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课部教学大纲(大学语文2013秋)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与要求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红楼梦》、《诗经》等。

2. 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鉴赏,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如《围城》、《家》等。

3. 文言文阅读与写作: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进行文言文的诵读和鉴赏,并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

4. 阅读与写作:进行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同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5. 修辞与韵律:学习修辞手法和韵律,了解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学欣赏技巧。

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3. 阅读实践: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写作训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参与语文社团和文学活动,积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课堂测试:进行定期的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等,占总评成绩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要求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选读和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配合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全日制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学分:一、课程目的及要求:二、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及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三、课程内容:四、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的特色:五、教材及参考书目: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等学校除中文专业之外所有专业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它是一门为培养和检测大学生语言文学知识、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设置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整个高等学科课程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二、设置目的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具体而言,《大学语文》应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一)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

要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必须做到知识、能力、做人三者相互统一。

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面说,《大学语文》的开设有利于落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标。

应该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

《大学语文》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表述思想,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

同时,在阅读理解古今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运用水平。

(三)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对本国语文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

本国语文是我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为全院公共必修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评析、相应的写作训练和口语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牛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情操O三、课程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第一部分,阅读欣赏模块。

由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为出发点,以古今中国文学作品为主体,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欣赏方法进行全面的概述。

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发展过程、特点及欣赏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部分,口语表达模块。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生活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人在社会上的发展。

“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从辩论、朗诵、演讲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模块。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课堂上讲解文体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课下结合学院的招聘会、学生的实习和对专业的认识写出相对应的应用文书。

四、教学方式:1、通过讲解和阅读经典的作品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师牛互动的方式为主。

3、指导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张新颖宋炳辉文贵良编著《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岀版。

杜菁锋、李科林编著《大学实用语文》,科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平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构比例:平时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七、讲授内容和教学思路: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八个单元。

三个模块:阅读欣赏模块、口语表达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

八个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汉语文学的长河、汉语中的译文、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修辞与风格、说话的艺术、应用文写作。

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教学思路:“重新发现母语”目的是想提醒我们:对于以为非常熟悉的语言,需要去经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过程。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00012开课学期:1-秋、1-春适用专业:理工科类专业学时:28第一部分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大学语文》是我院面向全校理工类、音体美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站点,大学语文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人才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的提高更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外实践,继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汉语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以及语言应用能力。

具体要求体现在:1、解读、赏析经典作品,在教学中使学生全面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文体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2、掌握新闻、消息、求职报告、学术论文等应用文体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应用写作的能力;3、了解口语表达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口语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

三、教学方法与建议1、提倡学生预习。

以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较高起点。

2、宜以好文章的语言修辞讲解为基础,立足于文章本身的感染力,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学语言的认同。

3、宜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

4、宜有切实的练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办报等实践活动。

5、非课堂精讲课文要求学生课外浏览,促成学生独立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以求内外贯通、互相补充,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大而言之,《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外优秀文学遗产的一扇窗口,是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程教案

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特点,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概述2. 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3. 典型古代诗词作品鉴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词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古代诗词?二、古代诗词概述1. 教师讲解古代诗词的分类、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古代诗词的特点。

三、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1. 教师讲解鉴赏古代诗词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意境、品味语言表达等。

2. 学生练习运用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古代诗词。

四、典型古代诗词作品鉴赏1. 教师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带领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共同鉴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古代诗词有哪些特点?如何鉴赏古代诗词?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能获得哪些收获?二、典型古代诗词作品鉴赏(续)1. 学生继续分组讨论,鉴赏另一首古代诗词。

2. 各组汇报鉴赏成果,教师点评。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布置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写一篇关于古代诗词鉴赏的感悟文章。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鉴赏成果,评价其鉴赏能力。

3. 学习态度:观察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学习态度。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2000年制定,2006年修改)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313360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它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要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托人文学科,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进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括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具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大众化”应用人才,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沟通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厚;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修养都非常深厚。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机械工程专家,人文底蕴非常丰厚。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执笔人彭晓兰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类基础课,也是高职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高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日常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语言文字和分析能力的基础。

因此该门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高职除汉语专业外的各专业学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阅读学的基础理论、日常书面表达的基本知识、口头表达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日常书面表达的一般方法、口头表达的基本方法,从而更加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文本类型的阅读,不同应用文种的练习,不同口语的实训,切实掌握大学语文的有关知识和提高大学语文要求的相关技能。

学习本课程,要求教师立足与为专业服务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讲授方法进行教学,结合案例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全面掌握阅读、日常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基本知识和学习方法。

同时本课程还采取实训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技能。

三、课程的相关课程及其关系本课程为基础课程的基础,学好本课程,为以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这些后续相关课程包括:其它公共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实践课程。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68学时,其中讲授学时为52,实训为14学时。

开篇本土文化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他们大学三年所在地的人文,增加知识,扩大视野,吸取精神营养。

教学重点:眉山的历史、名胜、人文,特别是三苏文化,东坡精神。

教学难点:东坡精神的提炼。

教学内容:1、走进眉山2、走近东坡上篇阅读能力培养第一单元人·交往·阅读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社会性即在于交往,而交往所运用的主要和重要途径就是人类专有的语言工具;掌握主体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形成综和职业能力,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提高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以及研读、探究、实践和创新的语文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1.巩固汉语拼音规则。

2.理解并掌握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巩固单、复句的基础知识,能够识别并改正常见的语病。

4.巩固常用的修辞知识,能够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正误,理解修辞的表达效果。

5.懂得文章的一般知识,能够判断文体及常用的表达方式。

6.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能够判断其使用的正误。

7.了解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1.能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朗读速度(默读每分钟500字左右)。

2.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能够找出文章的关键句、关键词等重要信息并能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含义与作用。

4.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5.能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的表现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性。

(三)文言文阅读1、能够朗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名段。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课纲领(一)(2000 年拟订, 2006 年改正)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大学语文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 313360课程种类:公共基础课总学时: 32学分: 2合用专业:全校非中文专业二、大学语文的性质和地位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拥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是一门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联合在一同的课程,储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自然等各样形象化的详细感性的知识,是非中文专业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学好其余各门课程的先行课,是实现我校“二十字” 的办学理念的重要门路。

同时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

三、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必需性1、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依靠人文学科,经过人文知识的学习,促使人文精神的体悟和内化的教育。

人文知识是人文学科知识的总称,包含历史、哲学等。

大学语文是人文知识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她涵盖了语言应用和表达,应用写作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拥有审美性、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

既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此后走向社会,参加竞争打下安家立命的基础。

2、我校培育目标的需要。

我校的人材培育目标是“一般化”应用型人材。

“一般化”应用人材,有两个层面:一是既有必定的理论知识,又有着手的应用能力;二是既能掌握必定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又要掌握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

向通才教育发展。

蔡元培、梅贻琦等老一辈教育专家指出:大学语文对于把大学生培育成“交流文理两科”的“通才”,使学生求得对于自然、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等方面 , 拥有不行代替的作用。

二十世纪先期的沈尹默、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他们是文学大师,同时他们的自然科学知识也极为深沉;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他们是理工大师,同时他们的语文涵养都特别深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学分:2学分学时(理论+实践):30课时(理论15课时+实践15课时)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适用专业:各专业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属于公共基础平台课程。

该课程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

文科类、艺术类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理工科类学生第二学期开设。

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课程,本质上属于综合素质教育课程。

它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与其他素质教育的课程一起构建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平台。

它突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基础”特征,课程的设计培养方案围绕着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来进行。

(二)课程作用作为文化基础课程,“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以语文能力的培养为本位,而且更注重语文课的平台作用,强调语文与专业发展能力的联系,其“基础”特征指向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审美眼光、人文关怀、言谈举止、精神风貌、交际沟通等方面,由此进而体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放性特点。

“大学语文”课程不仅包含基础性知识内容,更承担着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表达拓展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的任务。

本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必备前提,更是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有力保证。

(三)课程任务“大学语文”课程具有母语感悟、精神启蒙、思维创新和语文能力养成的多重职能,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为主旨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教学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基础性、复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应培养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和拓展能力,同时,应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水平。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具备相应岗位通用文化、文学常识、文字运用等基础性知识内容,在综合素养方面有一定的提升;,应对中国文化、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应具备的文学认识水平和文学鉴赏水平;应掌握必备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而提高社会感悟、审美认知以及合作、拓展等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来是直接走向企业,直接面向专业工作岗位的应用性人才,所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也应基于“应用能力”而不是基于“理论研究”。

课程设计围绕着学生职业通用能力的语文素养需求为立足点,设计教学行动目标与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基于”的“1+2”的理念。

即:以母语学习为主线;基于职业素养的模块化学习和基于开放理念的互动式学习。

前者侧重高等性和人文性,突出育人功能、审美趣味熏陶、阅读鉴赏能力提高;后者侧重职业性和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通用文化技能。

本课程确立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思路,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的设置,将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淡化理论体系教学,加强能力环节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程融入到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课程设计思路遵循学院“素质为先,厚基强能”的人才培养基本思路,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推进课程教改,重视人文性,强化实用性,突出职业性。

努力打造特色,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1.知识(1)了解相关文学史知识(2)了解文学作品鉴赏知识(3)掌握必要的基础写作知识(4)掌握必要的口语表达技巧2.能力(1)具有常用错别字的纠错能力(2)具有写作申论及演讲稿等实用文的能力(3)具有当众演讲(3分钟)的能力(4)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5)具有较强的文章阅读能力(6)具有信息搜集、分析和整理能力(7)具有专业所需的写作能力3.素质(1)具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2)具有对文学作品的基础审美力(3)具有对“文以载道”的社会认知力(4)具有对文学形象人格力量的感受力(5)通过写作训练养成创新思维习惯(6)在与人沟通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四、课程内容及要求(一)教学内容第一模块雅言之韵【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母语口头表达规范、书写规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朗诵、演讲、辩论、社交口才等,根据专业择一、二教学)(2)熟悉经典作品《诗经·桃夭》、《鞌之战》、《论语》、《荷塘月色》等语言特点,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感,能分析语言所承载的感情色彩。

(3)了解汉字的特点,了解汉语的意蕴美和音乐美。

2.能力要求:(1)具有常用错别字的纠错能力(2)具有当众演讲(3分钟)的能力(3)具有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4)具有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基础审美力【主要内容】1.语言表达:普通话规范,朗诵常识及技巧,演讲常识及技巧,辩论规范及技巧,社交口才等。

选篇:《雪花的快乐》《雨巷》《蜀道难》《将进酒》《烛之武退秦师》等。

2.文字规范:汉字书写规范及汉字的故事(补充)3.语言艺术:(1)学习汉语的意韵美和音乐美等美感特点。

选篇:《行行重行行》《秋思》《雨巷》《雪花的快乐》《西厢记·长亭送别》等篇目中。

(2)学习汉字所承载的感情色彩。

选篇:《诗经·桃夭》《鞌之战》《论语》《荷塘月色》等。

第二模块文学之魅【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中国文学发展脉络。

(2)熟悉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学现象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流派等。

(3)了解文学作品鉴赏知识。

2.能力要求:(1)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力(2)具有正确评价各个时期文学作品、作家及文学现象的能力(3)具有具有较强的文章阅读能力。

(4)具有对文学形象人格力量的感受力。

(5)具有对文学作品的基础审美力。

【主要内容】1.文学史:以时间跨度或文学现象为线索,介绍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

2.经典作品思想艺术审美特征及鉴赏技巧。

选文:《葛生》、《湘夫人》、《将进酒》、《凤凰台上忆吹箫》、《红楼梦》、《狂人日记》、《山上的小屋》、《回答》、《荷塘月色》等。

3.文学形象分析。

小说形象:《狂人日记》(狂人)诗歌形象:《回答》散文形象:《我与地坛》戏剧形象:《西厢记》(崔莺莺),《雷雨》(周朴园)等第三模块文化之旅【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中国文化概况。

(2)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

(3)了解地方文化名人、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环保文化、旅游文化、形象设计文化、广告文化等(根据专业选择);了解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1)具有初步建设企业文化能力。

(2)具有理解、分析各专业相关的文化现象的能力。

【主要内容】1.中国文化概况:介绍中国文化的范畴,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等常识。

2.思考中国文化现象与文化人格现象:选文《论语》《逍遥游》《橘颂》《桃花源诗并记》《我与地坛》《道士塔》。

3.文化探索:地方文化名人、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环保文化、旅游文化、形象设计文化、广告文化等(根据专业选择)知识的搜集及学习。

第四模块文章之法【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1)掌握专业相关的基础写作知识(如演讲稿、竞聘词、申请、求职信、通知、工作计划、总结等)。

(2)熟悉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撰写。

(3)了解社会调查与实践报告的书写格式。

2.能力要求:(1)具有专业所需的写作能力。

(2)具有写作申论及演讲稿等实用文的能力。

【主要内容】1.基础写作知识:根据专业选择三种以上文种(如演讲稿、竞聘词、申请、求职信、通知、工作计划、总结等),介绍写作规范、原则等知识;简单介绍社会调查与实践报告、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提纲、开题报告)撰写要求、原则等。

2.写作能力拓展: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二)实践教学安排1.实践项目: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汉字纠错大赛、我眼中的(人物点评会)、写作大赛。

2.实践内容与要求:(1)语言类: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三种形式,根据专业不同选择实践活动内容。

(2)文字类:汉字纠错大赛,通过课堂训练,课后练习的方式加强学生文字规范使用意识。

(3)文学类:我眼中的(人物点评会),可通过小组赛的方式。

(4)写作类:应用文写作大赛。

(5)综合能力类:社交口才展示:通过场景模拟,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3.实践地点:多媒体教室。

五、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与编写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吴汉德、钱旭初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ISBN978-7-5641-1582-1)为基础教材。

教学的讲读篇目和写作训练均以该书为准,文学知识和具体篇目的教学内容也以该教材为准。

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常规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已被注入鲜活内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中的语文能力培养体系,以工作任务和项目引导来贯穿知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引导和激发为主,以情境的设计和评点总结为主,组织并带动学生参加相关校园文化活动,正式参加校级以上的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社会调查、读书月、普通话考级等活动;教学手段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平时鼓励学生积极为各类报刊投稿;组建班级“文化大讲堂”,鼓励学生从课桌走向讲台,讲出自己心中所关注的文学现象;开展“语文风采”展示会,延伸学生对语文理解的视野;开展现场教学,如在演讲比赛现场教学加深学生演讲技巧的感悟与理解等等;与专业特色结合教学,如针对建工类增设建筑应用文书写作课。

3.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兴趣。

同时应注意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具备条件的可以制作课程教学网站,方便一部分学生的远程学习。

加强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

六、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本课程属于考查课目,考核由过程性考核和学期专项考核两个部分构成。

2.考核内容过程性考核作为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是学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应予以高度的重视,要落在实处。

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指平时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和实践活动完成情况,通过平时作业和实践活动,检测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情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在安排形成性考核任务时应考虑到多种能力的组成,课堂内外学习情况的组成,内容要涵盖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来设计。

学期专项考核则主要考核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之后,课程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收获,一般采用卷面性考试形式。

3.实施办法过程性考核具体教学项目规定的内容进行,任课教师也可以在此外再自行确定其他相关有利于学生能力锻炼的内容。

学期专项考核可以由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需求制定,但试卷内容应事先报公共课教学部中文教研室审批、备案后方可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