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课程教学设计

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
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三、重点难点1、三大改造的形式。
2、三大改造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三大改造》新课导入播放《大宅门》片尾曲导入新课,电视剧《大宅门》就是以同仁堂为原型拍摄的,北京同仁堂是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三大改造》。
活动2【讲授】三大改造新授课农业改造提问:1、同学们呢,你们知道三大改造是哪三个方面吗?(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国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对其改造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后,是不是就无忧无虑的呢?(出示幻灯片)3、王老头为什么要卖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同学们请结合教材23页第一段内容回答)。
4、农村中的这种情况对我国的农业、工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5、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6、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怎样合作呢?(出示课件农民入社)7、农民入社后土地归谁?(出示课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
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认识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学生
生: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土 地买卖。
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 劳动生产率低下。
以国家对农业的改造迫在眉睫。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党和国家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 系列问题的,三分钟时间,并标注相关信息。 措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三步走 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 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 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 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 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基本完成。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空前高涨…… 可以确定的说,1956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的一 年。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 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分组并讨论,得出结论,学 生代表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 稳步增长,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人民的 建设热情高涨,说明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全中国人民 的选择。 通过今天的学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工商业进 行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 学生摘录本课板书 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到 1956 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创业,其恢宏的气势、不懈的努力, 历练成为一种精神,指引国家乘风破浪。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单元主题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三大改造作为我国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事件,其完成标志着我国由此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得以建立,从而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
因此,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2. 本课课标为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课共两个子目: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结合课标与课本子目以及课题,主要通过讲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背景、过程、形式(政策)以及意义,得出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结论。
3. 本课教学内容主题明确,主要是围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子目一主讲农业和手工业,以农业为重点;子目二集中围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同时,三大改造完成以后,通过分析其实质与意义从而得出了教材最后的结论: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以及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带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重要意义。
(备注:主要体现“唯物史观”)2. 知道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和基本过程。
(备注:主要体现“时空观念”)3. 通过史料研读,理解三大改造的含义、实质、原因、结果、不足等内容,提升史论结合的能力。
(备注:主要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4. 通过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例子,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解,增强爱国意识。
(备注:主要体现“家国情怀”)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以广东地区的“王老吉”为例,讲述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导入新课。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进行的三大改造,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改革。
2.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理解。
2.对于三大改造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的分析。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引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在20世纪初期的社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 政治改革•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成果,提醒学生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探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通过相关资料、图片等多方位呈现孙中山思想。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遵循的首要任务,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3. 经济改革•介绍新文化运动,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学习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包括引进、借鉴西方经验,改革海关税制等。
4. 文化改革•介绍“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包括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
•分析中国文化改革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5.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思考这三大改造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展开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进行的三大改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五、教学评估针对本次课程,考虑以下评估方式:1.课后完成一篇总结性文章,对本次内容进行梳理与回顾。
2.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品评,让学生从相互的观点中发现新的认知。
3.在考试或者考核中,通过选择题、填空题、问答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教学扩展在学生掌握本次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还可以进行以下扩展环节:1.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5

他们的土地、工具就会由国家收购,统一收归入社,这时候,个人私有的生产资料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也就是国家所有。
那么,这种经济它就属于农业合作经济了。
以此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的实质其实是所有制的变化,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教师:这些问题大家都掌握了吗?在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中,农业合作化开始越来越凸显它的优越性,农业的合作化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回答)结合书上材料可轻易答出。
联系课本史实第二部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教师:第二个部分要了解的是手工业部分。
大家有没有发现,手工业跟谁的情况很相似?对的,所以我们运用刚才对农业合作化的知识来解决手工业的合作化。
教师:看上面,刚才我们已经很好的了解了农业的合作化情况,那手工业的合作化就不难解决了。
教师:请同学们告诉我,它的形式是什么?它的实质呢?大家要联系刚才我们学习农业部分的知识。
学生回答:农业展示问题:1、形式?2、实质?3、结果、成就(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学生集体回答:在1956培养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的存在这些不足。
虽然如此,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真正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行列中。
第五部分小结学生跟随老师总结,梳理线索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知识深化。
第六部分练习●游戏练习体验使用游戏类型的练习题学生回答游戏类型增加趣味性,检验知识。
第七部分拓展延伸●情感渗透,与时俱进教师:我们的家乡梧州,在近代开始,就有着“小香港”的美誉,五十年以来,梧州的工商业发展曾取得辉煌的成绩,以“梧州茶厂发展历程”为例,同学们课后对它的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进行调查,并谈谈你对“如何发展梧州的经济、创立梧州品牌等方面”的写下你的看法。
学生课后拓展学以致用,联系当代,构建时空联系,并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建设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过程和影响,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三大改造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深入掌握三大改造的核心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三大改造的影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图表和关键知识点。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进行三大改造。
2.呈现(15分钟)讲解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三大改造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5.拓展(10分钟)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教案:第5课 三大改造(含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5课三大改造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上图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情景,看他们面带笑容,足见当时人们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教师讲述:什么是三大改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改造农业的原因2.读下面材料,分析讨论: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史料解读: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大屏幕展示同仁堂图片,介绍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
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
第一篇章顺势而行的抉择1.结合教材P23第1段,思考:我们党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呢?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教材P24第1段,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经历了哪些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4.阅读教材P23、P24的图片及“相关史事”,说说对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5.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思考: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二篇章和平过渡的创举1.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5课主备人:审核人:
第1课时课型新课
课题三大改造课时
总 1课时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三大改造”。
2、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阅读教材,在课本上勾画并标注出:
1、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
2、农业改造的形式、道路、原则、推广方法。
3、手工业改造的背景、方式。
4、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时间、方式、创举。
自学质疑: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课上研学
3. 这一变化有何重大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调整了生产关系,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三、深度构建
依据课本中的单元知识结构,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课堂拓学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
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但几年后国家就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为了学习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D.为了推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生纱
2.()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 由贫穷实现国家富强
D. 把资本家改造为劳动者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课题三大改造单元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能力目标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
知识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形式和结果、实质和意义。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学生欣赏。
教师:歌词中提到社会主义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社会主义有这么高的优越性,那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二、思考问题阅读教材23—26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存在什么缺点?三、学习新课(一)农业合作化情景设置一:多媒体展示《王老汉的困惑一》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问:什么事情让王老汉困惑?学生答:农民把刚分到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为什么农民要卖掉土地?(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3页第一自然段)师补充:王老汉在旧社会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和借高利贷生活;新中国建立后,王老汉在1952年春天的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这段时间内如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大改造。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大改造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三大改造的意义和作用。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在改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伟大创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新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2.难点:对三大改造的理解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三大改造实例,让学生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资料:收集与三大改造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课前预习:布置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三大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时间、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三大改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探讨三大改造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一、思路分析:课程资源整合分析1.充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建议。
2.体验式活动:通过“我当社长我自豪、我劝股东来合营、我为建设出新招”,亲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现代化建设,增进对历史的认识。
3.史料拓展:通过补充史料,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4.提升认识:学生通过辩论会、材料解读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及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1.仔细研读文本材料,用自己的话说出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分为几个阶段,都做了些什么,三大改造为国家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你对三大改造有什么看法?2.三大改造和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联系?你觉得在新时代国家应该做些什么?你应该做些什么?学习任务走进三大改造,体验改造的历程,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1.自主学习——我当社长我自豪(课前预习)2.合作探究——我劝股东来合营(课上探究)3.展示交流——我为建设出新招(课上探究)4.拓展提升——三大改造再思考(课后提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分析三大改造的背景及前后联系,将历史知识置于特定的时空中理解。
2.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补充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解读、概括和分析史料,进而提升学生的材料加工和分析能力。
3.唯物史观: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得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可以用唯物史观来看待历史。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改造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联系今天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评价。
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与能力: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步骤;通过前几课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认识,为本课学习积累了经验。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5课《三大改造》,主要内容包括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三大改造的细节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实生活,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三大改造的时代背景。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课堂互动性。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事迹,使学生深入了解三大改造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三大改造的纪录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大改造的时代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三大改造的内容,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引导学生关注三大改造的具体实践和成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例如: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三大改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3年至1956年进行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课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难点: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大改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4.讲授法:教师讲解三大改造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背景: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改造: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2.手工业改造:手工业者个体私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1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展示: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的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展示:农业合作化情况表(设计意图:使学生形象直观认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教师:由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农民踊跃参加农业合作社结果样呢?学生: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展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学生:1956年百分之九十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1+1>2”——公私合营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24页的3——4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思考:(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展示: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展示: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图片、“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深刻认识公私合营给民族资本家带来了春天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掌握)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教师: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教师:播放全国人民庆祝三大改造完成的视频(设计意图:以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三大改造完成历史意义的认识)(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教师: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三大改造的实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适当补充纠正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向学生阐明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教师: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新中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她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描绘新中国的美好未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中国的老字号得以保存王致和腐乳、全聚德烤鸭、同仁堂的灵丹妙药享誉全世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要坚定信念“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也把这句话送给各位同学(设计意图:通过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即使困难再大也会有迎刃而解的办法)六、测验题目:完成课后练一练和完成历史助学七、板书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1+1>2”——公私合营三、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八、教学反思:依据课程标准在教材的处理上将本课的设整合为三部分一是“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二是“1+1>2”——公私合营;三是迈向金光大道——三大改造的意义在导入时复习第4课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课中利用问题设置悬念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优点:1.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温家宝总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解决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这句话教育学生不怕困难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篇二:福建省长汀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12篇三: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审核:初二历史组课时:1课型:新授课时间:xx年3月7日(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造性政策2.能力目标(1)三大改造在当时推动了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归纳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土改消灭了地主阶级公私合营后的资产阶级也多已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几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三)教学方法讲述法与导学法、讲析法、归纳法、合作学习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要求学生回答“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讲授新课: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家一户经营的小农生产方式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改造(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或使用提高了效率和产量)3第21页两幅插图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现象(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教师过渡讲解:与小农经济很相似的手工业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也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到1956年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主要生产资料从私人所有变成集体所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二、公私合营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国家)“私”指什么(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3根据“动脑筋”:三大改造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课堂小结: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板书设计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原因2.形式:生产合作社二、公私合营1、方式:公私合营2、政策:赎买3、作用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精品教案

部编版⼋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改造》精品教案《三⼤改造》教材分析新中国成⽴后,经过⼟地改⾰,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地。
但当时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艰难发展,不能满⾜国家⼯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为此,国家对农业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对⼿⼯业和资本主义⼯商业也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我国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本课与《⼟地改⾰》、《⼯业化的起步》⼀起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上承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下接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为下⼀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改造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程碑事件,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作⽤。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1.了解农村⼟地改⾰后的情况和在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2.掌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三⼤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掌握对资本主义⼯商业进⾏改造的⽅式、⽅法,并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法⽬标】综合分析三⼤改造的必要性,对⽐三⼤改造⽅式的变化,培养学⽣的⽐较能⼒和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标】通过学习三⼤改造,使学⽣从思想上认识到: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千年来的剥削历史已经基本结束。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改造的实质。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新课⼟地改⾰后,⼴⼤农民得到了⼟地,成为⼟地的主⼈。
但是我国农业⽣产仍⾯临⼀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当时,个体农民平均每户只有⼗多亩耕地,贫雇农平均每户不⾜半头耕畜、半部犁,资⾦也很缺乏,根本⽆⼒抵御⾃然灾害。
⾯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设计意图】采⽤问题导⼊法,让学⽣带着疑问进⼊到新课学习,提⾼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三大改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看我手里拿着的这是什么?对,一张旧的《人民日报》,大家一定很好奇,这张报纸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老师可以告诉你们这是1953年9月2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重大时刻,在这一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的口号中正式公布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的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著名的“一化三改”。
建国之初,我国还不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允许农业、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发展。
到1952年,国内的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都已经被消灭。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三大改造提上日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又是如何进行改造的呢?今天就让大家和老师一起合作探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课讲授合作探究一:农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组:支持人:我们小组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情境思考题。
A 同学,手里有一只笔和一些笔芯,但只有半张小纸片。
B 同学,手里有精美的笔记本,但他没有笔。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学习目标1.掌握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
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特别是对国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国家引导小手工业者走集体化道路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三大改造前后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难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学习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
学法指导历史事实分析法、比较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复习提问:1.“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农业生产之间有什么差别?——(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工业的发展起点高,一开始就能采用先进的科技和设备,所以速度快。
而农业还保留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所以发展缓慢。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农业生产可以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生活物质保障,如何改造落后的小农经济,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内容: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
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实际能力的百分之九十。
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实际能力的百分之四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
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
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
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
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1.教师提问: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提示: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有关农业合作化的图片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说说农业改造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李老汉的新生活:李老汉加入了生产合作社后,和其他社员一起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社里庄稼大丰收,李老汉分到了许多粮食,很快还清了高利贷,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
【困惑二:李老汉的女儿从事纺织,只有一台织机,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生活艰难,回家诉苦后,你知道李老汉如何帮他出主意吗?】
4.教师指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5.引导学生思考: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提示: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标导学二:公私合营
【困惑三:李老汉的儿子在上海水泥厂当工人。
来信说:“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
这家水泥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现在都解放
了,可是我们的劳动条件很差,工资很低,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剥削工人,不给开工资。
为什么都解放了,资本家还能剥削我们工人呢?”】
思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什么资本家还能剥削工人?——工厂是资本家的,资本家说了算。
2.怎么消灭剥削呢?——把工厂变为国家的。
3.用什么手段将资本家的工厂变成国家的?
(一)对工商业的改造
1.教师过渡: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
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2.史料解读:
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
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陈云在一届人大上的发言
材料二: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3.读课本和材料分组探讨:
(1)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何时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提示:(1)1954年。
公私合营。
(2)1956年初。
(3)赎买政策。
【儿子又来信了:爹,咱社里又丰收了吧!我们厂里也好了,实行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给俺们工人涨了工资和福利,干活的条件也好了,工人们现在干劲可大了!后来国家又把工厂买下来了,资本家每年拿定息,国家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他们也挺满意。
我们还用原来的机器,现在产量都达到设计能力的40%了。
】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教师讲述: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引导学生思考:三大改造的完成对我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提示:①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局限
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白璧微瑕,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了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三、课堂总结
中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他们用鲜血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用自己的智慧来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中国历史的赞歌。
从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依靠集体搞生产;身单力薄的手工业者联合起来,他们不只是在刺绣,更是在描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好未来。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各界代表,农民的喜悦,手工业者的幸福,工商业者的心悦诚服无不证明改造的正确。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优点:上课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
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
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内容过多。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地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