈良张国安谷国传(***********)多尺度有限元法在地下水模拟中的应用………………………薛禹群叶淑君谢春红张云(***********)考虑环流横向输沙及海岸变形的平面二维扩展数学模型……………………钟德钰张红武(***********)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非线性布西尼斯克方程的直线解法及渗透系数反演计算……………闵涛周孝德冯民权(***********)考虑物理状态变化的砂土本构模型………………………………………………罗刚张建民(***********)水泥搅拌土防渗墙无损检测标准的试验研究…………………王建华蔡靖张献民闫海新(***********)改进的输出系数法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蔡明李怀恩庄咏涛王清华(***********)裂隙化硬岩洞室围岩稳定概率分析方法……………………………苏永华何满潮刘晓明(***********)基于物理成因概念的水文系统模型及其应用……………………秦毅沈冰李怀恩曹光明(***********)山东淄博裂隙岩溶水中污染物运移的数值模拟及治污措施…………………………………………………………………………………………………………………………郭飞朱学愚刘建立朱俊杰(***********)改变土壤含水量影响的冬小麦根和冠生长动态模型………杨贵羽罗远培李保国陈晓远(***********)湿地保护范围的量化确定方法…………………………………………………苏玉明赵勇胜(***********)堤防盖重压渗可视化设计系统…………………………………………………刘川顺黄站峰(***********)堵港蓄淡水库水体淡化预测研究……………………………毛献忠陈甫源余祈文朱小敖(***********)三峡水库动态汛限水位与蓄水时机选定的优化设计……………刘攀郭生练王才君周芬(***********)第8期黄河中下游水沙的时空调度理论与实践…………………………………………………李国英(***********)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及其演变趋势…………………………王浩秦大庸王岩王芳(***********)X型宽尾墩与阶梯溢流坝联合消能的三维流场数值模拟……………张挺伍超卢红郑治(***********)灌溉明渠自动控制设计方法研究……………………………………阮新建袁宏源王长德(***********)等宽明渠交汇口水流一维数学模型………………………………茅泽育罗昇赵升伟张磊(***********)城陵矶洪水抬高原因分析………………………………………徐贵黄云仙黎昔春方春明(***********)基于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河流水沙数学模型………………………………陈绪坚胡春红(***********)非淹没丁坝附近三维水流运动特性的研究………………………周宜林道上正规桧谷治(***********)渭河下游河流离子含量与水沙变化间的关系分析…………程东升许炯心王兆印王随继(***********)橡胶坝蓄水工程对城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评价…………罗长军韩建秀卢冰李志勇(***********)潮汐水域电厂温排水的水流和热传输准三维数值模拟………………………郝瑞霞韩新生(***********)防洪模拟中的地形自适应网格生成技术………………………………………马建明陆吉康(***********)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波浪作用下污染物的混合与离散……………………………………袁德奎林斌良陶建华(***********)重力坝的塑性极限分析法………………………………………………王均星李永明李泽(***********)γ透射法测量土壤含水量的层间分辨率实验研究……………………王文焰张建丰汪志荣(***********)第9期潼关高程对渭河河床演变的影响………………………………………王兆印李昌志王费新(***********)三门峡水库运行模式对黄河下游水环境的影响………………………韦洪莲倪晋仁王裕东(***********)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德鲁克-普拉格岩石强度准则的修正……………曹文贵赵明华刘成学(***********)冲积河流混合活动层内床沙级配变化的动力学基本方程……………钟德钰张红武王光谦(***********)滴灌系统运行方式对砂壤土水氮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李久生张建君饶敏杰(***********)大型压缩试验在堆石坝应力变形分析中的应用………………………………张丙印李全明(***********)基于稳健统计学的水盐空间变差函数逼近方法………………陈亚新徐英魏占民史海滨(***********)模拟水质突跃问题的三种二阶高性能格式………………………丁玲逄勇吴建强李一平(***********)静止环境中垂直平面浮力射流稳定性与混合特性数值模拟…………………曾玉红槐文信(***********)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模型研究…………………………………马振民武强付守会(***********)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与神经网络耦合的岩溶泉预报模型……………陈南祥黄强曹连海(***********)饱和地基在轴对称动力荷载下的振动分析………………………………蔡袁强孟楷徐长节(***********)考虑土应变软化及剪胀特性的大应变球孔扩张的问题……………汪鹏程朱向荣方鹏飞(***********)网格尺寸对拱坝等效应力分析的影响………………………李同春陈会芳章杭惠王仁坤(***********)水电站过渡过程计算中的反击式水轮机边界条件及迭代收敛条件…………………………………………………………………………………………………………………………阮文山杨建东李进平(***********)高浓度泥浆输送管道阻力及输送能力研究……………………孙东坡王二平严军许继钢(***********)煤层开采对岳城水库安全运行的影响……………………………武雄杨健段庆伟王俊杰(***********)多沙河流中石油类污染物迁移的一维数学模型Ⅰ.吸附模型……………………黄廷林任磊(***********)第10期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董哲仁(***********)基于动接触力法的拱坝坝肩抗震稳定有限元分析……………………张伯艳陈厚群涂劲(***********)地下水非平稳随机模型及空间变异性与非均匀性相互关系研究的展望……………………………………………………………………………………………………………廖华胜李连侠 LI Shu-guang(***********)含水层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过程数据的直线图解分析法…………郭建青李彦王洪胜马健(***********)混凝土试件细观结构的数值模拟………………………………………马怀发陈厚群黎保琨(***********)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位特征空间变异性研究……………………………陈晓宏张蕾时钟(***********)城市产业结构偏水度评价方法研究………………………………袁少军王如松胡聃孙江(***********)阶梯-深潭的形成及作用机理………………………………………………………徐江王兆印(***********)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郑德风王本德(***********)局部开孔防浪堤对斜向波反射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李玉成刘洪杰董国海(***********)非均质材料温度场的有限元算法…………………………………………………………张国新(***********)声学多普勒流速仪盲区数据处理及其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新型高阶Boussinesq水波方程………………………………………刘忠波孙昭晨张日向(***********)排水条件下饱和土壤中镉运移实验及数值模拟………………………冯绍元齐志明王亚平(***********)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郭忠升邵明安(***********)博斯腾湖湖流及矿化度分布研究………………………………韩龙喜张防修张芃刘协亭(***********)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经济指标的综合主成分分析…………………………姚杰郭宗楼陆琦(***********)第11期黄河下游水沙复杂变化与河床的调整……………………………………………………曹文洪(***********)基于需水和输配水模拟与节水多准则分析的DSS模型应用研究………………………………………………………………………………………………………………许迪李益农刘钰 J.M.Goncalves(***********)利用DEM作为辅助信息推定大区域地下水初始流…………场朱奎张祥伟夏军牛存稳(***********)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计算中考虑土的各向异性……………………殷宗泽张坤勇朱俊高(***********)基于性能曲面拟合的泵站优化调度分析……………………龙新平朱劲木刘梅清周龙才(***********)协方差矩阵上-下三角分解法在区域土壤水盐条件模拟的应用………………………………………………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徐英陈亚新史海滨魏占民(***********)泥石流堵江影响因素试验研究…………………………………郭志学曹书尤刘兴年方铎(***********)堤基渗流无害管涌试验研究…………………………………毛昶熙段祥宝蔡金傍茹建辉(***********)膨胀土的承载强度特征与机制………………………………孔令伟郭爱国陈善雄刘观仕(***********)随机地震荷载下黏性土残余应变的半经验计算公式……………………袁晓铭孟上九孙锐(***********)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土中孔扩张问题精确相似解…………………………汪鹏程朱向荣(***********)黄河河口潮流和泥沙淤积过程数值分析研究………………李东风张红武钟德钰吕志咏(***********)饱和土层中瑞利波的传播特性…………………………………………夏唐代颜可珍孙鸣宇(***********)基于并行遗传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参数优化率定方法………………武新宇程春田赵鸣雁(***********)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在渠道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王涛吴小钰曾红专韩丽屏(***********)混凝土构件锈蚀胀裂时的钢筋锈蚀率…………………………………………赵羽习金伟良(***********)水库防洪预报调度的风险分析…………………………………………………姜树海范子武(***********)夏玉米田蒸发蒸腾量与棵间蒸发的试验研究……………………王健蔡焕杰陈风陈新民(***********)风化花岗岩开挖弃料配制三峡二期围堰防渗墙材料…………………李青云张建红包承纲(***********)降雨条件下坡面薄层水流速度研究……………………………夏卫生雷廷武刘春平赵军(***********)茅坪溪土石坝安全复核…………………………………………朱晟曹广晶张超然周良景(***********)第12期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理论创新及研究重点………………康绍忠胡笑涛蔡焕杰冯绍元(***********)跳回失稳研究……………………………………………………………杜效鹄段云岭王光纶(***********)混沌水文时间序列区间预测研究…………………………………………丁涛周惠成黄健辉(***********)边坡及挡土墙变形局部化分析………………………………冯吉利孙东亚丁留谦隋允康(***********)突扩突缩式内流消能工的数值模拟研究………………………张建民许唯临刘善均王韦(***********)湖底地形对风生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张发兵胡维平秦伯强(***********)生态用水的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杨爱民唐克旺王浩刘小勇(***********)堤基渗流管涌发展的理论分析………………………………毛昶熙段祥宝蔡金傍茹建辉(***********)2005年4月SHUILI XUEBAO第36卷第4期动水环境中有限宽窄缝湍射流的水力特性研究………………………姜国强李炜陶建华(***********)双局部行进波对流的时空结构…………………………………宁利中原田义文八幡英雄(***********)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损伤的解析解……………………………郑建军周欣竹 LI Chun-qing(***********)上拔荷载作用下扩展基础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刘文白周健(***********)黄河干流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的评判和调控…………………………………蒋晓辉刘昌明(***********)细沟水蚀动态过程的稳定性稀土元素示踪研究………………………雷廷武张晴雯赵军(***********)GIS支持下的城市暴雨积水计算的可视化……………………张书亮曾巧玲姜永发方立刚(***********)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研究………………………杨杰胡德秀吴中如(***********)水库防洪调度多目标模糊群决策方法…………………………………………侯召成陈守煜(***********)饱和砂土地基中地下管线的振动台试验数值模拟分析………邹德高孔宪京娄树莲张涛(***********)。
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第23卷 第2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22):3861~38652004年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 .,20042004年3月10日收到初稿,2004年6月2日收到修改稿。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0205)资助项目。
作者 李永乐 简介:男,1957年生,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lyl@ 。
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李永乐1,2 刘翠然1,2 刘海宁1,2 刘慧卿1,2(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 450008)摘要 由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渗透特性明显不同于饱和土,并且试验难度较大。
利用特制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直接测定奠定了基础。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土体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围压-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围压条件下质量含水量-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其关系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出了相应的拟合函数。
关键词 土力学,非饱和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拟合分类号 TU 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2-3861-05TESTING STUDY ON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OF UNSATURATED SOILLi Yongle 1,2,Liu Cuiran 1,2,Liu Haining 1,2,Liu Huiqing 1,2(1Key Laboratory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2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For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unsaturated soil behaviors ,there lies a great difference in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nsaturated soil and saturated soil. It is difficult to perform test of unsaturated soil because of many factors. With the special triaxial instrument of unsaturated soil ,the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oil of the dyke of Yellow River are tested and studied ,which sets up a basis for direct measuring the coefficient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relation and changing law between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and the relation and changing law of water content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are obtained. The relation curves are fitted to deduce correspondent fitting functions.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unsaturated soil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testing study ,fitting 1 概 述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多种特殊的土体,这些土体多处于非饱和状态,也就是其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不完全被液体充填。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lg
图2
Toyoura 砂孔隙分布的分 形模型及其导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
图3
由 Hanford 冰川土水分特征曲线得到的孔隙分布分维及其导出的渗透系数
[8]
Hanford 冰川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实验结果如图 3(a)所示 ,从图 3(a)中得到 Hanford 冰川土样 0_099 和 2_1637 孔隙分布的分维 D 分别为 2.38 和 2.18,进气值分别为 44kPa 和 11kPa。将以上参数代入 到式(14)可以算出非饱和 Hanford 冰川土的渗透系数。 Hanford 冰川土样 0_099 的饱和体积含水量θs 和残 余体积含水量θr 分别为 0.338 和 0.039。Hanford 冰川土样 2_1637 的饱和体积含水量θs 和残余体积含水 量θr 分别为 0.303 和 0.025。非饱和 Hanford 冰川土的渗透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如图 3(b) 所示,图 3(b)中的结果表明由水分特征曲线得到的分维与进气值用来计算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同样是可 行的。 图 2 和图 3 的结果说明,由孔隙分布得到的分维和对应于最大孔径的进气值能用来准确计算非饱和土 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同样地,由水分特征曲线得到的分维和进气值也能准确地计算非饱和土的渗 透系数。
式中:R 是土体中孔隙的最大孔径。
(5)
非饱和土的水分分布往往是先充填在孔径小的孔隙中, 随着饱和度增大, 水分渐渐地向大孔隙中移动, 当最大孔径的孔隙中充满水时,土体基本饱和,此时的吸力为非饱和土的进气值,非饱和土的进气值是土 体孔隙中开始出现气泡时的吸力,与土体孔隙的最大半径有关。根据 Young_Laplace 公式得到非饱和土的 吸力和进气值与孔径的关系
-D
(1)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
TES N G TUDY N TI S o PERM EABI TY ARACTEI S CS oF LI CH U TI UN S ATU RATED SoI L
LI ANG n . I Xi o Aimi L U a
( .c o l f c ietr vl n ie r , ig a g h nUnvri , inJa g i 4 0 9 Chn ; 1S h o Arhtcu eCiiE gn ei Jn g n sa iest Ja ,in x 3 0 , ia o ng y 3
o s tse n t de ,whc es u e meh d fr dr c au ig t e h da l o d cii f f i etd a d su d i ih st p a n w to o e t me s rn h y r ui c n u t t o i c vy u s trtd s i. c r igt h etr s l , h eain b t e trc ne t n y a l o d cii s n au ae ol Ac odn ot ets eut te rlt ewe n wae o tn dh d ui c n u t t i s o a r c vy
Ab t a t F rc mp e i n i e s y o n au a e o l e a ir , h r isa g e t f r n e i e me b l y s r c : o o l xt a d d v r i f s t r td s i b h v o s t e e l r a e e c n p r a i t y t u e i d i c a a trsi s e e n u s t r t d s i a ds t a e o l I i d f c l t e f r t s f n au ae o l e a s h r ce it t e n a u ae o l n au t d s i. t si i u t o p ro m t s t r t d s i b c u e c b w r e o u o n c o s W i e s e i l p a a u fse d e p g , e p r e b l y c a a trsi s f n au a e o l fma y f t r . t t p ca p r t so a y s e a e t e m a i t h r ce it s t td s i a h h a t h i c o u r
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第23卷 第2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3(22):3861~38652004年11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 .,20042004年3月10日收到初稿,2004年6月2日收到修改稿。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10205)资助项目。
作者 李永乐 简介:男,1957年生,博士,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专业,现任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环境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 :lyl@ 。
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李永乐1,2 刘翠然1,2 刘海宁1,2 刘慧卿1,2(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1) (2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郑州 450008)摘要 由于非饱和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其渗透特性明显不同于饱和土,并且试验难度较大。
利用特制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直接测定奠定了基础。
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土体在不同含水量下的围压-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围压条件下质量含水量-渗透系数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对其关系曲线模型进行了拟合,得出了相应的拟合函数。
关键词 土力学,非饱和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拟合分类号 TU 4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915(2004)22-3861-05TESTING STUDY ON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OF UNSATURATED SOILLi Yongle 1,2,Liu Cuiran 1,2,Liu Haining 1,2,Liu Huiqing 1,2(1Key Laboratory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2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 , Zhengzhou 450008 China )Abstract For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 of unsaturated soil behaviors ,there lies a great difference in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unsaturated soil and saturated soil. It is difficult to perform test of unsaturated soil because of many factors. With the special triaxial instrument of unsaturated soil ,the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unsaturated soil of the dyke of Yellow River are tested and studied ,which sets up a basis for direct measuring the coefficient of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relation and changing law between confining pressure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and the relation and changing law of water content an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 are obtained. The relation curves are fitted to deduce correspondent fitting functions.Key words soil mechanics ,unsaturated soil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testing study ,fitting 1 概 述在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多种特殊的土体,这些土体多处于非饱和状态,也就是其固体颗粒之间的孔隙不完全被液体充填。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
孙大松;刘鹏;夏小和;王建华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分析水分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参数,直接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代价较高,且直接测量的精度较差,因此间接估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成为很好的选择.分形理论适合用来描述多孔介质的结构和透水性.本文建立了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用分维和进气值表示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的理论表达式.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用分形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与试验结果一致.
【总页数】5页(P71-75)
【作者】孙大松;刘鹏;夏小和;王建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00;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210000;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11
【相关文献】
1.一维稳态流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垂直分布模型及其线性简化 [J], 程大伟;陈茜;安鹏;郭鸿;郑睿
2.基于统计模型的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函数研究 [J], 王晓峰;时红莲;唐志政;牛超颖
3.基于差分法及试验联合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方法 [J], 江明; 王世梅; 张兰慧; 刘凡
4.由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混合填料渗透系数 [J], 马洪波;师占宾;孙文
5.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试验与模型预测及验证 [J], 刘小文;罗海林;陈嘉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3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 BAO 第3期收稿日期:2002-1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24)作者简介:孙大松(1967-),男,江苏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力学、公路路基处理和设计等工作。
文章编号:0559-9350(2004)03-0071-05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孙大松1,刘鹏1,夏小和2,王建华2(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江苏南京 210000;2.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上海 200030)摘要: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分析水分和物质迁移的重要参数,直接测量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代价较高,且直接测量的精度较差,因此间接估算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成为很好的选择。
分形理论适合用来描述多孔介质的结构和透水性。
本文建立了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用分维和进气值表示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的理论表达式。
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用分形模型计算得到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与试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渗透系数;非饱和土;分形;分维;水分特征曲线;孔隙分布;吸力中图分类号:P642.11文献标识码:A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是石油工程和环境工程中分析水、油和污染物迁移必不可少的重要参数。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试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土样在不同的含水量时的渗透系数差别较大。
即使在近饱和状态下(吸力介于0~1kPa )吸力的微小变化也能引起渗透系数改变1~3个量级[1]。
由于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对饱和度的依赖性大,造成测量的困难,特别是在低饱和度时,非饱和土渗透系数测量很费时间。
一般情况下,用实验方法测量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不太现实。
经验公式和理论预测成为确定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土体中水分运移与其孔隙结构密切相关,土体的孔隙是各向等性的,且可以视为均匀分布。
分形理论很适合表示土体的结构性状[2,3]。
徐永福和孙德安用分形理论表示了土体的孔隙分布,并建立了孔隙分布分维与非饱和土体导水系数间的相互关系[2]。
本文根据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了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并将理论表达式与已有的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进行比较,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公式。
1 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分形可以用来表示非饱和土的孔隙结构[2]。
分形孔隙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生成:假定一个立方块体的边长为单位长度1,被分成1/(r )3个边长为r 的次一级的小立方块体,从中拿走N 个次一级的小立方块;将剩下的1 (r )3-N 个次一级小立方块再分成1 (r )3个边长为r 2的次二级立方块体,从中拿走N [1 (r )3-N ]个次二级的小立方块,如此重复下去,直到孔隙的孔径为无穷小,这样就形成一个分形分布的孔隙结构。
根据分形理论,孔隙的孔径与其对应的个数有下面的关系[3]N =Cr-D (1)式中:C 为常数;r 为孔径;D 为孔隙分布的分维。
孔隙的体积V P 由V P =∫r 0(4πr 33)d N 算出,即V p =Ar3-D (2)DOI :10.13243/j .cn ki .slxb .2004.03.012式中:A =4πCD 3(3-D )。
土体的孔隙体积与孔径间相互关系可以用水银压入法测出来,如果孔隙体积与孔径在双对数坐标上回归线的斜率是κ,那么土体孔隙分布的斜率为D =3-κ(3) 为了与土体孔隙体积联系起来,非饱和土的含水量采用体积含水量。
体积含水量是土体中孔隙水的体积与土体体积的比值,土体中孔隙水的体积可以用土体孔隙体积表示。
根据式(2),介于孔径r ※r +d r 中孔隙水体积可以表示为d Λ=4πr 23d N (4)式中:Λ=θ-θr ,是相对体积含水量;θ和θr 分别是体积含水量和残余体积含水量。
残余体积含水量是土体中被土粒吸附的水分占孔隙水的百分含量。
由式(4)可以得到非饱和土的相对含水量和饱和土的相对含水量,分别表示为Λ=A r3-D ;Λs =A R 3-D (5)式中:R 是土体中孔隙的最大孔径。
非饱和土的水分分布往往是先充填在孔径小的孔隙中,随着饱和度增大,水分渐渐地向大孔隙中移动,当最大孔径的孔隙中充满水时,土体基本饱和,此时的吸力为非饱和土的进气值,非饱和土的进气值是土体孔隙中开始出现气泡时的吸力,与土体孔隙的最大半径有关。
根据Young _Laplac e 公式得到非饱和土的吸力和进气值与孔径的关系ψ=2σcos αr ;ψe =2σcos αR (6)式中:ψ和ψe 分别是非饱和土的吸力和进气值;σ是表面张力;α是接触角。
将式(6)代入式(5),得到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为S e =ψψe δ;δ=D -3(7)式中:S e =(θ-θr )/(θs -θr ),是非饱和土的有效饱和度,有效饱和度表示非饱和土孔隙中能流动的水分与饱和土孔隙中能流动的水分的比值;θs 为饱和土的体积含水量,其值等于土体的孔隙率。
式(7)是由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的水分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参数δ可以由孔隙分布的分维算出。
2 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非饱和土中的水流同样符合Darcy 定律,非饱和土体中的流速为[4] V =-r 2g c νd h d x(8)式中: V 是孔隙中的平均流速;r 是孔径;g 是重力加速度;ν是粘滞系数;c 是与孔隙几何形状有关的常数;h 是水头高度。
假定有沿x 方向上的长度为Δx 的孔隙,在x 处的孔径为r 1※r 1+d r 1,在x +d x 处的孔径为r 2※r 2+d r 2,那么单位时间内通过这个孔隙的流量q 为[5]d q =βr 2e (r 1,r 2,ρ)A e (r 1,r 2,ρ)d h d x d r 1d r 2(9)式中:β是与孔隙介质有关的常数;r e (r 1,r 2,ρ)是孔隙的有效孔径,是指可以让水通过的孔隙半径;A e (r 1,r 2,ρ)是孔隙的有效截面积,是实际水流的面积;ρ是在有效饱和度S e 时充满水的孔隙的最大孔径。
根据Darcy 定律,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k (S e )为k (S e )=q d h d x =β∫ρ0∫ρ0r 2e (r 1,r 2,ρ)A e (r 1,r 2,ρ)d r 1d r 2(10) 非饱和土的相对饱和度k r (=k (S e ) k s ,k s 是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可以写为k r =∫ρ0∫ρ0r 2e (r 1,r 2,ρ)A e (r 1,r 2,ρ)d r 1d r 2∫R 0∫R0r 2e (r 1,r 2,ρ)A e (r 1,r 2,ρ)d r 1d r 2(11) 假定孔隙在土体中是均匀和随机地分布,孔隙的有效截面积表示为A e (r 1,r 2)d r 1d r 2=f (r 1)f (r 2)d r 1d r 2(12)这里f (r )是孔隙分布函数。
孔隙的有效孔径为[5]r e =r ∫ρ0∫ρ0A e (r 1,r 2)d r 1d r 2∫R 0f (r 1)d r 112=r Λ1 2(13) 将式(6~7)、式(12、13)代入式(11),得到用有效饱和度表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的表达式k r =S λe ;λ=3D -11D -3(14) 将式(7)代入式(14),得到用吸力表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的表达式为k r =ψψeη;η=3D -11(15) 式(14)和式(15)是由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导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表达式,式中参数D 和ψe 具有物理意义,都可以由简单的实验确定。
图1 非饱和冰川土的孔隙分布的分维、最大孔径及由孔隙分布预测的水分特征曲线与试验结果的比较Watabe 等人给出的用水银压入法测出了冰川土的孔隙分布和对应土体的水分特征曲线[6]。
试验结果表示在图1中,图1(a )中V T 是土体孔隙的总体积,V (<r )是孔隙半径小于r 的孔隙累积体积。
从图1(a )中可以看到在双对数坐标中冰川土的孔隙体积与孔径呈直线关系,即冰川土的孔隙分布符合分形模型。
土样S _02、S _03和S _04的孔隙分布的分维D 分别为2.66、2.63和2.51,对应土样的最大孔隙半径分别0.0125mm 、0.06mm 和0.006mm 。
水的表面张力σ为0.075kPa mm ,假定接触角α为0,由Young _Laplace 公式(式(6))可以算出与最大孔隙半径对应的进气值,土样S _02、S _03和S _04的进气值ψe 分别为12.5kPa 、2.5kPa 和25kPa 。
已知孔隙分布的分维和进气值,根据式(7)可以算出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
非饱和冰川土水分特征曲线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于图1(b )中,根据式(7)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由孔隙分布得到的参数,即分维和最大孔径对应的进气值与由水分特征曲线回归得到的参数是相等的,因此可以认为非饱和土的孔隙分布与水分特征曲线是等价的。
这样为用水分特征曲线确定分维和进气值提供了依据,即在没有测量孔隙分布的情况下,同样可以根据水分特征曲线来确定孔隙分布的分维与进气值。
3 试验验证Uno等人用空气压入法测出了日本标准砂Toyoura砂的孔隙分布[7],Toyoura砂的孔隙分布表示在图2(a)中,由图2(a),Toyoura砂孔隙分布的分维D为1.67,最大孔隙半径为0.09mm。
水的表面张力σ为0.075kPamm,由式(8)可以算出非饱和Toyoura砂的进气值ψe为1.67kPa。
根据非饱和Toyoura砂的孔隙分布的分维和进气值可以算出非饱和Toyoura砂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
非饱和Toyoura砂的水分特征曲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在图2(b)中,采用图2(a)中的分维和进气值,非饱和Toyoura砂的水分特征曲线的计算结果是由式(7)算出的。
Toyoura砂的饱和体积含水量θs和残余体积含水量θr分别为0.425和0。
从图2(b)中可以看出非饱和Toyoura砂的水分特征曲线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非饱和Toyoura砂的渗透系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在图2 (c)中,采用了图2(a)中的分维,非饱和Toyoura砂渗透系数的计算结果式由式(14)算出的。
图2(c)中的对比结果表明,由式(14)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图2中的结果表明,由非饱和土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得到的水分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的表达式是正确的。
图2 Toyoura砂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及其导出的水分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图3 由Hanford冰川土水分特征曲线得到的孔隙分布分维及其导出的渗透系数Hanford冰川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实验结果如图3(a)所示[8],从图3(a)中得到Hanford冰川土样0_ 099和2_1637孔隙分布的分维D分别为2.38和2.18,进气值分别为44kPa和11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