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课题图形的拼组(一)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长度都相等)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三单元分类和整理单元备课一、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本单元由“给定标准分类”和“自选标准分类”两个内容构成。
给定标准分类,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自选标准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教学这两个内容,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分类与整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抽象,但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对物体进行分类与整理的思想。
因此,我想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个别领悟能力强的能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和整理。
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选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简单的诗句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教学措施: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3、对学生不同的分法,教师可以肯定但要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六、课时划分:(共3课时)例1 …… 1课时例2 …… 1课时练习…… 1课时。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2.感知和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能够简单分类不同类型的物品;3.培养学生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整理的规范性;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类标签、各类物品示例、实物案例;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
3. 分类练习(15分钟)•分发各类物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的规则。
4. 拓展训练(10分钟)•学生自行整理书包或课桌,分享整理心得,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
2. 分类游戏(15分钟)•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的能力。
3. 整理实践(15分钟)•指导学生整理教室或个人物品,培养整理意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度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更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及书包;2.家里寻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整理心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1课时2统计表1课时分类、整理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1.(1)( )个( )个( )个(2)比少( )个,比多( )个。
2.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1课时2统计表1课时分类、整理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1.(1)( )个( )个( )个(2)比少( )个,比多( )个。
2.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班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多种标准分类,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片出示3组图片,找出不同类的并圈出来。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2、出示水果类、蔬菜类与文具类的相关图片,让学生分类。
3、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分类。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情景图。
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很多气球。
生2:有各种形状的气球。
生3:有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分类理整,汇报、沟通。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还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2、分一分,数一数。
(1)按形状分类。
师:下面我们先分组,按形状分一分,并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个。
学生分组活动。
沟通、汇报。
师:谁先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按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了哪几类?每类气球各有几个,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怎么数的?生1: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
我们边数边画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生2: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球形的气球、心形的气球和长气球三类,我们是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的,知道球形的气球有5个,心形的气球有4个,长气球有3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最新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32页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
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
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
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分类后,教材通过将分类的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中,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
三、单元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填写分类结果,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给不同事物进行分类,体验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出的结果也不一样。
2、通过在统计表中填写分类的结果,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单一性和多样性,积累数据收集的经验,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课时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7页)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分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学具盒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漂亮的气球来装饰我们的班级,请看。
(出示情境图)教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气球。
教师揭示课题:是的,为了能更加明确每种气球的数量,我们先把大家买来的气球进行分类、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感知特征1.把下面的数按照数位多少分一分。
6 15 19 18 14 1020 9 17 16 8 5答案:一位数有:6 9 8 5两位数有:15 19 18 1410 20 17 162.下面是春光小学一(1)班上午的课程表。
(1)语文和数学共多少节?5+5=10(节)(2)体育比数学少多少节?5-2=3(节)(3)语文比美术多多少节?5-2=3(节)(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写字课比数学课少多少节?5-2=3(节)3.把每行中不是同类的圈起来。
(1)(2)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28例2主题图。
1.讨论分类标准。
师:星期天,六个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公园做游戏。
如果要分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分组(分类)标准,经历分类的第一步。
2.选定分类标准,统计分类结果。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标准进行分类:按大人和孩子分或按男、女分。
(板书)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画,写一写,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课件出示)师:表中的数据“8”和“6”分别表示什么?“7”又表示什么呢?学生可能想到按照“左、右”标准分为两组,也可以按照“爸爸、妈妈、孩子”分成三组。
(教师适时板书)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分类结果。
师: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1.分一分。
生活用品(①⑥⑨)学习用品(②③⑧)体育用品(④⑤⑦⑩)2.把这些纽扣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3.课件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1)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2)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5.板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析:第(1)题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让学生按图上的顺序先数梨的个数,再根据个数涂一涂,涂好后引导学生填出梨的个数。
第(2)题按卡片的形状分类,指导方法同上。
环节三:预设1: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师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师备课教案第三单元主题:数1~5教学目标:1.认识数1~5,能准确写出这些数字。
2.能从生活实际中搜集和认知1~5的数码,并运用这些数字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能将1~5的数字按大小排列。
学前活动:1.导入:教师找一个带有数字1~5的盆子,要求学生根据数字大小顺序排列盆子中的数字。
2.增加情境:在一天的生活中,学生一共喝了几杯水?吃了几块糖果?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数字1~5的运用情境。
3.发散思路:教师出示一些数字组合,例如212、444、123等,让学生思考这些数字组合有什么特殊含义,是否可以应用到生活中。
4.教师演示数字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1~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看图认数字,熟练读数。
并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5,单独讲解每个数字的笔画、读音和书写方法,并引导学生跟读和互动。
2.制作数字工具盘,由学生亲手制作相关物品,如五颜六色的圆形调色板上面贴上数字1~5,悬挂数字玲珑等,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数字的意义和数数的意义。
3.常见数字识别练习。
教师分别出示1~5图形和相应的卡片,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数字名称和笔画。
4.组成数字的练习。
教师组合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组合数字的名称和阿拉伯数字,如“两个2”应该是“4”。
5.数码应用练习。
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场景,如数字钟面、电梯按键、电话号码等,让学生从中找出所需数字。
6.数码排列练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调整数字的顺序。
7.数字与数量的关系认知。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对应的数字,让学生通过实物数量的对照,认知数字的大小关系,便于学生对数量的抽象理解。
8.数量与数字相互转换练习。
教师出示物品,让学生数数,了解实物数量和数字的关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减法的运算。
9.数字游戏。
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快乐的游戏方式来结合数字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数字,并且能够很好的加深对数字的理解和认知。
学习成果评价:1.教师利用示例物品考查学生对数字的基本认知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_人教新课标单元内容简析本部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学生明白得分类要按一定标准。
为了让学生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课本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出现,表达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本单元有以下两个要紧内容:第一部分是“分气球”,即会用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
第二部分是“分两组”,即能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统计并完成简单的分类统计表。
单元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学够依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难点: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出现分类的结果。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依照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第1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
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表达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能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化解措施直观演示、创设情境;观看比较、合作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预备教师:课件、气球卡片等。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学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数字11-20的读法和写法。
2. 能够进行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字11-20的认识
2. 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方式,通过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出11-20的数字,让学生对这些数字产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1. 认识数字11-20:通过实物展示,如手指、水果等,让学生理解11-20的含义,并学习其读法和写法。
2. 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掌握11-20之间的加减运算。
(三)课堂活动
设计一些与数字11-20相关的游戏,如数苹果、摆豆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以上就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案设计,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例题1)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按单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按单一标准进行标准。
教学准备各种物品电化手段课件展示导学过程教师个性化意见一、温故互查1.口算。
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设问导读这个星期的主题班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一起来给班会布置一下教室吧!看一看这些气球好看吗?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他们手里分别有几个气球?师;那你们觉不觉得这样数起来容易数乱?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数得既快有不乱?。
三、合作探究在学生注意观察后,教师设问:我们要想数的既准确又快速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刚才数气球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
大家想把这些气球的个数统计下来吗?现在用你们自己刚才想到的好方法进行统计一下吧!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师:同学们,来把你们的好方法都说出来吧!全班学生看完后,再全班汇报。
师:原来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表示方法,你们真是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自由交流,看看哪种方法最容易看出那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四、自我检测完成数学书练习七第1,第2小题。
五、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七第4小题六、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虽然看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总觉得学生学得不够扎实。
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时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调控好课堂的秩序,该静则静该动则动;学生在给“人”分类时有的说按人的高矮分、按穿着的颜色分、按胖瘦分等,这些分类的标准是分得太细还是不符合分的标准呢?第二课时分类与整理(例题2)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过老师对教材分析、理解、归纳、整合,若是专业课的话,也可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把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教学。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教学目标: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出示主题情境图。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1、提出问题。
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
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
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 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594288=306(棵)(2) 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人教新课程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分类与整理(1)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自己确定标准并进行分类。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的结果,感受图表的简洁。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共有几件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以从大小、颜色等角度观察,列出不同的算式。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垃圾分类可以便于回收处理,保护环境,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探究新知1.确定标准出示:气球图片师:漂亮的礼盒装着什么呢?(出示主题图)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生:按形状生:按颜色2.操作体会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可以摆一摆,写一写)3.展示交流(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黑板展示)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师:这一列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
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
另外两列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把上图补充为下图)你能一眼看出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多,哪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吗?如果每行中的3种气球不对齐行吗?为什么?师:这个同学不仅分好类,还把分好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
能够清楚的看出多少。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还有的同学是用图和数来记录的,看看他们的记录有什么共同点?。
师:先横着看,这一行用来记录分类的形状。
这一行用来记录每一种的个数。
再竖着看,桃心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葫芦形的有3个。
师:为了更加清晰,我们在记录上画几条线,就成为了一个表。
最新2019-2020年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1课时2统计表1课时分类、整理教材第27页的例1及练习七的第1、第3题。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
1.(1)(2)比少( )个,比多( )个。
2.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1.学习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
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录像或挂图)显示气球,同学们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有3种形状的气球,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
板书: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引导学生说出:最多,最少。
2.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1)分小组互相说说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2)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
(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1.练习七的第1题。
2020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目标:一、单一标准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不同标准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一、单一标准学会简单分类三、不同标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单一标准(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新课标第一网(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二、不同标准(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地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各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涂色活动,把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练习七第3题词按树叶种类分类,再涂一涂、填一填。
(1)问:中间的统计图是按什么给这些树叶分类的?
(2)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树叶各有几个?涂一涂。
四、总结归纳,建构提升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学生汇报,还可以按颜色分。
3、认识统计图
课件出示如下图
告诉学生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4、提问:
(1)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2)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三、巩固知识,学会应用
1、练习七第1题,把车涂上颜色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3)我会看统计图了。
(4)我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结果了。
3、师生共同小结。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个问题(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3)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4)根据上面结果,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1)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5题
(1)第一个问题至少有两和分法:按天上飞的和地上跑的,按两只脚和四只脚的分。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根据结果提出问题。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6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指生说一说。
(2)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3)教师读题,学生口答。
(4)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口答。
4、练习七第7题
让学生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
三、全课小结
这个单元的知识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8页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统计意识和创新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核计活动。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个书柜。(一个乱摆放的,一个摆整齐的。)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应用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板书设计: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男
女
人数
6
6
大人
孩子
人数
8
4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7页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第3课时(总第3课时)
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练习
主备人:
修改及补充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意义,并在整理过程中掌握分类和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进行简单的统计(整理)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统计思想。
练习重难点:
重点:体验和感知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难点:根据统计结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练习用具:
课件
练习过程:
一、复习
本单元的学习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1、学生交流讨论。
2、汇报。
(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2)用图表示的分类结果真清楚呀。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四、总结归枘,建构提升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看懂统计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用具: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作业设计:
数学练习册第16页必做第1题,选做第2题
第2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内容: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主备人:
修改及补充
教材简析:
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并让学生自选标准,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
学情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尝试,创设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和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忌扶得过死,引得过细,使学生成为执行老师命令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总数:
3课时
备课分工:
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1课时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1课时
分类与整理的练习……………………………………1课时
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内容: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整理例1
主备人:
修改及补充
教材简析:
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教材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问:你喜欢哪一个书柜?为什么?
学生口答。
师: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与整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感知分类,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