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整理栏课型:新授主备:审查: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3.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所长()矜寡孤独()男有分( )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答:3.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男有分()女有归()4.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答:7.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答:8.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并理出文章结构。
9.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答:10.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表意相近的语句。
答:三、合作探究。
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答:四,小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自主预习整体感知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精读深思能力提升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审核人审批人授课班级97授课时间
主备人
关莺
课题
《大道之行也》
授课
教师
学习
目标
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6、朗读时注意什么?
环节二:合作交流,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1、孔子啊,为我们构想和描摹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蓝图。他在这篇课文里用了两个名词,第一个是大道,第二个是什么呢?这两个名词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关系?
2、哪两句话正好把这两个名词具体化呢?
3、这两个句子分别起什么作用?
4、中间部分写了几个方面的特点?
5、这种大同社会在当时是否真的存在呢?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五经”是《》,《》,《》,《》,《》。
2、一定要读准的字:
3、一定要翻译准确的句子:
4、应该积累的文言词汇:
5、划分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是谓大同。
a、在当时看来:
b、在现在来说:
c、能否实现?
环节三:精读深思,能力提升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那里面有没有一些句子互相对应的呢?
环节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导学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下面我们共同背诵一遍。
同学们说一说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有关资料1、《礼记》介绍《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写作背景《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中学语文: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通过诵读,领会本文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
【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资料链接】《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为西汉戴圣编纂,共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熟练朗读课文,在书上划分停顿节奏,不会的做标记,并给生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解释词语。
大道之行.故.人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而不作...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故外户..而不闭.天下为.公3、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5、一字多义词语解释。
为①天下为公②不必为己闭①是故谋闭而不兴②故外户而不闭亲不独①亲其②亲子不独②子其②子6、翻译课文。
【合作研讨】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4、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5、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6、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实战演练】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老而无子的人。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二四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
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4、理解重点句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5、出自本文的成语【合作探究】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理解《大道之行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 能够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辨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借助自然界中的现象,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观点,阐述了人应当追求道德、公正和善良的行为准则。
2. 重点词汇:大道、天下、公、仁、义、信、忠、恕、礼、智、勇等。
3. 重点句型:天下之事,必有公私;人皆有私心,须自警惕。
4.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分为导语、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导语引出主题,正文阐述作者的观点和理论,结语总结全文,强调文章的主旨。
5. 语言特点: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导学步骤:1. 预习导入:请同学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然后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大道之行又意味着什么?2.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帮助同学们理解文章内容。
同时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以下问题:你认为人生的大道是什么?你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道德和公正?4. 课堂演练:请同学们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练习,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进行阅读理解题目,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培养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四、拓展延伸:1. 阅读其他哲理散文,比较不同文章的主题和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2. 通过讨论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公正和善良,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课后作业:1. 思考并总结《大道之行也》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道德、公正和善良的理解;3. 针对阅读理解题目进行练习,巩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2、努力提高朗读、背诵的能力;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并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
【课前预习】1、“四书”指()()()()。
2、“五经”是指()()()()()。
3、谁能说说本文的写作背景?【课堂导学】一、听录音,注意下列划线字的音和义: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二、解释下面画线的词是()谓大同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讲信修()睦皆有所养()闭而不兴()不必藏()于己盗窃乱()贼而不作()三、翻译下列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四、课文思想内容理解: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2、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呢?用自己的话概括。
五、拓展延伸:“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课堂巩固】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抓住重点词句背诵。
大道之行也,,选____与___,讲修。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使 ____,,,矜,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____,女有___.货恶其弃于地也, _____________;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____。
是故_______,_________,故,是谓大同。
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答案课前预习1、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 写作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一、jǔ通“举”,选拔 mù和睦 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fèn职分,职业 wù憎恶二、这选拔所以以……为亲培养供养发生私藏造反兴起三、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难点
初步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文学常识填空
自主
1.孔子,名( ),字(
),(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 》。《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学习
(
)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是( )(朝代)(
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 篇。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知其善.也
--⑵教然后知困.
3、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 大道.之行也 B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虽有至道. D 说不清,道.不明
4、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故曰:教学相长也
-⑵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至理名言,你能结合学习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注释:①《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②六艺:指《六经》,即《诗》、《书》、《易》、
《礼》、《乐》、《春秋》。③折中:取正,用以判断失误的正确与否。④夫子:这里指孔子。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⑴男有分,女有归 分
归
⑵是故谋闭而不兴 谋
兴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选贤与能 ⑵讲信修睦
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出来
⑴
通
解释
⑵
通
解释
4、给文章划分层次,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 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
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50 字左右。
3、填空
《大道之行也》选自《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初二语文【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前预习一、了解时代背景《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奠,蜡,读zh4),事毕,出游于观(gu1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二、需掌握字的读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三、掌握通假字:1、选贤与能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课中学习案一、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疏通课文翻译,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一)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2.故外.户而不闭3.谋闭..而不兴4.盗窃乱贼....而不作5.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二)古今异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二、分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开火车逐句翻译。
1、生齐读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2、开火车逐句翻译课文。
3、大声朗读课文,同桌竞赛试背课文。
三、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第一课时课程名称:人生哲学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将能够理解《大道之行也》的核心思想和内容,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育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修内容:《大道之行也》是一部探讨人生道路的哲学作品,作者通过对人生的沉思和认知,提出了追求大道的观点。
进修目标:1. 理解《大道之行也》中的关键观点和观点。
2.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 培育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导学活动:1. 开篇问题: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道路?2. 导入视频:播放相关哲学思想的视频,引导同砚沉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
3. 导入文本阅读:请同砚阅读《大道之行也》的节选,沉思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看法,并沉思自己的人生观。
4. 小组谈论:分成小组,谈论人生的意义和追求,探讨各自的想法和看法。
5. 思维导图:请同砚用思维导图绘制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追求,展示个人的沉思和理解。
6. 分组展示:请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展示小组谈论的效果和思维导图,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7. 结束谈论:总结各组的展示内容,引导同砚总结本节课的进修收获和体会。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沉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培育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期望同砚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不忘初心,坚定信念,追求自己的大道之行。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大道之行也》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分析《大道之行也》的主题和思想。
3. 理解《大道之行也》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哲学观点。
4. 探讨《大道之行也》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导学内容:1. 作者简介《大道之行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著的著名著作,书中阐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家观点。
老子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被誉为“道家之祖”。
他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领重要塞位,对后世影响深遥。
2. 主要内容《大道之行也》是老子的代表作之一,书中主要探讨了道的观点和道家哲学。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人:李世杰班级:姓名: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寿县炎刘中学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根据提示读课文1.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2.“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要读出层次感。
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
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5.末句是全文结论,要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三、本文有哪些对句子对偶?请找出来。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理一理:全文可分为几层?2.议一议: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这几个概念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五、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六、拓展学习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2、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自主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24、《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第 24 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并默写课文。
2 探究课文主旨,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领悟世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名句并背诵课文,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领悟世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
一、自主认知(5分钟)1、相关链接(1)《礼记》简介《礼记》,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书。
其语言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写作背景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3)知识拓展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2、初读课文(5分钟)出文中划重点词语,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
(5分钟)二、当堂检测(5分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代指政治上最高的理想。
()指理想社会。
()老而无妻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幼而无父的人。
()老而无子的人。
三.问题探究1、本文的结构如何?(可划分为几个层次?)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四、拓展阅读唐太宗①论止盗上与群臣论②止③盗。
或④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⑤之日“民之所以为⑥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⑦不暇⑧顾廉耻耳。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选贤与能()矜、寡、孤、独()不独子其子()()2、翻译句子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四、合作交流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五、课堂小结“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
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
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六、拓展延伸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大道之行也》,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哲理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导学内容:1. 了解作者及背景:《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是南怀瑾。
南怀瑾是中国当代闻名的哲学家、作家,擅长传播儒家文化和道德伦理思想。
2. 理解文章主旨:《大道之行也》主要讲述了人生的道路就像一条大道,我们在这条大道上行走,需要遵循道德准则,保持纯真和善良的心灵,尽力追求心里的和谐与平静。
3. 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引出主题,主体部分阐述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的理解和感悟,结尾部分通过引用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期许和祝福。
4. 思考问题: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你觉得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才能达到心里的和谐与平静?- 你认为纯真和善良的心灵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大道之行也”这句话?导学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2. 朗读赏析:让学生轮流朗读文章,并进行赏析,让他们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3.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关于人生道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4. 教室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分享,可以进行互相点评和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进修和成长。
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大道之行也》中的哲理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同时,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保持纯真和善良的心灵,追求心里的和谐与平静,走好自己的大道之行。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朗读成诵,并能准确默写课文。
2、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预习参考】
1、《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全书共49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
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4大道之行也(含试卷)
24﹡大道之行也编写:江海霞 审核: 校稿:魏珊珊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全文。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孔子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于是有了这番关于“大同社会”的言论。
“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例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天朝田亩制度》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大同”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1.读准字音。
选贤与.能 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 男有分. 谋闭而不兴. 货恶.其弃于地也 2.请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朗读停顿,并试读课文:①故 人 不 独 亲 其 亲 ②货 恶 其 弃 于 地 也 ③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3.重点词。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文章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有归”。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4.文中哪些句子折射出现实社会的情形?明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句话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课内探究案】
1、略。
2、课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古人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愿望。
3、运用大量排偶句式,语言铿锵、优美。
4、略。
5、前者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后者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6、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8、尽管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拓展检测案】
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略。
5、成理成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