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平行线 (3)

合集下载

521平行线——李红艳

521平行线——李红艳
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a∥b”,这里“∥”是平行符号。
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或平行
学生思考并且引入新课。
记作a∥b
利用演示模型引入新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平行的概念。
理解平行线定义的本质属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第二是设有交点的两条直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5.2.1平行线授课时数:
主备人:李红艳
日期:2014年月日
设计
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节主要知识是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知识

技能
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1)学生直观判定过B点、C点的a的平行线b、c是互相平行。
(2)从直线b、c产生的过程说明直线b∥直线c。
(3)师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结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结合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符号语言表达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b∥a,c∥a,
那么b∥c。
如果多于两条直线,比如三条直线a、b、c与直线L都平行,那么这三条直线互相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
个性修订
三、画图、观察、归纳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论
1、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
本问题是学生直觉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B转动时,有并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21平行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521平行线
a
b
新课导入
知识点1 平行线
思考
分别将木条 a,b 与木条 c 钉在一起,并把它 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 直线, 顺时针转动 a .
(1)直线 a 与直线 b 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 变化?
(2)在这个过程中, 有没有直线 a 与 b 不 相交的位置?
图 5.2-1
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 a与直线 b 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 a 与 b互相平行.换 言之, 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 行线.直线 a 与结
平行线的定 定义
平 义和画法 画法 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线 平行公理 平行公理 及其推导
P
c b
推论
a
如果 b∥a ,c∥a ,那么 b∥c.
C
B
a 图 5.2-3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与这条直线平行.
C B
a
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 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 b∥a, c∥a,那么 b∥c.
即学即练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 (1)点 P 是直线 AB 外一点,直线 CD 经过 点 P,且与直线 AB 平行.
2.判断:
两条直线重合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 )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平
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 √ )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
线.
点可能在已知直线上
(×)
3.如图,若AB∥CD,经过点 E 可画EF∥AB, 则 EF 与 CD 的位置关系是 ___E_F__∥__C_D___ ,理由是 _如__果__两__条__直__线__都__与__第__三__条__直__线__平__行__,__那__么__这__两__条___ _直__线__也__互__相__平__行___________.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平行线》习题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平行线》习题3

1.平面内两条________的直线叫平行线,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可记为______,读作_________.
2.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若a∥b,b∥c,则_______.
4.在同一平面内,不互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有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
5.在同一平面内L1与L2没有公共点,则L1______L2.
6.在同一平面内L1和L2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______.
7.(原创题)如图所示,在书写艺术字时,常常运用画“平行线段”这种基本作图方法,此图是在书写字“M”:(1)请从正面,上面,右侧三个不同方向上各找出一组平行线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2)EF与A′B′有何位置关系?CC′与DH有何位置关系?
答案:
1.不相交,a∥b,a平行于b
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都平行,a∥c
4.2,相交,平行
5.∥
6.相交
7.(1)正面:AB∥EF,AE∥MF等等;上面:A′B′∥AB,C′D′∥CD等等;右侧: DD′∥HR,DH∥D′R (2)EF∥A′B′,CC′⊥DH
思路点:(1)在同一平面的两线段平行,假设延长看有无交点;(2)不在同一平面的线段位置关系判断,可通过两个平面的交线来判定.。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521 平行线教案q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521 平行线教案q

5.2.1 平行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学会用三角尺、量角器画平行线.3.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公理及推论【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公理的推论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学生:三角尺、铅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4)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观察下面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以上的图片都有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二)探索新知1.出示课件6-10,探究平行线的定义及表示教师问: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a,直线a 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师生一起解答: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教师问:平行线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学生答:摩托车在平行高速上奔驰、平行铁轨的两边、跑道中的直道等,如下图: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平行线的概念在木条转动过程中,存在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情形,这时我们说直线a与b互相平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师问:平行线的定义包含哪些意思呢?学生1答:“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学生2答:“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学生3答: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教师强调:平行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一平面内”是前提条件;(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3)平行线指的是“两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总结归纳:(出示课件12)平行线的表示法: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读作:“AB 平行于CD”读作:“a平行于b ”教师问: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学生1答:平行和相交.学生2答:相交和平行.学生3答:平行和垂直.教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13)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与相交两种.考点1:平行线的识别出示课件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相互平行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一定相交C.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一定平行D.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射线互相平行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如下:解: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选项A没有说明在同一平面内,所以A错误;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位置关系,所以选项B正确,根据平行线的概念进行判断.线段不相交,延长后不一定不相交,所以选项C错误;射线不平行也可以不相交,选项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B.总结点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两条线段平行、两条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因此,两条线段不相交不意味着它们所在的直线不相交,也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出示课件15,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2.出示课件16-17,探究平行线的画法教师问:如何画出平行线呢?师生一起解答:(出示课件16)“推平行线法”:一、放:把三角板或直尺放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与直线相交.二、靠:把另一只三角板或直尺紧靠前一支三角板或直尺的边放上.三、推:推动后一只三角板或直尺到不与直线重合的位置.四、画:沿着后一只尺子边缘画一条直线即可.教师问:已知直线AB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平行,如何做呢?师生一起解答:(出示课件17)一、放:把三角板或直尺放在直线所在的平面上,与直线相交.二、靠:把另一只三角板或直尺紧靠前一支三角板或直尺的边放上.三、推:推动后一只三角板或直尺到点在直尺或三角板边缘的位置.四、画:沿着后一只尺子边缘画一条直线即可.考点2:按要求作出平行线如图,在△ ABC中,P是AC边上一点.过点P画AB的平行线.(出示课件18)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如图所示:PD就是所要画的直线.出示课件19,学生自主练习后口答,教师订正.3.出示课件20-21,探究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教师问: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学生答:无数条.教师问: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有几条?学生答:无数条.教师问:经过点C能画出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学生答:只有一条.教师问: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与(3)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学生答:平行.教师问:你能对这些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吗?师生一起解答:(出示课件2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教师提示:(1)平行公理中强调“直线外一点”,若点在直线上,不可能有平行线;(2)“有且只有”强调这样的直线是存在的,也是唯一的.总结点拨:(出示课件22)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几何语言:∵a//c , c//b,∴ a//b(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考点3: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4)若a∥b,b∥c,则a∥c.A.(1)(2)B.(2)(3)C.(1)(3)D.(2)(4)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断.(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错误;(2)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3)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错误;(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正确的有2个.故答案为D.答案:D.师生共同归纳:对于平行线公理中,必须是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过直线上一点不能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出示课件2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学了前面的知识,接下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你掌握的怎么样吧.(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5-32)练习课件第25-32页题目,约用时20分钟.(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33)(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5.2.2第1课时)的相关内容.知道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七、课后作业1、教材第12页练习.2、第18-19页第1题.八、板书设计:1.知识梳理平行线⎩⎪⎨⎪⎧概念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性质⎩⎪⎨⎪⎧平行公理平行公理的推论2.考点讲解考点1 考点2 考点3九、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平行线的定义”,在这节课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2-1 平行线》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

本章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较强。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生活实例、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PPT。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包括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3.教学用具:直尺、三角板、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如在黑板上画两辆火车在铁轨上并行行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道路、铁路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断给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解答,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

521平行线说课稿

521平行线说课稿

521平行线说课稿hgjjrturtu5.2.1《平行线》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第1小节《平行线》。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因而对于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二、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数学思考:(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情感态度:(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七年级数学521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521平行线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 平行。 平行线的对边到另一侧的距离相等。
平行线的对角线平分对角。
平行线的证明
1 2
利用定义证明
当两条直线有共同点时,可以通过证明它们与 第三条直线的交点在同一直线上来证明它们是 平行的。
利用性质证明
可以通过证明两条直线的对边到另一侧的距离 相等来证明它们是平行的。
平行线与四边形的联系
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的对边互相平行。因此 ,平行线和四边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可以利用平 行线证明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等结论。
05
复习和巩固
基础概念题

总结词:掌握基础
详细描述:基础概念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平行线相关基础概念 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表示方法等。
平行线的发展
在现代数学中,平行线仍然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数学家们通过研究平行 线的性质和应用,不断推动数学的发展,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数学工具。
平行线和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
平行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平行线在三角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利用平行线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可以用平行线将一个三角形分成 若干个直角三角形。
平行线的定理
平行线的定理有多个,包括梅涅劳斯定理、普拉图定理、托勒密定理等。这 些定理可以用来证明一些平行线的结论,也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 题。
平行线的历史和发展
平行线的历史
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时代,他在《几何原本》中给 出了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后来,数学家们对平行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发现 了许多有趣的定理和推论。
解题思路题
总结词:锻炼思维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平行线》教案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521平行线》教案3

《平行线》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二、新课引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4.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课堂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50°,则∠的度数是()A.50° B.130° C.50°或130° D.不能确定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 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3.五、小结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六、课后作业1.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 A B C
A
B
C
D
D
E
E
F
图1
图2
课外探究 建筑工人要测验墙壁是否竖直,如图3所示,
可先在一条狭长的木板上面画一直线a,使其平 行于木板的一边,再在线的上端O处钉一只钉子, 挂下一条铅垂线OP,然后把板的这一边紧贴墙 壁,这时如果OP能跟a线重合,则墙壁便是竖直 的,为什么?
数学来源于生活
荷兰国旗
俄罗斯国旗
阿根廷国旗
比利时国旗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双杠
短池游泳
讨论与探究
1、平行线要求在同一平面内,那么在同一 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
动手画图
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平 行线,看看你能作出几条?
再过直线AB外一点C作直线AB的平 行线,看看你能作出几条?
O
a
P
图3
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图1所示,因为AB // DE,BC // DE(已知).所以
A,B,C三点在__同__一__直__线__上_(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 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如图2所示,因为AB // CD,CD // EF(已知),所以
____A_B___ // ____E__F___(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如图:三条直线AB、CD、EF.如果AB//EF , CD//EF,那么直线AB与CD可能相交吗?
A
假设AB与CD相交, C
设AB与CD相交于P
E
B
P D F
因为AB//EF,CD//EF于是过点P就有两条直 线AB、CD都与EF平行. 根据平行公理,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AB 与CD不能相交,只能平行.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与平行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a // d,b // c,所以c // d; B、因为a // c,b // d,所以c // d; C、因为a // b,a // c,所以b // c; D、因为a // b,c // d,所以a //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