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婷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一)一。
活动来源: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车辆越来越多,而马路成为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
斑马线作为可以让行人在预定时间内安全通过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幼儿这一弱势群体,他们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其灌输正确的交通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准备在这节课上教导幼儿如何安全的过马路,树立起幼儿过马路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养成正确的交通安全习惯。
二。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于保护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识是极其缺乏的。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
不少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来接幼儿的话,幼儿一出幼儿园就跑开了,过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
为了让幼儿感悟到生命的珍贵,萌发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
为此开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三。
重难点:幼儿能了解斑马线,并理解它对安全的重要性。
增强幼儿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小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
四。
活动目标:1.认识斑马线的作用,了解斑马线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五。
目标分析:1.由于现在社会道路安全的不稳定,幼儿能够安全畅通的通过马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不仅需要让幼儿理解斑马线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养成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习惯。
2.根据的准则: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
说课流程:1.导入:由故事导入。
①。
向幼儿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是如何过马路的。
(是通过斑马先生把他们一个个都背过去的。
小班社会说课稿
小班社会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社会领域的教材,章节为第二单元第三节《爱护公共物品》。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公共物品,了解公共物品的用途,学习爱护公共物品的方法,培养幼儿爱护公共物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公共物品,了解其用途,知道爱护公共物品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公共物品的良好习惯。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公共物品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公共物品,了解其用途,知道爱护公共物品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公共物品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公共物品图片、视频、PPT等。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如滑梯、篮球架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教学讲解:通过PPT展示公共物品的图片,让幼儿认识公共物品,了解其用途。
讲解爱护公共物品的方法,如不随意损坏、不乱丢垃圾等。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爱护公共物品,引导幼儿提出具体的做法。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爱护公共物品的标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公共物品、用途、爱护方法、良好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公共物品,找出三种,并描述它们的用途。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幼儿园内的公共物品爱护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爱护公共物品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或者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家里如何爱护公共物品的经历,激发其他幼儿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具体细节1. 公共物品的认知:通过展示各种公共物品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能够识别和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同时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公共物品的用途:在认识了公共物品后,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展示,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公共物品的用途,例如公园的滑梯是给大家玩游戏的,篮球架是用来打篮球的。
小班社会实践活动说课稿(3篇)
第1篇一、说教材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选择的主题是“走进社区,了解身边的环境”。
这个主题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让小班的孩子们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他们的社区归属感和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社区的环境、设施、居民活动等方面展开。
二、说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参观社区,孩子们能够认识社区内的主要设施,如公园、超市、邮局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2.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社区的和谐与美好,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 行为目标:培养孩子们爱护社区环境、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和功能。
2. 难点: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区归属感。
四、说教法学法1. 教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社区环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学习。
- 参观教学法: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社区,让他们亲身体验。
- 讨论法:引导孩子们在参观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学法:- 观察法: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社区环境,发现其中的变化和特点。
- 体验法:让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亲身体验社区生活。
- 合作学习法: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活动:教师带领孩子们唱一首关于社区的儿歌,激发他们对社区的兴趣。
2.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住在哪里吗?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设施吗?(二)参观社区1. 参观公园:让孩子们观察公园的景色,了解公园的作用。
2. 参观超市:让孩子们了解超市的功能,学会如何挑选商品。
3. 参观邮局:让孩子们了解邮局的作用,学会寄信。
(三)讨论分享1. 提问:你们刚才参观的社区环境怎么样?你们觉得社区有哪些地方很棒?2. 讨论: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教师引导他们总结社区的特点。
(四)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设施进行实地调查。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1、地位及作用:我们生活的环境污染严重,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使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本节课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现实需要,有利于儿童长远发展,符合幼儿的兴趣,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
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认知上:通过看图,理解图画内容,培养幼儿说完整话,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能力上:积极参与图画的讨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上:通过观看图片、表演内容等活动,感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二、说学情学前班学生的年龄小,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
理解与思考的技能相对也较弱,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确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目的。
在教材的组织与安排上,我实现了两个突破:(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感可发,如鱼得水,如鸟归林,实现教学的主体化,优质化。
(2)给学生判断评价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方法:我采用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方法,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在这些活动中被点燃,孩子们在无形中就懂得了要爱护环境,这是教育的初衷。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五、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我们的校园美丽吗?说说哪些地方美丽,为社么?从而引出爱护环境的话题。
2、激趣活动,突破重点。
(1)多媒体演示:美丽的大自然和受污染的环境,让学生比较,说出自己的感受。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范文
幼儿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社会活动》,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幼儿园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着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社会活动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②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难点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解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幼儿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学习的,因此在幼儿园社会活动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
学法是:观察、互动、实践。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实物、图片和故事书,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主体参与、教师引导、情境创设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感受社会活动的场景和环境,引发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好奇心。
然后我会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探讨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环节二、体验互动,激发幼儿兴趣。
我将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社会活动的乐趣和意义。
例如,让幼儿模拟开家庭会议、举办小型展览等活动,通过互动,培养他们的观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环节三、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在幼儿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将适时进行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例如,当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遇到困难或矛盾时,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2篇)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精选2篇)小班社会活动篇1一、设计意图幼儿的成长倾注了家人、老师、同伴以及社会大家庭大量的心血和爱。
幼儿平时可能觉得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本次活动以“母爱”为支点,在母亲节前夕,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妈妈的爱,同时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亲身体验那种爱,通过体验,让幼儿知道生活常见的爱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爱是亲亲热热、爱是为了长大、爱是一起分享、爱是给予帮助。
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感受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爱的美好境界!2、体验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三、活动重点小朋友觉得到爸爸妈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有的时候根本没有感受到这是大人对自己的关爱,并且现在的小孩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不知道怎么去爱,更不知道爱是什么,所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爱的不同方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创设情景让幼儿去体验,通过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充分表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对周围身边的爱,从中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地球,就是个大家庭。
知道被爱和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就像《纲要》中所提倡的一样: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通过环境的影响感染幼儿。
五、教学方法这次活动中我主要采取:演示法、引导法、鼓励法、观察法、提问法,通过多媒体,让幼儿获得直观的体验,是孩子从中感受到什么是爱,理解爱的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游戏法、情景教学法、教师参与法,让幼儿知道如何去感受爱,又如何去爱别人,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表现。
就像《纲要》所提倡的: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让幼儿积极投入游戏角色之中,教师赏识激励,教师参与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让活动进入高潮,教师参与到游戏中,让老师也真正成为“教育过程中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充分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篇2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不一样的车一、说教材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孩子。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说课稿:小班社会活动一、教材分析本次社会活动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规范、礼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让幼儿体验社会规范,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了解社会活动的意义;2. 通过活动的参与,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3. 培养幼儿遵循社会规范,注重礼仪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意识;2.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的参与,让幼儿理解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红旗、小礼物等,用于活动时的道具演示;2. 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社会行为规范的例子;3. 准备一些简单的情境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社交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以情境启发的方式,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社会行为规范。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孩子帮助老人过马路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范行为。
2.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向幼儿传达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社会规范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在公共场所要保持整洁,不随地乱扔垃圾。
3. 操作活动:教师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活动,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进行设置。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模拟过马路活动,让幼儿分成几组,每组轮流扮演行人和交通灯的角色,模拟正确的过马路行为。
4. 情境互动: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或游戏形式,创建一些社交情境,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展社交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模拟一次生日派对,让幼儿在其中学习如何和他人分享、尊重他人等。
5. 整理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让幼儿总结已经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延伸1. 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制作一本社会规范手册,每个幼儿都可以贡献自己认为重要的社会规范;2.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一起讨论和分享社会规范的重要性,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实践和教育。
小班社会说课稿
小班社会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小班幼儿认识到身体的不同部位,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身体感受,培养其观察和表达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和交往能力。
二、说课重点1. 认识身体不同部位;2. 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身体感受。
三、说课难点1. 引导幼儿用简单语言表达身体感受;2. 细致观察幼儿的身体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卡片、小镜子、身体感受记录表;2. 素材:与身体有关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放置一些身体部位的卡片在课桌上,并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卡片上的部位;2. 随后,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与幼儿展开讨论。
【示范】1. 教师请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发给他们小镜子,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并询问幼儿:“你能看到自己的什么部位?”2. 教师展示图片,教导幼儿正确点出脸部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并鼓励幼儿进行模仿;3. 随后,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小组内互相出示图片,同时说出对应的身体部位,以增强幼儿对身体部位的辨认能力。
【实践】1. 教师放置一张身体感受记录表在每个幼儿的桌上,并向幼儿解释如何填写;2. 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身体部位的感受,并记录在表上;3. 教师巡视幼儿的填写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总结今天所学的身体部位;2. 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一张“小班社会学习成果展示板”,将幼儿填写的身体感受记录贴在展示板上,并进行简单点评。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观察、猜测、模仿、实践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记录身体感受,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认知和交往意识。
但在实施中,部分幼儿对填写身体感受记录表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指导。
未来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社会领域说课稿
小班社会领域说课稿一、教学内容《社会领域》说课稿,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
本节课主要围绕“合作共享”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实例让幼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合作的概念,知道合作的重要性;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合作活动的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合作的概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作,提高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合作游戏道具、奖励贴纸。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讲述一个合作共赢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合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让幼儿了解合作的概念,讲解合作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教师出示合作游戏道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合作过程中的感受,讨论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
5. 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合作主题的手工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6.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合作共享板书设计:用彩笔在黑板上画出合作共赢的图案,旁边标注“合作共享”四个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一个合作任务,如整理房间、做饭等。
2. 作业答案: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家庭合作任务,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合作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将合作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实例分析:在讲解合作的概念时,教师出示的合作游戏道具是关键教具。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
小班社会活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1.了解社会活动是什么,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和意义;2.学习如何参与社会活动;3.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的重要性;2.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活动介绍:为学生简单介绍社会活动是什么,它的种类和目的。
2.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带领讨论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并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社会活动案例。
3.探究阶段: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究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并在小组中互相分享自己的活动经验和感受。
4.环节:让学生自我活动内容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课堂上介绍一个成功案例,激励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唤起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好奇心,引发孩子对本节课的兴趣。
2.活动介绍:老师简要介绍社会活动的定义、种类和目的,激发学生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3.分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6名学生,由小组长带领讨论关于社会活动的问题,每组讨论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讨论内容。
4.小组探究:老师让学生继续分组合作,依据自己的兴趣,探究如何参与社会活动。
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
5.环节:老师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介绍一个成功的社会活动案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认识到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特别是小组讨论和探究阶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活动。
同时,对于孩子们,我们应该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对社会活动进行讲解和介绍,并且不断鼓励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班社会实践活动说课(3篇)
第1篇本次小班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走进社区,感受家乡”。
教材内容来源于幼儿身边的生活环境,旨在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2. 观察家乡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3. 体验家乡的民俗文化,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2. 教学难点: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四、说教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好;2. 观察法:引导幼儿观察家乡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3.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家乡的民俗文化,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五、说学法1. 主动参与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2. 合作学习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好。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带领幼儿唱一首关于家乡的歌曲,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2.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家乡的美好时光,激发幼儿对家乡的兴趣。
(二)新课教授1. 引导幼儿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讲解家乡的名胜古迹;2. 组织幼儿讨论家乡的风土人情,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3. 引导幼儿观察家乡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景点,让幼儿亲身体验家乡的美好;2. 引导幼儿参与家乡的民俗活动,增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
(四)总结评价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活动感受,引导幼儿表达对家乡的热爱;2.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热爱家乡的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标题:走进社区,感受家乡板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名胜古迹3. 家乡的风土人情4. 家乡的变化5. 热爱家乡八、说教学反思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家乡,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024年小班社会说课稿及教案
2024年小班社会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指导用书》第三章“我身边的人”,详细内容为“认识家人”。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知道家庭是温馨的港湾。
2. 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难点: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成员图片、亲情故事书、音乐播放器。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亲情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引导幼儿感受家人之间的爱,学习表达爱的方式。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人的特点,学会用“我爱你”表达对家人的爱。
4.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播放音乐,组织幼儿进行“家庭树”手工制作活动,帮助幼儿巩固家庭成员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认识家人2.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3. 爱的表达:我爱你、拥抱、亲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我的家人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特点,用彩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2. 作业题目:给家人一个拥抱答案:幼儿回家后,给家人一个拥抱,并说:“我爱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心中的英雄——家人”演讲比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亲情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确保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班社会课教案和说课稿
小班社会课教案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指导手册》第三章“我与家庭”,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家庭角色扮演”以及“家的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其称谓,认识家庭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幼儿家庭责任感和亲情意识,学会关爱家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角色扮演,培养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称谓,体会家的温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家庭场景布置、角色扮演道具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家庭作业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庭场景布置,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
邀请幼儿扮演家庭成员,进行角色扮演,增进对家庭的认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家庭成员图片,讲解家庭成员及其称谓,让幼儿跟读。
结合角色扮演,让幼儿了解家庭责任,学会关爱家人。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称谓。
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关爱,分享家庭趣事。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如何为家庭做出贡献。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图片及称谓2. 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人的表现3. 本节课重点内容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标注称谓,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2. 作业题目:录制一段家庭角色扮演的视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同时,开展家庭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家庭角色扮演,培养家庭责任感。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特别是作业题目的具体要求和答案。
小班社会说课稿及教案
小班社会说课稿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我们是一家”单元,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认识、家庭成员的角色认知以及家庭规则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知道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父母和长辈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角色认知、家庭规则。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纳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培养遵守家庭规则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角色图、家庭规则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结构图,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分享家庭趣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家庭成员角色图,讲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结构。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家庭成员角色知识,用彩笔画出自己家庭成员的肖像,并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4. 家庭规则介绍(10分钟)教师展示家庭规则卡片,讲解家庭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遵守家庭规则。
5. 课堂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家庭规则,并进行展示,其他组同学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2. 家庭成员角色:爸爸、妈妈、孩子、祖父母3. 家庭规则:尊敬父母、关心家人、共同分担家务、遵守家庭纪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家庭请你用彩笔画出你的家庭成员,并简单介绍他们的角色和关系。
答案示例:(图片展示:爸爸、妈妈、我)这是我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和我。
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教师,我是幼儿园的小朋友。
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同度过美好时光。
2. 作业题目:我家的家庭规则请你列举出你家的三条家庭规则,并说明如何遵守。
答案示例:我家的家庭规则有:1. 尊敬父母: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2. 共同分担家务:我们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碗、扫地等。
小班社会教案说课稿
小班社会教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 xx 小学的 xx 老师,今天我请您评审我的社会教案,此教案的主题是“怎样正确处理困难”。
我的教案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目标;第二部分是教学内容;第三部分是课堂活动。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问题处理;
(2)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困难;
(3)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掌握自我保护手段。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正确认清困难,明辨是非;
(2)学生要正确应对困难,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3)学生要自我管理,让自己的行为得到群众的支持。
第三部分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
(1)问题发现法:让学生思考课堂分析问题,发现自己遇到的困难;
(2)讨论法:学生讨论正确的处理技巧和办法;
(3)实践法: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行动计划,实践学习,掌握自我保护手段。
最后,我会安排一次总结性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将以学生为主,注重以教会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评课完毕,谢谢!。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说课稿
引出“不跟陌生人走”的主题,然后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吗?”“如果有陌生人叫你们跟他走,你们会怎么做?”
2)情景练
让两位同学扮演陌生人,引导幼儿正确地回应陌生人的邀请,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
同时,通过小游戏和玩具的引导,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和研究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
3)总结反思
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和目标,让他们自己总结和反思研究到的知识和技能,巩固他们的研究成果。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在情景练中的表现非常出色,他们能够正确地回应陌生人的邀请,表现出了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过于放松,没有认真对待自我保护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总之,这次活动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趣味性,对于幼儿的安全自护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班社会课教案和说课稿
小班社会课教案和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新朋友》,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和技巧、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与合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认识新朋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学生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友善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与同伴交流,建立友谊。
教学重点: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友好相处、分享合作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卡通人物图片、故事书、贴纸、彩色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卡通人物图片展,引导学生主动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互相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书中的例子,讲解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和技巧,如主动问好、微笑、分享玩具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用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友谊卡片,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祝福语,然后互相交换。
4. 分享与合作(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与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合作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新朋友2. 板书内容: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和技巧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与合作的乐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友谊手环作业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在纸条上写上自己和好朋友的名字,然后将纸条编织成手环,送给好朋友。
2. 答案:友谊手环制作完成后,学生互相赠送,增进友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认识新朋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友好相处、分享合作的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社会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小班社会说课稿范文幼儿园小班社会说课稿(一)一、说设计思路: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蔬菜是幼儿在幼儿园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在家庭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材。
在幼儿园中,孩子进餐时有的孩子乐意吃菜,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菜,但蔬菜对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师不可缺少的。
所以我设计《和蔬菜宝宝交朋友》这个活动,来让幼儿充分认识蔬菜,了解蔬菜,知道蔬菜对于小朋友自己的身体是有益处的,从而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二、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小班幼儿挑食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孩子不爱吃蔬菜,尤其不爱吃一些有特殊味道的菜。
本活动以游戏"买菜"导入,通过倾听、判断蔬菜宝宝的对话,品尝色香味俱全的蔬菜熟食拼盘,让幼儿认知几种蔬菜,了解蔬菜的营养和味道,培养幼儿不偏食、主动吃蔬菜的良好饮食习惯。
(二)、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能认识胡萝卜、芹菜、木耳、香菇4种特殊味道的蔬菜;2、能比较清楚说出4种蔬菜的基本特征;3、乐意品尝有特殊味道的蔬菜,知道它们对身体的益处。
分析:从三条目标来看,第一条是认知目标,蔬菜的味道是各不相同的,让幼儿通过合格活动认识一些蔬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第二条是能力目标,意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的描述后能够较准确的说出活动中四种蔬菜的特征,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小班初期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所以也就在目标中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条目标是情感方面的,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本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能够认识这四种蔬菜并且能够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因为小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幼儿能够清楚的说出这四种蔬菜的基本特征,并且喜欢和它们做朋友为难点。
三、说教法: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情境导入法、直观视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幼儿在电视上、故事上、现实生活中都看见过老鼠,并对偷油吃的小老鼠更感兴趣。
如果教师让幼儿模仿、扮演小老鼠的神态、动作,幼儿会非常活跃和高兴。
这个时期的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和表演欲望。
通过模仿表演,幼儿能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达出来,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我选择了此教材。
《纲要》指出:教材内容既要符合幼我现实的需要,又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此活动来源于生活,也应该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因此,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和修改,采用模仿、表演的教学方式,鼓励幼儿表演不同的动作,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认识、技能、情感三个维度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让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欣赏《小老鼠上灯台》。
(2)理解歌词内容和情节,尝试用动作表现情节。
这是本活动的难点,我将在第三环节通过表演来完成。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体验“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位置的快乐情绪。
这是本活动的重点,我将在第四环节,通过游戏法来完成。
总之,在具体实施中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活动于游戏之中。
为此,我作了如下准备:
(1)物质准备:故事卡片图《小老鼠上灯台》、动画音乐CD,猫的头饰一个。
(2)场地布置:将椅子摆成一个半圆形,教师坐前面。
二、说教法:
《纲要》指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亲切、富有激情的情绪去感染幼儿,还以幼儿为主体,充分挖掘表演活动的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中,我主要用到故事法、表演法和游戏法等来帮助幼儿感知、学习、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并体验两种情绪。
这里我主要采用“讲—学—做”三个步骤来表述:
1、“讲”:也就是讲故事。
故事能让幼儿更为感兴趣。
通过讲故事,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我通过故事法,让幼儿懂得了轻轻地和重重地等动作的含义。
这在一、二环节中使用此方法。
为后面环节做基础。
2、“学”:也就是表演、模仿。
表演法有利于培养幼儿愉快的学习情趣,提高学习效果。
我在第三个环节采用了此方法,让幼儿在对情节理解的基础上,再
通过音乐欣赏,激发表演欲望,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自由模仿和创编动作。
本活动的难点也将在这里突破。
3“做”:即游戏的方式、练习和表演、动作。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
在最后一个环节,采用了表演的游戏方式,通过师幼互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紧张和快乐的两种情绪。
释放了自己的情绪情感。
本活动的重点也将在本环节突破。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提问法,鼓励激励法,演示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对两种情绪更深入理解,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并尝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通过看、听、想、动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提升了幼儿的情感经验。
2、尝试法:尝试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第三环节,我让幼儿通过尝试将自己认为符合情节动作表演出来,使幼儿在自主学习中,加深对动作的体会。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通过背景音乐,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说活动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此活动。
活动流程为:听讲故事—情节分析—尝试动作表演—游戏表演。
1、听讲故事: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本环节一开始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本节的主题,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求知欲。
让幼儿边看故事卡片《小老鼠上灯台》,边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结果猫来了,小老鼠叽哩咕噜地从灯台上滚下来。
本环节用时2分钟。
2、情节分析:《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氛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通过对故事内容进一步分析,让幼儿更了解故事情节,强化记忆,为下一步活动作准备。
通过小老鼠到哪里偷油吃?后来谁来了?最后小老鼠是怎样从灯台上下来的?等几个问题,让幼儿了解整个故事细节,内心有了即时表演的欲望。
本节用时3分钟。
3、尝试动作表演:让幼儿五官并用,充分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表现
出小老鼠的各种神态情绪,调动幼儿模仿、表演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判断、模仿等能力。
本环节首先让幼儿欣赏音乐,然后跟着老师学唱此歌曲,在熟悉了旋律之后,教师再进行动作分开讲解幼儿创编,然后再整合动作表演,通过分步骤讲解,整合,多次练习之后,幼儿对动作和情绪表达联系在一起,本环节的难点也将得到解决。
当幼儿创编出各种动作时,教师应当给予及时鼓励和肯定。
本环节用时5—6分钟。
4、游戏表演:这也是本活动的重点。
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能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小老鼠的各种情绪自由表达出来,其实这也是幼儿情绪发泄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模仿小老鼠,让他们感同身受小老鼠那种轻轻地、重重地动作,感受游戏时紧张和快乐的情绪。
首先,教师要讲明游戏规则。
教师戴头饰扮演猫,幼儿当小老鼠。
小老鼠轻轻地从位置上走出来偷没吃,当猫“喵喵喵”地叫三声之后,它就要抓住小老鼠了,小朋友要赶紧回到座位,这样猫就抓不住他们了。
然后再师生共同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本环节用时6—7分钟。
通过这四个环节活动,我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游戏表演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我预设幼儿在表演时可能较为活跃,也会有个别捣乱现象,我采用赏识激励法,采用语言(看看哪位小朋友表演得更好,你表演得棒)、动作(奖励贴贴纸)等重新吸引幼儿的注意,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