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历史17课检测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

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C )A.三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C.十六国时期 D.东汉时期2. 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C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3.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C )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4.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C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5.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6.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 A )A.前秦B.后秦C.西秦D.成汉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8.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 D )A.山西B.陕西C.辽宁D.江南9.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10.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1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C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后练习-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课后练习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C )A.曹魏B.东晋 C.西晋 D.前秦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B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C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C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

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材料二魏晋以来(东汉末年以来),原居中原的客家先民不堪战乱离苦和灾荒,纷纷从黄河流域向南逃往长江流域,最后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

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艺、文化技艺,并与原居的闽越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客家人。

——《闽西历史》(1)材料一反映的是当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的什么变化?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或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现象?下列简图比较准确反映这个历史现象的选项是( )A B C D(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北方人口南迁(材料二)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材料一)的主要原因。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

“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汉D.三国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0.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D.造成我国历史上次人口迁徙高潮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A.山西B.陕西c.辽宁D.江南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A.前秦B.后秦c.西秦D.成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答案】A2.“五胡闹中原”指的是曾经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

其中迁往陕西及河套地区的是()A.鲜卑B.氐族C.羌族D.匈奴族【答案】A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不能说明的是()A.统治阶级昏庸腐朽B.大贵族生活腐化C.当时社会富裕D.统治阶级缺乏雄才大略【答案】C4.“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A.官渡之战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五胡”内迁【答案】B5.西晋是我国继秦汉以后的大一统王朝,但存在时间短暂。

导致西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答案】A6.266年,建立西晋的是()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答案】C7.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答案】B8.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匈奴、蒙古、羯、氐、羌D.匈奴、女真、羯、氐、羌【答案】A9.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答案】D10.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A.匈奴族B.羌族C.鲜卑族D.氐族【答案】B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A.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女真族D.西南少数民族【答案】B12.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东汉、魏、晋时期【答案】C二、非选择题13. 学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课后,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以下探究性活动,请你参与。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习题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习题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填空题1.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________为都,史称西晋。

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________,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________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_〞,西晋从此衰落。

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________高潮。

3.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________和________,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________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二、选择题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完毕的事件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2.公元266年,以下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 B.司马炎C.司马昭 D.司马睿3.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

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兴旺D.丝织技术的高超5.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

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及答案处在初一的你,临近历史考试,还不知道怎样复习历史的吗?是这样的话,那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来热热身,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历史知识可以修改的是A.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B.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C.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2.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是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道德经》3.成都北门“驷马桥”这个地名的由来,与汉代文学家有着一定的渊源。

这位文学家是A.杨雄B.司马相如C.杜甫D.薛涛4.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传播经学,造福乡梓。

他的主要贡献是A.宣传道家思想B.注释《墨子》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5.右图所示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作的笔记,其中“4.”后面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A.祖冲之B.顾恺之C.司马迁D.贾思勰6.右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

他的著作是A.《史记》B.《水经注》C.《伤寒杂病论》D.《齐民要术》7.《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①商汤灭夏②齐桓公称霸③商鞅变法④赤壁之战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②文景之治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二、非选择题9.辨析:张良是汉高祖时期的一位读书人,为了更好地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他认真研读了《史记》,并深深地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

文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初一上册历史第17课测试题参考答案一、DABCC ACB二、9.错误:张良研读《史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练习(含答案)
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研究》一文中写道:在西晋之前,汉族人一般每人分一个食案,跪着分别用餐。随着胡人内迁,胡人的习俗直接影响着汉族人的饮食习惯,汉人也开始坐胡坐,睡胡床,吃胡食,影响直至今日。这一内容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A.政权并立B.江南开发C.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南移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B
6.D
7.C
8.C
9.D
10.C
11.A
12.C
13.A
14.D
15.D
16.B
17.(1)①魏;②西晋。
(2)减免田租、减轻徭役、算赋;文景之治。
(3)长安;张骞;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8.(1)防御匈奴(或“阻止匈奴南下”)。
(1)依据材料一,秦始皇使用大量人力去修筑长城的目的是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至少写一个)
(3)材料三图中的起点和终点是哪里?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西汉设置的什么官职?
(4)据材料四,说明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A.商业贸易繁荣B.区域经济开发C.民族交融加强D.统一国家巩固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但在大一统国家的分裂中也蕴含着重新统一的“契机”。下列属于“契机”的是
A.民族交融加强B.经济重心南移
C.政权更迭频繁D.南方人民北迁
12.下列图片是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画像砖,它反映的是()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检测题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检测题试题

第17课兴盛的秦汉文化〔二〕稳固练习一、佛教的传入和HY的兴起1.佛教:(1)起源:佛教起源于__古印度。

(2)传入:_________由中亚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教义:人的今生假如可以忍受苦难,忠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4)传播: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提倡和扶植,_________时,开场兴建佛寺。

(5)影响:对我国文化的开展有深远影响。

2.HY:(1)起源:_____时期在民间兴起,奉_____为教主。

(2)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3)开展:统治阶级利用HY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4)影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HY,对我国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二、?史记?作者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_______表达了从_____到_______时期的史内容事体例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后世地位___________的典范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以下图)1.内容:形象展现了秦HY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2.地位:是_____时期雕塑艺术的出色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单项选择1.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

其根本原因是( C ) A.封建贵族中信奉佛教的多B.忠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C.对封建统治者有利 D.对中国文化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2.以下选项里面属于我国土生土长的HY是( B )A.佛教 B.HY C.基督教3.?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以下人物在?史记?中应该没有记载的是〔 D 〕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4.?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B )A.孔子B.司马迁C.老子D.蔡伦5. 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程度很高,其出色代表是( A )A.秦陵兵马俑B.佛塔C.白马寺D.青铜器铭文7. “彻底消灭和铲除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17课_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无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17课_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无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A.北魏B.东晋C.西晋D.前秦2.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短暂统一的政权,可谓“昙花一现”。

导致西晋“昙花一现”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社会上层非常腐败B.统治者智力低下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匈奴入侵,灭亡西晋3.西晋是一个统一而短暂的王朝。

它是被哪个少数民族的武装灭亡的A.匈奴B.鲜卑C.氐D.羯4.西晋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标志是()A.西晋灭蜀B.西晋灭吴C.西晋代魏D.少数民族的内迁5.黄河流域在三世纪中期归于统一,但四世纪初又陷于分裂,在这个短暂的统一中,统治黄河流域的王朝有()①东汉②魏③西晋④东晋⑤前秦⑥东吴A.①③B.①③⑥C.②④⑥D.②③6. 下列关于西晋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B.是短暂统一的王朝C.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7.与“魏晋南北朝”、“南方安定”、“北人南迁”、“奠定基础”等关键词相近的历史事件是()A.赤壁之战B.西晋短暂统一C.江南地区的开发D.孝文帝改革8. 下图是历史老师上课时的板书提纲,其中朝代应是()A.西晋B.东晋C.前秦D.后秦9.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有①统治集团的腐朽②“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国力③晋惠帝昏庸④民族压迫政策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⑦④D.①②③④10.下列有关西晋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B.内迁的少数民族放弃了旧有的游牧生活方式C.西晋的残暴统治遭到内迁各族的反抗D.内迁各族被汉族彻底同化11.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12.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13.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①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②北方黄河流域的农民大批南迁③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长城以北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14.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A.鲜卑B.匈奴C.羌D.蒙古15. 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二、材料解析题16.我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部编版【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测试)(教师版)

部编版【优选整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测试)(教师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2014年1月,在浙江省永康市发现一处东汉末年古墓群,墓室的形成与北方同期的汉墓相同。

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A. 墓葬文化南北一致B. 经济重心向南转移C. 南方商品经济繁荣D. 北方人口向南迁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和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间的混战,大量人口迁移到南方,给南方地区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墓葬文化南北一致说法错误;题干没有明确指出经济重心向南转移,南方商品经济繁荣与题意无关,由此分析ABC落后题意,故此题选D。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结束三国时期,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是()A. 北魏B. 东晋C. 西晋D. 前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故选C。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的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和民族交往,故选D。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4.下侧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丰富了发展了中华文明C. 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 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答案】C【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也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检测题 新人教版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检测题 新人教版

1-7课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1.“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2.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不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有:A元谋人在采集食物 B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 C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磨制的 D.北京人会用骨针缝制衣服3.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4. 右图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由图可得出的结论是:①如额骨低平②眉骨粗壮③嘴巴前伸④很像猿猴。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5. 毛泽东在《贺新郎·咏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对“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B.人和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了C.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D.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几个石头6. 2009年11月,“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及最具华夏文明符号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评选揭晓,有一处原始人类遗址因为发现了亚洲最古老的稻米实物遗存而同时入选“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名录”和“最具华夏文明符号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它是()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7.你见过狗尾巴草吗?你可知道,粟这一农作物就是由狗尾巴草培育而成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测试卷1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A4、A5、C6、B7、D8、C二、简答题9、错误:迁居到黄河中游的洛阳地区。

理由:因为西晋后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而江南一带相对稳定,且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许多人从黄河流域一带南下,来到江南地区生产、生活。

扬州在洛阳的南方。

(北方战乱或江南地区战争较少)三、材料解析题10、(1)主要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

(2)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由于受汉族文明的吸引,大量内迁;东汉末年开始以及从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民为逃避战乱,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3)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4)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

利: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调整地区人口的密度;增加就业机会;合理开发利用能源;优势互补等。

弊:地区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冲击;可能增加户籍人口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等。

但是,一些矛盾问题会随着社会发展,逐步得到缓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总体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1、(1)①280年。

②秦朝。

(2)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同步训练及答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 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C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并规定:“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

”这一规定直接导致的结果是( A )A. “八王之乱”B. 西晋灭亡C. 十六国的建立D. 西晋的统一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4.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D )A.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6.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 C )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7.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 A )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8.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B )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10.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上历史1-7课假期作业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人工取火2、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打制石器②磨制石器③天然火④人工取火⑤群居生活⑥氏族生活()A①②④B①③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⑥4、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小群体,过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生活环境险恶B.个人力量小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5、氏族公社与原始人群的根本不同点是()A.共同劳动B.劳动工具公有C.共同分配食物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6、下列成为人类进化过程中一大进步的事件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火的使用D.过群居生活7、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

这说明北京人()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9、下列关于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述,正确的是()A.学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掌握钻孔技术 D.能打制石器10、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11、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最能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加工玉器 D.烧制彩陶1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是()A.种植水稻 B.猪狗等家畜 C.半地穴式房屋 D.石斧等农具13、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下列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14、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C.大汶口遗址D.河姆渡遗址15、“民以食为天。

”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玉米 B.水稻和小麦 C.粟和小麦 D.粟和水稻16如果时空倒转,阿Q来到某原始居民的住处,当地居民以粟款待他。

说明款待阿Q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 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17右图所示的彩陶应该出土于()A.元谋B.半坡C.周口店D.河姆渡18、不能反映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A会制造陶器 B已经种植粮食 C饲养家畜 D 使用磨制石器19、下列劳动技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打制石器②制造陶器③磨制石器④制造彩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20、下列哪项不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的情况?A.种植水稻B.原始纺织业出现C.制造彩陶D.用耒耜耕地21、元谋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22.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 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23、孙中山先生曾在一篇祭文中这样说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先生这里赞扬的是()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大禹24、下列哪两个部落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黄帝、蚩尤B.尧、舜C.炎帝、蚩尤D.黄帝、炎帝25、“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26、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27、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8、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指()A.长江 B.珠江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29、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生活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闽江流域30、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 C.实行禅让制 D.文字的出现31、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A.禅让制被破坏B.贫富分化加剧C.出现了奴隶D.社会生产的发展3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3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34、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是()①铁器②石器③木棒④青铜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35、我国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最早出现于()A、北京人生活时期B、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C、山顶洞人生活时期D、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期36、下列最早懂得挖水井饮水的是()A、山顶洞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远古人类B、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C、山顶洞人时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D、大汶口原始居民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渔猎38、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经使用弓箭 B.已会烧制瓷器 C.已经会建造房屋 D.会制造铜器39、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①元谋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0、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距今约18000年②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③懂得人工取火④过着氏族组织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1、相传为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42.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

……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上文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拜谒何处时的祭文()A.中山陵B.黄帝陵C.炎帝陵D.秦始皇陵43、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小群体,过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生活环境险恶B.个人力量小C.不易获取食物D.生产力水平低下44、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A.禅让制被破坏B.贫富分化加剧C.出现了奴隶D.社会生产的发展45、“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A.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成私有制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C.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46、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的国王是()A.禹B.启C.汤D.文王47、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桀B.启C.汤D.盘庚48、商朝最后一个王是()A.纣B.桀C.汤D.启49、最早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50、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5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5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5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5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暴动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 盘庚迁都5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A 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56、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 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 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57、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58、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原始社会末期59、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60、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A.青铜器B.玉器C.陶瓷器D.铁器61、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62、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A.黄淮平原B.渭河平原 C.成都平原D.汉江平原6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64、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兴盛的另外两个部门是①陶瓷业②玉器制造业③冶铁业④制漆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5、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A.夏朝B.商朝 C.周朝D.商周66、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夏、商、西周时期67、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纺织业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68.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9.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0.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71.观察《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72.“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这是( )A.马陵之站B.长平之战C.牧野之战D.桂陵之战73.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