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合集下载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遥感原理与应用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名词解释:1、电磁波(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其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磁场。

)变化电场和磁场的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内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2、电磁波谱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就能得到电磁波谱。

3、绝对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

4、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5、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

6、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下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能量之比。

7、热惯量由于系统本身有一定的热容量,系统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导热能力,所以当系统被加热或冷却时,系统温度上升或下降往往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性质称为系统的热惯量。

(地表温度振幅与热惯量P成反比,P越大的物体,其温度振幅越小;反之,其温度振幅越大。

)8、光谱反射率ρλ=Eρλ/ Eλ(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9、光谱反射特性曲线按照某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

填空题: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T和波长λ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λ乘绝对温度T 是常数。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5、大气层顶上太阳的辐射峰值波长为μm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1、绝对黑体的(②③)①反射率等于1 ②反射率等于0 ③发射率等于1 ④发射率等于0。

2、物体的总辐射功率与以下那几项成正比关系(②⑥)①反射率②发射率③物体温度一次方④物体温度二次方⑤物体温度三次方⑥物体温度四次方。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

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空间分辨率:或称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区分和辨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数字图像待分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处理与分析等组成部分。

2.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微波。

3.陆地卫星采用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携带的传感器主要有MSS、RBV、TM/ETM/ETM+,影像幅宽为185km,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

SPOT-5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主要为HRV、HRG、HRS,影像空间分辨率最最高为10m,而 Quickbird影像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则高达0.61m。

4.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调、阴影、图型、纹理、布局等。

5.在可见光波段地物的电磁辐射以反射为主,在热红外波段地物电磁辐射主要表现为热辐射,色调在可见光图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反射率,而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地表温度。

6.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变换三大类。

其中,图像校正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对比度变换又称反差增强,主要有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二种方法;主成份分析又称 K—L变换,主要作用为信息压缩、去相关(信息分离)。

7.航空图像为中心投影,投影误差主要与地面起伏、像径、航高相关,图像像主点的投影误差为 0,投影误差最大部位位于图像边部。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航空遥感B. 航天遥感C. 地面遥感D. 海洋遥感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资源调查B. 环境监测C. 城市规划D. 个人娱乐答案:D3. 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图像分辨率B. 提高图像的可读性C. 减少图像的噪声D. 改变图像的颜色答案:B4.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分辨率C. 空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B5.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影响B. 地形起伏C. 传感器误差D. 光照变化答案:C6. 以下哪种传感器不是主动式传感器?A. 激光雷达B. 合成孔径雷达C. 红外扫描仪D. 多光谱相机答案:D7. 遥感图像分类中,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是否需要训练样本B. 是否使用机器学习算法C. 是否依赖于先验知识D. 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答案:A8. 以下哪种云平台不是遥感数据常用的云存储平台?A. Google Earth EngineB. Amazon Web ServicesC. Microsoft AzureD. Dropbox答案:D9.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湿度监测D. 农作物价格预测答案:D10. 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散射B. 大气吸收C. 大气折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环境监测?A. 森林火灾监测B. 水质监测C. 城市热岛效应D. 沙漠化监测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传感器的性能B. 大气条件C. 地形起伏D. 光照条件答案:A, B, C, D3. 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特征提取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 土地利用分类B. 城市扩展分析C. 交通流量监测D. 灾害风险评估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作物产量预测C. 病虫害监测D. 土壤湿度监测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宏观尺度的监测,不能用于微观尺度的监测。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基础性试题及解析

《遥感原理与应用》一、单项选择题(22 分)1.L andsat 卫星传感器TM 主题绘图仪有()个波段。

【基础类】A.5B.6C.7D.82.I KONOS-2 遥感传感器是()CCD 推扫式成像。

【基础类】A.单线阵B.双线阵C.三线阵D.面阵3.遥感技术是利用地物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或()辐射特征来判断地物目标和自然现象。

【基础类】A.反射发射B.干涉衍射C.反射干涉D.反射衍射4.T M6 所采用的10.4~12.6um 属于()波段。

【基础类】A.红外B.紫外C.热红外D.微波5.彩红外影像上()呈现黑色,而()呈现红色。

【基础类】A.植被 B.水体 C.干土 D.建筑物6.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基础类】A.太阳高度角 B.不同的地理位置C.卫星高度D.成像传感器姿态角7.红外姿态测量仪可以测定()。

【基础类】.航偏角 B.俯仰角 C.太阳高度角 D 角8.下面遥感卫星影像光谱分辨率最高的是()。

【基础类ndsat-7ETM+B.SPOT5C.IKONOS-2D.MODIS9.下面采用近极地轨道的卫星是()。

【基础类】ndsat-5B.SPOT5C.神州7 号D.IKONOS-210.下面可获取立体影像的遥感卫星是()。

【基础类】ndsat-7B.SPOT 5C.IKONOS-2D.MODIS11.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征有()。

【基础类】A.ft体前倾B.高差产生投影差C.比例尺变化D.可构成立体像对12.通过推扫式传感器获得的一景遥感影像,在()属于中心投影。

【基础类】A.沿轨方向B.横轨方向C.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方向D.任意方向13.SPOT1-4 卫星上装载的HRV 传感器是一种线阵()扫描仪。

【基础类】A.面阵B.推扫式C.横扫式D.框幅式14.()只能处理三波段影像与全色影像的融合。

【基础类】A.IHS 变换B.KL 变换C.比值变换D.乘积变换15.下列软件中,属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的是()。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是基于什么原理获取地表信息的?A. 声波传播B. 电磁波传播C. 重力波传播D. 热辐射传播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卫星遥感与航空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分辨率B. 覆盖范围C. 观测时间D. 观测成本答案:B4. 遥感图像中,红色通常代表什么?A. 植被B. 水体C. 城市建筑D. 土壤答案:A5. 以下哪种传感器可以用于夜间观测?A. 多光谱传感器B. 红外传感器C. 紫外传感器D. 可见光传感器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森林火灾。

(对)2. 遥感数据不需要经过任何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

(错)3.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考古研究。

(对)4. 遥感技术只能获取地表的静态信息。

(错)5.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冰川变化。

(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生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作物产量估算等。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对农田的植被覆盖度、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可以提供城市发展的历史数据,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扩张的趋势,监测城市环境变化,评估城市绿化状况,以及进行城市交通流量分析等。

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实时监测大范围的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率变化、水资源分布、污染源扩散等。

它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

4. 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实时信息,如地震、洪水、干旱等灾害发生后的地表状况,为救援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减少灾害损失。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维恩定律表明( )。

即随着温度的增加,其峰值辐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距离分辨率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灰度量化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下列不是遥感的优势的一项( )A.宏观性好 B.人为因素少,能客观地反映地表状况 C.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相比工作效率高,费用成本低 D.技术含量高,可以精确的反映地表状况,完全可以代替地面的调查 本题答案: 6、名词解释光谱反射率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本题答案:7、填空题电磁波的内在本性是具有波粒二象性。

在传播过程中它主要表现(),当辐射与其它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表现为()。

本题答案:8、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9、名词解释光谱分辨率本题答案:10、问答题遥感影像上岩层产状参数(包括倾向和倾角)的估计方法主要有哪些?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静态定位本题答案:12、问答题叙述多项式拟合法纠正卫星图像的原理和步骤。

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天线平均相位中心偏差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低通滤波本题答案:15、问答题叙述地物的光谱特性曲线与波谱响应曲线的关系和不同点。

本题答案:16、问答题试简要阐述ISODATA对比K-MEANS的不同点。

本题答案:17、名词解释SAR本题答案:18、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多项式纠正法注意事项不正确的是()A.多项式纠正法的精度与地面控制点(GCPlD.坐标ascii文本文件方式E.其他图像文件范围方式F.矢量界线裁切方式本题答案:26、填空题大气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对电磁辐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致使电磁辐射强度减弱,其光谱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完整)《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习题第一章遥感物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 遥感: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感知的一门探测技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3电磁波: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

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4电磁波谱:把各种电磁波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依次排列,就形成了电磁波谱5绝对黑体:能够完全吸收任何波长入射能量的物体6灰体:在各种波长处的发射率相等的实际物体.7绝对温度:热力学温度,又叫热力学温标,符号T,单位K(开尔文,简称开)8色温:在实际测定物体的光谱辐射通量密度曲线时,常常用一个最接近灰体辐射曲线的黑体辐射曲线作为参照这时的黑体辐射温度就叫色温.9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

10发射率: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辐射功率之比.1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12波粒二象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13光谱反射特性曲线:反射波谱曲线是物体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规律,以波长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的曲线。

问答题1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1 由普朗克定理知与黑体辐射曲线下的面积成正比的总辐射通量密度W随温度T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2 绝对黑体表面上,单位面积发射的总辐射能与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3 黑体的绝对温度升高时,它的辐射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

(4 好的辐射体一定是好的吸收体.(5 在微波段黑体的微波辐射亮度与温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电磁波谱由哪些不同特性的电磁波段组成?遥感中所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哪些?a。

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波、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玛射线等 b。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石榴石大多数为均质体,极沙数具异常消光的为非均质体。

本题答案:错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名词解释 多中心投影 本题答案: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 本题解析:用以表示具有多个投影中心的遥感图像的几何特性的一种投影方式 3、名词解释 图像平滑 本题答案: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 本题解析:消除各种干扰声,使图像高频成分消退,平滑掉图像的细节,使其反差降低,保存低频成分 4、填空题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不同可分为( )、( )、( );根据遥感工作波长分类可分为( )、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根据辐射源分类可分为( )和主动遥感。

本题答案: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 本题解析: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紫外遥感;被动遥感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5、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本题解析: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变,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6、填空题遥感影像的数据融合方法可分为三类:即()、()和()。

本题答案: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本题解析:基于像元(pixel)级的融合;基于特征(feature)级的融合;基于决策(decision)级的融合7、填空题彩色三要素分别指()、()、()。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遥感原理》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2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

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

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小题,共32分)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地面目标相互作用后能量可分为三部分,不包括下面哪种辐射()。

A.反射B.吸收C.透射D.发射2. NDVI= (Ch2 - Ch1)/(Ch2 + Ch1)指的是()。

A.比值植被指数B.差值植被指数C.差比值植被指数D.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3. 大气窗口是指()。

A.没有云的天空区域B.电磁波能穿过大气层的局部天空区域C.电磁波能穿过大气的电磁波谱段D.没有障碍物阻挡的天空区域4. 图像灰度量化用6比特编码时,量化等级为()。

A.32个B.64个C.128个D.256个5. 图像融合前必须先进行()。

A.图像配准B.图像增强C.图像分类6.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下列()影响并不改变太阳辐射的强度。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折射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7.黑体辐射是在特定温度及特定波长由理想放射物放射出来的辐射,其特点()。

A. 吸收率为0B.反射率为0C.发射率为0D.透射率为18.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中,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和解译者的经验,直接确定目标地物属性的,是下面哪种方法()。

A.直接判读法B.对比分析法C.信息复合法D.综合分析法9.计算植被指数NDVl,主要使用以红波段和下面哪个波段()。

A.紫外波段B.蓝色波段C.近红外波段D.绿波段10.以下不是高光谱遥感特点的有()。

A.它与多光谱遥感含义相同B.它可以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相对更连续的光谱段C.它需要面对海量数据处理问题D.它每个通道的波长范围比多光谱遥感要小得多。

11.探测植被分布,适合的摄影方式为()。

A.近紫外摄影B.可见光摄影C.近红外摄影D.多光谱摄影12.下面关于遥感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99年美国发射IKNOS,空间分辨率提高到1米。

B.加拿大发射RADARSAT卫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携带SAR的遥感卫星。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遥感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无法获取全球范围的数据b) 可以获取地表信息,不受地面条件限制c) 仅适用于农业领域d) 不需要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答案:b) 可以获取地表信息,不受地面条件限制2. 遥感技术中,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a) 获取遥感数据b) 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c) 分析遥感图像d) 操作遥感平台答案:a) 获取遥感数据3. 遥感技术中的遥感图像分为几种类型?a) 一种b) 两种c) 三种d) 四种答案:c) 三种4. 遥感技术常用的图像分类方法有哪些?a) 主成分分析b) 二值化c) 全色合成d) 目视解译答案:a) 主成分分析、b) 二值化、d) 目视解译5.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包括以下哪些领域?a) 农业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d) 交通运输答案:a) 农业、b) 水资源、c) 矿产资源、d) 交通运输第二部分:填空题1.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获取______的信息来进行地表观测和分析。

答案:电磁辐射2. 遥感技术中的遥感图像通常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答案:光学图像、雷达图像3. 遥感图像的______是指图像中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地物的大小。

答案:空间分辨率4. 遥感技术中的遥感数据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信息。

答案:光谱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5. 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答案:农作物监测、土壤质量评估、灾害监测第三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答案: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无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

无监督分类是指基于图像中像素的相似性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适用于目标不明确或类别较多的情况。

监督分类是指事先确定好一些代表不同类别的样本,并通过计算机算法将图像中的像素归类到这些类别中,适用于已知类别和样本的情况。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2、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

34、TMMSS图像有较大改进。

5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遥感原理与应用(2)--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遥感原理与应用(2)--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答案

武汉大学2011 —2012学年下学期《遥感技术应用及发展》试卷A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4分,共计40分)可见光遥感:运用地物物体对0.4-0.8微米波段反射特性进行遥感探测的技术地物波谱特性: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和辐射光谱的能力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对太阳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作用,把太阳光通过大气影响较小的波区称为。

反射率:反射光与入射光之比,它反映物体的特性方向反射:反射的光线方向有一定的方向性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运行中,卫星轨道面与太阳的连线不与地球随太阳公转而变化的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与地球相同而且轨道重合的卫星轨道重复周期:卫星进过一段飞行后回到上次飞行的轨道位置需要的时间。

轨道倾角:卫星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推扫式成像:成像面与卫星飞行垂直,随着卫星飞行而对地球表面成像的。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1、什么是遥感?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部分?答:使用某种传感器、远距离非接触感测目标特征信息的技术,它包括,目标的信息特征、目标信息传输、空间信息采集、地面接收与预处理、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与应用等6部分。

2、Landsat卫星轨道设计特点及目的什么?答: 1、近圆形轨道,目的是不同地区获得图像比例尺近似一致,卫星扫描镜扫描匀速,有利于图像衔接。

2、近极地轨道,目的是最大范围地观测地球;3、与太阳同步,目的:有利于以相同的太阳高度角对地面进行观测,卫星太阳能电池板有稳定的光照;4、可重复观测,目的是有利于对地物和自然现象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

3、引起遥感影像几何变形的因素有哪些?答:传感器成像方式、传感器内外方位元素变化、地球曲率、大气折光、地形起伏和地球自转等。

4、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简述遥感技术与本专业结合的前景。

要求: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遥感技术的应用谈个人的想法。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题答案及要点

《遥感原理》试题及答案要点(3-12)《遥感原理》试题三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多波段遥感: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2、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黑体的温度越高,其曲线的峰顶就越往左移,即往短波方向移动。

3、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

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

4、大气窗口;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里大气的投射率高,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5、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6、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7、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

8、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

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

9、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

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

10、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

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模拟试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专升本)阶段性作业1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单选题1. 遥感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

(6分)(A) GIS(B) RS(C) GPS(D) GNSS参考答案:B2.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_______。

(6分)(A) 粒子性(B) 周期性(C) 稳定性(D) 趋势性参考答案:A3. 若波长为300nm的波,频率为_______(1/s)。

(6分)(A) 1010(B) 1012(C) 1015(D) 1018参考答案:C4. 可见光波谱波段范围位于_______。

(6分)(A) 100~400nm(B) 400~700nm(C) 700~1000nm(D) 1000~1200nm参考答案:B多选题5. 小卫星主要特点有:_______(7分)(A) 体积大(B) 重量轻(C) 研制周期短(D) 成本高(E) 功能单一参考答案:B,C,E6. 以下哪些是吸收性气体:_______(7分)(A) 水汽(B) 臭氧(C) 氢气(D) 二氧化碳(E) 氦气参考答案:A,B,D7. 以下哪些属于遥感影像的“测量维”分辨力:_______(7分)(A) 空间分辨力(B) 波谱分辨力(C) 角度分辨力(D) 辐射分辨力(E) 极化分辨力参考答案:A,B,C,D,E8. 构成“地物识别的十项基本特征”,即:_______、形状、阴影、_______、纹理、图案、高程/深度、地形/地势、位置、相关布局。

(7分)(A) 尺寸(B) 角度(C) 色调/颜色(D) 背景(E) 分辨率参考答案:A,C判断题9. 陆地卫星进一步向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发展。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0. 大气散射中对大气分子产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分子散射随波长的增加快速减少。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解题思路:11. 电磁波是纵波。

(4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解题思路:12. 如果一个闭合的轮廓内灰度相对均一,或者只有简单的梯度,或者有相对均匀的纹理或图案,并且此外不包含明显的轮廓线,我们称这一闭合轮廓包围的区域成称为线状特征。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

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武汉大学2021―2021学年上学期《遥感原理与应用》试卷(A)学号:姓名:院系:专业: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20分)光的衍射;灰体;大气窗口;瞬时视场;静止轨道;近地点;辐射分辨率;训练样区;异轨立体;光谱响应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 下面哪种传感器的成像几何属于斜距投影?①画幅式相机② 成像光谱仪③ 侧视雷达④推扫式传感器2) 大气散射主要是在什么波段?①紫外线②可见光③红外线④ 微波3)同一时期的多光谱图像之间的运算可以消除地形对影像灰度影响的算法是?①加法②减法③除法④乘法4)在影像融合过程中,下列哪个处理是必须的?①影像匹配②影像增强③影像滤波④影像分类5)监督分类包括?①最大似然法②ISODATA法③K-均值法④平行管道法6)下面几种变化中,哪个变换可以提取土壤信息?①K-L变换②K-T变换③哈达玛变换④NDVI变换7)ISODATA分类方法中,哪个是类别合并的条件?①类别数太多②类别中元素太多③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小④类别中心的距离太大8)太阳辐射与黑体辐射相似是在下面哪个位置?①大气下界② 大气上界③海平面上空④海洋表面9)下面哪个卫星传感器影像可以用来进行干涉测量生成DEM?①LANDSAT 7 ②SPOT4 ③RADARSAT ④MODIS10)对同一幅图像进行目视判读,判读的准确度与下面哪个因素有关?①图像的色彩② 图像的光谱分辨率③判读者的经验④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40分)1、黑体辐射的三大特性是什么?简述三大特性给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

2、简述地球资源卫星轨道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作用是什么?3、简述扫描成像方式的TM图像与推扫式成像方式的HRV图像的主要成像特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doc

测绘科学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试简要阐述目视解译的解译原则。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间接法纠正 本题答案: 3、填空题 世界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 )、( )和( )。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什么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为什么要进行遥感图像大气校正?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非监督法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黑体辐射遵循哪些规律? 本题答案: 7、名词解释 卫星轨道参数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名词解释绝对温度本题答案:9、填空题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有三种形式()、()、()。

本题答案:10、问答题图像之间配准的两种方式指什么?本题答案:11、名词解释多光谱扫描仪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BIL本题答案:13、问答题传感器从大气层外探测地面物体时,接收到哪些电磁波能量?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与太阳同步轨道本题答案:1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主组分分析变换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变换前后方差总和不变,而是把原来的(不)方差等量地再分配到新的组分图像中。

B.各个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或近于0,假彩色合成效果更好。

C.第一组分取得方差的绝大部分(一般占80%以上),即信息量最大,其余各组分方差值依次减少,包含的信息也剧减,但可能没有重要信息。

D.是一种数据压缩技术,即把原来的多变量数据在信息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变换为尽可能少的新的变量,以减少数据的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卷参考答案要点名词解释1.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

2.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3.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

4.距离分辨力:指测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

它与脉冲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

5.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

即使用最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

二、简答题(45)1.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

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

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他地物。

(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

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

2.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1)图像文件管理——包括各种格式的遥感图像或其他格式的输入、输出、存储以及文件管理等;2)图像处理——包括影像增强、图像滤波及空间域滤波,纹理分析及目标检测等;3)图像校正——包括辐射校正与几何校正;4)多图像处理——包括图像运算、图像变换以及信息融合;5)图像信息获取——包括直方图统计、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等;6)图像分类——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等;7)遥感专题图制作——如黑白、彩色正射影像图,真实感三维景观图等地图产品;8)三维虚拟显示——建立虚拟世界;9)GIS系统的接口——实现GIS数据的输入与输出等。

3.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

4.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

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算法步骤:1)初始化;2)选择初始中心;3)按一定规则(如距离最小)对所有像元划分;4)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和方差;按初始化的参数进行分裂和合并;5)结束,迭代次数或者两次迭代之间类别均值变化小于阈值;6)否则,重复3-5;7)确认类别,精度评定。

5.比较多光谱TM图像与SAR图像的异同点?⏹成像方式不同;⏹地形起伏的影响不同;⏹分辨率不同;⏹光源:TM是利用多光谱成像,SAR利用微波成像;⏹抗干扰能力:由于SAR使用微波段,使其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全天候的工作能力;⏹应用目的不同。

6.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

MODIS即中等分辨力成像光谱仪,其特点是:波段不连续,数量少(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星下点离间分辨率为250M,500M,1000M),每1-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主要用于大气、海洋和陆地探测。

7.写出与遥感有关的书和专业杂志(至少各3种),遥感的应用领域(至少5个)。

《微波遥感原理》《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遥感学报》《测绘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版》;应用领域:地质调查、农作物估产、土壤解译、臭氧层检测。

8描述像点和地物点之间关系的主要模型有哪些,写出其通用数学模型,指出各自适用的传感器。

1)共线方程模型:适用于所有参数已知的传感器;2)通用模型: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小的图像;3)PFM模型:适用于高分辨力的传感器。

9.根据你所学本课程的知识,你认为影响遥感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有何见解?遥感技术发展目前的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1)遥感的时效性:实时检测与处理能力不足; 2)遥感的定量反演:精度不能达到实用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两条:1)遥感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2)人们认识上的局限性。

三、论述题1.若用R代表地学的真实信息,R′代表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信息,我们利用遥感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ΔR=R—R′=min,试分析导致ΔR的因素,如何使其min?由于在遥感图像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几何变形和辐射变形,在图象变换、特征选择过程以及信息提取等方面也存在误差,使得ΔR的出现不可避免。

但是通过分析误差成因,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误差,使得ΔR=R—R′=min。

几何变形主要来源于以下:(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3)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4)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5)大气折射所引起的图像变形(6)地球自转的影响对于几何变形,可通过几何处理来进行误差纠正,包括粗纠正和精纠正。

辐射变形是指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磁波能量与目标本身辐射的能量不一致,可通过辐射校正来校正或消除其影响。

特征变换有利于区分感兴趣的地物,而特征选择在于选择最佳的有利于分类的特征而不影响分类精度。

信息提取有目视判读和计算机分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分类结果还存在一定误差。

通过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以及改进分类算法来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

2.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

在事先知道样本区类别的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即监督法分类。

其基本思想如下:首先,利用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可通过对分类地区的目视判读、实地勘测或结合GIS信息获得),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这一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其次,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最后,根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做出判定。

流程图如下: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选择训练样区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类人工干预,分类后处理精度评价如上图所示,监督法分类可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具体功能如下:1.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用于确定要分类的地物,以建立这些地物的先验知识。

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通过该项处理,即能减少参加分类的影像数,加快分类速度,又能满足分类需要,提高分类精度。

3.选择训练样区——选择合适的训练样区是获取正确的分类结果的必要条件,因为监督分类关于类别的数字特性都是从训练样区中获得的。

训练样区选择时必须注意准确性、代表性和统计性三个问题。

4.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利用训练样本的数据统计计算出判别函数的参数,以利用判别函数和攀比规则对其他非样本取得数据进行分类。

5.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类。

6.对可能存在的误分目标进行人工干预改正。

7.对结果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精度评价。

B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大气窗口: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

2.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

3.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4.方位分辨力: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

5.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

二、简答题1.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

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

2.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读方法?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

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

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

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

3.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元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图像融合可以分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

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

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

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

4.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门技术。

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

三、论述题(40)1.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

本题考核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综合分析,要点包括:根据成图比例尺选择图像;进行图像的预处理: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目的是使图像具有一致的几何关系和相近的色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变化检测;评定变化检测的精度。

基于有理函数的传感器模型简述共线方程描述图像的成像关系,理论上是严密的,但是需要知道传感器物理构造以及成像方式。

然而有些高性能的传感器参数、成像方式与卫星轨道不公开。

因此需要有与具体传感器无关的、形式简单的传感器模型来取代共线方程模型。

有理函数模型(RFMl)将大地坐标D与其对应的像点坐标d用比值多项式关联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