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蒸发量指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太阳辐射越强蒸发量越大。
读“北京市1960—2010年蒸发量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京市近50年来蒸发量变化特点是①增加②减少③城区比郊区大④郊区比城区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例分析曲线变化,近50年来,蒸发量在减少,但城区蒸发量比郊区蒸发量大,B对。
A、C、D错。
【2】北京城区蒸发量变化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B.湿度减小C.雾霾增多D.风速增大【答案】C【解析】近50年来,北京城区的蒸发量是波状减少,根据材料中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分析,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所以A、B、D错。
雾霾增多,大气透明度差,太阳辐射减弱,所以蒸发量减少,C对。
【3】上述研究可运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是A.数字地球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技术【答案】B【解析】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用数据,实现网络上传输、共享,不是处理分析研究,A错。
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数据,可用来研究,B对。
GPS主要功能是导航、定位,不能用来分析、研究,C错。
RS是遥感,不能分析、研究,D错。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蒸发量的因素,地理信息技术。
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的异常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答案】AC【解析】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环节①表示大气降水,降水量异常偏大,是城市内涝原因之一,A对。
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纬度地带性规律形成的基础是热量,不是地表径流,B错。
环节③代表蒸发,海水蒸发量多,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对。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的意义高中地理
水循环是生物圈中大气、地表和深海的水源不断循环的过程,是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的根本运行机制。
水循环由蒸发和降水构成,即总水量不断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中循环。
一方面水在大气中发生蒸发,使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变成水结晶,成为云,然后下降成降水,回到地面,这就是降水。
而另一方面,地表水又经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深海水也会通过海气交换返回大气中,这就是蒸发。
由此,水循环的解释就是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不断循环。
水循环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它的发生和演变,是地球自然界的基础过程,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要素之一。
水循环可以为地表生物提供湿润,这种湿润是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活所必需的;水循环可以为流域生态系统定期提供活性水质,可以维持流域重要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动态平衡,以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水循环还使海洋温室气体和气态化学物质在海洋和地面形成良性环境循环,维持海洋的环境平衡及全球的平衡。
由此可见,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滋养世界上的生物,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持地表的水分去向,改善大气和海洋的气候,使地球的气候稳定。
而当水循环出现异常时,就会影响气候环境,引起干旱、洪涝灾害,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威胁世界上许多生物的生存。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环境,创造有利的水循环条件,以了解水在大气、地表和深海之间的状态,保护自然界的健康。
高中地理课件2.3.1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2-3 4-5 6
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 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第4~5题。
1 2-3 4-5 6
4.测站附近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D.36小时 5.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 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B.冰川 C.生物水 D.河水
解析:冰川约占世界淡水总量的68.72%,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答案:B
1 2-3 4-5 6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一二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概念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圈的特点 (1)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质量小,水圈的质量只占地球质量的万分之四。 (3)多态分布,呈固态、液态、气态三态。 (4)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海洋水
淡水——主体为冰川 3.水体的存在形式
1 2-3 4-5 6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 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类型 主要环节
海陆间 a 蒸发,b 水汽输送,c 降水,d 地表径流,e 下渗,f 地下 循环 径流
海上内 循环
a 蒸发,g 降水
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海洋
植
凝结
物
蒸
降
腾
水蒸
发
陆 上
凝结
内
循
降水
环
蒸发、植物蒸腾 陆地水
凝结
蒸发
降 水
海 上
凝结
内
循
降水
环
蒸发 海洋
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哪些环节构成海陆间水循环?(序号)
水汽输送
②
植
物 蒸
⑦
腾
③降 水 蒸①发
③降
水
④
③ ① 蒸发
降 水
⑤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 海上内循环
1、未登陆的台风。 海上内循环
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大坝: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 水期径流量,使河流水量平稳;由于水面面积的扩 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下渗增大。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 可以使蒸发量增加;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退耕还湖:涵养水源作 用增强,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河流水位升降 缓慢,水量平稳;增加蒸发(蒸腾)。
地下水补给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万里长江 险在荆江
1998年荆江的最高洪水 位超过海拔45米,而江汉平原 的一般地面高程是海拔30米, 最低处只有海拔20米。即使在 枯水冬季,有些河段堤外江水水 位明显高于堤内的田地、房屋, 从而使荆江某些河段也变成了地 上河。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植物蒸腾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地形雕塑师
2、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水循环联系了地球的四大圈层, 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
(完整版)高中地理水循环知识点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典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典型: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降水量很大典型:未登陆的台风2、水循环的意义: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了地表形态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3.1、蒸发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水域表面积3.2、影响水汽输送带的因素: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主要是夏季风);距离海的远近;地形的阻挡3.3、影响降水的因素:充足的水汽、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以及凝结核会形成降水3.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3.5、影响下渗的因素3.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考虑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大量地下水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1、正面的影响:✓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4.2、负向影响➢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高中地理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第五单元地球上的水第13讲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版本知识・整合案[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彳fi环示竟图[易误辨析1 1 •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吗?提示不是。
虽然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但是参与循环的水量却远远少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
因为地球上3/4的面积都是海洋,海上内循环的水量占水循环的90%左右。
提示①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②降水(人工降水);③下渗(破坏植被等);④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使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使水体得以更新。
2. 促进了地球表层区域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
3. 促进了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调节地表温度。
4 •改变一些地区的生态和生活环境。
5.改造地表形态。
核心考点・突破案考点一分析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真题研析【例1】(2016.全国文综III)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1)〜⑶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A.①②C.③④(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中、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屮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屮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尝试自解](1) 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 (3)Q透水岩层遂不透水岩层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B.②③D.®@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路径] 获取倍A -T 文本信息卜十林恢复、径流年内浪动鏈)调用知识一一 斛題思路」T 图像信思卜T 构成山地的岩层向乙河方向茂和 ―[廉林能够涵养水:® I 下燔證和地E 径逬阙T 地下徨流沿透水君层流动] T 森林植枚破坍一I 地下径流减少•坡而经流丽1 ____________ 丿拖下径流於旭.玻面径说减少) 一(森林植祓恢复X, ________、[茨发(雜侵商 ______________ 丿(乙河徑流量诃 T 岩层向乙河倾钟X _____________、[下滲增筑地来径疣握少1 解析 第(1)题,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河流径流量变化大。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一、判断题 1.海水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 ) 2.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 √ ) 3.海陆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大。( × ) 4.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是海上内循环。( × ) 5.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 )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地表径流上。( √ )
二、选择题 7.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B.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C.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D.水循环使水体之间不能转化 解析:选 C。参与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外流区域也可发生陆 地内循环;通过水循环,大气水、地下水、土壤水相互转化,形 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提示:(1)基本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 环三类。 (2)太阳辐射能和重力作用。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 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
特点也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降水量的 普遍,尤
雨水补给
多雨 季节
多少、季节 以东部 变化和年 季风区
际变化
最为典型
补给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水循环 【情景导入诱思】 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 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 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第10讲_水圈和水循环
1407年 返回 时间 9月
1409年 8月
1411年 6月
1415年 7月
1419年 7月
1422年 8月
1433年 7月
资料摘自中国网-江苏郑和研究会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今北印度洋海域)出发时间多选在秋冬季节,而返回时 间多选在夏季?
思考:在船只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掌握洋流
分布规律对航行还有影响吗?
1、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 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① 温带浅海大陆架 ② 寒暖流交汇 寒、暖流交汇处 世界著名渔场多位于 ③ 河流入海口 ④上升补偿流 上升流海域
3、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利) 扩大污染范围(弊)
4、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 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 增加降水。
但是,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 削弱了其防洪 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此外,保护湿地资源 (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 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 后果。
1)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 经济效益 2)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 对航行不 3)洋流从极地带来冰山, 对航行不利
顺流 可节 约燃 料, 加快 速度
寒暖 流相 遇, 往往 形成 海雾
洋流 从北 极带 来的 冰山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返回呢?
郑和七次下西洋出发和返回时间表
第一次 1405年 出发 时间 5月 第二次 1407年 12月 第三次 1409年 12月 第四次 1413年 第五次 1417年 冬季 第六次 1421年 秋季 第七次 1430年 12月
考点十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010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考点解读与能力训练(课程标准实验版)宁夏固原二中杨佰智第一部分自然地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点十.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考点解读】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一)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补给类型补给时间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雨季年降水量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气温高低东北、华北地区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低西北和青藏地区湖泊水全年随湖泊水位变化普遍地下水全年随地下水位变化普遍水循环类型发生领域基本环节作用意义海陆间循环海洋与陆地之间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等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类型联系四大圈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范围内进行,促使物质迁移,更新水资源,是一个用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补充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海上内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蒸发、凝结、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考题例析】【例题】(09年广东地理)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1,回答1~2题.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A. 取水——保护水源地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
高考二轮复习《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 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水循环三大模式
内现陆象循举例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海地陆水间水天循上环: 长海江洋水水、,黄天河水、东海北洋冬水季天积上雪 雨内,陆落水循陆环地:天山上积雨雪,、陆塔里地木河水雨蒸,发回海里 海上内循环:海上流暴,风回雨海、没里有登陆的台风
思考(1)一位地理学家说过:“假若我们可以变成一滴水, 参与水循环那将是非常美妙的历程:我可以是黑海的波浪; 可以是阿尔卑斯山上的彩虹;可以乘着西风变成西伯利亚冬 季的飞雪,渗透地下,被那里老松树的根吸收“。通过这段 论述说一说水循环经过了那几个圈层?
出水循环主要环节
有利于下渗的因素:降水强 度小,时间长,地势缓,植 被好(物质疏松)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降水量、蒸发量、下渗
读 提城倡用市透水循水材环料示【意铺设图试(“题下可引图呼入)吸,地】在面城”镇代建替设不中透,
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 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我家住在 黄土高坡 大河从 坡上流过
你从哪里来 我的华北平原朋友
思考:古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 落洲。数家新居处,昔日大江流”,这 种现象有哪些环节是水循环参与的?
维护水量平衡—大江东去,水汽西来
右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案范例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优秀教案范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3. 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2.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教学难点:1. 水循环各环节之间的联系;2.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 利用图示法,直观展示水循环的过程;3. 以案例分析法,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PPT课件;3. 水循环图示;4. 相关案例资料。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吗?今天我们将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及其地理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并利用图示法展示水循环过程。
4.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各环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5.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干旱、洪涝等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6. 课堂小结: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在各环节中是如何发生的呢?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各环节的地理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3. 互动环节:提问: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有哪些实际应用?请举例说明。
4.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分析水循环在实际环境中的作用,如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问题驱动、图示法、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发生的地理过程。
高中地理_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教课方案一、内容标准1.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表示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内容标准解读此内容标准的行为条件是“运用表示图”,水循环是宏观抽象的地理现象,“运用表示图”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详细。
该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是“说明” ,对比于“说出” ,说明是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举例说明”或许“详尽解说”。
二、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节。
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原理中特别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本单元内容中特别重要。
四个版本教材进行对照会发现,对于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基本一致,而中图版更为着重于实验研究,增添了水循环的实验,并安排经过绘图来建立水循环的模型表示图。
四个版本对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都是采纳有关的案例或许问题,与实质生活相联系进行研究,都着重于学科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可是各个版本采纳的事例和问题有差别。
三、学情解析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在前边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太阳辐射为地球上的水和大气供给了能量;而且认识了对于水圈构成的知识。
难以理解的知识:对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比较宏观,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体验来获得感性的认识。
四、教课目的1.运用水循环表示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联合情形和事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联合有关实例,解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培育人地协调观的中心修养。
五、教课重、难点确实定及其依照要点: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教法、学法解析及其依照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事例研究、问题研究、多媒体演示、情形研究。
七、评论设计1. 本节课问题研究的过程也是目标完成的过程,经过每一个问题的完成度来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评论,要就80%的同学都能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而且正确率在90%以上。
2.在讲堂小组合作研究成就展现时,学生经过教师评论、小组同学互评,向优异个例学习等形式,能够必定自己,提高地理学习的自信心和踊跃性,同时也能正视自己的问题,继续努力,成就更为优异的自己。
水循环的四个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四个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水资源分配:水循环使得地球上的水资源得以重新分配和再利用。
尽管地球的水循环量很大,但其可用淡水资源却很有限。
通过水循环,降水被收集并储存在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系统中,以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
水循环还通过蒸发和降水的过程,将水从海洋中蒸发并输送到陆地上,实现海洋水资源与陆地水资源的互补利用。
2. 形成气候带和降水分布:水循环对地球的气候和降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蒸发和降水过程中释放的潜热能影响大气的温度分布,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例如,赤道地区热量充沛,湿度高,降水量大;而极地地区寒冷,湿度低,降水量少。
水循环还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差异,如热带季风的形成。
3. 影响土壤质量和植被分布:水循环通过降水和蒸发过程影响了土壤湿度和质量,并影响植被的分布。
降水补给了土壤的水分,使得植物得以生长。
蒸发则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和养分在土壤和植物之间的循环。
水循环还通过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变化,影响了沿岸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
4. 地形和地貌的形成:水循环也对地形和地貌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河流的流动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如溪谷、流水线条、瀑布和洞穴等地貌特征的形成。
此外,冰川的形成和融化也可以通过水循环来解释。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一、考试内容(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考查方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会出现。
主要通过区域图、水循环示意图、流域图等考查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三、考点分析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并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2)联系各种水体,使水资源不断更新。
(3)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四、考点训练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脉西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再转北流,纵贯西西伯利亚平原,最后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毕湾。
下图为鄂毕河水系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鄂毕河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速快,含沙量大C.有凌汛、春汛和夏汛 D.流量大,航运发达2.鄂毕河流域降水较少,但流量丰富,主要原因是A.上游落差大,水势汹涌 B.流域沼泽广布,支流众多C.流域气候寒冷,蒸发弱 D.地势低平,大量海水倒灌某游客在云南丽江的游记中写到:“束河古镇依山傍水,青龙河横贯古镇,从河边拾阶而上,来到百步之外的三眼井,这是利用地下涌泉修建的3个水潭,当地纳西族对3个水潭的用途进行了严格限定,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必须在指定水潭。
”3个水潭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3—4题。
3.与相邻的青龙河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A.更新速度快B.水位变化大C.含沙量较低D.水源易污染4.推测三眼井A.补给水源来自青龙河B.涌泉出水口在Ⅰ潭潭底C.Ⅱ潭用于居民饮用水D.Ⅲ潭用于淘米洗菜“泾渭分明”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诗经》中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渭清泾浊)。
历代至今,都有人实地考察,然而泾渭变迁,清浊难辨。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资源 观,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习惯。 (2)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 主义教育。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 学习的习惯。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关于水循环他们从日常生活经 验和媒体中已具有感性的认识,但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 学生学习能 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大尺度的 力分析 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 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此外,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 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读图指导。
识的基础之上,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 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抛开传统的学生被
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看图思考、多媒体 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等板块的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构建 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水循环的过程 1.简单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2.利用多媒体, 动画演示水循环的发生过程,并强调海陆间循环的几个 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3.发散性思维训练(1)李白曾写诗句“黄河 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问这句话正确吗(2) 为什么会存在水循环如果地球上不存在水循环,会怎么 样 1.实例分析:台风登陆与水循环 2.动手绘制“水 循环示意图 1.通过实例分析、动手绘图和进行发散性思维训 练,强化了对水循环 3 种主要类型的简单区别以及对海 陆间循环 4 个主要环节的理解,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思
环节;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
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运用水
循环的有关原理解。
(2)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4水循环及地理意义
D.兰州、西安
3.造成我国北方早灾的主要原因是图4中的( C )
A.a偏少 B.b偏多 C.c偏少
D.d偏多
4.下列受早灾影响最大的部门是( A )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商业
(江苏省2013年学业水平测试)2012年7月21日,北京 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图3为“城市水循环部 分环节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4.意义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小组归纳总结: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意义
大气圈
生物圈 岩石圈
水圈
通过物质迁移、能量传输,实现了 (1)联系四大圈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
间相互联系。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小组归纳总结: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意义
大气水
生物水 陆地水
海洋水
(2)水圈:使 它各 维种持水了体全处球于水不的断动更态新平状衡态。
1.地势低平,流速较慢,排水不畅; 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弱; 3.植被破坏,城市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列举解决措施:
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城市内涝原因
收入
降水 (雨强、持续时间) 大
水量变化 支出
地表径流
大
下渗
(地面硬化、植被、坡度…)
地下径流
湖沼(分洪) (面积…)
大
蒸发与蒸腾 (水表面积、植被…)小
相互联系的各种水体组成
水
水圈的组成和特点 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循
环
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及
地
理 意
环节、类型
义
水循环过程和意义 影响因素、分析异常水循环事件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所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是可再生资源)。
2、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4、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5、水循环可以对土壤的优质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构建
WANG LUO GOU JIAN
形成
分布
洋 流
影响
热 气 生 海海
量 候 物 洋洋
平
分航污
衡
布行染
海
水
水洋体循环 Nhomakorabea环
环
境
境
形成
河河 流流 水水 文系 特特 征征
类型 环节 意义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核心考点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考点2 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核心考点3 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5.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6.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 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 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 ,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4.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B.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 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 时种植植被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 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 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答案 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 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 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 大,积水较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因只是
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
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
正确。故选C。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 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4~6题。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C.河谷
B.洪积扇 D.湖盆
解析 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
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
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 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核心考点 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 主干精讲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2.水平衡问题(降水的转换)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 跟踪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 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 成1~3题。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 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 数量关系的变化。
答案 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 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 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 发量。