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理念】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之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归去来兮辞》系安排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五模块第二单元文章。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抒情散文,要求学生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能熟读成诵、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教学策略】
1.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及高中语文前四模块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文言修养。因而摒弃字字落实、句句疏通、讲求语法的传统上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注重朗读。首先要求学生能够读通顺课文;其次要求读流畅;最后要求读好,读出感情。
3、对课文的理解主要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寻找答案。比如每个自然段,每个关键句,每个关键词。然后教学生学会归纳概括。
4、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问题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疑问代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归纳一词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以及理想与现实相悖的矛盾与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奈。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设计理念】
通过诵读来领悟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通过语言体会文意,在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的同时引用作者的其他诗文和一些专家学者对其精当的评价,达到用此文带动学生对陶渊明其余诗文和整个思想感知的目的。反过来,通过对陶渊明不少诗文的感知,又能加深对课文内涵的领悟。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朗读课文,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全文。范读—理脉—涵咏—想象-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首歌,“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懂的悲哀,想让你忘记愁绪忘记关怀,放开这纷纷扰扰自由自在……”这首歌是电视剧《神雕侠侣》的片尾主题曲《归去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杨过和小龙女厌倦了江湖的恩怨情仇腥风血雨,甘愿淡漠人世繁华,抛开人世的纷纷扰扰,退隐山林,寻一个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小说如此,生活也如此,1600年前,我国最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看透黑暗官场,不满于污浊的世俗社会,毅然拂袖归隐,躬耕田园。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一)陶渊明简介
Ppt.《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陶渊明去职归隐的原因
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萧统《陶渊明传》(节录)】
Ppt.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令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2.《归去来兮辞》序
三、放Flash课文范读,指导朗读
朗读常规指导:ppt.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
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理清层次。
第一段、主要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①“田园将芜”;②“心为形役”。②是真正的原因,弃官归隐是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第二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写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心情的愉快尽显其中;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写望见家门的欣喜若狂及家中景况的亲切和欢悦;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写归家后的日常生活,闲适淡泊,怡然自得。本段以路途——家门——居室——庭院的顺序来写,表面写景,实际抒情,营造了一个旷达悠然美妙和谐的境界。
第三段、写归田后的生活情况。前四句重述归田之志;后几句写了出游方式和游中所见,有感于自然生生不息,由此想到人生短暂与匆促,顿生感慨。
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当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
梳理本文叙事思路:
Ppt.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学生根据思路提示,涵咏想象,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检查背诵。理解探究述志中渗透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体会古代隐士的真情怀。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个别抽查、轮流背诵或滚动式背诵。
二、检查学生筛选的语句,引导揣摩品味,由语言的品味到文章的鉴赏及作者情感的把握。问:为何已往不鉴?来者在陶心目中以如何?
明确:“心为形役”,归隐田园、诗酒为乐。此处充分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其它诗文中体现:《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序》“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参照比类:李白:“摧眉折腰事权贵”
高适:“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问:“三径”所指为何?陶为何用“松菊”,松菊又有何象征意味?
明确:“三径”典故指代隐士所居,由此可感出陶向往归隐,“松菊”意象的传统内蕴“松”岁寒三友之一,刚劲有气节,菊洁净孤高。质本洁来还洁去,菊前松下才是他灵魂的栖所。足见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的本性。
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问:“傲”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容膝”什么样的居住环境?
明确:傲世独立、睥睨俗尘,简陋的住处却心安,原因就在于他有忘怀得失、淡泊明志、不慕功名利禄的精神内核。
④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问: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中能体味出陶的内心情感吗?
明确:“无心出,倦飞还”正是作者仕宦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此处怀景交融,与作者《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等诗句意趣相谐,这一诗一赋都表达了陶渊明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
⑤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问:这是陶的人生理想,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明确:儒学家是“立德、立功”,留名于后世,道学家是炼丹学道求长生,佛学家是生死轮回神不灭;清谈家是醉生梦死生死同,陶渊明是顺应自然,乐天知命超生死。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
问:刚才我们透过词句的品析,多多少少走进了陶的内心世界,有人说陶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隐士,那么你说说看他的隐士情怀又是什么呢?
明确:鄙弃官场;淡泊明志;躬耕田亩;琴书诗酒;固穷守洁;乐天知命。
三、深入探究、难点突破
提问:①有人说本文写景叙事淡远潇洒、自然清新,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这是陶的一贯文风,难道文中就只有乐吗?
明确:有“悲”
②文中能找出体现悲的语句吗?
明确:“归去来兮”
“奚惆怅而独悲?”
“已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