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研究进展

上 溶 液 可 及 的 残 基 免 疫 球 蛋 白 F v区 中 表
面 可 及 残 基 ( AR) 常 是 指 3 氨 基 酸 暴 S 通 0
露 在 溶 液 中 的 区段 。 e esn等 对 1 。 P d re 2个 株、 鼠单 抗 的 V 区 晶 体 结 构 进 行 了 比 对 , 找
到顺 序校正 后的 4 5个 S AR, 中 9 不 同 , 其 8
具 有 明 显 的 物 种 特 异 倾 向性 。P da a ln等 _ 对
非 人 源 抗 体 的 F AR 中与 人 抗 体 明显 不 同 vS 的 区 域 进 行 了 相 应 的 替 换 , 立 了 表 面 重 塑 建 法 。 方法的原 则是 仅替换 与人抗体 S 该 AR 差
由 于 其 整 个 V 区都 是 异 源 的 , 以 嵌 台 抗 体 所
的 异 源 性 还 很 明 显 , 决 HAM A 的 效 果 并 解
不理 想 。嵌合抗体 完整地 保 留 了异源单 抗的
维普资讯
1 l8
国 外 医学 ; 防 、 断 、 疗 用 生 物 制 品 分 册 预 诊 治
体 时 常 被 人 免 疫 系 统 所 识 别 , 生 人 抗 鼠 抗 产
体( HAMA) 再 次 , 源 抗 体 在 人 体 循 环 系 ; 外
统 中很 快 被 清 除 。 因此 , 据 抗 体 结 构 与 功 能 根
之 间 的 联 系 , 保 持 原 单 抗 对 特 异 抗 原 表 位 在 的高 亲 和 力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进 行 体 外 人源 化 改 造 , 少 异 源 抗 体 的 免 疫 原 性 成 为 改 进 单 抗 减 治疗 的重 点 。 目前 报 道 的 人 源 化 方 法 主 要 有 : 嵌 合 、 面 重 塑 (e u fen ) 重 构 (e h p 表 r s ra ig 、 rs a i g 以 及 链 替 换 ( h i h fl g 。 n) c an s u f n ) i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 隆抗体 的研究 进 展
邢海权 闫梦菲 赫晓燕 , ,
(. 1山西农 业 大学动 物 科技 学院 。太 谷 0 0 0 ;2南 京农 业大 学动物 科 技学 院 ,南京 38 1 .
摘
20 9 1 0 5)
要 : 体 分子是 生物及 医学领 域 中用途 最为广 泛 的蛋 白质 分子 。 抗 上世 纪 3 ~6 0 0年代 对抗体 的
至今 ,科 学 家们 已经 建 立众 多 鼠原性 m b 来 As 诊 断 和治 疗多 种人 类疾 病 。然 而作 为在人 体 内的应
用, 鼠源性单抗 尚存 在一些问题 。鼠源性抗体作为
异 种 蛋 白应 用 于人 体 可 引起 免 疫反 应 , 生人 抗 鼠 产 抗体 , 很大 程度 上 限 制 了 mA s 临床应 用 。此外 , b的 鼠源性 mA s b 不能 与人 类抗 体 FR c n结合 。 了克服 为 以上 这些 问题 , 年 , 着分 子 生物 学 的发 展 , 们 今 随 人 已有可 能 通 过抗 体 工程 技 术制 备 人 一鼠契 合 抗体 、 人 源化 抗体 或全 人抗 体 。
术能 将 特定 分 子 的基 因型 和表 型相 统 一 的特 点 , 即
噬菌 体 表面 表达 了特定 的蛋 白质 , 噬 菌体 的 D A 则 N
中必 然 含 有该 蛋 白质相 应 的结 构 基 因 , 过 多 次 的 通
作 者 简 介 : 海权 (94 ) 山西 临 汾 人 , 读 硕 邢 18 ~ , 在
发 展推 向 了高潮 , 抗体 制备技 术进入 了一个全 新 的 时代 。 使
关 键词 : 克 隆抗体 ; 源 ; 因工程 ; 究进 展 单 人 基 研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原理及应用1.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简称mAb)是由单个重构的白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它们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并且只与抗原的特定表位结合。
由于这种特性,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历程•1975年:Cesar Milstein 和 Georges Köhler 首次提出单克隆抗体的构想。
他们成功融合了癌细胞和B淋巴细胞,从而得到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
•1984年:Cesar Milstein、Georges Köhler 和 Niels Kaj Jerne 因为他们在单克隆抗体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6年:通过使用转基因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人的免疫系统导入小鼠体内,从而生产出人类单克隆抗体。
•1990年代:人类单克隆抗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名为“人源化抗体”的技术,使得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好地适应人体。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免疫原选择和制备:在制备单克隆抗体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免疫原来激发免疫反应。
一般来说,免疫原应该具有高度特异性,易于制备,并且不会引起太强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
•动物免疫和细胞融合:免疫原注射到动物体内,激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然后,从动物体内获取淋巴细胞,与癌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筛选和克隆:筛选出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杂交瘤细胞,以得到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筛选方法包括ELISA、流式细胞术等。
•扩繁和生产:经过筛选和克隆后,选取合适的杂交瘤细胞,进行扩繁培养并生产单克隆抗体。
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科研和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应用: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例如,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获得了FDA的批准。
生物制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局限性
1.在噬菌体展示过程中涉及细菌转化、噬菌体包装、展示 跨膜分泌,这就大大限制了所建库的容量噬菌体中获得很好的表达,因为 有些蛋白质功能的实现需要折叠、转运、膜插入和络合, 导致在体内系统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 些对细胞有毒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分子)很难得到有效表 达和展示。
2002年,的世界首个药物——阿达木单抗上市。人源 化及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由于副作用小,在体内停留时间长, 更有利于治疗。
人源化程度
1.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
用人源基因代替鼠源单抗的恒定区,即该单抗由鼠的 可变区和人的恒定区组成的嵌合抗体。 缺点 由于嵌合抗体可变区(V)约占整个抗体的30%,鼠源 性抗体V区中的框架区(FR)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 诱导HAMA反应。 解决方案
4.全人单克隆抗体(Fully humaneantibody)
4.1.抗体库筛选技术
4.1.1.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它是将体外克隆的抗体基因片段插入噬菌体载体,转 染工程细菌进行表达,然后用抗原筛选即可获得特异的单 克隆噬菌体抗体。 在HIV等病毒感染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其独特 的优越性。
鼠源抗体
4.1.2.核糖体展示技术 基本原理和程序
人免疫细胞基因组 体外转录、翻译、偶联 mRNA-核糖体-蛋白质三聚体 构建
基因型和表型联系
RT- PCR核糖体展示的蛋白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 筛选所需抗体复合体 EDTA解离 获得特异m亲和力的抗体
Thanks!
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史
第一代:鼠源性单抗 药物特异性很强,副作用大,现在已经渐渐退出市场。 不过由于其代谢比较快,目前在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单克 隆抗体药物中使用。 第二代:人鼠嵌合性单抗 进行人源化改造,使其人源化程度达到70%左右。 第三代:CDR移植抗体和SDR移植抗体 人源化程度达到95%左右,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 第四代:全人源化单抗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生物药物,通过杂交瘤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与人类抗体的恒定区进行交换,以减少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现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主要包括抗体库的建立、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抗体生产等多个环节。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研究方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人源化抗体库、筛选和优化抗体,以及进行药效和毒理试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获得抗体的最佳配对组合和最佳治疗剂量等参数。
成果和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在研发和试验阶段。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抗体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方法,以获得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药物。
同时,需要加强抗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袁松范
【期刊名称】《上海医药》
【年(卷),期】1999(020)011
【摘要】最早的单克隆抗体是用小鼠得到的,所以会产生一种人抗小鼠抗体(HAMA)的免疫反应。
随着抗体工程技术的发展,从小鼠得到的单克隆抗体越来越接近人类。
一些嵌合性的或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被批准上市。
嗜菌体表达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有可能得到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由于可以进一步减少免疫反应的危险性,将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袁松范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2-33
【相关文献】
1.鼠源单克隆抗体人源化研究进展 [J], 王臣;温文彦;张春杰
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彭建柳;杨丽华
3.治疗性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J], 陈立慧;宋海峰;刘秀文
4.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J], 彭如意;王捷
5.高亲和力的人源化CD20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J], 张倩倩;郭尚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抗体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药,逐渐成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最初的单克隆抗体到现在的多克隆抗体,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同时也给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
一、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抗体药物是以抗体为基础的一类生物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疾病相关的靶标分子,并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药理作用。
自1975年首次成功制备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来,人们对于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涌现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1. 引进多克隆抗体技术多克隆抗体相比于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广范围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因此更为适合诊断和治疗一些复杂多样的疾病,如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随着多克隆抗体技术的引进,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研究抗体结构和功能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抗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人源化抗体和完全人源化抗体在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型抗体药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接近于人体自身抗体,因此更为安全和有效。
3. 开发CAR-T细胞疗法随着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尝试将抗体技术用于癌症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就是其中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式。
该疗法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T细胞合成,然后注入患者体内,从而帮助患者克服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二、抗体药物的应用前景抗体药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
下面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方向。
1. 肿瘤治疗由于抗体药物具有特异性较好、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所以抗体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特别广阔。
目前,激动人心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不断涌现,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和CAR-T细胞疗法均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并取得显著疗效。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应用,癌症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2. 心血管疾病治疗目前,抗体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人源化抗体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 0 8年 第 2 9卷 第 1 期 3
人 源化 抗 体 芬
【 要】 本 文 就 人 源他 抗 体 的 构 建 、 源化 抗 体 药 物 的 临床 应 用 、 在 的 问题 及 解 决 途 径 等 方 面 内 摘 人 存
尽 管 人 们 十 分 清 楚 , 人 抗 体 取 代 鼠抗 体 , 克 服 鼠单 抗 用 是
临床应用障碍的关键 , 而反复实验证 明, 交瘤技术不能提 然 杂 供 稳 定 分 泌 人 抗 体 的细 胞 株 。8 O年 代 末 期 , 着 分 子 生 物 学 随 研 究 的 深 入 , 抗 体 基 因 工 程 研 究 领 域 相 继 出 现 了 一 些 技 术 在 突 破 , 用 P R方 法 扩 增 抗 体 可 变 区 基 因 、 肠 杆 菌 表 达 功 如 C 大 能 性抗 体 片 段 以 及 噬 菌 体 展 示 抗 体 功 能 片 段 等 , 些 技 术 为 这 抗 体人 源 化 和 人 抗 体 的 研 究 奠 定 了基 础 。在 疾 病 治 疗 中 , 人 源 化 抗 体 之所 以 优 于 鼠抗 体 , 仅 因 为 抗 体 中 鼠 源 成 分 的 减 不 少 降低 了机 体 的 免 疫 排 斥 反 应 , 在 于 人 抗 体 中 的 F 段 能 够 还 c
抗体的研究进展范文

抗体的研究进展范文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近年来,抗体的研究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包括新型抗体的发现、工程改造和应用扩展等方面。
首先,新型抗体的发现是抗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常见的抗体种类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然而,传统的制备方法需要依赖动物或人源进行免疫,具有制备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
近年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形成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如重组DNA技术、合成抗体技术等,使得人工合成抗体成为可能。
此外,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现了新的抗体类型,如纳米抗体、重组抗体等。
这些新型抗体在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免疫治疗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其次,抗体的工程改造也是研究重点之一、通过改变抗体的F(ab')2、Fc区结构和探针结构,可以得到具有多种功能的抗体,如具有更强亲和力的亲和力成熟抗体、增强体外半衰期的长效抗体、与抗原特异性识别结合的抗体等。
此外,通过将抗体与药物基团或放射性标记物结合,可以制备针对特定疾病靶点的抗体药物和抗体探针。
例如,已经研发出多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抗体药物,如孤儿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这些工程化的抗体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抗体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除了传统的治疗性应用外,抗体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测和评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水平,可以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和监测。
此外,抗体还可以用于病原体的特异性识别和中和,从而应用于疫苗研发和免疫治疗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新型抗体技术的不断涌现,抗体在药物研发、癌症治疗、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总之,抗体的研究进展得益于新型抗体的发现、工程改造和应用扩展。
通过研究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结合新兴的技术手段,人们已经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抗体,并将其应用于疾病预测、治疗等临床实践中。
随着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抗体疗法将会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新型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新型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新型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钱卫珠【摘要】:研究目的:I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抗体所介导,由于IgE处于变态反应炎症级联反应的最上游,在变态反应启动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1987年,首次提出应用抗IgE抗体治疗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并描述了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抗IgE单克隆抗体。
1993年,Kolbinger等报道了一株鼠源性单抗(MaE11)的人源化过程,该抗体又称为Om alizumab或Xolair,包括大约5%的鼠源和9 5%的人源序列。
2003年6月,美国FDA批准X olair上市。
上市伊始,2004年在美国的销售额即达到1.4亿美元,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然而Xolair抗体与IgE的亲和常数则仅有26nM左右,当抗IgE抗体的治疗浓度达到IgE基础水平的100倍时,才可结合99%的IgE分子,从而充分抑制IgE分子与FcεR相结合。
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游离IgE水平可升高数倍,Xolair抗体的临床用量需要根据IgE的基础水平进行调整,往往需要数百毫克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因此, Xolair的治疗费用十分昂贵,即使在美国也受到医疗保险的限制,目前仅用于吸入激素无法控制的严重病例。
国外也有其它医药公司研制了抗I gE的人源化抗体(瑞士Novartis、美国Tanox 公司),但由于其临床疗效尚不及Xolair,均于19 96年终止了临床试验。
本研究利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制备了含有关键的功能表位的IgE片段(Fcε2-4),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新型的高亲和力抗IgE单克隆抗体,筛选具有竞争抑制IgE与其受体FcεR结合功能的克隆。
为降低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对筛选获得的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比较制备所获抗体及Xolair与IgE结合的亲和力及体外功能,以期从结构上阐明该抗体的作用机制。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期获得亲和力更高的、可望用于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型抗IgE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王志明

Bevacizumab Natalizumab Ranibizumab Panitumumab Eculizumab Certolizumab pegol Golimumab
人源化 人源化 人源化 全人源 人源化 人源化
IgG IgG Fab IgG IgG PEG 化 Fab IgG
VEGF 整合素 4 αVEGF EGFR C5 TNFα
Yervoy
伊匹单抗
Ipilimumab brentuximab vedotin
全人源
IgG
CTLA4
Adcetris Perjeta ABthrax 帕妥珠单抗 瑞西巴库单抗
嵌合 人源化 全人源
MMAE 标 CD30 记 IgG IgG IgG1 λ HER2 PA
Pertuzumab Raxibacumab
IgG
CD52
泽瓦林
Zevalin
替伊莫单抗
Ibritumomab tiuxetan Adalimumab Omalizumab Tositumomabiodine131
鼠源
111In 或 90Y 放 射 CD20 标记 IgG IgG IgG TNFα IgE
修美乐 雷索尔
Humira Xolair
1. 2
治疗性单抗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发展趋势 为了降低单抗药物的免疫原性并提高疗效, 单抗
明显的特征: 与其他药物的作用原理不同, 治疗性单抗药 物通常针对特定的单一抗原表位,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表明, 其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特异 选择性杀伤靶细胞、 体内靶向性分布以及具有更 性结合、 强的疗效。另一方面, 治疗性单抗药物经过三十多年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临床有效性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种类, 很多传统医药无法处理的遗传性和后天病理性的代谢、 免疫、 内分泌、 心血管等疾病通过该类药物能够获得有效 治疗, 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同时, 单抗药物还具 如市场回报率高, 市场潜力巨大等。 有其他一些优点, 2011 年全球治疗性单抗药物以 567. 6 亿美元的销售额继 续领跑全球药品市场, 同比增加 20% , 其中 9 个单克隆抗 成为重磅炸弹药物, 销 体药物年销售额超过 10 亿美元, 售排名 前 五 的 治 疗 性 单 抗 药 物 依 次 为: 阿 达 木 单 抗 ( Humira) 、 英 夫 利 昔 单 抗 ( Remicade ) 、 利妥昔单抗 ( Rituxan ) 、贝 伐 单 抗 ( Avastin ) 和 曲 妥 珠 单 抗 ( Herceptin) , 这 5 种药物 2011 年的销售额均超过了 50 亿美元( 表 2 ) 。 治疗性单抗药物存在的问题: 临床上可能存在严 重不良反应, 虽然抗体自身的抗原性问题已经随着全 人源抗体技术的进步而减轻, 但是由于抗体药物靶点 功能研究不详尽、 靶点分布位置不明确、 药物本身与非 靶点的交叉作用认识不全面以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采 用动物替代人等问题, 增加了临床使用的不确定性, 多 个已经 批 准 上 市 的 抗 体 药 物 出 现 了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 Seifert 等[4]报道使用 rituximab 治疗 14 岁男孩复发性
人源化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抗体研究进展摘要:单克隆抗体从问世到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其中人源化抗体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技术革新,如PCR 技术、抗体库技术、转基因动物等。
抗体技术从最初的嵌合抗体、改型抗体逐渐发展为今天的人源化抗体。
人源化抗体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和病毒感染等方面已经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人源化抗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构建,临床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Milstein和德国学者Kohler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以来[1],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生物学、免疫学等诸多学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分析抗原的细微结构及检验抗原抗体未知的结构关系,还可用于分离、纯化特定分子抗原,甚至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然而,单克隆抗体技术在临床治疗应用中的进展却很慢,主要原因是目前单克隆抗体大多是鼠源性的,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人体治疗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体中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系统;二是被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产生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gen mouse antibody,HAMA);三是在人体循环系统中被很快清除掉。
因此,在保持对特异性抗原表位高亲和力的基础上进行人源化改造,减少异源抗体的免疫原性,成为单克隆抗体研究的重点[2]。
随着对抗体基因的研究和DNA分子重组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改造获得特异性抗体成为可能。
1989年Huse等首次构建了抗体基因库,从而使抗体的研究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并推动了第3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
至此,抗体的产生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经典免疫方法产生的异源多克隆抗体;细胞工程产生的鼠源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生的人源单克隆抗体。
1 人源化抗体的构建人源化抗体就是指抗体的可变区部分(即Vh和Vl区)或抗体全部由人类抗体基因所编码。
治疗性抗体的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治疗性抗体的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治疗性抗体作为新型生物制品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成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治疗性抗体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制备的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和高效性的抗体分子,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本文将从治疗性抗体的分类、研究进展、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治疗性抗体的分类治疗性抗体可分为单克隆抗体(mAb)、多肽抗体、抗体药物复合物、双特异性抗体、F(ab')2、Fab、Fc、人源抗体等几种类型。
其中,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被广泛应用于抗癌、抗炎症、免疫疾病等方面的治疗研究。
多肽抗体的结构相比单克隆抗体更为简单,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和低的免疫原性,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抗体药物复合物是指将抗体和药物结合成一个复合物,共同作用于疾病靶点,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双特异性抗体由两个不同的抗体片段结合而成,可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靶点,具有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潜力。
F(ab')2和Fab是指抗体分子去除Fc片段后的两种结构,具有更高的组织渗透性和更低的免疫原性,常用于对全抗体不良反应的替代。
人源抗体是指来源于人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抗体,避免了异种抗体引起的免疫原性反应和潜在的安全问题。
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治疗性抗体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首先,在靶点选择和抗体设计方面,越来越多的靶点被发现和开发,同时设计和改造抗体分子的技术也不断更新,如全人化/人源化抗体的生产技术、Fc片段的改性、多肽抗体的构建等,不断提升着治疗性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其次,在生产和纯化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如单细胞测序技术、代谢工程技术、微生物系统工程技术等,使得治疗性抗体的生产和纯化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此外,许多在生物制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制药公司和科研机构也加入了治疗性抗体研究的领域,使得该领域的创新性和市场前景更为可观。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路线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路线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用于制备治疗性抗体的方法,其基本技术路线如下:
1. 抗原选择:选择目标抗原,即希望产生抗体针对的特定蛋白质或分子。
2. 免疫动物:给动物(通常是小鼠)注射目标抗原,以诱导免疫反应。
3. 杂交瘤技术:从免疫动物的脾脏中分离出 B 淋巴细胞,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抗体筛选: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以找到能够产生针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株。
5. 抗体人源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源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移植到人源抗体的框架区,从而构建出人源化抗体。
6. 表达和纯化:将人源化抗体基因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如哺乳动物细胞、酵母或细菌)中进行表达,并通过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7. 功能和质量评估:对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亲和力、特异性等方面的评估,以及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测试。
8. 临床试验和批准:经过临床前研究后,将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果试验结果良好,该抗体可能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治疗性抗体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减少了免疫原性反应的风险,并提高了抗体的治疗效果。
这一技术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人源化抗体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小鼠或其他动物的抗体框架序列与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结合,使其具有更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从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以下是人源化抗体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1.起源: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利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但小鼠抗体与人体免疫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使用小鼠单克隆抗体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且抗原易受到抗体的攻击。
2.人源化抗体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制备人源化抗体提供了可能。
利用重组DNA技术,将人类抗体的可变区域序列嵌入到小鼠抗体框架序列中,生成了人源化抗体。
3.趋势一:多抗体疗法:随着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多种抗体组合进行治疗,这种方法被称为多抗体疗法。
与单一抗体相比,多抗体疗法可以同时攻击多个不同的受体或肿瘤细胞,且不易出现耐药性。
4.趋势二:个性化治疗:由于人源化抗体可以针对不同的肿瘤抗原,因此可以被用于个性化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个性化治疗可以更加精准地攻击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5.趋势三:新型载体:为了提高人源化抗体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型载体的应用。
例如,利用病毒载体可以将人源化抗体有效地送达到靶细胞内部,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人源化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学领域的治疗提供
了新的选择和可能。
未来,人源化抗体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会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从而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抗体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快速发展而逐渐代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本文将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以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临床治疗Theor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progress***(The 1st class of Bioengineeri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but the mouse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produce people resistance to mouse antibody response, so that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application are highly limited. Along with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tibod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manized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began to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replaces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paper will review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constru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humanized clinical treatment1975年。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人 源 化 的 改 造 , 出 现 了 互 补 决 定 区 化学 合成法 : 1定 点诱变法是 以人 单链 () ( D 移植 的人 源化抗 体 。但 是这些 抗 D A为模板 。 C R) N 化学合 成含有 鼠 C R序列 D
维普资讯
实 用医学杂 志 2 0 年第 2 卷第 5 07 3 期
73 5
・
综 述 ・
人源 化 治疗 性 单克 隆抗体 的研 究 进 展
彭如 意 综述 王 捷 审校
治疗性 单克 隆抗体结 合 了免疫学 和 等优点在 临床得 到更广 泛 的应 用 ,而基 形成 3个环状 结构 。F R是 B片状 结构 , 药 理学 的原 理 ,应 用于疾 病治疗 已有几 于降低 鼠抗体 的免疫原 性设计 出 的嵌合 有 4个 F R位于可变 区的顶端 。 改型抗体 十 年 。单 克隆抗 体在治疗 中 的运 用要特 抗 体发 展更是迅 速 。 后 。 随 对抗体进行 了 可变 区基 因的构建方 法有定 点诱变 法和
体 仍 不 能 完 全 解 决 H MA反 应 所 带 来 的 3个引物 , A 分别进 行 3轮突变 , 即获得 的问题 。 于是 , 就转 向于利 用噬菌体技 术 C R移植可变 区基 因 ;2 化学合成 包括 D ()
和转 基 因 鼠技 术 来 制 备 完 全 人 源 化 抗 合成双链 片段 , 通过 T N 4D A连接 酶来连 体。 1 人 源化 抗体
2 完全人源化抗体
21 噬菌体展示技术 产生 的人类抗 体 .
6 这样可 以提高高 亲和力抗 1 编码特异 性 的 增。然而 . 现在噬菌 体展示 技术的应用却 体 的分离 和提高现有抗 体 的亲和力 或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体 A4.6.1 m4 N901 PM-1 anti-B4 MAT M195 K20 MaE11 RSV19 mumAb4D5 YTH12.5 OKT3
表 1 已经制备的部分人源化抗体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
靶抗原
潜在的临床应用
血 管 上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 VEGF) 肿 瘤 相 关 糖 蛋 白 ( TAG72) sialosyl-Tn 表 位 CD56 人 IL-6 受 体 人 B 细 胞 表 面 的 CD19 抗 原 人 IL-2 受 体 的 p55 链 CD33( p67 蛋白 ) 人 整 合 素 的 β1 链 ( CD29) 游 离 的 人 IgE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 F 蛋白 酪 氨 酸 蛋 白 激 酶 ( p186HER2) 的 胞 外 结 构 域 人 T 细 胞 表 面 的 CD3 抗 原 复 合 物 人 T 细 胞 表 面 CD3 分 子 的 E 亚 单 位
与鼠单抗相比, 人源化抗体的免疫 原性明显减弱, 且血清半衰期显著延长, 其用途已在临床得到验证, 在近年美国 FDA 批 准 的 新 药 中 , 有 8 种 改 型 抗 体 上 市。下表列举了近年来成功制备的部分 人 源 化 抗 体 及 其 应 用 [3] 。然 而 人 源 化 抗 体 想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还必须进一步考 虑 其 免 疫 原 性 、亲 和 力 、特 异 性 和 在 实 验 室或工业上大量制备等问题。
克隆的基因[6] , 这 样 可 以 提 高 高 亲 和 力 抗 体的分离和提高现有抗体的亲和力或选 择性。
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完全人源 化 的 单 抗 已 较 成 熟 。 如 ImClone 公 司 的 IMC-11F8 是 来 自 于 Fab 片 段 的 人 类 抗 体, 现在还处于Ⅱ期的临床试验, 其靶标 是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受 体 ( EGFR) 。在 临 床 的 应用中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的单抗 已占约 30%。但还是有其不足之处: ( 1) 一 般而言, 从库中筛选出活性抗体的机会 和库容量大小成正比, 但由于转化效率
2 完全人源化抗体 2.1 噬菌体展示技术产生的人类抗体 20 世 纪 80 年 代 , Smith[4] 发 现 了 可 以 分 离 基因的噬菌体展示技术。这种技术利用 了丝状纤维噬菌体( 细菌病毒) 根据基因 的 蛋 白 产 物 来 分 离 基 因 。Smith 的 模 型 是 通过在平板里孵育带有抗体的噬菌体来
现 在 , 至 少 有 35 个 完 全 人 类 的 单 抗 已经进入临床的治疗试验阶段。这些单 抗的靶抗原都是临床癌症、自身免疫疾 病或炎症疾病和传染病中的主要抗原。 例 如 EGFR、CTLA-4 和 CD4 等 [ 11] 。 在 治 疗一些异种移植、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已 经 有 显 著 的 效 果 。但 是 , 免 疫 原 性 仍 是 存 在 的 问 题 。在 临 床 的 试 验 中 , 治 疗 性 的 单 抗仍可以产生弱的免疫原性。但相对于 其他的方法来说, 利用转基因鼠技术得 到的单抗仍是未来药物的主流。 3 结论
作 者 单 位 : 510640 广 州 市 ,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生 物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 彭 如 意 ) ; 510010 广 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 王 捷)
通讯作者 : 王 捷 E-mail: 抗原从而使噬菌体得到扩 增 。然 而 , 现 在 噬 菌 体 展 示 技 术 的 应 用 却 是相反的, 是通过已知的抗原从大的抗 体 库 ( 108~1010) 中 来 筛 选 抗 体 。 当 Fvs 不 是以单独的重链和轻链表达而是由一个 连接物连接两个单域从而有一个单独的 多位点的形式表达时, 抗原和抗体的反 应 亲 和 力 能 够 保 持 不 变 [5] 。噬 菌 体 展 示 技 术 最 显 著 的 应 用 是 可 以 从 约 3×107 的 抗 体库中挑选每个抗体的单克隆。为了提 高效率, 可以扩大库容或者通过低保真 度的聚合酶或密码子引起的突变来扩增
在 敲 除 鼠 的 重 链 和 κ轻 链 后 , 再 转 入人的重链和轻链得到的转基因鼠可以 表达免疫球蛋白。一些像囊胚显微注射 法 或 者 YAC 和 ES 细 胞 融 合 法 已 经 得 到 了很大的改进。现在可以用微细胞介导
的染色体转移的方法转入更大的人类片 段 。在 这 种 方 法 中 , 人 类 纤 维 原 细 胞 在 未 插入到鼠的内源性染色体的细胞分化过 程 中 能 够 复 制 , 并 且 获 得 各 自 的 功 能 。这 些 人 类 纤 维 原 细 胞 来 源 于 微 细 胞 和 ES 细胞融合后产生的那些具有端粒和着丝 点的单个的人类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 多 能 细 胞 系 。Tomizuka[9] 用 这 种 技 术 得 到 了 包 括 人 类 κ轻 链 和 重 链 位 点 的 染 色 体 2 片 段 和 14 片 段 的 嵌 合 鼠 。此 外 , 还 得 到 了 包 含 人 类 λ轻 链 位 点 的 完 整 染 色 体 22 的 嵌 合 鼠 。 种 系 的 转 移 由 人 类 的 κ轻 链 ES 细 胞 系 获 得 。随 后 , 种 系 的 转 移 由 人 类 的 重 链 ES 细 胞 系 获 得 , 并 且 在 敲 除 了 鼠 的 重 链 和 κ轻 链 后 可 以 表 达 出 完 整 的 人 类 重 链 和 轻 链 [10] 。 这 样 就 可 以 得 到 完 全 人类的高亲和力单抗。
754
实 用 医 学 杂 志 2007 年 第 23 卷 第 5 期
的限制, 目前所能建立的噬菌体抗体库 的 最 大 库 容 为 1010 左 右 , 而 且 构 建 这 么 大的库容量费时耗力; ( 2) 有些编码蛋白 由于其不利于宿主菌生长或是有毒性, 因而在表达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 导 致一些蛋白的缺失; ( 3) 体内和体外之间 重复转换的操作耗费大量人力。 2.2 转基因鼠技术产生的人类抗体 转 基因鼠技术是现今最重要的制备完全人 源 化 单 抗 的 方 法 。1985 年 , Alt 报 道 了 转 基 因 技 术 可 以 使 未 重 排 的 种 系 ( germline) 结构的转基因产生新的人类抗体序列。 1989 年 , Bruggemann 报 道 了 人 类 重 链 全 部 基 因 的 表 达 。 在 敲 除 鼠 的 重 链 和 κ轻 链后转入人类的不同重链和轻链, 可引 起高亲和力的人类单抗的二次免疫应 答 。1994 年 , 两 位 研 究 者 报 道 了 有 4 种 不 同种系修饰的小鼠产生: 2 种是小鼠内源 性 的 重 链 和 κ轻 链 基 因 敲 除 , 另 2 种 是 人类重链和轻链转基因表达。虽然都使 用了同源重组的方法利用小鼠的胚胎干 细 胞 ( ES) 设 计 相 似 的 小 鼠 基 因 敲 除 的 位 点, 但是采用了不同的导入人类序列的 转基因方法。一个是使用囊胚显微注射 法[7] 导 入 改 造 后 的 转 基 因 , 这 种 重 链 的 转 基 因 有 3 个 VH 基 因 、16 个 D 基 因 、6 个 JH 基 因 、μ及 γ1 恒 定 区 基 因 片 段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抗 体 发 生 VDJ 重 排 、小 鼠 的 发 育和相关类型的转换。轻链的转基因包 括 4 个 Vκ基 因 、5 个 Jκ基 因 和 Cκ基 因 。相 反 地 , 另 一 个 是 用 酵 母 原 生 质 体 融 合 法 [8] 来 转 入 酵 母 人 工 染 色 体 ( YAC) 克 隆的转基因。建立人抗体基因座转基因 小 鼠 的 特 殊 性 在 于 必 须 将 完 整 的 人 Ig 基 因 全 部 转 入 , 但 人 的 Ig 基 因 的 各 个 基 因 座都长达 1 Mb 左右, 所以 只 能 用 YAC 载 体 进 行 克 隆 。 其 中 , 重 链 包 括 5 个 VH 基 因 、25 个 D 基 因 、6 个 JH 基 因 、μ和 δ恒 定区基因片段。发生 VDJ 重排后 表达 IgM 和 IgG。YAC 轻链包括 2 个 Vκ基因、5 个 Jκ基因和 Cκ基因。这 2 种方法都没有活 化内源性的 λ轻链位点。小鼠 Igλ基因的 表 达 在 小 鼠 的 血 清 中 仅 占 Ig 的 5%左 右 。 功 能 性 的 λ链 的 表 达 导 致 B 细 胞 分 化 产 生 BCR 并 分 泌 含 人 类 重 链 和 小 鼠 λ轻 链 的 抗 体 。但 是 它 并 不 影 响 在 识 别 靶 抗 原 时 分 泌 完 全 人 源 化 的 单 克 隆 IgM 和 IgG 杂 交瘤细胞的分离。
事实上, 嵌合抗体并不能完全解决 HAMA 反 应 所 带 来 的 问 题 , 在 临 床 上 应 用嵌合抗体的治疗中人类抗嵌合抗体反 应 ( HACA) 仍 是 一 个 显 著 的 问 题 。 因 此 , 将鼠源性抗体的可变区中具有抗原结合 功 能 的 CDR 移 植 到 人 类 抗 体 可 变 区 的 框 架 区 ( FR) 内 , 便 得 到 了 人 源 化 抗 体 , 又 称 为 CDR 移 植 抗 体 或 改 型 抗 体 。
抗 体 的 CDR 是 抗 体 和 抗 原 表 位 直 接 接 触 的 部 位 , 每 个 可 变 区 有 3 个 CDR,
形 成 3 个 环 状 结 构 。FR 是 β片 状 结 构 , 有 4 个 FR 位 于 可 变 区 的 顶 端 。改 型 抗 体 可变区基因的构建方法有定点诱变法和 化学合成法: ( 1) 定点诱变法是以人单链 DNA 为 模 板 , 化 学 合 成 含 有 鼠 CDR 序 列 的 3 个引物, 分别进行 3 轮突变, 即获得 CDR 移 植 可 变 区 基 因 ; ( 2) 化 学 合 成 包 括 合 成 双 链 片 段 , 通 过 T4 DNA 连 接 酶 来 连 接完整基因, 部分合成基因片段, 应用 PCR 技 术 或 Klenow 大 片 段 酶 补 平 再 连 接 的方式组装完整基因。
等优点在临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而基 于降低鼠抗体的免疫原性设计出的嵌合 抗 体 发 展 更 是 迅 速 。随 后 , 对 抗 体 进 行 了 人源化的改造, 出现了互补决定区 ( CDR) 移 植 的 人 源 化 抗 体 。 但 是 这 些 抗 体 仍 不 能 完 全 解 决 HAMA 反 应 所 带 来 的 问 题 。于 是 , 就 转 向 于 利 用 噬 菌 体 技 术 和转基因鼠技术来制备完全人源化抗 体。 1 人源化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