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第七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2.助人者的心情 助人者的心情 悲伤或沮丧的心情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 悲伤或沮丧的心情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则要复杂得多: 有些情况下不好的情绪使得人们只注意自己的需求, 有些情况下不好的情绪使得人们只注意自己的需求, 从而降低了助人的可能性;但在另外的情形下, 从而降低了助人的可能性;但在另外的情形下,帮 助他人又能使一个人感到愉快,并因而减轻其不良 助他人又能使一个人感到愉快, 的情绪。 的情绪。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拉坦纳和达利(1970)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 拉坦纳和达利(1970)设计了一个实验情境,在实 验中让男性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 验中让男性大学生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几分钟后有 烟雾透过气孔进入房间,在四分钟内烟会越来越多, 烟雾透过气孔进入房间,在四分钟内烟会越来越多, 使被试看东西与呼吸变得困难。结果发现,当被试 使被试看东西与呼吸变得困难。结果发现, 是单独一人时, 是单独一人时,他们会到周围去查看一下到底是怎 么回事,而且75 的人会向实验者报告这种情况; 75% 么回事,而且75%的人会向实验者报告这种情况; 而当被试与两名实验助手一起填写问卷时( 而当被试与两名实验助手一起填写问卷时(试验者 的助手没有起来察看情况) 只有10 的人这样做。 10% 的助手没有起来察看情况),只有10%的人这样做。 很显然,其他人的沉默使得被试认为这个情境是没 很显然, 有危险的。 有危险的。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㈡社会进化论 肯贝尔(1975)提出的社会进化论认为,在人类文 化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人类将选择性地进化本身 的技能、信念和技术。因为助人与利他行为是遍布 于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它们也在进化中得到了提 高,并已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噪音:在噪音条件下, ⑶噪音:在噪音条件下,人们帮助困境中陌生人的 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可能性会大大降低。巨大的噪音使人们忽略了环境 中的其它事物,并驱使人们尽快逃离该情境。 中的其它事物,并驱使人们尽快逃离该情境。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⑵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责任扩散:既周围他人越多, ①责任扩散:既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 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⑵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②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人们有 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 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 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 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该个体对 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 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假如其他人漠 视该情境,或表现得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视该情境,或表现得好象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 们也可能认为没有任何紧急事件发生。 们也可能认为没有任何紧急事件发生。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1.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1.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社会赞许需求:对社会赞许需求高的人, ⑴社会赞许需求:对社会赞许需求高的人,更可能 给慈善机构捐款, 给慈善机构捐款,但这种助人行为只有在其他人能 看到时才出现。这些人助人, 看到时才出现。这些人助人,是因为他们想受到表 扬。 个体的爱心与道德感: ⑵个体的爱心与道德感:父母是孩子行为的道德指 引者,父母的影响在孩子助人行为上有深刻影响。 引者,父母的影响在孩子助人行为上有深刻影响。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发现, 对利他行为的研究发现,即使最具有利他行为倾向 的人,在某些情境中也不会去帮助他人, 的人,在某些情境中也不会去帮助他人,所以情境 因素对人们的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素对人们的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3.助人者的内疚感 3.助人者的内疚感 在内疚感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内疚感与助人行为的关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就是忏悔的效果。忏悔能使一个人的心理 心理感到好 这就是忏悔的效果。忏悔能使一个人的心理感到好 使个体的内疚感降低。 受,使个体的内疚感降低。内疚感增加了人们的助 人行为,忏悔降低了罪恶感,也减少了助人行为。 人行为,忏悔降低了罪恶感,也减少了助人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1.他人的存在 他人的存在 旁观者效应:当有其他人存在时, ⑴旁观者效应: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 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 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 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 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这种现象叫旁观者 效应。 效应。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㈠社会生物学 威尔逊认为,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即有助 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 遗传的倾向。把这一演化原则用到利他行为的解释 中: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 持续生存价值,对个体来说则未必如此。比如具有 血缘关系的个体之间会有更多的利他行为。
第七章
人类的社会行为
青岛科技大学 孟令熙
2010年 2010年3月25日 25日
人类的社会行为根据后果来分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对社会或他人有益的行为,我们把这种行为 叫亲社会行为,如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 另一种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反社会行 为,在反社会行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侵犯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3.时间压力 时间压力 时间压力也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 时间压力也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假如你正在校园 里散步,这时候有人忽然拦住你, 里散步,这时候有人忽然拦住你,让你提供一些帮 你会不会帮他呢? 助,你会不会帮他呢?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急 着去上课,你又会如何对待呢? 着去上课,你又会如何对待呢?常识及一些研究均 显示,在前一种情境下,我们更可能去帮助他人, 显示,在前一种情境下,我们更可能去帮助他人, 人们经常是因为太忙而无法帮助他人。 人们经常是因为太忙而无法帮助他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3.助人者的内疚感 3.助人者的内疚感 对于内疚感的效果, 对于内疚感的效果,一些研究者认为可能与人的两 种动机有关:一方面, 种动机有关:一方面,有内疚感的人希望通过做善 事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另一方面, 事以弥补自己的过错;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能避 免直接面对受害者,以免尴尬。 免直接面对受害者,以免尴尬。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1964年的一个晚上, 纽约市的一个女青年在回家 年的一个晚上, 年的一个晚上 的路上遭到了歹徒的袭击, 当时她的38位邻居听 的路上遭到了歹徒的袭击 , 当时她的 位邻居听 到了呼叫声, 但是在长达30分钟的时间内 分钟的时间内, 到了呼叫声 , 但是在长达 分钟的时间内 , 竟无 人实施救援,有人甚至一直目睹了惨剧的全过程, 人实施救援,有人甚至一直目睹了惨剧的全过程, 却连报警电话也没有打。事件发生以后, 却连报警电话也没有打。事件发生以后,许多社会 评论家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种道德腐败。对此心理 评论家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种道德腐败。对此心理 学家认为, 学家认为,恰恰是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 的原因。 的原因。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是指任何自发性地帮助他人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或者有意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 为,其中助人行为的涵盖范围要大于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 愿帮助他人的行为,而助人行为指一切有利于他人 的行为,包括期待回报的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⑵对旁观者效应的解释 ③人们的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 人们的评价恐惧: 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 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 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也就是说, 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也就是说,试图避 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比如烟 雾充满屋子的例子中, 雾充满屋子的例子中,被试会担心在他人都保持沉 默时,如果自己表现出担心的话会使别人认为自己 默时, 的胆子太小。 的胆子太小。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天气条件:在阳光明媚、气温适中的天气条件下, ⑴天气条件:在阳光明媚、气温适中的天气条件下, 人们较为愿意去帮助他人。 人们较为愿意去帮助他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㈠情境因素 2.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 人们所处的社区大小: ⑵人们所处的社区大小:小城镇的人帮助陌生人的 比例显著地高于大城市的人。 比例显著地高于大城市的人。但这些只是针对陌生 人而言的,对亲戚、朋友来说, 人而言的,对亲戚、朋友来说,大城市居民的助人 行为未必比小城镇与农村的少。 行为未必比小城镇与农村的少。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㈡社会进化论 2.相互性规范 2.相互性规范 相互性规范也叫互惠规范,它是指人们之间的助人 行为应该是互惠的,别人帮助了我,那么我也应该 帮助别人,即帮助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心理学家认 为这种规范对维持人际关系的协调和稳定有着重要 的意义。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2.助人者的心情 助人者的心情 心情也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 心情也会影响人们的助人行为。当一个人心情很好 他较乐于帮助他人。 时,他较乐于帮助他人。正性情绪增加了人们助人 的意愿。 的意愿。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2.助人者的心情 助人者的心情 然而正性情绪所产生的效果有时候要受到限制。 然而正性情绪所产生的效果有时候要受到限制。首 由好心情引发的助人效果一般很短暂, 先,由好心情引发的助人效果一般很短暂,大约为 20分钟 之后便不起作用。其次, 分钟, 20分钟,之后便不起作用。其次,假如向他人提供 帮助会损及一个人的愉快心情,则愉快情绪将降低 帮助会损及一个人的愉快心情, 一个人的助人行为, 一个人的助人行为,因为心情很好的人希望自己的 良好情绪能得以保持。 良好情绪能得以保持。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㈡社会进化论 3.社会公平规范 社会公平规范 社会公平规范是指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日常生 活中,我们有时候没有助人并非我们没有责任感或 者是不遵循互惠规范,而是我们认为对方不值得帮 助。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㈢学习理论的观点 学习理论在看待人们的助人与利他行为时,认为儿 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关助人行为的规范的掌握是学 习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模仿很重要,儿童 会模仿父母或他人的助人行为,并把它融入自己的 生活中,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 助人行为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论解释 ㈡社会进化论 社会进化论认为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 1.社会责任规范 1.社会责任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是指人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依 赖我们并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按照这种规范,家长 有责任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老师有责任帮助学 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个规范主要是针对助 人者而言的。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 ㈡助人者的特点 3.助人者的内疚感 3.助人者的内疚感 内疚感是指当人们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是错误的事时 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 所唤起的一种不愉快情绪。为了降低这种情绪,人 们常常会选择去帮助他人。 们常常会选择去帮助他人。
第一节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