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常考重要文化常识梳理

合集下载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100条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100条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100条第一部分(一)春秋时代1、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

书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成。

所学课文《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

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

2、左丘明,鲁国史官。

所学课文《左传》,《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曹刿论战》、《曹崤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

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所学课文《曹刿论战》。

(二)战国时代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书由其弟子编辑。

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

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所学课文《孟子》2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列子,名御寇,道家前辈。

所学课文《列子》又名《冲虚真经》。

诸子哲理散文。

所学课文《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5、庄子。

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

所学课文《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所学课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6、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

所学课文《吕氏春秋》。

又名《吕览》共160篇。

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杂家的代表著作。

所学课文:《穿井得一人》。

7、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所学课文《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

中考高考必备的中国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杜甫《戏为六绝句》】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词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如《赤壁赋》】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减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诗歌形式)、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榜首、问息、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颜琐、帝兽、唐尧、虞舞。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中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大汇总(重要)

中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大汇总(重要)

中考语文常考的文学常识大汇总(重要)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初三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初三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初三文化常识归纳总结初三阶段是中学学业的重要时期,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各学科的知识,还需要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下面是对初三阶段常见的文化常识进行的归纳总结。

一、历史知识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我们要熟悉各个朝代的兴衰,了解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和著名人物。

包括夏、商、周、秦、汉、隋、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演变,以及伟大的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历史是拓宽眼界和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重点了解欧洲历史、美洲历史、非洲历史和亚洲历史等关键时刻。

3.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了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重要事件,并认识到其中的重要人物对中国发展的巨大贡献。

二、地理知识1. 中国地理熟悉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各省市的位置、主要山脉、江河湖泊、经济特色等。

深入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

2. 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各大洲、主要国家和地理特点,了解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文化等。

可以重点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三、文学知识1. 古代文学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熟悉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2. 现代作家与作品了解现代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如鲁迅、鲁迅文学奖得主等,掌握他们的作品和主题。

四、科学知识1. 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现象,如力学、光学、热学等。

2. 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等。

3. 生物知识了解生物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生物多样性,如人体结构、生态环境等。

五、艺术知识1. 绘画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和流派,如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

2. 音乐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音乐形式,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 电影了解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电影作品,如中国电影、好莱坞电影等。

六、社会常识1. 社会制度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国家、政府、政治等概念。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梳理语文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常识。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化常识,旨在考察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考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1.中国传统文化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常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1)孔子及《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有着广泛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涉及仁、义、诚、孝和礼、乐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3)古代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传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源泉。

常见的古代神话传说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学生需要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

2.世界文化常识世界文化常识是指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学、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了解。

常考的世界文化常识有:(1)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对于理解西方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古希腊哲学家等,如《奥德赛》、《安提戈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2)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对于世界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需要了解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3)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古典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一些古典音乐家及其作品对于拓宽视野和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古典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3.文学作品常识以上是初中语文中考常考的文化常识的梳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提升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的文学知识点:文化常识文化常识1.三教:儒教、道教、佛教2.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3.三皇:伏羲、女娲、神农4.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5.五行:金、木、水、火、土6.五金:金、银、铜、铁、锡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8.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9.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0.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1.岁寒三友:松、竹、梅12.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13.文人四友:琴、棋、书、画14.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5.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16.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17.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18.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19.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20.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1.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22.五谷:稻、黍、稷、麦、豆23.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24.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25.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26.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27.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杭州)、碧螺春(江苏)、信阳毛尖(信阳)、君山银针(岳阳)、六安瓜片(安徽)、黄山毛峰(安徽)、祁门红茶(安徽)、都匀毛尖(贵州)、铁观音(福建安溪)、武夷岩茶(福建崇安)。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汇总初中语文作为中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考试内容除了语文知识点外,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其实这些文化常识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都有所涉及,我们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

下面将为大家汇总一些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教材文化常识:一、国学经典相关1.《三字经》:是国学经典,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内容等。

2.《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一,也常作为中考阅读材料,相关内容包括作者、作用、核心价值等。

3.《孟子》:同样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本经典,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4.《庄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化价值在初中语文考试中也有涉及,常考内容主要包括作者、作用、思想等。

二、古代文学名著相关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一部百科全书”。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2.《西游记》:同样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3.《水浒传》: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小说描写了农民暴动的历史事件,其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肯定。

常考内容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

4.《论语》:前面已经提到了,虽然它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更是中考命题人经常采用的考点。

三、汉字文化相关1.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常考内容包括四书五经的内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经常有考生在中考中遇到“成语为题”的作文,因此熟悉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是必不可少的。

四、历史知识相关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考中,有时也会出现关于古代建筑的考题,要求学生对其背景和历史价值进行阐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二)文化常识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二)文化常识梳理

【谦敬词】 敬辞类(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尊 尊上、尊亲、尊公、尊府、尊君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敬辞类(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事物) 仁 仁兄、仁弟 子/公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令正 旧时对他人正妻的敬称 大兄 对朋友辈的敬称 先生 对尊长者和用于平辈之间的敬称 足下 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大人 敬辞,称长辈(多用于书信) 华居 对对方住宅的客气称呼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4.称籍贯:以出生地命名。如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5.称官名:以官名命名。如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 6.称官地:以做官的地方命名。如柳宗元在柳州做过官,又被称为“柳柳州”。 7.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二至三岁的儿童。 3.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愚 公移山》) 4.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泛指童年。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6.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节日习俗
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春节:指农历正月初一பைடு நூலகம்古人又称元日、新春等。主要习俗:贴春联、 挂年画、拜年、吃饺子等。 2.清明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 风筝、插柳戴花等。 3.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菖 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名称 玉盘
汗青
案牍 万钟 子规 杜康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

文化与知识点总结中考一、文化常识1.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中国的传统艺术:京剧、杂技、书法、绘画等。

4. 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

5. 中国的民俗文化:孝道、礼仪、婚礼习俗等。

6. 中国的饮食文化:八大菜系、茶文化等。

7. 中国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民族服饰等。

二、历史知识1. 中国古代的朝代: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

2. 中国的历史事件: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洪水灾害等。

3. 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4. 世界著名领袖:孔子、列宁、毛泽东、戴高乐等。

5. 中国现代史: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三、地理知识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66°-135.05°,北纬18.0°-53.4°。

2. 中国的地理特点:东部沿海多山,西部高原广阔,南部多低山,北部多平原。

3. 中国的主要山脉:秦岭、太行山、大巴山、横断山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松花江等。

5. 中国的主要湖泊:洞庭湖、鄱阳湖、泸沽湖、赛里木湖等。

6. 中国的主要岛屿:台湾、海南岛、黄岛、涠洲岛等。

四、政治知识1. 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

2. 中国的主要政党:中国共产党。

3. 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毛泽东、邓小平等。

4. 中国的政治理念:四项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5. 世界的政治制度:民主制度、共和制度、君主制度等。

五、科学知识1. 中国的科学家:居里夫人、钱学森、朱光潜等。

2. 世界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

3. 中国的科学成就:坦克、导弹、原子弹等。

4. 世界的科学成就:太空探索、基因编辑技术、医学科学等。

六、文学艺术知识1. 中国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散文等。

2. 中国的著名文学家:李白、杜甫、鲁迅、鲁迅等。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礼仪等等。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考题,以下是一些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象征。

2.中国古代的五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是古代士人的经典读物,涉及哲学、政治、文学、礼仪等多个领域。

3.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四书》中的《易经》、《尚书》、《礼记》和《春秋》。

这些经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孔子:又称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包括“仁爱”、“中庸”、“君子”等重要概念。

5.诗词名句: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中考中,常常会出现与古诗词相关的题目,如《登鹳雀楼》、《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6.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和剧情备受世人喜爱。

中考中有时会考察与京剧有关的基本常识,如京剧的发源地、主要角色等。

7.中国古代艺术: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个方面。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最为著名,擅长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

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以佛教造像和陶俑最为著名。

8.中国古代的节日和习俗: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具体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

9.中国古代建筑:代表性的有万里长城、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观念。

10.中国古代的传统礼仪: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仪,有许多规范化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准则。

如拜年时要行拜年礼,丧葬时要按照特定的礼仪举行葬礼等。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

2024浙江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材重要文学文化常识梳理(一)教材七~九年级重要作家作品分类梳理第1类古代文体知识1.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者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相似。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赠序,即临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之人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

在行文风格上,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

4.书:即书信,又叫“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

5.表: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古代不同时期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主要表达臣子对帝王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6.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

以记叙、描写为主,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7.诗歌: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

按音律可分为两类:一是古体诗——楚辞(《离骚》);二是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绝句(按字数分:五绝、七绝)、律诗(按字数分:五律、七律。

律诗的四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8.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始于唐,盛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重点文化常识归纳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重点文化常识归纳

部编版语文中考复习重点文化常识归纳
一、政治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被视为法律的最高制度。

宪法的宗旨是保障国家的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国家的和平发展。

2、全民制定法律的原则:政府不能自行立法,而是由全民投票决定立法。

政府负责执行立法,而不是主导立法。

3、政治体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实行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中央政府掌控。

4、民主政治:民主是社会政治的一种制度,它反映了人民对本身政治生活的追求。

民主政治体制要求人民享有参政权利,参与决策;全民制定法律,选举出来的政府并非以专制形式统治社会,而是把权力妥善分配,因而被称为人民民主专政。

二、文化
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凝聚着的传统文化的总和,包括礼仪、文学、书法、艺术、宗教、技术等方面的精华。

这一总和受到儒释道和两汉文化的重大影响,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体系。

2、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先民们创造的文化的总和,是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建筑、技术等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考必考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民族精神、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相关的文化体系。

这些文化内容包括思想观念、道德伦理准则、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服饰习俗等等。

掌握传统文化常识对于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还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以下是中考必考的传统文化常识知识点。

1.春节和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象征着富饶和团圆。

庙会、舞龙舞狮、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元宵节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有赏花灯、吃元宵等习俗。

2.《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荣府的兴衰故事,是一部艺术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课本,以三个字一句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的历史、哲学、道德和社会规范。

它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和品德修养的重要读物。

4.《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弟子及其学派的学生所编纂。

《论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道德伦理和忠诚孝顺的传统价值观念。

5.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起源于北京,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京剧以唱、念、做、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讲究唱腔的抑扬顿挫和表演的姿态动作。

6.中国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和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7.中国园林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以苏州园林和北京颐和园最为著名。

中国园林注重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自然、平衡和谐的美。

8.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等几种字体。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注重笔墨纸砚的技巧和气韵生动的艺术表达。

9.中国传统音乐有古曲、民乐和京剧音乐等多种形式,以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为代表。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文化知识点梳理

教材文学常识梳理一、文体知识1.词:按照乐曲节拍创作的歌词,后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有固定格式的诗歌体裁。

词牌是曲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李煜、李清照、柳永等,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2.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二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曲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都是有标题的小令。

“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潼关怀古”是小令的标题。

3.说:古代一种议论体裁。

从内容上看,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

大多是一事一议,如《马说》《爱莲说》等。

4.表: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诸葛亮的《出师表》即为“表”中范例。

5.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惜别赠言的文章,叫作“赠序”,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6.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7.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大多数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8.传: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多采用叙述、描写等手法,一般为他人所写,也有写给自己的传记。

9.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如《答谢中书书》。

10.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常见的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

二、古代作家作品先秦时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中考文学常识知识清单

中考文学常识知识清单

中考文学常识知识清单一、古代重要作家1.屈原名平,我国最早的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初中学过他的《观沧海》《龟虽寿》。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

初中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等。

4.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初中学过他的《三峡》。

5.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初中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

6.王勃字子安,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

7.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有《感遇诗三十八首》传世。

初中学过他的《登幽州台歌》。

8.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9.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赞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有《竹里馆》《使至塞上》等。

10.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歌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11.李贺字长吉,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初中学过他的《雁门太守行》。

1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被誉为“诗仙”,他的诗大多飘逸洒脱。

初中学过他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闻笛》《渡荆门送别》《送友人》《行路难(其一)》等。

1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知识点梳理中考语文复习中的文化常识知识点主要包括历史典故、古代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人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梳理。

1.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经常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应掌握以下典故:-相柳:相谓有术,非礼勿视。

-鸿门宴:鸿门宴是指项羽在鸿门宴上自毙,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契机。

-蛇鼠一窝:形容同谋作恶。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对无端瞻前顾后,过于担忧的人进行讽刺的一个典故。

-钟鼓馔玉:钟鼓馔玉形容富贵人家高朋满座,宴飨盛况。

-打开天窗说亮话:打开天窗说亮话是比喻毫不讲情面,直言不讳地讲真话。

2.古代文化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是中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京剧: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剧种之一,以北京为发源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四书五经:四书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

-秦腔:秦腔是中国民间曲艺形式之一,以陕西省为主要传承地区。

-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3.古代文学作品中考语文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重要起始点。

4.古代文人了解一些古代文人的事迹也是中考语文复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了解以下内容:-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人称"诗圣"。

-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军事家,也是爱国诗人。

总结:中考语文复习中的文化常识知识点主要包括历史典故、古代文化、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人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历史典故,如相柳、鸿门宴等;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如京剧、四书五经等;了解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了解一些古代文人,如杜甫、王安石等。

中考必考文学文化常识

中考必考文学文化常识

13.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与年 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百岁及以上。
▪14.“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 柳色,心中念念故人。”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节 气中的“春分”。
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象。“落花”说明是暮 春,“念念故人”指清明扫墓以示对故人的思念。
▪9.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 “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六艺”中的 “射”是指射箭。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寒 舍、见谅等。(劳驾,是敬辞,请别人帮忙时恭 敬的说法。)
▪10.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 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数九”是从 冬至开始,惊蛰结束。
15.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 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谷雨节 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 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农作物籽粒开始灌浆饱满是小满的节气特征, 不是谷雨。
16.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 ,“桃李”指代老师,“手足”指代兄弟。“桃李”指代 学生
5.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 、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 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 官了。(会试考中后称贡士)
古代有以籍贯称呼他人习惯,如柳宗元为“ 柳柳州”,称孟浩然为“孟襄阳”。“柳柳州”是因柳 宗元在柳州为官
6.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 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这首诗与中秋 佳节的风俗有关。与重阳佳节的风俗有关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及解析语文是中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科,其中文化常识也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将围绕语文中的文化常识展开讨论,并对一些重要的常识进行解析。

一、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古代经典常常被出题。

这些书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古代社会的制度和风俗习惯等。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宇宙、地理、历史、政治、伦理、道德等知识。

它由字、词、句、段四个层次构成,通过对三字句的阐释来传达知识。

《三字经》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重要代表之一又如,《百家姓》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家谱,列举了宋朝时期使用的411个姓氏。

这是中国人重视家族、重视家谱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家族观念和尊称制度。

二、传统文化艺术常识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绘画、戏曲等的基本常识。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有古琴、古筝、二胡等,传统绘画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而中国传统戏曲有京剧、粤剧、豫剧等。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通过学习和了解它们,我们可以增长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历史知识常识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的发明者是仓颉,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是甲骨文等等。

四、文学艺术常识文学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当代作品,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例如,我们可以了解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一个荣府的兴衰和人性的善与恶。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

总之,语文中的文化常识对于我们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文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更好地应对中考中的题目。

中考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考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考文化知识点总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而中考考试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考文化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中华传统文化1. 五千年文明:中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拥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积淀,这包括了华夏文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等。

2. 国粹传统艺术:中国的传统艺术包括了京剧、杂技、书法、国画、中国茶道、中国园林、武术等。

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风貌。

3. 传统民俗习俗:中国的传统民俗习俗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龙舟赛、舞狮、舞龙、唱戏、燃放鞭炮等传统习俗。

4. 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拥有着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些共同组成了中国多元一体的文化。

5. 孔孟之道: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孔子的仁爱之道、孟子的性本善说、孟子的四端说等都对中国的礼仪、伦理、人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历史文化1. 夏商周三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三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重要王朝。

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周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2. 远古神话传说:中国的远古神话传说包括了《山海经》中的许多神话和传说,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伏羲和女娲创立婚姻制度等。

3.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孔子的儒家思想、孟子的性本善说、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

4.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汉武帝开拓西域、设立丝绸之路、制定汉赋、铸造金属铸币等。

5. 唐宋元明清: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朝代,这些朝代的政治、文化、军事、科技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唐代的盛世、宋代的科学技术、元代的疆域、明代的航海、清代的乾隆盛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常考重要文化常识梳理
作家作品并称
1.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 韩柳: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5. “三吏”“三别”: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6. 书法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7. :指唐代的和宋代的
、王安石、曾巩。

8. 李杜:①大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并称。

②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并称。

9. 苏辛:苏轼和辛弃疾的并称。

10. 苏黄:苏轼和黄庭坚的并称。

11. 三苏:苏洵(父)、苏轼(大儿子)、苏辙(小儿子)。

12.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3.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14.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
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5.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

16.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17.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18. 陶谢: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并称。

19. 王孟:唐代山水旧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20. 高岑: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并称。

21. 刘柳:唐代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并称。

22. 韩孟:唐代诗人韩愈和孟郊的并称。

23. 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二人时有唱和的并称。

24. 温李:唐代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的并称。

25. 二安: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

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的并称。

26. 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

27. 三袁:指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年龄称谓
1. 襁褓(qiǎnɡ bǎo):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3. 齿龀(chèn)、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4.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7. 。

8.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

9. 。

10. 而立:三十岁。

11. 不惑:四十岁。

12. 知天命:半百、五十岁。

13. 。

14. 。

15.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指高寿、老年。

16. 期颐(yí):一百岁。

常用谦敬称与谦敬辞
1. 。

2. 。

3. 。

4. 。

5. 寒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家。

6.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7. 晚生:后辈对前辈谦称自己。

8. 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9.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10. 鼎力: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11. 阁下:敬称对方,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12. 贵庚:询问对方年龄时的敬辞。

13.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原谅自己。

中国主要节日
1. 春节: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习俗有。

又称新春、新正等。

2. 元宵: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3.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4. :四月初,扫墓、祭祀、。

5. :五月初五,吃粽子,。

6.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7.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8. :八月十五,,思乡。

9.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0.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1.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2.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天干地支及十二生肖
1.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 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二十四节气
节气歌: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小寒)大(大寒)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戏曲知识
1. 五大剧种: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

2.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

代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桑梓=家乡
11. 同窗=同学
12. 丝竹=音乐 13. 千金杏林=良医
14. 巾帼=女子 15. 骚人=诗人
16. 黄花=菊花 17. 子规=杜鹃
其他
1. 岁寒三友:松、竹、梅。

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5.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6. 三皇五帝:“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
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8.。

9. 五谷:稻、黍、稷、麦、菽。

10. 五色:青、黄、赤、白、黑。

11.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2. 六义:赋、比、兴、风、雅、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