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模型教学设计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模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4c5f74be23482fb4da4cc7.png)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模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形成正确概念“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2.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制作膈肌运动模型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肺的意识,增强体育锻炼,强化生命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难点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四、模型制作背景学生进行深呼吸活动:手放在胸腔两侧的肋骨上,深深地吸气,会明显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向外扩张;继续深深地呼气,又会明显感觉到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向内收缩。
从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呼吸时胸廓的变化。
学生做“测量胸围差”的分组实验,也能体会到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但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限,很难理解为什么肋骨向上运动,胸廓就变大,肋骨向下运动,胸廓就变小呢?此过程涉及到气压、容积等物理学问题,七年级学生尚未接触,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变化过程,因此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较困难。
本节课主要采取设计模型和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变抽象为具体,先获得感性的认识再进行知识的梳理。
并适时联系前后知识,形成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连续过程。
五、模型构建教学过程1.体验肺扩张和收缩时气体的流动首先认识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以及肺和胸廓、膈的位置关系。
用洗耳球模拟肺,学生挤压和松开洗耳球,感受到在挤压时气体流出,松开时气体流入。
结论:肺收缩时呼气,肺扩张时吸气。
过渡:为什么肺的扩张和收缩会使气体进出肺呢?2.探究肺扩张和收缩时肺内压力的变化设计意图:利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进行实物模拟肺内气压的变化,让学生体验气体压力与体积的关系。
教师提问环节:手拿一只注射器,缓缓的向外拔出活塞直到刻度线的一半多些,此时活塞不会发生运动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有学生作答是由于活塞两边气体压力一样大,所以活塞不会运动。
肺部模型生物报告
![肺部模型生物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2c57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5.png)
肺部模型生物报告引言肺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改进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肺部模型的制作过程以及其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肺部模型制作过程肺部模型是用来模拟和展示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工具。
制作肺部模型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将介绍一种简单而常见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制作肺部模型所需材料如下: - 泡沫球 - 彩色纸张 - 塑料管 - 线 - 胶水 - 剪刀制作步骤1.将彩色纸张剪成合适大小的长方形,用胶水将其包裹在泡沫球上,模拟出肺部的形状。
2.在泡沫球两侧分别用剪刀割开一个小口,用塑料管插入其中,将其固定在泡沫球上,模拟出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
3.使用线将泡沫球和塑料管固定在一起,使其保持稳定。
肺部模型的应用肺部模型在生物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
教育和科普肺部模型可以用于教育和科普宣传中,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可以使用肺部模型来进行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教学,提高学生和公众对呼吸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疾病研究肺部模型可以用于疾病研究,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模型来模拟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疾病机理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药物发现和测试肺部模型也可以用于药物发现和测试。
研究人员可以将肺部模型用于测试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性质,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种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为药物研发提供更准确的数据。
器官移植肺部模型在器官移植领域也有应用。
在进行肺部移植手术前,医生可以使用模型进行手术模拟和训练,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此外,模型还可以用于肺部移植后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
结论肺部模型是研究肺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
制作肺部模型的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以应用于教育、科研和临床等领域。
通过模型,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促进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呼吸运动的模型制作方法
![呼吸运动的模型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9ea83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b.png)
呼吸运动的模型制作方法
呼吸运动的模型制作方法如下:
材料:塑料饮料瓶﹑¥形玻璃管、气球(2个小气球、1个大气球)、细线、剪刀
制法:饮料瓶去掉瓶底,用细线把2个小气球分别绑在Y形管的两个分支上,Y形管另一端从瓶内穿过瓶盖,固定到瓶盖的小洞内(注意密封),瓶底用大气球的一部分薄膜封住
用法:向下拉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向上推气球薄膜(膈肌),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
用手捏塑料瓶,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小,说明肺呼气;松开塑料瓶,与Y形管相连的气球(肺)会变大,说明肺吸气。
特点:该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膈肌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还可同时模拟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课本演示实验的改进。
自制_呼吸运动简易模型_
![自制_呼吸运动简易模型_](https://img.taocdn.com/s3/m/33b442c126fff705cc170aa2.png)
2014年第3期自制“呼吸运动简易模型”李金娥甘肃省会宁县实验中学(730700)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一节中的呼吸运动过程是重难点,该知识点复杂抽象,而初中学生缺乏相应知识基础,其空间想像力不够强,对呼吸运动中的膈肌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很难掌握,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为突破上述重难点,笔者自制了一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该模型能引起学生的直观分析,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下面,笔者从该教具的装置图、用途、制作、使用方法及特点等方面作一介绍,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一、“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装置图“呼吸运动简易模型”装置图如图1所示。
二、“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应用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章第三节“人体和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鲁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等章节中,呼吸运动中膈肌、胸廓及肺的变化关系都是教学的重难点,而这一知识点若单纯靠教师讲解,则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听懂。
教师若用该模型演示上述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并易于被学生所掌握。
除了用于教师演示外,因为该模型学生可以自制,所以也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三、“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制作材料无盖塑料罐(口香糖或泡泡糖包装罐)一个、小气球两个、饮料吸管(一端有弯曲)两根、橡胶手套一只、细线、粗线绳、宽透明胶带、“哥俩好”胶水。
四、“呼吸运动简易模型”的制作方法1.制作模拟气管及支气管。
将两根饮料吸管竖直捏到一起,其弯曲部分位于竖直部分的两侧,使两根饮料吸管成倒Y 形;然后在吸管竖直部位用透明胶带黏结固定。
以吸管的竖直部分模拟气管,其弯曲部分模拟支气管。
2.制作模拟肺。
将两个同样大的小气球分别套在由第一步加工好的两根饮料吸管的弯曲部位,并用细线束扎紧,以上述两个气球模拟人体内的两个肺。
肺呼吸模型制作方法
![肺呼吸模型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a78e4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a.png)
肺呼吸模型制作方法1. 嘿,想做个肺呼吸模型不?超简单!找个大塑料瓶,就像个大罐子似的。
把瓶子底部剪掉,这就有了个大口子。
然后找个小气球,把它塞进瓶子里,当肺。
再找个大气球,剪开口子,套在瓶子底部,当膈肌。
你说,这像不像真的肺在呼吸?2. 哇哦,做肺呼吸模型超好玩。
拿根吸管,就像个小管子。
把它插进小气球里,通到外面。
然后一拉大气球,小气球就鼓起来了,就像人吸气。
一松大气球,小气球就瘪下去了,像人呼气。
这多神奇啊!3. 嘿,做肺呼吸模型不难哦。
找个橡皮膜,就像一层薄薄的布。
把它盖在瓶子底部,代替大气球也可以。
一拉橡皮膜,小气球鼓起来,一放橡皮膜,小气球瘪下去。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有趣?4. 哇,做肺呼吸模型超有意思。
可以用彩色笔在瓶子上画画,装饰一下。
把小气球涂成红色,像个小肺。
大气球涂成蓝色,像个大膈肌。
这多好看啊!5. 嘿,做肺呼吸模型的时候,可以找个小伙伴一起。
你拉橡皮膜,他看着小气球变化。
然后换过来,多好玩。
你说,一起做模型是不是更有意思?6. 哇哦,做肺呼吸模型还能学到知识呢。
看着小气球一鼓一瘪,就知道肺是怎么呼吸的了。
这不是一举两得吗?7. 嘿,做肺呼吸模型可以用不同的材料试试。
比如用塑料袋代替塑料瓶,用小皮球代替小气球。
你想想,会有啥不一样呢?8. 哇,做肺呼吸模型可以发挥创意。
在瓶子上贴一些小贴纸,画一些图案。
让模型变得独一无二。
你不觉得这样更棒吗?9. 嘿,做肺呼吸模型可以多做几个。
比较一下不同的做法有啥不同。
这多有挑战性啊!10. 哇哦,做肺呼吸模型超有趣。
赶紧动手试试吧,你肯定会喜欢上的。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612668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3.png)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呼吸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的生理活动,它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习。
以下是三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活动,旨在帮助他们了解人类的呼吸系统。
活动一:制作呼吸系统模型准备材料:- 一个塑料瓶- 一根长吸管- 红色染料或食用色素- 手工制作的肺部模型(可以用纸板和棉花球制作)步骤:1. 将塑料瓶底部切掉,并保留瓶口。
2. 将肺部模型固定在塑料瓶的底部,确保它与瓶口紧密连接。
3. 在瓶底的侧面钻一个小洞,将长吸管插入其中,并用胶带固定。
4. 将红色染料或食用色素加入塑料瓶中。
5. 将瓶口放在嘴唇上,用力吸气,然后放松。
6. 观察红色染料或食用色素在塑料瓶和肺部模型中的流动情况。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模拟呼吸过程,他们可以看到吸入和呼出气体时模型中的液体流动情况,并更好地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运作原理。
活动二:探究呼吸对心率的影响准备材料:- 计时器- 长凳或椅子- 心率计步骤:1. 让学生坐在长凳或椅子上,放松身体。
2. 使用心率计记录学生的初始心率。
3. 让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快速跑步或其他剧烈运动。
4. 在学生完成运动后,再次使用心率计记录学生的心率。
5. 让学生休息片刻,观察他们的呼吸恢复正常后心率会不会降低。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运动对呼吸和心率的影响。
他们可以观察到运动后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并更好地理解运动对身体产生的影响。
活动三:模拟呼吸系统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准备材料:- 两把小型氧气罐(或类似的容器)- 玻璃瓶- 碱性紫菜溶液(通过在水中浸泡紫菜片制作)步骤:1. 将碱性紫菜溶液倒入玻璃瓶中。
2. 将一个小型氧气罐打开,将氧气注入玻璃瓶中。
3. 观察玻璃瓶中紫菜溶液的颜色变化。
4. 将另一个小型氧气罐打开,将二氧化碳注入玻璃瓶中。
5. 再次观察玻璃瓶中紫菜溶液的颜色变化。
呼吸系统模型制作方法
![呼吸系统模型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b7a2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e.png)
呼吸系统模型制作方法引言呼吸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过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研究与之相关的疾病,建立一个呼吸系统模型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模型的制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呼吸系统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材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作材料选项:1. 硬纸板:可用于制作模型的框架和主要结构。
2. 泡沫板:可用于制作肺部和其他呼吸系统器官的形状。
3. 塑料管:可用于模拟气管和支气管。
4. 橡胶带:可用于模拟肺部的膨胀和收缩。
5. 丝线和弹簧:可用于模拟肌肉和骨骼结构。
制作过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制作呼吸系统模型的步骤:步骤一:绘制和剪裁1.使用硬纸板绘制和剪裁呼吸系统的整体形状。
根据实际尺寸和比例,可以绘制出气管、支气管、肺部等器官的形状和位置。
步骤二:制作肺部1.使用泡沫板制作肺部的形状。
可以根据实际尺寸和比例,剪裁泡沫板为肺部的形状,并使用胶水将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步骤三:模拟气管和支气管1.使用塑料管模拟气管和支气管的形状。
可以将塑料管剪裁成合适的长度,并使用胶水将其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步骤四:模拟肺部膨胀和收缩1.使用橡胶带模拟肺部的膨胀和收缩。
将橡胶带固定在肺部和框架上,通过拉伸和放松橡胶带,可以模拟肺部的膨胀和收缩的过程。
步骤五:模拟肌肉和骨骼结构1.使用丝线和弹簧模拟肌肉和骨骼结构。
将丝线连接到适当的位置,并利用弹簧来模拟肌肉的活动和骨骼的支撑。
步骤六:添加细节和标记1.使用彩色纸或标笔添加细节和标记。
在模型上添加肺部、气管、支气管等器官的名称和标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
关键要点•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硬纸板、泡沫板、塑料管等。
•绘制和剪裁:根据实际尺寸和比例绘制并剪裁呼吸系统的形状。
•制作肺部:使用泡沫板制作肺部的形状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
•模拟气管和支气管:使用塑料管模拟气管和支气管的形状并粘贴在正确的位置上。
创新实验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创新实验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353980fbba0d4a7302763ae6.png)
我的设计:实验 实验所需材料:塑料饮料瓶、软木塞、 玻璃管、气球、橡皮圈。
模拟:气管、支气管 模拟:肋间肌、胸骨、肋骨
模拟: 肺
模拟: 膈 吸气示意图 呼气示意图
我的实验优点:
1、以饮料瓶代替玻璃罩,材料简单, 制作方便,废物利用,绿色环保; 2、能同时演示肋间肌的收缩舒张对 胸廓容积的影响; 3、实验操作简单,一个人可以进行; 4、普通橡皮膜用气球膜代替,能更 好的演示膈肌的舒张状态。
2013年宜章县生物创新实验
七年级第四单元三章2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与外 界的气体交换)
实验改进
欢迎各位领导、老师指导!
姚叶
呼吸全过程:
外 界 空 气
肺 部 氧 的 毛 肺 呼吸道 细 二氧 血 管 化碳
血液 循环
组 织 的 氧 毛 组织 细 细胞 血 二氧 管 化碳
肺与外 肺泡与血 气体在 界的气 液的气体 血液中 体交换 交换 的运输
血液与组 织细胞的 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
吸气时
肋间肌收缩 舒张 胸廓前、后径增大 缩小
呼气时 膈肌收缩 舒张 膈顶下降 上升 胸廓上、下径增大 缩小
胸廓容积增大 缩小
请 观 察 课 本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实 验
------
融肌顶部上升 胸廓上、下径缩小 胸廓容积变小 肺回缩 气体从肺内排出
膈肌顶部下降 胸廓上、下径增大 胸廓容积变大 肺胀大 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课本中实验的缺点:
课本中的实验的优点: 1、能直观的展示膈 顶部上升、下降对胸廓 容积的影响; 2、能直观的演示胸 廓的容积变化对肺的影 响。
1、不能同时展示肋间肌的收缩舒张对胸廓同学协助固定,以防玻璃罩打 滑。
七年级生物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人体的呼吸
![七年级生物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人体的呼吸](https://img.taocdn.com/s3/m/6593b0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5.png)
七年级生物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人体的呼吸一、课标要求大概念: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重要概念: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2.呼吸运动可以实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二、单元课时安排架构本章内容以“外界环境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为隐性主线,通过教师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海姆立克急救法”为显性主线,以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为目标,追求达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呼吸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二课时:通过模型模拟膈肌运动,概述吸气、呼气的过程和原理。
第三课时:描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解析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三、单元作业设计目标1.课前通过实践类作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引发思考,为新授课做好铺垫。
2.课中通过纸笔作业帮助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评价学习效果。
3.课后通过创新类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呼吸健康,掌握一定的急救措施。
通过单元作业,帮助学生实现“掌握知识、理解意义、实现迁移”的思维进阶。
四、单元作业实施与策略生物作业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尤其模型制作与小实验,需要课下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却恰好为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减负、提质、增效”的双减作业目标,围绕单元教学观念,考虑初中学生抽象思维局限,具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注重作业分层,丰富多样,实践性强。
优秀作业由学生评选产生,参与度高,并由学生作者本人对作品进行讲解展示,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设计成体系,实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五、单元作业设计内容第一部分实践类作业(课前模拟提兴趣)1.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的开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呼吸原理的模型制作方法
![呼吸原理的模型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eae35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6e.png)
呼吸原理的模型制作方法
制作呼吸原理模型的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需要的材料包括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大小适中),一段柔软的橡胶管,一个塑料管,一个胶水和一些水。
2. 准备瓶子:将塑料瓶的底部剪掉,确保底部有一个开口。
3. 安装管道:将橡胶管的一端连接到塑料瓶的开口处,确保其紧密密封。
将另一端连接到塑料管上,以便呼吸模型的气流进出。
4. 制作肺部模型: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水,然后用胶水将橡胶管连接到塑料瓶的底部。
这样,当塑料瓶被压缩时,水会被挤压出来,模拟人体肺部的呼吸过程。
5. 测试模型:将嘴唇紧密贴合到塑料管的一端,用手指轻轻压住瓶子,然后慢慢松开。
你会发现,当你轻轻压住塑料瓶时,模型中的水会被挤压出来,当你松开压力时,水会重新进入塑料瓶,模拟呼吸过程。
这样,你就制作出一个简单的呼吸原理模型了。
你可以用它来演示和解释人体呼吸的原理和过程。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2c353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d.png)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制作一个简易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一个制作简易肺模型的方法。
所需材料:
-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
- 一根吸管
- 两个小气球
- 一块塑料薄膜
- 一些胶水
- 一些食用色素(可选)
步骤:
1. 在塑料瓶底部剪一个小洞,使吸管可以通过。
2. 将吸管插入塑料瓶中,并用胶水固定在瓶子上。
3. 将两个小气球分别装在吸管两端,并用胶水粘好。
4. 在塑料瓶的侧面剪一个小洞,并用塑料薄膜封住。
5. 用食用色素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颜色,以模拟氧气的颜色。
6. 将有水和颜色的瓶子倒置,让塑料薄膜处于上方。
7. 向吸管处吹气,观察气球的膨胀和缩小。
通过这个简单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
同时,这个实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b939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3.png)
简易肺模型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简易肺模型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来制作一个肺模型:材料:1.2个透明的塑料瓶子或大口玻璃瓶2.一根直径大约为2厘米的小管子3.红色和蓝色的涂料4.可凝固的黏合剂5.填充物,如棉花球或海绵6.剪刀和胶布步骤:1.使用剪刀在两个瓶子的底部切开一个小口。
口的大小应与小管子的直径相匹配。
2.将小管子插入其中一个瓶子的切口中,固定住。
确保它不会滑出来。
3.将涂料倒入另一个瓶子,使瓶子的一半涂成红色,另一半涂成蓝色。
这将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4.等待涂料完全干燥后,将两个瓶子的口部用黏合剂粘在一起。
这样,小管子就连接了两个瓶子。
5.把填充物放入其中一个瓶子中,填满它大约三分之一、这将代表肺组织。
6.用胶布固定另一个瓶子的切口,使其密封。
7.现在,你的简易肺模型已经完成了。
可以按下一部分的步骤来演示肺部的功能。
演示肺的功能:1.将模型瓶子垂直保持,并用手捂住底部的瓶子,代表肺膜。
2.缓慢地将模型的顶部瓶子抬高,模拟肺活量的增加。
观察红色和蓝色液体在小管子中的变化。
3.当顶部瓶子抬高时,红色液体(氧气)将从底部瓶子流向顶部瓶子,表示呼吸时氧气的进入肺部。
4.当顶部瓶子回到初始位置时,红色液体将回流至底部瓶子,表示氧气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
5.从底部瓶子中倒出模拟肺活量增加后留在模型中的液体。
观察蓝色液体(二氧化碳)从底部流出,表示呼气时将二氧化碳排除出体外。
通过制作和演示这个简易肺模型,你可以更好地理解肺部的结构和功能。
你还可以通过增加其他组件,如橡皮膜代表膈肌,进一步改进模型,以更真实地模拟肺部的工作机制。
同时,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工作原理,建议结合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进行学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讲解学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b230c3eefdc8d377ee3288.png)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你能憋气多久呢?从你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你就时时刻刻有节奏的进行呼吸。
呼吸依靠呼吸系统来完成,这节课我们先来回顾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的作用是什么呢?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出肺,气体进出肺,由什么结构提供动力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了解。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气体流动的原因【演示实验】图A表示将一个无色、无盖、透明塑料瓶倒放在盛水水槽中,图B表示用手挤压塑料瓶时发生的现象,图C表示不挤压塑料瓶恢复原状时发生的现象r R1[A c(1)将矿泉水瓶放在水面上,水会进入吗?(2)由A-B,观察到什么现象?由B-C,观察到什么现象?(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根据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实原因。
教师对相关难点处结合实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理,气体需要进出肺部,需要动力吗?动力又是由身体的什么结构来提供的呢?2、胸廓结构过渡: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肺的位置阅读教材P45第二自然段,老师讲解: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两叶,右肺三叶。
胸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图形分析】胸廓结构示意图■m1、胸廓包括哪些结构?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3、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阅读教材P45-46,找岀以上问题的答案。
(学生看书,归纳讨论)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学生体验】方法:学生先用手按在胸部,再深吸气、深呼气1、吸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2、呼气时,手向什么方向移动?3、呼吸时,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了吗?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2、【模型分析】下图模拟肋骨移动,A、B表示肋骨位置的改变,0点表示肋骨绕胸骨转动的原点4、肋骨由A向B移动,胸腔体积的变化是什么?气压的变化是什么?气体流行是怎样的?5、肋骨由A向B移动的原因是什么?【演示实验】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器官、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6、膈顶由图C向图D移动时,胸腔体积的变化是什么?气压的变化是什么?气体流行是怎样的?7、膈顶由图C向图D移动的原因是什么?【视频】呼吸时,胸腔容积的变化9、影响胸腔容积变化的因素有哪些?10、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学生根据视频和已学知识完成,教师点拨归纳、板书。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1bd4fd85ec3a87c24028c4df.png)
图(三)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刘占师 河北省滦南县倴城中学(063500)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我设计制作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型”。
通过我三年的课堂教学对比实验,使用这个模型进行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对这段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普遍好于不使用这个模型教学的班级的学生;我又推荐给我县其他教师使用,通过他们两年的教学使用,他们都反映课堂上使用该模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 材料用具⑴1250ml 白色透明饮料瓶3个,⑵较大气球2个,较小气球2个,⑶万能胶一瓶,⑷较粗铁丝、线绳若干,⑸细玻璃棒一段,并且一端制成帽状,⑹单孔橡胶塞一个,⑺三通玻璃管一个,⑻玻璃管一段,⑼乳胶管若干,⑽红色背胶纸若干。
二、 制作方法① 把三个饮料瓶按图(一)、(二)、(三)中虚线剪开,其中,a 为瓶体的1/3,b 高为瓶体的1/2宽为瓶体的1/3且靠瓶体的上部,e 为瓶体的1/5,c 的周边要比b 大1.5cm 。
取a 、c 、d 三部分。
c d a b 图(一) 图(二) e图(四)图(六) ② 把单孔橡胶塞、三通玻璃管、玻璃管、乳胶管、两个较小气球按图(四)的方法连接好,接头处要用胶粘牢,不能漏气。
③ 胸骨肋骨的制作: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围好,大小要比c 的周边小0.5cm ,并用胶把它粘牢在c的内侧居中部位,把背胶纸剪成图(六)的形状,大小与c 一样,然后用胶把它粘牢在c 的外侧,最后如图(七)。
④ 胸腔的制作: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围好,大小正好能放入d 中,并用胶把它粘牢在d 的内侧未剪处,如图(八)。
⑤ 把图(四)放入图(八)内,使橡胶塞塞入瓶口中,并用胶粘牢密封好;取一个大气球并把它剪成一个套环,把套环的一侧沿图(八)的侧口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再把套环的另一侧沿图(七)的内侧边缘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并密封好。
制作人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模型的实验流程
![制作人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模型的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94403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3.png)
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优化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
为了更好地理解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科学家们借助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和优化,以提高交换效率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的优化方法和应用。
肺部气体交换是指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血液通过肺毛细血管,在肺泡中与氧气发生氧合反应,将氧气转化为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经由肺泡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对人体的正常呼吸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肺部气体交换过程,科学家们采用了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和优化。
仿真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过程,并基于模型计算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速率、交换效率等关键指标。
通过优化仿真模型,可以改进肺部气体交换的效率和健康状况。
为了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首先需要准确地建立模型的几何结构。
肺部由许多呈球形的肺泡组成,而肺泡上都分布着许多细小而复杂的血液毛细血管。
准确描述这些结构能够有助于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使用医学成像技术,如X光、MRI和CT扫描等,获取肺部的详细结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仿真模型的构建。
其次,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需要考虑气体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通过浓度梯度进行传输和扩散。
因此,在模型中需要考虑气体浓度的分布和梯度,以模拟气体的扩散和交换过程。
其中,气体的扩散速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血液和肺泡中的气体浓度来确定和优化。
另外,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还要考虑肺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肺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肺炎、肺纤维化、肺癌等。
这些疾病能够改变肺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
因此,在建立仿真模型时需要考虑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除了用于研究和改进肺部气体交换过程的仿真模型,这些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领域。
医生可以利用模型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自制肺模型的原理
![自制肺模型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4097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0.png)
自制肺模型的原理自制肺模型的原理是通过模拟人类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肺部的工作原理。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通过气管与鼻腔、喉咙相连接的。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人体内,排出二氧化碳。
肺内分布着大量的气管和支气管,以及众多的肺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关键结构。
制作肺模型的关键要素是模拟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
首先,需要一个类似于肺的膜状物体,可以使用气球或者塑料袋来代表肺,将其填充在一个透明的容器内,模拟胸腔的空间。
然后在容器内安装类似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管道系统,以便模拟呼吸过程中气体的流动。
接下来,我们需要模拟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从外界通过鼻腔、喉咙、气管进入肺部,然后通过支气管逐渐进入到肺泡中。
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的壁上,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因此,在模型中,我们可以使用水或者染料来模拟血液,将其注入到容器中的血管系统中,然后在气流的作用下,模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此外,为了更好地模拟呼吸过程中的肺膨胀和收缩,可以使用一种装置来模拟膈肌的运动。
膈肌是负责促使肺膨胀和收缩的肌肉,通过膈肌的收缩,胸腔内的空气被吸入肺部,然后通过膈肌的放松,肺部将气体排出体外。
在肺模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类似于吸管或者活塞的方式来模拟膈肌的收缩和放松。
除了上述的结构和功能模拟,还可以将一些肺部疾病的特征纳入模型中,以提高学习和理解的深度。
例如,可以通过在肺模型中引入粘稠的液体来模拟肺水肿的症状,或者在模型中引入病菌来模拟肺部感染的情况。
总结来说,自制肺模型的原理是通过模拟肺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呼吸系统和肺部的工作原理。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模拟气体的流动和交换过程,以及肺部的膨胀和收缩,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呼吸系统的运行机制。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肺部疾病的特征,以便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优化
![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d62f7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b.png)
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优化肺部是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
为了更好地理解肺部的气体交换过程,科学家们借助仿真模型进行研究和优化,以提高交换效率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肺部气体交换过程仿真模型的优化方法和应用。
肺部气体交换是指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血液通过肺毛细血管,在肺泡中与氧气发生氧合反应,将氧气转化为氧合血红蛋白。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经由肺泡排出体外。
这个过程对人体的正常呼吸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肺部气体交换过程,科学家们采用了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和优化。
仿真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内部的气体交换过程,并基于模型计算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速率、交换效率等关键指标。
通过优化仿真模型,可以改进肺部气体交换的效率和健康状况。
为了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首先需要准确地建立模型的几何结构。
肺部由许多呈球形的肺泡组成,而肺泡上都分布着许多细小而复杂的血液毛细血管。
准确描述这些结构能够有助于模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使用医学成像技术,如X光、MRI和CT扫描等,获取肺部的详细结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仿真模型的构建。
其次,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需要考虑气体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通过浓度梯度进行传输和扩散。
因此,在模型中需要考虑气体浓度的分布和梯度,以模拟气体的扩散和交换过程。
其中,气体的扩散速率是一个关键指标,可以通过测量血液和肺泡中的气体浓度来确定和优化。
另外,优化肺部气体交换仿真模型还要考虑肺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肺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肺炎、肺纤维化、肺癌等。
这些疾病能够改变肺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
因此,在建立仿真模型时需要考虑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差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除了用于研究和改进肺部气体交换过程的仿真模型,这些模型还可以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医学教育领域。
医生可以利用模型来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案。
制作肺模型的实验步骤
![制作肺模型的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403df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6.png)
制作肺模型的实验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怎么制作一个超酷的肺模型呀!先准备好材料哈,像气球啦、塑料瓶啦、吸管啦这些。
这就好比要盖房子,材料得备齐咯!把气球塞进塑料瓶里,就好像把宝贝藏进小窝里一样。
这气球就代表着肺呀,想象一下,肺不就是这样在咱身体里待着的嘛。
然后把吸管插在瓶口,这吸管就好比是气管呀。
接着呢,咱来模拟呼吸。
当你吸气的时候,就把气球往外拉,让它鼓起来,就好像咱吸气的时候肺膨胀起来一样。
哎呀,这感觉是不是很神奇呀!呼气的时候呢,就把气球往里按,让它瘪下去,可不就跟咱呼气时肺变小一个样嘛!再想想看呀,这塑料瓶就像是咱的胸腔,保护着肺呢。
吸管就是那气管,负责把空气送进来送出去。
这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人体呼吸系统模型嘛!你说,咱这是不是很厉害呀,自己动手就能做出这么个有趣的东西。
而且通过这个小实验,咱能更直观地了解肺是怎么工作的呢。
咱还可以给这个模型加点装饰,让它更像那么回事儿。
比如说在塑料瓶上画几条肋骨的样子呀,或者给吸管涂上颜色,让它更显眼。
这样一来,这个肺模型就更生动啦!制作肺模型的过程真的很有意思呀,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拼凑起来,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作品。
这可比光看书本上的知识好玩多啦,还能记得更牢呢!当你完成这个肺模型的时候,你肯定会超级有成就感的。
你可以拿着它给小伙伴们展示,告诉他们这是你亲手做的,多牛呀!而且通过这个小实验,你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更深的了解呢。
所以呀,别犹豫啦,赶紧动手试试吧!让我们一起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肺模型,探索人体的奥秘!。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实验单 说课课件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实验单 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c4c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89.png)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运动模型探究
一.模型结构介绍
二.合作探究
探究1.探究胸廓的运动
(1)小组成员轻拉肋骨间的绳(模拟肋间肌),将其缩短,观察记录肋骨胸骨位置变化,测量操作前后胸骨与脊柱的横径距离。
绳的状态(肋间肌)肋骨、胸骨位置横径距离(cm)拉前
拉后
总结
(2)小组成员用手将底部乳胶膜下拉,感受乳胶膜状态,测量操作前后模型的纵径距离。
乳胶膜状态(膈肌)膈的位置纵径距离
下拉
松手或回推
总结
得出结论:当,胸廓容积扩大
当,胸廓容积缩小。
探究2:胸廓容积变化与肺容积的关系
小组合作同时模拟肋骨和膈的运动,观察胸廓变大时肺的大小,胸廓缩小时肺的大小
肺容积气体状态
胸廓扩大
胸廓缩小
总结:胸廓扩大,气体进肺(吸气),胸廓缩小,气体出肺(呼气)。
呼吸运动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a24c07fd19e8b8f67c1cb9e4.png)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的手按在胸骨和肋骨处,进行深呼吸,仔细体验: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和呼气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
展示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模拟肋骨的运动。
第二个模型是模拟膈肌的运动套,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变大,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整个胸廓的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进入肺泡,完成吸气动作,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下降,胸廓前后径、左右径变小,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上下径变小,整个胸廓容积变小,肺泡也萎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由此可见,肋骨和膈肌的运动是胸廓扩大或缩小,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小结呼吸运动,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三)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模型的制作
刘占师 河北省滦南县倴城中学(063500)
新课标七年级生物(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部分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掌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教学内容,我设计制作了“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模型”。
通过我三年的课堂教学对比实验,使用这个模型进行教学的班级的学生对这段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普遍好于不使用这个模型教学的班级的学生;我又推荐给我县其他教师使用,通过他们两年的教学使用,他们都反映课堂上使用该模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 材料用具
⑴1250ml 白色透明饮料瓶3个,⑵较大气球2个,较小气球2个,⑶万能胶一瓶,⑷较粗铁丝、线绳若干,⑸细玻璃棒一段,并且一端制成帽状,⑹单孔橡胶塞一个,⑺三通玻璃管一个,⑻玻璃管一段,⑼乳胶管若干,⑽红色背胶纸若干。
二、 制作方法
① 把三个饮料瓶按图
(一)、(二)、(三)中虚线剪开,
其中,a 为瓶体的1/3,b 高为
瓶体的1/2宽为瓶体的1/3且靠瓶体的上部,e 为瓶体的1/5,c 的周边要比b 大1.5cm 。
取a 、c 、d 三部分。
c d a b 图(一) 图(二) e
图(四
)
图(六
) ② 把单孔橡胶塞、三通玻璃管、玻璃管、乳胶管、两个较小气球按图(四)的方法连接好,接头处要用胶粘牢,不能漏气。
③ 胸骨肋骨的制作:
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围
好,大小要比c 的周边小
0.5cm ,并用胶把它粘牢在c
的内侧居中部位,把背胶纸
剪成图(六)的形状,大小与c 一样,然后用胶把它粘牢在c 的外侧,最后如图(七)。
④ 胸腔的制作:把铁丝按图(五)的方法
围好,大小正好能放入d 中,并用胶把它粘
牢在d 的内侧未剪处,如图(八)。
⑤ 把图(四)放入图(八)内,使橡胶塞塞
入瓶口中,并用胶粘牢密封好;取一个大气
球并把它剪成一个套环,把套环的一侧沿图(八)的侧口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再把套环的另一侧沿图
(七)的内侧边缘用胶把它们牢牢地粘在一起,并密封好。
把图(四)中的两个气球充气到占居图(八)内空间的一半为止,再取另一个大气球,把它剪成一个圆面,圆面要比d 的下口外径大4~5cm ,圆面中央用线绳打一个结并系牢在玻璃棒带帽的一端,用胶把圆面的边缘粘牢在图(八)的下口边缘上,并密封好,然后把气球中的气体放出,使下方的圆面向上能形成一个曲面,如图(九)。
⑥ 把a 的底部中央开一个小孔,使图(九)下方的细玻璃棒能自由通过,然后把a 套过玻璃棒并用胶粘牢在图(九)的下端。
图(八) 图(九
)
三、使用方法
演示胸骨肋骨变化与肺的变化关系(吸气)时,一只手用适当的力提起胸骨肋骨部分,胸骨肋骨向前上方移动,胸廓容积变大,则气体经呼吸道(玻璃管)进入肺(气球),放回胸骨肋骨部分(呼气),胸骨肋骨回缩,胸廓容积变小,则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肺;演示膈的变化与肺的变化关系(吸气)时,一只手用适当的力向下拉玻璃棒,膈顶下降,则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向上推玻璃棒(呼气),膈顶上升,则肺内气体经呼吸道排出肺;演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时,找一位同学到前边进行配合,学生手拿模型,教师一只手用适当的力提起胸骨肋骨部分,同时另一只手用适当的力向下拉玻璃棒,胸骨肋骨向前上方移动,膈顶下降,胸廓容积变大,则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放回胸骨肋骨部分,同时向上推玻璃棒,胸骨肋骨回缩,膈顶上升,胸廓容积变小,则气体经呼吸道排出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