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噪声习题
噪声复习题
![噪声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726b6b561252d380eb6e98.png)
噪声复习题及参考答案(39题)参考资料1、杜功焕等,声学基础,第一版(1981),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册噪声部分),1986年,国家环境保护局。
3、马大猷等,声学手册,第一版(1984),科学技术出版社。
4、噪声监测与控制原理(1990),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5、国标(GB-9660-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和国标(GB-9661-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一、填空题1.测量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无、风力(或)。
答:雨雪小于5.5米/秒(或小于四级)2.从物理学观点噪声是指;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噪声是指。
答:频率上和统计上完全无规则的声音人们所不需要的声音3.噪声污染属于污染,污染特点是其具有、、。
答:能量可感受性瞬时性局部性4.环境噪声是指,城市环境噪声按来源可分为、、、、。
答:户外各种噪声的总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其它噪声5.声压级常用公式L P= 表示,单位。
答: L P=20 lgP/P° dB(分贝)6.声级计按其精度可分为四种类型:O型声级计,是;Ⅰ型声级计为;Ⅱ型声级计为;Ⅲ型声级计为,一般用于环境噪声监测。
答:作为实验室用的标准声级计精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调查声级计不得7.用A声级与C声级一起对照,可以粗略判别噪声信号的频谱特性:若A声级比C声级小得多时,噪声呈性;若A声级与C声级接近,噪声呈性;如果A声级比C声级还高出1-2分贝,则说明该噪声信号在 Hz范围内必定有峰值。
答:低频高频 2000-50008.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
1/3倍频程的每个频带的上限频率与下限频率之比为;工程频谱测量常用的八个倍频程段是 Hz。
答:2 21/3 63,125,250,500,1k,2k,4k,8k蔽。
答:听觉灵敏度推移10.声级计校准方式分为校准和校准两种;当两种校准方式校准结果不吻合时,以校准结果为准。
(完整版)噪声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噪声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4e09fd76c66137ef0619b5.png)
噪声复习题及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厂界噪声的测点(即传声器地址)应选在法定厂界外米处,若该点厂界有实体围墙,则测点应围墙。
答: 1高于2.测量环境噪声时,要求气象条件为:无、无、风力小于米/秒。
答:雨雪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仪器精度为以上的声级计或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仪。
仪器测量使用前后进行校准。
矫捷度相差不得大于dB(A ),否则测量无效。
答:Ⅱ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4.声压级均为 60 分贝的两个声源的合成声压级为()dB。
A.60B.63C.66D.120答:B5.某发电机房工作时厂界噪声测量值为66dB( A ),停机后厂界噪声测量值为61dB( A ),若标准限值为 65dB(A ),则该发电机房厂界噪声()。
A .超标B.等标C.不超标D.不确定答: C6.环境噪声监测时,一般将噪声分为()类。
A .工业噪声B.交通噪声C.施工噪声D.生活噪声E.其他噪声答: ABCDE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7.建筑施工噪声测量期间,只要各施工机械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即可,不应包括不断进入或走开场所的车辆。
()答: ×8.若地面上的噪声源厂界与居民住处相连,厂界噪声无法测量时,测点应选在居民居室中央,测量时应打开门窗,室内限值应比相应标准值低10dB(A )。
()答: √9.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时,同时应记下车流量和路长、路宽等,其中路宽的计算包括行车道、绿化隔断带和非灵巧车道。
()答: √10.下述有关声音的描述中,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a)声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b)声波在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比声波在水中的流传速度大()c)声波在空气中流传随距离的增大而衰减()d)牢固的墙体与水面相同都是刚性反射面()答: a)√ ; b)× ; c)√ ; d)√四、问答题11.如何区分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答: 在测量时间内,声级起伏不大于3dB(A )的噪声视为稳态噪声,否则称为稳态噪声1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测量点位如何选择答: 测点应选在两路口之间,道路边的人行道上,离车行道的路沿 20cm,此处离路口应大于50m。
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
![数字通信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3章](https://img.taocdn.com/s3/m/24612d0ef12d2af90242e6a5.png)
图 3-4 解调器输出端的噪声功率谱密度 习题 3.12 设某信道具有均匀的双边噪声功率谱密度 Pn(f)=5*10-3W/Hz,在该
12
《通信原理》习题第三章
信道中传输抑制载波的单边带信号,并设调制信号 m(t)的频带限制在 5kHz。而载 频是 100kHz,已调信号功率是 10kW。若接收机的输入信号在加至解调器之前,先经 过一理想带通滤波器,试问:
பைடு நூலகம்
14
图 3-3 信号的传递函数特性 根据残留边带滤波器在 fc 处具有互补对称特性,从 H(w) 图上可知载频
fc=10kHz,因此得载波 cos20000πt。故有 sm(t)=[m0+m(t)]cos20000πt =m0cos20000πt+A[sin100πt+sin6000πt]cos20000πt =m0cos20000πt+A/2[sin(20100πt)-sin(19900πt) +sin(26000πt)-sin(14000πt) Sm(w)=πm0[σ(w+20000π)+σ(W-20000π)]+jπA/2[σ(w+20100π)σ(w+19900π)+σ(w-19900π)+σ(w+26000π)-σ(w-26000π) -σ(w+14000π)+σ(w-14000π)
F −1[Z (ω )] = F -1[ X (ω ) ∗ Y (ω )]
Z (ω ) = X (ω ) ∗ Y (ω )
习题 3.6 设一基带调制信号为正弦波,其频率等于 10kHZ,振幅等于 1V。它对 频率为 10mHZ 的载波进行相位调制,最大调制相移为 10rad。试计算次相位调制信 号的近似带宽。若现在调制信号的频率变为 5kHZ,试求其带宽。 解:由题意, f m = 10 kHZ , A m = 1 V 最大相移为 ϕ max = 10 rad 瞬时相位偏移为 ϕ (t ) = k p m(t ) ,则 k p = 10 。 瞬时角频率偏移为 d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cfd3770066f5335a81216a.png)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1小题,共 22.0分)1. 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 )A.10dBB.50dBC.90dBD.400dB2. 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 B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 C.在 一 些 主 要 干 道 旁 设 置 噪 声 监 测 设备 D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3. 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 声 C.防 止 次 声 波 对人 耳 的 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4. 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 D 以.上方式都有5. 控制噪声有许多措施.如: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 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 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①②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④.6.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 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 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D 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7. 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嗓声的(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 以.上都不正确 8. 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 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 声D 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9.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高架,紧邻居民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 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 D 以.上三种均是10. 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 控制噪声污染应分别从声源处、 传播途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以下事例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 B 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 C 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D 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初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7页11. 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B用.棉球塞住耳朵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3.0分)12. 下面减小噪声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做法是()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这时,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调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甲在______中减弱,丙在______处减弱.1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分贝.16.暑假之间,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一方面,爸爸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另一方面,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的.17.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图是乐音的波形,______图是噪声的波形.18. 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所示______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______处控制噪声.19.小明每天利用闹铃叫早,为了防止闹铃影响到家人休息,当闹铃响起时,他立刻将闹铃关闭并马上起床.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______的产生.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7页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单 78 82 80 81 79 80 81 78 82 80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79层(cm ) 双 23 25 21 23 24 21 25 22 24 2322层(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______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 ______玻璃(单层/双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C3. B4. C5. A6. D7. B8. D9. B10. B11. B 12. BCD13. 传播过程;声源14. 传播15. 90;7016. 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7. 甲;乙18. 禁止鸣笛;声源19. 噪声20. 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解析】1.解:0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0~40dB 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 ;故选B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初中物理试卷第3页,共7页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2.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所给的具体措施,分别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情况,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重点掌握.3.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解: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解: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①②④.故选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通俗地认为是消声、吸声和隔声.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6.解: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故选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而题目要求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声源就是振动发声的物体.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7页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7.解: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解: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掌握,属于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考的内容.9.解:在声源与居民之间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切断了汽车产生的噪声向居民传播的途径,所以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将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隔音墙确实起到了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它是通过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减弱噪声的要区分开.这是此题考查的目的之一.10.解: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判断.11.解:A、大声讲话,不能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也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A错误;B、在噪声大的环境下,用棉球塞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有利于听力的保护,故B正确;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不能减小外面的噪音;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C 错误;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增大了噪声,对保护听力没有作用.故D错误.故选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初中物理试卷第5页,共7页12.解: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故A错;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B正确;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C正确;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C、D.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即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据此分析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目.14.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传播.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5.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90,70.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16.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3)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7.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声音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初中物理试卷第6页,共7页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18.解: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禁止鸣笛;声源处.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9.解: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该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噪声的来源,属于基础题.20.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球受到橡胶球的撞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板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故答案为:(1)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此实验是通过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震动强弱.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初中物理试卷第7页,共7页。
噪声控制工程习题解答
![噪声控制工程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2b2aec59ba1aa8114531d950.png)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一版)(32学时)习题解答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主讲教师:高永华二一年十月第二篇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部分第二章 习 题3.频率为500Hz 的声波,在空气中、水中和钢中的波长分别为多少?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水中是1483 m/s ,钢中是6100 m/s) 解:由 C = λf (见p8, 式2-2) λ空气= C 空气/f= 340/500 = 0.68 m λ水= C 水/f = 1483/500 = 2.966 m λ钢= C 钢/f = 6100/500 = 12.2 m6.在空气中离点声源2m 距离处测得声压p=0.6Pa ,求此处的声强I 、声能密度D 和声源的声功率W 各是多少?解:由 c p I e 02/ρ=(p14, 式2-18)= 0.62/415 (取20℃空气的ρc=415 Pa ·s/m, 见p23)= 8.67×10-4 W/m 2202/c p D e ρ=(p14, 式2-17)= 0.62/415×340 (取20℃空气的ρc=415 Pa ·s/m, c=340 m/s, 见p23)= 2.55×10-6 J/m 3对点声源,以球面波处理,则在离点声源2m 处波阵面面积为S=4πr 2=50.3 m 2, 则声源的声功率为: W=IS (p14, 式2-19)=8.67×10-4 W/m 2 × 50.3 m 2 =4.36×10-2 W11.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 dB、75 dB和65 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解:三个声音互不相干,由n个声源级的叠加计算公式:= 10×lg (100.1Lp1 + 100.1Lp2 +100.1Lp3)= 10×lg (100.1×70 +100.1×75 +100.1×65)= 10×lg (107 +107.5 +106.5)= 10×lg [106.5×(3.16+10+1)]= 65 + 11.5= 76.5 dB该点的总声压级为76.5 dB。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5cb7f0ce2f0066f5332283.png)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练习题一、填空题1、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______dB。
2、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看,图(a)是________的波形图,(b)是________的波形图。
3、同学们正在听课,突然传来了锣鼓声,这锣鼓声属于_______(选填“噪声”或“乐音”)请写出减弱噪声的一个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考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的产生。
在考场上你所听到的翻动卷子的声音是由于纸的__________产生的。
5、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_________;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7、歌唱家的唱歌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但在某些场合也会令人烦躁不安,这时的歌声就成为___________。
二、选择题()8、下列做法中,可以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C.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罩D.在马路两旁栽上树木()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A.上课了,学校附近的歌舞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B.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人的晨练,令人心旷神怡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表现十分开心D.公路上机动车辆的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10、为防止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A.将市区的工厂迁至郊外B.市区严禁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右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个防噪声耳罩 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1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14、邮局电话亭是用玻璃制成的,隔音效果比较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A.能很好地吸收声音B.不能传播声音C.能很好地反射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对()15、同学们在家里洗衣服时,可能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当洗衣机没有放平稳时,就跟过飞机一样,产生很大的噪声。
第三章习题解答
![第三章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35bc500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第三章习题与解答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一、填空题:1、PAM信号的幅度连续,时间离散,它属于模拟 (模拟或数字)信号。
2、一路语音信号进行PCM数字编码,已知采样频率为8kHz,均匀量化为128等级,则一路数字话音信号传输速率为56kbit/s 。
3、一组7位的二进制符号最多可以表示128 个状态。
对26个英文字母进行编码时,需要 5 位二进制符号。
4、再生中继器主要由均衡放大、定时电路和识别再生三部分组成。
二、简答题和计算题1、已知一基带信号m(t)=cos2πt+2cos4πt,对其抽样,为了在接收端能不失真地从已抽样信号ms(t)中恢复m(t),试问其抽样间隔应为多少?答:fs≥4Hz。
2、设模拟信号的频谱为0~4000Hz,如果抽样速率f S=6000Hz,画出抽样后样值序列的频谱。
这会产生什么噪声?合理的抽样速率应该多少?答:模拟信号频谱如图3-1(a)所示,则抽样后的频谱图为3-1(b),这会产生折叠噪声,合理的抽样频率为8KHz。
3、非均匀量化和均匀量化有何区别?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什么?答:均匀量化的特点是量化间隔相等,而非均匀量化是量化间隔不相等。
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为了在相同码位时,小信号时信噪比也比较大。
4、已知取样脉冲的幅度为+137△,①试将其进行13折线A压扩律PCM编码;②求收端译码器的译码结果和量化误差;③写出对应的11位线性码。
答:PCM码:11000011,译码结果为+140△,量化误差3△,11位线性编码00010001000。
5、试求用13折线A压扩律编译码电路,接收到的码组为01010011,若最小量化电平为1mV,求译码器输出电压。
答:-312mV6、对频率范围为300∽3400HZ的模拟信号进行PCM编码,①求最小抽样频率f S②若按此抽样频率抽样后再采用均匀量化,量化电平数为64,求PCM信号的信息速率R b 答:6800Hz,40.8Kbps。
7、设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台阶σ=50mv ,抽样频率为32KHZ ,求当输入信号为800HZ 正弦波时,允许的最大振幅为多大? 答:根据σf S ≥A Ω8、已知信号为f (t)=cos ω1t+cos2ω1t ,并用理想的低通滤波器来接收抽样后的信号, (1)试画出该信号的时间波形和频谱图;(2)确定最小抽样频率是多少?(3)画出抽样后的信号波形和频谱组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第三节_噪声习题(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第三节_噪声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d8e1c551e79b896902260f.png)
第三节噪声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2.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B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3.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减弱噪声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减小响度__。
4.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无规则__振动__产生的,我们能分辨出汽车的鸣笛声和铃声,是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__振动__不同。
5.下列交通标志牌,表示防止噪音产生的是( C )6.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不合理的是( A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C )A.道路两旁植树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C.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9.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B )A.在道路两旁植树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10.镇江大市口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分贝(_dB)__。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72c07a5e9856a561260dd.png)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A.10dBB.50dBC.90dBD.400dB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3.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4.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5.控制噪声有许多措施.如: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④6.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7.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嗓声的()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都不正确8.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9.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高架,紧邻居民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三种均是10.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分别从声源处、传播途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以下事例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11.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B.用棉球塞住耳朵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2.下面减小噪声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做法是()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这时,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调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甲在______ 中减弱,丙在______ 处减弱.1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分贝.16.暑假之间,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一方面,爸爸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 ;另一方面,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17.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 图是乐音的波形,______ 图是噪声的波形.18.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所示______ 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______ 处控制噪声.19.小明每天利用闹铃叫早,为了防止闹铃影响到家人休息,当闹铃响起时,他立刻将闹铃关闭并马上起床.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______ 的产生.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81798081788280双层22232521232421252224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______ 玻璃(单层/双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C3. B4. C5. A6. D7. B8. D9. B10. B11. B 12. BCD13. 传播过程;声源14. 传播15. 90;7016. 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7. 甲;乙18. 禁止鸣笛;声源19. 噪声20. 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解析】1.解: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故选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2.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所给的具体措施,分别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情况,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重点掌握.3.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解: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解: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①②④.故选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通俗地认为是消声、吸声和隔声.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6.解: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故选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而题目要求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声源就是振动发声的物体.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7.解: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解: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掌握,属于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考的内容.9.解:在声源与居民之间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切断了汽车产生的噪声向居民传播的途径,所以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将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隔音墙确实起到了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它是通过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减弱噪声的要区分开.这是此题考查的目的之一.10.解: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判断.11.解:A、大声讲话,不能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也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A错误;B、在噪声大的环境下,用棉球塞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有利于听力的保护,故B正确;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不能减小外面的噪音;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C错误;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增大了噪声,对保护听力没有作用.故D错误.故选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2.解: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故A错;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B正确;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C正确;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C、D.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即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据此分析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目.14.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传播.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5.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 90,70.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16.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3)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7.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声音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18.解: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禁止鸣笛;声源处.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9.解: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该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噪声的来源,属于基础题.20.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球受到橡胶球的撞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板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故答案为:(1)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此实验是通过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震动强弱.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通信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e1226647d27284b735156.png)
习题解答3-1.填空题(1)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与已调信号带宽的定性关系是( 已调信号带宽越小,有效性越好),可靠性与解调器输出信噪比的定性关系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越大,可靠性越好)。
(2) 鉴频器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定性关系是(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 在AM 、DSB 、SSB 、FM 等4个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 ),有效性最好的是(SSB ),有效性相同的是(AM 和DSB ),可靠性相同的是(DSB 、SSB )。
(4) 在VSB 系统中,无失真传输信息的两个条件是:(相干解调)、(系统的频率特性在载频两边互补对称)。
(5) 某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6310cos(2105sin10)t t ,此信号的载频是(106)Hz ,最大频偏是(2500)Hz ,信号带宽是(6000)Hz ,当调频灵敏度为5kHz/V 时,基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30.5cos10t )。
3-2.根据题3-2图(a )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解:设载波()sin c s t t ,(1)DSB 信号()()()DSB s t m t s t 的波形如题3-2图(b ),通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3-2图(c)。
(2)AM 信号0()[()]sin AM c s t m m t t ,设0max ()m m t ,波形如题3-2图(d ),通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3-2图(e)。
结论:DSB 解调信号已严重失真,故对DSB 信号不能采用包络检波法;而AM 可采用此法恢复。
3-3.已知调制信号()cos(2000)cos(4000)m t t t ,载波为4cos10t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解法一:若要确定单边带信号,需先求得()m t 的希尔波特变换题3-2图(a )题3-2图(b)、(c)、(d)和(e)ˆ()cos(2000)cos(4000)22sin(2000)sin(4000)mt t t t t故上边带信号11ˆ()()cos ()sin 2211cos(12000)cos(14000)22USB c c s t m t t mt t t t下边带信号为11ˆ()()cos ()sin 2211cos(8000)cos(6000)22LSB c c s t m t t mt t t t其频谱图如题2-3图所示。
噪声控制工程习题解答
![噪声控制工程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8856d9fc8d376eeafaa3117.png)
噪声控制工程习题解答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一版)(32学时)习题解答环境学院环境工程系主讲教师:高永华二一年十月第二篇 《噪声污染控制工程》部分第二章 习 题3.频率为500Hz 的声波,在空气中、水中和钢中的波长分别为多少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水中是1483 m/s ,钢中是6100 m/s) 解:由 C = λf (见p8, 式2-2) λ空气= C 空气/f= 340/500 = m λ水= C 水/f = 1483/500 = m λ钢= C 钢/f = 6100/500 = m6.在空气中离点声源2m 距离处测得声压p=,求此处的声强I 、声能密度D 和声源的声功率W 各是多少解:由 c p I e 02/ρ=(p14, 式2-18)= 415 (取20℃空气的ρc=415 Pa·s/m, 见p23)= ×10-4 W/m 2202/c p D e ρ=(p14, 式2-17)= 415×340 (取20℃空气的ρc=415 Pa·s/m, c=340 m/s, 见p23)= ×10-6 J/m 3对点声源,以球面波处理,则在离点声源2m处波阵面面积为S=4πr2= m2, 则声源的声功率为: W=IS (p14, 式2-19)=×10-4 W/m2 × m2=×10-2 W11.三个声音各自在空间某点的声压级为70 dB、75 dB和65 dB,求该点的总声压级。
解:三个声音互不相干,由n个声源级的叠加计算公式:= 10×lg + += 10×lg ×70 +×75 +×65)= 10×lg (107 + += 10×lg [×+10+1)]= 65 += dB该点的总声压级为 dB。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与标准
![第三章噪声的评价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f4d864fff00bed5b9f31dee.png)
第三章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实用文档
Chapter 3 噪声的评价和标准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3.2 环境噪声的评价标准与法
规
实用文档
3.1 噪声的主观评价量
噪声的评价量的建立原则: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影响不同; 噪声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 同样的声音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 反应不同; 。。。。。
实用文档
案例:
甲乙两人在车间工作8 LA/d 90 95 100 80
小时,其在噪声中暴 B(A)
露情况,如下表,求
甲暴 8 露时
0
0
0
哪个工人遭受噪声危 间
害大?(标准,》80分 乙暴 2 3 1 2
贝)
露时
间
甲在稳态噪声中暴露,及Leq=LA=90dB(A);
乙在非稳态噪声暴露:
L(乙 e 1 q l) 1 0 g (2 1 [9 3 0 19 .5 0 1 11)0 0 ] 9.3 d 4 (A ) B 8
2.计权网络: LApLpLA'
是近似以人耳对纯音的响度即频率特性而设计的。 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了四种计权网络: A、B、C、D
实用文档
3.A计权网络:计权后的声级为A声级,记作 LA,其频率响应曲线为40方,等响曲线规 划后倒置。低频时衰减量大。
4.B计权网络:70方等响曲线倒置,中声级 响应,低频时有一定的衰减。
L90:本底噪声级; L50:中值噪声级; L10:峰值噪声级。
LeqL50(L10 6L090)2
实用文档
3.1.3累计百分数声级
测试方法:
T时间内,随即采样100或者200个数据 数据排序
第10个数据或者第20个数据为L10 50或者100个数据位L50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
![通信原理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dca872749649b6649d74743.png)
《通信原理》第一章绪论1.1什么是通信?通信系统是如何分类的?1.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是什么?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优缺点是什么?1.4请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并说明各个环节的作用?1.5对于二进制信息源,在等概发送时,每一符号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否等于其平均信息量?1.6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1.7设英文字母中A,B,C,D出现的概率各为0.001,0。
023,0。
003,0。
115,试分别求出它们的信息量。
1.8已知某四进制信源{0,1,2,3},当每个符号独立出现时,对应的概率为P0,P1,P2,P3,且P+P1+P2+P3=1.(1)试计算该信源的平均信息量.(2)指出每个符号的概率为多少时,平均信息量最大,其值为多少?1.9已知二进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为4800bit/s,若码元速率不变,试问变换成四进制和八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率各为多少?1.10在强干扰环境下,某电台在5min内共接收到正确信息量为355Mbit,假定系统信息速率为1200kbit/s。
(1)试问系统误码率Pb是多少?(2)若具体指出系统所传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P值是否改b变?为什么?(3)若假定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系统码元传输速率为是多少/1200kBaud,则Pb1.11设一信息源的输出为由256个不同符号组成,其中32个出现的概率为1/64,其余224个出现的概率为1/448。
信息源每秒发出24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
试计算该信息源发送信息的平均速率及最大可能的信息速率。
1.12二进制数字信号一以速率200bit/s传输,对此通信系统连续进行2h的误码测试,结果发现15bit差错。
问该系统的误码率为多少?如果要求误码率在1*107-以下,原则上应采取一些什么措施?第二章随机信号分析2。
1 判断一个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条件?2.2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具有什么特点?2。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872c07a5e9856a561260dd.png)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A.10dBB.50dBC.90dBD.400dB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B.市区禁止机动车鸣笛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D.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3.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4.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A.在人耳处B.在传播途中C.在声源处 D.以上方式都有5.控制噪声有许多措施.如: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A.①②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④6.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7.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嗓声的()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都不正确8.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9.为了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高架,紧邻居民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在声源处减弱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在人耳处减弱D.以上三种均是10.噪声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的三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应分别从声源处、传播途径、人耳处三方面着手,以下事例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11.耳朵卫生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噪声大的环境下,应该()A.大声讲话,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B.用棉球塞住耳朵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外面的噪音干扰就小了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2.下面减小噪声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做法是()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三、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这时,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丙同学打电话到歌厅,要求将音量调小一点.他们减弱噪声所采用的途径:甲在______ 中减弱,丙在______ 处减弱.14.“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______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 分贝.16.暑假之间,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一方面,爸爸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______ ;另一方面,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______ 减弱噪声的.17.图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______ 图是乐音的波形,______ 图是噪声的波形.18.中考期间,在考点周围重点路段设置如图所示______ 标志,这种做法属于在______ 处控制噪声.19.小明每天利用闹铃叫早,为了防止闹铃影响到家人休息,当闹铃响起时,他立刻将闹铃关闭并马上起床.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______ 的产生.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81798081788280双层2223252123242125222423(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 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______ 玻璃(单层/双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习题(含答案)【答案】1. B2. C3. B4. C5. A6. D7. B8. D9. B10. B11. B 12. BCD13. 传播过程;声源14. 传播15. 90;7016. 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7. 甲;乙18. 禁止鸣笛;声源19. 噪声20. 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解析】1.解: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故选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本题主要考查了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是一道基础题.2.解: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工程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只是能够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D、在摩托车的排气管加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各个选项所给的具体措施,分别进行分析.此类问题是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情况,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解答,此类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要重点掌握.3.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解: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5.解:①在飞机场的跑道两旁植树造林,用来减弱飞机起落时的噪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上课时,居民区燃放鞭炮,靠窗的同学把窗户关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把有噪声源的厂家搬迁到远离居民区的地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④在马路和住宅区间设立屏障,使噪声减弱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综上分析,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是①②④.故选A.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可通俗地认为是消声、吸声和隔声.本题主要考查对防治噪声途径的理解与运用,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6.解: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不符合题意;D、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符合题意;故选D.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而题目要求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声源就是振动发声的物体.本题是考查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7.解:城市的道路两旁栽种了很多树木.这些树木既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也可以减小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B.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根据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8.解: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影响了人们的阅读,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C、夜深,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概念的掌握,属于声学的基础知识,是中考常考的内容.9.解:在声源与居民之间安装了密闭的玻璃屏,切断了汽车产生的噪声向居民传播的途径,所以这属于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将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与题目中提到的物理情景相对应,从而可以得到答案.隔音墙确实起到了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它是通过三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减弱噪声的要区分开.这是此题考查的目的之一.10.解: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C、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D、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故选B.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要结合三种途径进行分析判断.11.解:A、大声讲话,不能排除外部声音的影响,也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A错误;B、在噪声大的环境下,用棉球塞住耳朵,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有利于听力的保护,故B正确;C、把汽车上的音响声音开大些,不能减小外面的噪音;不利于听力的保护;故C错误;D、把随身听的音量开到最大,增大了噪声,对保护听力没有作用.故D错误.故选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2.解:A、杜绝一切噪声的产生是不可能的,故A错;B、在高速公路两边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B正确;C、让产生噪声的工厂尽可能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并在周围大量植树,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C正确;D、在外面噪声比较大时关上门窗,是在传播过程在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B、C、D.防治噪声的三条途径,即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据此分析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3.解: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到歌厅,要求将音量放小一点,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声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来解答此题.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目.14.解: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故答案为:传播.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15.解: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故答案为 90,70.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噪声强弱等级及危害的了解.16.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3)爸爸将小明房间的门关上,这是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声源处;响度;在传播过程中.(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17.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声音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故答案为:甲;乙.乐音是由物体做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是一道基础题.18.解:如图所示的标志为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故答案为:禁止鸣笛;声源处.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9.解:小明将闹铃关闭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该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噪声的来源,属于基础题.20.解:(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2)当玻璃球受到橡胶球的撞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法;(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板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故答案为:(1)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双层.此实验是通过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法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震动强弱.解决此类实验题目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
![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676e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b.png)
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C.火车的鸣笛声D.公园里悠扬的声音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5.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6.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有消音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7.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关闭所有声源8.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9.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C.带耳塞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10.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B.上物理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二、填空题1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
噪声复习题
![噪声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23f930376baf1ffc4fadf2.png)
【例1】在车间某操作点分别测量两噪声源的声压级为100分贝和95分贝,问总的声压级是多少分贝? 解:(1)计算法(2)查图法两声压级分别为100分贝和95分贝,两者相差5分贝,由图查得△ Lp =5时,△L’=1.2,所以总的声压级应该是较高的声压级与△ L’之和,即总声压级LP =100+1.2=101.2分贝。
[][]dBL ppT L L p 2.1011010lg 101010lg 10951.01001.01.01.021=+=+=⨯⨯2.2.1 相干波和驻波假定几个声源同时存在,在声场某点处的声压分别为p1 ,p2 ,p3 ,……,pn ,那么合成声场的瞬时声压p 为:p=p1+p2+…+pn =式中:pi ----第i 列的瞬时声压。
由声波的叠加原理并运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可得两列声波在该点合成的总声压为:p =p1+p2= P 01cos(ωt -φ1)+ P 02cos(ωt -φ2)= P Tcos(ωt -φ) 式中由于这两列波频率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的相位差例:已知在离开声源20m 处的声压级L1=85dB ,求在离声源60m 的地方声压级为多少? 解:2021*********1202012022012cos cos sin sin tan)cos(2ϕϕϕϕϕϕϕP P P P P P P P P T ++=-++=-)(2)()()(21212121x x x x k t t -=-=-=---=∆λπϕϕϕωϕωϕ)(7510852060lg2085lg 201212dB r r L L p p =-=-=-=5 评价工作等级5.1 划分的依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包括:a)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b)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c)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
5.2 评价等级划分5.2.1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一级为详细评价,二级为一般性评价,三级为简要评价。
声速、噪声、超声波与次声波习题
![声速、噪声、超声波与次声波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fec7f180eb6294dc886c0b.png)
三、声速、噪声、超声波与次声波一、知识点: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
2、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其次,在中最慢。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3、减少噪声的三条途径是:、、。
4、阻断噪声传播的三个方法是:、、。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之间,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
一、练习题:1、1.(04广东)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2.(04长春)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A.钢轨B.纯水C.木材D.空气3、[2005·长沙]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两侧立有一定高度的隔声板,这种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2005·安徽]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
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
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5、[2005·苏州]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一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6、[2005·攀枝花]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7、[2005·南京]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2005·南通]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2005·泰州]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9、 2005·宿迁]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10[2005·济南]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11、(04安徽)夏季雷雨前,经常是电闪雷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噪声各倍频谱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计算响度的斯蒂文斯法,计算此噪声的响度级。
2.某发电机房工人一个工作日暴露于A声级92dB噪声中4h,98dB噪声中24min,其余时间均在噪声为75dB的环境中。
试求该工人一个工作日所受噪声的等效连续A声级。
3.为考核某车间内8h的等效A声级。
8h中按等时间间隔测量车间内噪声的A 计权声级,共测试得到96个数据。
经统计,A声级在85dB段(包括83~87dB)的共12次,在90dB段(包括88~92dB)的共12次,在95dB段(包括93~97dB)的共48次,在100dB段(包括98~102dB)的共24次。
试求该车间等效连续A 声级。
4.某一工作人员环境暴露于噪声93 dB计3h,90 dB计4h,85 dB 计1h,试求其噪声暴露率,是否符合现有工厂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5.交通噪声引起人们的烦恼,决定于噪声的哪些因素?
6.某教室环境,如教师用正常声音讲课,要使离讲台6m距离能听清楚,则环境噪声不能高于多少分贝?
7.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 dB,夜间为45 dB;乙地区的白天等效A声级为60 dB,夜间为50 dB,请问哪一地区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8.某噪声的倍频程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噪声的A计权声级及其NR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