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复杂气藏开发技术难题

合集下载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

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难点与技术对策研究复杂断块油藏是指地层构造复杂,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孔隙度低、渗透率差,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大,导致油藏流体不均匀分布的一类油藏类型。

复杂断块油藏的存在给固井工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固井工艺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井难度大、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固井成本高、固井效果不稳定。

一、固井难度大复杂断块油藏的地层构造较为复杂,储集层孔隙、裂缝发育,孔隙度低,渗透率差,这些地质条件导致了固井难度的增加。

地层岩性的不均匀性、孔缝度和裂缝度的差异性,给固井施工带来了挑战。

复杂的地层构造和不规则的孔隙结构使得固井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常规工艺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固井效果。

二、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复杂断块油藏的地层条件造成了固井质量难以保证。

固井施工中难以完全填充地层孔隙和裂缝,导致固井强度差,固井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地层构造不规则、孔缝度和裂缝度的差异性,注入压力容易造成地层破裂,从而影响固井质量。

固井质量难以保证会导致油井漏失,增加了油田开发成本。

三、固井成本高由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固井难度大、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固井施工需要采用更高端的技术和更复杂的工艺,这导致了固井成本的大幅增加。

高成本的固井施工不仅增加了油田的采收成本,也影响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四、固井效果不稳定复杂断块油藏的地层结构复杂,地质条件多变,这使得固井施工的效果往往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井下作业的安全和生产。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固井工艺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对策来提高固井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固井成本,稳定固井效果。

一、地质勘探技术提升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首要工作,准确地勘探到油藏的地质结构、岩性特征、孔隙结构等信息,是提高固井施工效果的基础。

要借助现代的地震勘探技术、井壁差异性测井技术、电阻率测井技术等手段,深入了解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力学性质,为后续的固井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固井设计技术创新针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固井难点,需要创新固井设计技术,设计出更适应复杂地层条件的固井方案。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致密气是一种新兴的能源,它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产量,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致密气的开发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问题,如技术难题、成本控制、环境保护等,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难题致密气开发的技术难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钻孔技术和井壁完整性的控制难度钻孔技术是致密气开发的关键技术,因此需要高度控制井壁完整性,防止气体外泄。

但是这一难度较大,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完整性控制技术,如纳米材料封孔技术、新型水泥注浆技术等。

2、提取技术的提高难度致密气的提取需要采用先进的提取技术,如压裂、水力破碎、化学药物注入等,而这些技术的提高难度较大,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提取效率和降低成本。

对策:针对这些技术难题,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同时,加强与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作,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致密气的开发进程。

二、成本控制致密气的开发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采取的技术和设备较为先进,而且开采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如何控制成本成为了致密气开发的一个难题。

首先,需要加强前期勘探工作,以确保钻井位置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开采成本。

另外,可以采取共享设备、投资合作等方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环境保护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如地下水污染、土地沙化、气体外泄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首先,需要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其次,采取环保措施,如采用环保型技术设备、加强管控等,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

另外,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致密气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技术、成本和环保等方面持续改进和创新,以推动致密气的健康发展。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与实践刘成川 柯光明 李 毓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 要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具有埋藏超深、高温高压高含硫及地形地貌复杂等特点,天然气开发工作面临着直井产能偏低与如何有效提高单井产能、开发方案抗风险能力弱与如何实现降本增效、地面工程条件复杂与如何绿色安全开发等突出矛盾。

为此,从积极开展先导试验、积极组织技术调研、创新管理运行机制、精心组织科研攻关、科学编制开发设计、精心组织工程施工、强化严细管理等6个方面推进元坝气田开发建设,攻关形成了超深层小礁体气藏精细描述、小礁体底水气藏水平井部署优化、超深高含硫气藏水井平钻完井、高含硫气藏天然气深度净化及高含硫气田安全生产控制等技术,建成了全球首个埋深近7000 m 、年产40×108 m 3混合气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和具有中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天然气净化厂,实现了元坝气田的安全生产和效益开发。

结论认为,元坝气田的高效安全开发为盘活更多的超深高含硫天然气资源开辟出一条成功的路径,所形成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创新成果可为同类型气田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效 开发 超深 高含硫 生物礁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S1.025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高含硫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课题二“礁滩相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编号:P18062-2)、“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深层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高效开发技术”(编号:2016ZX05017-005)。

作者简介:刘成川,1966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田开发综合研究工作。

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688号。

E-mail:******************************0 引言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构造位置位于川北坳陷北东向构造带与仪陇—平昌平缓构造带之间,是国内外已建成开发的、埋藏最深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气藏[1-6]。

王香增同志事迹简要介绍

王香增同志事迹简要介绍

王香增同志事迹简要介绍王香增同志20多年来心系石油地质事业,扎根勘探开发一线,坚持以创新石油地质理论为目标,以攻克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为己任,面对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致密油气藏成藏机理复杂、增产改造难度大、单井产量低、后备资源缺乏等理论和技术难题,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他冒着严寒酷暑奔赴钻井现场调研攻关,不畏艰难险阻亲临野外踏勘调查,在百年不遇的陕北洪涝灾害中坚守现场组织生产,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然伏案求索钻研……最终,他收获的是创新油气成藏地质理论、形成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实现的是几代延长石油人在“延长下面找延长”的梦想、百年延长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新局面,为延长石油集团找到了新的接替资源、为陕北革命老区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复杂油气勘探开发开辟了新的局面。

他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20余项,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实现了延长石油集团油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并连续7年稳产千万吨以上。

他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授权专利29项,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

他是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陕西省“三秦学者”、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一、置身科研、服务生产,实现“延长下面找延长”的资源梦想延长石油百年来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成藏条件较好的浅层侏罗系延安组及三叠系延长组油藏中,随着资源动用程度提高,如何从延长组深层获得原油产量成为延长人多年的梦想。

王香增针对深层特殊地质条件,带领科研团队按照“盆地下面找盆地”的勘探思路,多年以来无数次往返于科研与生产现场,针对延长深层特低渗储层这一世界难题,经过长期的理论与现场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带队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关键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及技术措施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及技术措施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含水量是影响凝析气藏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边底水的压力变化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也有一定影响
●地层边底水的温度变化可能也会对凝析气藏的开发产生影响
地层边底水不活跃
●地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增加凝析气藏的开发难度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导致开发成本的增加
●底层边底水的不活跃性会影响到凝析气藏的产量
含凝析油较多
●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区别:1、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在含油量 上有所不同,2、凝析气藏与凝析油藏的开发方式有所不同。
●凝析气藏中含凝析油的特点:1、凝析气藏中含有一定量的凝析 油,2、凝析气藏中的凝析油可以提供额外收益,3、凝析气藏 含凝析油会对开发产生影响。
含凝析油较多
● 凝析气藏的开发需要考虑凝析油的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凝析油回注技术, 需要合理的处理凝析油资源。
浅析凝析气藏的开发特征 及技术措施
凝析气藏
凝析气藏,在油气藏勘探及开采实践中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在地 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烃类气体经采到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 力降低,反而会凝结出液态石油,这种液态的轻质油就是凝析油, 这种气藏就是凝析气藏。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比 一般的气藏资源更加复杂, 其含有凝析油的特点决定了特殊的开发 特征, 要求运用特殊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特别是要结合气藏资源的 天然气、凝析油和原油性质特点以及整体开发特征, 科学选择开发 方式, 提升整体油气采收率。
●凝析气藏开发中, 纯凝析气藏多采用衰竭式开发、保持压力开发等方式, 而 带有油环的凝汽气藏可先对气藏进行衰竭式开发, 对油环暂时不动;也可以 同步开发油气藏;还可以先进行油环开发, 对凝析气区域进行保压。对岩性、 构造双重控制下的凝析气藏, 原始凝析油含量多在400克/立方米以上, 存在 较多油环和原油资源。作为凝析气藏开发最常用的方式, 衰竭式开发中气 藏所处地层压力不断下降,井筒流体受压降后反凝析作用会析出原油, 进一 步加快了压降进程, 造成采收率下降。因此, 对该类气藏资源的开发要特别 注意生产压差的控制。

一、项目名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doc

一、项目名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doc

一、项目名称: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二、推荐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三、项目简介进入21世纪以后,石油工业充满着挑战、机遇和竞争。

受世界油价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石油科技在近20年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与油气田评价和开发相关的技术也在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而在这种发展过程中,致密砂岩气开发地质理论及关键技术得到日益关注与重视。

我国天然气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相当一部分赋存于低渗-特低渗致密储层中。

“十五”期间,虽然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生产初见成效。

但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产能接替与稳产,高效评价、开发、建设大气田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世界级难题。

为此,建立致密砂岩气开发地质理论、确立开发模式、研制制约评价开发的关键技术,意义特别重大。

本成果强调“产、学、研、企”一体化,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川西中江地区为靶区, 形成一套适合复杂致密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开发模式及关键技术,弄清致密砂岩气开发机理,达到迅速扩大致密砂岩气田探明储量和有效开发的目的, 改善我国能源结构。

该成果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方法研究及评价、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理论与开发模式研究、复杂致密河道砂岩气藏精细描述技术研究、已开发致密砂岩气藏精细描述及预测。

本成果取得如下四项创新性成果:1. 研究中,我们把精准的数理计算方法带到天然气评价领域,在“无序”的强噪声环境中,找出“有序”的弱能量信号。

在数学与油气评价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实现了油气评价中“从无序中探寻有序”的重大突破。

首次提出弱信号提取法则,开创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技术的先河,也对信号处理理论应用开辟了新的探索途径。

在各向异性去噪、小波子体分频、频变能量融合表征等关键技术基础上,河道外形、内幕刻画取得重要突破。

清晰刻画出地下3000米以上曲流河道平面展布特征、河道物源方向、河道内幕结构与现代沉积完全可以对比解释。

首次实现了中江气田沙溪庙11套砂组、18层砂体、113条河道的空间透视扫描。

不同气藏开发难点及开发方式

不同气藏开发难点及开发方式

不同气藏开发难点及开发方式一、水驱气藏开发难点:与气驱气藏相比较,水驱气藏有采气速度小、产能递减快、采收率低、投资大和成本高等特点。

1、采气速度低为了控制水驱气藏特别是非均质水驱气藏的选择性水侵或边底水的突进,水驱气藏开发中采气速度低于气驱气藏。

2、产能递减快边底水较活跃的水驱气藏,开发过程中气井出水是迟早要发生的,边底水侵入气井的主要产气层段,使气体相对渗透率降低,且气井出水后,井筒内流体密度加大,增加井底回压,使气井产量大幅度递减,甚至水淹。

3、采收率低在非均质水驱气藏中,水窜形成多种方式的水封气,同时气井的水淹也使气藏废弃压力高于气驱气藏,因而降低了水驱气藏的采收率。

气藏非均质性越强,水侵强度越大,气藏一次采收率越低。

4、建设投资大,采气成本高由于水驱气藏建设中,增加了卤水转输、处理、泵站、管网、回注井等配套建设和二次采气中排水采气井下工艺,地面配套设备以及补充开发井增多,因而投入资金多,操作费用高,使水驱气藏的采气成本大大高于气驱气藏.由于水驱气藏在天然气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围绕水驱气藏开发中的诸多难点,开展了大量理论、实验和气田现场研究工作,我国四川盆地天然气田开发已有较长的历史,水驱气藏从威远气田算起,三十多年来做了大量科研攻关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总结了水驱气藏的开发地质规律,形成了系列配套的采气工艺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本章以四川水驱气藏开发实例为主,从气藏工程的角度,说明水驱气藏开发的地质特征和动态特征,以供同类气藏开发借鉴和参考。

二、水驱气藏开发阶段的划分和特征根据气藏、气井产水情况及生产方式,水驱气藏开发阶段可划分为:无水采气阶段、气水同产阶段及二次采气人工助排阶段(排水采气阶段)。

有时为了分析气藏水侵对产气量的影响,也同时使用根据气藏稳产情况划分产量上升、稳定和递减三个阶段。

1、无水采气阶段无水采气阶段是水驱气藏开发初期,生产气井尚未出地层水的开采阶段(不包括已钻穿气水界面的气水同产井)。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致密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对能源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气的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领域。

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致密气属于非常难以开发的气藏类型之一,其气体储存空间狭小,气体渗透性低,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井壁塌陷、矿井地质变化等问题,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和风险。

致密气开采过程中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才能更好地开采。

我们需要对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技术创新方向,以提高致密气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对致密气的开发问题、气藏特点、开采技术挑战、对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致密气开发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2 问题意识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致密气属于非常难开采的天然气资源,由于其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导致气藏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致密气的开发对于油气公司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盈利,因此投资风险较高。

由于致密气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开采过程中容易导致地质压力的异常变化,可能引发地层裂缝、井筒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

致密气开发还面临着水平井控制技术、压裂技术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致密气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利用致密气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问题意识】2. 正文2.1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质条件复杂:致密气藏地质构造复杂,储层孔隙度低,渗透率小,导致气体难以采出。

二、压裂技术难度大:由于致密气藏渗透率低,传统的压裂技术难以有效开采出气体,需要开发更加高效的压裂技术。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致密气开发是当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领域,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针对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主要问题包括压裂效果难以评估和生产井产能低下。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优化压裂设计与施工以及加强井筒管理与维护的对策。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致密气开发的效率和产能。

在总结部分,我们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致密气开发问题的解决对提升我国页岩气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致密气开发,问题,对策,压裂效果,生产井,产能,优化设计,施工,井筒管理,维护,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致密气开发是近年来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传统油气资源逐渐枯竭,对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越发重要。

而致密气指的是储层孔隙度小、孔隙连通性差的气藏,具有气体吸附和解吸的特性,开发难度较大。

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压裂效果难以评估、生产井产能低下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开发效率和成本控制,还可能影响到整个气田的开发效果。

为了应对致密气开发过程中的种种挑战,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技术手段来解决。

优化压裂设计与施工、加强井筒管理与维护等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降低风险,并最终实现气田的稳定产出。

对于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致密气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我国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1.2 目的致密气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开发勘探到的致密气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量的稳定提升。

通过致密气开发,可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缓解能源短缺的压力,同时也能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致密气开发的目的还在于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开采技术体系,提升我国在油气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致密气(Tight Gas)开发是指通过采用高效技术手段开采地层中保存在致密岩石中的天然气资源。

由于致密岩石的孔隙度低、孔隙连通性差,气体对流能力差,使得致密气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 孔隙度低导致储层储气能力低:由于致密岩石的孔隙度低,使得储层的储气能力低下,气体释放难度大。

对策:采取增加储层有效面积的措施,如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等,以增加致密气的释放和储集能力。

2. 孔隙连通性差导致气体流动受限:致密岩石的孔隙连通性差,使得气体在储层中的流动受到限制,难以形成连续的气体流通通道。

对策:采取压裂技术,通过大压力液体的注入,破坏岩石结构,形成通道,提高气体的流动性。

4. 技术水平要求高导致开采成本高:致密气开发需要采用高效的技术手段,如水力压裂、酸化处理等,这些技术要求较高,导致开采成本比传统天然气开采高。

对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开采成本,如通过优化压裂液的配方、提高水平井的完井质量等。

5. 环境保护压力大导致可持续开发困难:致密气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和化学品,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导致可持续开发困难。

对策:采取环保措施,如回收利用压裂液、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等,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开发。

6. 气田地质复杂导致储量评估不准确:致密气储层的地质条件复杂,储量评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开采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预测不准确。

对策: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储量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降低开采风险。

7. 政策和法规不完善导致开采障碍:目前我国对于致密气开发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限制和限制条件,导致开采障碍。

对策: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为致密气开发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储层储气能力低、孔隙连通性差、气体释放慢、技术水平要求高、环境保护压力大、气田地质复杂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等。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多层分压开采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多层分压开采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 66 ·
天 然气 工业
2019 年 8 月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多层分压开采面临的
难题及对策
李宪文 1,2 肖元相 1,2 陈宝春 1,2 沈云 1,3 问晓勇 1,2 周长静 1,2 史 华 1,2 靳福广 1,2
1.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套管滑套 连续油管 小井眼 井网优化 分压合求 多层开发 技术对策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19.08.008
Separate layer fracturing and multi-layer production of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ulige Gas Field, Ordos Bas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Xianwen1,2, Xiao Yuanxiang1,2, Chen Baochun1,2, Shen Yunbo1,3, Wen Xiaoyong1,2, Zhou Changjing1,2, Shi Hua1,2 & Jin Fuguang1,2
(1.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Low-Permeability Oil &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2. Oil and Gas Technology Institute,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3. Development Department, PetroChina Changqing Oilfield Company, Xi'an, Shaanxi 710018, China) NATUR. GAS IND. VOLUME 39, ISSUE 8, pp.66-73, 8/25/2019.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气藏工程研究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目的和重要性二、致密低渗气藏的特征和开发难点2.1 气藏特征分析2.2 开发难点分析2.3 常用开发方法对比分析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配套技术3.1 井网布置优化技术3.2 压裂技术3.3 增产技术3.4 其他开发配套技术四、案例分析4.1 典型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案例介绍4.2 案例分析及评估五、结论与展望5.1 结论及贡献5.2 发展趋势及展望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天然气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然而,在我国天然气开采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

致密低渗气藏是指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岩石储气能力弱的气藏,利用常规方式开发较为困难。

常规油气开采技术无法对其进行高效、经济的开发。

本文将围绕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配套技术展开研究,从特征、开发难点、配套技术和案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全面了解致密低渗气藏的开发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是当前石油天然气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

在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题包括难以预测储量、生产难度大、勘探难度大、高投资风险等。

因此,探索高效、经济、安全、环保的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和配套技术,对于我国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供给的满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际上,针对致密低渗气藏开发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主要集中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美国已经在利用致密低渗石油和天然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澳大利亚的库利宾盆地致密低估计气藏储量达2.31万亿立方米。

加拿大的蒙大拿省夏延地区致密低渗气藏的储量也很大。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在针对致密低渗储层进行研究和开发。

国内致密低渗气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

2011年,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先期研究项目启动,推动致密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

重庆地区页岩气成藏分析及勘探开发技术难题

重庆地区页岩气成藏分析及勘探开发技术难题
重庆 地 区页岩 发育 , 积厚度 大 , 机碳 含量 高 、 熟度 沉 有 成 高、 埋深适 中、 裂缝 发育 、 成藏条 件好 , 是页 岩气富集 的有利 地 区 。平面上,渝 东南的秀山一 酉阳一 彭水一 石柱 以及渝东北 的城
页岩 气 是 指 主 体 位 于 暗 色 泥 页 岩 或 高 碳 泥 页岩 中 , 吸 附 以
或游离状 态为主要存在方式聚集 的天然气 。 影响页岩气成藏的 主要 因素是总有机碳 、 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 、 产层孔隙度 、 地层 压力及裂缝发育程度等 。页岩气藏具有物性差 、 渗透率低 、 开发 技术要求高、 难度大 的特点 。
四川 盆 地 是 一 个 特 提 斯 构 造 域 内 长 期 发 育 、 断 演 进 的古 不 生代 一 中新 生 代 海 陆 相 复 杂 叠 合 盆 地 l 具 有 早 期 沉 降 、 期 隆 1 l , 晚 升, 降期长、 沉 隆升 期 短 等 特 点[ 2 1 。 重 庆 地 区位 于 四川 盆 地 川 东 南 中低 缓 构 造 带 、 东 高 陡构 川 造 带和J 东北高陡构造带 , I I 主体位 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和东部有 利 的 天 然 气 富 集 带 上 。在 演 化 过 程 中先 后 历 经 了 多 期 次 改 造 , 具有早期 沉降晚期 隆升、 降期长 隆升期短 的特点 , 复杂地 沉 受 质 背 景 和 多 阶 段 演 化 过 程 的影 响 , 部 分 地 区 现 今 构 造 形 态 表 大 现 为 高 陡状 褶 皱 。 纵 向 上 , 寒 武 统 牛 蹄 塘 组 烃 源 岩 , 广 海 陆棚 沉 积 相 , 下 属 它 是 四 川 盆 地 生 烃 能 力 最 强 、 布 范 围最 广 的一 套 烃 源 岩 。 晚 奥 1 分 陶 世 末 期 由于 整 个 南 方 地 区短 期 隆起 , 使 奥 陶 统 五 峰组 地 层 致 沉积较薄或局部缺 失。五峰组 以富含有机质 笔石页岩为特征 , 通 常 以枕 状 构 造 的 出现 为龙 马溪 组 开 始 的 标 志 。 重 庆 地 区 与 美 国 东 部 页 岩 气 产 出地 区 ( 巴 拉 契 亚 、 执 阿 密 安 及 伊 利 诺 斯 盆 地 等 ) 有 诸 多 的 地 质 可 比 性 ( 括 页 岩 地 质 具 包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现状及问题

凝析气藏开发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郭平、李士伦、杜志敏、孙雷、孙良田(CNPC西南石油学院特殊气藏开发重点研究室)凝析气田在世界气田开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地质储量超过1万亿方的巨型气田中凝析气田占68%,储量超过1千亿方的大型气田中则占56%,世上富含凝析气田的国家为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他们有丰富的开发凝析气田的经验,早在30年代,美国已经开始回注干气保持压力开发凝析气田,80年代又发展注N2技术,前苏联主要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采用各种屏降注水方式开发凝析气顶油藏。

70年代已开始注气,目前在北海地区,也有冲破‘禁区’探索注水开发凝析气田的。

在我国这类气田已遍布全国,在新疆各油区更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根据第二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气层气主要分布在陆上中、西部地区,以及近海海域的南海和东海,资源总量为38×1012m3,全国勘明储量2.06×1012m3,可采储量1.3×1012m3,其中凝析油地质储量11226.3×104t,采收率按36%计算,凝析油可采储量4082×104t,而且主要分布在中国石油股份公司。

随着勘探程度向深部发展,越来越多的凝析气田相继发现,研究和发展相关的开发技术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一、凝析气田开发方面已成熟的技术和问题主要有:1、油气藏流体相态理论和实验评价技术(1)通过“七五”到“九五”的研究,已基本形成配样分析和模拟技术,如凝析气藏取样配样及PVT 分析评价技术及标准、油气藏类型判别标准;但对饱和凝析气藏取样仍不能很好地取得有代表性的流体样品。

(2)近临界态流本相态的研究已得到发展,临界点的测试已取得成功,对近临界态凝析气藏开发中相态特征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在采用计算方法确定临界点上还有难度。

(3)高含蜡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固相沉积得到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模拟评价技术;但由于凝析油组份的复杂性,目前模拟的理论模型只能达到拟合而预测的可靠性差。

研发气体钻井技术 开发复杂大型气田

研发气体钻井技术 开发复杂大型气田

年 10Lm , 0 0 、 8 1 m 2 0 5 1 2 1 年 10L 。 0 6 " "
年将进一步加快磨 溪、七里北 、 九龙
山、 广安 、 荷包场等重点 区域勘探和
攻 克 钻 井技 术 “ 瓶 颈 ” 满 足 油 气勘 探 开 发 ,


资源 , 必须解决钻井工程的 “ 瓶颈 ” 技 术难 题 , 达到两个 目标:第一更有效
测和控制技术。
以气体为循环介质 ,以欠平衡方式钻 进, 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 例如:
直观 、 及时无遗漏地发现产层 、 获得高
目前 , 在四川石油 管理局钻采 院
成立 了气体钻 井专 业化 公 司 ,拥有
验, 取得显著成效 。 其中 , 包浅 4 X2 一 天然 气钻井 获 得测 试产 量 4 . × 6
通过气体钻井的科研攻关形成了 5 个
供 气能 力每分 钟上 千立 方米 的气体
钻井 设备 ,积 累 了数 十 口气 体钻井
的实践 经验 。
方面的技术创新点 ,取得 了及时发现 和保护油气层, 解决钻井复杂难题 , 提 高钻井速度 、降低钻探作业成本的显 著效果 , 为获得更多油气资源、 加快勘 探开发进程提 供 了有 效的技术支撑 。
单位 联合攻关 , 大胆技术创新 , 以集
2 0 . 063
石油科技论坛 2 5
维普资讯
专 家 论 坛
团公司重大现场试验项 目—— 四川七 里北气体钻井现场试验为契机 ,通过 减震 器等 系列井下工具 , 创造 了1 项 l 国家专利 。
评 价 的步伐 ,新 增天 然气 探 明储量
10 亿 m。 00 。
特别是 在七里 北 、九 龙 山区块 , 由于地 质情 况复杂 ,岩石可 钻性差 , 井深 、 漏 、 井 井斜 、 坍塌等 问题突 出。

底水锥进是底水气藏开发的难题之一...

底水锥进是底水气藏开发的难题之一...

摘要底水锥进是底水气藏开发的难题之一,尽管国内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底水气藏渗流机理复杂,开采难度大,因此,开展底水气藏水锥动态及合理开采对策应用研究,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挑战性。

本文围绕底水气藏开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底水气藏的地质特征、产能特征、生产特征以及产水规律,开展了低渗透有水气藏水锥动态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上综合分析了底水气藏产能大小的控制因素。

底水驱气藏工程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气井的临界产量,因为在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底水窜入井筒,导致气井产水,产量大大降低甚至停产,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和寿命。

如何推迟气水两相流的出现和延长气井无水生产时间成为关系到合理高效开发该类气藏的关键。

本文围绕底水气藏开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底水气藏的地质特征、产能特征、生产特征,开展了底水锥进和临界产量规律的一些研究,并从理论和实践上综合分析了底水气藏临界产量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建立底水气藏临界产量的方法,提出控制底水锥进的方法。

关键词:底水气藏;气井;临界产量;锥进AbstractConing of bottom water is a puzzle in gas reservoir,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return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ory and practitical apply, the complexity of seepage mechanism, difficult in explo ition make the research on the coning dynamic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asonable development game become necessary and difficulty.During the explo itation, the fractures make the bottom water whisk into well bore, which results. In production and life-span severely, To delay the two-phase flow of gas and water and non-water producing duration become the key point for the reasonable and difficient exploitation.Surrounding the problems in gas reservoi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geologic featur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tudies the coning dynamics.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s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productivity of gas reservoir in the water.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ffecting factor and affecting law on critical productivity of gas reservoir of bottom water the multid isciplinary analysis were analysed, and than formed the model on critical productivity of gas reservoir of bottom water, proposed the method about controlling bottom water coningKey words: Bottom Water;Gas Reservoir;Critical output;Con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1. 绪论 (1)1.1题目的研究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主要研究内容 (2)1.4研究思路 (4)1.5设计的预期结果 (4)2. 底水气藏气井锥进机理分析 (5)2.1底水锥进理论概述 (5)2.2底水锥进的物理现象 (5)2.3底水锥进的产生机理 (5)3. 底水气藏气井临界产量的预测模型、影响因素和规律 (7)3.1底水锥进模型 (7)3.1.1地层模型 (7)3.2气井水锥的临界产量公式的推导 (9)3.3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 (11)3.4其他几种临界产量的计算公式 (12)3.4.1 Dupuit临界产量计算公式 (13)3.4.2修正的Dupuit临界产量计算公式 (13)3.4.3 Scho1s临界产量公式 (14)3.4.4 Craft-Hawk1nsl临界产量公式 (14)3.4.5 Meyer-Gardner-Pisron临界产量公式 (15)3.4.6 Chaperon 临界产量公式 (15)3.4.7具有隔板的临界产量公式 (16)4. 控制底水锥进的技术方法 (17)4.1影响水侵的各种因素 (17)4.1.1地质因素 (17)4.1.2开发因素 (18)4.2控制技术方法 (19)4.2.1分隔注入调堵技术 (19)4.2.1定位注入调堵技术 (20)4.2.3笼统注入调堵技术 (21)5. 实例计算 (22)6. 结论 (26)谢辞 (27)参考文献 (28)1. 绪论1.1题目的研究意义底水气藏在我国气藏中占很大的比例,其储量相当丰富。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关键技术经历了从陆上到海上,从浅海到深海,甚至目前世界各石油公司对极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日益重视和激烈竞争,目前常规油气资源和开采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市场和生产需求。

例如,早年就已发现的低渗透砂岩气藏,由于极低的自然产能无法形成商业开采,但紧缺的常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又迫使进行此类气藏的经济开采,所以“井工厂”的作业方式和管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技术革新使得致密气商业化成为可能。

正确理解致密气严格的讲,致密气应称为致密储层气,因储层致密、低孔、渗透性差而低产难采。

致密气的储层除最常见的砂岩外,还包括致密盐酸盐岩和火成岩、变质岩等,但在实际勘探开发中仅指最常见的砂岩类,因此,在约定俗成的日常应用中,常省去“储层”或“砂岩储层”等字而简称为致密气。

致密气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将致密含气砂岩定义为空气渗透率小于0.1×10-3um2的砂岩。

Stephen A.Holditch认为致密气含气砂岩是一种不经过大型改造措施(水力压裂)或者是不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就不能产出工业性气流的砂岩储层。

致密含气砂岩可以埋藏很深,也可以埋藏很浅;可以是高压,也可以是低压;可以是低温,也可以是高温;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可以是均质的,也可以是非均质的。

目前世界上对致密含气砂岩并无统一的标准和界限。

不同的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来制定其标准和界限,而在同一国家、同一地区,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致密含气砂岩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

勘探开发现状(1)全球致密气资源丰度,分布广泛全球致密气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

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研究结果,全球已经发现或推测发育致密气的盆地大约有70个,资源量约为2-10×10-12m3,亚太、北美、拉丁美洲、苏联、中东-北非等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亚太、北美、拉丁美洲分别拥有致密气资源51.0×10-12m3、38.8×10-12m3、36.6×10-12m3,占全球致密气的的60%以上。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 瓶颈制约:该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在业内还未普及,研发人员数量有限,限制了项目进展。

2. 技术难题:相比于常规气田的开发,致密气开发无疑更为复杂,包括地质条件不确定性、采收率低等问题。

3. 流程不规范:采用的技术不规范,导致了开采效率低下或者资源浪费。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合作与协同: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人才培养速度和质量,优化业内人才结构。

2. 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本领域专业水平,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3. 流程优化:优化开发流程,提高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在致密气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 加强地质研究:对致密气藏的地质特征、田状、预测和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果。

2. 实施数据战略:通过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整合的效率,优化决策和资源配置。

3. 强化环保意识:在开发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开发工作在可控范围内进行。

致密气开发是一个重点领域,需要多方面的保障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致密气开发的成效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天然气工业现状及发展远景(一)我国能源现状及需求矛盾我国一次能源资源比较丰富,常规资源总量超过8321亿吨标准煤,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1392亿吨标准煤,资源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占87.4%,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贫乏,仅占3.1%。

能源生产和消费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耗高。

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45.5%,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10.7%,天然气为4.9%。

而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万元GDP总能耗是世界水平的3倍,能源的低水平利用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进一步加剧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

二是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自给率达到94%,但石油和天然气自给率低。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炭为主,占总量的68%左右;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尽管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我国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目前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已超过40%。

三是资源勘探程度低,地域分布不均。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探明程度17.5%,石油可采资源量探明程度不到30%,天然气为 12.5%,从能源地域分布看,煤炭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主产区-东部地区资源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勘探逐步转向西北部的三大盆地和海洋,是今后资源接替的主阵地。

西北部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区,“北煤南运”,“西电(煤、气)东送”建设投资大,能源输送损耗高。

四是石油和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4年石油消费创历史新高,年增长4220万吨,增长率高达15.8%,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同期国内原油产量2%的年增长率;同期国内天然气年产量增长率高达22%,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二) 我国天然气工业现状及需求矛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储量大幅度增长,产量稳步上升,输配气系统快速发展,四大产区和八大区域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东北地区、渤海湾、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中部、西南部、中西部、西部共八大区域市场),为国内天然气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勘探不断取得突破,开发资源基础雄厚。

我国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大天然气勘探力度,天然气资源量大幅增长。

先后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及莺-琼等盆地,发现了克拉 2、长庆、普光、大牛地等大气田,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00~4000亿方,年均增加可采储量1500亿方,剩余可采储量由1990年的2416亿方增长到2005年的26757亿方,增长了11倍,探明储量储采比达到44,为天然气开发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四大产气区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长庆、青海和塔里木等地区气田的相继投入开发,天然气产量由1990年的135亿方,上升到2005年的500亿方,基本形成了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和海域四大主力产气区。

管输能力大幅增加,全国骨干网络已具雏形。

截止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长逾3.1万公里,天然气外输管道总设计规模超过500亿方/年,初步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输气格局;储气库从无到有,安全平稳供气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管网的规模建设,消费市场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产地到跨区域消费的转变,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基本形成了八大区域市场。

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一方面,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拉动了对天然气需求的大幅上升;同时,天然气低廉的价格(2004年天然气出厂价和门站价分别为0.62元/方和0.98元/方)和清洁、高效的特性,促进了对天然气需求的异常增长。

2005年国内天然气生产量500亿方,实际需求量达到610亿方,缺口110亿方,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三) 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远景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高效的优质能源,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世界三大支柱能源之一,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占1/4左右。

中国天然气工业起步较晚,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比例不到3%。

借鉴国外经验,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发展方向。

未来20年,国内天然气工业总体上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天然气消费呈快速上升。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预测,我国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等八大地区2010年天然气需求总量将达到1068亿方,2020年为2107亿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10%。

旺盛的市场需求为天然气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未来十几年内,探明储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天然气处于勘探早期阶段,预计今后较长时间内将陆续有大的发现。

勘探潜力最大地区是中西部和海域。

中西部地区主要指四川、塔里木盆地等古生界—中生界下部海相碳酸盐岩气藏,以及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岩性气藏;海域主要指东海、南海等中新生界气藏。

预计上述地区到2020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5万亿方左右,将为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基础。

天然气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目前,国内三大石油石化公司分别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南海北部开展大规模的产能建设。

随着勘探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会有更多的新气田不断投入开发。

预计国内天然气产量2010年可达到950亿方,2020年达到1250亿方左右。

干线管网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LNG也将得到较大发展。

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强和资源引进工作的加快开展,配套管网建设也将加速发展,预计2010年,天然气输气规模将达到1000亿方/年以上,最终形成多气源互补、供气平稳安全的全国性供气网络。

为解决国内资源和市场的矛盾,我国实施“走出去”能源战略,加快了LNG的引进步伐。

“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10座LNG工程,目前2个项目已批准在建,5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LNG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将对我国能源战略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总体来看,天然气产业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天然气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工业的重要支柱。

二、制约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分析当前,我国天然气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对象逐步转向超深层、低渗致密、高含硫、超高压、火山岩等复杂气藏,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将主要依赖复杂气藏的高效开发和不断接替来实现。

总体上,我国在复杂气藏的开发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复杂气藏储集层或流体性质的特殊性,对开发技术有更高的要求,一些关键技术已成为制约复杂气藏有效开发的瓶颈。

下面我从物探、钻井和开发配套技术等三方面,就影响特殊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气藏地球物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储层和鄂尔多斯盆地海陆交互相低渗砂岩储层,是近期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

近年来,在地球物理技术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方法,如高分辨率野外采集技术、多参数储层反演技术、AVO属性分析技术等,较成功地预测了鲕滩孔隙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低渗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发现了普光、罗家寨、苏里格和大牛地等大型气田。

但由于南方山地地形和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地表条件复杂,以及受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和地层含煤的影响,目前在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储层预测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影响了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程。

1、南方海相探区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技术难点在地震资料采集方面,南方海相探区多为山区,地表和地下构造条件复杂,造成激发、接收条件差,普遍存在原始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有效波较弱的问题,资料成像困难,地震资料的品质较差。

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对于山地地震资料,在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

由于地震记录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发育,地震反射连续性差,反射能量弱等因素影响,对去噪技术、频率补偿和偏移成像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地震资料解释方面,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不好,分辨率低,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现象不明显,储层和含气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差,直接影响气藏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及含气性预测的精度。

2、鄂尔多斯盆地气藏富集带的判别技术难点鄂尔多斯盆地主要发育低渗-致密砂岩岩性气藏,由于储层低孔低渗、沉积相变化大、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煤层屏蔽现象严重等因素影响,造成储层预测精度低,高产富集带分布规律认识难度大。

地震资料品质差。

鄂尔多斯地表主要为黄土塬,黄土厚度大,干燥疏松,对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地震波在激发和传播过程中产生多种强烈的规则干扰和随机干扰,使地震记录表现为低频和低信噪比特征,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储层预测精度低。

一是储层低孔、低渗,导致砂、泥岩波阻抗差异微弱,砂体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二是煤层与围岩形成的强反射屏蔽了砂岩的地震反射。

上述两方面因素影响了储层的预测精度。

含气性预测效果不理想。

泥岩的高电阻率特征,使得通过电阻率反演预测含气性技术受到挑战,亟待探索新的含气性预测技术。

(二)钻井工程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钻井技术水平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深井、超深井、欠平衡等钻井技术方面基本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由于复杂气藏地质构造情况异常复杂,地层倾角变化大,井间及同井内上、下地层压力系数差异大,造成钻井施工难度大,存在喷、漏、卡、塌、斜、毒等钻井难题,南方海相探区钻井过程中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异常高压气藏钻井工程问题异常高压气藏钻井工程问题主要集中在川东的海相地层探区,由于上部陆相地层一般无异常高压,下部海相地层压力高,横向变化大,且纵向上存在多个压力系统,目前针对碳酸盐岩地层的压力预测和检测缺乏有效手段,导致井身结构设计复杂,在钻下部地层的时候容易出现复杂情况,特别是井控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特高比重泥浆密度要求达到2。

8以上,同时具有综合高性能指标,这一地区在钻井过程中也存在极大的井控风险风险。

2、复杂地层钻速低、井壁不稳定等问题南方海相探区上部地层岩石坚硬、研磨性强、地层可钻性差(可钻性级值5~8)、岩性多变、地层倾角大,钻井过程中普遍采用轻压吊打防斜纠斜,机械钻速普遍较低,平均在1米/小时左右,提高钻井速度是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

由于四川盆地特殊的构造地质特点,导致钻井施工过程中井壁极其不稳定,引发漏失等复杂情况。

尤其是上部地层大裂缝、溶洞性恶性漏失,给钻井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严重时可导致井涌、井喷事故,甚至造成井眼报废。

3、完井质量存在问题南方海相探区储层高含H2S和CO2,对完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多套气层活跃,层段压力规律性差,地层压力梯度差异大,存在漏喷同层等情况。

因此对于多个产层、多套压力系统、深井高温高密度、易漏、井眼状况复杂、非常规井身结构小间隙环空等情况下,如何提高水泥环胶结质量,是提高高压气井固井质量面临的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