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实验指导书分解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讲解
目录第一章硬件资源 (1)第二章软件的使用 (3)第三章实验系统部分 (5)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5)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8)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四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13)第一章 硬件资源实验系统主要由计算机、AD/DA 采集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打印机(可选)组成如图1,其中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起信号产生、测量、显示、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作用,打印机主要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箱主要构造被控模拟对象。
图1 实验系统构成实验箱面板如图2:图2实验箱面板下面主要介绍实验箱的构成: 一、 系统电源EL-AT 教学实验系统采用高性能开关电源作为系统的工作电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 1. 输入电压:AC 220V2. 输出电压/电流:+12V/0.5A,-12V/0.5A,+5V/2A 3. 输出功率:22W4. 工作环境:-5℃~+40℃。
二、AD/DA采集卡AD/DA采集卡如图3采用ADUC812芯片做为采集芯片,负责采样数据及与上位机的通信,其采样位数为12位,采样率为10KHz。
在卡上有一块32KBit的RAM62256,用来存储采集后的数据。
AD/DA采集卡有两路输入(AD1、AD2)、输出(DA1、DA2),其输入和输出电压均为-5V~+5V。
另外在AD/DA卡上有一个9针RS232串口插座用来连接AD/DA卡和计算机20针的插座用来和控制对象进行通讯图3 AD/DA采集卡三、实验箱面板实验箱面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实验模块本实验系统有七组由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的实验模块。
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由UA741构成的放大器和若干个电阻、电容。
这样通过对这七个实验模块的灵活组合便可构造出各种型式和阶次的模拟环节和控制系统。
2.AD/DA卡输入输出模块该区域是引出AD/DA卡的输入输出端,一共引出两路输出端和两路输入端,分别是DA1、DA2,AD1、AD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 (1)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 (1)实验⼆典型⼆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4)实验三典型调节规律的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测试 (6)实验四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实验五三阶系统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六单回路系统中的PI调节器参数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13)实验七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法 (15)实验⼋线性系统的相平⾯分析 (17)第⼆章控制理论实验箱及DS3042M(40M)⽰波器简介 (19)第⼀节⾃动控制理论实验箱的简介 (19)第⼆节数字存储⽰波器简介 (20)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实验⽬的1、掌握⽐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
2、数字存储⽰波器。
3、数字万⽤表。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分别模拟⽐例环节、积分环节、实际微分环节、惯性环节,输⼊阶跃信号,观察变化情况。
1、⽐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1所⽰传递函数:K R R V V I -=-=120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2) R 1=100K R 2=200K2、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传递函数:ST V V I I O 1-= ,其中T I阶跃输⼊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2) R=100K C=2µf 3、实际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传递函数:K ST S T V V D D I O +-=1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R 1=100K R 2=200K C=1µf4、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传递函数:1+-=TS K V V I O 其中 T=R 2C K=12R R 阶跃输⼊: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2) R=100K R 2=100K C=2µfR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五个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电力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二○○八年三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2)实验二线性定常系统的瞬态响应 (6)实验三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研究 (8)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1)实验五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13)附: THBDC-1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简介 (16)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电路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1台(含上位机软件) 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可选)4.万用表1只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典型环节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
熟悉这些环节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对分析线性系统将是十分有益的。
在附录中介绍了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理论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环节的模拟电路图。
五、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台,利用实验台上的各电路单元,构建所设计比例环节(可参考本实验附录)的模拟电路并连接好实验电路;待检查电路接线无误后,接通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并开启±5V,±15V直流稳压电源。
2.把采集卡接口单元的输出端DA1、输入端AD2与电路的输入端U i相连,电路的输出端U o则与采集卡接口单元中的输入端AD1相连。
连接好采集卡接口单元与PC上位机的通信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验证型)(2)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设计型)(9)实验三动态系统的数值模拟(验证型)(15)实验三动态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综合型)(16)实验四动态系统的校正研究(设计型)(18)附录XMN—2学习机使⽤⽅法简介(20)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的:1、了解并掌握XMN-2型《⾃动控制原理》学习机的使⽤⽅法,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法,培养学⽣实验技能。
2、熟悉各种典型线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Uo(S)=(K+TS 1)S1?)1()()(21210210CS R R RR R R R S U S U i +++≈(1-19)⽐较式(1-17)和(1-19)得K=21R R R +T=C R R R R ?+2121 (1-20)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17)得到111)()(23111022100210++?+++=S C R S C R C R C R S C R R R R S U S U i (1-24) 考虑到R 1》R 2》R 3,则式(1-24)可近似为S C R R R S C R R R S U S U i 2021100101)()(++≈(1-25)⽐较式(1-23)和(1-25)得K P =1R R , T 1=R 0C 1T D =2021C R R R ? (1-26)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23)得到U o (S)=(K P +ST 11+T D S )S 1?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计算确定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元件参数各⼀组,并推导环节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电阻、电容值的关系以及画出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2、实验观测记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31000字实验一、开关量控制与监测实验目的:掌握开关量控制与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继电器、开关。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直流电源作为控制电源,将继电器与开关连接,利用PLC实现开关量控制和监测。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的常闭端相连,继电器的常开端与开关相连。
3. 将开关的另一端与PLC的输入端相连,PLC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4.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5.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6. 按下开关,观察继电器的输出,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1. 开关按下,PLC输出信号,继电器吸合。
2. 开关松开,PLC输出信号,继电器断开。
实验二、模拟量采集和控制实验目的:掌握模拟量采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电位器、LED灯。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电位器作为模拟量输入信号源,利用PLC采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并控制LED灯的亮度。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电位器的信号通过模拟量转换模块输入到PLC的模拟量输入端。
3. 利用PLC的模拟量比较指令,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
4. 根据数字量输出信号的状态,控制LED灯的亮度。
5.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6.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7. 调节电位器,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
实验结果:1. 电位器调整时,模拟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
2. 根据模拟量输入信号的大小,PLC输出数字量信号,控制LED灯的亮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正文全)
实验一基于MATLAB实验平台的系统被控对象的建立与转换[说明]一个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检测测量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四大部分构成。
用于自控原理实验方面的被控对象可以有①用于实际生产的实际系统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②用于实验研究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实验用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③用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搭建的电模拟被控对象(电路板形式),它们的数学模型与真实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基本一致,而且比真实被控对象更典型,更精准。
它们是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
④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它们是非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是以各种形式展现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它们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示,或是公式形式的数学算式,或是数字形式的数表、矩阵,或是图形形式的结构框图,或是动画形式的真实被控对象实物的动态图形。
在自控原理实验中,①极少用;②用的不多;③用的较多;④在MATLAB软件广泛使用后,用的较多。
③、④各有其优缺点。
MATLAB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实验采用的是④:采用MATLAB软件平台的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
这里“被控对象的建立”,指在MATLAB软件平台上怎样正确表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线性系统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表示方法及转换;3.掌握多环节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4.掌握在SIMULINK环境下系统结构图的形成及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实验指导]一、被控对象模型的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形式有:(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2)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表达式(3)状态空间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
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n n n n m m m m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 n 不等于零。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G1分解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1、学习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4、学习超低频示波器和超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电子模拟装置 1台 自制2、超低频双踪示波器 1台 型号DF4313D 3、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型号JY8112D三、实验原理和电路:本实验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开环增益高、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等),设置不同的反馈网络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
典型环节方块图及其模拟电路如下: 1、比例(P)环节 微分方程 c(t)=kr(t) 传递函数K )s (R )s (C = 模拟电路如图1-1所示:K )s (R )s (C -= 12R R K =R1=51K R0=270K R2=51K 、510KR2由于输入信号r(t)是从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输入,所以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正好相反,传递函数中出现负号。
有时为了观测方便,也可以在输出端串一个反相器如图1-2所示。
图1--2从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观测不同的比例系数K时的输出波形,并作记录。
(绘制曲线时,应将输入、输出信号绘制于同一坐标系中,以下记录波形时都这样处理)。
2、积分(I)环节 微分方程 )t (r )t (d )t (dc T= 传递函数Ts1)s (R )s (C = 模拟电路如图1-3所示:Ts1)s (R )s (C -= 其中:T=R 1C 改变电阻R1或电容C 的大小, 可以得到不同的积分时间常数T 。
输入阶跃信号,观测T=0.5秒、5秒时的输出波形, 并作记录。
3、惯性(T)环节(一阶系统)微分方程 )t (kr )t (c dt)t (dc .T =+传递函数1Ts K)s (R )s (C += 模拟电路如图1-4所示:R2C1Ts K)s (R )s (C +-= 其中: 12R R K =T=R 2 C从输入端加入阶跃信号(或方波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前言实验箱简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模块由六个模拟运算单元及元器件库组成,这些模拟运算单元的输入回路和反馈回路上配有多个各种参数的电阻、电容,因此可以完成各种自动控制模拟运算。
例如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PID环节和典型的二阶、三阶系统等。
利用本实验机所提供的多种信号源输入到模拟运算单元中去,再使用本实验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界面可观察和分析各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响应曲线。
一、主实验板根据功能本实验机划分了各种实验区均在主实验板上。
实验区组成见表1表1二、虚拟示波器的使用(一)设置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示波器,具体设置方法如下:1.示波器的一般用法:运行LABACT程序,选择‘工具’栏中的‘单迹示波器’项或‘双迹示波器’项,将可直接弹出该界面。
‘单迹示波器’项的频率响应要比‘双迹示波器’项高,将可观察每秒6500个点;‘双迹示波器’项只能观察每秒3200个点。
点击开始即可当作一般的示波器使用。
2. 实验使用: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 / 微机控制 / 控制系统’菜单下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CH2测孔测量波形。
(二)虚拟示波器的使用1.虚拟示波器的一般使用图1 虚拟示波器运行界面图1为示波器的时域显示和相平面显示界面,只要点击开始,示波器就运行了,此时就可以用实验机上CH1和 CH2来观察波形。
CH1和 CH2各有输入范围选择开关,当输入电压小于-5v--+5v 应选用x1档,如果大于此输入范围应选用x5挡(表示衰减5倍)。
该显示界面中提供了示波和X-Y 两种方式,示波就是普通示波器的功能,它提供了示波器的时域显示,X-Y 相当于真实示波器中的X-Y 选项;如果需要用X-Y 功能,只要选中X-Y 选项即可,它提供了示波器的相平面显示,进行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实验中必须用X-Y 功能。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前言:自控原理是现代自动控制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和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控原理的实验内容和操作过程,本实验指导书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自控原理实验装置,学习并掌握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等基本控制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自控原理的理解。
实验原理:自控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反馈原理、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1.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是自控系统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根据反馈原理,系统的控制量与被控制量之间存在一种反馈关系,控制量根据被控制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以实现对被控制量的稳定控制。
2. 比例控制比例控制是根据被控制量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控制。
控制量与被控制量的偏差乘以比例系数得到控制量的输出,将输出信号作用于执行元件,从而实现对被控制量的控制。
3. 积分控制积分控制是根据被控制量与给定值之间的累积误差进行控制。
在一定时间内,系统之中的误差累积,并根据累积误差与积分系数的乘积得到控制量的输出,通过执行元件对被控制量进行控制。
4. 微分控制微分控制是根据被控制量的变化趋势进行控制。
通过对被控制量的变化速率进行测量,乘以微分系数得到控制量的输出,通过执行元件对被控制量进行控制,以实现对被控制量的控制。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自控原理实验箱、电源、信号发生器、数字多用表等。
实验步骤:以下是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请同学们按照步骤一步步进行。
1. 连接实验装置:将电源、信号发生器和数字多用表分别接入实验箱的相应接口。
2. 设定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幅值等参数,并将其输出接入实验箱。
3. 搭建反馈回路:根据实验要求,搭建反馈回路,包括反馈元件、控制器、执行元件等。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解析
⾃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解析⾃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录实验⼀典型环节与典型系统的模拟 (1)实验⼆⼆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 (6)实验三⾃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实验 (10)实验四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 (12)实验五⾃动控制系统静态误差实验 (13)实验六控制系统的品质及校正装置的应⽤(设计性) (15)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仿真研究 (17)实验⼋⾮线性系统运动特性的研究 (18)实验九⾮线性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20)附录 KJ82-3型⾃动控制系统模拟机可做模拟运算电路举例 (21)实验⼀典型环节与典型系统的模拟⼀.实验⽬的1.观察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曲线,定性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特性的影响;2.观测不同阶数线性系统对阶跃输⼊信号的瞬态响应,了解参数变化对它的影响。
⼆.实验设备和仪器1.KJ82-3型⾃动控制系统模拟机⼀台2.Tektronix TDS 1002数字存储⽰波器⼀台3.万⽤表⼀块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1.实验步骤:(1)开启电源前先将所有运算放⼤器接成⽐例状态,拔去不⽤的导线。
(2)闭合电源后检查供电是否正常。
分别将各运算放⼤器调零,并⽤⽰波器观察调整好⽅波信号。
(3)断开电源后按图接好线,由信号源引出⽅波信号接到各环节输⼊端。
(4)闭合电源,调节有关旋钮,观察阶跃响应波形,并利⽤表1.1-1.6记录之。
2.实验内容:(1)⽐例调节器U s cA 1100K50KW表1.1(2U s cA 1100KC改变C 时保护输⼊信号不变表1.2scU A 1100K50KRC表1.3U s c K5K1µ0K50A 5R 010表1.4(5)⽐例积分U s c A100KC R表1.5(6)⽐例、积分、微分U s c100KC=3.3µ200K50K1M 5K 5A 1µ(⼆)典型⼆阶系统模拟1.实验线路:sc2.⽅框图:αT S-11K -3K T S -+122+U sr U sc-U S U S G S K T S K T S T S K T S K K T T S T S K T T K K S T K K S T S TS sc sr ()()()==?? ++??+=++=++=++213213232122131232213222111111121ααααααξ其中:T T T K K =1232α时间常数;ξα=121322T K T K 为阻尼⽐;ωn T为⽆阻尼⾃然频率(⾓频率:弧度/秒)。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4)
4、分析ξ和ωn 对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5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1)点击“开始”菜单中的 如图 2 所示窗口;
图标,进入 EWB 实验平台。这时 EWB 会自动打开
自定义器件 信号源库 基本电路器件库
二极管库 晶体三极管库
逻辑门电路库 数字集成芯片库 数字电路库
元器件特性 运行或停止实验
5)测量出该系统的穿越频率 ωc 、相角裕量 γ 和幅值裕量 K g 。
9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2、 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1)按同样的方法构建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的单位反馈系统的实验模
1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R(s)
GC(S)
20
C(s)
S (0.5S +1)
图 3—4 校正后系统方块图
注意校正后系统负反馈的实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 3-2 接线画图;
(2)加阶跃电压,观察阶跃相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 MP 和调节时间 ts。 2、测量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
分析图形
虚拟器件库
其它器件库
模拟集成芯片库 混和集成芯片库
显示器件库 控制器件库
图2
在此窗口下,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在元件库中选择元件组图了。组图完成后点击运行按钮开始 各项实验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分析电路和思考问题,实验室现将实验电路绘制 于"D:\My Documents\EDA user\EWB"文件夹中.同学们可以根据下面的步骤来完成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及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第一部分: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通过本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组件,由其不同的输入R-C 网络和反馈R-C 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
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结构图如下: 1.比例环节1.1比例环节电路图:G (S )=-K其中K =R2/R11.2比例环节结构图:2. 惯性环节2.1惯性环节电路图: G(S)=1KTs -+ K =R 2/R 1 T =R 2C2.2惯性环节结构图:图1-1图1-2图1-3图1-43积分环节3.1积分环节电路图G(S)=1TST=R 1C图1-5 积分环节电路图3.2积分环节结构图图1-64微分环节4.1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74.2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85. 比例微分环节5.1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9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根据以上环节得:G(S)=31221[()1]1R R R Cs R R Cs +++ 此时:R 1C=51K×1u=0.051<<1故1R Cs 项可忽略不计,得传递函数为:G(S)=3122[()1]R R R Cs R ++ 5.2比例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10其中:K=R3/R2 T=R1+R2 四、实验内容1、在模拟实验箱连线实现下列典型环节,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阶跃响应波形。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微分环节 4)惯性环节 5) 比例微分环节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五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测量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注明时间坐标轴。
第二部分: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一、实验目的K(TS+1)1、观察一阶系统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 (1)第一章系统概述 (1)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第二部分实验指导书 (5)第一章控制理论实验 (5)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5)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1)实验三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4)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6)实验七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21)实验十三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26)附录上位机软件使用流程 (29)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第一章系统概述“THKKL-6”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是我公司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系统。
适用于高校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该实验箱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接线可靠、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
实验箱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电阻测量单元、示波器接口、CPU(51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接口、步进电机单元、直流电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通用单元电路、电位器组等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部分采用USB2.0接口,它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USB通讯口上,有4路单端A/D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为12位;2路D/A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为12位;上位机软件则集中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Bode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在实验设计上,控制理论既有模拟部分的实验,又有离散部分实验;既有经典控制理论实验,又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常规的实验外,还增加了当前工业上应用广泛、效果卓著的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等实验;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一、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用于给实验箱提供电源。
有+5V/0.5A、±15V/0.5A及+24V/2.0A四路,每路均有短路保护自恢复功能。
它们的开关分别由相关的钮子开关控制,并由相应发光二极管指示。
其中+24V主要用于温度控制单元。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结构图如下:图1-1-1 比例环节电路图图1-2-1 惯性环节电路图图1-1-2 比例环节结构图2-2 惯性环节结构图图1-3-1 积分环节电路图图1-4-1 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3-2 积分环节结构图图1-4-2 微分环节结构图三、实验步聚1、 将输入端ui 与数据通道接口板上的DAO 连接、输出端uo 与实验平台信号引出区的INO 孔连接。
(若无特别声明,其它实验中涉及运放电路板及ui 及uo 均按此连线,不再赘述)。
2、 启动计算机,运行“系统设置”菜单,选择串口。
(若无特别声明,其它实验中均同此,不再赘述。
如不选择,则设为默认值,选择COM1通讯端口)3、 打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打开“实验选择”菜单,选择“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
4、 选择“参数设置”命令,设置采样周期,采样点数和设定电压。
5、 选择“运行观测”命令,观察阶跃响应曲线,改变模拟电路参数后,再重新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
6、 为了更好的观察曲线,再“参数设置”命令中,设置“曲线放大”倍数,“运行观测”。
7、 记录波形及数据(保存结果、打印图象)。
8、 连接其它模拟电路,重复步骤3、4、5、6注:打印图像只有在曲线放大为“1”时打印(其它实验相同)四、实验报告1、 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电路图和所记录的响应曲线。
2、 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值比较。
图1-5-1 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传递函数为:G(s) = (R3/R2) ((R1+R2)CS+1)图1-5-2 比例微分环节结构图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讲解
目录第一章硬件资源 (1)第二章软件的使用 (3)第三章实验系统部分 (5)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5)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8)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四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13)第一章 硬件资源实验系统主要由计算机、AD/DA 采集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打印机(可选)组成如图1,其中计算机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起信号产生、测量、显示、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的作用,打印机主要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箱主要构造被控模拟对象。
图1 实验系统构成实验箱面板如图2:图2实验箱面板下面主要介绍实验箱的构成: 一、 系统电源EL-AT 教学实验系统采用高性能开关电源作为系统的工作电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 1. 输入电压:AC 220V2. 输出电压/电流:+12V/0.5A,-12V/0.5A,+5V/2A 3. 输出功率:22W4. 工作环境:-5℃~+40℃。
二、AD/DA采集卡AD/DA采集卡如图3采用ADUC812芯片做为采集芯片,负责采样数据及与上位机的通信,其采样位数为12位,采样率为10KHz。
在卡上有一块32KBit的RAM62256,用来存储采集后的数据。
AD/DA采集卡有两路输入(AD1、AD2)、输出(DA1、DA2),其输入和输出电压均为-5V~+5V。
另外在AD/DA卡上有一个9针RS232串口插座用来连接AD/DA卡和计算机20针的插座用来和控制对象进行通讯图3 AD/DA采集卡三、实验箱面板实验箱面板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实验模块本实验系统有七组由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的实验模块。
每个模块中都有一个由UA741构成的放大器和若干个电阻、电容。
这样通过对这七个实验模块的灵活组合便可构造出各种型式和阶次的模拟环节和控制系统。
2.AD/DA卡输入输出模块该区域是引出AD/DA卡的输入输出端,一共引出两路输出端和两路输入端,分别是DA1、DA2,AD1、AD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函及输出时域函数的表达式。
2、掌握各典型环节的特征参数的测量方法。
3、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实验原理及内容1、比例环节1)结构框图图1-1 比例环节的结构框图2)传递函数K S R S C =)()( 3)阶跃响应K t C =)( )0(≥t 其中 01/R R K =4)模拟电路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注: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电阻。
不需再接。
2、积分环节1)结构框图图1-3 积分环节的结构框图2)传递函数TS S R S C 1)()(=3)阶跃响应t T t C 1)(= )0(≥t 其中 C R T 0=4)模拟电路图1-4 积分的模拟电路图3、比例积分环节1)结构框图图1-5 比例积分环节的结构框图2)传递函数TS K S R S C 1)()(+= 3)阶跃响应t TK t C 1)(+= )0(≥t 其中 01/R R K =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1-6 比例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4、惯性环节1)结构框图图1-7 惯性环节的结构框图2)传递函数C(S)R(S)=1TS +13)阶跃响应)1()(/T t e K t C --= 其中 01/R R K = ;C R T 1=4)模拟电路图1-8 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四、实验步骤1、按图1-2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
将信号形式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小于5V ,周期为10s 左右。
3、将方波信号加至比例环节的输入端R (t ),用示波器的“CH1”和“CH2” 表笔分别监测模拟电路的输入R (t )端和输出C(t)端。
记录实验波形及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得出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
5、再将各环节实验参数改为如下:比例环节:k R 2000=,k R 2001=。
积分环节:k R 2000=,u C 2= ;比例积分:k R 1000=,k R 2001=,u C 2= ;惯性环节:k R R 20010==;u C 2= 。
6、 重复步骤3。
五、实验报告要求1、将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画在实验报告上,标明输入信号的幅值、输出响应曲线的时间和幅值。
分析参数变化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2、理论计算比例放大倍数K 、积分时间常数T 、惯性时间常数T 的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验证。
六、思考题1、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各种环节的传递函数是在什么条件下推导出的?2、实验电路中串联的后一个运放的作用?若没有则其传递函数有什么差别?3、惯性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比例环节?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近似为积分环节?实验二 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一、 实验目的1、 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 、n ω)对过渡过程的影响;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3、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 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教学实验系统一套三、 实验原理及内容1、 典型二阶系统1) 结构框图图2-1典型的二阶系统的结构框图 2)模拟电路图图2-2 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3)理论分析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101101+=+=S T S T k S T S T k S H S G系统的开环增益: 01/T k K =4)实验内容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与理论分析值比较。
在此实验中(图2-2):s T 10= ,s T 1.01= ,R k /1001= , R k T k K /100/101===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RS S R S S S W n n n /100010/10002)(2222++=++=ωξωω 其中自然振荡角频率:R n /1010=ω其中阻尼比: R /1021=ξ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1)结构框图图2-3 典型的三阶系统的结构框图2)模拟电路图图2-4 典型三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3)理论分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1.0(/500)()(++=S S S R S H S G (其中R K /500=)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S H S G020201223=+++K S S S4)实验内容实验前由Routh 判据得Routh 行列式为:3S 1 202S 12 20K1S (20-5K/3) 00S 20 K 0为了保证系统稳定,第一列各值应为正数,所以有:3/520K -> 0K 20 > 0得: 0 <K < 12 R > 41.7 系统稳定K = 12 R = 41.7K 系统临界稳定K > 12 R < 41.7k 系统不稳定系统稳定 系统临界稳定 系统不稳定(衰减震荡) (等幅振荡) (发散振荡)四、 实验步骤1、按图2-2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后开启设备电源。
2、将信号源单元的“ST ”端插针与“S ”端插针用“短路块”。
将信号形式开关设在“方波”档,分别调节调幅和调频电位器,使得“OUT ”端输出的方波幅值为1V ,周期为10s 左右。
3、典型二阶系统瞬态响应1)按模拟电路图2-2接线,将步骤1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
2)取k R 10=,用示波器观察二阶系统响应曲线C (t ),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p σ、p t 、s t 。
3)分别按k R 20=、k R 40=、k R 100=;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二阶系统响应曲线C (t ),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p σ、p t 、s t 及系统的稳定性。
并将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4、典型三阶系统的稳定性1)按图2-4接好线,将步骤1中的方波信号接至输入端,2)改变R 值,观察系统响应曲线,使之系统稳定(衰减震荡)、系统临界稳定(等幅振荡)、系统不稳定(发散振荡)。
分别记录与之对应的电阻R 值。
并将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报告要求1、对于二阶振荡系统,从阶跃响应曲线上分别求出不同阻尼比ξ时的动态性能指标%p σ、p t 及s t 等,与相对应阻尼比ξ的动态性能指标%p σ、p t 及s t 等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2、分析系统稳定条件,确定系统临界稳定时的电阻R 的值,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记录系统稳定、临界稳定、不稳定时的输出曲线。
六、思考题1、在图2—2、图2—4电路中再串联1:1的反向器,系统是否会稳定?2、在图2—4电路中,改变增益是否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实验三 采用PI 的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观测校正装置对系统稳定性及瞬态特性的影响。
2、验证频率法校正是否满足性能要求。
二、实验要求: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响应。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极瞬态响应。
三、实验仪器设备1、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 一套2、万用表 一块四、实验原理、内容及步骤1、原系统的原理方块图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3—1所示图3—1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要求设计PI 串联校正装置,校正时使期望特性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I 型并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25≤p M , S t s 84.0≤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CSR CS R s G c 011)(+= 校正后的方块图如图3—2所示图3—2 校正后的方块图2、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图3—3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图3—4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3、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将模拟电路输入端R(t)与信号源单元(U1 SG)的输出端OUT端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C(t)接至示波器。
步骤:按图3—3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记录曲线及参数。
2) 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准备:设计校正装置参数R1= C = R2 = R3=步骤:按图3—4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和调节时间Ts,看是否达到期望值,若未达到,请仔细检查接线、参数值并适当调节参数值。
记录达标的校正装置的实测曲线及参数。
五、实验报告要求1、未校正系统性能分析;2、校正后系统分析;3、实验观测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
六、思考题1、是推导典型II型开环放大倍数Ka与中频宽ω1、ω2的关系。
2、在本实验的典型II型系统校正外,还有没有其它校正方式?实验四 具有微分负反馈的校正一、 实验目的:1、按给定性能指标,对固有模拟对象运用并联校正对数频率特性的近似作图法,进行反馈校正。
2、用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
3、 熟悉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型的参数计算及微分反馈校正调节器的实现.。
二、实验要求:1、观测未校正系统的稳定性及瞬态响应。
2、观测校正后系统的稳定性极瞬态响应。
三、实验仪器设备1、TDN-AC/ACS 教学实验系统 一套2、万用表 一块四、实验内容、步骤及原理1、原系统的原理方块图已知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图4—1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要求设计具有微分校正装置,校正时使期望特性开环传递函数为典型I 型,并使系统满足下列指标:放大倍数: 19v K =闭环后阻尼系数: 0.707ζ=超调量: %3.4≤p M调节时间: s T s 3.0≤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121+=CS R C R G c 校正后的方块图如图4—2所示图4—2校正后的方块图2、系统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图图4—3系统校正前的模拟电路图图4—4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3、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准备:将模拟电路输入端R(t)与信号源单元(U1 SG )的输出端OUT 端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C(t)接至示波器。
步骤:按图4—3接线;加入阶跃电压,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Mp 和调节时间Ts ,记录曲线及参数。
2)测量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准备:设计校正装置参数根据给定性能指标,设期望开环传递函数为)1(19)(+=TS S s G 因为:闭环特征方程为: 0192=++S TS 或 0T 19T 12=++S S 707.0=ξ故 T 1921=ξ 026.0=T由于微分反馈通道的Bode 图是期望特性Bode 图的倒数,所以微分反馈通道的放大倍数为期望特性的放大倍数的倒数,即1/19。
而微分反馈通道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取期望特性时间常数T 的二倍,为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