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生物进化速度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

生物进化速度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

生物进化速度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适应环境变化并发展出适应性状的过程。

这个过程从微观到宏观一直存在着变化。

本文将探讨生物进化速度从微观到宏观的变化,并从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增加对生物进化速度变化的了解。

一、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础,也是生物进化速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微观层面,遗传变异体现在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而在宏观层面,遗传变异表现为物种之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过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等。

而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通过染色体的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这些突变和重组事件可以增加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

遗传变异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是双重的。

一方面,较高的遗传变异可以为进化提供更多的遗传材料,使物种在面对环境挑战时具备更大的适应性。

另一方面,过高的遗传变异也可能对生物个体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不利影响,使其在自然选择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速度的影响自然选择是进化过程中的一项核心机制,它通过筛选适应度更高的个体来推动进化的方向和速度。

自然选择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方向选择、稳定选择和离散选择。

方向选择是指环境变化导致某一特定性状的选择方向发生改变。

例如,某种昆虫在面对草食动物威胁时,会逐渐演化出更强的毒性,以提高其自身的存活率。

这种方向选择在微观层面上,会导致昆虫个体毒素合成相关基因的频率逐渐增加,从而增加了整个物种毒性的平均水平。

稳定选择是指环境选择某一特定性状的中间阶段,而不是极端值。

例如,某种鸟类的嘴型在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觅食,然而适中长度的嘴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这种稳定选择会导致嘴型长度在个体中维持一个中间水平,同时提高了种群整体的适应性。

离散选择是指环境选择某一特定性状的极端值,从而消除了中间值。

进化生物学-概要

进化生物学-概要

一、名词解释生物进化:自然界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通过传代即遗传过程中的变化实现的,生物进化的结果的导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是追求事物或过程的因果关系的科学。

中性突变:指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有利也无有害的突变。

团聚体:不同的溶液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滴。

类蛋白质微球体:把许多氨基酸干热聚合形成的酸性类蛋白质放到稀薄的盐溶液中冷却,或将其溶于水使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的直径为0.5-3um的均一球状小体。

超循环组织模式: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的一种模式。

阶梯式过度模式:原始生命的起源是一个由多种原始的生物大分子协同驱动的,动力学系统有序的自组织过程,该系统的各主要阶段都受内部的动力学稳定和对外环境的适应等因素的选择。

内共生起源学说:主张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于细胞内共生的学说。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

标准化石:存续时间相对较短,以致可用其作为所在地质年代标志的物种化石。

硅化木:木头中的生物成分被二氧化硅填充取代而形成的化石。

五界说:将生物界分为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界的学说。

行为: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

信号:指能引起动物发生行为反应的任何符号,姿态和标志等。

进化稳定对策:自然选择总是倾向于使动物最有效地传递它们的基因,因而也是最有效地从事各种活动,包括使它们在时间分配和能量利用方面达到最适状态的一种对策。

亲缘选择:有产者原则:指争斗中资源占有者往往处于优势。

性选择:指与性别相联系的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行为特征等方面的进化压力来自异性之间的相互选择。

微观进化: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基因频率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由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引起,导致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形态和行为等方面。

生物进化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理解。

在微观层面,生物进化涉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过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随机变化,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则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来自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自然选择是指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后代,使得适应性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

在宏观层面,生物进化表现为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逐渐积累,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种间竞争等原因,一些物种可能会走向灭绝。

生物进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现代生物学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证实了生物进化的存在,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和模型。

这些理论和模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还有助于我们预测生物种群的未来变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进化生物学 生物的宏观进化

进化生物学 生物的宏观进化

趋同
?不同的生物,甚至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 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的选择压长期作用下,有可能产 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环境条件。 ?功能相似的器官为同功器官。 ?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分别是适应辐射和趋同进化的结果。
8
9
2、辐射(适应辐射) ?辐射: 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 ,由一个祖先物种
蛔虫
15
(五)协同进化
16
二、进化的速度
进化的加速度现象 进化的不平衡性
低速进化:活化石 中速进化:马科 高速进化:哺乳类
三、多细胞生物进化的总特点:讲义814
17
四、宏观进化的型式
渐变型式

间断平衡型式

渐变与间断并存
18
?线系:以时间为纵坐标,以进化的表型改变量为横坐标 来描述物种的进化。
2
? 在宏观进化中,物种是一个基本单位。 ? 物种和种以上的分类群的起源可以看作种和种以上分类群
的分类学特征的起源。 ? 分类群(Taxon):泛指由亚种(subspecies)到门
(division)之任一分类层级,如一个种、一个科都是一个 分类群,同一分类群中的成员具有类似的特征 ,有别于其 他分类群。 ? 高级类群的分类特征是该分类单元所有成员的共有特征, 也就是与其他高级分类单元区分的特征。
27
(三)渐变与间断并存
渐变式和间断平衡式只是代表了两种极端的观 点。两者并不对立 ,而可能是同时存在的。
快速的种形成和长期的进化停顿交替出现。
28
五、进化趋势
TE1XT
TE2XT
TEX3T
生物的宏观进化
Evolutionary Biology

生物进化的时空尺度

生物进化的时空尺度

生物进化的时空尺度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发生的遗传变化,以适应环境变化和适应性选择。

生物进化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机制。

本文将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探讨生物进化的相关内容。

一、时间尺度1. 宏观进化宏观进化指的是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时间尺度上的进化变化。

通过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上的生命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物种。

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和物种起源事件也是宏观进化的重要特征。

2. 中观进化中观进化主要是以物种为单位进行研究,关注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和亲缘关系。

通过分子遗传学等方法,中观进化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速率以及物种形成和物种演化的机制。

3. 微观进化微观进化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尺度上,群体内个体基因型和表型的遗传变化。

微观进化的主要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漂变、基因交流和自然选择。

在微观进化的过程中,适应性优势的基因会逐渐在群体中传播,从而导致群体的适应性变化。

二、空间尺度1. 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学研究了不同物种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物种的地理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地质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也会影响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

2. 迁移和基因流动迁移和基因流动对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迁移可以增加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促进基因交流和变异的积累。

迁移还可以使得物种在新的环境中重新适应,推动进化的发生。

3. 生物互作和共生生物之间的互作和共生关系在空间尺度上也对生物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共生微生物可以为宿主提供营养或增强其适应性,而寄生生物可以给宿主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互作关系对于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总结:生物进化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涉及到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的复杂变化。

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生物通过适应性选择、基因流动、突变和迁移等机制不断演化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进化生物学专业知识总结

进化生物学专业知识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发展,它包含了宇宙的演化即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二、生物进化:生物在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第二章生命及其在地球上的起源一、生命的本质:作为生命实际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身的多分子体系。

可见,生命就其本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形式。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自我更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是一个具有同化与异化两种作用的新陈代谢过程。

2、自我复制:生物体内生物大分子的自我复制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3、自我调控: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调控的开放体系。

4、自我突变:突变常常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引起一定的表型变化。

三、熵:所谓熵就是用来表示某个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

四、生命起源的过程:1、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

2、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

3、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

4、由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第三章细胞的起源与进化一、超循环组织模式:所谓超循环组织就是指由自催化或自我复制的单元组织起来的超级循环系统。

二、阶梯式过渡模式:在上述超循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个综合的由非细胞到细胞演化的过渡理论。

由原始的化学结构过渡到原始的细胞学说需六个步骤。

1、由不同的小分子聚合为杂聚化合物,这些杂聚化合物是进一步形成生物大分子的材料。

2、从无序的杂聚合物到多核苷酸,分子之间的选择作用有助于渡过复杂性危机。

3、多核苷酸进一步自组合成为一种较为复杂的分子系统,这时的多核苷酸还没有成为遗传载体。

4、蛋白质合成被纳入多核苷酸自我复制系统中。

5、分割结构的形成,是细胞演化的关键一步。

6、最后一步是原核细胞生命(微生物)的形成。

三、真核细胞的起源途径:四、真核细胞起源的意义:1、为生物性分化和有性生殖打下基础。

(完整word版)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完整word版)生物进化论复习题

生物进化论复习题一 1.简述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睁开。

主张两步适应即变异经过选择的考验才能形成适应。

第二,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进化体系的研究属于集体遗传学的范围。

第三,认为突变、选择、隔断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体系。

2.谈谈你对进化生物学睁开新方向的见解。

1、分子古生物学答:化石DNA可直接认识其进化历程,为DNA重复序列、基因构造的起源进化,生物大分子的突变重排及遗传信息在睁开过程中的传达供应线索。

使认识承重作用的分子体系,沟通了古生物形态特点与DNA分子特异性之间的关系。

2、分子进化工程答:即实验室进化。

在试管里对以核酸为主的多分子系统施以选择压力,模拟进化历程,以到达创新基因、蛋白质、新物种的目的。

其包含三个往来化学过程,扩增、突变、选择,可获得新式的催化剂、酶和新药3、法语体系答:发育是高度程序化的过程,不同样时空有特定的基因表达,控制着特定器官与个体的发育。

主要分为两大同源框基因家族HOX SOX两大类。

为创立生命供应可能,进化- ——发育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

二 1简述生命的实质。

生命就其实质而言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一种特别形式。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在其化学组成上有其同一性,在构造上表现了高度的有序性,在功能上拥有复杂性。

作为生命活动的根本特点是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和自我突变。

因此,生命实质上主若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拥有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的,以及向多方向发生突变并可复制自己的多分子系统。

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从环境吸取负熵,用以战胜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不得不产生的全部的熵,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有序构造。

2 试述遗传密码进化的Dayhoff假说的内容及其合理性。

内容:最原始的三体密码大概是GNC三体密码。

第一次扩展时由GNC扩展为GNY,Y 代表C或 U两种嘧啶。

生物五年级:了解生物的进化与遗传

生物五年级:了解生物的进化与遗传

生物五年级:了解生物的进化与遗传了解生物的进化与遗传一、进化与遗传的基本概念进化和遗传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世界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进化:指生物种群随着时间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进化是由于种群内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变异,并且这些变异对环境施加选择压力而产生的结果。

进化既包含小规模的微进化,也包括大规模的宏观进化。

微观进化主要研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如何变动,而宏观进化则关注着不同物种之间如何形成。

2. 遗传:指将父代个体的特征传递给下一代个体的过程。

遗传是通过DNA分子进行的,DNA是储存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内活动的分子。

通过遗传,父母个体能够将自己身上的有利特征或者存在问题特征传给后代。

二、达尔文与进化论19世纪英国科学家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进化的观点。

达尔文主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

他认为,每一代生物都会经历变异,而那些拥有对环境更有利特征的个体将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

这样逐渐累积下来的有利基因将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进一步的进化。

三、遗传与基因1. 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和所有生物都包含着数万个基因。

每个基因都编码着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并且这些蛋白质合作起来组成了我们身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2. 基因型与表现型:一个人或其他生物所拥有的所有基因被称为其基因型。

而人们看到或者感知到的实际外观和性状则被称为其表现型。

一个人的表现型是由其所拥有基因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结果。

3. 变异与突变:变异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是由于突变引起的,也可以源于交配随机分配。

四、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变化进化是由于遗传变异的累积而产生的。

以下是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几个主要遗传变化。

1. 基因漂移:指小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随机改变,从而导致产生新的亚种。

2. 自然选择:指适应环境的有利特征将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通过自然选择传递给下一代。

生物进化知识:进化生态学——微观遗传和宏观生态好奇心的融合

生物进化知识:进化生态学——微观遗传和宏观生态好奇心的融合

生物进化知识:进化生态学——微观遗传和宏观生态好奇心的融合进化生态学是对进化与生态学相互作用的研究。

它强调了微观遗传学和宏观生态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旨在提供更细致和全面的生物进化模型。

本文将深入探讨进化生态学的微观遗传和宏观生态两个方面,并介绍一些该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应用。

微观遗传学:基因在进化生态学中的角色基因在进化生态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控制着生物的遗传特征,从而影响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存成功率。

在进化生态学中,基因的变异和选择是推动物种进化的主要力量之一。

例如,育种管控和自然选择是针对遗传变异的两个主要机制。

人工选择通常是选择个体间的基因差异。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条件中仅能生存下来的个体基因会逐步占据数量更多的比例,而较劣势的基因则会逐渐减少。

这些遗传变异的影响可以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被观察到,从个体、种群、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

除了自然选择,微生物也有其他遗传机制。

水平基因转移、基因重组、变异等都是影响它们适应性的变量。

人类和其他高等生命体的遗传变异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而细菌和微生物可以在几代之内发生显著变化。

宏观生态学:进化与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宏观生态学研究与进化概念有很大的重叠,探究了如何适应和与环境交互作用以确保生存。

进化生态学将这些概念与微观遗传学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更细致的理解结构。

例如,繁殖策略是一种可以发现在范围广泛的动物种群中的宏观策略,从虫子到鳄鱼到鸟类,不同的物种都有各自适应的生殖策略。

有些生物在一次繁殖周期中能够生下大量的子嗣,以期望其中有些后代能够幸存下来,而其他生物却在一生中只生产很少的子嗣,但这些子嗣更有可能在成年时期生存下来。

这些选择都是为了确保该物种最终能够成功繁衍。

在宏观环境层面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都会对进化进程产生影响。

环境的变化可以促进物种的进化过程。

例如,在繁殖季节期间,物种的生存能力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需要在最适宜的时机进行必要的更改。

这些变化也会影响种群的适应能力、移动和幸存性问题。

进化生物学-生物的微观进化

进化生物学-生物的微观进化
随机交配后,AA基因型的频率P仍为p2, aa基因型的频率Q仍为q2, Aa基因型的频率H仍为2pq。整个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频率之和, 即P+H+Q=p2+2pq+q2仍然为1,与原平衡公式相同,保持不变。
22
Evolutionary Biology
(3)伴性基因的遗传平衡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平衡有自己的特点。 假设基因A和a是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雄性个体中,由于Y染色体无等
三、种群的遗传结构
1 种群遗传基础的杂合性 2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 群体遗传平衡----Hardy-Weinberg定律
6
Evolutionary Biology
(一)种群遗传基础的杂合性
1. 什么是种群
遗传学上定义的种群:随机互交繁殖的个体集合,又称 为孟德尔种群(Mendelian population)。 种群是有性繁殖的基本单位。
(二)在选择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变化
1. 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1)适合度(fitness):某一基因型个体与其它基因型个体相比,能够存活 并把它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能力。一般用w表示。(1 ≥ W≥ 0) 适合度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表6-8 几种果蝇突变型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存率(%)
突变类型 小翅型 菱形眼 短刚毛
位基因,该个体基因型仅决定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雄性个体基因频率等 于其基因型频率。其基因型的平衡公式为
p+q=1
雌性个体有两体条X染色体,其基因型的平衡公式将是:
p2+2pq+q2=1
表6-7 随机交配群体中伴性基因的基因型及其频率




基因型

生命的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生命的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生命的微观与宏观的联系人们常说,生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奇迹之一。

生命的存在让我们不禁思考,微观的细胞和分子是如何与宏观的生命体相互联系的呢?本文将探讨生命的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探索其中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生命的微观层面。

在一个生物体中,细胞是构成基本单位。

细胞内部发生着许多微观的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在实现生命的基本功能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并进行蛋白质合成。

这些过程需要依赖微观层面的化学反应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细胞内的基因组也是微观层面的组成部分,它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功能发挥。

然而,生命的微观层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宏观层面的生命体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生命体是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协同工作,形成了整个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细胞通过紧密的联系形成组织,不同组织依次组成器官,而这些器官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命体的正常运转。

这种层次性的组织结构使得细胞层面的微观过程能够协同地实现宏观层面的生命活动。

除了组织和器官之间的联系,生命的微观和宏观层面还通过生物体的自我调节机制相互联系。

生命体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能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应。

这种调节主要通过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来实现。

正反馈是指生物体对刺激做出的积极反应,而负反馈则是对刺激做出的负面反应,以维持内部稳态。

这种调节机制使得微观层面的细胞和分子能够与宏观层面的整体生命体相互协调,实现生命的平衡与生存。

此外,生命的微观和宏观层面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生命体的进化过程中。

进化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也是生命的延续和多样性的源泉。

微观层面的基因变异和突变是进化的基础,而宏观层面的生物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进化的结果。

通过进化,生命体不断适应和演化,使得微观和宏观层面的联系更加紧密,生命的多样性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形态和功能。

综上所述,生命的微观和宏观的层面相互联系,实现了生命体的平衡与生存。

如何有效理解生物进化过程

如何有效理解生物进化过程

如何有效理解生物进化过程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发生的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对于生物进化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有效理解生物进化过程的方法和策略。

一、遗传变异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由于遗传变异的存在,才使得后代个体与父母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突变和基因重组。

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突发性改变,而基因重组是指基因重新组合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通过分析和研究遗传变异的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遗传基础。

二、自然选择的作用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因适应环境而在竞争中存活和繁衍的过程。

自然选择的核心概念是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意味着那些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具有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机会,而优胜劣汰意味着那些适应能力较差的个体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通过对自然选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为什么一些特征在物种中得以保留和发展,以及为什么一些特征会逐渐消失。

三、群体遗传学的分析群体遗传学是指通过对群体遗传变异的分析来理解生物进化的方法。

群体遗传学的核心概念是基因流、突变、遗传漂变和非随机交配等。

基因流是指基因在不同群体之间的传输,而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的突发性改变。

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而非随机交配则是指个体之间的配对不是完全随机的。

通过群体遗传学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因素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四、进化的时间尺度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尺度的考虑对于理解生物进化过程至关重要。

微观进化是指在相对短的时间尺度内观察到的遗传变异和个体适应性的变化,而宏观进化是指在相对长的时间尺度内观察到的物种形成和消亡等现象。

通过对进化时间尺度的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结果。

综上所述,要有效理解生物进化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的时间尺度等方面,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和机制。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总结

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1.进化生物学: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研究进化的过程、原因、机制、速度和方向,还研究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性的起源的一门学科。

2.生物重演律: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重演其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

即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3.生物表型的进化:相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而提出的,包括形态、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的进化。

表型进化是以分子进化为基础的,其本质还是基因频率的变异。

4.进化稳定对策(ESS):是基于最适理论提出的,用于解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策的一种理论。

是一种混合对策,是经过长期进化检验的、最稳定的、而且最少受到其他可选对策的干扰。

5.内共生起源学说: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粒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于共生的螺旋体类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进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共生,进而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6.平衡性选择:又称保留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

是指能使两个或几个不同质量性状在群体若干世代中的比例保持平衡的现象。

这种选择常导致群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个体,从而维持遗传学多样性。

7.遗传漂变:指的是由于种群太小引起的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甚至丢失的现象.又称为赖特效应,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机制。

8.正态化选择:即把趋于极端的变异淘汰掉而保留那些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称稳定性选择。

9.前进性选择:自然选择最基本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向性选择和分歧性选择。

前者使生物类型通过淘汰一种极端而保留另一极端的变异,后者把一个群体中极端变异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减少中间常态性。

10.量子种:骤变式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内部分个体由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漂变)相对快速地获得生殖隔离,并形成的新物种。

11.渐变种:以缓慢的方式形成新的物种,同时具备较完整的中间过程。

达尔文认为这是物种形成的主要方式。

12.中性突变: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

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
趋同:亲缘关系相当远的生物由于长期适应相似 的环境条件,在器官、体形上表现相似的现象,如翼 龙、鸟类、蝙蝠的趋同。
辐射:某一类群向着辐射状的多种不同方向发展, 以适应不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如哺乳动物动物的辐射 适应。
平行:来自共同祖先的类群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 境条件先产生趋异,进而又由于生活在相似的环境条 件下而产生相似的适应现象,如袋狼(后兽亚纲)与 狼(真兽亚纲)相似。
宏观进化与微观进化只是观察的尺度、层次不同。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对生物进化有更为全面 和准确的认识。
宏观进化进化的模式:







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复式进化(全面进化)
这是宏观进化的主要趋势,一种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 的综合地、全面地进化过程,其结果是生体各个主要 方面比原有的水平都要复杂和高级,其核心是生物体 代谢水平的不断提高。
特化式进化(特异适应)
特化式进化是指由于生物对各种不同生活环境的 适应,从而出现的多方向的分化,表现在生物体形态 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并没有质的提高和改变,其进 化水平属于同一等级,其核心是向不同方向进化。
特化式进化包括趋异、趋同、辐射和平行。
趋异:同一祖先的后代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过 程,如棕熊与北极熊的分歧。
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
微观进化:随着种群遗传学的发展,人们用基因频 率和基因型频率等概念从量化的角度来说明自然选 择是如何起作用的。这样进化论的研究就过渡到了 微观水平,即从微观角度来探讨种群内的生物进化 机理。
宏观进化:但20世纪4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哥德 施密特提出了宏观进化的概念。宏观进化所研究的 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 上的变化过程。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

进化生物学-考试整理答案-1第一章1.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2.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3.生物进化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

4.比较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相同点:1二者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是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

2二者均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

不同点:1.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主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的研究,开始认识了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蛋白质、核酸、糖和脂肪的化学成分和部分结构。

化学家们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到1940年才全部阐明了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化学家E.菲舍尔和F.霍夫迈斯特先后分别提出蛋白质的结构是由肽键把各种氨基酸链接为长链的理论,并指出了天然氨基酸都是L系的。

但直到1929年,瑞典化学家T.斯韦德贝里用他自己发明的超速离心机进行了测定后才证明了蛋白质的大分子本质。

1869年,J.F.米舍尔发现核酸以后,德国生化学家 A.科赛尔和美籍俄裔的生化学家P.A.T.列文等从世纪交替时起到20世纪30年代,对核酸的结构作了系统的研究,发现核酸是由4种不同的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嘌呤核嘧啶的衍生物,通称为碱基)同核糖、磷酸结合成核苷酸,然后再集合为大分子。

1929年P.T.A.列文发现,由于核糖含氧量不同,而有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之分。

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他根据不够精确的测定,误以为核酸中4种碱基的含量相等,于1921年提出关于核酸结构的错误的“四核苷酸”假说,把复杂的核酸结构简单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的关系
物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原核到真核,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变,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基石,是物种延续的保证,是维持生物圈稳定的必然要求。

生物进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由量变到质变,由微观到宏观,物种进化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互相联系的。

微观和宏观是进化的两个方面,微观进化指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进化,微观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多种微观进化汇集起来就表现为宏观进化。

宏观进化是指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微观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积累的微小变异,只能在物种范围内进行,对于整个生命史来说,具有决定意义的不是微观进化,而是宏观进化。

自然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一些可能性提高了发生机率:多繁殖形式生物(具备减半数分裂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无性生殖幼体解体,不断刺激,抑制无性生殖行为,与此同时减半数分裂繁殖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得以继续。

生命体自身的演化,稳定了这个变化形式,形成并保留了相应的基因,并不断的选择保留可能机率高的基因,这个基因是能够使减半数分裂顺利完成的一切有利的基因组合。

选择的规则是这样的:减半数分裂完成、半倍体细胞重组的过程环境要不发生突变或者尽可能的小的突变。

其他形式的变化和规则都使得同性状生命体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重复这个运动变化的结果就是护理机制不健全的个体物种被淘汰,生殖器官多样性遭到选择而消失掉不适
应的形状性状基因。

按照这一轮的选择规则,生命体内部是最佳的环境,最符合的环境,于是毫无例外:减半数分裂全部发生在生命体的体内环境中,而完成再重组这一过程的环境也大部分发生在生命体内环境中(当然以后的最初发育也存在这个类似的环境中)。

(水体以其特殊的稳定性可以使得某些生命个体完成这样的行为过程)。

这样,就只留下具备这种性状和能力的生命体(进而物种慢慢开始形成)。

围绕“需要在体内完成减半数和重组过程这个结果”,个体生命又演化出了有利于完成这个需求的性状和基因。

宏观进化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是转移到新适应区的速度相当
快,例如从食肉动物到蝙蝠或从爬虫类到鸟类。

当某一种系线进入
新适应区,例如当鸟类进入飞翔区,它一开始就要经历迅速改组形态的阶段直到达到新的适应水平。

一旦到达这新的级后,它就能辐
射到各式各样的小生境,用不着在基本结构上作重大改变。

例如所
有的鸟类在解剖结构上彼此都很相似,只是在某个特殊性状上发生
变异。

由于各种基因的变异,使同一个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生存方式和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当环境发生改变,便会产生天择作用。

之所以称为天择,是因为这种选择并非如基因漂变或基因突变一样随机,当环境改变发生时,将只有某些带有特定特征的群体能够通过这些考验。

天择有一些特例,有时候被视为与天择拥有相等地位的选择方式。

其中包括性择、人择等等。

性择指某个个体因为比起其他个体拥有较高的繁殖机会,因此它们的基因会被保留,使后代继续保有相同的优势。

人择指人类为了本身的生存或是喜好而对不同的基因变异进行筛选,通常发生在农业、畜牧业或是宠物的育种上。

此外,优生学则是人类对人类所进行的筛选行为。

不过人类事实上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择与天择并没有明确的分别。

由于这些特殊的选择机制,导致对于生物适应环境有益的特征,并非在进化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或是被保留。

举例而言,拥有更多的手指对人类的生活可能会更加方便,但是这种方便几乎不会增加任何繁殖机会,甚至反而会减少。

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组成了生物进化的演变,微观进化的逐步积累形成了宏观变化,自然选择在进化当中担任重要的角色。

微观进化的低层次积累通过自然选择改变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和速度,在宏观上表现出来。

微观进化和宏观进化共同完成生物圈的进化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