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参考标准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一、引言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使用寿命内能够承载各种荷载,保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将从设计载荷、结构材料、结构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对建筑结构设计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二、设计载荷2.1 建筑荷载建筑荷载主要包括自重荷载、人员荷载、家具设备荷载、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荷载等。

建筑结构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荷载标准,并确保建筑结构能够承受合理的荷载。

2.2 地基荷载地基荷载是指建筑物通过地基传递到地下的荷载。

建筑结构设计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合理确定地基荷载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地基上稳定安全。

三、结构材料3.1 钢材钢材作为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钢材品质标准,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抗震性能、抗腐蚀性能和耐久性等特点。

3.2 混凝土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混凝土品质标准,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同时要考虑混凝土与钢材的搭配使用,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3.3 砖材砖材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材料,应符合国家砖材品质标准,具有合理的强度和抗震性能,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

四、结构形式4.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简单、刚性好、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高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梁柱的尺寸和间距,以确保结构稳定。

4.2 钢结构钢结构具有重量轻、刚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在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荷载大小、结构形式和钢材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钢材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

4.3 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结构的稳定和耐久。

五、设计方法5.1 弹性设计方法弹性设计方法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适用于一般建筑物和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

混凝土承重结构设计标准

混凝土承重结构设计标准

混凝土承重结构设计标准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之一。

它的承重能力取决于其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承重结构设计的标准。

一、设计基础1.1 地基承载力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

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1.2 设计荷载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荷载要按照国家标准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进行计算。

1.3 抗震要求混凝土承重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地震荷载。

设计应按照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二、结构设计2.1 结构形式混凝土承重结构的形式应根据建筑的用途、高度和地区的地震烈度等因素确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2.2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结构的要求确定。

常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

2.3 钢筋等级钢筋的等级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结构的要求确定。

常见的钢筋等级有HRB335、HRB400、HRB500等。

2.4 结构尺寸混凝土承重结构的结构尺寸应根据建筑的用途、结构形式和荷载要求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时,应考虑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2.5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结构的要求确定。

在设计时,应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施工性等因素。

2.6 钢筋配筋混凝土承重结构的钢筋配筋应根据荷载要求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时,应考虑钢筋的数量、位置和直径等因素。

2.7 剪力墙的设计剪力墙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用途、结构形式和荷载要求等因素确定。

在设计时,应考虑剪力墙的长度、宽度、厚度和位置等因素。

三、施工要求3.1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在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等要求。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

结构设计规范大全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构件设计及施工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3.钢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构件设计及施工要求等内容,是进行钢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4.桥梁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公路桥梁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公路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桥梁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5.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依据。

6.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地震荷载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依据。

7.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防火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结构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防火构件选用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防火设计的基本依据。

8.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及构件设计的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依据。

9.结构施工工艺规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施工工艺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的基本原则、材料选用及施工工艺要求等内容,是进行结构施工工艺设计的基本依据。

10.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规范-[国家标准《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规范》]:该规范主要包括了标准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要求、设计流程及使用方法等内容,是进行结构设计软件开发和使用的基本依据。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

产品设计结构基本要求及标准一. 外观部分1.差好最好逐渐过度壁厚的过度2.表面晒纹出模斜度塑膠可分為第一類硬質如(PC、ABS、PS、K膠或加纖等)、第二類一般如(PP、NY、二. 内部结构1.螺丝柱2.扣位α=25°~30°α>45°初始插入面角度(a)保持面深度(b)保持面角度b T L b 或/T u ≈5时,γ<γ=时,10≈u T 或/b L T b β≈35°,用于不需要外部分离力的可拆卸锁紧件用于需小的外部分离力的可拆卸锁紧件β≈45°,用于需很大分离力的非可拆卸锁紧件β≈80°~90°,初始保持面深度和角度梁的初始长度保持元梁梁的长度(L b)应该至少为5倍的壁厚(5T b),但首选为10倍的壁厚(10T b).若梁的长度大于10倍的壁厚,可能会发生翘曲和充模问题.因此,应对照材料的螺旋流动曲线核查设计,以确保功能件的完全充满.长度小于5倍壁厚(5T b)的梁将承受很大的剪切作用以及梁根部的弯曲.这样不仅会增大装配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而且也会使分析计算(依据梁理论)变得很不准确.较短梁的柔性较差,但在根部会产生较高的应变,较长的梁对装配来说柔性好,但保持能力较差.对于较硬的和较脆的塑料,推荐采用较大的长度与厚度的比值.3.筋位肋间间距>4T 肋高L<3T1. 利用变化肉厚及形状 1) 侧壁加强既可防止变形﹐也可改善流动性 2) 边缘加强用变化的边缘形状来加强﹐防止变形 3) 周边加强较大的平面易发生翘曲变形﹐用周边凹凸或波浪形来防止变形 三.1、 弯管最小半径;A 、弯管弯曲半径(中径)应该是弯管直径的2倍以上; 2、 内置火牛注意项目;A 、安装内置内置火牛时应该注意排插应该可以插到火牛底部; 3、 开关设计注意项目;A 、做开关时必需考虑到开关锁的问题,在零件做跌落实验时不能允许开关开起; 4、 包胶零件设计A 、 零件需要包胶时,如果采用PVC 包胶则必需做出扣位将PVC 扣在零件表面;B 、 如果采用TPR 包胶可以不需要做扣位(如能做扣位时尽可能做这与材料价格相关); 5、 LED 座设计LED 座在设计时,应该保证在装配LED 时,LED 两脚不能相碰 6、 圆角设计3.02.52.001.500.20.60.41.21.41.00.8应力集中因素R/T壁厚与圆角半径的关系F-负荷 R-圆角半径 T-厚度合理的圆角半径:1/4≤R/T≤3/5或R min ≥0.4mm不推荐不好不合理设计合理设计a)b)c)d)制品转角半径易a)b)c)b)a)制品的内外圆角a)不好 b)较好 c)好a)不好 c)好模具上的尖角及其改进结构。

产品结构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产品结构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

产品结构设计标准要求有哪些产品结构设计的标准要求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功能性要求:产品的结构设计应满足产品所具备的功能要求,包括产品的基本功能、辅助功能等。

结构设计应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

2. 可用性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优化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要求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使得产品便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结构设计应考虑用户的不同操作习惯和需求,提供易于理解和操作的界面。

3. 安全性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用户和使用环境的安全。

要求产品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保证用户的人身安全,避免设计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4. 可靠性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要求结构设计能够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具备良好的使用寿命,并能够抵抗外界的干扰和损坏。

结构设计应经过严格的可靠性分析和测试,确保产品的正常运行。

5. 维护性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维护性和可维修性。

要求设计能够方便维护和修理,减少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结构设计应考虑易损件的更换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使得维修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

6. 成本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

要求设计能够简化产品的制造过程,降低生产成本。

结构设计应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确保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平衡。

7. 美观要求:产品结构设计应考虑外观的美观性。

要求设计能够符合产品所处的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提供令人满意的外观和造型。

结构设计应考虑产品的比例、线条、颜色等因素,使得产品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产品结构设计标准要求涵盖了功能性、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维护性、成本和美观等多个方面。

在产品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求,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钢结构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钢结构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钢结构的设计标准与规范钢结构是一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灵活性等优点。

然而,为了保证钢结构的安全可靠,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设计标准与规范。

本文将介绍钢结构设计的一些常见标准与规范,以确保其设计与施工符合国际与国内的要求。

一、国际钢结构设计标准与规范1. 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AISC)标准美国结构工程师协会(AISC)发布了一系列的钢结构设计手册,其中包括《钢结构规范》(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和《钢结构设计手册》(Steel Construction Manual)。

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钢结构设计的各种要求,如材料性能、构件尺寸和连接方式等。

2. 欧洲规范欧洲国家采用的是EN标准系列,其中包括《结构用钢材》(EN 10025)、《结构用钢制造工艺规范》(EN 1090)和《结构用钢设计方法》(EN 1993)。

这些规范对欧洲地区的钢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了统一规范,确保了结构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 国际建筑规范国际建筑规范主要由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其中包括《金属结构设计规范》(ISO 14122)和《工业与工程标准》(ISO/IEC 17025)。

这些规范参考了各国的经验和实践,为全球范围内的钢结构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国内钢结构设计标准与规范1. 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规定了我国钢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该规范根据国际标准进行了综合考虑和调整,在国内的钢结构设计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2. 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了钢结构设计所需的荷载计算方法和设计要求。

该规范是我国建筑设计的基础标准之一,确保了钢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安全性。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第1章总则 (6)1.1 设计基本规定 (6)1.1.1 建筑结构设计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安全、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

(6)1.1.2 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作用和影响,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

(6)1.1.3 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利用,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功能和经济效益。

(6)1.1.4 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充分考虑绿色、环保、节能要求,提高建筑物的环境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1.1.5 设计应注重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6)1.2 设计依据与标准 (6)1.2.1 设计依据 (6)1.2.2 设计标准 (7)1.2.3 设计规范 (7)1.2.4 设计指南和手册 (7)1.2.5 其它 (7)第2章结构体系与布置 (7)2.1 结构体系选择 (7)2.1.1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规模、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及施工技术等因素综合考虑,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基本要求。

(7)2.1.2 常见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7)2.1.3 结构体系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7)2.2 结构布置原则 (7)2.2.1 结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7)2.2.2 结构布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2.3 结构构件设置 (8)2.3.1 结构构件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8)2.3.2 结构构件设置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8)第3章荷载与作用 (8)3.1 永久荷载 (8)3.1.1 概述 (8)3.1.2 结构自重 (9)3.1.3 建筑构件及固定设备重量 (9)3.1.4 预应力 (9)3.1.5 地基土的侧压力 (9)3.2 可变荷载 (9)3.2.1 概述 (9)3.2.2 楼面活荷载 (9)3.2.3 屋面活荷载 (9)3.2.4 风荷载 (9)3.2.5 雪荷载 (9)3.2.6 温度作用 (9)3.3 偶然荷载 (9)3.3.1 概述 (9)3.3.2 地震作用 (10)3.3.3 爆炸作用 (10)3.3.4 撞击作用 (10)3.4 荷载组合 (10)3.4.1 荷载组合原则 (10)3.4.2 荷载组合分类 (10)3.4.3 荷载组合计算 (10)第4章地基与基础 (10)4.1 地基处理 (10)4.1.1 地基调查与评价 (10)4.1.2 地基处理方法 (10)4.1.3 地基处理施工 (10)4.2 基础设计 (10)4.2.1 基础类型选择 (11)4.2.2 基础尺寸及布置 (11)4.2.3 基础材料及构造 (11)4.3 地基基础检测与验收 (11)4.3.1 检测内容与方法 (11)4.3.2 验收标准及程序 (11)4.3.3 验收文件及资料 (11)第5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1)5.1 材料功能 (11)5.1.1 钢筋 (11)5.1.1.1 钢筋的强度和变形功能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结构设计1 基本规定1.1 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GBJ68__841.0.5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5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1. 0. 5注:①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②当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1.2 结构荷载和组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2.2.1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取各自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

2.2.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进行设计,并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γ0S≤R (2.2.2)式中γ0__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和0.9;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S__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__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2.2.5对于正常使用权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用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2.2.6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一、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0。

二、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1.4;对楼面结构,当活荷载标准值不小于4kN/m时,取1.3。

注:验算倾覆和滑移时,对抗倾覆和滑移有利的永久荷载,其分项系数可取 0.9;对某些特殊情况,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2.2.7在一般情况下,当有风荷载参与组合时,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6;当没有风荷载参与组合时,荷载组合值系数取1.0。

对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变荷载参与组合且其中包括风荷载时,荷载组合系数取0.85;在其他情况下荷载组合系数均取1.0。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标准结构设计1 基本规定1.1 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设计统⼀标准》 GBJ68__841.0.5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的后果(危及⼈的⽣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采⽤不同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0.5的要求。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1. 0. 5注:①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根据具体情况另⾏确定;②当按抗震要求设计时,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1.2 结构荷载和组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2.2.1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极限状态和正常使⽤极限状态分别进⾏荷载效应组合,并取各⾃的最不利组合进⾏设计。

2.2.2对于承载能⼒极限状态,应采⽤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进⾏设计,并采⽤下列设计表达式:γ0S≤R (2.2.2)式中γ0__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级、⼆级和三级的结构构件,可分别取1.1、1.0和0.9;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S__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__结构构件抗⼒的设计值,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2.2.5对于正常使⽤权限状态,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分别采⽤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设计。

2.2.6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0。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般情况下取1.4;对楼⾯结构,当活荷载标准值不⼩于4kN/m时,取1.3。

注:验算倾覆和滑移时,对抗倾覆和滑移有利的永久荷载,其分项系数可取 0.9;对某些特殊情况,应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2.2.7在⼀般情况下,当有风荷载参与组合时,荷载组合值系数取0.6;当没有风荷载参与组合时,荷载组合值系数取1.0。

对于⼀般排架、框架结构,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变荷载参与组合且其中包括风荷载时,荷载组合系数取0.85;在其他情况下荷载组合系数均取1.0。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参数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参数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参数标准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具有优秀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施工性能等优点。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基本参数标准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参数标准。

二、基本参数标准2.1 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计算公式为f_c = f_cj + k_c,其中f_cj是标准养护条件下28d龄期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k_c是强度修正系数。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等级,其中C15表示抗压强度为15MPa,C80表示抗压强度为80MPa。

2.2 抗震设防烈度地震是混凝土结构安全性的重要考虑因素,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烈度分为7度,分别为1度、2度、3度、4度、5度、6度、7度,其中7度为最高烈度。

建筑物所处地区的地震烈度等级是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2.3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施工工艺要求。

一般来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考虑以下因素:混凝土强度等级、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施工工艺、养护条件等。

2.4 钢筋配筋率钢筋配筋率是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截面积之比。

钢筋的配筋率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配筋率应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钢筋的通径、弯曲性能、长度等要求。

2.5 混凝土配筋布置混凝土配筋布置是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布置方式和位置。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它规定了建筑物各部分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要求,确保建筑物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或倒塌。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以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一、工程规范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荷载计算方法、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包括混凝土构件的尺寸、配筋、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震要求等内容。

2. 钢结构设计规范:该规范针对钢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荷载计算、材料选择、连接形式、设计原则等。

同时也包含了钢结构的抗震要求,确保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备足够的韧性和稳定性。

3. 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原则,包括地质勘察、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基础结构选择等方面的要求。

确保建筑物的基础能够承受建筑物本身和荷载的作用,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物验收规范1.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该规范用于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程序和标准,包括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使用功能、材料质量、施工工艺等的验收要求。

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2. 技术检测规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以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合规性。

该规程规定了建筑物的结构检测方法、检测标准、评定指标等。

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定期进行结构安全检测,以保证其安全和可靠性。

三、建筑结构设计标准1. 荷载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建筑物所要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自重、活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用途和地理位置,确定合适的荷载标准,以确保建筑物在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保障其安全稳定的基础。

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范围、设计地震参数、抗震构造形式、抗震设防烈度等,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有足够的韧性和抗震能力。

3. 结构分析与设计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物结构分析和设计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包括构件尺寸的计算、结构的稳定性分析、材料的选用等。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所需基本条件一、熟悉建筑结构设计所需规范、规程和标准1.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掌握和了解的规范规程和标准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10)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50083-)二、熟读建筑条件图,了解各专业条件结构设计需参考的图形与专业条件:1.总平面图。

了解该项目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可以从勘察报告中确定该项目的地质条件,正确进行基础设计和计算。

2.每一层的建筑平面图。

了解建筑平面尺寸,确定结构建模所需网格尺寸和轴线编号,结合建筑剖面确定结构标准层数。

3.建筑立面图。

了解建筑物得里面复杂性和悬挑构件的尺寸与层高,在三维分析时,以确定建筑物的复杂性参数。

4.建筑剖面图。

了解建筑物的层高,结合建筑平面确定结构建模时的标准层数。

5.建筑总说明。

了解建筑材料,确定结构建模时所需的楼面荷载和梁上荷载。

6.建筑节点详图。

了解建筑做法,确定结构类型和计算条件。

7.了解给排水专业设计条件。

确定楼面、墙面、基础所需预留、预埋条件及相应的补强措施。

8.了解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条件。

确定楼面、墙面、基础等部位设计时所需预留、预埋条件和悬挂荷载以及相应的补强措施。

9.了解电气专业设计条件。

确定电气专业的预留、预埋条件及楼板、墙板厚度是否满足预留、预埋后的构造要求。

三、结构设计应具备的条件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a.自然条件。

包括风荷载、雪荷载、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其中着重对场地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膨胀土、滑坡、溶洞、冻土、抗震的不利地段等)分别予以说明。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以下是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 相关的参考内容:
1. 混凝土材料及强度等级(第3章)
该章节详细规定混凝土材料的类型、性质、品种和等级,以及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等。

2. 确定荷载(第4章)
该章节指出了影响混凝土结构荷载的各种因素,以及设计荷载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3. 构件设计(第5章)
该章节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设计原则、设计计算方法、设计基本曲线和偏差等规定。

4. 抗震设计(第6章)
该章节针对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抗震设计原则、荷载组合、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计计算等要求。

5. 普通结构和特殊结构设计(第7章和第8章)
该章节分别对普通结构和特殊结构进行了设计要求和规范,其中特殊结构包括受力型烟囱、水塔、高炉、冷却塔、电视塔、
高架桥等。

6. 构件连接和局部构造设计(第9章)
该章节涉及到混凝土构件连接方式、板式结构、墙式结构、楼板和悬浮结构等局部构造设计的要求和规范。

7. 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验收(第10章)
该章节概述了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相关规定和工作程序,还包括验收标准、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等方面。

8. 混凝土结构构造图和计算书(第11章和第12章)
该章节阐述编制混凝土结构构造图和计算书的要求和规范,包括图样、图集、计算书的规定和标准等。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2 符号
新规范基本上沿用 02 规范的符号,增加了以下符号: (1)δgt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 土结构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标准中 Agt 。用于控制受力钢筋的延性(极 限应变εsu )。
(2)Φ:钢筋直径符号(不表示钢筋牌号)。
(3)HRB500: 强度级别为 500N/mm2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4)HRB400E: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 (5)HRBF500: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6)RRB400: 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7) ηns 、 ηs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其效应的增大系数(偏心距、 弯矩等),对构件 ( p -δ������ ) 由“ηns ”表示;对结构 ( P -∆) 由“ηs ”表示。
3.3.4 (新增)偶然作用下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计算规定。 作用效应设计值S按偶然组合计算 结材构料重强要度性取系标数准值γ0取不小于1.0的数值 3.3.5(新增)既有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计算规定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 混凝土结构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应包括下 列内容: a. 对需要控制变形的构件,应进行变形验算; b. 对使用上限制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混凝土拉 应力验算; c.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验 算; d. 对有舒适度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 率验算(新增内容)。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筒体结构(办公楼)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框架结构(办公楼)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框架- 剪力墙结构(多层厂 房)、排架结构(单层厂房) 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板柱结构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框架结构(教学楼)、框架-剪力墙结 构(商住楼)、剪力墙结构(商住楼)。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一、引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是中国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该规范自2001年起实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法规。

二、目标该规范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为此,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计算方法、构造要求、材料选用、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保障混凝土结构在承受各种荷载和环境影响下的性能表现。

三、内容1、设计原则:规范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极限状态设计法、荷载组合、材料强度和变异性等。

2、计算方法:规范规定了混凝土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和裂缝计算等。

3、构造要求:规范对混凝土结构的细部构造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钢筋的布置、锚固、搭接和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等。

4、材料选用:规范规定了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性能要求,包括强度等级、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

5、施工质量控制:规范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控制和验收标准等。

四、实践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遵循该规范,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工程风险,提高工程质量。

五、总结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20240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指导,对于保障土木工程领域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遵循该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结构设计技术标准

板厚及配筋要求
1.楼板荷载应满足装饰要求。 2. 楼板厚度一般取跨度的1/30~1/35,合理的计算配筋率一般在0.20%~0.6%之间。 3.楼板负筋不应大面积拉通,但小板块如卫生间、暗埋管线较多处、建筑平面薄弱处、温度 应力较大处则属例外。 4. 楼板配筋应满足地方标准的有关要求。 5.同样跨度,同样支承条件,同样荷载的板板厚及配筋各单元必须完全一致。 6.异形板设计应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跨度较大的异形板应验算弹塑性下挠度和裂缝。 7.设备专业与结构专业应密切配合,楼板中穿线管不应出现大量集中及相互交叉超过2层的 情况,否则应予以处理,防止砼开裂。 8. 窗台板转角处应设置放射筋。窗台侧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9. 所有屋面板采用细石砼;板厚≥120mm,裂缝宽度 [W] ≤0.2mm;钢筋C8@150双层双向拉通, 大板块配筋不足者,额外配筋补足。
各业态荷载取值要求
除严格执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外: 1. 商业步行街中独立商铺楼面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 2. 会所中健身房、舞厅使用荷载取4.0KN/平方米,其余取2.0KN/平方米。 3. 独立地下车库顶板荷载应根据景观布置图或文字说明分块计算,并满足《种植屋面工程 技术规程》取值标准。顶板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小型广场取4.0KN/平方米;机 动车道一般兼做消防车道,可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相关条文取用。 4. 公共建筑的种植屋面填土厚度为500mm,活载取值:绿地取1.5KN/平方米,观光处取3.0 KN/平方米;住宅的入户花园及露台有填土要求时,填土厚度为200mm,活载取2.0KN/平方 米。
结构 专业
>>
结构形式与材料限额标准
结构设计总则
材料选用范围
各类建筑的具体要求 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原

混凝土板框架结构设计标准

混凝土板框架结构设计标准

混凝土板框架结构设计标准一、引言混凝土板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标准,以指导混凝土板框架结构的设计。

二、设计基础1.设计荷载: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规定进行设计。

2.设计地震烈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进行设计。

3.设计基础: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进行设计。

三、混凝土材料1.材料标准: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使用。

2.混凝土等级:根据设计荷载和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等级。

3.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4.粉煤灰: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粉煤灰。

5.骨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骨料。

6.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砂。

四、混凝土结构设计1.截面设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进行设计。

2.配筋设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进行设计。

3.梁柱设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进行设计。

4.板设计: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进行设计。

5.连接设计: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进行设计。

五、施工要求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充分的制模和预处理,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

2.钢筋安装: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接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模板拆除:混凝土初凝后,模板应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拆除。

4.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六、验收标准1.混凝土强度:按照《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081-2002进行验收。

2.钢筋拉力:按照《钢筋拉力试验方法》GB/T 228-2010进行验收。

3.板平整度: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进行验收。

结构细部设计标准

结构细部设计标准

周围0.5~0.6,高度0.4~0.5(保证硅胶厚度0.10~0.15) 与PCB(fpc)表面的间隙:0.6~0.7,硅胶大面厚度0.30 高度至少0.30~0.4,直径2.0,若Dome为ф4,直径为1.8 0.4~0.30,宽度0.4~0.5 0.15(0.10)/最窄处>0.8 0.5(压缩后0.3)/0.5(压缩后0.25) 厚度0.8mm,背胶0.15mm,内屏镜片应低于机壳0.05-0.1mm R0.30-R0.1(正面棱线除外,具体大小视ID及倒圆后的效果调整) 最小尺寸:头部4.7Xh1.2,其余直径6.5以上 0.8-1.0 1.7(底部无法做支撑的悬空壁),1.2(按键之间的分界悬臂) 150-160度,预压3度 公卡扣处侧壁胶位>0.9; 高度方向保留0.05,卡合量0.4~0.5,并保证0.2以上的加胶空间; 0.8~1.5; 高出壳体表面0.5(注意缓冲垫不能落入LENS区域)
浪尖结构设计部
手机结构细节设计标准(2006.12 试行版)
说明:1.下列项目中的区间数值,未特别说明,优先选用大端数,小端数为极限值;
2.下列项目中的指定值,为正常状况的设计值;设计时若不能套用,必须向组长反馈,以便讨论调整;
序 号
项目
1 主要构件的刚性,强度,胶厚
参考值
四大件侧面胶厚保证1.3~1.5,顶面1.0~1.3,贴有装饰片时:0.6~0.8 侧面装饰圈+壳体(侧面胶厚):装饰件不小于1.0;本体不小于0.8; 电池门:平均胶厚1.0~1.2,电池配合尖点位不小于0.6; 镜片:外表面大镜片0.8,小屏、非外表镜片:0.65~0.8;摄像头:0.5; 大面注塑装饰片:0.8~1.0;小件:0.6~1.0(最窄处宽度1.5); 局部薄胶位:外部:0.7;内部:0.4; IML件:胶厚1.1~1.3,局部胶位不小于0.8;凹坑深度不大于0.3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

【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
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
1截面
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
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
宜大于 2.5%;
B. 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
25mm和1.0d。

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
2层中距增大1倍。

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
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
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
hb/4、8d、150的较小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注
11 旋钮设计 12 旋钮透光圈结构标准
1.旋钮外观造型分钻石纹、直齿纹、光钮、光钮套硅胶圈;2,旋钮直径不应小于 17.00mm,若小于17.00mm需慎重考虑;3.旋钮高度高出面板不小于10.00mm同时不大于 旋钮直径的0.6倍;4.钻石纹颗粒截面必须为正方形,钻石纹颗粒列数必须为4的倍 数;旋钮钻石纹上下两端柱面分别前模和后面成型注意拔模方向,最上下两圈齿的根部 距离行位边缘不小于0.50mm;5.直齿纹截面高度0.5mm齿距1.00mm;6.电镀圈高度不大 于2.00mm,径向环厚度不大于2.00mm,电镀圈与装饰片配合间隙0.08mm;7.中间不透 光的旋钮由三件组成用PA2.0x4自攻螺丝PA2.0x4固定;8.中间透光的旋钮由四件组成 用PA2.0x4自攻螺丝固定;9.硅胶圈由剪切成型;10.两个定位骨倒斜角作为编码器装 配导向;11.旋钮与面壳周边配合间隙单边0.75MM;12.旋钮底端与面壳或透光圈要保 留 1.1首.0选m左m旋右钮共下用按,行不程共用的情况需做到左右防呆,同时旋钮透光圈和面壳对应处刻凸 字L,R标记;2.防窜光,确保面壳挡光骨位全包住透光圈且与PCB板平齐;3.后模装入 的旋钮透光圈用PCB板压定位高度;4.前模装入的旋钮透光圈用扣位定位,扣位变形长 度不小于4mm,防止装入时扣位变形量不足扣位断裂,扣位有效配合长度要保证 0.4mm,扣位配合面要保证0.1mm配合间隙,扣位根部可加倒圆角加强强度,插入端增 加导向骨;5.透光圈与面壳的非配合区域间隙单边0.15MM
1.分体机屏压片采用1.00mm电解板,中间增加防PCB变形凸台;2.一体机屏压片采用 0.80mm电解板,通过冲凸包增加强度;3.屏压片和按键板可不分先后顺序独立装配和 拆卸;4.屏压片展开面积要尽可能小;5.屏压片要对角定位;6.避位液晶屏排线和电 源线,触摸屏排线,避位处增加180度折弯,避免冲压毛刺刮伤排线;7.凸台尺寸标准
1.面壳卡口尺寸12.00x2.00mm。2.卡口前模倒R角(R角0.30mm)
19 TF卡PCB板结构标准 20 面壳USB座开口尺寸标准 21 液晶屏窗口开口标准尺寸
1.TF杜绝与任何部件接触,以免损坏卡座;2.PCB板的外形宽度尺寸不小于22.50mm, PCB板厚度t=1.20mm。3.PCB板的固定方式采用面壳U型槽结构固定,槽内加锅仔股定位 PCB上下左右,锅仔骨距离1.30MM,除锅仔骨外其它面做拔模处理;4.高度方向定位: 首先考虑按键PCB板压住定位,其次才考虑显示板支架和面壳前支架压住定位;5.面壳 两个U型槽距离不小于18.50mm,以便避位TF卡焊盘。6.面壳U型槽宽1.40mm,U型槽内 边顶端倒C角 7.与按键PCB板的连接方式:首先考虑焊盘对接,其次考虑排线对接;焊 盘对接的要考虑预留装配间隙,以免打上螺丝固定按键PCB后使焊盘焊锡受力而断裂及 脱落缺陷;排线对接的要考虑排线插取的方便,预留排线加强板的空间要足够;8.板 的前部与面壳U型骨夹配的部位做倒斜角,便宜装配导向;9.卡口后模远离SD卡PCB板 的一面增加骨位避免卡错插。 1.面壳USB口与USB插座单边平均留0.15MM;2.小USB座平面需与面壳USB座开口平面平 齐;3.PCB板的外形尺寸一定要能满足够的定位焊盘,以便SMT自动上锡;B座本身 不能与面壳有任何的配合与接触,以免损坏;
结构设计和ID设计要相符合
1.功能决定机箱的类型;2.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与原车相同尺寸的机箱;3. 结构设计遇到中控台内部空间无法完全排除疑问的情况,需上车实测空间或逐级更换 机箱,顺序为2DIN、1.5DIN、1DIN
1.主机的位置以面板为参照原则上不超出原车的相对位置;2.主机再无任何限制时必 须尽可能向前移动,降低主机尾部接线插头与原车中控干涉可能性。
1.锁按键板、压屏片等主机内部螺丝用PA2.0X6MM,螺丝柱外径4mm内孔径1.7mm;2.锁
面板支架用PA2.6X8MM,螺丝柱外径5mm内孔径2.2mm,PA3.0X8MM螺丝柱外径6mm内孔径
13
面壳螺丝柱结构标准及尺寸标 2.6mm;3.杜绝孤立的螺丝柱;4.螺丝柱周围的连骨要低于螺丝柱端面0.5mm以上;5.
序号
部位
1 ID设计资料
2 结构设计与ID设计
3 主机机箱的选择
4 主机机箱位置
5 装车支架设计 6 是否拆分装车面框
7 液晶屏角度
8 面板设计 9 面板与面板支架连接 10 编码器选择
结构设计标准
标准说明
1.ID设计资料须符合ID设计规范;2.ID须提供正侧面效果图各一张;3.需提供原车中 控台图片;

螺丝柱周围的连骨厚度不缩水的情况下,拔模小端不小于1mm,大端不大于0.6t(T=薄
壳厚度);6.考虑柱子底部增加火山口,避免表面缩水。7.自攻螺丝优先选择
PA2.0X6MM、PA2.6X8MM、PA3X8MM
14 碟口灯片设计
1.碟口灯片首选放于面壳碟口两端利于简化PCB设计降低PCB成本,次选面壳碟口中心 上端或下端;2.碟口灯片横向放置上下分模,后模方向必须开口。3.碟口灯片透光处 与面壳配合单边0.05mm,其它配合单边0.10mm;4.碟口灯片首选左右公用,左右不能 共用必须做到防呆;
23
液晶屏与周边配合间隙标准 1.面壳要开让位触摸屏排线、液晶屏排线、液晶屏灯线的缺口(需考虑多种触摸屏兼
(液晶屏与分模面平行)
容问题);2.与面壳周边配合间隙最少0.20MM;
液晶屏与周边配合间隙标准 1.面壳要开让位触摸屏排线、液晶屏排线、液晶屏灯线的缺口(需考虑多种触摸屏兼
24 (液晶屏与分模面有夹角,即 容问题);2.与面壳周边配合间隙最少0.20MM,液晶屏底端或顶端无法定位时必须利
1,编码器分轴式和中空式;2,中空式编码器根据结构空间选型;3,轴式编码器根据 结构空间选型首选L=24.5mm、L=21.5mm、L=19.5mm三者不分顺序;L小于19.5mm慎重考 虑;4.轴式编码器与旋钮配合首选D型顶端,次选D型柱台阶面;5.总长度L=24.5mm、 L=22.5mm、L=19.5mm三种轴式编码器与旋钮轴向配合长度分别为10mm、7mm、5mm,6. 轴式编码器首选贴片式次选插件式;7.中空式编码器增加一个公用件用于用于连接编 码器和按键同时实现按键导向
斜的))
用压平片定位液晶屏底端或顶端;
25 光碟口结构标准 26 屏压片结构标准
1.若是弧形,两头小中间大,则两头小拔模后尺寸不能小于4.0MM,标准尺寸拔模后 126*5(长*高);2.高度尺寸保证光碟出到面壳光碟口时,光碟处于面壳光碟口的中 间;3.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光碟口变形因素,有存在装车后受力使碟口变形导致出碟受 阻的隐患;4.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光碟口变形因素,使装配后与液晶屏平面间隙局部过 大的隐患;5.保证碟口与机芯间间隙不超过2MM,必要时增加碟口导向配件;6.碟口配 件必须成喇叭口拔模,拔模后大开口靠近机芯,小开口靠近面壳;7.碟口上下侧壁连 接骨均匀放置5条
尺寸ø8.00mm高度1.50mm;8.与面壳固定的四个螺丝孔应尽量分布在四个角落上,不
能太靠中间,以免压触摸屏四个角落时易松动;9.屏压片与液晶片之间要保留0.5mm或 1.50 遥控窗结构及尺寸标准
1.定位:电镀件用面板后模围骨定位,注意拔模方向必须一致,配合面长度不小于 4mm,配合面单边间隙0.06mm;2.电镀片厚度:拔模后小头一定要有1.2MM的厚度以 上;3.电镀件高度:按键间距过小时电镀件高度必须下陷1.50mm、按键间距足够大时 根据效果图设计;4.固定方式:背面装入的采用PCB压固定,正面装入的采用卡扣固 定;5.电镀件与PCB接触必须为点接触,避免电路无法走通;6.打上L,R标记;7.电镀 件必须连成一体,利于装配和减少物料种类 1.分为有遥控片和无遥控片两种;2.无遥控片设计:注意IR接收头必须尽可能抬高到 距离面板前模面2.00mm,若面壳壁厚超过2.00mm,面壳IR处后模掏火山口;IR垫高后 导致IR焊脚长度不足,必须增加转接板或者变更IR位置;IR接收头必须对正面板上的 IR孔;3.有遥控片设计:保证外观上与面壳配合间隙尽量小(可通过降低配合高度减 小拔模断差,配合高度不大于1.5MM左右);4.装配防呆设计;5.后模装入的用PCB板 压固定法,前模装入的采用扣位固定,杜绝烫胶;6.尽量设计挡光围骨,围骨高度45MM即可;7.注意五金等让位遥控头焊盘焊脚;
15 面壳TF卡槽深度
1.保证无指甲的人自然能按进和按出TF卡;2.深度最好不超过2.0MM;3.TF卡插到位后 高出槽最低面1.0MM;
1.如果只能一边放TF卡,一定放在左边(同屏电源线一边),2.两边放卡的,左边GPS
16 TF卡位置问题
(同屏电源线一边),右边DVD卡(同触摸屏排线一边);3.左右TF卡装配防呆,以免
左 1.右优装先反考虑用硬胶套软胶的方式;2.其次考虑软胶盖;3.若用胶条或胶柱连接,则必
17
TF卡盖扣等结构及尺寸标准
须用扣位,保证能扣紧;4.方便勾开(有手指位等);5.打开不费劲(即有效配合部 位不能过大);6.保证拉条行程有11MM以上;7.软胶开口避位TF卡,保证盖卡后无干

18 面壳TF卡口尺寸标准
1.四点三寸液晶屏开口、五寸液晶屏开口、六点二寸液晶屏开口、六点七五寸液晶屏 开口、六点九五寸液晶屏开口、七寸液晶屏开口、八寸液晶屏开口、九寸液晶屏开 口;2.保证不漏黑边和白边等;3.面壳开口必须严格按照各规格液晶屏的开口尺寸设 计
22 防自动触摸结构标准
1.适当骨位保证液晶屏窗口不变形;2.防自动触摸骨位要放置均衡尤其角落一定要有 骨位,每边要保证均匀间隔放置4到5条,标准高度0.5MM;3.台阶边与屏开口边标准距 离上下左右分别为2MM、3mm、3mm、3mm。
1.首选机箱开孔利用原车支架,次选自开支架;2.起亚及现代车型首选自开支架,在 无法拿到原车支架的情况下选择机箱开孔利用原车支架;3.自开支架至少要有2个螺丝 孔+2个定位点;4.自开支架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已有机箱,便于减少物料种类。 1.影响装车主机固定时需考虑优选拆分装车面框,拆分后的装车面板与主机必须有定 位,避免装车后卡键或缝隙不均或出碟不畅;次选不拆分面框在面壳上开螺丝孔用软 胶塞住。 1.避免液晶屏反光以及车内环境在触摸屏上投影影响视觉,以及主机安装在中控台上 高低位置影响视觉,液晶屏与地面形成的夹角必须合理;2.主机以方向盘高度为参照 偏上时,要特别注意液晶屏与地面夹角不能大于12°;3.主机以方向盘高度为参照偏 下时,要特别注意液晶屏与地面夹角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大一些,便于改善驾 驶者的视角;4.加装机型面板可能高于中控台且液晶屏离面板前模比较深时,需特别 注意面板是否遮挡液晶屏四边及四个角落、手能否无干涉的情况下触摸到液晶屏下端 的触摸区域、面板的左右上角是否遮挡驾驶者的视线。 1.面板材质:选ABS或ABS+PC,薄壳壁厚最大不超过3mm,最小不小于2mm;2.面板四周 拔模方向:根据主机装配方式不同拔模方向不同,弹片式固定的主机面板四周侧面需 设计0.2mm的台阶断差,高度方向80%的胶料留后模,避免装车后缝隙过大;3.主机非 装车部分尽可能减少行位或斜顶,便于降低模具成本;3.面板外表面尽最大可能减少 分模线,避免影响外观;4.面板骨位拔模小端厚度1.00mm,但拔模大端不大于0.6T(T 为薄壳厚度),面板骨位高度在不影响功能、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高度,降低模 具加工工时;5.面壳前模与按键配合处用曲面同时生成特征及脱模斜度,避免拔模造 成 1.配首合选间用隙PA不2.均6X。8MM或PA3x8mm自攻螺丝与面板开模方向的螺丝柱连接,次选用M2.6机 制螺丝与面板周围航位孔连接,尽可能减少面板的航位降低模具成本;2.高度方向必 须定位,防止定位不均衡,按某个局部会下限;3.上下左右方向定位,首选面板骨位 开槽定位,次选面板增加定位柱定位;4.面板支架与拔模后的面壳侧壁周边装配间隙 单边0.20MM;5.面板支架采用1.00mm电解板,面板支架必要时需做加强筋(加强筋深 度0.3-0.5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